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血的玫瑰

才情二字,岂是那么容易担当的。有才的人不一定有细腻的感情和洞彻人性深处的敏锐,有情的人若没了才气写出来的文章怕也是无病呻吟。而在现当代女作家中,能将才与情驾驭的如此浑然天成的,恐怕非张爱玲莫属。且不论她的作品有多高的艺术成就,光是看那些趋之若鹜的研究者便可明了。她用那只简单的笔打动了多少人,然她却也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亦如《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只是比常人多了些神经质的心态。

在未读《倾城之恋》时,听这名字,总以为讲述的是情人间惊天地泣鬼神式的情爱,可实质上它写的仅仅是市民阶层的小情小爱,加点恋爱的小伎俩,但却摄人心魄,一方面是由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挖掘细腻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那犀利的目光,冷眼旁观又带点柔情的笔调,将张爱玲骨子里那种落入俗世又遗世独立的情愫融入其中,给人欲说还止欲罢不能的纠葛。文中的爱情故事是传统式的中国爱情,它不似西方人的激情四溢,也不似法国人的罗曼蒂克,它带点含蓄添点婉约,有些把酒言欢品海棠的戏谑,又有些曲折蜿蜒引人入胜之感。

白流苏和范柳原间感情线索相当明显,是传统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二人初识在七妹相亲宴会上,两人不能说是一见钟情,但至少彼此心里是有好感的。对于习惯风流倜傥,玩弄女人的范柳原来说,白流苏是一朵奇葩,她坚守自己保护自己,大概也便是应证了那句话——假装冷漠的女人,其实内心都是受过伤害的。对于白流苏来说,不管她与她的前夫是否有感情,但至少她懂得出嫁从夫再嫁从身的道理,传统式的中国女人如果没了丈夫或许相当于天空坍塌了一半,为了让自己重获幸福,保持矜持慎重抉择是最有利的武器,也正是由于她的不投怀送抱,她的刻意保持距离反倒激起了范柳原的兴趣,“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陈奕迅如是唱到。爱情对他们而言只是儿戏,只是手中的一杯酒喝一喝,吐下去,细细体味神经麻痹的滋味,酒醒后再残酷无情的践踏它。一开始,他俩各自心怀鬼胎,对范柳原来说抱得美人归是他的目的,她就像他手中的耗子,他站在一旁冷漠的观赏把玩,在关键时刻一口吞下,然后剔牙乘凉睡觉。对白流苏来说找个归宿是最迫切之事,因为娘家已经无法再容忍她,这个社会不能接受她,于是贞操是她奋力反抗的唯一手段。

两人的情感在白流苏第一次去香港时得到了发展。这个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层层深入。白流苏小心翼翼的应付着范柳原,生怕夺了自己生存的权利,而范柳原似乎并不着急,颇有放长线钓大鱼之感。在废墙旁范柳原吐露自己的心声,他是个活的虚妄的人,不明了自己寻找什么,却又想找到定住自己的根,他的矛盾性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通病,大凡像他那样的青年,都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同时他的矛盾性又和张爱玲身上的矛盾有些类似,颇有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却又要苦苦寻求之感。可对没了青春的白流苏而言,哪顾得上这般许多,能找个依靠解决物质的窘境才是上上之策。一个自己都不懂自己的人却又强求他人能懂得自己,这大概是爱情的荒诞性,更是人性的荒诞性。他二人的恋情好像两个纵横家在比试谋略和耐力,谁先屈服,谁就将成为砧板之上的鱼肉。

不知是不是中国女性特有的品性,被动的等待爱情降临比主动去争取更来得合情合理,对于范柳原始终的若即若离,白流苏不能主动出击,也只好采用含蓄的手法——借回上海来试探范柳原的心思。不料范柳原主动要求陪她回去,她不明白他的用意,但她至少明白这场暗战一时半会儿不会停息,谁最能按耐住性子,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当然她这一搏是存在风险的,但是对于极其渴望逃离藩篱的她冒回险又有何妨,置之死地方能后生。范柳原果真还是没有放弃,毕竟他在征服她的时候也是在寻找自己。打电话给白流苏并且向其告白,不知道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不过至少可以肯定他着实有些迷恋她了,然被西化了的他,过于追求自由和潇洒,自然是不会让婚姻成为桎梏的,而传统保守的白流苏也有自己的坚持。

不过在名不副实的情况下,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大概是两个人间的已有了感情,却不能再顾得上其他。按照常理,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下,两个人的身份应当是不被认可的,而且通常像范柳原这样风流成性的人得手之后,自然不会再理会白流苏。不过张爱玲的高明就在于,她把原本不是爱情的情爱写出了感情,用社会来归顺两人的情感。时势造人,社会的悲剧倒是成就了白流苏个人小小的幸福。两人相濡以沫,又岂能轻易相忘于江湖,悲怆的经历反倒让范柳原找到了归属感,而白流苏也有了依靠,归于平淡了,真实就渐渐凸显出来。至于两个人名义上的身份已经苍白无力,相互取暖方可和谐一体,古时候的人类就懂得

这个道理,到如今,人的群居性似乎没有减少,人只有在脆弱的时候才会表现出自己的软弱,才会和别人相互慰藉。再伟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是脆弱得不堪一击,感情不能维系所有,但是环境却可以把不合时宜的人事撮合在一起,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看这小说里的白流苏,总能想起沧月笔下的雪薇,他们都是在寻找,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不过相对于冷漠将自己完全包裹起来的雪薇来说,白流苏倒显得可爱许多,她更为真实也更符合这个社会的特性,这也足可见作者间的才情之别了。同时,也极容易想到张爱玲的爱情。爱情于她于他,甚至于所有人,都是个奢侈品,没有得到前都想要得到,等到到手了又想要另外一件,怎么也要不完,可却又很矛盾的只想守着唯一的一个,作为爱情坚守的伟大见证。

这部小说,看似写的爱情,可细细读来却并非如此。它深入的刻画情人间的打情骂俏,看来似乎很甜蜜,可谁都知道这并非真情而只是调情。它反映的是都市男女感情世界的空虚寂寞和无奈,表现出他们精神的孤苦无依。张爱玲以冷僻的视角,严峻的审视了人性在现实下的虚妄,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逼近真实,而这种风格亦如她本人,是莲花和水仙花的交错,出淤泥不染,又孤芳自赏。又好比滴血的玫瑰,娇艳的外表是诱惑,倾国倾城,藏在后面的是罪恶的深渊,冷艳无双。

读罢,总让我想起《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陈芸生前,二人恩爱有加,沈复可以冠之痴情男子的美称了,那时候他俩就好比神仙眷侣,让人羡慕不已。可读到后面,读者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原本纯真的爱情却因陈芸的逝世而尘封消散,沈复继续流连于花与脂粉间,不知该如何评价沈复,又该如何怜惜陈芸。不过就像《倾城之恋》一般,命运造就了人这一辈子该走的路,再绚烂的爱情不过昙花一现,就像文中提到的“生死契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矛盾的关键在于,现实与理想总是一步之隔,张爱玲永远都活在这种纠葛中,她深刻洞察现世的无情,又对美好爱情寄予希望,她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个现世悲观者,她对胡兰成的爱情或许是最好的诠释吧。

那一场爱情的战争

饰演白流苏的缪骞人以当今眼光来看并不美,而是拘谨、平淡而轻俗,当然也是不多话的俗,努力抿嘴低头(盖范柳原所称之“专长”)。开始我很是失望,而后慢慢便觉得对味。这样一个来自上海市民阶层的离婚女子,硬闯进了香港的灯红酒绿,何况又是寄人篱下,别有一身自卑、偏狭的克制姿态。

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白流苏,在被前夫抛弃后一直在娘家饱受着兄弟和姑奶奶们的排斥和白眼,传统的婚姻观念使她无法从这种极其压抑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而只能活受罪。直到他遇到了范柳原,在“女人找个好男人嫁了才是正经”的时代,继承赌徒血脉的她赌上了自己的下半生,来到香港范柳原的身边。也许她不能理解范柳原对她的情感缘于他中国憧憬的破灭,不然也不会听不懂范在那堵墙下说的一些掏心窝的话;也许她也不能理解四处漂泊心似浮萍的范对天长地久的向往,不然也不会怀疑范希望流苏永远不要改变的真实性。她只是对着迷她却怯于承担责任的范柳原爱恨交加,但又禁不住范柳原的百般折磨与诱惑心甘情愿地作了他的情妇。要不是香港的陷落,恐怕她也就只是男人背后见不得光的小女人了。

一场战争,成就了一段姻缘。

到处拈花惹草范柳原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要跟流苏一起白头偕老,这得感谢那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感谢那些不长眼睛的枪林弹雨,感谢那些死去的人,打破了他日积月累的冷漠与自私,让他懂得了珍惜,开始注意身边共过患难的人。往往大难过后,人们才发现能够活着是多么美好,如果能有一个家,那更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而对于白流苏这样一个女人特别是等待再婚的小女人来说,家就是目的,家就是一切。在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权利全都不可靠,靠得住的就只有睡在身边握着自己手的范柳原了。一次次的劫后相拥,危险中互用体温温暖对方之后,就再也不需要海誓山盟,爱情早已滋长。

当范柳原向别人说出“这是我太太,我们结婚了。”流苏幸福的哭了,香港不是因为他们而陷落的,但香港的陷落使他们的终成眷属。范柳原建议流苏请亲人一起聚聚时,流苏的一句“他们也配”把她小女人的性格刻画到极致,让人发笑的同时喜欢上了这个哪管城市倾覆、文明毁灭,只要和爱人在一起的小女人。

然而,城市的倾覆只是一个导火索,决定事物发展的还是内部原因。身为法国留学生,范柳原的身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