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态度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紧密相关。 • 一方面,行为可以影响态度----在一定条件下,行为
可以改变态度,由行为可以产生态度。 • 另一方面,态度可以影响行为。 • 态度和行为也有可能不一致。
(三) 态度与行为
1、 通过行为改变态度: 行为可以是形成态度的一种重要信息: (1) 自 我 觉 知 理 论 ( self-perception theory, Darryl Bem,1972):人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 情境来推断出自己的态度。 在广告上的应用:广告语征集大赛、化妆品知识竞赛。
4、态度的构成:态度的ABC模型:(教材P125) 认知信息(cognition)--有关态度对象的知识 情感信息(behavior)--由态度对象唤起的感情和情绪 行为信息(affect)--有关人们过去、现在、将来与态度对象 的互动情况的知识
(一)态度概说
当信息不一致时,态度如何形成?这时人们会不会形成 一种中庸的、空洞的态度?有不少机制帮助人们避免或解决 不一致。 收集单方面的信息 对不同的信息给予不同的权重 易得性信息决定态度
消费者行为 第三讲 第二节
(三)态度与行为
(2)门槛技术(foot-in-the-door technique):一种先让人 同意一个较小的需求,从而增加其对较大的需求的依从的 说服技术。 条件:初始的小需求必须是有意义的,从而足以让人们由 行为推断出态度;对初始的需求的同意必须看起来完全是 自愿的。(得寸进尺)
(一)态度概说
信息的整合方式:代数式 / 构型式 例:对 TOSHIBA 笔记本的态度 信息整合以后就可以形成一个总的认知表征,态度成为各种 信息的一个速记性替代物。
(一)态度概说
5、态度的一致性原则:(教材P130--135) (1)认知一致性原则(教材P130) (2)认知不协调理论 (3)自我觉知理论 (4)社会判断理论 (5)均衡理论 (6)协调性理论
(一)态度概说
2、态度的测量: (2)间接测量:面部电子记录仪facial electromyography(EMG)
笑
哭
(一)态度概说
3、态度的功能: 态 度 的 功 能 理 论 ( functional theory of attitudes ,
Daniel Katz,1960),教材P124-125。 (1)效用功能 (2)价值表现功能 (3)自我防御功能 (4)认识功能
消费者行为 讲节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2)
一、态度 二、态度改变 三、个性与自我
ຫໍສະໝຸດ Baidu
引言
消费者行为研究为什么要讨论态度、个性与自我?
(一)态度概说 (二)态度模型 (三)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
一、态度
•对态度(attitude)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之一: • 态度如何产生、维持和改变?如何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 • 行为? •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消费者对产品、广告、厂商、自己的态 • 度影响消费行为。
(一)态度概说
2、态度的测量: 态度本身不能直接测量,但态度的表达可以直接或间接
地测量。 (1)直接测量: 自我陈述法(self-report):态度量表 社会期许性作答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bias):人们采用他们认为其他人接 纳或称许的方式来行动的倾向。(测谎题) 观察法:由自愿性行为来推断态度
(三)态度与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Leon Festinger,1957)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思想、信念之间不一致时,
会 产 生 一 种 不 舒 服 的 紧 张 状 态 : 认 知 失 调 。 ( Festinger 认为只要有不一致就会引起失调,但后来的研究者认为 只有重要的、自我关联性高的不一致才会引起失调)。 人们想减少由不一致带来的不舒服感的动机会导致态度 改变。
(一)态度概说
另一种提法: (1)对象评估功能(object appraisal function):态度是 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环境。 (2)价值表达功能(value expressive function):态度帮 助人们表达真实自我、表明立场观点、获得和维持与他人的 关系。
(一)态度概说
(三)态度与行为
2、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影响对信息的知觉和解释,从而影响行为。 (2)态度引导行为的条件: 行为是可控的 态度是明确的
二、态度改变
(一)态度形成 (二)态度改变的策略 (三)说服
(一)态度概说
均衡理论
P1
好 朋 友
P2
喜欢
父亲 不喜欢
P3 +
玩具
不喜欢
孩子 喜欢
(二)态度模型
态度的多元属性模型(multi-attribute attitude models) 基本假定:消费者对态度标的物的态度(评价)取决于他对 该对象多重属性的了解。 基本要素: 态度标的物的属性 对于态度标的物的信任 某一属性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 态度= C1W1 + C2W2 + C3W3 + • • •
(三)态度与行为
(3)由行为推断出态度的条件: 只有当浅层加工信息时,行为态度推断才成立。当信息
很重要,与自我的关联性较大时,人们会进行系统加工,自我 觉知过程就不再起作用。 (4)改变态度以使行为合理化:
当自由选择的行为与个人重要的、自我关联性很高的态度 相冲突时,会产生认知不协调,从而使人们改变态度,以与行 为相一致。
(一)态度概说
1、定义: 态度是一种集中反映个体对特定的个人、团体、事物、行为 和思想的评价的认知表征。 “In a consumer behavior context,an attitude is a learned disposition to behave in a consistently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way with respect to a given object.”----Schiffman,1995,240. 态度有正面、负面和中性之分 态度也有强弱之分(教材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