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小学人教版1-6年级教材文言文【带注释】完整版

小学人教版1-6年级教材文言文【带注释】完整版

◆《人之初》【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司马光》【宋】佚名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守株待兔》【先秦】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注释】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大全

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大全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经典必背⽂⾔⽂⼤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经典必背⽂⾔⽂ 两⼩⼉辩⽇ 先秦:佚名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

(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 ⼀⼉⽈:“我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近,⽽正午的时候距离⼈远。

” 另⼀个⼩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较远,⽽正午的时候距离⼈⽐较近。

⼀个⼩孩⼉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样⼤,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般⼩了,这不是远⼩近⼤的道理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伸进热⽔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对孔⼦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篇⼆】⼩学⽣经典必背⽂⾔⽂ 学弈 先秦: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三】⼩学⽣经典必背⽂⾔⽂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游。

看道边李树多⼦折枝,诸⼉竞⾛取之,唯戎不动。

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

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下面是分享的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司马光砸缸佚名〔宋代〕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2.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两小儿辩日列子〔先秦〕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注释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最新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

最新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

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版)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乃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有户姓杨人家的九岁儿子,十分聪明。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事物都不能穿透它。

”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任何事物没有不穿透的。

”有人问:“用你的矛穿透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无法回答。

无法穿透的盾和没有穿不透的矛,不能够同时存在。

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

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人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还没有完成学业,便放弃离开了。

路过这条小溪,遇到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做什么,老妇人说:“想要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便回去完成学业。

〖小故事大道理〗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恒心,持之以恒,而非半途而废,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才能实现目标。

小学常见文言文翻译

小学常见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居住在不仁爱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四、《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孔子说:“士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亡之后才算结束,难道不是很遥远吗?”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和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积累,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必背⽂⾔⽂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必背⽂⾔⽂及翻译 学弈 孟⼦〔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赏析 弈秋是第⼀个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也是第⼀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正义》⾥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徒⽗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的⼀位围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位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今已有⼆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位棋⼿,⽽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同时代的⼈,也可能稍早⼀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约⽣活在战国初期。

出现弈秋这样的⾼⼿,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不只⼀⼈。

孟⼦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平与国⼿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棋艺⾼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祖”。

由于弈秋棋术⾼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想拜他⼒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

⼀个学⽣诚⼼学艺,听先⽣讲课从不敢怠慢,⼗分专⼼。

小学生必背诵的小文言文

小学生必背诵的小文言文

小学必背诵的小文言文名人有智慧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2、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4、当机立断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5、包拯断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

”盗惊服。

(《宋史•包拯传》)古代成语故事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01»(y∂)苗助长宋人有闵(min)①其苗之不长而携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d0)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握: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冏)而守株,冀(ji)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KI)②契(qι)③其舟,日:“是吾(WU)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i),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字词解释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04鹤(yu)蚌(bang)相争蚌方①出曝(P€1)②,而鹤啄其肉,蚌合而箝(qidn)③其喙。

鹤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小学语文常用文言文翻译

小学语文常用文言文翻译

一、《对韵歌》原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对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桃红对柳绿,水碧对山青。

翻译:云朵对应着雨滴,雪花对应着微风,夕阳的余晖对应着晴朗的天空。

来去的鸿雁对应着归巢的燕子,栖息的鸟儿对应着鸣叫的昆虫。

三尺长的剑对应着六钧重的弓,岭北对应着江东。

桃花的红色对应着柳树的绿色,水的清澈对应着山的青翠。

二、《江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风景我以前都很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江水碧绿,如同蓝色。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三、《敕勒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巨大的帐篷,覆盖着四周的田野。

天空湛蓝,草原辽阔,风吹过,草丛低垂,露出了奔跑的牛羊。

四、《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空旷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晖照进深深的树林,又照在青色的苔藓上。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阳光照耀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看起来很美;雨天山色迷茫,也别有一番奇妙。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六、《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一株柳树像碧玉一样装扮得非常美丽,千万条绿色的丝绦垂下来。

不知道是谁裁剪出这些细腻的叶子,二月里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

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文字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小孩必备的文言文

小孩必备的文言文

小孩必备的文言文
1. 《守株待兔》-韩非子(先秦)- 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 《杨氏之子》-刘义庆(南北朝)-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铁杵成针》-祝穆(宋代)
- 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智子疑邻》-韩非(春秋战国)-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 《愚人食盐》-僧伽斯那(南北朝)
- 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6. 《司马光》
- 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通用10篇)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通用10篇)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通用10篇)导语:文言文在近些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时代距离现在久远,很多字词等现代孩子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篇1【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mèi)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1.托:假装。

2.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3.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4.值:正好。

5.寝:睡觉。

6.因:趁机。

7.时:当时。

8.而:连词,表承接。

9.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10.既而:过了一会儿。

11.何以:为什么。

12.觉:醒。

13.值:当......时。

14.且:尚且,姑且。

15.且托寐以观之:姑且装睡看看他们怎么样。

16.既而问毓何以拜: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17.共:一同。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的时候,趁机一起偷药酒喝。

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篇2【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

小升初必读文言文

小升初必读文言文

小升初必读文言文小升初必读文言文1、《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解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曰: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很。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词语解释】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

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擅长,善于。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样。

若:好像。

曰:说。

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觉得。

之:代词。

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

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

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不复鼓:复:再,重新。

再也不弹琴。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译文及启示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译文及启示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译文及启示1. 《捕蛇者说》原文及译文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文: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

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

于是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干这件事。

表达的主题:《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

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作品道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施,实行。

3、绥:安,体恤。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王后、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8、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四种解释(1)法令,制度。

(2)方法,做法。

(3)效法,仿效。

(4)标准,法则。

这里用(3)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10、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12、益:更加13、以:用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2. 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注释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终,终于。

3. 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悯)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有“亚圣”之称。

4. 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注释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乃左手持卮:古代饮酒用器具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一杯酒。

相谓:互相商议。

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

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画蛇。

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拿,举。

且:将要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本来,原来。

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安能:怎能;哪能。

为:给;替。

遂:于是;就。

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足:画脚。

终:最终、最后。

引:拿起。

成:完成。

余:剩余。

足:(画)脚。

亡:丢失,失去。

为:给,替。

乃左手持卮:然后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谓:对......说。

祠: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终亡其酒:失去5. 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

于,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6. 愚人食盐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

食物嫌淡而无味。

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

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

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

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注释1 食:食物。

2 闻已:听罢。

3 更:再次。

4 益:增加。

5 既:已经。

6 空:空口。

7 口爽:口味败坏。

8 所以:……的原因。

9 复:再。

10爽:差、败坏。

11智:智慧。

12故:缘故。

13反:反而。

14患:祸患。

7. 父善游朝代:先秦作者:吕不韦撰原文: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

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注释①善:擅长②岂:难道③这:的人④方引:正带着,牵着。

方,正在。

⑤遽急:立即。

⑥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任,对待。

任物:对待事物。

以:用。

○7悖:违反。

⑧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⑨引:带着,抱着。

○10 之:代词,指婴儿。

8. 截竿入城朝代:魏晋作者:邯郸淳撰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者:代词。

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入:进去;进入执:握,持,拿亦:也,仍然俄:一会儿,不久至:来到这里吾:我矣:了,承接遂:于是,就计:计谋,办法而:连词,表承接,然后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中截:从中间截断。

“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之:代词。

此处代长竿但:只,仅,但是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