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江南铜镜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10-28
作者简介:王福昌(1969-),男,江西寻乌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秦汉史、农业史的研究。
汉代江南铜镜文化
王福昌
(华南农业大学农史室,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杂志和《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浙江出土铜镜》等书刊
上有较多汉代江南的铜镜资料。汉代江南有发达的铜镜制造文化。固着在铜镜上的花纹、铭文展示了汉代江南人的各种信仰和社会风俗。汉代江南铜镜文化与中原铜镜文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铜镜;汉代;江南;信仰;风俗;文化中图分类号:K 234;K 87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4)03-0006-0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本是照面容的器具,但古人却施于高超的制造技术,在其背面又装饰以花纹、铭文,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小小的一面镜子隐藏着一部绚丽的中国文化史。过去,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铜镜资料整理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似还不够。本文试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汉代江南出土铜镜反映的江南文化作些探讨。
一、铜镜制造文化和商业文化
汉代江南出土铜镜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出土范围之广,引人注目。仅见于《考古》、《文物》、《考古学报》、《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浙江出土铜镜》等书刊上报导的铜镜就有上千件之多,涉及的考古报告达100多篇。种类有素镜、山字纹镜、夔纹镜、蟠螭纹镜、蟠虺纹镜、草叶纹镜、星辰纹镜、连弧纹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纹镜、龙凤纹镜、画像镜、神兽镜,居于全国之最。出土地点遍及两湖、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各地。铜镜的使用如此之多,其制造业之盛可以想见。
汉代江南铜镜制造技术颇为先进。在合金成份的选择方面,铜、锡、铅的比例一般在7∶215∶016左右,跟《考工记》的记载略有不同,呈现出更为合理化的趋势[1]。在熔铸技术方面,百炼熔铸的技术已广泛使用,汉代江南出土的许多铜镜带有“攻山
采锡,伐石索铜,(青)火炉冶,幽炼三商”、“百炼青
铜”一类的句子,所谓“三商”应是指铜、锡、铅三种金属[2](P113-114)。在“开光”技术方面,使用涂磨和打磨工艺,增加亮度[1]。特别是在江西萍乡、樟树和上海博物馆出土或珍藏的“透光镜”,当光线照射光滑的镜面时,在对面墙上即出现与镜背纹饰相应的影像,金属是不能透光的,实际上是一种影像镜。据研究,这种现象是由于镜面产生了和镜背纹饰相应的微小凹凸不平,肉眼不能觉察,当光线投射到镜面时就能显示出来。经过实验,这是由于青铜镜在铸造冷却和加工研磨镜面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所致[3],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在装饰工艺方面,有的青铜镜全部鎏金,如湖南长沙出土的两件,入土2000年,出土后仍金光夺目,并无发黑的现象,而这种不发黑的现象正是目前在鎏金工艺上碰到的难题[4]。其制作工艺之高,令人惊叹。另外,汉代江南出土铜镜花纹多种多样,又点缀雕刻精细的各式铭文,可谓精美。
铜镜的铭文、花纹透露出很强的商业气息。如,“尚方作镜真大巧”“李氏作镜佳且好”“买者大富”“内清质以照明,光辉象夫日月”等等。这说明:(1)江南人们对铜镜商品美的追求;(2)这是为自己产品的质量向消费者作保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精品意识和商业广告意识,过去学术界仅把它解释为对自己产品质量的自夸,这是不完全的;(3)生产者已颇为注意人们的购买心理,铸刻上时人喜闻乐
第24卷第3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 ol.24N o 13
2004年5月 Academic F orum of Nan 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May.2004
见的表示吉祥如意的铭文、花纹,吸引消费者。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汉代铜镜了解到在当时的一种假冒伪劣现象。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5]
《货殖列传》的商业大潮中,汉代也出现了假冒伪劣现象,一些自铸名牌商标的产品质量低劣。如,一些自称“尚方”的铜镜粗制滥造,考古学界一般认为是假冒伪劣产品①。 二、信仰文化
汉代江南出土铜镜既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又展示了汉代江南人纷繁复杂的神秘信仰,科学技术和宗教迷信熔于一炉,饶有兴味。
(一)龙凤崇拜。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麟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凤是传说的百鸟之王,《说文》曰:“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见则天下大安。”龙凤崇拜起源甚早,汉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反映在铜镜上则是出现了大量以龙凤为体裁的花纹,诸如,蟠螭纹、蟠虺纹、朱雀纹、夔凤纹的镜子,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都有发现。
以龙凤镜相匹配的铭文常常是“大乐贵富,千秋万代,宜酒食”、“大乐富贵,得子孙,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有的配以十二地支铭文。如,1956年长沙子弹库和1986-1987年安徽霍山县出土的蟠螭纹镜皆有“大乐贵富,千秋万代,宜酒食”的铭文[6]。又如,湖北宜昌出土的一面双螭镜有“位至三公”的铭文[7]。龙凤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配以这些铭文更显得瑞气萦绕、祥光四照。
(二)四神信仰。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有多重含义:一是以青龙代表东方,朱雀代表南方,白虎代表西方,玄武代表北方,表现了汉人的地理观念;二是以青龙代表木,朱雀代表火,白虎代表金,玄武代表水,中央为土,同时与之相配的有五种颜色青、朱(红)、白、玄(黑)、黄,体现了汉人的五行观念;三是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8](P33-34)。这类铜镜也十分普遍。
与四神镜相近的还有禽兽纹镜,有虎、鹿、马、羊、犀牛、蟾蜍等禽兽的图像。1955年浙江出土的二面镜,在规矩和八乳间饰四神,配以长尾鸟、独角兽、猿面人、羊、鸡、鱼及双兔捣药等[9]。
以四神镜相匹配的铭文常常有:“尚方作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佯,朱鸟玄武顺阴阳,寿敝金石乐未央,长保二亲富贵昌,子孙备居中央,女为夫人男为郎”;“富贵昌,宜君王,乐未央”;“长宜子孙”;“汉有名铜出丹阳,和已华锡青日月,左龙右虎主四彭,朱鸟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东上□山见神人耳”,等。如,1955年浙江出土的一面龙虎镜,铭文曰:“吕氏作竟四夷服,多
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
[9]
可见,汉人是想借神兽的力量来祈求四季平安、四方平安、风调雨顺。
(三)神仙信仰。一是把历史人物神化,如伍子胥、伯牙、钟子期等,这体现了汉代江南人对伍子胥高尚人格的褒扬和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至真友谊的赞誉。二是以常见的神话中仙人入镜,如东王公、西王母等。东王公和西王母据说是仙界的最高统治者,西王母有不死之药,吃了可以飞升成仙②。
这些花纹、铭文和神像配在镜子上不仅有祝福、升仙、吉祥的意义,还有驱邪鬼的功效。 三、社会风俗及其他
汉代江南铜镜的花纹和铭文还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汉人追求福禄、多子多孙、子孙永昌、长寿、祈年、珍爱友谊爱情等社会风尚。
(一)福禄。福禄包括升官和致富两个方面。“学而优则仕”,汉代,做官是有了才学后的最好出路,铜镜铭文上常以“君宜高官”“位至三公”来祝福买者。如果能升官一般都能致富。若做不了官就转而求富,铭文便常以“富贵”“大乐富贵”等语赠给商品的消费者。
(二)子孙永昌。儿孙满堂、万世永昌是中国古人的毕生追求,汉代的铜镜生产者常把“长宜子孙”“八子九孙”刻为铭文,并祝其“千秋万岁”。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为中国人口的增殖、中华民族人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其为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汉人也颇为注意对老人的赡养,铜镜铭文有“长保二亲乐未央”“长保二亲得天力”“长保二亲富贵昌,子孙备居中央,女为夫人男为郎”,等。
(三)长寿。秦汉人对长寿十分追求,希望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秦始皇、汉武帝就是其中之最者。铜镜铭文常常有“延年益寿”“寿敝金石乐未央”“尚
・
7・ 2004年第3期 王福昌:汉代江南铜镜文化 ①②《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
不过,笔者还有一种不成熟的认识想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盐铁论・水旱》载贤良谈到盐铁官营的弊病时说国家工官生产的
铁器“割草不痛”,可见,当时国家专营的产业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以此推论,“尚方”生产的铜镜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质量。因
此,尚方生产的那些粗制滥造的铜镜并不是假冒伪劣产品,是尚方自己生产经营不善,甚至还可能是故意坑害百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