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教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景教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让学生由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转变为“表演者”,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对高中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同时对物理中出现的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并且将所学知识同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要达到上述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来实现是具有较好作用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阅读并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相应的物理概念有深刻印象,这样才能让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不应该总是从教材出发,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平时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从自身的已有知识着手,让学生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的形式,对物理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进行掌握。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关键,而力的相互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通过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呢?教学中,教师以拔河比赛作为案例,设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乙队获胜,然后提出问题“乙队获胜是否就意味着乙队的拉力大于甲队呢?”“在比赛过程中,比赛结果是否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两个问题将力的相互性逐渐突出,学生在对生活实际的分析中,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抓住了重点,学习积极性高了,参与度也随之提高。

二、创设情境,促进技能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从新课程改革中不难看出,科学教育重视每一门学科的发展,物理作为这些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将自身的学科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把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系统学习,将物理知识和技能充分掌握,从而在理解物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科学探究,在具体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并且准确、巧妙地设置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探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设置情境:把一只小灯泡同电源进行连接,这时让电源电压产生改变,小灯泡发光的情况就跟着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如果在保持电压不变的

情况下,改变小灯泡的规格,在这个时候的小灯泡发光情况又是不一样的。接着提出问题“小灯泡在不同电压的时候发光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当电压一样的时候,小灯泡的规格不一样了,发光情况也就不一样了,这又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欲望。

设置情境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自学才会更加有效。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物理新课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其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学习为人生的发展铺设下道路。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物理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和学生的人生密切相关的。在物理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学习物理知识后要应用于生活。

如在“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高压线为何要架空?”“下雨为何不能在树下躲雨?”“电吹风能不能带进浴室?”等生活问题,然后过渡到触电事件对个人和国家所带来的损失,再以“怎样做到安全用电?”来引导探究,学生不仅在探究中掌握了物理知识,也为生活中的安全用电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创设情境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情境的作用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形成新旧知

识间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带动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问题情境要具有吸引力。虽然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以直接兴趣为主,但间接兴趣还是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根据这一点,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就要具有新意,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互感和自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一个mp3的音频输出与一个小线圈相接后放入一个与音箱相接的大线圈中,结果mp3中的音乐通过没有与mp3直接相连的音箱就能播放出来,当学生清楚地听到音乐时,教师再引出“互感”概念,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就被激发出来,探究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同样,为将抽象的互感能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学中,教师让班级学生手拉手和4节串联的一号电池组成一个串联闭合电路,教师接通和断开开关,问学生是否有感觉。(无:原因是输出电压很小)接着教师可在电源上并联上一个1600匝的线圈,再重复实验,结果会发现,闭合开关时学生没有什么感觉,而断开开关时学生却产生了触电的感觉。随之提出问题“为什么4节干电池就能让我们产生触电的感觉?”“有触电感说明电路中有很大的电动势,那么,这个电动势是如何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自己实验中的感受而生发出来,学习自然变得更加主动。

其次,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物理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会分析问题,还要学生能选择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就要求情

境中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弄清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要从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用好物理,让物理成为学生今后发展的一种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