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伤寒论B》作业1答案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伤寒论B》作业1答案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伤寒论B》作业答案一、A型题:1. 桂枝人参汤的作用是:C. 温中解表2. 泻热逐水破结之峻剂是:A.? 大陷胸汤3. 《伤寒论》全书主要是什么辨证:A. 六经辨证4. 原文填空:“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B.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5. 栀子豉汤禁忌:D. 旧微溏6. 《伤寒论》里“合病”是指:B. 两阳或三阳的病证同见7. 发热、微恶风寒、不大便五六日、头痛汗出、小便清长、脉浮、治宜:A. 调和营卫、解肌祛风8. 《伤寒论》除重复和佚方外,计有:C. 112方9. 第六条“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的发黄类型是:B. 火逆发黄10. 小建中汤证中“心中悸而烦”的病机是:D. 脾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11. 辨别疾病的传变与否的依据:E. 现有的脉证12. 太阳病篇中,蓄水证和蓄血证的主要区别点:B. 小便利否13. 本为太阳病,几经发汗,又经攻下,今见不大便五、六日、心下至少腹硬满痞痛,拒按,口干舌燥,日晡小有潮热,当用: A.大陷胸汤14. 下列病证,哪一项不可用桂枝汤:D. 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15. 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C. 桂枝加附子汤16. 旋复代赭汤适于下列哪一项病证:D.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17. 麻杏甘石汤证之喘是因为:B. 外邪入里,邪热壅肺18.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A.? 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19. 桃核承气汤证可见:A. 如狂20. 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B. 桂枝汤加麻黄、葛根2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燥烦吐逆者”,应取下列何种治法为好? C.先复阳,后复阴22. “将息”是指:B. 将养调摄23. 茯苓甘草汤的药物组成:A. 茯苓、桂枝、甘草、生姜24. “fǔ 咀”是指:C.碎成小块25.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见:D.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

桂枝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桂枝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桂枝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桂枝栀子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桂枝栀子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栀子12个,豉半升,桂枝1两,麻黄1两。

【功能主治】伤寒已愈,劳复如初,脉浮无汗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水3升,煎至2升,下豉,取1升半,去滓,温饮1盏。

温覆取小汗愈。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桂枝栀子汤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生活常识分享。

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

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

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柴胡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肝胆疾病等疾病。

在中医药理论中,柴胡是一种能够调和人体五脏六腑的药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应用和效果。

一、柴胡加芍药汤柴胡加芍药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柴胡、白芍、黄芩、人参、甘草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加芍药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二、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青皮、枳壳、白芍、香附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三、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桂枝、芍药、甘草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桂枝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四、柴胡清肝汤柴胡清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黄芩、黄连、栀子、香附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清热、解毒利胆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清肝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五、柴胡益气汤柴胡益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人参、甘草、白术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贫血等症状。

柴胡益气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六、柴胡芍药汤柴胡芍药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白芍、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经的功效,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柴胡芍药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沈绍功经验集除烦名方栀子豉汤类+...

沈绍功经验集除烦名方栀子豉汤类+...

沈绍功经验集除烦名方栀子豉汤类+...沈绍功经验集除烦名方栀子豉汤类(转载)发表者:赵东奇380人已访问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由栀子、豆豉2味组成。

清热除烦,专治热入胸膈证。

加炙草,名“栀子甘草豉汤”,加强益气缓急之力,善治短气;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加强止呕之力;去豆豉加厚朴枳实,名“栀子厚朴汤”,专治胸痞服满;去豆豉加干姜,名“栀子干姜汤”,专治上焦有热,中焦有寒;去豆豉加炙草、黄柏,名“栀子柏皮汤”,转治湿热黄疸而心烦;《金匮要略》以栀子、枳实、大黄组成“栀子大黄汤”,和胃除烦,治黄疸心中懊恼证。

沈绍功经验集回阳经方四逆汤类(转载)发表者:赵东奇540人已访问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干姜、炙草3味组成。

回阳救逆,为急救亡阳虚脱的代表方。

速救四肢厥逆而名“四逆汤”。

《伤寒论》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以增强益阴补气之力。

回阳复阴,救治阳虚寒盛而阴液内竭证;倍干姜名“通脉四逆汤”,加强温中通脉之力,专治真寒假热证;去炙草,加葱白,名“白通汤”,加大温阳散寒复脉之力,专治阴盛浮阳证;再加人尿、猪胆汁,名“白通加猪胆汁汤”,系寒性反佐,即治呕逆,又防药物格拒;《伤寒六书》,合六君子汤再加麝香、肉桂、五味子,名“回阳救急汤”,即回阳救逆,又益气生脉,专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证沈绍功经验集温通要方桂枝汤类(转载)发表者:赵东奇512人已访问桂枝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姜枣草5味组成。

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专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和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证。

为温通要方。

桂枝汤系张仲景所建的第一方,有多种加减变化:以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名“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通心肾阳气,散寒平肝之力;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名“桂枝加芍药汤”,增强和营止痛之力,专治腹痛下利的太阴证;桂枝汤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专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见项背强;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而兼阳虚证;桂枝汤加大黄、倍芍药,名“桂枝加大黄汤”,专治桂枝汤证而兼腹痛拒按的气血积滞证;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增强降气平喘之力;桂枝汤加大芍姜量,再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加强补气固表,养血通阳作用;桂枝汤和麻黄汤合方,减量名“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调和营卫而不恋邪,成为解表发汗轻剂;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名“桂枝柴胡汤”,治太阳少阳并病。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疗郁热留扰胸中的心烦,因热扰心神,而出现心烦,胸有两脏,心包和心,及肺脏,倘若郁热扰肺,亦会出现烦喘症状(5-10月间烦喘,是因其间阳气发散)——五苓散,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

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

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

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欬,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悸、眩、渴、烦、吐涎沫、小便不利、脉浮是本方方证识别关键;脱水与蓄水并存是本方证病机关键猪苓汤:水热互结,邪热伤阴所致的发热,渴欲引水,或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主治:1.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2.少阴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3.通治湿热黄疸,口渴溺赤。

(郝万山讲伤寒-5)太阳经络上连风府和督脉通,主管一身之阳;下络腰肾和肾相连,在肾阳温煦作用下,化生阳气,通过膀胱经和三焦经向体表疏布,以御外邪(三焦经是其通道,故可影响体表);经别上行散布于心,故当太阳腑血热互结,其热可上扰心神。

太阳膀胱腑气化失司,导致小便不利,津不上承,渴欲饮水。

统管一身之表阳,化生于下焦(肾),补充于中焦(脾胃),疏布于上焦(肺)阴液疏布也靠手太阴,阳气疏布靠足太阳,所以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足太阳化生与下焦。

起病之初不同。

两者早期鉴别要点,根据本人临床经验有三:咽喉部充血、扁桃体炎症;舌尖赤;尿微黄者为温病。

咽喉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舌质淡,尿清长者为伤寒。

可供临床参考。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郝万山讲伤寒-6)有汗-中风-桂枝汤(头疼,发热,汗出,恶寒)无汗-伤寒-麻黄汤浮脉主表。

浮脉多发汗,但注意规避浮阳上越的那种浮。

湿热在表,连翘赤小豆汤。

头面水肿(上主表-浮)--小儿肾炎,——发汗。

桂枝汤治疗汗证的研究

桂枝汤治疗汗证的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29 期2019 Vol.6 No.29148桂枝汤治疗汗证的研究王伦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贵州黔东南 556000)【摘要】汗证为汗出异常的证候,由人体营卫失调引起,因此临床治疗应以调和营卫为原则,桂枝汤方中主药桂枝解肌祛风,使风邪从卫外泄;辅药芍药敛阴和营,佐以生姜、大枣,协助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全力合成调和营卫的作用,以解除风邪。

本文以经典理论结合临床的角度探讨桂枝汤治疗汗证的效果,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汗证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汗证;自汗、盗汗;效果【中图分类号】R75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9.148.01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以全身或局部无故大量出汗甚至大汗淋漓为特征,不分寤寐,但外传染病、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

该证以虚为主,营卫不和,因此临床治疗以补虚为基本原则。

桂枝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临床中根据患者汗证的的不同进行辨证分型后均可使用桂枝汤进行加减治疗。

以下对桂枝汤治疗汗证的效果进行探究:为适应外界环境,人体将通过自身调节体温而汗出,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及运动等出汗,此为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当人体患病或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汗液异常外泄,部分患者可伴其他症状,此为病理性出汗。

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营卫不和、阴阳不和,同时腠理开阖不利,临床中针对患者的不同证型可分为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脾胃湿热4种类型,其中表虚不固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全身自汗或盗汗,活动时症状加重,面色少华、少气乏力,肢端欠温、食欲不振,平时易感冒,以舌淡、苔少、脉细弱为主要表征;营卫不和型者临床表现以全身汗出、畏寒怕风、不发热或伴低热,精神疲倦、纳差,以舌淡红且苔薄白、脉缓为主要表征;气阴两虚者以盗汗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自汗,形体消瘦,常心烦少寐,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以舌淡、苔少且花剥、脉细弱或细数为主要表征;脾胃湿热者以头部或四肢出汗较多且汗渍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口臭,虽口渴但无饮欲,便干且小便黄,以舌红、苔腻、脉滑数为主要表征[1-2]。

舒畅气机,通治百病

舒畅气机,通治百病

舒畅气机,通治百病【舒畅气机,通治百病】风为百病之长,气为百病之源。

气机调畅,气行血行,脏腑功能通达。

气一有怫郁,百病纷生。

凡治气机不畅之证,柴胡、黄芩、半夏、延胡索、川楝子每多合用,屡用效佳。

气滞者多见弦、沉、小脉。

尤其治疗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病时,虽有不同证候表现,但胃气壅逆、气血失常、寒温失调为其共同病机,故调节升降,特别是通降胃气,理气行血或补气养血,调节寒温为其三大通治之法。

凡治疗慢性胃病从这三方面考虑,则可握其大局。

【清热化湿、和胃醒脾——三仁汤加减】脾胃湿热的人,往往会脘腹不适,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倦怠身重,大便溏薄,苔黄腻,脉濡数。

这类人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

可以三仁汤加减,来清热化湿、和胃醒脾。

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砂仁、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半夏、川朴花行气散满,除湿消痞;竹茹、黄芩、浙贝、郁金以清热和胃降逆;炒谷芽、鸡内金化湿积,助运化;木蝴蝶疏肝和胃,其性为升,在众多降药中加之,取其升降有序之意,以符合脾胃升降的特性。

如果胃痛甚+白芍、甘草;如果大便不畅+枳壳、生白术;如果口苦口臭+石斛、石菖蒲、佩兰。

运脾开胃汤唐江山,生于1939年。

现为福建省罗源县中医主任医师、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兼任罗源县中医药学会会长。

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45年,擅长诊治以内、儿科为主疾病,尤其对脾胃病有专长,对急危症的治疗也独具匠心。

组成山药15g,扁豆15g,苍术6g,甘松2~3g(或砂仁4g),炒麦芽10g,炒山楂6g~10g,鸡肉金5g,稻香陈4g,余甘果3~5枚功效平补脾胃,助运导滞。

主治小儿厌食或消化不良症。

见食不贪,不思纳食,或偏食择食,或食后胀饱,消化迟缓,苔多白腻等。

病久可兼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倦怠神疲。

方解山药性平不燥,补脾益阴,补脾以促湿化;扁豆性温和,味甘而气清,善于和中化湿,化湿以助脾之健运。

中药泡脚缓解水肿的秘方

中药泡脚缓解水肿的秘方

中药泡脚缓解水肿的秘方水肿是指身体组织内液体积聚,导致身体部位肿胀的一种症状。

中医学认为,水肿与体内湿气堆积、气血循环不畅等因素有关。

中药泡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大民众用于缓解水肿和促进血液循环。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泡脚的秘方,帮助您缓解水肿。

1. 麻黄杏仁桂枝汤泡脚麻黄杏仁桂枝汤是经典的中药方剂,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症状,同时也对水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麻黄15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

步骤:1. 将麻黄、杏仁、桂枝一同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2. 用中小火煎煮20-30分钟,使药性充分溶解入水中。

3. 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浸泡在药液中,轻轻按摩脚底。

4. 泡脚时间为20-30分钟,每周2-3次,连续使用1-2个月。

这种中药泡脚对于缓解水肿、舒缓疲劳具有一定的功效,但需要遵循适量使用,避免过度泡脚。

2. 三黄汤泡脚三黄汤是一种由栀子、黄芩、黄连组成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利尿的作用。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栀子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

步骤:1. 将栀子、黄芩、黄连一同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2. 用中小火煎煮30分钟,使药性充分溶解入水中。

3. 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浸泡在药液中,轻轻按摩脚底。

4. 泡脚时间为30分钟,每周3-4次,连续使用1-2个月。

三黄汤泡脚可清热利尿,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

但对于体内有热毒的人群,需要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

3. 红花汤泡脚红花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红花10克。

步骤:1. 将红花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2. 用中小火煎煮30分钟,使药性充分溶解入水中。

3. 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浸泡在药液中,轻轻按摩脚底。

4. 泡脚时间为30分钟,每周3-4次,连续使用1-2个月。

红花汤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症状,但需要避免过度使用,避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4. 当归生姜汤泡脚当归和生姜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暖身驱寒的功效。

中医方剂大全

中医方剂大全
【组成】杏仁12g 生苡仁15g 白蔻仁6g 滑石12g 厚朴6g 半夏9g 竹叶6g 通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留恋气分。头胀而重,面色淡黄,胸
闷不饥,或泛泛欲呕,或渴不欲饮,舌苔 白腻或厚腻,脉濡。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9g 瞿麦9g 扁蓄9g 滑石12g 木通6g 甘草梢6g 栀子9g 大黄9g
清营汤的临床运用:
兼痉厥+羚羊角、钩藤、菊花以清热熄风镇 痉
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是邪入心包,可 先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再服本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3克 生地30克 芍药12克 丹皮9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热入血分证。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 2.热扰心营证。神昏谵语,斑色紫黑,舌
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
方解:
君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去实,荡涤肠 胃实热
臣药: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 通便;两药相须为用,大黄推荡下行,芒 硝软化燥屎,可将胃肠实热积滞一鼓荡涤 而下
佐药:枳实、厚朴行气散结,宽肠下气;一 可调畅气机而除痞满,二可助大黄、芒硝 泻下。四药可除痞满燥实,急下存阴
臣药:辛温宣通,散寒止痛。三药合用, 温里以祛寒,通下以泻实,辛香以行气, 可治阴寒凝结,寒积里实所致的脘腹冷 痛,大便不通等证。
润下剂
由润下药与泻下药组成
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阴血不 足,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
麻子仁丸
麻子仁500克 大黄500克 杏仁250克 枳实250克 厚朴250克 芍药250克 功效:润肠通便
清脏腑热剂
适用于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而产生的火 热证。火在不同的脏腑,会有不同的临 床表现。

栀子柏皮汤---清泄湿热

栀子柏皮汤---清泄湿热

栀子柏皮汤---清泄湿热栀子柏皮汤---清泄湿热栀子柏皮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肥栀子lOg 炙甘草3g 黄柏6g 上3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去滓,分2次服。

[功效]清泄湿热。

(主治) 主证:身目俱黄,小便黄赤,发热,心中懊侬,苔黄,脉弦数或弦大滑实。

副证:心烦,无汗或汗出不彻,小便不利。

.(临证加减]1.栀子柏皮汤加味治疗传染性肝炎:用栀子柏皮汤加茵陈、郁金,治疗传染性肝炎获得显著效果。

且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当肝炎流行地区的密切接触者,只要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疲乏,胸胁不畅,四肢无力或头晕等前驱症状时,即使未出现黄疸,预服本方,确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但认为栀子必须生用。

2.栀子柏皮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重症肝炎:用本方合茵陈蒿汤加黄连、黄芩,治疗重症肝炎,黄疸指数急剧上升者,发现有明显的抑制黄疽上升的作用。

该方制成静脉注射的“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红素15mg~~以上的病例,效佳。

3。

中医对传染性肝炎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传染性肝炎,多采用高糖疗法.但按中医辨证论治,不少病例,甚至同一病例的不同阶段,须禁高糖治疗。

如果某些肝炎患者,采用高糖治疗后,其恶心厌食、呕吐等症状持久不除,甚至出现胃脘饱闷,黄疸持久不退,有的黄疸指数出现增高现象,肝肿大消退迟缓,肝功能恢复时间延长;采用中药,如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治疗,同时禁用甘腻食物,多数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大多得到缓解。

从而肯定了高糖保肝疗法不能成为治疗肝炎的基本疗法。

并认为凡属湿热阳黄实证,症见:恶心呕吐,脘闷不舒,厌食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严重者;或身目鲜黄,便秘,舌苔黄燥、厚腻或腐垢,口苦干,发热,神昏谵语,小便短赤,脉滑数、滑实、沉迟有力者,均不宜糖类之温甘腻,因黏滞滋补,易化热化燥,湿邪留滞,反增病变。

而在肝炎某个阶段,按中医辨证适用高糖治疗,如消化系统症状消失,知饥欲食,黄疽不深,无发热、口苦、口干、小便清长或淡黄转白,肝肿大进行性减退,脉转和缓,此为邪退正虚之际,用高糖治疗,有调中补土,益气生津之作用。

2021中级考试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考前强化卷(带答案) (14)

2021中级考试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考前强化卷(带答案) (14)

2021中级考试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考前强化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80分)1、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答案:D2、采集蟾酥忌用(D)A.玻璃器皿B.铜器C.竹器D.铁器E.瓷器3、阿胶的主产地是(C)A.内蒙B.西藏C.山东D.河北E.青海4、下列有关三萜皂苷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萜皂苷大多数为无色会白色无定型粉末B、三萜皂苷不具有吸湿性C、皂苷多味苦,且对人体粘膜有刺激性D、游离三萜类化合物不溶于水E、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答案: B解析:游离三萜类化合物大多有完好的结晶少数为晶体,但三萜皂苷大多为无色或白色无定形粉末,如常春藤皂苷为针状结晶。

仅皂苷因极性较大,常具有吸湿性。

三萜皂苷熔点较高,常在熔融前即分解,测得的大多是分解点。

皂苷多味苦,且对人体黏膜有强烈刺激性。

某些皂苷内服能刺激消化道黏膜,产生反射性黏液腺分泌,而用于祛痰止咳。

但有的皂苷无此种性质,如甘草皂苷有甜味,对黏膜刺激性亦弱。

5、紫雪的主治病证是A、痰热内闭心包证B、痰闭内陷心包证C、热闭神昏而见惊厥抽搐D、暑令时疫E、暑秽答案: C解析: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惊厥抽搐者。

6、属于莨菪烷类生物碱母核的是A、麻黄碱B、小檗碱C、樟柳碱D、苦参碱E、乌头碱答案: C解析:洋金花所含生物碱为莨菪烷衍生物,由莨菪醇类和芳香族有机酸结合生成一元酯类化合物,称为莨菪烷类生物碱,主要有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等。

7、下述哪项不是苦参的适应证A、热毒泻痢B、湿热黄疸C、小便不利D、带下阴痒E、湿疹疥癣答案: A解析:苦参应用包括:①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②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国医大师张志远,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妙方!满满纯干货,值得珍藏

国医大师张志远,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妙方!满满纯干货,值得珍藏

国医大师张志远,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妙方!满满纯干货,值得珍藏张志远者,山东德州人也。

幼承庭训,饱读经书。

从父习医,深得家传,诵经典、习本草,研医案、勤临证,三十而立,小有医名。

经选入山东中医研修班,与当地名医切磋论道,亦不逊色。

后执教于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始入院校教育之途。

逾一年,调任山东中医学院,躬身于此,医、教、研并重。

张氏博览群书,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其好读也,手不释卷,一目十行,涉猎广泛;其善思也,批注笔记,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活用也,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兼收并蓄,告往知来。

人皆称“活辞典”。

先时秉承家学,精于外科、小儿之术,又精研杂病,尤长于女科。

且教授医史学,于各家学说一端造诣颇深。

今天,小编为大家汇总张老的各大名方,值得大家收藏!少腹逐瘀治疗不孕河北玉田先贤王清任虽不长于文,却属有阅历的实践家,《医林改错》所记各种处方皆从经验中来,是岐黄界公认奇人。

其少腹逐瘀汤:当归10克,川芎7克,赤芍7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7克,肉桂3克,没药7克,延胡索3克,炒干姜1克,炒小茴香1克。

水煎,分2次服。

对妇女月经延期、量少、色暗下块、痛经、子宫内膜增生流血不止,都有作用。

老朽临床以之治疗不孕症,凡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精卵无法相遇者,连吃15~30剂,即可解决这难题。

但在用量上,常增加半倍,即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效果堪称理想。

通窍活血治黄褐斑老朽验证,除肝硬化满脸黧黑外,青、壮年颜面局部晦暗,色素沉积、黄褐斑,要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调治,常开当归10克,川芎9克,丹参12克,桂枝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益母草9克,大黄2克,生姜15克,老葱15克。

水煎,分3次服,连续应用1个月,即逐渐消退。

麝香昂贵,可摒弃之。

但吃养阴或补益药则加重。

黄元御黄芽汤应用经验山东昌邑先贤黄元御“贵阳贱阴”学说引起后人不少争议,然其温养补正的论点则为医林所称赞。

他受《伤寒论》理中丸启发,创制黄芽汤: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单刀直入,药少而精,属代表作。

一治即愈的15则神效方

一治即愈的15则神效方

⼀治即愈的15则神效⽅⼀治即愈的15则神效⽅1、感冒:羌活 10克,防风、苍术、⽩芷、川芎、黄芩、⽣地、七叶⼀⽀花各15克,细⾟5克,每⽇⼀剂,⽔煎分⼆次服,⼀般⼀剂即愈。

2、退热:⽣姜切⼆⼩⽚,撒上感冒药粉(⼆粒)扣在⼆腕内侧脉搏跳动出,外部固定,⼗分钟退烧。

3、慢性⽓管炎:⿊⽩丑、杏仁、⽩胡椒各七粒、⽊鳖⼦9克、公鸡胆4个(⼲的)、研细、混匀、⽤蛋清调匀、敷在涌泉⽳上,24⼩时后去掉。

⼀般均能⼀次治愈。

4、⽌喘:对于哮喘和痰厥病⼈,⽩矾3-5克,打碎加开⽔50毫升溶化,徐徐饮下,⽚刻喘⽌,呼吸改善。

5、打嗝:服⽶醋10-20ml,⽴刻⽣效。

6、腹泻⽴愈⽅:鲜番⽯榴叶⼀两,⼤⽶半两齐炒⼲,加⼆碗⽔煲⼀碗⽔服,腹泻⽴⽌。

7、肋间神经痛:⽠蒌、五灵脂、没药各15克,⽩芍20克、红花5克、⽢草10克,⽔煎服,⼀剂治愈。

8、顽固失眠:炒栆仁粉6克,元胡粉3克,⽤夜交藤、鸡⾎藤各30克⽔煎的药汁,冲服药粉(睡前),⼀般⼀次即可治愈失眠。

9、落枕:葛根30克,⽩芍24克,菊花、丹⽪各15克,柴胡12克,⽢草9克,⽔煎后去渣,⼊红糖30克,乘热⼀次服下,卧床发汗,⼀⼩时后治愈。

10、疝⽓:地⾻⽪60克,研细,⽣姜120克,共捣烂成泥,⽤纱布包好,敷在患处,外部固定,⼀次可治愈疝⽓,不复发。

11、⿐⾎:云南⽩药粉洒在棉球上塞⼊⿐孔内、塞紧,⼀次治愈⿐出⾎。

12、风⽕⽛痛:升⿇、细⾟、藁本、防风、黄芩各10克,⽇⼀剂,⽔煎服,⼀剂治愈。

13、鸡眼(⾁刺)偏⽅——鸡眼(⾁刺)⼀次治愈:红花100克,地⾻⽪100克,共研为散。

外覆患处,⽤胶布固定,⼀般7天到半⽉,⽆有不效的。

14、膝关节积⽔外敷特效⽅:消⽔散:马钱⼦15克、樟脑5克、陈⽪、制乳⾹、没药各3克、⼩⽶30克(炒⿊)、共研细末备⽤。

⽤⽔将药末调成膏糊状贴患部,外⽤纱布固定,每天⼀次,贴后患部骚痒,要坚持不能取药,⼀般贴两次消⽔祛肿⽽愈。

15、带状疱疹,⼀次治愈⽔韩信草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取汁蘸涂患处。

黄芪桂枝五物汤功效与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功效与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功效与作用中国人是很委婉的一个民族,中医继承了中华文化的这种优良传统,所以中医给自己的药方取名的时候大多比较含蓄,很少有将配方全部暴露出来的,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在中国人看来更有韵味。

黄芪桂枝五物汤功效与作用1、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剂。

以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风邪偏重者,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兼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用于产后或月经之后,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肝肾不足而筋骨痿软者,可加杜仲、牛膝;兼阳虚畏寒者,可加附子。

3、对于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均可加味用之。

4、不仅适用于血痹,亦可用于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气短乏力,以及产后、经后身痛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做法材料: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

做法:1、将上面说到的药材用清水洗一遍,如果是体热者可以先将大枣去核。

2、然后把药材都放到药锅里,放大概是6升的清水。

3、先用旺火把水煮开,再转用文火煮,等药锅里的水大概剩余2升,隔渣取水便可。

用法:要温服,将2升的汤水分3次,一日服完。

黄芪的其他做法1、黄芪乳鸽汤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做法:乳鸽宰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

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

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拣出姜、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功效: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2、黄芪陈皮粥材料:黄芪50克,陈皮3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做法:陈皮碾粉待用,将黄芪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红糖煎煮成粥,再加入陈皮粉煮沸片刻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益元气,常服可令人延年益寿并能治疗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之“得吐者,止后服”辨析

《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之“得吐者,止后服”辨析

《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之“得吐者,止后服”辨析陈若菲;冯兴中【摘要】通过众多医家对栀子豉汤方后“得吐者,止后服”的探讨,认为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栀子豉汤是吐剂或非吐剂,甚至还有些医家认为此话是后世添加;指出栀子豉汤非吐剂,呕吐只描述了一种临床表现,并非服过此汤药后皆吐,而吐与不吐和患者的体质强弱以及病邪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且栀子豉汤重在调畅气机,若配以他药,尚有发汗和利下等多种祛邪途径。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药后反应;气机升降【作者】陈若菲;冯兴中【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北京世纪坛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2《伤寒论》原文76条、77条、78条、221条、228条,以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44条的栀子豉汤方后均有“得吐者,止后服”六字,引起后世众多医家探讨,笔者仅就服用栀子豉汤后吐与不吐的观点予以归纳,并进行探讨与研究。

1 后世注家对栀子豉汤的观点分论1.1 栀子豉汤是吐剂多数医家认为栀子豉汤是吐剂,但具有涌吐作用的药物所指不同[1-2]。

1.1.1 栀子是吐药认为栀子是吐药的医家首推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有云“:《黄帝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

’”[3]成无己在他的《伤寒明理论》中有言:“栀子味苦寒。

《黄帝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

涌者吐之也。

涌吐虚烦,必以苦为主,是以栀子为君。

香豉吐苦寒,助栀子以吐虚烦,是以香豉为臣。

”[3]1.1.2 香豉是吐药另有医家认为栀子豉汤能使人吐,是香豉的作用。

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论注》中亦表明此观点,曰:“栀子苦能泄热,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除心烦愦愦懊憹结痛等症。

豆形象肾,制而为豉,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除矣。

”[3]程应旄《伤寒论条辨》亦云:“栀子味轻越,合以香豉能化浊为清,但使涌去客邪,气升则液化而郁闷得舒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桂枝栀子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
栀子12个,豉半升,桂枝1两,麻黄1两。

【功能主治】
伤寒已愈,劳复如初,脉浮无汗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水3升,煎至2升,下豉,取1升半,去滓,温饮1盏。

温覆取小汗愈。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三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桂枝栀子汤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