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镜概论 孔祥星
祝愿中国古镜研究更深更广
作者: 孔祥星 出版物刊名: 南方文物 页码: 122-123页 主题词: 考古工作 古镜 书写稿 中国文物报 禽兽镜 西汉晚期 东汉晚期 海兽葡萄镜 神兽镜 湖州镜
摘要: 阳春三月,我看到了吴水存同志撰写的《九江出土铜镜》书稿,十分高国古代铜镜已被各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广泛重视, 并著书写稿,进行深入研究。这本书的出版,再一次证明:中国古镜的研究如同春天百花一样,争妍 斗奇.竞相开放。中国建立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铜镜征集收藏工作成果颇丰,不少文博考古 单位收藏铜镜少则数十,多者逾百,甚至有
汉代铜镜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汉代铜镜中的历史文化信息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
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
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孔祥星 1939年生,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
曾任北京市“十五”社会科学规划历史专家组组长,原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
主要研究博物馆学、隋唐文物考古、吐鲁番文书和中国古代铜镜。
主编有《中国铜镜图典》,合著有《中国古代铜镜》等。
▲ 青海贵南齐家文化墓葬出土的七角星纹镜铜镜在古代的功用先介绍一下我们在辽金墓葬、明代墓葬中发现的有关铜镜的情况:我们通过考古,发现辽代墓葬的墓门上通常会挂一枚铜镜。
也就是在从墓道进墓门的地方,挂上铜镜。
在墓室中,古人也会在棺材的上方挂一枚铜镜,也有的是在棺材的四壁上挂铜镜。
为什么说这类铜镜是挂上去的?因为我们发现铜镜是用铁钉子穿进去以后镶到墓门上或者墓室上的,铜镜钮孔中有残断铁钉,只不过时间长了铁钉锈蚀之后它掉下来了。
在明代墓葬中,我们也发现,明朝人在棺材内放上一枚铜镜,有的是在内棺前后帮上部也放上一枚铜镜。
大家都知道“照妖镜”的说法。
古人把铜镜放进去有两个作用,放到墓道挂在墓门上就是辟邪,目的是不让妖魔鬼怪进到墓室里来。
放在墓室里则是“破暗取明”之意,就是破除黑暗来获取光明。
从这些墓葬来观察,铜镜在古代是辟邪的东西,所以当时盗墓的人,是不会主动拿走它的。
当然,现在的盗墓贼在违法犯罪时是不可能放过这类东西的,2011年某拍卖会上一枚铜镜咨询价竟定到6000万元的高价。
日本有学者曾经说过,一旦进入铜镜的世界,就会发现出人意料的事情。
我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走进中国古代铜镜的世界,我今天主要讲的是丰满奇异的汉代铜镜。
▲ 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四叶纹镜半边为什么称之为“青铜镜”?我们对青铜广义的定义是泛称所有以铜为主的合金,现代金属材料叫锡青铜、铅青铜、铝青铜。
狭义的就是铜锡合金,青铜中再加入铅就称铅青铜,红铜就是纯铜。
战国铜镜鉴赏
. All Rights Reserved.2铜镜的起源铜镜是古代梳妆用的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绚丽的工艺品,也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极为重要并自成体系的一个门类。
它不仅是考古工作者判断墓葬和遗址时代的一个实物依据,我国铜镜起源悠久。
还有学者1.战国 青铜镜2.战国 云雷地纹镜1黄金期。
这个时期铜镜不仅数量大,种类繁多,分布较广,而且镜形新颖,纹饰繁缛,制作精细。
春秋铜镜的风格,既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如仍以素镜为主,钮制没有定型,还是多元化的形式。
而同时,春秋铜镜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它打破了铜镜仅有圆形的格式,出现了方形镜;并一改早期铜镜纹饰仅用阳线勾勒,构图简朴的手法,铸出了透雕繁缛的图纹;具时代特色。
这给战国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
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
镜多数为圆形,同时也出现了方形镜。
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边沿。
整个造型规矩,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
镜钮主要为弓形钮,但钮顶部多饰失。
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地纹。
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叶,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
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繁缛。
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镜。
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3 456. All Rights Reserved.7.8.9.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战国晚期至秦末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著名铜镜鉴定专家孔祥星先生把战国铜镜按纹饰划分为以下几种:1.素面镜和弦纹镜(图1) (1)素面镜:镜背无纹饰和铭文。
(2)弦纹镜:简单的圆圈纹。
2.地纹镜(图2)特征:以图案衬地的花纹为主题纹饰。
类型:(1)羽翅地纹:羽状(羽毛形状)地纹。
铜镜里的几何纹饰——以几何学的视角
1 铜镜和几何铜镜是古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的正面平滑光泽,具有修饰容颜、整饬衣冠的实用功能,所谓“清治铜华以为镜,昭察衣服观容貌”①;铜镜也是极其精美的艺术品,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变化多端,图案构思巧妙,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每一面铜镜,都蕴藏着丰富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同时它的制作工艺,特别是背部纹饰更与所处时代的几何学知识及其应用息息相关,“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个缩影”②。
在我国古代,几何学被称为“形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甲骨文中,就已有了“规”“矩”二字,它们的象形意义表明,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山东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新疆唐代帛画中都有伏羲手执规、女娲手执矩的画像,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知了圆和方的概念。
规和矩是最早的几何构图工具,只是具体时间还有点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石器晚期,人们对几何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圆形、椭圆形、弧形等,圆形的屋顶以及陶器上非常匀称的同心圆花雕,都是借助一些工具才能完成,而这些工具可能就是最早的圆规”③。
战国时代,墨子在理论上对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进行了论述,如“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直,参也”“平,同高也”“方,柱隅四权也”“圆,一中同长也”。
其中有些论述比西方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还要早100多年。
几何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铜镜的铸造,要经过制范、浇铸、抛光等工序,其中制范是关键,匠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成熟的制陶工艺基础上,采用线条式、平雕式、浮雕式、透雕式等不同形式,刻制成各种泥模拼成任意等分刻度,使铜镜的制图和雕刻得以简便进行。
这种实践和需求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同样,几何学也赋予了铜镜独特的魅力。
几何学的美学意义在于它图形的美感,简洁明了是它完美的核心所在,被誉为西方现代艺术造型之父的塞尚说过,一切物体的形态,无论构造多么复杂,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几何形体。
圆和方是最基本的几何形体。
商周以前,铜镜一般为圆形,方形铜镜出现较晚。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论文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论文【内容提要】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不少七言诗。
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著作时加收录,而且,明人已经将其编入汉代文集中。
考察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构造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断定东汉以前七言诗已根本形成。
【文摘】:先秦至六朝文学汉代铜镜铭文保存着大量的文史资料,深化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认识、澄清一些历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比方七言诗的起形成问题。
关于七言诗的起和形成问题,学界说法很多,至今尚无定论。
[1],[2],[3],[4]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涉及汉代的资料并不丰富,学者们多提及的是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以及张衡《思玄赋》系词和《四愁诗》。
那么,除了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张衡《思玄赋》系词及《四愁诗》外,汉代还有没有七言诗留存于世呢?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汉代有许多句句押韵的七言诗作品流传下来,它们多保存在汉代的铜镜铭文中。
关于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在明代以前,只是作为古董文物记载的附庸,收入前人的相关著作中。
直到明代以后,它们才被文人有意识地收入古代文集中的汉代作品序列中。
深化研究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七言诗的开展过程。
一、文物著作保存的汉代七言诗最早注意到汉代铜镜铭文中含有诗歌存在的是北宋时期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四库全书《重修宣和博古图》,在卷二十八,它专列有“诗辞门”,收录汉代铜镜12面,根据后世资料记载,其中具有七言诗镜铭的大致有:尚方鉴一〔铭53字〕,尚方鉴二〔铭35字〕,长生鉴〔铭40字〕,仙人不老鉴〔铭37字〕,青盖鉴〔铭34字〕,服羌鉴〔铭28字〕等。
不过,《宣和博古图》只有图录和简介,并未录出详细铭文。
在“鉴总说”中,王黼只是提到:“至于铭其背,那么又有作国史语而为四字,有效柏梁体而为七言”者。
通过王氏图录析出铭文,那么是后人的工作。
较早记录汉代铜镜铭文中七言诗详细诗句的.是宋代姚寛。
古代铜镜中的历史与文化
古代铜镜中的历史与文化摘要:铜镜自它四千多年前出现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融入了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因此古代铜镜不仅浓缩着文化,还见证了历史发展。
关键词:铜镜;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一、铜镜体现着古人审美拿古代铜镜与现代玻璃镜子相比,前者虽然不及后者清晰,但是其身上的艺术性绝对是后者比不上的。
汉代早期,铜镜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繁缛细密的龙凤蟠螭纹饰变为卷草纹、星云纹、吉语,出现了草叶纹镜、星云镜及各种铭文镜。
到了唐代,铜镜体现了盛唐风韵的华丽气象,纹饰以麒麟、奔马、鸾凤、吼狮及西域传进的各种花卉、不知名的或奔或卧的怪兽等为主。
铜镜身上的装饰纹路,直接代表着古人的审美眼光。
纹饰工艺,既反映了铜镜的主题内涵,也是铜镜最具美学价值的部分。
它涵括了各种几何、动植物、神兽仙人、民间故事、生活百态、祈愿祝福等,有些精美的可媲美画作,或映照出各种社会内容。
纹饰各具时代特征:殷商时期多用叶脉纹、平行线纹、多圈凸弦纹等;西周时期多用重环纹、鸟兽纹等;春秋战国时期多用山字纹、凤鸟纹、蟠螭纹等;汉代除继续沿用战国镜纹饰外,最流行的纹饰有规矩纹(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连弧铭文纹、蝙蝠形柿蒂连弧纹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多用兽纹、变形四叶纹、瑞兽纹等;隋唐时期多用瑞兽纹、四神纹、花鸟纹、宝相花纹、海兽葡萄纹、十二生肖像纹等;五代以来由于政局变化,铜镜铸造也有明显的时代差异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明代铜镜铸造业已是江河日下,逐渐被实用的玻璃镜所代替了。
二、神秘的制镜技艺古代铜镜除了高超的艺术性外,还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在铸造工艺、合金配比等方面都值得琢磨和研究。
除了那精美的铸帛工艺和纹饰令人赞美,防锈工艺之精妙也深受推崇:即使深埋地下数千年,至今仍不锈蚀,着实是个不解之谜。
据介绍,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即铜50%、锡50%。
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概述-精选文档
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概述-精选⽂档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概述⼀些学者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出现新的镜型,铸镜业进⼈了停滞时期,产量少且铸制粗糙。
然⽽,根据⽬前已发表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尤其发现了较多的纪年铭⽂镜,这使我们获得了不少新的认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沿袭汉镜的样式,这⼀较长时期,铜镜形制仍为圆形,⼀定程度上沿袭了东汉以来的镜⾯特点,即将平板式改变成微凸式镜⾯。
镜纽⼀般为⾼凸起的圆纽,画形纽座,纽边的四辫柿蒂形什有的⼀直仲向镜边缘。
从纹饰来看,主要流⾏⾼凸越式的神兽、画像镜以及双兽镜、变凤镜和夔凤纹镜等等。
⾼浮堆式的神兽镜⼤体可分为横置(重列)式和圆绕(环绕)式两种,横置式⼀般分五层或六层配置神兽,神像的尊数多少常常不⼀。
与神兽相配合的多为汉代以来流⾏的四神图象,即青龙、⽩虎、朱雀、⽞武。
圆绕式神兽镜是在圆形纽座外围组成圆形的四神四兽或⼆神⼆兽,有的神兽图案并配置有凤鸟纹。
神兽镜具有铭⽂和纪年的不少,这对研究该种镜的时代、国别、产地以及当时⼈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风俗都有着重要价值。
纪年镜有“太康三年”、“太平元年”、“黄武六年”、“黄龙元年”等。
有纪年铭之神兽镜以三国时吴国所出最多,有学者对神兽镜进⾏综合研究后指出,神兽镜主要是吴地所产的吴镜,其他地区发现的均由吴国境内传⼊。
例如云岗⽯窟和龙门⽯窟就分别是北魏兴安⼆年(453)和北魏太和⼗九年(495)开凿的,现在保存下来的这⼀时期⼤⼤⼩⼩的⽯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这时期除有⼤量的⽯造像外,同时也⽤⼤量的铜铸。
神兽镜铭⽂内容与其他时代的铜镜铭⼀样,多程式化,⼀般开⾸有某年“造作明镜”,以下多有“幽谏三商”等内容,最后则是希冀长寿、⼦孙满堂、⾼官厚禄等内容。
关于画像镜的题材,多取⾃⼀些闻名的历史故事,如伍⼦胃、越王、范益等⼈的画像,有这种画像的铜镜被称作伍⼦胃画像镜。
也有西王母、东王公、车马神⼈画像镜。
此类镜在雕刻技法上,尤其是雕四马曳车时采⽤了斜雕式,使画⾯富于⾃然、优美感。
中国经典古代铜镜欣赏
中国经典古代铜镜欣赏镂空复合祝寿人物方镜,原配铜镜架。
主题纹饰为镂空高浮雕复合技法制作繁复的神仙祝寿图案。
画面右侧为双层宫殿式建筑,底层空间有一贵妇与孩童,前有弧形围栏,上刻精美的蔓草纹装饰。
开满荷花的池水缭绕四周。
左侧为一六角亭建筑,略小,以突出宫殿高大及远近关系。
中间有姿态各异的神仙,手捧各式宝物,形似八仙。
另有两仕女及空中祥云上一仙人手捧“福”字,乘云飞来。
天空中饰满祥云,双鸡相斗,鹤鹿嬉戏,一派祥和热闹的群仙祝寿场面。
方镜用拨蜡法铸造,楼台、人物分制后再焊接而成,因此浮雕造型突出,立体造型感强烈,增加了唐代#金银平脱镜#是古铜镜中最精美华贵的特殊品种之一。
其从漆器工艺中借鉴技法,将金银薄片剪刻成图案纹样,贴于器物表面,再层层髹漆,后经打磨使饰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色漆地上的金银花纹。
金光银辉在色漆地的映衬下显得华丽夺目。
“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
”白虎伏羲女娲镜,圆钮,圆钮座。
钮上刻白虎,呈站立式,四肢强健有力,虎首硕大,张口竖耳,双目圆睁,獠牙突现。
白虎右侧绘有一伏羲,人面蛇身,头戴高冠,蛇身盘曲,蛇尾摆停于虎身之下。
白虎右侧簇拥着女娲,亦人面蛇身,面呈女相,头戴双胜。
伏羲女娲最具标志性的法器规、矩,为白虎双爪所执。
空白处满布云气纹。
四灵画文带缘。
伏羲女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闻名遐迩的人文始祖,是最常见的祭祀始祖,主司人世间的生殖生育。
元银镜架1964年江苏苏州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整件镜架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后身上部作方形,全部精细镂雕,上为凤凰戏牡丹图案,下分三组,中雕团龙,左右二侧透雕牡丹。
顶部为一朵葵花。
H 形构件斜撑于前后身间,用于盛放镜子,构件中心凸雕玉兔蟾蜍灵芝仙草。
底部又有同样构件支撑,能随意放立和折合唐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1965年陕西西安长乐坡出土圆钮,其外为银饰莲叶纹,莲叶外饰一周金丝同心结纹。
钮外围饰四只口衔绶带的金花鸾鸟,作展翅飞翔状,鸾鸟中间饰以银菊花。
出土时裂为三块,后经修复复原五代瑞兽铭带线刻铜镜2001年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地宫出土镜背内区4只瑞兽围绕镜钮同向奔跑,其间以缠枝葡萄纹饰间隔;外区有一圈铭文:“光流素月,质禀玄精。
从铜镜铭文蠡测汉代诗学一
从铜镜铭文蠡测汉代诗学(一)内容提要】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一则汉代铜镜铭文的解读,论述了先秦到两汉时期的固精意识以及如何渗透于士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部分则讨论了固精意识在诗学领域的影响,认为这是造成士人关于抒情的节制心理的主要原因,而“情”与“志”分离,使得“缘情”为“言志”所挤压,这是由汉代经学人格所决定的。
第三部分论述了在精英与民间两个阶层,汉代抒情诗的展开不平衡的内在原因。
本文认为,在精英层面,因固精意识对人的作用,与抒情诗的写作总保持着距离。
【关键词】镜铭固精言志抒情一关于一则西汉早期铜镜铭文所折射的汉人精神世界关于汉代诗歌,从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刘勰《文心雕龙》以及钟嵘《诗品》等叙述来看,此一巨大时间跨度之内,五言诗十分沉寂,似乎尚未出现,因此钟嵘《诗品序》感叹“吟咏靡闻”。
此三者本着诗歌史的意识,来努力发掘前代抒情诗歌的成就,但是所面对的四百年诗史,却大致是一片空白(不知名的乐府和古诗除外)。
这令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汉代在《诗经》、《楚辞》文学的基础上,诗歌却没有得到继续的开拓和发展?制约诗歌类韵文成长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这有待于作深入的探讨。
前辈学者早已注意到汉代青铜镜铭文所具有的文学史价值,并已有所论述,此或许能为解释上述原因提供佐证。
李学勤先生《海外访古记》五《英国》记载布里斯托市收藏一西汉早期蟠螭镜,为较晚的昭明镜和精白镜铭之祖,镜铭共四十八字。
其铭内圈曰: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
心葱(忽)外圈曰: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怀糜(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
慕窔兆之灵景,愿永思而毋绝。
李先生指出: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也应有一定地位。
”①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
关于两汉镜铭的文学价值,颇引起研究者的兴趣,譬如台湾林素清先生曾撰《两汉镜铭所见古语研究》② ,对于出土汉代镜铭作了较详细的搜罗和分类。
常见昭明镜完整的铭文是: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
心忽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③ 。
战国铜镜纹样释读(上)
战国铜镜纹样释读(上)作者:张从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02期战国是铜镜铸造的第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纹样更加丰富,除了典型的山字纹、菱形纹和蟠螭纹外,还有夹层透雕、镶嵌等新的工艺技术纹样,和此前的青铜器纹样有别的是:这个时期的主题出现了新的变化,那就是以云雷为底纹的北方镜和以羽毛为底纹的南方镜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蟠螭纹镜的天下。
仙界的山字镜山字镜是战国时期最具特色的铜镜,也是战国铜镜的大家族。
根据孔祥星和刘一曼的研究,山字镜流行的时段是春秋至战国中期,最早的山字镜出现在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早中期,晚期也有发现。
这一时期正好是思想家辈出的时期,文化大爆发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是思想极为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铁器全面推广的时期,手工业大为发展的时期。
在众多思想学派之中,神仙方士的学说也在这一时期孕育发生,并主导和影响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
山字纹铜镜的纹样,根据山字的多少又分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和六山镜。
孔祥星和刘一曼认为,四山镜出现较早,是春秋晚期,证据是湖南湘乡东周墓出土的铜镜,五山镜则晚到战国中期才出现。
在全部山字镜中,以四山镜出土数量最多(图1山东台儿庄彭楼乡出土四山字镜)。
关于山字镜的纹样,有学者认为山字就是“山”,四山就是“四岳”,也有学者认为“山”字是青铜器中的“T”,形纹样,是兽纹的一个部分。
究竟是山岳还是其他没有定论。
山字纹镜分布的地域,包括楚文化涵盖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以及四川、广西、广东、陕西、河南,其中,以湖南最多。
另外,在河北的易县还发现了山字纹镜范。
由此可见,山字纹镜和菱纹镜一样,也是楚文化的产物。
识读山字纹镜的关键是“山”字。
孔祥星和刘一曼认为纹样中的“山”字和文字中的“山”不同,所以不能认同其为山,同样四山字纹镜中的“山”,也不能苟同为“四岳”。
固然,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山”字写法和铜镜纹样的“山”不同,那么纹样中“山”形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说说来话长。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
镜缘:又称边缘,由于学者之间的看法不同,有的仅指镜外缘,有的则将范围扩得较大,能观察出可以看或是边缘的都称镜缘。
纹饰:铜镜上的主要纹饰、主题纹饰称为主纹,如果铜镜分区划者,多以内区纹饰为主纹。作为主纹衬低的花纹称为地纹。边缘上的纹饰称为边缘用铭文开头的几个字来概括此组铭文,以二个字为多。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则概括为“日光”铭,又如“尚方作镜真大巧”称为“尚方”铭。由于有铭文的镜子,学者有的则以铭文称呼它们,如日光镜、昭明镜、铜华镜,许多名称已约定俗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的铜镜兼有纹饰和铭文,铭文为“尚方”的,则称尚方四神镜。
2、世界铜镜的两个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铜镜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大系统: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圆板具钮镜系统,圆形镜形,镜背臵钮;一个是以西亚及埃及、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圆板具柄镜系统,圆形镜形,臵有手柄。前者钮中系带,可以手持、系挂或臵放于镜台上,后者用手持柄使用。
3、世界最早的铜镜伊拉克发现有公元前2900——2700年的铜镜,伊朗、巴基斯坦发现有公元前2000年前的铜镜,埃及发现的公元前2000年的石棺浮雕纹饰中有持镜妆饰的妇人像。这些铜镜都是圆形具钮镜。
4、中国古代铜镜的功能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梳妆整容和墓葬中的普通随葬品,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
其次是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运用:驱邪照妖的法宝—照妖镜。
破暗取光明的墓中用品。
爱情圆满的象征——“破镜重圆”,结婚用品。 美好愿望的追求——清正廉洁。
中国铜镜的主要功能与日本国古时对铜镜的看法是有不同的。日本国将它们看成是从中国运输来的宝器,具有咒术威力的神器,首长权力的象征,即显示权力和富有。
5、铜镜各部分的称谓
镜形:又称形式、形制,即镜子的外观形态,如圆形、方形、花式形、有柄形等。
芥子纳须弥?中国铜镜极简史
芥子纳须弥中国铜镜极简史铜镜,既可照容,又可观赏。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后历经夏商周的过渡,在战国秦汉时期达到第一次高峰,历经魏晋南北朝的衰落,在唐代又达到新的高度,历经宋元,至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铜镜一般由镜钮、钮座、主纹饰、铭文带和镜缘等组成,有的则没有铭文带。
一般在铸造铜镜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
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是采用陶质双合范技术也就是“合铸式”铸镜,铜镜的铸造过程大致分为制范、浇铸、铸件加工三个步骤。
铸造铜镜时需将铜、锡、铅按比例合成,其中铜所占比重最大。
铜镜平面结构图翻制的泥阳模浇注出来的铜镜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铜镜,以素面为主,铜镜还处于比较质朴的阶段。
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铜镜是齐家文化时期的,这面重轮星芒纹铜镜镜面中央微凸,桥形钮,镜背以钮为中心饰三道凸弦纹和两周锯齿纹。
齐家文化·重轮星芒纹铜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夏商西周时期,铜镜进一步发展,纹饰也丰富起来了,有叶脉纹、弦纹、平行线纹、重环纹、鸟兽纹等,这一时期铜镜仍属于稀有物品。
商·弦纹铜镜(妇好墓出土)西周·鸟兽纹镜(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1612出土)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力不断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这一时期的铜镜铸造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成熟阶段,纹饰多样,工艺精湛,既有四山镜、花叶镜,也有蟠螭纹镜、连弧纹镜等多个镜种。
战国·武士斗兽纹铜镜(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战国·镂空龙纹铜镜(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这是一面(下图)传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错金银狩猎纹镜,圆钮,圆钮座,镜背饰三组连体龙纹,间饰三组纹饰,一组为身披盔甲,持剑握缰的骑士,欲刺一猛虎,一组为双兽搏斗,一组为一展翅高飞的凤鸟,镜体为夹层,以镜背外缘包嵌镜面而成。
运用错金银工艺,使得铜镜更加光彩熠熠。
中国古代铜镜讲义
中国古代铜镜讲义孔祥星今天讲座的时间有限,所以我讲的铜镜文化只是一个概况。
我看今天来听课的有不少是收藏铜镜的同志,你们对铜镜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来听我的课,我感到特别荣幸。
我在北京也见了不少收藏铜镜的朋友,现在有一股铜镜热。
前两年,我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艺术投资(鉴宝》栏目中的铜镜鉴定节目,也参加了王刚主持的江苏电视台“家有财宝”栏目中“中国古代铜镜”节目。
他们的视角主要是收藏,而今天我想讲一些铜镜文化。
我先问两个问题,请听众们回答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目前发现的1 最早的铜镜距今有多少年, 是什么时代的, 第二个问题,玻璃镜子什么时候传到中国,(有听众回答:中国最早的铜镜是齐家文化的,年代大概是夏代,是在甘肃和宁夏发现的。
玻璃镜子大概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后来渐渐取代了铜镜。
)的确,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铜镜是甘肃、青海齐家文化墓中出土的,相当于我们中原的夏商时代,距今有4000 年。
第二个问题,传说玻璃镜明代已经进来了,但是比较多地进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
大家知道,《红楼梦》里面那个刘姥姥一见到玻璃镜子都觉得非常稀奇,说明当时玻璃镜子不是很普及的。
我先讲一讲中国铜镜应该怎么分类。
铜镜在中国古代属于青铜器类,主要的功用是日常生活用品。
新中国建立以来,铜镜出土的比较多,研究的人也比较多,尤其是日本学者研究的人更多。
所以,著名的文物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就提到,从工艺技术角度来说,铜镜可以自成一个体系。
因为青铜器自汉代以后就衰落了,但是铜镜从齐家文化一直到清代延续了4000 年都没有断线,所以它可以自我成一个体系,有4000年的历史。
在世界上,铜镜可以分成东西两个大系统。
第一个系统是以我们中国为首的圆板具钮镜系统,镜是圆形的,背面有一个钮,这是我们东方的一个系统; 第二个系统是西亚、埃及、希腊、罗马这些地方流行的圆板具柄镜,就是带把儿的。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中国是系钮的,西方是带把儿的。
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最早是在土耳其发现了距今6000 年的黑曜石镜子,石头的镜子。
六安出土战国六山镜鉴赏
六安出土战国六山镜鉴赏作者:刘春汪欣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05期孔祥星,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会长、北大资源学院文物鉴定专业教授、《中国古代铜镜》著作者,在发现“六安出土战国六山镜”这件文物的信息见诸报端之后的第二天,为了见到这件文物,带着几个学生专程来到六安。
汪欣,一名从事了近30年的文物考古工作的文物工作者,主要负责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发掘了数以百计的古代墓葬,见过大量的文物,却在发掘到这样的文物之后内心兴奋了许久。
……到底是怎样的一件文物,让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如此兴奋呢?这就是2011年3月在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白鹭洲墓地战国双墓中出土的一面六山镜。
该镜双弦纹钮,圆钮座,主纹区为顺时针方向相连的六个“山”字,羽状地纹。
“山”字字体瘦削,倾斜度很大。
“山”字中间的竖画甚长,顶住镜缘。
每个“山”字的外框镶有细边,左边细边延长伸至另一山字的底边,形成六出星芒形。
六个“山”字内部围成对称的六角形,六角内及“山”字上方左右两侧共18个小区间分布18个小圆圈,圈内空。
宽平素缘。
镜面近平,保存完整镜圆形(见图1)。
直径27厘米、镜缘厚0.6厘米。
这面铜镜刚出土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起眼,泛着微黄的锈迹,静静地躺在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之中(见图2)。
没有大件青铜器震撼眼球的魅力,也没有镂空玉器的精美光泽。
似乎就是一面普通的铜镜,实际上这面六山镜有它的特别之处。
一是尺寸大、数量少。
直径达到27厘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战国汉代铜镜,这么大的尺寸都不多见。
它的主纹区有六个“山”字,称为六山镜,这样的铜镜非常少见。
根据铜镜“山”字的数目可分为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四种,其中四山镜出土数量最多,可占山字纹镜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而山字纹镜中六山镜的数量是绝少的、罕有的。
目前全世界现存的六山镜不足十件,其中一件较大的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六山镜,直径23.2厘米,厚度0.6厘米。
在厚度一样的情况下,此镜比六安出土的六山镜直径小3.8厘米。
浅析唐宋铜镜的装饰纹样
浅析唐宋铜镜的装饰纹样作者:常祥郝素梅刘秀玲来源:《收藏家》2022年第07期歷史长河中,铜镜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精美的工艺品。
镜背上繁缛华丽的纹样,承载着当时的生产工艺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唐宋铜镜为例,对唐宋铜镜中的纹饰进行浅析。
一、唐代铜镜铜镜历经战国、两汉的繁荣时期,到了唐代进入鼎盛阶段。
唐代铜镜品类繁多,纹样丰富,工艺精美,式样千姿百态,使其一跃攀登上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峰。
根据镜背纹饰,可分为瑞兽葡萄镜、瑞花镜等16 类①。
(一)唐葡萄纹铜镜葡萄在我国有“多子多孙”的含义,其盘曲绵长的藤蔓又寓意着长寿。
葡萄纹作为装饰纹样始于东汉,唐朝时期,葡萄纹大量出现在铜镜、金银器、丝绸和壁画中。
唐代葡萄纹镜在造型上主要有圆形、菱花形和方形,以圆形为主;在纹饰方面可分为瑞兽葡萄镜和葡萄蔓枝镜。
1.瑞兽葡萄纹镜章丘女郎山墓地出土一件唐瑞兽葡萄纹镜(M99 ∶ 1),此镜造型为圆形,伏兽纽;镜纽外一周凸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四瑞兽和藤蔓,四瑞兽首尾相接绕纽穿梭在藤蔓间,两者自为一体;瑞兽作抬头状,头部浑圆硕大,圆目外鼓,欲与望镜人交谈,极为灵动,细长身躯卷曲,四肢舒展,似C 形匍匐之态,尾部纤细弯曲,萌态可掬;外区饰禽鸟6 只与葡萄纹6 组,葡萄实小巧玲珑,与葡萄叶紧邻排列,其枝蔓如同波浪般翻滚缠绕其中,两组葡萄纹之间均有一只飞翔的禽鸟,禽鸟俊美飘逸,因为禽鸟纹饰的加入,整体显得更加丰富饱满;镜缘凸起微卷,缘内侧饰花瓣纹。
直径9.53、缘厚0.83 厘米(图1)。
该镜厚重大气,制作精良,工艺高超,因高浮雕手法的使用,使其极具动感;纹饰装饰方面,因葡萄纹与瑞兽禽鸟的结合而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静默的葡萄纹像注入了生命力一般,把那弯曲优美的藤蔓变为臂弯,将俊美灵动的禽鸟瑞兽包裹其中,这种粗犷与柔美的完美结合,把动与静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幅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关于金代铜镜上的检验刻记
作者: 孔祥星;李雪梅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170-174页
主题词: 金代铜镜;刻记;录事司;吉林汪清;黑龙江;检验工作;人物故事;铭文;济州;镜子
摘要: <正> 金代铜禁甚严,多次发布禁止私铸铜镜的禁令,因此在不少金代使用的镜子上有官府的检验刻记。
这些刻记多阴刻在镜背的边缘,也有极少数刻在镜背的其它部位,文字最后一般有一个花押。
这些检验刻记,不仅对于确定镜子使用的时代、流行地域、铜镜的特点有很大用处,而且对于了解当时的某些政治制度、经济情况、历史地理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汉代铜镜铭文研究以相思、吉语、规矩纹镜铭文为例
论文作者(签名):I目酸 ⅥIv年6月叶同
障斯7襄 指导教师(签名)
叫’年6月“R
摘要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因为其在汉代铜铸造品中数量虽多, 更重要的是汉代铜镜镜背铭文内容丰富多彩,这为我们讨论与研究汉代社会、汉 人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目前学界对汉代铜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据镜背纹 饰、铭文字体柬讨论与分析铜镜类型、特征、分期断代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对汉 代铜镜铭文内容本身的价值关注较少,本文则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咀汉代铜镜 铭文内容本身为研究对象进行必要的讨论与分析。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罔敏
训_年6月Lf同
指荆m确认c㈣:俾斯1襄
协年6月叶R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代铜镜铭文规矩纹镜
Abstract
The Han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bronze min-ors,not onlybecause ofitsintheHanDynasty bronze castingproductsthelargest
inscriptions are the nlost GOnlIIlon but also appeared in Hart、qtan copper w船hing and other commodities,they appeared in large numbers reflects Han desire for wealth and longevity aspiration The bronze mirrors its function effect and produce Ji Yu inscriptions in terms of number is relatixrely small,such as in the pre—Qin perio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提纲)
孔祥星
一、关于铜镜的一般知识
1、铜镜的合金成份
总的来看,我国古代铜镜的基本成份是铜、锡、铅三元素,有少部分含锌。
但在不同时期其比例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了古人对含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中
3
4
美好愿望的追求——清正廉洁。
中国铜镜的主要功能与日本国古时对铜镜的看法是有不同的。
日本国将它们看成是从中国运输来的宝器,具有咒术威力的神器,首长权力的象征,即显示权力和
富有。
5、铜镜各部分的称谓
镜形:又称形式、形制,即镜子的外观形态,如圆形、方形、花式形、有柄形
等。
镜面:镜子正面,用来梳妆整容。
可以观察出有平面、凸面、凹面的差别。
镜背:镜子反面,有的光素无纹,一般称为素镜或素面镜,有的铸有纹饰或铭
文,有的还进行特种加工,如贴金银、镶螺锢,被称为特种工艺镜。
钮:一般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带,亦在有镜背其它地方或置于边缘的。
不同时期的镜钮,显示了不同特征,其异同是鉴定铜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弦纹钮、
圆钮、兽钮等。
钮座:钮的周围部分,以紧连钮的装饰为准。
学者之间着眼点不同,看法亦有
古”,绿黑、青黑、青绿色俗称“绿漆古”,灰白、白亮俗称“水银青”“水银沁”、,铅黑、灰黑古称铅背。
镜子研磨面所呈现的颜色,如白色、银白色、深灰、淡黄、黄中闪白等。
这些色泽的不同与铜镜合金成分及受腐蚀的情况是有关系的。
二、中国历史铜镜的特点
目前仍按历史朝代分为六个阶段:
早期出现时期——商周铜镜发展
流行时期——春秋战国
铜镜繁荣鼎盛时期——两汉铜镜
南北差异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铜镜高度发展时期——隋唐铜镜
日趋衰落时期——五代~明清铜镜
1、齐家文化和商周铜镜——古拙简朴
面,此
以三弦最多。
钮座:方形,圆形,多为凹面带形式。
纹饰结构:地纹与主纹相结合,初期只有单纯的地纹,后在地纹上增添主纹,地纹即作为图案衬低的花纹,从青铜器看,商代后期,绝大多数青铜器都有地纹。
主纹即主题纹饰、主要纹饰。
纹饰表现手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金银错、嵌石、彩绘。
透雕:又称夹层透纹镜,镜面是一层较薄的铜片,镜背透雕镂空铜片,二者合
贯而成。
金银错:金银一类物料以条状、块状形式填入到铜器表面予先准备好了的凹槽内,然后将其错磨平整,构成表明图纹的工艺。
彩绘:使用色漆在器物表面描绘花纹图案,春秋战国时期楚器彩绘有漆绘、油
绘和粉绘。
边缘:多为细窄卷边。
纹饰种类: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饕餮纹镜、菱纹镜金银错狩猎纹镜、连弧纹镜、凤鸟纹镜、兽纹镜、蟠螭镜。
钮座:方、圆两种轮廓变化较多,连珠、四叶、四螭等。
纹饰结构:地纹逐渐消失,单一的主纹图案。
纹饰表现手法:平雕式(浅雕)、线条式(等高线条)、浮雕式。
边缘:早期一般为平缘,晚期出现斜缘、三角缘(断面)。
铭文:出现并逐渐增多。
目前尚无战国铭文镜的确切资料。
种类、时代及特点:
西汉中叶及汉武帝前后:类型:两汉初期有蟠螭、蟠虺、草叶纹镜。
西汉中期有草叶、星云、日光、照明、四乳四虺纹镜。
特点:以四乳丁为基点组织主题纹饰的四分法布局;突出主纹,地纹消失;铭文逐渐成为铜镜装饰的重要部分,有的铜镜仅以铭文为装饰,早期~小篆,中期~篆隶变体。
西汉晚期王莽东汉早期:类型:西汉晚王莽时期有昭明、日光、四乳四虺、四乳禽兽、多乳禽兽、规矩纹镜;王莽东汉早期有四乳四神、四神规矩(最盛)、禽兽规矩、几何、简式规矩镜。
特点:铜镜题材出现重要变化,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为中心的瑞禽兽鸟成为铜镜的主题纹饰;灵异禽兽更为形象化、写实化;
我国铜镜又进入繁荣期,达到新高度。
镜形:圆形、葵花形、菱花形、方形、四方委角形。
一般较厚重。
镜钮:半球形钮为主,兽钮、龟钮。
钮座:隋初唐多有,圆形、连珠、花瓣,
盛唐后已很少。
纹饰结构:隋初唐多分区布置花纹,盛唐后多不分区,晚唐又兴起分区布局。
铭文:圈带式铭文主要流行于隋唐初,四言骈体文最多,也有五言,辞藻华丽。
种类、时代及特点:
隋至唐高宗时期:类型:四神十二生肖、团花、瑞兽、瑞兽葡萄。
特点:沿袭传统因素多,布局严谨,内区纹饰,外区铭文或内外区纹饰;主题花纹仍以灵异瑞兽为主,植物纹饰逐渐取代铭文即内区瑞兽外区植物纹。
唐高宗至德宗时期:类型:瑞兽葡萄、瑞兽鸾鸟、雀绕花枝、对鸟、瑞花、人物、盘龙镜。
特点: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由确立到成熟;瑞兽纹退居次要地位,飞禽花枝渐居主要地位,人物纹流行;特种工艺镜如金银平脱、螺钿、贴金银片等
21%
镜形:多圆形、八边形、亚形、葵花形。
镜钮:小钮。
纹饰:花卉、龟背、连球、契丹文、纪年纹。
8、金代铜镜——朴秀兼全
镜形:多圆形、有柄形、八角形。
镜钮:半球形、小圆钮。
色泽:黄中闪红。
边缘:不少刻有官府检验刻记及花押。
纹饰:龙纹、双鱼及人物纹流行。
种类:单龙、双龙、双鱼。
人物故事:童子攀花枝、许由文、柳毅传书、牛郎织女、仕女、海舶、抚琴、仙长龟鹤鹿、放风筝等。
犀牛望月、钱纹。
9、明清铜镜——遗风余韵
形制:基本为圆形,还有方形,大多数比宋镜厚重,镜体大。
唐弧曲较婉转自如,宋较平浅,有的中部有起伏。
方形正方形:正方(直角)形:战国、隋~清。
四方委角形:晚唐五代。
四方入角形:晚唐五代宋。
四方切角形:宋。
长方形:汉(一面)、宋
多边形(多角形):宋、辽、金
有柄形:宋~清。
盾形、钟形、鼎炉形、鸡心形等:宋
〔钮形〕
弦纹拱钮:春秋战国西汉早期
连峰钮:西汉中期
半球表钮(圆钮):西汉至五代最多
大扁圆钮:东汉中晚三国两晋
连珠形:唐
花瓣形:唐宋
〔铭文〕
2、色泽方面
有称胎质呈色,有称研磨面呈色的。
学者们的总结稍有差异,下面分别列出二
位学者的观察(以/号为界):
春秋战国:显红白色或浅黄色
汉:深灰银灰/多呈白色,少量微黄
隋唐:银白色多,黑褐色少/全呈白色
宋金:黄中闪红铜制/黄或黄赤元:黄铜质
明:黄中闪白清:黄中闪黄
3、合金成分方面
(2)纹饰与形制不合:如汉镜纹饰与唐代才出现的镜形。
(3)字体有异:如汉镜纹饰和汉镜中流行的铭文,但铭文却是后代的书体。
(4)铜质有别
2、不同时代的仿古类型
唐代:四方枚四兽镜(东汉~南北朝的纹饰与铭文,但方形、花瓣钮座),变型四叶兽镜(东汉纹饰,但八葵花形),规矩四神镜(图纹内容为西汉,但造型不
属汉代四神)。
宋代:仿汉有日光镜、昭明镜、画像镜、规矩镜、龙虎镜。
仿唐有瑞兽镜、花
鸟镜、瑞花镜、八卦镜。
金代:仿汉有星云镜、四乳家常富贵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画像镜、龙虎镜、四兽镜。
仿唐以海兽葡萄镜16最多。
仿宋有花卉镜、八卦镜、湖州镜。
明清:仿战国有四山镜、蟠螭镜。
仿汉镜以规矩镜为多,还有日光、昭明、盘龙、龙虎、画像镜。
仿唐镜有海兽葡萄镜、鸾兽镜。
仿宋金有人物故事镜、湖州镜、
双鱼镜。
(1)多伪作出土和传世品中少见或重要的镜子。
如战国三山、六山,唐代狩猎
镜。
(2)伪作虽多见但精美的镜子。
如唐代海兽葡萄镜,汉代规矩镜。
(3)伪作时代较早的镜子。
如周代镜、战国镜。
3、作伪镜质地
除了通常用的铜、锡、铅合金外,还有:
精心整理
锡胎“铜镜”:锡%铅%锌%
瓷胎“铜镜”:以瓷为胎,表面镀铜金属粉末压制镜
4、伪作地子锈
(1)物理的:器表上涂附不同的颜料。
(2)化学的:用腐蚀剂伪器表面形成锈色和地子。
(3)物理化学的:涂上某些金属物质,根据所需颜色,用火烧或水浸,再放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