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
商丘市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选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七中赵伯超2016年6月21日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七中赵伯超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是在学习了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前面的知识起到完善,延伸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试图通过数学活动,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与迁移,以发展思维。
同时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对比我国数学家和西方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3.突破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勾股定理1》优秀教案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新知
运用
合作
探究
3想一想
2书中的P3随堂练习
3书中的P4知识技能
巩固
训练
知识
拓展
1错例辨析:
3、图1—2中,A,B,C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3中的AB,C的关系呢?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
1、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班级姓名小组月日
课题
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 =25
即:c=5
2书中的P4数学理解
3书中的P4问题解决
总结
反思
展示
反馈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索
新知
自主
学习
书中的P2做一做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7.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一)创设问题情境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1)勾股定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2)在中国,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 (3)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最早的一部《周髀算经》。
书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答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写特性。
(1)现在请你一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吗?(二)师生行为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学生听故事发表见解,分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分割、拼接、数格子的个数等等方法。
阐述自己发现的结论。
(三)(三)设计意图①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②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③鼓励学生用语免得数学活动的困难,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通过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地砖图形在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数学问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直角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幅直角三角形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吗?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简洁明了地讲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并解释勾股定理的表达式。
三、例题演示(2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例题。
2. 详细讲解如何应用勾股定理求解该例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题思路,解决其他类似的例题。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体或小组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进一步练习和应用勾股定理,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作业本的成果。
3. 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个别或集体的辅导和讲解。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 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正三角形中求直角顶点边长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勾股定理本身及其证明方法;
2. 运用勾股定理求解正三角形直角顶点边长问题。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讲解,白板、笔等。
四、教学方法
1. 提问式教学法: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们提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
法与应用,并请学生们积极思考,结合例题,提出解答。
2. 交流式教学法: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纠正,补充,以便学生们对勾股定理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3. 讨论式教学法: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动
的方式,深入讨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尝试用勾股定理解决正三
角形直角顶点边长问题,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
1. 老师先介绍勾股定理,引入后进行证明;
2. 给出相关例题,让学生尝试求解;
3. 将学生们分组,互动讨论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4. 小组讨论完成后,老师做小结并总结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5. 最后老师让学生练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 1勾股定理第 1课时勾股定理(1)认识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要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及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分别为 3 cm和 4 cm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 5 和 12 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你能否发现了32+42与 52的关系, 52+ 122与 132的关系,即32+ 42= 52,52+ 122= 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关于随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由一学生朗诵“毕达哥拉斯察看地面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指引学生察看身旁的地面图形,猜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拼图实验,研究新知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第22~ 23 页图 17.1 - 2 和图 17.1 - 3,指引学生察看思虑.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每组的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说一说你的想法.指引学生用拼图法初步体验结论.生:这两组图形中,每组的大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师:这不过猜想,一个数学命题的成立,还要经过我们的证明.概括考证,得出定理(1) 猜想:命题1: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 a2+ b2= c2.(2)能否是全部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色呢?这就需要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当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已有几百种之多,下边我们就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如何证明这个定理的.①用多媒体课件演示.②小组合作研究:a.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 b 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经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b.它们的面积分别如何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c.利用学生自己准备的纸张拼一拼,摆一摆,体验先人赵爽的证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师:经过拼摆,我们证明了命题 1 的正确性,命题 1 与直角三角形的边相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即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二、例题解说【例 1】填空题.(1)在 Rt△ABC中,∠C=90°,a=8,b=15,则c=________;(2)在 Rt△ABC中,∠B=90°,a=3,b=4,则c=________;(3)在 Rt△ABC中,∠C=90°,c=10,a∶b=3∶4,则a=________,b=________;(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5)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 cm,则它的高为________cm,面积为2________cm.【答案】 (1)17(2) 7 (3)68 (4)6 , 8, 10 (5) 33【例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和 12,求第三边.剖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 12 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所以应分两种状况分别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领会分类议论思想.【答案】119或 13三、稳固练习填空题.在 Rt△ABC中,∠C=90°.(1)假如 a= 7,c= 25,则 b= ________;(2)假如∠ A= 30°, a= 4,则 b= ________;(3)假如∠ A= 45°, a= 3,则 c= ________;(4)假如 c= 10, a- b= 2,则 b= ________;(5)假如 a, b,c 是连续整数,则 a+ b+ c= ________;(6)假如 b= 8,a∶ c= 3∶ 5,则 c= ________.【答案】 (1)24(2)4 3 (3)3 2 (4)6(5)12(6)10四、讲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认识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考证方法了吗?3.你还有什么疑惑?本节课的设计关注学生能否踊跃参加研究勾股定理的活动,关注学生可否在活动中踊跃思虑、能够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否进行踊跃的联想( 数形联合 ) 以及学生可否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取的结论等.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鼓舞学生联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考证勾股定理.第 2 课时勾股定理(2)能将实质问题转变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要点将实质问题转变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难点如何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实质问题.一、复习导入问题 1:欲登 12 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 5 米,起码需要多长的梯子?师生行为:学生疏小组议论,成立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聆听学生的想法.生:依据题意,( 如图 )AC 是建筑物,则AC= 12 m, BC= 5 m, AB 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 ABC222222m.中, AB= AC+BC= 12 + 5 = 13,则 AB= 13所以起码需 13长的梯子.m师:很好!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就能够求出斜边 c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2=ac2-b2或 b2=c2- a2,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能够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便可求出第三边的长.问题 2:一个门框的尺寸以下图,一块长 3 m、宽 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可否从门框内经过?为何?学生疏组议论、沟通,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指引他们发现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门路.生 1:从题意能够看出,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可以从门框内经过,只好试一试斜着可否经过.生 2:在长方形 ABCD中,对角线 AC是斜着能经过的最大长度,求出 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能经过.师生共析:解:在 Rt△ABC中,依据勾股定理22222= 5. AC= AB+ BC=1+ 2所以 AC=5≈ 2.236.因为 AC>木板的宽,所以木板能够从门框内经过.二、例题解说【例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米,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剖析:由∠ CAB= 30°易知垂直距离为 2 3米,水平距离是 6 米.【答案】2 36【例 2】教材第25 页例 2三、稳固练习________1.如图,欲丈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 C 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BC= 50 米,∠ B= 60°,则江面的宽度为________.A,使AC垂直江岸,测得【答案】 50 3米2.某人欲横渡一条河,因为水流的影响,登岸地址 C 偏离欲抵达地址 B 200 米,果他在水中游了520 米,求河流的度.【答案】480 m四、堂小1.自己在的收有哪些?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的用;会结构直角三角形.2.本是从出,化直角三角形,并用勾股定理达成解答.是一用,程中要充足学生的主性,鼓舞学生手、,将化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的程,激了学生的学趣,了学生独立思虑的能力.第 3勾股定理(3)1.利用勾股定理明:斜和一条直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利用勾股定理,能在数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3.一步学将化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的.要点在数上找表示2,3,5,⋯的表示无理数的点.点利用勾股定理找直角三角形中度无理数的段.一、复入复勾股定理的内容.本研究勾股定理的合用.:在八年上册,我曾通画获取:斜和一条直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你能用勾股定理明一?学生思虑并独立达成,教巡指,并.先画出形,再写出已知、求以下:已知:如,在Rt△ABC和 Rt△A′B′C′中,∠C=∠C′=90°,AB=A′B′,AC=A′C′.求:△ ABC≌△ A′ B′ C′ .22明:在 Rt△ABC和 Rt△A′B′C′中,∠C=∠C′=90°,依据勾股定理,得BC=AB-AC,B′C′=A′ B′2- A′C′2. 又 AB= A′ B′, AC= A′ C′,∴ BC= B′ C′,∴△ ABC≌△ A′ B′C′ ( SSS) .:我知道数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上表示出13所的点?教可指学生找像度2,3,5,⋯的包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段.:因为要在数上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2, 3 ,5,⋯,所以只要画出2,3,5,⋯的段即可,我不如先来画出2,3,5,⋯的段.生:2的段是直角都 1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而5的段是直角 1 和 2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13的段可否是直角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呢?生: c=13,两直角分a, b,依据勾股定理a2+ b2= c2,即 a2+ b2=13. 若 a, b 正整数,13 必分解两个平方数的和,即13=4+9,a2=4,b2=9,a=2,b=3,所以13的段是直角分2, 3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下边就同学在数上画出表示13的点.生:步以下:1.在数上找到点A,使 OA= 3.2.作直l 垂直于 OA,在 l 上取一点B,使 AB= 2.3.以原点O心、以OB半径作弧,弧与数交于点C,点 C 即表示13的点.二、例解【例 1】机在空中水平行,某一刻好到一个男孩正上方 4800 米,了 10 秒后,机距离个男孩 5000 米,机每小行多少千米?剖析:依据意,能够画出如所示的形, A 点表示男孩的地点,C, B 点是两个刻机的地点,∠ C 是直角,能够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解:依据题意,得在Rt△ABC中,∠C=90°,AB=5000米,AC=4800米.由勾股定理,得2=AB22222AC+ BC,即 5000= BC+ 4800 ,所以 BC= 1400 米.飞机飞翔 1400 米用了 10 秒,那么它 1 小时飞翔的距离为 1400× 6×60= 504000( 米 ) =504( 千米 ) ,即飞机飞翔的速度为504千米/时.【例 2】在沉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超出水面 3 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挪动的水平距离为 6 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依据题意,获取上图,此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 BC为湖面, AB 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22222置, CD= 3 分米, CB= 6 分米, AD= AB, BC⊥ AD,所以在Rt△ACB中, AB =AC+ BC,即 (AC+ 3)=AC 222分米.+ 6 , AC+ 6AC+ 9= AC+36,∴ 6AC= 27, AC= 4.5 ,所以这里的水深为【例 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解:以17为长的边可看作两直角边分别为 4 和 1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以以下图: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虑达成,教师巡视指导.此活动中,教师应要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可否踊跃主动地思虑问题;②可否找到斜边为17,此外两条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讲堂小结1.进一步稳固、掌握并娴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2.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会利用勾股定理获取一些无理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本节课的教课中,在培育逻辑推理的能力方面,做了仔细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把推理证明作为学生察看、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自然持续,着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讲堂教课中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了学生擅长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 1 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鉴别条件.2.熟记一些勾股数.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研究方法.要点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并掌握互抗命题、原命题、抗命题的相关观点及关系.难点概括猜想出命题 2 的结论.一、复习导入活动研究(1)总结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知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有以下性质: (1) 有一个角是直角; (2) 两个锐角互余; (3) 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 在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 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那么一个三角形知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 1:假如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生 2: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 与斜边 c 拥有必定的数目关系即 a2+ b2=c2,我们能否能够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断它能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是如何做的?问题:听说古埃及人用以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 13 个结,而后以 3 个结、 4 个结、 5 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此中一个角即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假如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 4, 5,有下边的关系:2223+ 4=5 ,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画画看,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6,,有下边的关系: 2.5 2+ 62= 6.5 2,画cm cm cm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cm,cm, cm,再试一试.生 1: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第 1 个结到第 4 个结是 3 个单位长度即 AC=3;同理 BC=4, AB=5.因为 32+ 42= 52,所以我们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生 2: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2.5 cm, 6 cm, 6.5 cm. 我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此三角形,经过丈量后,发现 6.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而且222 2.5 +6 = 6.5 .再换成三边长分别为 4 cm, 7.5 cm, 8.5 cm的三角形,能够发现 8.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且有 42+ 7.5 2=8.5 2.师:很好!我们经过实质操作,猜想结论.命题 2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知足 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看下边的命题:命题 1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 a2+ b2= c2.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各有何关系?师:我们能够看到命题 2 与命题 1 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抗命题.假如把此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抗命题.比如把命题 1 当作原命题,那么命题 2 是命题 1 的抗命题.二、例题解说【例 1】说出以下命题的抗命题,这些命题的抗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2)假如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3)线段垂直均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4)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剖析: (1) 每个命题都有抗命题,说抗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动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2)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抗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解略.三、稳固练习教材第 33 页练习第 2题.四、讲堂小结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学生讲话,教师评论.本节课的教课方案中,将教课内容精简化,推行分层教课.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切割的思想.设计的题型前后响应,使知识有序推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经过合作、沟通、反省、感悟的过程,激发学生研究新知的兴趣,感觉研究、合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真实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目标分层后,知足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做题要求,达到稳固讲堂知识的目的.第 2 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1.理解并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方法.2.理解逆定理、互逆定理的观点.要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互逆定理的观点.难点理解互逆定理的观点.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学过的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生: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 c2.师:依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我们获取了勾股定理抗命题的内容: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知足 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师:命题 2 是命题 1 的抗命题,命题 1 我们已证明过它的正确性,命题 2 正确吗?如何证明呢?师生行为:让学生试着找寻解题思路,教师可指引学生理清证明的思路.师:△ ABC的三边长a, b, c 知足 a2+ b2=c2. 假如△ 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与直角边是a, b 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质状况是这样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 B′ C′,使 B′ C′= a, A′ C′= b,∠ C′= 90° ( 如图 ) ,把画好的△A′ B′ C′剪下,放在△ABC上,它们重合吗?22222222生:我们所画的 Rt△A′B′C′,(A′B′)=a+ b,又因为 c = a + b ,所以 (A′ B′ ) =c,即 A′B′= c.△ABC 和△ A′ B′C′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 C=∠ C′= 90°,所以△ ABC 为直角三角形.即命题 2 是正确的.师:很好!我们证了然命题2 是正确的,那么命题 2 就成为一个定理.因为命题 1 证明正确此后称为勾股定理,命题2 又是命题 1 的抗命题,在此,我们就称定理 2 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师:可能否是原命题成立,抗命题必定成立呢?生:不必定,如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它的抗命题“假如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不行立.师:你还可以举出近似的例子吗?生:比如原命题:假如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抗命题:假如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明显原命题成立,而抗命题不必定成立.二、新课教授【例 1】教材第 32 页例 1【例 2】教材第 33 页例 2【例 3】一个部件的形状以下图,按规定这个部件中∠A 和∠ DBC 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了这个部件各边的尺寸,那么这个部件切合要求吗?剖析:这是一个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断条件解决实质问题的例子.2 2 =9+16 2A 是直角.解:在△ ABD 中, AB + AD = 25= BD ,所以△ ABD 是直角三角形,∠2 2 2 2DBC 是直角.在△ BCD 中,BD +BC = 25+ 144= 169=13 = CD ,所以△ BCD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这个部件切合要求.三、稳固练习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 m 后,又走了 60 m ,再走 100 m 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 m 后,又走 60 m 的方向是 ________.【答案】向正南或正北2.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疆,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刻从相距 13 海里的 A , B 两个基地前往拦截, 6 分钟后同时抵达 C 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 120 海 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 50 海里,航向为北偏西 40°,求甲巡逻艇的航向.11222【答案】解:由题意可知:AC= 120× 6×60= 12, BC= 50× 6×60= 5, 12+ 5=13 . 又 AB=13,222ACB=90°,∴∠ CAB= 40°,航向为北偏东 50° .∴ AC+ BC= AB,∴△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四、讲堂小结1.同学们对本节的内容有哪些认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熟记几组勾股数.本节课我采纳以学生为主体,指引发现、操作研究的教课方案,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有益于培育学生着手、察看、剖析、猜想、考证、推理的能力,确实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取能力的培育.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逊;见多识广有本事的人,必定谦逊。
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够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知道勾股定理的结果,并能运用于解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三角尺、图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出示了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XXX的人发现的。
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讨论:32+42与52有何关系?52+122和132有何关系?通过计算得到32+42=52,52+122=132,于是有勾2+股2=弦2.那么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即4×ab+(b-a)2=c2,化简可得a2+b2=c2.三、证明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下面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无理数的基础,充分表达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使用勾股定理实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使用.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水平;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图形,即著名的“赵爽弦图”(板书课题)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二、师生合作,探索发现勾股定理1.探究活动一:毕达哥拉斯的故事内容:①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22②PPT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③问题1:三个正方形的面积S1、S2、S3有什么关系?④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⑤教师总结得出:结论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2.探究活动二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思考: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①PPT 出示图1-2、图1-3及需要填写的表格②学生观察两图,完成填表:③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 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④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度析数据,归纳出:命题1 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c b a =+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因为正方形C 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3.探究活动三内容:问题3:赵爽弦图是如何证明命题1的?①学生自主研读课本P 23—P 24②学生用所发教具,分小组按课本要求拼出“赵爽弦图”③完成PPT 给出的导学内容④学生通过小组拼图,自主填空,证明得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假设用a ,b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c b a =+.意图:探究三意在让学生在命题1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体会数形结合,进一步通过“赵爽弦图”,证明得到勾股定理.三、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1.应用的条件:(1)直角三角形.(2)知二求一:知道其中的两条边求另一条边.2.结论变形的介绍3.习题巩固:(1)基础巩固练习:协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会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2)强化训练:防止学生死记公式222c b a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会如何知一求二 四、课堂小结内容:教师提问:1. 勾股定理总结的是什么数量关系?2. 勾股定理有哪些应用?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假设用a ,b ,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c b a =+.方法: (1)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2)“割、补、拼、接”法.思想: (1) 特殊—一般—特殊;(2) 数形结合思想.意图: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水平,增强持续反思总结的意识.五、布置作业内容:布置作业:1.教科书练习题 2.长江作业本。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7.1.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总结反思,拓展提高: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总结,明确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提高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勾股定理为核心,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些都为学习勾股定理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勾股定理涉及斜边与直角边的平方关系,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自主探究,发现定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直角三角形图形,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勾股定理的表达形式。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测量、计算,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同时,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定理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将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基础题:主要针对勾股定理的基本应用,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解第三边。
2.提高题:涉及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建筑物的高度、距离等。
我会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勾股定理的掌握程度,并为课后作业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古代建筑、现代桥梁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数学中有什么特殊性质?”
2.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措施:
a.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进行详细讲解,通过画图、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证明的严密性。
b.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列举并分析勾股数的特点,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辨识和应用勾股数。
c.结合实际情境,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5.掌握勾股数的特点,能够辨识和列举出一组勾股数。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来达成目标:
1.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4.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5.通过分析勾股数的特点,让学生总结规律,增强数学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优质课评选教案
课题: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授课教师:刘健芬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学具准备】三角尺、剪刀和边长分别为a、b的两个连体正方形纸片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 它象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会徽教师出示照片及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2)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历史,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课题)活动2 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地面图18.1-1(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3)图中正方形A、B、C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观察图形,分析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学生通过直接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或者用割补的方法将正方形A、B中小等腰直角三角形补成一个大正方形得到:正方形A、B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C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由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通过讲传说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并且让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勾股定理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1.如图,蜗牛爬行多长路?2.小鸟最少飞了多远?3飞机的速度是多少?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求飞机飞行了多少千米?4.两船相距多少?甲轮船以15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乙船同时以25海里/时速度向东北方向航行求它们离开港口2小时后相距多远?二.新授:1.2、3、4、5、6、8、9、11、12、三、课堂小结:四、作业:附:板书设计17.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新授:三、课堂小结:备课人学科数学备课时间课时安排一课时课题17.1 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力培养目标: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品德培养目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教师越优秀,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课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如何区分高效和低效教学上一节课,我已经要求你总结出自身存在的弱项,并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请你仔细思考,在下面列举的教学情景中高效和低效的教师将如何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实践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和其他学生聊天。
他这个举动非常明显,必须及时制止。
面对这个情形时,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出声响,这个声音越来越吵,并且影响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精】《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教案
《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及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相传25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同学们,地砖图案中蕴含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二、新课讲解思考: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观看视频演示)答: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这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想一想:在网格中的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三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A、B、C是否也有类似的面积关系?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介绍《赵爽弦图》面积验证:证明:∵2S c 大正方形=2()S b a -小正方形=∴2()b a -142ab +⨯2c = 即:222a b c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练习1: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答案:(1)81;(2)56,80;(3)225练习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答案:(1)2246213x =+=;(2)2210553x =-=三、巩固提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B .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C.若a,b,c是Rt△ABC的三边,∠A=90°,则a2+b2=c2D.若a,b,c是Rt△ABC的三边,∠C=90°,则a2+b2=c2答案:D2.利用如图(1)或(2)所示的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_________,该定理中结论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答案:勾股定理,a2+b2=c23.如图,正方形B的面积是______.答案:1444.求图中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c=_____,b=_____.答案:15,125.在△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1)若b=2,c=3,求a的值;(2)若a∶c=3∶5,b=28,求a,c的值.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2)设a=3x,c=5x,∵a2+b2=c2,∴(3x)2+282=(5x)2,解得x=7,∴a=21,c=35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五、布置作业教材P28页习题17.1第1、2题.。
18.1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案
18.1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案18.1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对勾股定理文化背景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活动2:观察特例,发现新知观察、分析瓷砖图案,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活动3:深入探究,交流归纳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4:拼图验证,加深理解通过割补图形的方法,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索精神.活动5:实践应用,拓展提高通过例题和练习,初步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
活动6:回顾小结,整体感知回顾、反思、交流,总结。
活动7:布置作业,加深巩固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发展提高.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你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吗?近年来,随着不断出现的UFO事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
很多人对于确定外星人存在的方法提出建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多年前也曾对此提出看法。
他建议,要探知其他星球上有没有“人”,我们可以向太空发射一种图形,因为这种图形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如果他们是“文明人”,也必定认识这种图形.你知道这个图案的作用吗?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教师出示图片.教师结合图片说明这个图形是几千年前人类发现和探索勾股定理时用到的图形。
《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2.内容解析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长,就能够求出第三边长.勾股定理常用来求解线段长度或距离问题.勾股定理的探究是从专门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动身,到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再到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表达了从专门到一样的探探究、发觉和证明的过程.证明勾股定理的关键是利用割补法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发觉图形的性质,提出一样的猜想,并获得定理的证明.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又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确实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教学中能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奉献,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围绕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用勾股定明白得决一些简单问题.2.目标解析(1)学生通过观看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示勾股定理的结论.明白得赵爽弦图的意义及其证明勾股定理的思路,能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证明勾股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相关的史料,明白我国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上的杰出成就.(2)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运算,关键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能求第三条边的长度.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勾股定理是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专门的结论.在正方形网格中比较容易发觉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而得出三边之间的关系.但要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网格中的一样直角三角形,提出合理的猜想,学生有较大困难.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构造图形的方法来证明定理存在较大的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想到用合理的割补方法求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先引导学生观看网格背景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然后摸索没有网格背景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再将这种关系表示成边长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自然合理地发觉和证明勾股定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勾股定理的探究和证明.四、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学科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2021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右图确实是大会会徽的图案.你见过那个图案吗?它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差不多图形组成?那个图案有什么专门的意义?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我们明白,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问题1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明确吗?三条边的数量关系明确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归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勾股定理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通过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师设计具体情境,如测量未知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引出勾股定理的学习需求。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思考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2.教师给出勾股定理的定义,解释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并通过几何图形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教师设计合作任务,如共同制作勾股定理的演示道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等。
2.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勾股定理,培养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勾股定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各种证明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以及如何将定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介绍中国的“勾三股四弦五”经典证明方法,让学生了解定理的历史渊源。
2. 新授:通过图示和证明方法的逐步演示,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
利用数学模型和实际例子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建筑测量、计算机图形处理等。
3. 练习:提供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发现新的证明方法和应用实例。
4.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5. 作业:布置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他们在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探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展示证明过程和实际应用例子。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定理及其应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两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基础题,并尝试解决提高题。
2. 作业:布置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应涉及定理的各个方面和应用领域,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古代数学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通过赞美勾股定理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精确,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5.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数学的美。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的实用性、互动性和人文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数学的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中国建筑中的勾股定理应用,如赵州桥、故宫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勾股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你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总结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数学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
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
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学家赵爽在1700多年前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作为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的会标。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那么,勾股定理能用来做什么?怎么用呢?板书勾股定理的结论变形,介绍勾股定理的应用格式。
例题1 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1)若a=3,b=4,求c的长。
(2)若a=5,b=12,求b的长。
(3)若a:b=3:4,c=15,求a、b的长。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找同学展示成果,规范解题格式。
例题2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注意提醒学生这里没有明确那一条边是斜边,应该怎样办呢?引导学生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求出两个结
论。
再次提醒学生运用勾股定理时一定要认准斜边。
练一练:(1)在Rt△ABC中,∠A=90°,a=5,b=4,求c.
(2)在Rt△ABC中,∠B=90°,c=24,b=25,求
a
(3)在Rt△ABC中,∠C=90°,a:c=5:13,b=12,
求a、c的长。
注意规范解题格式
例题3 出示课件例3,课本50页例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几何图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消防队员能不能进入三楼灭火。
(四)拓展运用
在Rt△ABC中,∠c=90°,CD⊥AB,AC=3,BC=4,求CD的长。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1)查找勾股定理有关资料以及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2)课本55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例题1
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例题2
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Rt△ABC中,∠C=90°(已知)拓展应用所以a2+b2=c2(勾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