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1、12课教案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含2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准确朗读单词:an, en, in, un, ün。
2.能正确书写单词:an, en, in, un, ün。
3.能使用所学音节写出相应单词。
能力目标1.能够听写、朗读、默写所学单词。
2.能够在语境中正确应用所学单词。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an, en, in, un, ün等音节的学习和应用。
2.难点:ü的发音及书写。
三、教学准备1.课本、黑板、彩笔、课件等教学工具。
2.单词卡片(包括an, en, in, un, ün等)。
3.与该课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让学生感知an, en, in, un, ün这几个音节,并简单介绍各个音节的基本发音规律。
2. 学习新知(15分钟)•引导学生认读、书写an, en, in, un, ün并训练词语。
3. 操练与巩固(20分钟)•教师播放相关单词的语音,让学生跟读;•让学生互相拼读这几个音节,巩固学习。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带有an, en, in, un, ün的拼音写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让学生彼此朗读和拼写上节课所学单词,巩固记忆。
2. 继续学习新知(15分钟)•引导学生写出an, en, in, un, ün组成的单词。
3.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设计互动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音节,增强记忆。
4. 总结反思(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发音准确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an, en, in, un, ün等音节的发音和书写,并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
七下第三单元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材分析:本文是1958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落成,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在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的。
行文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题字和碑文,突出了纪念碑的主题;碑身造型,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十幅浮雕,向我们介绍了我国100多年来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先烈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进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前文所引用的碑文记叙顺序和纪念碑的介绍顺序加以对照,弄清瞻仰的活动线索。
学情分析:学生体味到说明文的基本的写法,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需要引导学生好好去阅读课文就可以了。
在教学时,应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讲清楚为什么要建造纪念碑,每年在清明节的时候,集体为什么要举行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家庭为什么要进行祭祖仪式。
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承担起家庭、民族和国家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说明的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2.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
3.语言中渗透了对革命先烈的赞礼和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自学: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收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看到投影上的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学生发言后归纳: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说明文知识回顾:说明文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2.正音正字: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五卅(sà)奠(diàn)基砌(qì)墙上溯(sù)伟绩(jì)镏(liú)金挑衅(tiǎoxìn)逾越(yúyuè)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不朽(xiǔ)横幅(fǘ)发髻(jì)镶嵌(xiāngqiàn)销毁践踏徒手熊熊火焰峻峭老巢搀扶(chānfú)3.解题:(1).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分析: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10、11、12课教案 李赞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二、初读课文,回答上面的几个问题教学提示:由于文章内容比较简单,采用默读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回答上面的问题。
教学参考:这句话是是书摊的主人说的,是以“诺言”来让我能够安心地在书摊上读书。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三、学习课文采用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自学课文,交流自己的所得。
教学提示: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不必求全。
只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教学参考:附对课文重点词句理解:(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是留恋不止的意思。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
残疾青年也正是从“我”在书摊前流连忘返的情景,发现了“我”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身无分文的无奈。
这是他一直帮助“我”、想方设法给“我”看书机会的原因。
②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
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
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③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青年获悉“我”马草不好卖的消息,为了继续帮助“我”,打算通过说谎买“我”的马草。
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
“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
“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
2018年秋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
11.一块奶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
·语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 能忍受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 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 喜爱,爱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 以……为快乐 )之者。”(《雍也》)
·语文
子曰:“吾十有. (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 (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 ( 迷惑,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 ( 越过 )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 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 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 也不会越过法度。”
3.一词多义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 可以为.师矣( 做,担任 )
(2)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然后)
·语文
(3)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懂得
(4)乐
不亦乐.乎( 快乐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
·语文
·语文
4.古今异义 (1)学而时. 习之 古义: 名词作状语,按时 ; 今义: 时间 . (2)吾日. 三. 省吾身 古义: 每天 ;今义: 一日 .
·语文
5.词类活用
(1)传. 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2)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3)饭. 疏食,饮水 名词用作动词,吃 . (4)温故. 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
2022冀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剧烈变化》教案(含目录)
2022冀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剧烈变化》教案第9课地表探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地壳运动是形成不同地表的原因。
2.能说出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科学探究1.能从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中提出与地表变化有关的探究性问题。
2.能从力与物体形变的角度对高山的形成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3.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模拟实验,获取科学事实。
4.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并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5.能用科学的语言表达探究结果,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科学态度1.能表现出对不同地表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接受别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是推动科学探索地表变化规律的动力。
教学重点能说出地壳运动是形成不同地表的原因。
能说出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难点能从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中提出与地表变化有关的探究性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色橡皮泥、橡皮泥切割刀、托盘、相关图片或视频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
2.讲述: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最高大的山脉之一,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3.提问:为什么这座高山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呢?(二)联系实际,作出假设1.思考: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据此我们就可以推想到,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那么在什么作用下海洋会变成高山呢?2.假设:我认为,海洋之所以变成高山,可能是地球内部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三)实验操作,观察现象1.掌握方法。
地表探秘(1)出示:实验方法课件。
(2)讲解:A.将四块条状橡皮泥叠加放到托盘中。
B.用手捏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
C.再取一条橡皮泥,用橡皮泥切割刀切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动,就好像是被向上或向下挤压的岩层。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1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学生将通过计算器进行数学实验,观察和总结数学规律。
我们将重点研究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因数分解等方面的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发现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1. 计算器。
2. 数学教材。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操作。
2. 观察和发现: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
3.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讨论并总结出数学规律。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他们的学习,反思他们的思考过程。
板书设计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3. 数学规律的观察和发现。
4. 数学规律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更多的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
2. 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发现的规律。
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源于概念的复杂性、技能的难度或者认知的挑战。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在探索数学规律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如何开始观察、哪些方面是值得关注的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取规律感到困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描绘,表达出对成长的感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主题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本细读方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感悟,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自己在理论介绍部分讲解得过于枯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文章的魅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思想,个别成员不够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加强引导,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举例:在讲解文章结构时,可以着重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叙述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描绘台阶的变迁来反映人物的成长。
2.教学难点
-文本细读方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分析文章内涵,是一大难点。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需要理解并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台阶》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成长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多彩童年11《论语》十二章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儒家文化的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儒家文化的应用。
3.题目:请简要阐述《论语》十二章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第六章,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这句话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在复习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典型例题讲解
1.题目:请简述《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
答案:《论语》十二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包括孔子的道德观念、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提出了君为臣纲、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行为,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电脑、投影仪、白板、历史教材、教案、学习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等。
2. 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更多地采用实例或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在小组讨论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讨论的效率。
4.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更多地引导其他学生关注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提高互动交流的效果。
5. 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6.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7.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8. 创新思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①运用图形、线条、符号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如用金字塔形状表示汉武帝的治国理念。
②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简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诸侯国纷纷‘现原形’”。
人教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之《使至塞上》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给全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边塞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使至塞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传承中华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诗歌鉴赏:学会从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王维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描绘边塞壮阔景象。
-文化背景:了解唐代边塞诗的兴起背景,认识王维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及其创作风格。
举例:
-在诗歌朗读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传达出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创作短诗,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感悟诗歌描绘的边塞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4.提升思维品质:在探讨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其次,在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较为感兴趣,但往往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仿写和创作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通过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边塞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积极思考,提出不少有创意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对诗歌的学习并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诗歌与生活紧密结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包括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第10课《清新空气是个宝》、第11课《我是一张纸》、第12课《我的环保小搭档》四课。
以“绿色小卫士”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主题——绿色与环保,并学会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节约资源,文明生活,让自己成长为“绿色小卫士”。
单元主题图示如下:二、内容分析环境危机是工业化发展带来人类的巨大消极后果,也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时代问题,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低学段对环保问题的集中关注。
本单元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人类中心的观念,将世界与人看作共生的存在。
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聚焦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将水看作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水滴”的歌唱与遭遇不幸后的诉说,激发学生爱惜水资源的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第10课《清新空气是个宝》引导学生理解清新空气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懂得清新的空气需要靠大家共同遵守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小处着眼,身体力行,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第11课《我是一张纸》,聚焦于学生天天打交道的文化用品——纸。
本课在设计思路上与第9课一致,采用了拟人和童话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明白纸的来之不易,从让朋友开心快乐的角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第12课《我的环保小搭档》,是一个总结性的活动课,旨在通过寻找自己的环保小搭档,让学生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找到自己的“环保搭档”,并展开想象,设计未来的环保搭档,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
三、学情分析文明生活、绿色生活是现代人的基本人文素养。
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德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使用的时候常常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学生不知道可以为保护空气质量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在空气污染的环境里如何自我保护;校园里浪费纸的现象处处可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整理和练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小明有一本书,前两天看了全书的13,后来又看了全书的25,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解决,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重点)2. 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
(重点)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论语十二章》中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和修身之道并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核心素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千古圣人、万世师表”。
他与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与弟子周游列国国十四年,大力宣传儒家思想。
其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划线书籍为“五经”,与“四书”合称“四书五经”。
)。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其核心思想是“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其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其最高政治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二、作品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去世以后,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语录整理编纂而成,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该书在文学体裁上属于语录体散文,共20篇492章。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四书五经”的核心经书。
自宋代以后,《论语》被列为“四书”之一,是古代学校的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考书之一。
该书内容博大精深,用意深远。
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论语》一书。
北宋宰相赵普曾这样称赞此书:“半部《论语》治天下。
”注释补充:“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孔子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对世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整体教学设计及分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小组交流、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爱护公共设施》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我们和公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去爱护公物。
板书设计
我和公物的故事
爱护他们
第四课时(大家一起来爱护)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我们在公共场所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包括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第10课《我们不乱扔》、11课《大家排好队》、第12课《我们小点声儿》四课,本单元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时常进出的真正公共场所(这个年龄段,学生基本上还是跟家人共同进人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如针对当前广受诟病的“大声喧哗”这一习惯)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针对以上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乱扔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知道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知道怎样处理垃圾。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
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
课时目标
1.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
2.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知道如何去爱护公物。
学习重点
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知道如何去爱护公物
学习难点
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板书:大家一起爱护公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新课教学()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一、参观路线图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安排学生交流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出示:【课件4】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二)检查指导任务二、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出示:【课件5】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2022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蟋蟀的住宅 教师用书教案
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3个字,会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
夏天,我们经常能听到蝉在窗外高歌。
昆虫界,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那就是蟋蟀。
(出示课件2)2.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别的地方也非常出名,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蟋蟀的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生字。
(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让学生读)3.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3)“宅、慎、址、骤、置”是翘舌音,“搜”是平舌音,“倾”是后鼻音。
4.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4)宅临慎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卫较“临、慎、择、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穴”末捺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末横稍长;“较”左右同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理解词语。
(出示课件5)隐蔽: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慎重:谨慎认真。
柔弱:软弱。
搜索: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
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写字、理解词语,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兴趣。
三弄清脉络,划分层次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2.划分层次,明确段意。
(出示课件6)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先介绍了蟋蟀选择住址非常慎重,然后按照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人不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知道“爱和载”“私和訾”“贫和新”押韵,能读准“载、行、訾”等字音。
2、学生能简要说出课文提出来哪些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些规范。
3、知道“以貌取人”的大意,背诵《蝉》。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以“天同覆,地同载”为出发点,得出“凡是人,皆须爱”的结论。
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熟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反手平等待人、关爱他人的思想,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日积月累中给出的“以貌取人”的故事导入,引出应该如何待人的问题,老师认真为学生讲故事,同时让学生思考孔子开始以貌取人对不对?他最后为什么发出那样的感慨?设下悬念,然后在课文的讲解中给出答案。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凡是人》部分的内容,师领读,生齐读,纠正字音。
(2)本课篇幅较短,老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挑选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进行指导范读,再由学生跟读,在此基础上给时间让生自由拼读,达到熟练拼读的程度。
(三)朗读感悟
在解决生字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过程中,注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为学生范读全文,范读中特别注意韵律节奏和停顿问题。
再让学生跟读、自由读,读出节奏,做到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四)理解经典(显示PPT)
(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①借助“以貌取人”的故事,告诉学生:所有人都需要去爱,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同在大地之上。
德行高尚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相貌有多好看。
②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德行高尚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相貌有多好看。
(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①告诉孩子们有才能的人,人们信服他,不是因为他们吹嘘自己,而是真的有才能。
自己有才能时不要自私,别人有才能时不能诋毁。
在与人的相处中不要因为人家富有就去攀附,贫穷就欺压瞧不起人家,也不要只交新朋友忘了老朋友。
②结合生活举例应如何对待不同的人,怎样更好的交朋友。
③认识神奇汉字“大”
(五)诗歌赏读
①范读《蝉》
②简单介绍诗的大意,让学生了解诗符合课文的“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的意思。
③熟读并背诵。
(六)讲一讲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注重答案的对错,重点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自圆其说将答案说完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除了熟读课文外,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能轻易打搅他人,不能揭人短处说人隐私,知道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同时了解“梁上君子”和“难兄难弟”的大意。
(一)回顾学习
朗诵《凡是人》内容,复习回顾。
(二)理解经典
(1)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①师范读,学生跟读
②告诉学生在别人正忙着或情绪不好时都不要去打扰。
知道别人有什么短处或隐私更不能去揭发或随便乱说。
可适当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说该怎么做,或判断这样做是否正确。
③学习神奇汉字“人”。
(2)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①师范读,学生跟读,师要重点指出难读的生字,学生个别读。
②告诉学生称赞别人的优点和张扬别人的缺点的好处和坏处。
同时告诫学生在和他人共处时,要学会和人共勉,当他有错误时,要及时适当的指出,这样交到好朋友。
③讲述“梁上君子”的故事,对应课文中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简单了解其大意。
(3)师生共同回顾全文进行朗读比赛,师生、生生比赛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诗歌赏读
①范读《小儿垂钓》,生跟读,自由朗读。
②简单讲解大意,体现课文“人不闲勿事搅”的内容。
③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查一查
为学生讲解“难兄难弟”的故事。
了解词语的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