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_王志涛苏经宇刘朝峰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_王志涛苏经宇刘朝峰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_王志涛苏经宇刘朝峰

A n n u a l C o n f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4年 第38卷 第2期 VOL.38 NO.2 FEB. 2014

48

【作者简介】

王志涛(1980-),男,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苏经宇(1955-),男,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朝峰(1984-),男,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3-12-27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4)02-0048-06【中图分类号】TU984.11+6【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819/cpr20140210a

【摘要】在总结山地城市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山地城市防灾控制体系框架,包括山地城市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规划控制三部分。在该框架的指导下,首先分析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的表征及其构成因素的内涵,同时,探讨了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方法,最后提出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规划控制的四种措施。【关键词】山地城市;风险管理;可接受风险;规划措施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in mountain c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of mountain cities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theory, including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contro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framework, it first of all analyzes the disaster risk representation in mountain citie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constituted factors; then it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to assess the acceptable risk level; ? nally it puts forward four planning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isaster risk in mountain cities.

KEYWORDS: mountain cities; risk management; acceptable risk; planning measures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1/2[1~3]。山地城市所处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它不仅包括丘陵、山地等,往往还与江河、海湾等复杂地貌相结合[4~5],进而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山地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类活动对山地开发程度也日益加剧。随之,山地城市的复杂生态环境系统遭受破坏,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及环境

灾害等一系列灾害频繁发生。通过历史灾害经验可以发现,山地城市灾害较平原城市灾害更为复杂多变,并且具有其突出的特征:(1)频发性、多灾种叠加性;(2)复杂性、多样性与不确定性;(3)灾害链现象突出;(4)大规模灾害后容易形成孤岛。因此,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寻求山地城市规划建设与防灾减灾技术的科学结合,而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城市规划控制方法将是城市规划者的重要任务。

由于山区高低起伏的形态及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决定了山地城市有着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形态特征[6~7],而山地城市灾害又是山地城市所处的复杂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那么山地城市灾害较平原城市灾害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山地城市的防灾模式、规划控制措施也应与平原城市有所不同。对于山地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如果单纯照搬平原城市已有的防灾模式与措施的话,不仅可能得不到预期的防灾效果,甚至还有可能给山地城市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可见,为保障山地城市安全建设、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迫切需要开展山地城市的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思路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已有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入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山地城市防灾控制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的表征与评估,建议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规划控制的若干措施,以期为山地城市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基于风险管理的山地城市防灾控制体系框架

灾害发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8]。在山地城市中,由人-物-环境构成的承灾体庞大而复杂,山区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也呈多样性;另外,在某种致灾因子作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

王志涛 苏经宇 刘朝峰

DISASTER RISK AND PLANNING CONTROL IN MOUNTAIN CITIES

WANG Zhitao; SU Jingyu; LIU Chaofeng

49

用下,承灾体的变异可能产生各种突变、连锁、放大等效应,从而形成复合的、叠加的山地城市灾害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山地城市脱离不了孕灾环境、致灾因子的束缚,加之人口、产业、工程设施将进一步向山地城市集中,承灾体的复杂性、暴露性和脆弱性增大,致灾因素、不可控因素也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致使山地灾害频发的几率在不断增加。

由于山地城市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复杂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更为严峻。由于山地城市可利用建设用地更趋紧张,如何在保持城市空间拓展格局的需求基础上,确保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不能突破防灾安全方面的刚性门槛制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山地城市在一定条件下开发的强度、总量、速度与防灾环境要进行科学深入的论证,趋利避害,规避和降低风险,并将其作为山地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的控制性条件,从顶层设计开始提高山地城市的防灾能力,保障其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由山地城市灾害的形成和灾害特点,可以看出山地城市致灾环境、灾变过程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风险管理是研究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一种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安全领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因此,运用风险概念和风险管理[9]的手段将各个环节融为一体,并建立相应的防灾规划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文基于灾害风险评价技术评估山地城市灾害风险,并基于此通过城市规划手段安排城市防灾资源的配置是一条科学的途径。图1给出了基于风险管理为基础的防灾控制体系的框架。

图1所示框架可分为3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风险分析,即分析山地城市面临的实际灾害风险到底有多大,确定城市的灾害风险场;第二个环节是风险评估,即对山地城市面临的实际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哪些灾害风险超过预期或不能接受,哪些地区或项目不能进行开发等;第三个环节是风险减缓与控制,即规划控制。主要是对超出了可接受程度区域或对象采用不同对策进行风险减缓,使城市的风险处于可控的状态。上述3个环节之间从专业和学科来讲,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同时又相互联系。

3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分析

灾害风险是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灾害发生后果两个方面综合描述灾害的可能性。山地城市灾害风险分析的目的是系统地认识、恰当地描述、正确地估测灾情,并制定对策以便有效调控

灾情的状态[10]。在山地城市中,单种灾害往往会集中发生并形成灾害群,或是诱发次生衍生灾害而形成灾害链,这些灾害链、灾害群再交织耦合在一起,灾害风险更为复杂、综合。如何表征灾害风险,不同学者和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国内外应用比较成熟的灾害风险(R)一般可表征为3个因素,即危险性(H)、暴露性(E)、易损性(V)的组合,其具体表达式如下:

R = H × E × V (1)从上式可以看出,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程度与3个因素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灾害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降低山地城市灾害风险,可分别从上述因素入手。下面分别对危险性、暴露性和易损性的内涵、表征和获取方式进行分析。

3.1 危险性

危险性是指造成山地城市发生灾变的程度,主要是由山地城市的灾变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地,山地城市灾变强度越大,频次越高,灾害风险也越大[11]。

H = f ( M , P ) (2)式中,H为山地城市灾害危险性(Hazard);M 为山地灾变的变异强度(Magnitude);P为山地灾变发生的概率(Possibility)。

山地城市危险性分析可以从历史危险性和潜在危险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方法可采用历史灾害调查、数值模拟、工程试验等多种途径进行。一般从灾害引发因素、致灾因子空间分布、致灾因子作用周期、致灾因子等级和强度以及致灾因子概率分析等几个方面综合衡量致灾因子的危险性[10]。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一方面为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城市防灾空间布局、防灾工程设施及一般工程设施布局提供依据。

3.2 暴露性

暴露性是山地城市的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反映承灾体暴露于致灾因子危险性空间的承灾体数量。一般山地城市的承灾体密度越高,可能遭受潜在损失就越大,灾害风险越大。

图1 基于风险管理为基础的防灾控制体系的框架

Fig.1 The framewor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

王志涛 苏经宇 刘朝峰

A n n u a l C o n f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4年 第38卷 第2期 VOL.38 NO.2 FEB. 2014

50

E = f ( man,object,medium ) (3)式中,E为山地城市灾害的承载体或暴露性(Exposure);man, object, medium分别是人、物、环境承灾体。山地城市是一个由“人—物—环境”组成的有机、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各种因素、各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若一个系统发生灾害,会影响到其他子系统的正常运转,引起连锁反应,使灾害加重。

山地城市中的山体本身就是承灾体,依托山体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二者组合形成新的承灾体,其暴露性、复杂性明显加大。从平面上看,在山地城市有限的可建设用地上集中了更多的承灾体,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变大,导致其暴露性增加。从立面上看,对不同高程的山体进行开发建设,也必然增加其暴露性(图2)。

3.3 易损性

易损性是指在给定危险地区,山地城市广义承灾体(人-物-环境)由于潜在的危险因素而造成的伤害或损失程度。承灾体的易损性的大小与其结构构成、物质成分、抗灾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地,承灾体的易损性愈高,灾害风险也愈大,反之亦然。

V = f ( E | H ) (4)式中,V 为山地城市的易损性(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H 为山地城市灾害危险性(Hazard);E为山地城市灾害的承载体或暴露性(Exposure)。

目前国内外易损性分析主要针对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灾种,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或易损性曲线进行易损性大小分析。由于山地城市建设开发面临的承灾体是自然和人工的组合体,不可控环节也比较多,因此,一般来说山地城市的易损性较平原城市高。以地震灾害为例来说,历史震害经验表明山地上建筑地震反应与破坏要高于平地建筑,也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强化位于

山地建筑地震作用的原因。

4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评估

由于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是绝对存在的,不可完全消除或避免,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社会公众所能接受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作为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的准则。而风险评估则是利用可接受风险水平来识别、判断某个山地城市的实际灾害风险是否超过了人们的可接受程度,此可接受风险水平是指社会公众根据主观愿望对风险水平的接受程度,也是评估山地城市实际风险是否可被接受的准则。

目前,评价和确定社会可接受风险的方法主要有F-N曲线法、ALARP(最低合理可行)准则、成本效益分析、案例对比法等。图3所示为ALARP准则确定的风险水平,通过确定可接受风险水平(R1)和可忽略风险水平(R2)两个准则,将灾害风险划分为不可接受区、模糊区域、广泛接受区和可忽略区。

需要指出的是,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与社会的经济情况、人文背景和科技水平等情况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山地城市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动态变化的,需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成本-效益分析综合标定。

在可接受风险水平标定之后,将山地城市的实际风险与可接受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山地城市的实际灾害风险属于哪个区域,进而考虑采用何种风险调控措施。这一过程就是风险评估,其数学表达式为:

AR = {R ≥ R 1 or R 2 ≤ R < R 1 or R ≤ R 2}

(5)

式中,AR为风险评估结果;R为山地城市灾

害实际风险;R1为可接受风险水平;R2为可忽略风险水平。

在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之后,若灾害的风险评估值在不可接受区域内,则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少风险;若此风险值在广泛接受区内,

图2 山地城市暴露性示意

Fig.2 Exposure of mountain cities

图3 可接受风险水平准则示意

Fig.3 Criteria of the acceptable risk level

51

建筑物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形成近100m宽的完全毁灭地带(图5),造成此类破坏或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建筑选址没有完全避开发震断裂带。

由于目前的工程技术手段还无法抗拒断层破裂造成的地表错动作用,因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此类区域的工程规划建设采取避让措施达到减灾目的,规定了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的避让要求(表1)。

5.2 风险控制区(防灾空间布局与承灾体防灾能力提升)

风险控制是在损失风险发生之前,实施各种对策,力求消除各种隐患,减少风险发生的原因,将损失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程度。风险控制对应于城市规划中的防灾空间布局以及城区工程设施抗灾能力改造。对于山地城市而言,控制灾害风险主要有4种途径:

(1)基于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构建良好有序的城市空间结构,有效发挥城市空间的防灾特性,控制大规模次生灾害蔓延,并有助于提高应急救灾水平。

(2)由于山地城市在大规模灾害后易形成孤

岛的特点,且灾区的疏散与应急救援较多依赖

图4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规划控制

Fig.4 Planning control measures for various disaster risks in mountain cities

表1 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

Tab.1 The minimum distance from causative faults (m)烈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甲乙丙丁8专门研究200100—9

专门研究

400

200

则说明风险处于很低的水平,可以按既有方案开展工作;若风险值在模糊区域内,则需要在实际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风险。

5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规划控制措施

从灾害风险生成的动力学角度看,社会防灾减灾能力与灾害风险生成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即特定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越强,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暴露性生成灾害风险的作用力就越会受到限制。因此,控制城市灾害风险模型可表述为:

= R /C (6)式中,R为(1)式求得的山地城市实际灾害风险,与危险性(H)、暴露性(E)和易损性(V)有关;C为山地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也可以说是城市规划控制措施;R为通过规划控制措施实施后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其值应位于风险可接受风险水平以下。

对于山地城市规划来说,针对不同的风险水平形成不同了规划控制措施,即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图4)。图中,第一列对应于城市规划中不同的建设用地区域,第二列对应于不同的规划控制手段,而第三列则对应于具体的规划控制要素。

5.1 风险回避区(城市用地限建区)

风险回避区对应城市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性建设区域,它指在评估某区域进行城市开发建设所面临的灾害风险巨大,灾害风险值处于不可接受区域时,采取主动放弃建设来避免灾害风险的方式。对于山地城市来说,此类区域一般为工程措施难以控制的大规模灾害影响区,如活动断裂带、大规模滑坡体、泥石流等。但是,采用风险回避方式需要对风险程度、规模有足够的精确把握。如果对灾害风险估计过于保守,则城市用地的禁建区规模会扩大,尤其是山地城市可用于工程建设的土地本就紧张,从而导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更为不利的后果。因此,风险回避区范围可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和山地城市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以地震断裂带对城市用地限建区影响为例来说,在汶川地震中,现场多处发现地震断裂所过之处房屋、桥梁、道路以及其他构筑物,无论有否抗震设计,均被地震断层错断或扭曲,而断裂两侧几十m之外的建筑可基本保持不倒的实例[11]。如地震断层在穿过北川老城区时,由断层破裂所产生的剪切撕裂作用加之震动效应会造成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

王志涛 苏经宇 刘朝峰

A n n u a l C o n f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4年 第38卷 第2期 VOL.38 NO.2 FEB. 2014

52

于线状基础设施,因此,应合理安排具有不同设防要求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线状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设施,并明确其抗灾设防、应急保障要求,确保山地城市灾后与外界连通。

(3)由于山地城市次生灾害链的发生,重大危险源更易受滑坡、岩崩等灾害影响而发生事故。因此,搬迁改造城市内部的重大危险源(如大型油库、化工企业等(图6),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区,或增加防护距离等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次生灾害风险。

(4)提高城市工程设施的抗灾能力,降低承灾体暴露性及其易损性同样可以降低城市灾害风险。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可通过控制承灾体总量、布局和薄弱区改造等对策,不断提升人造工程的防灾能力,从而降低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

5.3 风险保留区(适宜建设区与工程防御)

风险保留区对应城市规划中的适宜建设区,或是通过工程防御措施处理可以进行建设的区域。当进行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值位于广泛可接受区内,则说明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因此,此时山地城市可

按照一般的规划和工程处理措施正常进行建设。

5.4 风险转移区

风险转移指山地灾害风险超过预期防御水平,造成前面3种灾害风险预防手段都失效后,需要通过灾害保险、应急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等多种手段来转移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其中,灾害保险作为一种事前准备、事后补救的对策,是比较理想的风险转移措施,它是将灾害损失加以分散,实现社会互助、减轻国家经济负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有效方法。应急救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最大程度

图5 汶川地震中位于断层上的建筑破坏情况

Fig.5 Damage of buildings lying atop faul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地减少地震灾害对人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快速有效的应急救灾,可以挽救人民生命,减轻灾害损失,控制灾害风险场的进一步蔓延。恢复重建是在科学规划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统筹协调社会经济恢复与生态环境修复,进行长达数年的灾区各类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的全面建设。

6 结论

利用山地城市开发建设,是我国西部城市不可避免的趋势。山地城市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山地城市防灾减灾模式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以及规划、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键是如何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健康有序地开发利用,使灾害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因此,笔者结合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城市规划措施,提出了山地城市防灾规划控制体系框架,将风险控制目标和风险控制手段融为一体,给出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规划控制对策,为建设安全保障型山地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6.

Huang Guangyu. Theory of Mountain Urbanology[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6.

2 汪昭兵,杨永春.探析城市规划引导下山地城市空

间拓展的主导模式[J].山地学报,2008, 26(6):652-664.

Wang Zhaobing, Yang Yongchun. Analysing the Primary

Pattern of the Space Expansion of the Mountainous City Guided by Urban Planning[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08,26(6):652-664.

3 戴志中.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J ].城市建筑

,

2006(8):21.

Dai Zhizhong. The Annotation on the Earthing of

图6 城市内部重大危险源

Fig.6 Major hazards inside the city

53

67.

8 史培军.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

灾害学报, 2005, 14(6): 1-7.

Shi Peiju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Disaster System

Research in a Fourth Time[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05, 14(6): 1-7.

9 黄崇福.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Huang Chongfu. Risk Assessment of Natural Disaster

Theory and Practice[M].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5.

10 燕群, 蒙吉军, 康玉芳. 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

然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进展[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6): 78-83.

Yan Qun, Meng Jijun, Kang Yufang. Progress of Urban

Natural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Based on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J].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27(6): 78-83.

11 王志涛, 田杰, 苏经宇. 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浅析

[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 30(6):13-18.

Wang Zhitao, Tian Jie, Su Jingyu. Brief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s’Seismic Disaster in Wenchuan Earthquake[J].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2008, 30(6):13-18.

Contemporary Mountainous Building[J].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2006 (8):21.

4 张雪原, 翟国方.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生长特征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13 (2): 45-61.

Zhang Xueyuan, Zhai Guofang.Analysis of Growth Feature of Spatial form for Mountainous Cities[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13 (2): 45-61.

5 陈玮. 对我国山地城市概念的辨析[J]. 华中建筑, 2006, 19(3): 55-58.

Chen Wei. Discrimi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Our Country’s Mountainous City[J]. Huazhong Architecture, 2006, 19(3): 55-58.

6 曹坤梓. 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04.

Cao Kunzi. Study on Mountain City Space Form Evolvement and Development with Urbanization[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04.

7

罗瑾,刘勇,岳文泽,等.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从沿河谷扩展到多中心组团式扩散[J]. 经济地理, 2013, 33(2): 61-67.

Luo Jin, Liu Yong, Yue Wenze,et al.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a Mountainous City: Transforming from Linear Expansion Along Valleys to 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J].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2): 61-

5 结语

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学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发生与发展、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需要所有人参与,而不只是建筑师;

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技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实现手段。城市规划不应是一种“权术”,城市设计不应只是一种“花边”;

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艺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美学问题。在普通人的生活美学中获得启发并给予尊重是城市设计的真谛;

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医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功效与责任。以社会意识加专业手段治病救人、救城是城市设计的责任。

城市的贫富差距会永远存在,穷人永远会多于富人,应当提倡和学会为普通人而设计。

城市设计师应当夺取城市建设的领导权。以上观点也许不够全面,但偏激的批评总比

(上接第47页)

沉默的纵容要好。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注释(Notes)

① 部分图片引用自互联网,仅向其作者表示感谢。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规划师》编辑部.城乡规划教育和规划实践的新

形势[J].规划师,2011(12):5-7.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New Situation of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J]. Planners, 2011(12): 5-7.2 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J].城市规

划学刊,2012(1):1-8.

Wang Jianguo.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Chinese Urban

Desig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2(1): 1-8.

3 徐苏宁.城乡规划学下的城市设计学科地位与作用

[J].规划师,2012(9):21-24.

Xu Suning. Urban Design Status and Function of Urban

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Adjustment[J].Planners,2012(9): 21-24.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

王志涛 苏经宇 刘朝峰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政府令[2007] 第208号 (2007年4月3日)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2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7月1日施行。 省长:蒋巨峰 二○○七年四月三日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城市规划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设市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经过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和道路、工程管线、 公共配套设施及空间环境等作出控制要求的规划。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组织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市(州)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 本行政区域内县(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市、县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委员会由城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条城市规划督察员应当对派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督察。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八条设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组织编制。 第九条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 第十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通过公开征集、邀请征集等方式,择优选定具备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 编制工作。 承担我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的省外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向任务 所在地的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覆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区、近期建设区和储备土地、拟出让的土地以及其他城 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公众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提高城市 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景观艺术水平的总体要求。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 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试题A及标准答案

(A)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

…………………………装……………………………订…………………………线………….………………………………

……………………………装……………………………订…………………………线………….…………………………… 六、案例分析(11分) 某市(历史文化名城)决定编制滨湖核心区面积约40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如下图示)。由于湖面及外围地段是重要的风景旅游区,有十分丰富的传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因此,要求核心区开发项目的安排充分考虑旅游风景区的特点,开发强度不宜过高,沿湖设立保护绿地以保证湖面景观,并且交通组织上要求将旅游线路和主要车流分开。 试评析该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1 2 3 4 5 6 河 流 第五题图

……………………………装……………………………订…………………………线………….…………………………… 湖 面 第六题图

城市规划设计Ⅱ—控制性详细规划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B 3、C 4、B 5、C 6、B 7、B 8 ABD 9 AD 10 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宅旁绿地 2、、至、 3、土地性质兼容、建筑性质兼容 4、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城市设计引导 5、 6、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屋脊项 7、7、17 8、建筑竖向尺度、建筑横向尺度、建筑的体形处理 9、项目准备阶段、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成果编制阶段、上报审批阶段 10、修编、整合、局部调整 三、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题4分,共16分) 1 指令性指标:规定性指标是指为保障城市规划的法律性和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而由规划人员制定的,在进行规划管理时,必须遵守执行的不能被突破的指标,体现一定的“刚性”原则。(2分) 引导性指标:引导性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变化,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参照执行的指标,它可以根据规划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条件灵活选用,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2分)2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要求。(2分) 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2分) 3绿地率: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2分)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为所有绿化植物覆盖的投影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其他绿地、宅旁绿地和树冠覆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2分) 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让众多的城市成员能够参与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2分) 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2分) 四、简答题(24分) 1、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特征,分析其成果深度的基本要求。(14分) 答题要点: 作用:(5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衔接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规划管理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探索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新模式

探索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模式 ——以大理海东两个实际规划项目为例 王晓宇 【摘要】中国山地城市众多,但山地规划建设方法相对较少。针对当前山地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建设问题,试图以大理海东新城两个实际规划项目为例,在山地建设模式、山地建设空间选择、山地交通组织、山地空间形态塑造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方法创新和探索。 【关键词】山地城市、建设模式、空间选择、交通组织、空间形态、方法创新 一、回顾与反思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城依山而固,城拥山则秀。 在几千年的中国城建法则中,山一直是影响建城营国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全国660个设市城市中一半以上属于山地城市的范畴,然而在国内关于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一直较少,且大部分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可操作的规划技术办法不多。自八十年代以来,黄光宇教授创建的《山地城市学》对许多城市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建立的山地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空间结构模式广泛应用在西南地区山地城市之中。 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有些山地城市基本特征却面临破坏甚至消泯。“山地当成平地建”的现象屡屡发生。一条条生动的山脊线被生硬的建

筑轮廓线所取代,一个个优美的山头被杂乱的建筑群所埋藏,城市的生态性和景观性受到严重威胁。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思路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指导建设的具体规划方法应结合城市发展的综合要求继往开来,开辟新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基于近期在云南大理开展的两个规划项目,我们致力在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积极突破,在理论方面发扬与创新《山地城市学》,研究山地城市规划新方法;在实践方面指导山地城市实际建设,建立山地城市建设新模式。 二、项目背景 云南大理,一座令人神往、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山地城市。 2009年我们有幸在这里承担了《大理海东新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理民族生态居住示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项目(以下分别简称《控规》与《修规》)。 纵观大理全市格局,属于横断山脉的苍山和属于哀牢山脉的东南群山如双臂将洱海捧在手中,大理众多城镇如明珠般镶嵌在环洱海项链之上。在“打造滇西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引领下,“保护海西、开发海东”的战略思路逐步明晰,这座城市发展的重点将从大坝如平川、拥有千年辉煌、却已“密不透风”的海西转移到山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却“海阔天空”的海东。 两个规划项目基地均属于海东新城的中心城区,位于洱海东面,远可观阅苍山,近可俯览洱海,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可谓“风花雪月”尽收眼底。距大理市区下关仅16公里。片区对外交通便捷,拥有机场、大丽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是进入大理的门户与窗口。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需要应对新形势下城市发展出现的各种问题。配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实施,广东省建设厅出台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下文是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欢迎阅读!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设市城市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镇,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控制要求作出的规划。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 城市规划委员会是人民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由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其中专家和公众代表人数应当超过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主任

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人民政府从委员中指定。 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产生、任期、议事规则等有关事项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设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县城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其他建制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条例执行情况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法实施,对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3)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3)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4) 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5)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7) 第八章城市设计 (10) 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适用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惠城外环路以南,莞惠高速公路以北,惠大高速公路以西,惠大铁路以东的城市 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24.17平方公里。 第二条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 第三条本规划法定文件由文本和图则构成。文本是指规定规划强制性容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条文,图则是指反映文本容的规 划图纸及相关表格。文本与图则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 应同时使用。 第四条本片区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国家、省及市的有关法律、政策、规相关 条款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围,可能在详细设计时略有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本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调整,必须符合《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自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即日起,该地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动废止。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第八条本片区发展目标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的市体育文化中心、教育园区以及数码园,将本片区发展成为集商业/商务中心、 体育/文化中心、高等教育园区、城市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为一体的,服务于市的综合新城。 第九条本片区主要有五大发展功能,分别是:体育/文化、商务/商业、城市住区、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第十条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行本片区的街坊及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次为从西至东、由北至南。地块编码采用两级编码 方法,由编制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第十一条本片区总共分为26个编制区(街坊),由448个地块组成。 第十二条本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 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山地规划设计

山地规划设计

前言: 前几天官方发布了最新的 SketchUp 8.0 版本。 SketchUp 成长到今天,因其自身友好的界面、易操作的优势和及时反映设计师想法的能力逐渐成为建筑规划设计常用工具。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独栋别墅,小区规划还是建筑单体,SketchUp 在方案推敲和方案表现上都显示出了不错的实力,那么在山地规划设计中 SketchUp 表现又如何呢?由于 SketchUp 对曲面建模、异形建模能力对比 3ds MAX 等类型的 3D 软件来说弱了许多,所以当需要表达复杂山地环境和山地道路时就会令接触 SketchUp 不久的设计师头痛。 我目前所在的城市是美丽的山城重庆,大大小小的项目几乎都围绕着山地设计展开。自己上学期跟着导师做了两个投标项目,一个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一个是面江靠山的山地住区设计,最近又和几个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了一个山地别墅区概念设计,通过这些实践我才算开始真正地接触了山地设计。设计工作中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尝试如何让 SketchUp 在山地规划

设计中有更好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里走了不少弯路,有过很多次失败,甚至和设计团队成员还有过关于这方面技术问题的争执,现在回想这些事情,我都觉得很有意义,所有这一切都在帮助我进步。 现将 2010 年上半年的经验教训在此成文,不是什么教程,不是高手经验,只是自己设计工作中某一环节的方法和思路的 总结,这是自我反思提高的分享文章,希望这点分享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这篇文章主要是总结关于山地设计现状分析阶段中SketchUp 山地地形建模的问题,下部则会详细介绍关于山地道路建模的经验教训。 说明: 现在回想走过的种种弯路,原因就是自己总企图让一个软件是万能的,妄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性与社会性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性与社会性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关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人们对城市功能的开发利用与建设渴望使规划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规划带来的美好生活体现了公众意义,尽管目前我们都在为此努力,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改进与完善,如决策系统有缺失、公众参与度不够等等,本文首先从公众角度切入,阐述目前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形式类型,分析目前规划现状,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有价值的参考,为我国城市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性;社会性;问题;策略 引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经济建设大步前进,城市规划尚在原地踏步,势必对经济腾飞形成制约。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新的城市化建设可以提高对土地空间的利用,完善各类城市便民应用设施,对于相关领域的管理与安排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意见,让人民行使权力,积极为生活城市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做到最大程度上实现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与

社会意义。 一、公众参与形式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形式主要是:首先以会议的形式将主题抛出,看与会人员的反应,将大家提出的意见收集起来,最后做出评估并做出是否采用的决策;其次直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代表会议,在会议中就难题难点进行讨论,将规划方式与策略集中呈现,此类方式应用较多,相对成熟;再次直接邀请市民做面对面沟通,这是公众最直接的参与方式,通常针对性很强,会发生一定冲突,但从某种角度看效果相对较好;最后对于电子渠道的应用也逐渐开始推广,如电子邮箱、微博、微信等,随着政府网络平台“V账号”的开通,市民可以坐在家里利用网络与决策单位沟通,以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方式是公开的,可以互评的,有利于集中大多数人的的意见,对于规划做及时调整。 二、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现状 在我国城市规划社会化还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通过一些实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还处于起步状态,对公众参与这个环节没有精准的定义与系统的安排,并且也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对于公众性的体现,还停留在规划编制这个环节,实施之后,后续的支撑几乎为零,公众参与也成了一时热情,没有相关部门做监督执行,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新广州知识城信息技术产业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规划组织单位: 广州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中新广州知识城分局 评价单位: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19年5月

1.规划概要 规划名称:中新广州知识城信息技术产业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组织单位:广州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中新广州知识城分局 规划范围:北规划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部,北起知识城南起步区,南至广河高速,西依帽峰山,东抵九龙大道,总面积为7.7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详见图1。 年风向玫瑰图(C:11.3%) 图1本规划区地理位置图

一、功能定位与人口规模 (1)发展定位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检验检测为主导发展产业,打造引领知识城的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以智慧、绿色、低碳的高标准建设要求,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低碳生态智慧新区。 结合多个共享服务核心,以人才吸引和创新集聚为核心的国际化创新高地。(2)人口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规模8.15万,产业就业人口2.97万。 二、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谷四脉水相连,四核六区绿野间”的总体结构。 (1)一谷四脉 一谷——创新者乐谷 保留中部原始地貌山丘谷地,利用谷地地形打造串联各办公组团的中心休闲绿带,连接北部滨水景观生态廊道,将滨水景观延续至中心谷地,同时在谷地内部打造多个绿心,营造园林式办公的氛围,成为生产、生态和生活“三生”并重的创新者乐谷。 四脉——滨水景观生态绿脉 依托现状水系格局,构建狮岭水、荔枝坑、塘面村河三条滨水带状生态公园与公共绿廊。四条生态绿脉贯穿连通整个信息技术产业,有机串联各个功能组团,形成规划范围内生态体系的主要脉络,结合滨水河道,打造连续的联系的互动式交流共享服务空间。 (2)四核六区 四核——综合服务核心 区域创新共享智慧服务核心:依托汤村地铁站,在紧邻九龙大道西侧采用TOD的开发模式打造综合型的共享服务港,作为信息技术产区的服务枢纽。设置青年创客社区、活力安置社区、共享邻里中心,为片区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 商务服务核心:位于企业总部组团信息谷入口门户处,主要为信息谷的总部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产品交易、教育培训、商务会议、产品检测、星级酒店等功

山地城市规划案例总结

山地城市词条 概念 山地城市是广义的概念。山地,包括地理学划分的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它们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其中山地约占33%,丘陵约占10%,高原约为26%。山地城市是指城市主要分布在上述山地区域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与生境。此外在占12%的平原地区和占19%的盆地地区,其城市本身修建在大于5°以上的起伏不平的斜坡地上,形成与平地城市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境条件,也应列入山地城市之列。 1992年中国山地城市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建立,一大批研究、设计人员投入到山地城市研究中来。在西部大开发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高度珍惜并合理利用有限的山地资源,尽可能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建设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山地区域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山地城市(镇),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综述 目录 ??1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布局原则 ??2 山地城市主要结构模型的建构 1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布局原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1.1 集中与分散——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由于山区和山地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气候、降雨和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山地城市布局结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当山地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 0万人,就应该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结构模式,切忌采取自由蔓延“摊大饼”式的过度集中连片布局,使城市无限制膨胀。集中,是城市文明和效率的本质体现,分散,则是山地城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集中与分散,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应对城市高密度化浪潮中现代山地城市人-地关系矛盾的基本策略思想,重要的是对集中和分散有一个“度”的把握。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具体地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二)、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 (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四)、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五)、制订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该是功能相对完整或地域比较独立的区域,规模一般在1km2。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控制性详细规划至少应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人口分布现状; 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公共设施规模及分布; 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 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和地块划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分至小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划分可按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划分为区、片、块几级。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其划分的原则为: 1、应保证地块性质单一,避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干扰; 2、严格遵守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要求; 3、尊重现有用地产权或使用权边界; 4、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 5、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线。便于现状资料的收集及统计。 地块划分可根据开发方式和管理变化,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小块合并成大块或细分为小块)。 地块划分规模可按新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别对待,新区的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面积控制在0.5-3公顷,旧城

城市规划中理想的规划与规划的理想

城市规划中理想的规划与规划的理想 摘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城市规划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理想的规划和什么是规划的理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理想规划应具备的条件,及理想规划面临的问题,最后得出理想的规划源于规划的理想,要实现规划的理想应先实现好一个个理想的规划的结论。 关键字:城市规划理想规划规划 1基本概念 规划:规划,就是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的一整套行动方案。 理想:理想,是对在现实环境中根据科学和逻辑推测出来可能实现的结果的憧憬。理想具有可操作、可实现性。同时,理想是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理想的规划:理想的规划既有科学的合理性,又有行动的可行性,同时符合这个理想发出者的需要的规划。理想的规划的实现,要依靠根据规划制定的一个个具体的计划。 规划的理想:规划的理想是通过今天的一个个理想的规划组合起来,以很好的解决一个城市、地区、国家、以致人类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最终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层面上理解,理想的规划是基础,一个个理想的规划有机整合成一个整体,最终便构成了规划的理想。 2.制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及作用 城市规划不仅包括交通、建筑布局等基本硬件的规划,也包括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定位、方向、开发技术开发区等的软性因素进行规划。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城市发展的促进和推广政府是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政府掌握大量资源而民间资源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通过规划来引导城市的发展是必经之路,而这类政府促进方法常用的手段便是开发大型的标志性项目,也即面向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规划师等对政府所期望的项目进行规划的招标。【1】】从城市规划的含义解析,城市规划通常具有三重作用: 第一,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进行分析,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追溯,以及判断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状态的内在关联性,然后概括城市地域空间的分布特征。以全面的解析这座城市是如何发展而来,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促进作用又是什么。比如说历史文化遗迹、名城。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然会对该城市进行系统的分析,这回使一些原本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价值得以认识、开发。也就有利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防止他们被盲目的破坏。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发表时间:2020-01-18T09:26:35.2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李雪杨侯人仁 [导读]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积极进行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设计是保证发展科学性与持续性的重要措施,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必须以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发展现状为参考依据,通过科学规划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设置,本文就城市设计的定义以及城市规划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而后探讨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分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积极进行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设计是保证发展科学性与持续性的重要措施,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必须以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发展现状为参考依据,通过科学规划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设置,本文就城市设计的定义以及城市规划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而后探讨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引言 城市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针对城市进行科学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空间进行科学设计能够为城市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在山地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以及设计工作的科学性要求更高,而其规划及设计的综合性分析也要求城市规划者必须做好各方面信息的收集与综合考量。 1何为城市设计 有关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城市建设各个层面中的内容,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城市设计可广义理解为设计城市,不仅是对城市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也是衔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与大自然合协统一的一种设计。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和整体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是更为具体化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大都比较广泛,大到整个城市空间体系的总体设计,小到某一特定空间场所,例如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的设计。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但是要尽力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更要体现出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整个城市环境更加统一、和谐,并富有浓烈的时代感。 城市设计可以概括成场景与社区的营造、社会环境与物质空间的优化配置、功能与美学的完美平衡,并且逐步地由起初的重视空间美学视觉与美学价值及对建筑物空间感的强调,更为注重城市设计与人、城市空间、社会行为的联系,更强调的是社会使用性。 2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其本质就是公共政策,最终的结果就是法律。在做具体城市规划项目时,应该不仅仅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重庆城市规划中“十八梯的故事”为例来分析它兼顾规划、空间关系及人文等方面设计协调的思路。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有关于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实例。首先,进行区位关系分析:规划区域位于重庆渝中半岛渝中区下半城十八梯地段,北临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西以中兴路,南以解放东路为界。其次,社会经济背景:渝中区一直作为城市建成区的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设计地块与城市CBD功能和形象不相称的旧城区。 旧城的重新规划更新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②塑造半岛形象,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③旧城更新与传统风貌保护的尝试;④探索适合设计地块的有机更新模式。针对以上几项分析,在规划过程中,产生合理构思:城市形象的塑造尽管受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影响,而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又是能动的。应将其粗俗的一面剔除出去或淡化处理,将精彩一面凸现出来。 规划主要依据:①设计地块已有规划所形成的格局。②政府规划详细控规。③贯穿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城市发展潜力,留住十八梯,留住部分老区、遗址以及饶有趣味的老街名字等。 以上述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共设计了三条主轴线:十八梯轴线,十字金街轴线,法国领事馆轴线,并由此形成了:①绿色景观通廊:(政府控规)给城市增添色彩。②沿大高差地势绿化带:提高土地利用率,给城市以立面的绿化。③沿法国领事馆轴线绿色景观带:提高地区居住品质。 综合以上信息不难看出,这样的山地城市规划很好地实现了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的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并且难得的是,还综合考虑到了以下控制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 3山地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做好山地城市的规划,只要充分结合山地地形地貌的自然条件,应用科学有效的规划手段和设计方法,通过提高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水平、提高用地效率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处理好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坚持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就能构建出特点鲜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1)合理的用地布局。自然条件是城市规划的母体,城市规划要基于自然条件。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基于山体的地形地貌多变特点,城市的用地面积受到限制。一些山地城市在用地布局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城市形态分散无序,往往顾及成本等因素,或弃之不用、或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实现眼前的利益,土地的批复和使用较为随意,这增加了未来城市的升级改造和环境保护成本。随着人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日渐拥挤,空间和承载能力已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所以对自然环境的高效利用、即合理的用地布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2)合理的交通设计。对山地城市来说,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城市交通的布置等受到巨大限制。交通设计是山地空间的重要纽带,包括桥梁、隧道、公路、水系等。山地城市的路桥从布局、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都比平原城市的路网要复杂得多。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要本着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手法和适应交通需求的原则进行布置,即按照山体水系的城市空间变化而布局。 (3)构建生态城市合理分配城市用地。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往往比平原型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要高效合理的分配用地,并且保护既有的生态环境不被任意破坏,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要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分析。在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行政设施用地等方面,应该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保留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例如,部分山地城

2019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2019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通过城市规划实习,初步掌握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实际规划设计 的能力,巩固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那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报 告该怎么写?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报告的全部内容了,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实习目的: 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 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于是,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实习阶段: 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 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 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我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我们事实求是的工 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0xx年7月 实习地点:xxxx有限公司 实习的部门或岗位:规划设计部规划实习生 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一、实习概述: 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 涉猎。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做些实际项目,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城市详细规划案例

城市规划专业“4+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证材料之14 详细规划案例选编 (国内外案例)

【教学目标与要求】 概念及基本原理 【掌握】运用居住区规划理论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评析。 【理解】国内外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实例一南昌保集半岛 保集半岛规划设计由加拿大KFS国际建筑事务所完成。保集半岛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市区南侧、南昌县西部的象湖新城内,总用地面积53hm2。规划采用人车交通分行道路系统,设置了步行路与车行路两套独立的路网系统。车行路分级明确,围绕住宅群落布置,并以枝状尽端路形式伸入到各住户入口。步行路贯穿于居住区内部,将体育运动岛、老人儿童活动岛、生态植物岛等一系列主题岛屿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长约500m、宽40~90m、总面积达2万m2的中心景区。 规划设计注重人与水的亲近性,小区傍水而建,住户下楼即可以沿着溪流缓缓散步,溪流、喷泉、叠水交相辉映,为居民创造了静谧的家居生活气氛。 一期南部情景洋房组团的下沉式庭院不但丰富了空间尺度的变化,而且将地下空间的雨水集中收集后引入绿地的人工湖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图 13.1 南昌保集半岛 资料来源:胡延利.风景区景观设计宝典(下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实例二天津华苑居华里小区 天津市华苑居住区荣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全国城市住宅试点小区金牌奖”,位于天津市的西南部,占地13.1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59300平方米;平均住宅层数5.6层,容积率为1.21,绿化率为38.2%。小区道路规划成曲线形,以限定机动车的速度,减少机动车对居民的心理压力。主干道入口处两侧均规划了一条10米宽的林荫带作为人行道,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 针对天津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和用户要求,住宅布局力争良好的朝向,做到95%以上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探析 ——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规为例① Urban Planning for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y A Case Study on the UrbanPlan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 郑纲 【摘要】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发展面临周边地形制约、城市特色衰落等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再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分析结合地形特征进行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路网规划、景观特色塑造、规划控制等策略,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小城市,山地城市,规划设计 【ABSTRACT】Common problems are always happe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 such as the bad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declining c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s the related studies on China’s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Secondly, it analyses a case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 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on Mountainous Cities’ function s, traffics, landscapes and its controlling tactics, which will give some experiences for planners or designers on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City,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ing 中小型山地城市是山地城市的主体,通常位于沟谷地带,周边地形陡峭,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可建设用地有限;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使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政策驱动,很多中小型山地城市加速发展,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使用低效、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秉承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1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 1.1研究综述 由于山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生态景观学一直是山地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20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人与环境应该协调可持续发展。90年代初,黄光宇开始建立“山地城市学”,将生态学引入山地城市规划研究,并将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征作为首要原则,总结和实践了集中紧凑、绿心环形生态型空间结构、带状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等三种模式[1]。同时期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构想,提出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何晓蓉(2003)分析了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特征,按地形条件和结构形态对山地城镇的景观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2]。徐坚(2006)以滇西地区为例,提出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包括整体景观环境体系、对边缘景观的强化、利用地势强化重点景观等方面,由此开始了生态景观学在城市内部的应用[3]。明珠(2009)等针对西南地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制定适用的指标体系,楔状绿地、城市蓝廊、道路附属绿地结合的网络式绿地布局,充分利用残余斑块(保留的山丘林地和陡坡),景观节点处规划公园绿地,增加立体绿量等策略[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