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六个基本形成,即: • 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 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
• 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 局;
• 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 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
• 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返回
四、实施效果
根据中央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市政府及时组织编制分区 规划,重点地区详细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并加强苏州河、黄浦江两 岸等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对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目标,正在有 序实施。
龙头建设
《2011-2012上海四个中心发展报告(白皮书)》
• 国际经济中心 • 国际金融中心 • 国际贸易中心 • 国际航运中心
•
•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 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新 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 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 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 中等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一 般为20-30万人;中心镇是 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 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 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 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 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第一争议】外地人,北京上海不欢迎?
【第一争议】外地人,北京上海不欢迎?《领导文萃》2014年第18期日前,北京、上海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外来人口的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1)北京昌平区目前常住人口188.9万,其中外来人口100.6万,占53%,要力争到2015年年底,将本区外来人口比例降低到50%以下;(2)上海青浦区到2016年底调减不少于20万规模的常住人口;(3)北京进入5月幼升小信息采集期,非北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上小学条件苛刻,如通州、大兴规定家长必须在本区工作,孩子才能在本区上学。
外地人,北京上海不欢迎? 2014.5.正方:截至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802.7万人;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5.1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
如果不加以控制,北京上海外来人口很快要超过户籍人口,两地将出现整体倒挂现象。
北京上海就应该抬高外地人准入门槛。
反方:北京上海控制外来人口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定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1300万左右,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就达到1334万,提前十年超过了规划。
2001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规定2020年总人口为2000万左右,2009年年底就超过2000万。
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刑法打击犯罪也太荒唐了。
正方:关键是北京上海的本地人要形成共识与合力。
不能忽视外地人过度涌进的负面影响,跟本地人抢工作啊,抬高房价啊,令地铁公交拥挤不堪啊,与本地人争抢教育、医疗等福利资源啊,租群租房带来安全隐患啊……不一而足。
也不是一概反对外地人,但外地人进来要有个度,现在外地人都反客为主了,要“异地高考”什么的,太过分。
反方:本地人总是有一种误解:如果外地人都走了,本地人工作就好找了,地铁就没有那么拥挤了,问题是,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吸引人口净流入,那么那些高大上的工作机会根本就不会出现,地方政府也根本没有财力造地铁。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沪府办〔2023〕19号•【施行日期】2023.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府办〔2023〕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6月30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超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本市组织开展《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评估,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提高站位、放眼国际。
围绕“五个中心”建设要求,坚持“四个放在”,全面评估“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情况,加强与全球城市的对标分析。
(二)战略引领、突出重点。
准确把握超大城市发展规律,聚焦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和关键变量,深入开展实施评估工作。
(三)科学评估、动态维护。
大兴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化技术方法,组织第三方独立评估,邀请多领域专家参加,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强化实施评估成果对总规动态维护和政策制订的反馈作用。
(四)协同协作、统筹推进。
注重部门合作、市区联动、区域协作,将“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评估工作和“十四五”中期评估工作紧密结合,促进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衔接。
二、评估对象和时点主要评估“上海2035”总规实施情况,同步评估《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年)》、各有关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城区单元规划、市级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规划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
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均考虑了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作出轮廓性安排。
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向 21世纪,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2)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3)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5)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和交通、水利体系等建设。
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
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1500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00平方公里;郊区城镇规划人口约560万。
城市发展目标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图集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
图集
图 集
二 〇 一 八 年 一 月 发 布
目录
1-1 上海市域规划范围图 3-1 上海市域用地现状图(2015 年) 3-2 上海市域现状影像图 4-1 上海市区位图 4-2 上海和近沪地区生态协调图 4-3 上海和近沪地区综合交通协调图 4-4 上海和近沪地区战略协同区图 4-5 上海市域空间结构图 4-6 上海市域城乡体系规划图 4-7 上海市域公共活动中心网络规划图 4-8 上海市域生态空间规划图 4-9 上海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4-10 上海市域城镇空间(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图 4-11 上海市域文化保护控制线规划图 4-12 中央活动区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 4-13 上海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4-14 上海主城区绿地网络规划图 4-15 上海市域城镇圈规划图 5-1 上海市域科技创新布局规划图 5-2 上海市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图
I
5-3 上海市域干线道路系统规划图 6-1 上海市域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引导图 6-2 上海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6-3 上海市域蓝网绿道建设规划图 6-4 上海市域风貌分区图 7-1 上海市域生态网络规划图 8-1 上海市域绿线蓝线紫线规划控制图 总图:上海市域用地布局规划图 浦东新区战略指引图 黄浦区战略指引图 静安区战略指引图 徐汇区战略指引图 长宁区战略指引图 普陀区战略指引图 虹口区战略指引图 杨浦区战略指引图 宝山区战略指引图 闵行区战略指引图 嘉定区战略指引图 金山区战略指引图 松江区战略指引图
II
青浦区战略指引图 奉贤区战略指引图 崇明区战略指引图
III
1-1
上海市总体规划发展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后续规划调整和优化提供 依据。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度
通过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 力。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上海市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引导市民自觉遵守规划要求 ,共同维护城市发展成果。
意义
总体规划对于上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 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同时,总体规划也有助于 实现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02
CATALOGUE
上海市历史规划回顾
上海市历次总体规划概述
1949-1957年
1958-1986年
历史沿革
上海市拥有悠久的历史,自20世 纪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金融 、贸易和航运中心,也是中国现 代化建设的窗口和示范区。
人口与面积
上海市总面积约634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约2400万。
总体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市面临着城市规模扩大、人 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等多重挑战。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政府制 定了总体规划,以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
城市交通发展
历次规划推动了上海城市交通 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地铁、 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历次规划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加强了城市绿化和生态 空间建设,提高了城市环境质
量。
03
CATALOGUE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
•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幵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3、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戓略目标,以“三港两路” 为建设重点,“三港”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匙航空枢纽港、 现代化信息港,“两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市域交通以“两网” 为重点,“两网”即城市轨道交通网、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各种交 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年-2020 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框 架
指导思想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创新与特色 实施效果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 求,体现匙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 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戓略,促进经济、社 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 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 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 和休闲的环境。
返回
END
水环境整治与保护的规划目标 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 面整治市域河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逐步完善污水排水系 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率大于80%。 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目标 以烟尘、二氧化硫和机劢车尾气为大气 污染防治重点,实施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结合西 气东输工程扩大天然气来源和使用范围,控制燃煤电厂总,争取外来 电源。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主要工作历程
产业专题 从上海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入手,结合对国家、上海宏观产业政策的研究、上海历年相关规 划和计划的整理、基础数据年产业用地数据和经济指标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对上海现有的产 业整体发展和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提出上海现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产业发展趋 势进行判断,最终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措施。
交通专题 在系统收集大量现状基础资料基础上,从综合交通角度,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对 2006 年的实施现状与总体规划确定的 2020 年综合交通规划目标进行比较,评价各系统规划 目标的实现状况,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原有规划理念进行规划反思,为下一轮上海市 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提供经验借鉴。
既剖析了影响规划实施的根本性的机制体制原因,又对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出 现的问题做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阶段性特点和问题作出了深入研 究,深刻剖析了人口、土地、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出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必须变“外延式”发展为“内涵式”发展,揭示了在城市规划中贯彻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
用地专题 重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重视基础数据的分析。从工作开始,用地专题的开展与用地数 据库的建设同步进行、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该专题充分利用 GIS 技术,使得面临庞大数据库时游刃有余;采用比较分析法,基于若干 时间节点用地现状和规划的纵向、横向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用地拓展趋势和评价规划实施情 况。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END
感谢下载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纽港,初步形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总体
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从国家整体利益
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 建设,核心是建设水深15m以上的深水港区。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
六个基本形成,即:
• 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 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
• 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 局;
• 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 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 • 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 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新 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 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 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 中等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一 般20-30万人;中心镇是 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 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 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 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 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一、编制背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上海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为实现总体规划目标,加强城市景观灯光布局方案设计,加快景观灯光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市容景观水平尤显重要。
近二十年来,上海景观灯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观瞻水平、促进旅游消费经济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景观灯光现状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大都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1. 景观灯光的配置没有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根据国外的建设经验,景观灯光规划与城市规划应紧密结合,应当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规划的缺乏,使得景观灯光建设无序,各区各自为政、风格不一,造成城市夜景较为杂乱,很难和城市空间的发展相协调。
2. 景观灯光与主体建设工程设计脱节。
景观灯光设计和建设工作尚未很好地纳入在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尤其在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重点文物维护和老街坊修缮、近代优秀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建造等工作中,考虑景观灯光较少,增加了后续景观灯光建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社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也成为问题。
3. 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理论。
城市景观照明设施与作为载体的建筑、广场、街道、园林绿化等城市景观元素应是协调统一的,应在深入分析、研究所处区域或载体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点的基础上,精选最有价值的环节进行表现,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品位。
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理论的指导,造成在景观灯光设计、管理、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主观性、盲目性和无系统性现象。
4. 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意识不强。
亮度缺乏控制,能耗过高,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也给市民带来困扰。
(2020年整理)中小学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_年―2020_年).ppt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 三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 国际航运中心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 1、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 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城市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 位。
• 其主要标志是六个基本形成,即:
• 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 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
• 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 镇布局;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核心是建 设水深15m以上的深水港区。
•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以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
•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 中心城范围;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 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 20-30万人;中心镇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 济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 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城市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上海市城市体规划
(城市规划)上海市城市体规划上海市城市体规划(1999—2020)说明上海市人民政府目录规划编制背景 (1)第一章总则 (7)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17)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26)第五章对外交通规划 (34)第六章市域交通规划..................— (48)第七章环境景观发展规划 (57)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65)第九章住宅发展规划 (70)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2)注: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无说明。
规划编制背景一、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概述上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于1984年上报国务院,经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1986年国务院原则同意,并作了批复。
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的实施,使上海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迈向21世纪的上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框架。
为了适应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了闵行、漕河泾、虹桥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下达以后,又及时编制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确定建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一批现代化居住生活园区,从而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促进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布局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1998年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9.70平方米;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要和改善投资环境,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各项专业系统规划,进行了轨道交通、高架道路、高速公路、越江隧道和大桥、污水治理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建设。
还结合重点经济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了郊区工业城镇及工业区的配套建设。
对照城市总体规划,除有些目标和内容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作了局部调整外,基本得到了实施。
上海总规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图1986 年
进入80年代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振兴上海经济”为主题,推动城市经济恢复性增长。上海从改革 开放前的以工业为单一功能的内向型生产中心城市逐步向多功能的外向型经济中心城市发展。 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应新的发展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1984年,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由上海市城市 规划设计院(现更名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上海市总体规划方案。国务院于1986年10月13日正式 批复。这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经过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图1: 苏联专家 1953年编制的上 海规划方案
图2:1959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二、主要内容: 1、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产和保证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基础上,工业进一步向高、 精、大、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 城市之一。 1958年1月和11月,国务院先后两次批准将江苏省的宝山、嘉定、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条件。在城市发展目标与城市规模方面,当时中共上海市委指出:“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 产和保证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下,工业进一步向高级、精密、尖端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 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城市之一。”
3、生态控制 规划提出应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在旧市区作“小文章”,近郊区作“大文章”,卫星城镇园林化。城市的大门,如港 埠、铁路、公路等都应绿化,楔入市区,以便夏季通风,降低市内温度。市区边缘规划环城绿带,其宽度1~4公里不等。 淀山湖、闸港和高桥一带,布置休养疗养区。在卫星城镇布置更多绿地,实现园林化。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_2020年)
2、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的发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滨水城镇和产业 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重点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完善 城镇体系,把崇明岛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 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 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 间布局结构。“多轴”是由 沪宁发展轴、沪杭发展轴、 滨江沿海发展轴组成,也是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多层”是指中心 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 所和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及 中心村五个层次。“多核” 主要由中心城和11个新城组 成。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年-2020 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框架
指导思想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创新与特色 实施效果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
求,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 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 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 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 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 和休闲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论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
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
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
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
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
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2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1项目地理位置、主要工程特性2.1.1地理位置镜泊湖路位于宝山区顾村镇内,是陈富路和菊太路之间的平行道路。
该路位于陈富路以北约200m,菊太路以南约700m。
本次研究的镜泊湖路东起沪太路,西至陆翔路。
全线全长约1102.62m。
2.1.2主要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主要工程特征见表2-1-1。
表2-1-1工程主要工程特征表2.2总体方案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40km/h;3、桥梁设计荷载:城-B 级,人群荷载:4kPa;4、桥梁护栏防撞等级:A 级;5、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6、台后填土:≤2.5 m。
7、常水位:2.5m。
8、雨水标准:本设计路段所涉及区域的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用一年一遇;因规划地区大部分为绿地,综合径流系数取0.4。
2.3 工程设计方案2.3.1平面设计方案镜泊湖路(沪太路~陆翔路)规划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
结合镜泊湖路承担的交通功能和周边用地规划情况统筹考虑,本工程的平面线形拟全线采用设计车速40km/h 的城市次干道标准控制。
2.3.2纵断面设计方案镜泊湖路(沪太路~陆翔路)沿线区域地形较平缓,除相交河道外,现状地坪标高一般在3.4~5.3m 之间。
2.3.3横断面设计方案本工程横断面布置方案考虑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三类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需求。
研究根据实施宽度建议横断面布置方案具体形式如下:32m=3.5m(人行道)×2+3.0m(非机动车道)×2+1.5m(机非分隔带)×2+16m(机动车道)。
2.3.4交叉口设计方案本工程与横向道路均采用平面交叉。
均采用信号灯控制。
2.3.5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车行道采用沥青路面,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路面。
2.3.6人行过街设施和方便残疾人设施为方便残疾人,本工程设置无障碍设施。
行人过街可以在路口设置斑马线,由信号灯控制通行。
2.3.7 桥涵工程方案黄杨树河采用桥梁形式跨河,梁底标高≥4.8m。
2.3.8 排水设计本排水工程作为镜泊湖路道路新建工程配套工程而实施,主要用于解决工程实施后路面排水及顾村公园内沿线污水排水问题。
2.4 道路交通流量和征地拆迁2.4.1 道路交通流量路段12 小时断面交通量预测结果列于表6-2。
表2-4-1 镜泊湖路路段12 小时流量预测(pcu/12h)2.4.2 公路用地路基32米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公路用地范围还包括路线交叉等工程的用地范围,路外绿化带不计公路用地。
2.4.2.1征地本工程为新建公路,本工程需征地81.30亩。
其用地范围见表2-4-2所示。
表2-4-2 公路占用宝山区土地数量表单位:亩2.4.2.2拆迁由于开发顾村生态公园时已经将沿线住户拆迁,故本项目全线无房屋拆迁。
2.5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概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如表2-5-1所示。
表2-5-1 拟建公路施工期不同工程方案对环境影响分析2.5.1施工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噪声源2、环境空气污染源3、水环境污染源2.5.2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2.5.2.1道路交通噪声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态源。
其噪声源主要为:1、道路营运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产生的噪声。
2、行驶中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产生的噪声。
3、道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
由于公路两侧目前没有敏感点,但在道路北侧,将规划建设华山医院,公路运营噪声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需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
2.5.2.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以下三类:(1)道路车辆尾气污染物源强工程建成后营运期汽车尾气中各类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2-5-2。
(2)道路上行驶汽车轮胎接触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3)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表2-5-2 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表(日均)单位:mg/m·s表2-5-3 高峰小时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表单位:mg/m·s2.5.2.3营运期水环境的影响道路项目的污水排放一般较少,营运期的污水主要是:(1)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含油污水等。
(2)装载有毒、有害物质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或滴漏,路面清洗产生的废水。
2.5.2.4营运期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存在危险品运输的事故风险及营运后因交通噪声和环境空气污染等引起的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对景观的影响。
3. 项目地区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本路段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规划西起联杨路,东至沪太路。
本次实施镜泊湖路西起陆翔路,东至沪太路,红线宽度32m,全长为1102.62m,为城市次干路,现状无路。
3.1.2 地形地貌本工程所在地为长江三角洲前缘滨海平原,沿线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地面高程在3.8~4.2m。
水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3.1.3 气候气象本项目所在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3.1.4 水文本工程范围内,根据现场踏勘和初步的河道规划资料,本工程穿越的仅有一条村镇级河流,黄杨树河。
3.1.5 地震本工程区地震烈度为七级,属非地震活动区,区域稳定性好。
在地震烈度为七级(考虑近震)的条件下,其液化指数为零,属不液化地层。
3.1.6 工程地质概况上海属第四纪河(湖)—滨海相沉积层,整个沉积盆地南西向北东倾斜。
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1.50~1.80米,相应标高在2.95~2.28m之间。
3.2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3.2.1行政区划与人口宝山区到2007年底,常住总人口为1,379,709人,户籍总人口为830,561人。
3.2.2 经济环境现状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5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213元,比上年增长11.2%。
4 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容性4.1宝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规划从宝山区各等级道路网密度看,宝山区境内主要道路现状与规划有较大差距,主要道路路网密度较中心城和规范要求都有较大差距。
因此,镜泊湖路的功能与上海市以及宝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相符合的。
4.2 顾村镇镇域发展规划镜泊湖路(沪太路~陆翔路)道路新建工程作为穿越顾村生态公园的东西向的主要道路,镜泊湖路向东与宝山新城顾村居住区的主要生活通道顾北路相连,向西与联杨路相接。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可以密切交通联系,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与顾村镇道路规划的关系见图4-2-1。
图4-2-1 本项目与宝山区顾村镇镇域总体规划(2007-2020)的位置关系图4.3作为轨道交通M7 号线配套道路工程,集散东西向交通目前陆翔路拓宽工程正处于工可研究阶段,陆翔路拓宽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起到集散M7 号线南北向交通功能。
而镜泊湖路(沪太路~陆翔路)道路新建工程的实施,则能够起到集散M7 号线东西向交通功能。
本项目与轨道交通M7号线道路规划的关系见图4-3-1。
图4-3-1 本项目与拟建轨道交通M7 号线的位置关系图5. 环境影响调查和评价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1.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自然植被、动物现状调查项目地区生态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相混交的类型,原始的生态类型已荡然无存,已为人工群落所覆盖。
本地区由于人群活动,已无大型哺乳动物栖息的环境,目前仅有鸟类、鼠类、蛇类、蛙类及昆虫类小型动物。
2)农作物资源现状调查由于路线所经地区基本无农田分布。
本工程需征地81.30亩。
5.1.2. 公路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评价所指的水土流失主要由道路修筑基时地表植被破坏和路基填土经雨水冲刷后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施工期间和工程运营初期。
5.1.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1.3.1土地农业作物影响分析根据工程设计,拟建公路占用土地见表2-4-2。
本工程沿线已无耕地,所以本工程不存在占用耕地的情况。
对周围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不会改变。
5.1.3.2地表植被影响分析公路建成后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将优于公路建设前,但是生物量将比建设前减少。
5.1.4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5.1.4.1陆生植物本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影响较小。
5.1.4.2陆生动物5.1.4.2.1施工期由于受到施工对植被破坏的影响以及施工噪声对动物的惊吓,不但征地范围乃至临近区域鼠、蛇等小动物,甚至鸟类都将被迫离开原来的活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