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三 含答案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2019届山东滕州高考补习学校高三上周周清同步检测三语文试卷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②“数”作为存在,是一切存在之定在的敞开与涌现。当“数”成为人感知与思考的对象时,它便有了被抽绎与量化的可能,从而使其与存在本身相分离,继而成为一种理念或思想。
③继轨前人,董子提出“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等。在他看来,万物之中存在“数”,天亦存在“数”。或曰,“数”作为存在拥有物自体隐存的幽暗与形上之天所涌现的神秘,由数至数字的过程则是试图摆脱幽暗与神秘并使之明朗与清晰的过程。在董子眼中,数字是最纯净、最明晰和最抽象的定在,从而凡物皆成可度量、可重复或可显现的图式;同时,数字作为一种哲学语言拥有言说的力量,拥有建构理论世界的力量。简言之,“数”作为存在之定在向人揭示宇宙的图景与结构,其中蕴含着天道、善与美的敞开与涌现。
D.在董仲舒那里,“数”的存在使天、人、政之间有了同质与贯通的基础,“天数”得以向“人”与“制”扩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的概念出现很早,其范畴在历史发展中被不断拓展和丰富,具有了丰厚的意蕴和价值。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二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二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高三语文周测一(含答案)
高三语文周测(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着.陆着.重号着.迷棋高一着. B.附和.和.稀泥和.煦和.盘托出C.剽.窃漂.白剂保镖.虚无缥.缈 D.诽谤.光荣榜.滂.沱气势磅.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4.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新教材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考案18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五散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
【解析】 D.“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说法错误。“岂学”表 示不应该学、不想学甚至决不学,抒发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 的隐衷。
6.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 感?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①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点出折柳送别的 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 “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 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扬。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 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 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 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 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字点明了行军的方向。 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 以雄劲笔力写出赵都督出发后“一鼓作气,雄劲无前”的气势。 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 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考案十八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五) 散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
文字运用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江南水弄堂 彭程
①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但因为机缘所 限,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终于 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簇拥裹挟了他。 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这种情形下,他会 有什么反应?
(完整版)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题, 9 分)阅读下边文字,达成1—3 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分而有光芒”,虽经苦心雕琢,倒是十全十美,自然熨贴,不现牵强作为印迹。
一件完满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惹人注视而却不招邀人注视,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尊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同样,有它的品行,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诚然能够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心口如一的高华完满。
品低的是内不充分而外求光芒,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各种方式。
最广泛的是卖弄词采,只顾堆砌美丽的字眼,显得如花似锦,灿烂醒目,不论它对于思想感情能否有绝对的必需。
以前骈俪文犯这缺点的最多,此刻新进作家也有时难免。
其次是卖弄学问。
文艺作者不可以没有学问,但是他的学问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没心中在作品中表露学问,我们尚难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存心要卖弄学问,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平常人这样已足见兴趣劣质,在文艺作品中这样更难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顶用僻典,谈真理,写古字,都是最明显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资料不分皂白地全盘托出,不论它能否对于表现情调、描绘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乡村就把乡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政界也就把政界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犹如杂货店,乱七八糟的货物乱堆在一同,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有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击之怪现状》之类均难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问。
第三是卖弄才华。
文艺作者固不可以没有才华,但是逞才负气,存心夸耀,还是兴趣劣质。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再三指示的,文学不该只有“雄辩”( eloquence ),并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柳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根基所在,“人民至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价值理念。
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看,人民至上是一个价值命题,包含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明确的实践要求。
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命题,其基本内涵是人民在社会(国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一切国家权力。
在人民至上中,“人民”是主词,一般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人民至上中的“至上”,指的是人民是社会共同体中至高无上的主体、主人,拥有一切国家权力,没有任何群体、组织、机构与人民处于同等地位,拥有相同权力。
人民至上与中国传统的“民惟邦本”观念、西方“主权在民”观念存在着重大差别。
“民惟邦本”观念即“民本”观念,其基本含义是以民众或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或基础。
这里所说的“民众”并不是指社会的所有成员,而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黎民百姓。
因此,在传统的民本观念中,隐含着君王是百姓的主人并为民做主的含义,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主权在民”观念,看起来是认为国家的主权在人民,但这里所说的“民”不是指作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而是指社会中的各个个人。
所谓“主权在民”实际上是主权在个人。
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忽视人民整体,把单个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主人,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至高无上。
人民至上并不是一个事实命题,而是一个价值命题,既可以表达应然状态,也可以表达实然状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把人民至上确立为根本价值理念并始终加以践行,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至上就从应然状态转变成为实然状态。
新教材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案23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九)
考案[二十三]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九)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3·肥城一中开学摸底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屩,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B.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C.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D.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解析】“穷巷掘门”为并列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C项。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于此,不论是古代在仕与不在仕的士大夫,还是现代的散文家和文论家,可谓是灵犀相通,都注重以诗文自乐,以诗文交流而互娱。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小说复习之明察秋毫,把准人物心理
2、小组合作:由上表总结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及心理 描写的作用。
请你归纳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必备知识
任务二:观高考题,明确考向
年份
2023年全国乙卷
提问方式
分值
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 6分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
2给0儿23子年》新静高态考Ι卷《
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 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6分
2020年新课标Ι卷《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 6分
野外滑雪》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2020年新课标П卷《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 6分
书匠》
简要分析。
2019年全国Ⅲ卷
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都有这一细 6分
《到梨花屯去》
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聂
赫 留 朵
P68: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 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已哭出声来。
夫
你觉得人物想 说的话
方法
我不能倒也
不可能倒的! 我没有工具,内心 怎么办?鲨 独白
鱼厉害,但
是我也很厉
害!
她究竟怎
么了?当 年的清纯
动作
姑娘哪去
了?
心理
赞美 冷静 倔强
愧疚 悲伤
•所感: 安静、放松 •思绪: 宁静
•所见: 水流急骤、涛涛不断的流水 •所感: 发呆、心随月光膨胀 •思绪: 复仇之心激昂
•所见: 观察渔夫摇橹的姿态 •所感: 恩人、恩惠,
不曾体验过的柔情 •思绪:感念恩惠,享受柔情
组织答案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
(3)所贡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 (4)他物称是。
文段二: 仆 射 李 靖 、侍 中 王 珪 继 至 ,吏 改 馆 宫 御 以 舍 靖 、珪 。帝 闻 ,怒 曰 :“ 威 福 由 是 等 邪 !何 轻 我 宫 人 ? ”
诏 并 按 之 。征 曰 :“ 靖 、珪 皆 陛 下 腹 心 大 臣 ,宫 人 止 后 宫 扫 除 隶 耳 。以 此 按 吏 ,且 骇 天 下 耳 目 。”帝 悟 , 寝 不 问 。 后 宴 丹 霄 楼 , 酒 中 谓 长 孙 无 忌 曰 :“ 魏 征 、 王 珪 事 隐 太 子 、 巢 剌 王 时 , 诚 可 恶 , 我 能 弃 怨 用 才 , 无 羞 古 人 。 然 征 每 谏 我 不 从 , 我 发 言 辄 不 即 应 , 何 哉 ? ” 征 曰 :“ 臣 以 事 有 不 可 , 故 谏 , 若 不 从 辄 应 , 恐 遂 行 之 。” 帝 曰 :“ 弟 即 应 , 须 别 陈 论 , 顾 不 得 ? ” 征 再 拜 曰 :“ 陛 下 导 臣 使 言 , 所 以 敢 然 ; 若 不 受 , 臣 敢 数 批 逆 鳞 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
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文公于是悯中.国.之微,任咎犯、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 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执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 莫敢不听,天下旷然平定,周室尊显。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 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义缺, 如罗不补。威武诎折不信,则诸侯不朝,郑遂叛,夷狄内侵,卫迁于帝丘。
新教材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案19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六)
考案[十九]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六)散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2023·浙江A9协作体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笛声胡念邦有一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
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
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一部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
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
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
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
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菜的品尝。
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
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
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
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
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
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
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
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
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
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
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9分,每小题3分)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新教材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案7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六)
考案[七]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2023·三湘创新发展联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
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
先秦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
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
应该说,从先秦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
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
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
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
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
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
”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2023届河南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河南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
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
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
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
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
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
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
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
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
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
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
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
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
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三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3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是生命。
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
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
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
二是幸福。
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
三是国家。
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
“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
“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
诏以立守楚州。
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
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
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
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
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
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
”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众巷哭。
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
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①张敌万:盗贼首领。
②擐(huàn):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六失,战益厉.厉:激烈。
B.立事残兵邀.击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倾:钦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①城始破,立巷战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④立斩其使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人楚⑥每战捂甲胄先登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
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
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
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
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
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
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三、诗歌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四、名句名篇(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9.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5句。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
它是王勃眼里“________①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②_________________”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③_________________”的浩渺烟波。
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④_________________”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_⑤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⑥_________________”的勃勃生机。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1)天空飘着小雨。
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2)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3)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
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