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整理)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桥头镇人民政府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十二月第一部分文本精品文档目录第1章总则............................................................. - 1 -第2章镇域规划......................................................... - 1 -第3章镇区规划......................................................... - 3 -第4章绿地系统规划..................................................... - 4 -第5章基础设施规划..................................................... - 5 -第6章环境卫生设施、环境保护规划....................................... - 6 -第7章镇区防灾规划..................................................... - 8 -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 10 -第9章远景规划........................................................ - 10 -第10章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10 -附表:.................................................................... - 11 -第1章总则第1条规划适用范围为了促进桥头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桥头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桥头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威海城总体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威海市人民政府2016年9月i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4)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4)第二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6)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战略 (8)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8)第五节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 (22)第六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3)第七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5)第八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1)第一节空间布局 (31)第二节居住用地 (35)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7)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2)ii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5)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1)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8)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66)第十节环境保护 (69)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70)第十二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 (74)第十三节旧城更新 (75)第十四节地下空间 (77)第五章规划实施 (81)第六章附则 (83)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84)附表3-1 市域风景名胜区一览表 (86)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与规模结构表 (86)附表3-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87)附表3-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88)附表3-5 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91)附表4-1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98)附表4-2 中心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00)iii附表4-3 中心城区全国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一览表 (103)附表4-4 中心城区规划骨架道路一览表 (107)附表4-5 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109)iv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威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威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欧阳光明(2021.03.07)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乳山市总体规划文本
乳⼭市总体规划⽂本⽂本⽬录第⼀章总则 (1)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13)第四章中⼼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3)第⼀节⽤地适⽤性评价与发展战略 (13)第⼆节⽤地布局和空间结构 (14)第三节绿地系统规划 (16)第四节公共设施⽤地规划 (20)第五节居住⽤地规划 (23)第六节⼯业⽤地规划 (24)第七节旅游度假⽤地规划 (24)第⼋节对外交通及仓储⽤地规划 (25)第九节道路系统规划 (25)第⼗节总体城市设计与城市整体形象定位 (27)第⼗⼀节环保环卫规划 (29)第五章城市防灾系统⼯程规划 (33)第⼀节消防系统⼯程规划 (33)第⼆节城市抗震系统⼯程规划 (34)第三节城市防空系统与地下空间规划 (35)第四节防灾救护与⽣命线系统规划 (36)第五节城市防洪防潮⼯程规划 (37)第六章市政⼯程设施规划 (37)第⼀节给⽔⼯程规划 (37)第⼆节排⽔⼯程规划 (39)第三节电⼒⼯程规划 (41)第四节电信⼯程规划 (41)第五节供热规划 (42)第六节燃⽓规划 (43)第七节⼯程管线综合规划 (44)第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4)第⼀节规划期限与规模 (44)第⼆节近期建设重点 (44)第⼋章城市远景规划 (45)第⼀节规划期限 (45)第⼆节城市规模 (45)第三节⽤地布局 (46)第九章城市规划区及空间管制规划 (46)第⼀节规划区范围 (46)第⼆节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46)第⼗章城市建设管理准则 (48)第⼀节⽤地管理规定 (48)第⼆节建设⼯程管理规定 (49)第⼗⼀章城市规划实施措施 (50)第⼗⼆章附则 (51)附表⼀城市规划建设⽤地平衡表 (52)附表⼆夏村⽼城区规划道路⼀览表 (53)附表三银滩新城区规划道路⼀览表 (57)附表四各类建设⽤地适建范围表 (59)附录 A ⽂本⽤词说明 (61)附录 B 项⽬编制单位及参加⼈员名单 (62)附录C 《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评审意见 (63)第⼀章总则第1条为协调乳⼭市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并为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结合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相关部门发展设想,特制定本规划。
来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本次总体规划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市域,包括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和乳山市,总面积为569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环翠区行政范围〔包括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十一条经济发展策略(1)---------(2)---------(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5%以下。
第十七条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规模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
2.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3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基础设施按照170万人预留。
第十九条市域总人口1.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60万人左右;2.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4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150万人左右。
第二十条市域城市化水平1.近期:2010年达到65%左右;2.远期:2020年达到75%左右。
第二十四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三条发展带、十三个重点镇”。
1. 一个主中心:威海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主中心。
2.四个副中心:文登、荣成、乳山和石岛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四个副中心。
3. 三条发展轴第三十二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市域水资源量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
全市现状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51800、44500、3590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0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5.28亿立方米。
威海港规划
威海港规划威海市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是我国滨海旅游城市,威海港又名山东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所辖的威海国际机场。
目前,世界上除中国外拥有直航直飞欧洲航线的航空母舰俄罗斯联邦航空公司以外,世界上同时经营直飞美国、英国、法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航线的航司。
截至2015年末,威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8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7万标箱;其中集装箱内支线达到1540标箱。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山东省在港口建设、发展方面的大力支持,威海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威海港作为沿海重要的经济城市港口之一;作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威海市政府实施东拓西进战略后开工建设的港口项目,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十二五”期间,威海市将进一步加强港口规划体系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和效益;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发展环境和保障能力。
一、规划思路威海港以国际贸易为主,兼有民用运输和液体运输,是胶东半岛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和沿海重要港口之一。
规划以“水铁联运+水运”为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大型船舶码头设施,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完善港口功能,加快推进港区的综合开发和升级规划力度,不断提高各港区的服务水平,增强威海市及周边地区对全国乃至世界的辐射能力,努力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对外交通枢纽之一。
在规划思路上,规划确定了以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的“东拓西进”战略,明确了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要求下,未来5年威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为基础,以保障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以完善的航道网为保障,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新思路、新目标。
以“五个转变”为基本原则大力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进程。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步伐。
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
威海城市研究
“一线、多核、多组团 “一线”——指总长157.5公里的市区海岸线,严格 保护海滨地区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岸资源,产业 发展以旅游度假业为主。 “多核”——指规划区内总面积共356.3平方公里, 数量达46座的大小山体绿核,应严格保护,构成威 海山海交融的重要景观特色。 “多组团”--指威海市区“一主五片”的多组团 城市结构模式。 “一主”指以环翠中心区为基础,联合西部城区( 高区)、南部城区(经区)共同发展成为威海主城 区; “五片”指城市外围五个职能组团,包括张村、双 岛科教新区、羊亭、崮山、南部新区
加强高速公路、青烟威荣铁路建设,实现半岛1 加强高速公路、青烟威荣铁路建设,实现半岛1小时生活圈
大学城客运站
高区客运站 经区客运站
草庙子货运站
桥头客运站
城际铁路
加快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建 设,青岛至烟台、威海的 平均用时将缩至1.5、1个 小时,到2020年,青荣城 际铁路上,青岛至烟台的 城际客车将达66对,烟台 至威海达58对、威海到荣 成城际客车58对 。
区位战略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潜力巨 大
威海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蓝色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 战略
战略机会
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蓝色经济区给山东半岛城市群, 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蓝色经济区给山东半岛城市群,尤其是具有 地缘优势的威海提供了战略支持。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 地缘优势的威海提供了战略支持。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日韩产业 的加速转移,也给威海市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的加速转移,也给威海市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产业集群——市区 产业集群——市区 ——
特色旅游度假业集中分布在市区海岸线
三大海水浴场:国际海 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 场、葡萄滩海水浴场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简要文本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主要内容威海市人民政府i第一章总则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威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威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滨生态及自然资源保护。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威海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
2、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威海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统筹城乡,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线和生态红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使用,强化城市特色,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4、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以民生导向作为城乡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基本出发点,引导城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和社会公平。
5、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产业体2系。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等上位规划。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
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威海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威海市区、文登市、荣成市和乳山市,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的范围西至双岛湾,东至五渚河,北至黄海,南至新俚李线,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规划区:环翠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区内包括三个派出机构: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区”),总面积为777平方公里。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5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一、地质灾害概述 (1)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三、规划期限与基准年 (2)第一章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 (3)一、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 (3)二、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4)三、防治工作进展 (5)四、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防治目标和任务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防治目标和任务 (7)第三章地质灾害易发区 (9)一、分区原则 (9)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概述 (9)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 (13)一、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13)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14)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18)一、地质灾害勘查 (18)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8)三、进一步完善或建立监测网络体系 (19)四、信息系统建设 (20)第六章经费估算及进度 (21)一、估算依据 (21)二、近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21)三、中远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21)四、资金来源 (21)第七章保障措施 (23)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23)二、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24)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25)四、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25)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25)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1:500002 2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0000附表附表1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件附件1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说明书(2012~2025年)前言一、地质灾害概述本规划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威海文登张家埠新港临港产业区概念规划
•威海(文登、荣成、乳山)四地港城携手,成就半岛蓝色经济区元点
•经济实力雄厚:威海市是我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和 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之一。近五年“全球经济增 长最快”的20个城市排行中, 15个中国城市威海位居 第11位。 •2008年全国经济百强县排名:文登市第16位、荣成 市第10位、乳山第60位。 •亿吨大港:威海港组合港规划2020年吞吐量将突破1 亿吨。
•临港产业分布特征 •日本“三湾一海”地带: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包括东京、川崎、横滨 等城市,工业产值占日本全国的40% 左右。 •韩国釜山、仁川:釜山港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工业区和以仁川港为中心的京仁工业区,其 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 %。
•优势四——优越的港口条件
•文登新港区,威海港组合港中规划通过能力最 大的港口,未来威海港发展的主要港口。 •通过能力:规划泊位110个、通过能力2.5亿吨 (2006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2.5亿吨 )。 •泊位等级:起步建设5万吨通用泊位,筹划30 万吨级专用泊位。
备区被列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前岛制造业积聚区)
•2、山东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3、山东省政府、海关总署《关于支持山东省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合作备忘录》
•4、国家海洋洋局、山东省政府《共同推进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优势之二——经济腹地的支撑
•山东省经济总量:2008年,山东省GDP总量为31072.1亿 元,仅次于广东,在全国排名第二,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 省。形成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和冶金六大传统 产业门类。
•国内临港产业转移 •■ 钢铁沿海转移:《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 建设沿海钢铁基地。首钢搬迁,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 基地 ;山东省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宝钢与广东钢 铁、武钢与广西钢铁兼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 铁精品基地等。 •■ 石化沿海布局:中石化将在连云港徐圩港区分期 建设大型原油储备及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石油石油炼 化 “四带一圈”项目布局,一圈指“环渤海经济圈”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2019~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
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2019~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本)目录1 总则 (1)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1)1.1.1 规划名称 (1)1.1.2 规划背景 (1)1.2评价依据 (1)1.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1.2.2 国家相关条例及部门规章 (2)1.2.3 山东省、威海市地方规章制度 (4)1.2.4 相关城市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文件 (5)1.2.5 本项目规划资料 (6)1.2.6 评价导则、标准 (6)1.3评价目的与原则 (7)1.3.1 评价目的 (7)1.3.2 评价原则 (7)1.4评价内容与重点 (8)1.4.1 评价内容 (8)1.4.2 评价重点 (9)1.5评价范围与时段 (9)1.5.1 评价范围 (9)1.5.2 评价时段 (9)1.6评价方法 (10)1.7评价技术路线 (11)1.8评价因子及标准 (12)1.9评价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15)1.9.1 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标准 (15)1.9.2 符合政策要求 (15)1.9.3 符合威海市国民经济发展及规划要求 (15)1.9.4 追求更多正面环境效益 (15)1.9.5 重视环境敏感区的保护 (15)2 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概述 (16)2.1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6)2.1.1线网概述 (16)2.1.3建设时序 (18)2.2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9-2025) (19)2.2.1 规划范围 (19)2.2.2 规划年限 (19)2.2.3 建设规划概况 (19)2.2.4 系统制式和车辆选型 (20)2.2.5 主要技术标准 (20)2.2.6 规划线路概况 (23)2.2.7 线路敷设方式 (28)2.2.8 综合车辆基地及停车场规划 (29)2.2.9 主变电所规划 (29)2.2.10 控制中心 (29)2.2.11 施工方法 (29)2.2.12 建设时序 (31)3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32)3.1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与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 (32)3.1.1 与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政策要求符合性分析 (32)3.1.2 与我国能源政策符合性分析 (32)3.1.3 与建设部相关要求符合性分析 (33)3.1.4 轨道交通制式的政策符合性分析 (34)3.2近期建设规划与相关规划符合、协调性分析 (35)3.3线网规划与相关规划符合、协调性分析 (39)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4.1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41)4.1.1 地理位置 (41)4.1.2 气候与气象 (41)4.1.3 地形地貌 (41)4.1.4 水文 (42)4.1.5 生物多样性 (42)4.2社会经济概况 (43)4.2.1 行政区域 (43)4.2.2 社会经济发展 (43)4.2.3 人口发展现状 (43)4.3威海市交通现状 (43)4.3.2 公共交通现状 (44)4.3.3 对外交通现状 (45)4.4环境质量概况 (47)4.4.1 水环境质量 (47)4.4.2 大气环境环境质量 (47)4.4.3 声环境质量 (47)4.5主要环境敏感区现状 (48)4.5.1 自然保护区 (48)4.5.2 森林公园 (48)4.5.3 风景名胜区 (48)4.5.3 湿地及湿地公园 (48)4.5.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标 (49)4.5.5 水源保护区 (49)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52)5.1环境敏感目标识别 (52)5.2确定规划的环境目标 (52)5.3评价指标体系 (53)5.3.1 指标体系的选取背景 (53)5.3.2 评价指标体系 (53)6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6)6.1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6)6.1.1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56)6.1.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6)6.2噪声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9)6.2.1预测评价方法 (59)6.2.2 预测技术参数 (63)6.2.3 评价标准 (64)6.2.4 轨道交通噪声影响范围(防护距离)分析 (65)6.3振动影响分析与评价 (74)6.3.1 评价标准 (74)6.3.2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74)6.4地下水影响分析 (76)6.4.1 威海市水文地质概况 (76)6.4.2 建设规划与含水层位置关系 (77)6.4.4 地下水环境现状 (77)6.4.5 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分析 (77)6.4.6 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建议 (78)6.5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9)6.5.1 轨道交通水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79)6.5.2 评价标准 (79)6.5.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80)6.6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80)6.6.1 与电磁环境相关的轨道交通规划内容分析 (80)6.6.2 电磁污染源分析 (81)6.6.3 规划实施后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82)6.6.4 规划控制要求及减缓措施 (83)6.7城市生态景观影响分析 (83)6.7.1 地下站出入口、风亭景观影响概述 (83)6.7.2 高架线路景观影响分析 (85)6.8社会影响分析 (88)6.8.1 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88)6.8.2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分析 (88)6.9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9)6.9.1 轨道交通环境空气影响特征分析 (89)6.9.2 轨道交通规划实施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9)6.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92)6.10.1 轨道交通固体废物产生来源 (92)6.10.2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93)6.10.3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93)7 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94)8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95)8.1建设规划下阶段优化调整建议 (95)8.2线网规划方案总体评价及调整意见 (95)8.3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建议 (95)9 公众参与 (97)9.1公众参与的目的 (97)9.2公众参与的对象 (97)10.1跟踪监测的重点和计划 (98)10.1.1 规划线路沿线土地利用的跟踪调查 (98)10.1.2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的跟踪调查 (98)10.1.3 地下水水位水质、地面沉降的跟踪监测 (98)10.1.4 线路选线和场站布局设计过程中的跟踪监测和评价 (98)10.1.5 规划线路及建设项目变化的跟踪评价 (99)10.1.6 工程建筑设计过程中跟踪监测和评价 (99)10.1.7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调查与评价 (99)10.2对规划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建议 (100)11 执行总结 (100)11.1困难和不确定性分析 (100)11.1.1 困难和不确定性内容 (100)11.1.2 困难和不确定性的解决方案 (101)11.2总体评价结论 (102)11.3意见和建议 (102)1 总则1.1 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1.1.1 规划名称《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9年~2025年)》,《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7年)》。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威海经济开发区水阁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以下简称水阁工业区或工业区),促进工业区用地的合理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和《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威海经济开发区水阁工业区位于威海市区西南的水阁镇辖区,南至大溪,北至大溪;东至远期快速干道,西至进城连接线,规划总面积13.1平方千米(不包括绕城公路、远期快速干道以及进城连接线的建设用地)。
四都商住地块位于威海市西部,水阁工业区的西北部。
东至绕城公路,南至大溪,西至大溪,北至大溪;规划总面积为2.3平方千米。
第3条本规划经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应,水阁工业区及四都商住地块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建设活动及管理措施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及意图,此外还应符合国家、地方的法规及规定。
第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规划图册三部分共同组成。
第5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第6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建设局;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J107-9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B50180-9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 B50220-95);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 B50289-98);9.《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10.《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2.《威海市水阁工业区路网规划专题会议纪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3.与本规划有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规范、规定、标准;第7条规划原则:1.保持工业区的功能与结构完整工业区是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状及发展条件为基础,综合确定其规划结构、路网体系和大型设施的配置;同时,保证工业区中产业园区、居住区块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的充分发挥。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规划
城市概况威海位于中国山东半岛最东端,陆地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2万,海岸线长985.9公里,被誉为“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是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圣地。
城市名片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中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自然基础威海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和环境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737.7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480小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9%,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2%,是中国空气质量与海水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具有“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景观。
交通条件开通威海至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长春、延吉、成都、西安、济南等国内城市航线,同时开通首尔、釜山、台北等国际和港澳台航线。
航空高铁直达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重要城市,同时开通了威海至北京、威海至济南、威海至汉口的旅客列车,可实现与全国各地货物直达运输。
铁路交通条件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6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349公里(高速公路124.5公里),农村公路5711公里,威青高速、烟威高速两大高速公路可实现与全国城市的快速连通。
公路全市拥有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3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7条海上运输航线,港口货物年吞吐量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
港口新城概况威海东部滨海新城位于威海几何中心位置,西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建成区,东连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南联文登、荣成、乳山,规划面积191平方公里,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桥头镇全部和崮山镇部分区域,其中城市建设用地45平方公里,规划可容纳45万人居住、工作和生活。
城市机遇作为未来威海市的新城区、新中心,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是威海市集全市之力发展的重点区域,入选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列入国家“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列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
一、环境形势(一)威海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终期执行情况评估1、总量减排工作2、流域(主要河流、水库)环境质量3、近岸海域环境质量4、环境空气质量5、辐射环境质量6、土壤环境质量及固废污染防治7、声环境质量8、生态市建设情况9、环境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10、农村环境保护工作11、环保投入和重点项目12、环保产业发展状况13、环保法规及政策体系建设1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社会参与15、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和重点行业环境问题16、能源消耗结构调整情况(二)“十二五“面临的环境压力及趋势预测分析1、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1)GDP增长趋势预测分析(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3)城镇化进程预测分析2、环境变化态势预测分析(1)低碳经济发展格局(2)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污染复杂化(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4)农药、化肥、养殖等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5)社会消费转型产生的新型污染呈上升趋势(6)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危害加重二、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需确立大环保的理念,坚持环保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相联动,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根本抓手,以科技引领、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工作大格局,全面深化和拓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着力加强环境风险高发区域和敏感行业的管理,着力实施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瓶颈因素突破战略,着力发展环保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一)改善环境质量以水、气、固废、辐射、土壤、生态、海洋等为重点,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1、水环境通过完善“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体系,使全市地表水功能区全部达标。
威海市城建长期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威海市规划局
.11
前言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 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 以青岛为核心, 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 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 争取经过规划引导, 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 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 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 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 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 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
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
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
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
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
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
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
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
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
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
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
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
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
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
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
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
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
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
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
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
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
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
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