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之中西方画对比解析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836fa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8.png)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 引言1.1 介绍电影《喜宴》电影《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作品,于1993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同性恋男子为了维持传统家庭的形象而参加了一个大型的喜宴,导致了种种爆笑和尴尬的情节。
影片以一场喜宴为背景,巧妙地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现代社会中的碰撞与交流。
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较为生动地描绘了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电影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能够透过这些差异看到文化之间的相通与共鸣。
《喜宴》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产生的趣味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新颖观察角度。
1.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共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对于电影《喜宴》来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发我们对文化之间的思考和探讨。
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沟通。
在电影《喜宴》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将得到深刻体现,引发我们对文化认知的思考和反思。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来解读电影《喜宴》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启发。
2. 正文2.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影片中的体现在电影《喜宴》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通过不同的服饰、建筑、语言等元素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3821561aa00b52acfc7caf1.png)
三、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
在很多老外看来,朋友意味着彼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思想、兴趣和爱好;对双方而言,
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而绝不是
义务和责任。
中外友谊各自的优缺点
华人朋友,更关心和在意对方、处 处为对方着想、无微不至,甚至为 朋友两肋插刀;而很多老外对待朋 友的态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中外友谊的换算公式
华人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朋友
北美老外
一般没有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认识的人、经常一起 说上几句话的人
朋友
二、华人朋友的直言不讳
华人朋友之间更直言不讳,朋友之 间更能听到有关个人生活方面的真 话。
老外朋友在生活中赞美有余,而建 议和批评不足。
三、华人朋友的情深意长
留面子VS直言不讳
案例:“没问题”等于“拒绝”
一、中西方面子的比较
中西方的人士都好面子,但是程度和表现方 式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作为华人还是老外,如果你伤了一 个老外的面子,多半只是这个老外怨恨你而 已;但是如果你伤害了一个华人的面子,有 可能导致一个群体怨恨你、你可能会激怒了 一大群认识和不认识、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们。
¤你去哪儿了,为什么才来? ¤你好像感冒了!多喝水、多穿衣服。 ¤刚才你在给谁打电话? ¤你吃的东西没有营养,别吃了! ¤为什么坐地铁,乘出租车多方便。 ¤你的衣服颜色太艳了! ¤吃点儿吧,对身体有好处! ¤你该减肥了! ¤你太胖/瘦了! ¤你的发型不好看。 ¤天太冷了,多穿衣服。 ¤你显得很疲倦。
写推荐信
学到的工作经验、取得的业绩、
工作中建立的声誉和口碑,是任何雇 主也永远夺不走的,这些才是你我可 以永久依赖的财富。
中西方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同之分析
![中西方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同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c991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7.png)
中西方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同之分析摘要:我们知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当然他们在交际方面也有许多的不同。
从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一﹑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二﹑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交际中可能要出现错误。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掌握不同的语言,更要掌握不同的文化习惯,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注重交际文化和背景文化,并尽力使这个切合点成为两种文化的交融点,这对成功进行国际交往会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文化背景一、引言名族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其不同的文化现状。
跨文化交际包含着许多方面,不仅是文化,而且还存在于社会环境中。
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形式的相同语言和文化背景有时传递的信息则是相背的。
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交际中可能要出现错误。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二、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一)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西方人认为人是所有有价值事物当中最为重要的;而在东方人则认为社会是最重要的,所以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之间的观念就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现实生活认为人们应该以集体为优先,不能有英雄主义。
然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崇尚英雄主义。
因此在与国外朋友交际时,我们不可以对于外国友人的英雄主义行为进行责问。
多多了解这些差异并尊重差异才会使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交流素质的人才。
(二)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差异由于各民族的演变历史和发展的环境不同,造成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包含不同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内涵。
[1]西方国家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国人却崇敬龙。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92522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8.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摘要:不同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要想实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就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即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运用一种通用语言交往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加强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采取有效方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因此,有必要做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分析。
1、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价值观,即对行为、事物或可能选择具体实施具体评价标准的观念,涵盖个人对事件的情感倾向与行为态度。
比如,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脑海中深深印刻着血缘关系、长幼有序、亲情伦理、家庭观念等,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通常子女成家立业或父母年老后,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也是子女的责任。
但在西方国家却不这样,通常西方国家子女成年后会独立居住,成年子女也会管家中的事情,因此他们不存在赡养父母这一观念,基本上看不到几代同堂的情况[1]。
再如,超市购物时,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逛超市的情况,给孩子买东西也很常见,还能看到父母和成年子女抢着付钱的情况。
而在西方国家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经济独立,一般都是自己付账,小孩子买东西则需要给父母做家务赚钱并进行支付。
由此可见,中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差异极大,双方态度不同,实际交流时涉及这点时需要注意,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避免盲目交流。
2、语言文化差异这里选择英语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英语翻译时需要高度关注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语法的含义,并将其正确表述出来,还要表达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符合,这样双方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理解其中含义。
因此,具体翻译时需要正视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提高翻译质量。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及成因探析 以《阿甘正传》和《中国合伙人》为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及成因探析 以《阿甘正传》和《中国合伙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ba0d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c.png)
结论
电影《喜宴》作为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经典作品,通过对比分析文 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观众对两种文化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还能够提高跨 文化交际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电影中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 独特性和魅力,为多元文化的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电影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家庭关系和价值观上。主角伟同是一个在 美国生活的华人,他的父母远在台湾。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在电影中展现无遗:伟 同的父母期望他能够结婚生子,完成在传统华人社区中的“正常”生活轨迹。然 而,伟同却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公开出柜,与他的同性恋人赛门共同生活。 这种家庭期望与个人自由选择的冲突,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
参考内容三
励志电影与励志文化:以《中国 合伙人》和《阿甘正传》为例
当我们在探讨励志电影与励志文化时,不得不提及两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中国合伙人》和《阿甘正传》。这两部电影都以鼓舞人心为主题,但采用不 同的叙事和言说方式,为观众呈现了风格迥异的励志文化。
《中国合伙人》和《阿甘正传》都是关于主人公奋斗的故事。前者讲述了一 个普通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后者则描绘 了一个智商较低的男孩阿甘,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成功的 企业家和父亲。
《阿甘正传》和《中国合伙人》分别代表了中美两国的文化特色,前者展现 了一个普通美国人的传奇一生,后者则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一群年轻人的创 业历程。两部电影在故事背景、人物塑造、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先,从价值观方面来看,《阿甘正传》强调个体的自由与平等,鼓励人们 追求梦想,主人公阿甘凭借简单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中国合伙人》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责任,注重社会秩序与群体利益。成冬 青作为电影中的主人公,以整个社会为己任,努力实现中国梦。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5530760ea8114431b90dd854.png)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文化对比分析——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文化对比分析——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9d27d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f.png)
1902018年31期总第419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文化对比分析——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文/李金花 【摘要】《孙子从美国来》是一部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中国皮影老人老杨头和一个美国男孩布鲁克斯从最开始的曲折碰撞到到最后的和睦相处的故事。
本文将以《孙子从美国来》为载体,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下从语言、饮食、价值观三方面来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从而加深对中西文化之间差异及融合的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孙子从美国来》【Abstract】A Grandson from America is a film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The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a Chinese shadow puppeteer, Lao Yang Tou, and an American boy, Brooks, from a tortuous collision to tolerant harmonies. The paper takes A Grandson from America as the carrier and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of language, diet and values under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culture and fusion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Grandson from America【作者简介】李金花(1995- ),女,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0729ce45ef7ba0d4a733be9.png)
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提要:跨文化交流在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因此,了解文化方面的差异首先得了解不同语言的差别,把交际看作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活动,时常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才不至于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文化冲突,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字:跨文化交流;语言;冲突;交际;(一)在当今社会,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间文化差异的范畴很广泛,比较常见的在日常生活中,在词语的文化内涵方面和非语言的态势等。
大部分词汇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存在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与文化联想。
同一词汇在不同民族群体中引发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
比如简单的颜色词语在中英语言中象征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喜庆的色彩,在中国,逢年过节或者婚庆,庆典等等活动都是用红色来衬托出一种喜庆红火的气氛;同时,红色在中国还有革命意义。
但在英语中,红色有喜庆的含义,但也有红色却有战争、流血、恐怖的意思,常常表示愤怒和犯罪。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霍桑的《红字》中的“红字”就表示通奸的罪名,在小说中红色是不贞洁的象征,而红鸟则是邪恶的象征。
其次,在语言的使用上,西方人很含蓄,包容,文雅,不会有很直接的态度,而在中国,人们很少对某些不礼貌的语言有所避讳,在语言的使用上比较随性,带给人的影响很不好,常常因此产生语言的冲突,引发矛盾。
非语言的态势方面,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打招呼,中国人见到熟人,朋友时,打招呼的方式有很多,然而在讲英语的西方国家,见面则不会嘘寒问暖,而是以天气为切入口,进而谈论到心情,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day.”等等。
其次,是交谈过程中的话题和禁忌,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的人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都可以选择下列的话题进行交谈:嗜好,发生事件,天气,节假日电影,书籍,娱乐活动等,但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的人一般禁忌年龄,收入,婚姻状况,衰老,发胖等话题,而中国的禁忌则属于伦理方面的,如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等。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与解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37f9e7998fcc22bcd10d27.png)
2 1 5
由于不 同的国家与民族 的社会 生活与文化 背景 的不 同形成 了中西 方的风俗文化 。不同的风俗 文化 也导致 了对 同一词语 会产生不 同的理解 ,如果 没有 进行深 入的 了解也会 给翻译 带来 不少 困难与 问题 。 比如 , “ 红” 在 中西文化 中的不同解释。“ 红” 在中国传
英语 中并无相应的词汇 , 即使译成相 近的英文 , 也无
法真正与作者所表达 出的思 想内涵相 同,只会 影响
原 文 的意 思 与意 义 。所 以在翻 译 文 学作 品 时 , 不 仅 要
是一种对原 作者思想的解读与升 华。 只有将原作 品所 代表的背景 文化和 民族特点正确 地翻译 出来 , 才会使 读者更深入地 了解原文 , 对 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更真实 的理解 。 从而更好地 完成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遵循语 言的特点 , 更要 结合 中西文化 的不 同特点 , 对 文字进 行巧妙的翻译 , 用最 确切 的语词表 达出来 , 从
而达到 与原文最大程度上 的贴近 。这样使读者 阅读
时才会 更理 解原文 以及相关 的文化 ,进而 对跨文化 的交际起到促进作用 。
( 二) 价 值 观 的差 异
总第 4 3 0 期 国家却受到观众 的喜爱。所 以在文学作 品的翻译 中, 也 必 须 将 原 作 品 所 蕴 涵 的深 刻含 义 翻 译 出 来 ,达 到 与原作品最大 的贴近 ,从而使 作品的 内容得到 最大 程度的真实再现 ,对于 中西 文化的交流与 沟通 有着 极其 重要 的作 用。 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 , 文学语言也呈现 出 进行更深入全面 的解释 ,从而分析 出交际语 言的真 实含义 。语用学 中的语 用原则在文学作 品中发挥着 积极 的作 用,可 以通过 分析和解读文 中的语用学提 升作 品的鉴赏能力。 在跨文化交 际中 ,交际能力也是 一项 极其重要 的元素 , 包括语言是否可行 与适合 , 这 对于语言能力 也提 出了一定 规范。这些方面都对于 跨文化交际有 着极其重 要的影响 ,所 以对 中西 文化 的差异要有足 够 的认知与理解。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e1fb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2.png)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摘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凸显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该文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研究范本,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家庭观念、高低语境文化的传播以及权力距离三个方面深入探寻中美文化的差异,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有效交流,减少交流矛盾。
关键词:《别告诉她》、中西文化、文化维度理论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受不同历史、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性。
因此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在当今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1简介《别告诉她》是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根据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一部电影,围绕着奶奶的癌症事件展开。
生活在中国长春的奶奶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为了隐瞒病情,定居美国和日本的儿子及家人们以办婚礼为借口,回到长春。
在美国长大的孙女不认同家人的做法,认为应将患病实情告诉奶奶,于是以女主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碰撞与冲突。
女主在重温与体验了中国亲情的温暖后,理解了家人的做法,最终认可隐瞒奶奶病情这个善意的谎言。
本文以跨文化的视角,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影片《别告诉她》所展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探究其原因。
2.理论基础文化维度理论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是一个广泛用于衡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理论框架,被广泛运用于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跨文化的交际实践中 (李文娟,2009)。
通过研究与分析,霍夫斯泰德将不同文化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归纳为四个基本的文化价值观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
之后,他又采纳了彭麦克等学者对这一理论的补充,增加了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自身放纵与约束两个维度,该理论逐渐完善,成为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权威框架。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6f868f70b4e767f5bcfce92.png)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言语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65%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来传递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把握了各种非言语形式的不同含义,把它们放置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下,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本文拟对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中表现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培养这种能力。
一、非言语交际的内涵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含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美国著名学者萨默瓦(samovar)认为"非言语行为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接收者或输出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以人为的生成,也可以由环境造就"。
在本文中,非言语交际指的是一个人不张口说话,不动笔书写的一切行为,它主要伴随在口头交际中,通过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更真实地表达感情和态度。
二、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会时不时的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其实也是对交际的一种补充。
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体态语。
非言语交际中最常见的就是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是指人们利用姿态、动作,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的非言语行为。
下面就手势、面部表情、目光语等等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性。
一、手势上的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利用手势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一方面,相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伸直,表示"OK",即同意、赞成;英国人用此表示顺利、不错和许可;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钱,阿拉伯人用其表示深恶痛绝并同时使劲咬牙。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47a09e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e.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西方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没有对这种差异有正确的认识,就很难成功地处理人际关系。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中西方人际关系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西方人对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西方,个人主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强调个人自由、个人独立和个人权利。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群体荣誉和个人责任。
这种差异影响着人们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方式。
第二,中西方人在“面子”和“尊重”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面子”在中国的文化中非常重要,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和地位。
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尊重”,并且尊重的对象是人本身,而不是他们的地位和权力。
第三,中西方人在表达感情和交流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而在中国,人们会更加含蓄和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以上的差异对于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着深远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第一,尊重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交流时避免误解和冲突。
第三,注重情感体验。
中西方人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尝试理解对方的情感,并试图调整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的环境。
总之,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人际关系,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6c0db13ccbff121dd368398.png)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
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c07ed18cc7931b765ce158d.png)
作者 系 苏州工 业职 业学 院 管理工 程 系讲师 。
辩 证 化 ( 阳 、五 行 、八 卦 )、宏 观 化 ( 、道 、理 )和 形 阴 气 态化 ( 天人合一 、 知行合一 ) 特色 ; 而西方哲学有形式化 ( 数、 火 、 理念 )、 显 微 化 ( 子 论 )和 思 辩 化 ( 辩 化 )特 色 。 原 诡 而 这 种 不 同 的 哲学 观念 表现 在 思 维 方 式 上 则 是 : 国贤 者 的 中 思维沿着政 治伦理 的方 向发展, 而西方智者 的思维沿着科学 认知 的方 向前进 。 中国思维具有 阴柔偏 向, 含有 艺术 家素质 , 力 图求善 ;西方思维具有阳刚偏 向,具有科学家 的素质 ,力 图求 真 。 二 、 中西 文 化 差 异 的表 现 形 式 1 英汉语言 中折射 出的文化差 异 . 1 )句法 结构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通 过 语 言 ,文 化 得 以体 现 和 传 承 ; 同时,文化决定 了语言的表现形式 , 文化 的发展变化又促进 了语 言的丰 富和完 善。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 同的语系 , 二 者 的 区别 很 大 。汉 民族 几 千 年 的 传 统 文 化 精 神 一 直 强 调 “ 天 人合一 。在 思 维 认 知 上 强 调整 体 把 握 、 整 体 领 悟 的 精 神 。 汉 民族 的这 种 文化 精 神 深深 地 影 响着 汉语 的 句 法表 现 。 语 汉 结构重 “ 意会 ” 以意 统 形 ,词 约 意 丰 , 没 有 严 格 意 义 的 形 , 态变化 ,断句不严 ,句子结构没有焦点 ,强调时间顺序 和事 理排列 ,语义 、语用 因素 大于 句法 因素。相 反,与中国传统 文化相 比, 西方传统文化 中逻辑学特别发达 .一直重视 分析 和思辩 。表现在语言上 ,西方语言重 “ 形合 ”,注 重句子结 构的完整性,形态有变化 , 界分 明,句 子以限定动词 为核 句 心控制多种关系,语言组织丰满 ,力求言能尽意。从总体上 看 ,汉 语是分析性语言 ,重悟性;西方语言是综合性语言, 重理 性。例如:门 口堆着 一堆伞,少说也有1 把,五颜六色, 2 大 小 不 一 。翻 译 成 英 语 : I h or a a tl s 1 n te d ow y ly a e t 2 a u rl f aiu z s n lr. 中文句子“ mbe a o vr s i dc os l s o se a o 形散神聚 ” , 属 “ 散点透视 ” ;英语句子脱不 了 “ + s v”的基 本句 法结构 , 属 “ 点透 视 ” 焦 。 2 用 词 韵 律 ) 中 国文 化 讲 求 “ 和谐 ”、 “ 称 平 衡 ”的 思维 模 式 ,反 对 映在语言的韵律上 ,现代汉语 多用双音 节词语或 四字 词语 , 例 如 “ 朵 ”( 汉 语 为 “ ” “ 指 ”( 汉 语 为 “ ”) 耳 古 耳 ), 手 古 指 , “ 气 很 好 ”, “ 天 十 五 ”, “ 天 十 号 ” ( 说 “ 天 今 今 不 今天 十 ”)。汉语词语 同义相构 的现象 比较 多,如声音 、美好 、 颤抖、忌讳 、世代 、混淆 、飞翔等。成语如胡思乱想 、全心 全意、无穷无尽等等 , 都体现 了汉 民族 追求对称平 衡的思维 模 式。英语 同义相构 的词语也有,但 不如汉语普遍,主要见 于少数成语,如w a n a ( er dt a e 磨损 、消耗 )和 一些拟 声词 r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2eae4f3770bf78a652954d2.png)
关键词 : 跨文化交际 ; 中西方 : 文化差异
中图 分 类 号 : 2 G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84(0 1 0 0 6 O 17 5 8 2 1 )4— 19一 3
21 00年 3月间 , 白岩松 在耶鲁 大学题 为《 的故 事 以 我
吗? 恐怕也是 国外 友人 到 中国后 最先 学到 的一 句话 。在 ” 英语 国家 中 , 常会 直呼 别人 的名字 , 常 不但 年龄 相近 的人 如此 , 龄悬 殊的人也 同样 以名 字互相称 呼 。但是如 果是 年 发生在 中国, 呼长辈 或 老师 的名 字 , 被认 为很 没 有礼 直 会
回答 T a kyu 而 中 国人 则 会 很 谦 虚 的说 “ 里 哪 里 ” hn o , 哪 。中 西 方 语 言 交 际 的 差 异 不 但 是 说 话 方 式 的 不 同 , 语 用 含 义 在
语 言 是 文 化 的载 体 , 是 文 化 的 写 照 。语 言 有 着 丰 富 又
的文化 内涵 , 言表达 和交 流上 的 差异 , 导致 跨文 化 交 语 是 际 障碍 的重 要 因素。我们 学 习英语 中常遇 到 的 中国式英
貌 。 英 文 中的 Bohr Ss r 中文 中却 没 有 一 个 确 切 的 r e 和 ie 在 t t
展, 跨文化交际 的障碍 也 显现 出来 , 在很 大程 度 上影 响 并 了跨文化交 际 的有效 性。 因此 , 比 中西方 在 语言 交 际 、 对
非 语 言 交 际 、 值 观 差 异 、 维 方 式 及 生 活 习 惯 差 异 等 方 价 思 面 的差 异 , 析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8 分 O后 价 值 观 的 异 同 , 可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体态语对比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体态语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a6011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4.png)
东北师范大学 唐付宇
揖 内容摘要铱 体 态 语 即 由 人 的 身 体 发 出 来 的 用 以 同 外 界 交 流 信 息 和 情 感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身 体 动 作 遥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袁体 态 语 的 运 用 十 分 广 泛 袁本 文 着 重 对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袁中 西 方 的 体 态 语 差 异 进 行 了 研 究 袁并 分 析 了 差 异 背 后 的 原 因 和 解 决 因 体 态 语 差 异 产 生 的 交 际 障 碍 的 办 法 遥 为 人 们 进 行 跨 文 化 交 际 打 下 基 础 袁避 免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引 起 不 必 要 的 误 解 和 冲 突 遥
1. 头 部 动 作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尤 其 是 英 语 国 家 中 袁他 们 在 跟 熟 人 打 招 呼 的 时 候 往 往 是 扬 一 下 头 袁他 们 认 为 仰 头 更 为 友 善 袁更 为 随 和 更 为 平 等 遥 同 时 袁他 们 有 时 候 也 会 用 点 头 表 示 打 招 呼 遥 但 是 在 中 国 袁熟 悉 的 人 打 招 呼 时 通 常 是 点 头 或 者 是 相 对 方 招 一 下 手 袁仰 头 被 看 做 是傲慢无礼的表现遥 2. 眼 神 在 交 谈 的 时 候 袁西 方 人 比 中 国 人 的 目 光 交 流 的 时 间 更 长 更 为 频 繁 袁他 们 认 为 频 繁 的 目 光 交 流 是 诚 意 的 变 现 遥 然 而 在 中 国 袁 一 直 盯 着 对 看 是 不 礼 貌 的 袁尤 其 在 长 辈 对 晚 辈 袁上 级 对 下 级 讲 话 当 中 袁常 常 眼 睛 朝 下 看 以 示 尊 重 遥 3. 手 部 动 作 体 态 语 的 核 心 部 分 就 是 手 部 动 作 袁它 是 身 势 语 中 最 多 也 是 表 达 的 最 为 细 腻 的 部 分 遥中 西 方 体 态 语 的 差 异 大 都 是 通 过 手 部 动 作 变 现 出 来 的 袁例 如 院当 大 拇 指 向 上 伸 时 袁在 中 国 这 一 动 作 是 经 常 会 被 用 到 的 袁意 味 着 野 好 冶野 了 不 起 冶尧野 非 常 棒 冶的 意 思 曰而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如 果 在 公 交 站 牌 旁 边 向 上 伸 出 拇 指 袁则 表 示 他 们 要 搭 便 车 遥 在 澳 大 利 亚 袁竖 大 拇 指 则 是 一 种 粗 野 动 作 的 表 现 遥 渊 三 冤体 距 和 体 触 的 对 比 分 析 1. 体 距 体 距 就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身 体 距 离 遥每 个 人 都 有 每 个 人 独 有 的 个 人 空 间 遥个 人 空 间 就 是 指 一 个 人 与 另 一 个 人 之 间 所 保 持 的 空 间 或 距 离 袁它 是 无 形 的 袁却 是 实 际 存 在 的 遥 众 所 周 知 袁西 方 国 家 十 分 重 视 个 人 的 隐 私 袁对 于 一 米 线 的 严 格 遵 守 已 经 内 化 成 为 他 们 生 活 中 的 一 部 分 遥 但 是 袁在 中 国 野 一 米 线 冶并 没 有 成 为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的 行 为 规 范 袁乱 插 队 的 现 象 尤 为 明 显 遥 2. 体 触 体 触 就 是 指 借 助 于 身 体 的 接 触 来 传 达 索 要 表 达 的 信 息 遥体 触 这 种 交 际 行 为 就 像 语 言 交 际 行 为 一 样 袁是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中 所 必 须 的 袁但 由 于 文 化 的 差 异 袁谈 话 双 方 身 体 接 触 多 少 而 有 所 不 同 遥例 如 院 渊 1冤 同 性 之 间 袁特 别 是 青 年 同 性 之 间 的 亲 密 接 触 是 被 视 为 禁 忌 的 袁会 被 看 做 是 一 种 同 性 恋 的 行 为 袁在 异 性 之 间 的 亲 密 接 触 却 是 允 许 的 曰在 中 国 袁做 法 正 好 相 反 袁同 性 之 间 的 体 触 是 允 许 的 遥 渊 2冤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不 能 随 便 摸 别 人 小 孩 的 头 袁尤 其 是 男 子 不 能 触 摸 女 童 袁否 则 就 会 有 猥 亵 儿 童 之 嫌 遥 但 是 在 中 国 袁摸 小 孩 子 的 头 或 者 捏 捏 小 孩 的 脸 蛋 表 示 的 是 一 种 喜 爱 之 情 袁家 长 不 会 感 到 厌 烦 袁更 不 会 认 为 是 猥 亵 儿 童 的 行 为 遥 渊 3冤 在 中 西 方 体 触 文 化 中 袁 差 异 最 大 的 一 点 要 数 野 挤 一 挤 了 冶遥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在 拥 挤 的 车 辆 中 袁或 者 是 在 饭 店 及 其 他 公 共 场 所 袁人 们 避 免 挤 坐 在 一 起 曰但 是 在 中 国 袁无 论 是 家 人 之 间 还 是 朋 友 同 时 之 间 甚 至 不 相 识 的 人 之 间 袁为 了 情 谊 和 热 闹 袁大 部 分 人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图式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图式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fc2f804ba1aa8114431d925.png)
欲言的交际佳境 。
去 经验 的积极 组织” B rlt,9 2 2 1 。随后 几十年 图 ( at t1 3 :0 ) e
三、 中西 方文化 图 式差异
跨 文化交 际能力培养 的基 础在 于中国学生 了解 中国
语言和中国文化 的认 知源泉 , 在学习西方语 言和西方文化
式 的概 念又有 了新 的发展 。按 照权威 的社 会心 理学百科 全 书中的解 释 , 图式是“ 表个人对事物 、 代 人或环境 的知 识
第 01 1O 2 年 1 期 4 2 1卷第 0月
Jun l fHih rC re等函授学报 d ct n P i sp a dS c l c n e) o ra o g e o高 p n e c ( ai ( h1 0 h n o i i cs rs o dn eE 哲学社会科 学版) u o o y aS e
二、 图式理 论
图式一词来 自于希腊 语 , 最早 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 心 理 学的著作 中。图式 (c e ) sh ma 概念 最 早 由心理 学家康 德 ( n) Kat提出 , 原意是 形象和 外观 , 后转 指对 事物 基本特 征 的描述 。英 国格式塔 心理学 家 巴特利 特将 其引进 到现 代
收稿 日期 :O 1 8 2 2 1 一O —2
作者简介 : 李妹婷 (91 , , 18一)女 辽宁省阜新市高等专科 学校师范部讲师 , 研究方 向: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9 ・ 1
第 2 卷第 1 期 4 O
21 年 1 01 O月
高等 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l o g e orso dn e u ain P i sp ya dS c l c n e) o ma fHih rC repn ec ct ( hl o h n o i i cs Ed o o aS e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障碍破除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障碍破除](https://img.taocdn.com/s3/m/1ebe495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3.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障碍破除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构成沟通的主要障碍,对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历史、地理、宗教、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体现在语言使用、非语言交流、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例如,对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尊重,西方文化往往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集体和谐和相互依赖。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冲突甚至对立。
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寻找有效的沟通策略,是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
通过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以及学习和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从而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实用的策略来破除这些障碍,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1. 简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常态。
跨文化交际不仅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还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
在商业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形象,拓展业务范围。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全球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跨文化交际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让人们能够跨越文化的鸿沟,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深入研究和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绘画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绘画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246640dc850ad02df80412b.png)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及差异
▪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哲学观和人生理 想的差异,西方绘画与中国画本是两种不同形态 的视觉艺术。中国画讲究空、无,表现为“虚”, 西方绘画讲究确、有,表现为“实”;中国画重 表现,西方绘画重再现;中国画写意,追求神似, 本方绘画写寮,追求形似;中国画以线条作为主 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 象;中国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西方绘画则 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中国画不讲究叙事, 党把背景和细节省略掉,西方绘画则注重情节描 述,更注重环境的细致刻画。
以西造活诗 了还体以
作洋型现人 为画是的歌 绘完其那德
非是积线 常人来存 丰物。形
一 、
画全手种称 的排段本美 主斥之领术
富衣中, 的服国通 线的画过
形 体
要用一。有 型褶无线
语线。说用 。皱论勾
言,但明光
,是出
来而这西表
纹山轮
表是并洋现
线水廓
、
李 公 麟 《 白 描 人 物 手 卷 》
物象之形、神、光、色、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 大。因白描作品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 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
所谓“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是指画家的观察点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 也不受规定时空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 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在各个不同 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画面 中来。中国山水画能以咫尺表现千里的辽 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透视方法的结果。
西方绘画则不然,其他实际上就是对景写生,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 这就意味着画家在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和自己的视点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能 随便移动。画家要严格地按照物理和光学的透视原理来构图,精心地把各类表现对 象组织在画面中。因为只有这样,三维空间中的客观世界才能被科学、准确地再现 出来。出于同样道理,西方绘画还把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原理运用到人物画中,以准 确表现人体骨骼肌肉的开关和运动状态。所以我们在经典西画中看到的人体,都是 比例恰当,描绘得如同真人一样。总之,对于西方绘画来说,能否准确地运用透视、 解剖和光学原理来描绘表现对象,是衡量一同画作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14ca62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d.png)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异同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越发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包含了语言的交流,还包括了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身体语言、礼仪等。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也有所不同。
但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并代代相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社会行为模式。
文化是多元化的,包含了语言、信仰、价值观念、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传承:文化由前辈向后代传承,并不断发展演变。
2.具有意义:文化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3.群体共有:文化是在一定群体中形成的,具有文化共同体的特征。
4.多元化: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
5.相互渗透: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以上特征也可以看出,文化是具有历史性、群体性和传承性的。
也因此,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通点也是在历史长河中一步一步形成的。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特定文化下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综合反映。
同时,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两种文化在交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透视绘画与平行投影绘画在中西方文化的视觉艺术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绘画的投影方式。
在东方传统绘画中,常使用的是透视绘画法,通过对景物的感性认知进行情感的表达,强调“意境”。
而在西方绘画中所采用的是平行投影绘画法,它追求的是真实性,视觉的传达效果更为准确。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可能造成一些误解,需要双方用心理解。
2.主动与被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相较于西方,中国文化中的“隐蔽性”,常使人感到防备心理比较强。
而在西方,主要表现为“主动性”,注重个人的自我表达和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raditional painting involves essentially the same techniques as calligraphy and is done with a brush dipped in black or colored ink.AS with calligraphy,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on which paintings are made of are paper and silk.The finished work is then mounted on scrolls,which can be hung or rolled up.Traditional painting also is done on walls and other media.
Painting Style
•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tyle focus on artistic concept, abstract. • Western painting is realistic painting.
Theme
Chinese painting gives priority to nature scenery.
Chinese painting’s color using is usually onefold, Western painting ‘s color using is abundant and brightcolored
Color
Composition & Line
aspects
composition of a picture
Western painting gives priority to religion, figure and so on.
Dyestuff(染料)
• As everyone knows,Chinese painting uses Chinese ink and western artists use watercolor、greasepaint (youcai) to accomplish their painting.
Chinese painting
western painting
rich
simple
line
colour
simple
simple
complicated
g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Western painting wa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representational and Classical modes of production, after which time more modern, abstract and conceptual forms gained favor.Initially serving imperial, private, civic, and religious patronage, Western painting found audiences in the aristocracy and the middle class. From the Middle Ages through the Renaissance painters worked for the church and a wealthy aristocracy.
成员:XXX XXX XXX
Introductions Of Chinese
Paintings
•
Chinese painting is one of the oldest artistic traditions in the world.Painting in the traditional style is known today in Chinese as Guó Huà,as opposed to Western styles of art which become popular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