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消导化积剂

14.消导化积剂

消导化积剂:

消食导滞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山楂15-20g、神曲10-15g、半夏、茯苓(各10-15g)、陈皮、连翘、萝卜子(各5-10g)。汤剂,水煎服。

君:山楂。臣:神曲、莱菔子。佐:连翘、半夏、陈皮、茯苓。炊饼(蒸饼)为丸,现代水泛为丸

大安丸

保和加术名大安,健脾消滞又何难。

山楂60g、神曲、半夏、茯苓各30g、陈皮、萝卜子、连翘各15g、白术60g。上为末,粥糊为丸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此方寻。

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g、泽泻6g。君:大黄。臣:枳实。佐:神曲。使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5g)、黄柏、大黄(各5-10g)、香附子、牵牛(各10-15g)。汤剂,水煎服

枳术丸

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枳实30g、白术60g。荷叶煎汤或温开水送下

曲蘗枳术丸

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橘半枳术丸

枳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香砂枳术丸

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白术10-15g、木香、黄连、甘草(各3-5g)、茯苓6-9g、人参5-10g、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6-9g)。汤剂,水煎服。君:炒白术、茯苓。臣:人参、山药、山楂肉、神曲、麦芽。佐:酒炒黄连、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佐使:甘草

资生丸

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消痞化积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厚朴12g、枳实、黄连各15g。丸剂,饭后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疟母方,蔗虫鼠妇及蜣螂;蜂巢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超好的中医方剂学记忆口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水性涂料用消泡剂种类及消泡原理

各种消泡剂的种类和分类介绍 一、按成份分为 1、天然油脂(即豆油、玉米油等) 优点:来源容易,价格低,使用简单; 缺点:如贮存不好,易变质,使酸值增高。 2、聚醚类消泡剂 种类挺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a. GP型消泡剂 以甘油为起始剂,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进行加成聚合而制成的 GP型的消泡剂亲水性差,在发泡介质中的溶解度小,所以宜使用在稀薄的发酵液中。它的抑泡能力比消泡能力优越,适宜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以抑制整个发酵过程的泡沫产生。 b.GPE型消泡剂即泡敌 在GP型消泡剂的聚丙二醇链节末端再加成环氧乙烷,成为链端是亲水基的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也叫。按照环氧乙烷加成量为10%,20%,……50%分别称为GPE10,GPE20,……GPE50。 GPE型消泡剂亲水性较好,在发泡介质中易铺展,消泡能力强,但溶解度也较大,消泡活性维持时间短,因此用在粘稠发酵液中效果较好。 c.GPES型消泡剂:有一种新的聚醚类消泡剂,在GPE型消泡剂链端用疏水基硬脂酸酯封头,便形成两端是疏水链,当中间隔有亲水链的嵌段共聚物。这种结构的分子易于平卧状聚集在气液界面,因而表面活性强,消泡效率高。 3、高碳醇 高碳醇是强疏水弱亲水的线型分子,在水体系里是有效的消泡剂。七十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试验,提出醇的消泡作用,与其在起泡液中的溶解度及扩散程度有关。C7~C9的醇是最有效的消泡剂。 C12~C22的高碳醇借助适当的乳化剂配制成粒度为4~9μm,含量为20~50%的水乳液,即是水体系的消泡剂。 还有些成酯,如苯乙醇油酸酯、苯乙酸月桂醇酯等在青霉素发酵中具有消泡作用,后者还可作为前体。 磷酸三丁酯(CAS:126-73-8)做为古老的消泡剂,仍然被工业界广泛使用着,因其极低的表面张力(27.79 25℃),极低的水溶性(0.61 25℃,溶剂溶于水),消泡效果显着,但因其有刺激性及一定的毒性,较多用于不与食品/日用化妆品接触的其他工业。 4、硅类 最常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二甲基硅油。它表面能低,表面张力也较低,在水及一般油中的溶解度低且活性高。它的主链为硅氧键,为非极性分子。与极性溶剂水不亲和,与一般油的亲和性也很小。它挥发性低并具有化学惰性,比较稳定且毒性小。纯粹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不经分散处理难以作为消泡剂。可能是由于它与水有高的界面张力,铺展系数低,不易分散在发泡介质上。因此将硅油混入SiO2气溶胶,所构成的复合物,即将疏水处理后的SiO2气溶胶混入二甲基硅油中,经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处理,就可制得。 有机硅消泡剂系由硅脂、乳化剂、防水剂、稠化剂等配以适量水经机械乳化而成。其特点是表面张力小,表面活性高,消泡力强,用量少,成本低。它与水及多数有机物不相混溶,对大多数气泡介质均能消泡。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在5℃-150℃宽广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其化学稳定性较好,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只要配置适当,可在酸、碱、盐溶液中使用,无损产品质量;它还具有生理惰性LD250g/Kg鼠,通常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它对所有气泡体系兼具有抑泡、破泡功能,隶属广谱型消

方剂复习

方剂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40分)。 1.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剂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医方集解》 2. 在中医学史上,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著是( ) A.《黄帝内经》B《医方考》 C.《伤寒杂病论》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中成药药典的方剂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医方集解》 D.《伤寒杂病论》 4. 三仁汤中应用杏仁的作用是( ) A.宣降肺气以化湿 B. 宣降肺气以通便C.宣降肺气以平喘D宣降肺气以调水 5. 君药的含义指( ) A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B针对兼病、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制约君、臣药烈性、毒性的药物D针对主病因主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6. 某患者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口溻面赤,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治法宜( ) A.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B. 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C. 清泻肝胆实火 D. 清热凉血,透热养阴 7.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能温中补虚,但其中理中丸并能:( ) A. 里缓急 B. 降逆止呕 C. 健脾燥湿 D. 甘温除热 8. 黄土汤的主治证候.下列错误的是( ) A. 出血血色鲜红 B. 四肢不温 C. 面色萎黄 D. 舌淡苔自 9. 龙胆泻肝汤组成药物中无( ) A.泽泻 B. 车前子 C. 木通 D. 滑石 10. 藿香正气散的功效是( ) A.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B.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C.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D.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11. 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是( ) A. 逍遥散 B. 一贯煎 C. 六味地黄丸 D. 大补阴丸 12.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固涩剂的适应证( ) A. 气虚自汗证 B. 肺虚久咳证 C. 虚寒泄泻证 D. 湿热带下证 13.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 ) A. 行气散结,消痞除满 B.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C.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D. 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14. 四神丸配用补骨脂的作用是( ) A. 温壮下元.涩肠止泻B.补肾助阳.温脾止泻 C. 温脾暖胃.固涩止泻 D.温补脾肾,收涩止泻 15. 麦门冬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肺胃阴虚,气机逆上B.肺胃宣降失常,痰气逆阻 C.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D.肺肾阴虚、复感疫毒 16. 二陈汤的功效是( ) A.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B. 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C.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D.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17.生脒散中配用五味子的作用是( ) A. 敛阴止汗 B.敛肺止咳 C. 收涩止泻D.敛心安神18.镇肝熄风汤的病机是( ) A. 肝阳上亢、风阳上扰B.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C. 阴虚阳亢、气血逆上D.真阴大亏、虚风内动。 19. 气虚发热症,治宣首选( ) A. 当归补血汤B.四君子汤 C. 小建中汤 D. 补中益气汤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消泡剂的原理、种类、选择

一般来说,泡沫是气体在液体中的粗分散体,属于气-液非均相体系。体积密度接近气体而不接近液体的气-液分散体。气-液分散体分为液多气少的“气泡分散体”和气多液少的“泡沫”。如上图。 什么是泡沫?泡沫可定义为液体介质中稳定的气体。液体中不含表面活性剂时,气泡会迁移至液体表面,破裂消失,液体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时,气泡表面形成膜板,成为稳定的泡沫,膜板的厚度为几个um。 马兰哥尼效应阻止气泡膜的排液,恢复气泡膜厚度. 气泡向空气排放气体,气泡破裂。影响此一过程的因素是气泡的表观粘度和稠密度影响到消泡剂微粒在气泡表面膜上的渗透扩散. 消泡 Defoaming 抑泡 anti-Foaming 长时间的消泡又称抑泡,抑泡时间的长短正是消泡剂品质优劣的最主要标志。多数场合下我们使用消泡剂正是利用它的抑泡性能,而不是初始的消泡性。 消泡剂 Defoamer 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总称为消泡剂。 破泡:相对于泡沫(泡沫聚合体),从空气侧侵入泡中,将泡合一破坏。 抑泡:从液体侧侵入泡中,将泡合一破坏,令泡沫难以产生。 脱泡:从气泡的界面侵入泡中,令气泡合一浮出液面。 概述 消泡剂又称为抗泡剂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泡沫,需要添加消泡剂。 消泡剂的种类很多,有机硅氧烷、聚醚、硅和醚接枝、含胺、亚胺和酰胺类的,具有消泡速度更快,抑泡时间更长,适用介质范围更广,甚至苛刻介质环境如高温、

强酸和强碱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清除胶乳、纺织上浆、食品发酵、生物医药、涂料、石油化工、造纸、工业清洗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泡沫。 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1.泡沫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导致泡沫破灭 该种机理的起源是将高级醇或植物油撒在泡沫上,当其溶入泡沫液,会显著降低该处的表面张力。因为这些物质一般对水的溶解度较小,表面张力的降低仅限于泡沫的局部,而泡沫周围的表面张力几乎没有变化。表面张力降低的部分被强烈地向四周牵引、延伸,最后破裂。 2.消泡剂能破坏膜弹性而导致气泡破灭 消泡剂添加到泡沫体系中,会向气液界面扩散, 使具有稳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难以发生恢复膜弹性的能力。 3.消泡剂能促使液膜排液,因而导致气泡破灭 泡沫排液的速率可以反映泡沫的稳定性,添加一种加速泡沫排液的物质,也可以起到消泡作用。 4.添加疏水固体颗粒可导致气泡破灭 在气泡表面疏水固体颗粒会吸引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端,使疏水颗粒产生亲水性并进入水相,从而起到消泡的作用。 5.增溶助泡表面活性剂可导致气泡破灭 某些能与溶液充分混合的低分子物质,可以使助泡表面活性剂被增溶、使其有效浓度降低。有这种作用的低分子物质如辛醇、乙醇、丙醇等醇类,不仅可减少表面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而且还会溶入表面活性剂吸附层,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紧密程度,从而减弱了泡沫的稳定性。 6.电解质瓦解表面活性剂双电层而导致气泡破灭 对于借助泡沫的表面活性剂双电层互相作用, 产生稳定性的起泡液,加入普通的电解质即可瓦解表面活性剂的双电层起消泡作用。

2017考研新增方剂学内容

2017考研新增方剂学内容 一、重点方剂(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解表剂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舒气机。 理气剂 柴胡舒肝散: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失笑丸) 祛湿剂 二妙散: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二、掌握方剂(下列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解表剂 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通,表寒轻证服之康。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和解剂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清热剂 栀子豉汤:山栀香豉治为何,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建功。 祛暑剂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补益剂 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做散服,杏苓桑皮草二母,肺肾气虚蕴痰热,咳喘痰邪一并除。 八珍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营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石斛夜光丸: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葙草决菊杏药,参味连苓蒺草风; 再入犀羚清虚热,养阴明目第一功。 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具,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左归饮:补肾滋阴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苓草同煎服,肾阴亏损此方医。 右归饮:右归饮中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髓。 龟鹿二仙胶: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精气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安神剂 交泰丸: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六份连。怔忡不寐心阳亢,心肾交时自然安。 固涩剂 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粘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清带汤:清带汤中薯茜草,龙骨牡蛎海螵蛸。赤带二钱芍苦参,白带三钱术鹿角。 理气剂 四磨汤: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加味乌药汤: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姜草伦,配入延胡共七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理血剂 丹参饮: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十分做提纲,檀砂一分聊为佐,入咽咸知效验彰。 治风剂 玉真散: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治燥剂 益胃汤: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祛湿剂 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祛痰剂 小半夏汤:小半夏汤用夏姜,药虽两味效佳良。呕吐痰多因浊逆,祛痰降逆即能康。 滚痰丸: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谈怪症力能匡。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蒲远半夏,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精选方剂学解表剂练习题

1.败毒散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2.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 D.羌活胜湿汤 E.败毒散 3.麻黄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表祛湿,化痰止咳 C.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D.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以上均不是 4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桂枝 C.生姜 D.炙甘草 E.五味子 5.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6.有关桂枝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桂枝为君,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B.白芍为臣,益阴敛营 C.生姜为佐,助桂枝辛散风寒,和中止呕 D.大枣为佐,助芍药益气补中 E.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7.组成中含有黄芩、生地黄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8.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9.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香薷散 E.以上均非 10.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11.麻杏甘石汤的功效是: A.辛凉宣肺,凉血解毒 B.辛凉解表,清热止咳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E.以上均不是 12.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13.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疫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治宜选: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方剂学(五)

方剂学(五)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50,分数:50.00) 1.药物组成中无茯苓的是 ? A.半夏厚朴汤 ? B.厚朴温中汤 ? C.枳实消痞丸 ? D.苏子降气汤 ? E.逍遥散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六一散中甘草和滑石的比例为 ? A.5:1 ? B.6:1 ? C.1:6 ? D.7:1 ? E.1:5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温病条辨》所说“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体现方剂的配伍特点,具体指的是 ? A.安宫牛黄丸 ? B.至宝丹 ? C.紫雪 ? D.紫金锭 ? E.苏合香丸 (分数:1.00) A. √

C. D. E. 解析: 4.银翘散与桑菊饮所共有的药物是 ? A.银花、桑叶 ? B.连翘、菊花 ? C.连翘、桔梗 ? D.竹叶、薄荷 ? E.杏仁、荆芥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小蓟饮子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 ? A.当归、蒲黄 ? B.藕节、木通 ? C.生地黄、滑石 ? D.大黄、车前子 ? E.栀子、淡竹叶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清暑益气汤治证的表现不包括 ? A.体倦少气 ? B.心烦口渴 ? C.身热汗多 ? D.神疲谵语 ? E.脉虚数 (分数:1.00) A.

C. D. √ E. 解析: 7.竹叶石膏汤的组成是 ? A.由白虎汤减粳米,加人参、麦冬而成 ? B.由白虎汤减粳米,加半夏、麦冬、竹叶、人参而成? C.由白虎汤减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而成 ? D.由白虎汤减知母,加半夏、麦冬、竹叶、人参而成? E.由白虎汤减知母、粳米,加麦冬、竹叶、人参而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8.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治应选用 ? A.羌活胜湿汤 ? B.桂枝汤 ? C.麻杏甘石汤 ? D.九味羌活汤 ? E.小青龙汤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为 ? A.白芍 ? B.代赭石 ? C.怀牛膝 ? D.鲜生地 ? E.生龟板 (分数:1.00) A.

消泡剂的分类

消泡剂的分类 消泡剂的分类,不同的参考书上往往有不同的方法。笼统地分,可以分为水性的和溶剂性的;或者含硅的,不含硅的。那么我们一般可以认为,主要有四大类市场上比较常见。1,低级醇以及酯类包括异丙醇、丁醇、磷酸三丁酯等等由于具有一定毒性和VOC,而且消泡效果不明显,抑泡性不好,因此已经逐渐淡出。2,有机的极性化合物主要指一些HLB值较低的表面活性剂,比如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等这些由于HLB的关系,市场上也不多见。3,矿物油类除了矿物油配合物具有消泡效果外,还包含一些疏水性的粒子,比如硬脂酸金属皂、聚脲。也具有一定的效能。市场常见。4,有机硅类主要以疏水性硅氧烷油为活性成分,加上其他一些载体表面活性剂来配合使用,效果较好,但添加量需要斟酌。市场常见。一般市场以三、四类较常见,做好搭配工作,保证消泡剂和整个体系的融合问题,发挥消泡性抑泡性和长效性即可。至于具体的种类,中国市场各种各样的消泡剂数不胜数,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验室进行具体的实验才能看出是否适合。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涂料工业提出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即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在配方中应采用各种助剂,其中有帮助颜料湿润分散的助剂;有改善涂料成品贮藏稳定的助剂,有调整漆膜外观平整的助剂;还有一些达到特殊功能的助剂。上述这些助剂品种大多都属于表面活性剂,都能改变涂料的表面张力,致使涂料本身就存在着易起泡或使泡沫稳定的内部因素。 涂料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高速混合机,如三辊机、砂磨机和球磨机等。涂料涂装时所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如空气喷涂、无气喷涂、辊涂、流涂和淋涂等。在这些过程中,都会程度不同地增加涂料体系的自由能,帮助产生泡沫,这是产生泡沫的外部因素。 涂料工业中水性乳胶涂料的泡沫问题最为突出,这是它的特殊配方和特殊生产工艺所致。(1)乳胶漆是以水为稀释剂在乳液聚合时就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乳化剂,才能制取稳定的水分散液。乳化剂的使用,致使乳液体系表面张力大大下降,这是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2)乳胶漆中分散颜料的润湿剂和分散剂也是降低体系表面张力的物质,有助于泡沫的产生及稳定。(3)乳胶漆粘度低则不易施工,使用稠剂后则使泡沫的膜壁增厚而增加其弹性,使泡沫稳定而不易消除。(4)生产乳液时游离单体的抽取;配制乳胶漆时的调整分散及搅拌;施工过程上的喷、刷、辊等操作。所有这些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体系的自由能,促使泡沫产生。乳胶漆的泡沫问题,使生产操作困难,泡沫中的空气不仅会阻碍颜料或填料的分散,也使设备的利用率不足而影响产量;装罐时因泡沫,需多次灌装。施工中给漆膜留下的气泡造成表面缺陷,既有损外观,又影响漆膜的防腐性和耐候性。

方剂学选择题

二、B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若干道试题题干组成。每一道试题题干从本组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相应题号后()内。同组中的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多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1. A.白头翁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清瘟败毒饮 E.清营汤 (1)主治大头瘟的方剂是( B )。 (2)主治热毒痢疾的方剂是( A )。 2. A.痰饮呕吐 B.胃虚有热之呃逆 C.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D.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E.上实下虚喘咳证 (1)苏子降气汤的主治证是( E )。 (2)旋覆代赭汤的主治证是( C )。 3. A.滋阴活血,养血安神 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C.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D.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E.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归脾汤的功效是( C )。 (2)酸枣仁汤的功效是( D )。 4. A.小蓟饮子 B.黄土汤 C.咳血方 D.槐花散 E.十灰散 (1)肝火犯肺之咳血证,治宜选用( C )。 (2)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治宜选用( A )。 5. A.和法 B.清法 C.补法 D.温法 E.消法 (1)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 E )。 (2)祛痰剂属于“八法”中的( E )。 6.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E.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完带汤的功用是( A )。 (2)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是( B )。 7. A.青蒿鳖甲汤 B.温脾汤汤 C.清暑益气汤 D.龙胆泻肝汤 E.生脉散 (1)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2)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证的代表方是()。 8. A.温脾汤 B.补中益气汤 C.导赤散 D.参苓白术散 E.清胃散 (1)主治心经热盛证的代表方是()。 (2)主治脾虚夹湿证的方剂是 ( ) 。 9. A.佐助药 B.佐制药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模拟试卷3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保和丸的药物组成为 (分数:2.00) A.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B.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C.苏叶,半夏,茯苓,柴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D.山楂,麦芽,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解析:解析:保和丸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二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 2.保和丸的主治证为 (分数:2.00) A.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B.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C.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D.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解析:解析:保和丸主治食滞胃脘热。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厚腻。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二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配伍特点: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则诸症自除。 3.枳术丸的用法是 (分数:2.00) A.白汤下 B.啜粥服 C.荷叶裹烧饭为丸,用白汤下√ D.陈米汤送服 解析:解析: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积消。 4.枳术丸的药物组成是 (分数:2.00) A.枳实白术√ B.枳实苍术 C.枳壳苍术 D.枳壳白术 解析:解析:枳术丸的组成为枳实、白术。 5.下列方剂中自术用量为枳实一倍的是 (分数:2.00) A.枳术丸√ B.保和丸 C.枳术汤 D.枳实导滞丸

电子版方歌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用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姜枣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麻杏甘石汤——方歌:麻杏甘石伤寒方,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 扶正解表 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逆流挽舟:是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的方法,即邪从外入里者,治疗时乃使邪气由里还表而出,好像在逆流的水中挽船上行一样。代表方剂:败毒散。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芒黄草。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热结实之热厥、颈病及发狂等 釜底抽薪:泛指寒下法,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邪的方法,好比抽去锅底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代表方剂: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指用苦寒泻下药迅速通便泻热,清除燥结以保持津液,防止痉厥变证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汤。 温下 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腹痛 制性取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药物所制约,不至于加重病情、助长邪气或影响疗效,但又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代表方剂:温脾汤。 逐水 十枣汤——方歌:十枣逐水效甚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2、水肿 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 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调和脾胃 逍遥散——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有机硅消泡剂常用的分类

有机硅消泡剂常用种类 SXP有机硅消泡剂 分类名称:通用型有机硅消泡剂 活性成分:改性聚硅氧烷、分散助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水包油型乳状液;有效成分30%;PH值:6-8;稳定性(3000转/20分钟):不分层;离子特性:非离子型。 用途:可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外加剂;废水处理;印染;造纸;纺织浆料;水性涂料;油田钻井液;化工;医药、农药发酵、农药乳液;乳化沥青;皮革处理;树脂、乳液聚合;矿物浮选;以及各种金属清洗液、切磨削液、胶粘剂、冷却液、日化洗涤剂等水基体系方面的消泡。 性能特点:本品系引进先进技术,100%采用进口原料所生产。能够迅速消除水相泡沫,长久抑泡。用量少,扩散性、渗透性好、耐热性好、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无腐蚀、无毒、无不良副作用,安全性高。在酸、碱、盐、电解质及硬水中都能使用。不影响起泡体系的基本性质。 使用方法:使用时建议将所需份量消泡剂用发泡液或清洁冷水稀释1:5的溶液使用,建议用量为0.5~1‰左右 包装储运:25kg塑料桶或200kg内涂塑铁桶装;在凉暗处保存,按无毒、非危险品运输,注意防冻。 SXP-101发酵消泡剂 分类名称:发酵用有机硅消泡剂 活性成分:聚硅氧烷、分散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水包油型乳液,不挥发物:25±1%,PH值6-8,稳定性(3000转/20分钟):不分层,离子特性:非离子型。

用途:本品是专为发酵工艺而设计的一种高效有机硅消泡剂,用于各类发酵生产过程的消泡,如红霉素、洁霉素、阿维菌素、庆大霉素、青霉素、柠檬酸、赖氨酸、酵母生产等多种发酵消泡工艺,在兽药加工、后期提取工艺中也被广泛应用。 性能特点:本品消泡速度快、抑泡时间长、分散效果好;理化性质稳定,不与发泡体系中物质产生反应,不影响产品品质,能提高发酵微生物的发酵单位,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发酵周期,对提高收率有益;同时,本品在经高温杀菌生,能自动恢复乳液状态,不会在添加罐中因油水分离、分层而影响效能。在使用量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整个发酵周期控制泡沫的要求,不需添加泡敌(G·P·E或P·P·E)类产品,是对泡敌毒性比较敏感的菌种发酵的最佳消泡剂。 使用方法:①本品可在基础料中一次性添加;②连续向发酵液中滴加或流加;③使用数量:单独使用按配料体积的0.15%-0.2%;如配合0.01-0.03%的泡敌使用,按0.05-0.1%即可达到很好的消泡效果。 产品安全:①建议在选用前,取发泡液小样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进行消泡试验及确定消泡剂的最佳添加量。②用于医药、食品方面消泡时,应严格按照药典及有关法规要求,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包装贮运:25公斤塑桶或200公斤内涂塑铁桶包装;贮于阴凉处,按无毒、非危险品运输,注意防冻。 SXP-103水处理消泡剂 分类名称:水处理用有机硅消泡剂 活性成分:聚硅氧烷、分散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14.消导化积剂

消导化积剂: 消食导滞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山楂15-20g、神曲10-15g、半夏、茯苓(各10-15g)、陈皮、连翘、萝卜子(各5-10g)。汤剂,水煎服。 君:山楂。臣:神曲、莱菔子。佐:连翘、半夏、陈皮、茯苓。炊饼(蒸饼)为丸,现代水泛为丸 大安丸 保和加术名大安,健脾消滞又何难。 山楂60g、神曲、半夏、茯苓各30g、陈皮、萝卜子、连翘各15g、白术60g。上为末,粥糊为丸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此方寻。 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g、泽泻6g。君:大黄。臣:枳实。佐:神曲。使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5g)、黄柏、大黄(各5-10g)、香附子、牵牛(各10-15g)。汤剂,水煎服 枳术丸 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枳实30g、白术60g。荷叶煎汤或温开水送下 曲蘗枳术丸 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橘半枳术丸 枳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香砂枳术丸 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白术10-15g、木香、黄连、甘草(各3-5g)、茯苓6-9g、人参5-10g、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6-9g)。汤剂,水煎服。君:炒白术、茯苓。臣:人参、山药、山楂肉、神曲、麦芽。佐:酒炒黄连、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佐使:甘草 资生丸 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消痞化积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厚朴12g、枳实、黄连各15g。丸剂,饭后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疟母方,蔗虫鼠妇及蜣螂;蜂巢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处方。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治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运用学科。中医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 1由单方过渡到复方是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随着此类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总结出关于方剂作用的规律性认识,治法理论就应 运而生了,这是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越。 3成氏所开创的“方论”研究方法,标志着对于方剂的认识开始由经验上升为理论, 促使方剂学从临床各科中分化出来,是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1《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东汉末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世尊为“万书之祖”。 3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4明代朱橚等编纂的《普济方》几乎将唐以前的方剂收罗殆尽,是古代最大一部方书。 5宋代官药局筛选各地名医验方编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纂成的药典。 刘完素著《宣明论方》,阐述寒凉清热之法;张从正著《儒门事亲》,详论攻下祛邪之法; 李杲著《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朱震亨著《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药方论》,中首次运用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对《伤寒论》中 20首方剂的配伍作用进行分析。 临床常用治疗大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简称“八法”. 汗法:即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吐法:即通过宣雍开郁及涌吐的作用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 下法:即通过泻下通便,是积聚在体内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水饮等有形实邪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温法:即通过温里去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以消除脏腑经络的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以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补法:即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功能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消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软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痞结癥块的一种治疗方法。 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二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常见药物配伍的形式: 1同类相须:指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运用,通过药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特殊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2异类相使:指主要功效虽异但作用环节关联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通过辅药对主药的协同或互补作用而提高疗效,或产生新的功效。 配伍增效的机理不同,可分以下类型。 (1)将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同用,藉其共性以协同增效,并利用辅药之个性特长而增强主药的治疗效果。

第十七章 消导化积剂

第二十一章消食剂 一、定义 凡是以消食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症化积的作用,以治疗食积脘痞,症瘕积聚的方剂。属“八法”当中“消法。” 痞块与症积是相同的。 积——血脉不通,腹腔有积块,痛有定处,上下 左右,有较清楚的边缘,类似腔腹肿瘤。古代文献《难经》中谈到 聚——是一股气,由于气机不畅所致,没有固定 的部位,上下无边缘,痛无定处。 症瘕:(范围很广,包括腹腔所有瘤肿,恶性、良性的)——相当于《金匮》之疟母(单纯性的脾脏肿大),然范围广。 症——血瘀造成的,有真正的东西,即实质性的东西。 瘕——气机不畅引起,能聚能散。瘕——假 广义上讲:凡气、血、痰、湿、食、虫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 魏长春谈治病例:“祛其所本无,还其所固有。” 祛其所本无是广义的消法,祛邪。 二、立法依据 《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据此而立消导方剂,实际上“痛可去之”也成为立法依据,以上为消痞块之根据。 坚者削之——有坚硬块状物病症,如症瘕,痰浊,采用软坚消散之法。 结者散之——指情志抑郁,各种邪气及气血痰郁结产生的病症。 如肝郁气滞所致的两胁胀痛,运用疏散或消散的方法,加以治疗。 留者攻之——邪留体内,用药攻逐之。如痰饮用逐痰,气滞则行气,等等以上为治积滞痞块的基本原则。

三、功用与适应范围 凡有气、血、痰、湿、食、虫等郁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包括症状。 主要有:症瘕,食积、痈、肿、痰核、痞块等。 《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说明消法针对积滞痞块采用的方法。 除了消导药消食积,用发散药消痈肿外,其他大多数用逐渐消削的办法,慢慢来。消得太快,易伤正气,消导剂为消法中的部分内容,即消食导滞和消痞化积,例理气,行气来消除某些积滞痞块不属于此,其他消法内容在其他章节中讲。 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区别。 相同:都是消除体内有形之实邪,临床如何区别。 不同: (1)、消导化积剂属于缓消渐磨之剂。痞块(如肝脾肿大)使其不发展,适应于病程较大,病势不急之证。 泻下剂为荡涤攻逐之剂,用药峻猛,大黄、芒硝等。适用于病例程短,病势急重。 (2)、消食剂有时也峻猛泻下,或逐瘀破血药,但用量小,多用丸剂,丸者缓也。 泻下剂用药较猛,以大便快利为度,多用汤剂,汤者缓也。 (3)、消食剂常以行气药为主,或配益气健脾药,使积去而正不伤。 泻下剂:以泻下药为主泻利攻逐,除非邪实正虚之证,一般不用补益药,其攻补兼施,目的也在攻下。 4、服用时间较长,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大。(金匮疟母用鳖甲煎丸) 泻下剂:务求速效,且以一鼓荡平为佳,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小。 四、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