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探究心理护理在不同情况下对病人的治疗意义
探究心理护理在不同情况下对病人的治疗意义摘要】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运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患者逐步改变其不科学、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的活动。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给患者带来求生的希望和勇气,也是护患纠纷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心理护理不同病人治疗意义一、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意义对于病人疾病的痛苦及后果对一个人生活、事业、家庭、经济等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无助、自责、内疚、抱怨、生活无意义等负性情绪对本次疾病的康复,以及今后他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影响。
这就需要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及技能,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压力。
二、病人常见的心理状况分析1 病人的心理变化(1)病人常见的情绪反应 a焦虑和恐惧,病人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担忧,会对某些检查和治疗产生焦虑和恐惧。
b 否认和怀疑,临床经常会看到有的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尤其是一些预后不良的疾病,自我否认是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可以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c抑郁,患病意味着失去健康,同时还可能失去身体器官的完整性、姣好的容颜和身体形象、独立、隐私,还有前程、工作、爱情和经济上的损失等。
d卑微和孤独,病人因体力下降、不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而感到不受重视、低人一等或因必须受人照顾。
e退化和依赖,病人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多产生依赖心理。
(2)认知的改变,疾病所引起的病人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破坏了病人的心理平衡,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
在感知方面,意识清醒的病人可以表现迟钝,也可表现得过于敏感,以致产生错觉和幻觉。
记忆力方面,有些病人不能准确地回忆病史,不能记住医嘱,甚至刚发生在身边的事,也难以记起;思维方面,主要表现在逻辑思维的能力受到损害。
(3) 意志变化,首先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会引起病人痛苦和不适,需要病人忍受。
(4) 自我概念的变化,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信与自尊感)和自我控制等。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情况下,心理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
下面将结合一些常见的病情,介绍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1.严重疾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比如癌症患者或晚期疾病患者,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护士应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解释,让病人明白病情的严重性。
与此同时,也要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理解。
此外,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鼓励病人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2.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对于很多病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因此,在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首先,护士应该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病人明白手术目的、步骤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也要对病人的情绪进行安抚,帮助他们减轻紧张和恐惧。
手术后,护士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反应,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并确保他们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3.长期住院的心理护理:4.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病人家属在疾病期间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该与家属进行沟通,提供有关病情和治疗的详细信息,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情感支持。
护士还可以倾听家属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此外,护士应该帮助家属应对可能的困境和挑战,例如财务问题、日常生活的调整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不同情况下的病人心理护理都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倾听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
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病人康复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针对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医 院 ,顿 时有 绝路逢 生之 感 ,这 时医护 人员 应当做 到 紧张而 又热情 的 接诊 ,亲切 而又 耐 心 的询 问 ,悉 心体 贴 关怀 周 到 ,使 患者 感 到
遇 到 了亲 人 ,这 种 医 患 关系 ,对抢 救 过 程 能否 顺 利进 行 有极 大 影
不 承认 自 己的病 情严 重 ,存在 侥 幸 心理 ,一 旦 确诊 ,又容 易 产生 急躁 、 焦虑 、 惧 、 张 、 安情绪 , 渴望得 到最 佳治 疗方案 , 恐 紧 不 并 而对可 能发 生后果 缺乏思 想准 备 , 总希 望有 治疗奇 迹 的出现 , 有的患 者 不但否 认 自己病情 恶化事 实 , 而且怕 别人 悲痛 , 意保 持欢快 和不 故 在 乎的神 态 , 以掩 饰 内心极度 痛苦 , 对这样 的 患者 , 护士应 当劝说 家 属不 可 当着 患者 面表现 出难过 , 即使 这样心 照不 宣 , 可使 患者得 到 也
心理上 满足。 12 愤 怒期 .
响 ,直 接 影 响 抢救 治疗 效果 。 22 使 患者感 到 医护人 员可信 ,医护人 员娴 熟的医 疗操作 技术和严 . 谨 的工 作 作风 ,不 仅要 赢 得 时 间 ,使 患者 转 危 为安 的 保 证 , 同时 对 患 者 来说 又 是心 照 不 宣 支持 ,鼓 舞 和依 靠 力量 ,使 患者 感 到 可
l 5接 受期
以摧毁 一 个人 的 应 对机 制 ,出 现心 理 异 常 ,事 实 告诉 我 们 ,患者 在 应急 状 态 下接 受抢 救 ,会 影 响效 果 ,如果 能 进 行 良好 的 心 理护
理 ,就 能 解 除患者 对 疾 病 的 紧 张 、焦 虑 、悲 观 、抑 郁 等 情 绪 ,能 调动其 主观 能动性 , 能协助 患者 适应新 的社 会角 色和生 活环境 , 能帮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以下分别从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术后病人、癌症病人等方面介绍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1. 随时掌握病情信息。
病人刚刚得知自己患有急性疾病时,常常会感到惊慌、不安和恐惧,为此护士要随时掌握病情信息并及时进行沟通,解答病人和家属的疑虑。
2. 给予安全感和温暖。
急性疾病病人需要安全感和温暖,护士应该以善意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与病人沟通,让他们感到被关注和被照顾。
3. 陪伴病人。
在病人感到孤独和不安时,护士应该给予陪伴和支持,和他们交流、疏导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二、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1. 建立信任感。
慢性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因此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情况及治疗进展,积极支持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合作关系。
2. 帮助病人调整心态。
慢性疾病治疗难度大,容易让病人产生沮丧、失落、愤怒等负面情绪。
护士可以启发病人积极对待病情,调整心态,鼓励他们学习健康知识和参加康复训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 组织社会活动。
慢性病人长期疾病感受孤独、无聊、社交少等负面情绪,护士可以通过组织社会活动、康复培训等方式帮助病人分享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意识,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1. 解除术后不适。
恢复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不适、疼痛等症状,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病人解除不适和疼痛,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2. 注意细节护理。
术后病人身体较为虚弱,护士需要在细节上呵护病人,做好饮食、代谢、卫生等方面的护理,保证术后病人身心都在渐渐恢复。
3. 鼓励病人积极面对未来。
术后病人对未来可能会存在恐惧和不安,护士应该及时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引导病人积极面对未来,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此预防复发。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1. 调节情绪。
癌症病人往往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失落、沮丧等负面情绪,护士可以通过提供温馨的护理和精神上的支持,调节病人的情绪。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调整情绪,提高心理韧性,促进康复。
在临床护理中,不同类别的病人需要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下面将分别介绍不同类别病人的心理护理。
1.术前病人心理护理:术前的病人通常会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惧。
这是由于手术过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个未知、陌生的事情,使得他们担心手术的风险、恢复期的不适以及手术是否会成功。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紧张情绪,护士可以在手术前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病人的疑虑。
同时,护士可以倾听病人的担忧和恐惧,并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提醒病人相信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增强病人的信心。
2.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这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会感到无助、沮丧和失去希望。
他们可能会面临长期病痛的折磨、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帮助其制定积极的目标和规划生活。
同时,护士还可以引导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加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3.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心脏病患者常常担心病情的发展和生命的安全。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和恐惧。
护士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教育和支持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护士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改变,增强心脏功能。
此外,护士还应该监测和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避免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4.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老年病患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失去亲人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自卑。
护士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护士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增加社会支持,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
在与老年病患者交流时,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独立自主的生活。
总之,不同类别的病人在临床中需要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 (2)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引言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病人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特定的心理护理。
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小结,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病人的心理需求。
一、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通常面临年龄变化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
以下是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尊重和承认他们的价值和经验,鼓励积极参与决策和治疗过程。
2.提供支持和安慰,尤其是在生活转变或失去亲人的情况下。
3.鼓励社交互动和参与兴趣活动,以促进精神健康。
二、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可能感到压力和焦虑。
以下是针对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以保证他们理解。
2.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娱乐活动,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鼓励家长陪同病人,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安慰。
4.针对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奖励。
三、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1.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权益和决策。
2.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有规律地进行治疗和活动。
3.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促进互动和社交。
4.持续观察和评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癌症诊断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
以下是针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倾听病人的感受和担忧。
2.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参与治疗决策和积极应对疾病。
3.提供信息和教育,减轻不确定性和恐惧感。
4.鼓励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五、残疾病人的心理护理残疾病人可能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困境。
以下是针对残疾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自尊心。
2.提供适当的康复和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功能和减轻不便。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各类临床病人应对疾病的压力和困扰,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提高疾病康复的效果。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的探讨。
首先,对于长期患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他们需要面对疾病带来的长期不适和康复的漫长过程。
在与这些患者接触时,护士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教育和信息传递,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疾病,培养积极的思维和态度。
对于急性疾病的病人,如突发心脏病的病人,他们常常面临心理危机,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护士可以借助各种方式,如充分解释疾病的情况和治疗的过程,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提供恰当的康复指导。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常常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心理问题。
护士在与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并及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
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和尊重患者的意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扰,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心理症状。
对于儿童病人,心理护理更需要关注其特殊性。
儿童往往无法充分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过程,容易感到孤独、害怕和焦虑。
护士可以借助适当的儿童病友和家属参与,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加儿童的安全感。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以上几个病人类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病人、残疾病人等,也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常常面临孤独、失去自理能力等问题,护士可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陪伴和安慰。
残疾病人常常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失望和自卑,护士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糖尿病个案护理心理护理
糖尿病个案护理心理护理病例背景:张女士,53岁,患有糖尿病已有10年。
由于疏于管理,她的血糖水平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多次低血糖和高血糖发作。
护理心理护理:1. 情绪支持:面对长期的疾病,张女士常常感到沮丧和焦虑。
护士应当与她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她的心声,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鼓励她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2. 教育和指导:护士应当为张女士提供关于糖尿病的详细知识和管理技巧,让她了解自己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学会正确地使用胰岛素并且合理地控制饮食和运动。
护士还要时刻提醒她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体检的重要性。
3. 心理疏导:长期的疾病使得张女士十分消极,生活质量大为降低。
护士可以通过激励和激发她的生活动力,让她找到重新热爱生活的动力。
同时鼓励她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加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4. 接触家属:护士还应当主动接触张女士的家属,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病人的需求,促进全家人对疾病的共同认识,提高对疾病的关爱和理解。
通过上述心理护理措施,张女士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护理人员也在日常工作中更能够关注和关心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5. 建立自我管理技能:护士可以帮助张女士制定并执行一份个性化的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适度锻炼等方面。
护士还可以教授她应对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方法,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帮助她建立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6. 心理干预和放松技巧:护士可以引导张女士学会一些放松技巧,如呼吸训练、冥想和放松练习,让她学会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保持心态平和。
此外,护士还可以推荐一些心理干预项目,如认知行为疗法或心理治疗,帮助她调整负面情绪和缓解压力。
7. 疾病知识培训:护士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或资料手册,向张女士介绍关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并发症的知识,提高她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可能导致焦虑,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减轻她的紧张情绪。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里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里护理对病人及家属的心里护理作者:苏红艳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里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1.心理护理的定义和目的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病人的心里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1.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
1.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1.4帮助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2.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2.1疼痛的心理护理对于某些病、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加重;而采用良好的暗示疗法,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除。
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病人全身心放松,消除病人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
探析心理护理对不同疾病的影响
探析心理护理对不同疾病的影响摘要: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人类之间的思想、经验、表达情感等方面交往的媒介,也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语言的艺术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
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并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施加积极影响,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影响;效果1.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积极抢救的病人。
因为急性病人不是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里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过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恶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是急性病人心理护理的中心。
2. 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甚至还可引起术后并发症,为此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因为护理干预可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利于康复的行为,帮助手术患者提高对现实疾病和认识上的错误,从而改变焦虑和不满情绪,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对术前心理负担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针对性地组织同类手术患者与其进行交流,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树立患者的自信心。
要正确评估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和心理支持,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
对担心手术是否顺利成功的患者,手术室护士要详细介绍手术的原理、各种安全措施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使患者身心放松,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1)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对病患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1561001259538省级电大陕西专业护理学分校榆林指导; 教师教学点目录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3.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3)2.1疼痛的心理护理 (3)2.2焦虑的心理护理 ......................................................... 4.2.3恐惧的心理护理 ........................................................ 4..2.4悲伤的心理护理 ....................................................... 4..三、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5.四、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4.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5.4.2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5.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 6.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 7.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 .................................................... 9.五、护理措施 (11)参考文献 (12)对病患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摘要】: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危害,而且也给其家属心理上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特殊病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病人
儿童病人通常对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感到陌生和恐惧,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和不安全感。同 时,他们也可能因为疼痛和不适而表现出哭闹、不合作等行为。
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而产生孤独、无助和失落感。同时,他们也 可能因为对疾病的担忧和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实践应用前景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心理护理将在未来医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 可以探索将心理护理与医疗技术相结合,开发智能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工具和方法,为病人提供更加 全面、高效的护理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 • 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 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实践 • 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03
提高医疗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 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作 用日益凸显,对于提高医 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计划、专业的心理护理团队以及家属 的参与是实施有效心理护理的关键因素。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主要集中在某一地区的医院,可能存在地域性和文化性偏差。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并在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进行验证。
深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病人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心理护 理计划?如何进一步提高心理护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灵活调整策略
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四、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2.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 否认期 进行安慰,使病人面对现实,看到希望。 ❖ 愤怒期 宽容理解、疏导情绪、保护病人自尊。 ❖ 妥协期 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使其身心舒适。 ❖ 抑郁期 给予关怀和照顾,嘱咐亲人控制情绪。 ❖ 接受期 守候身旁,帮助整容,让家属陪伴左右, 给予心理
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急性疾病初期心理反应程度不一,表现复杂多样。
1.心理特点:
• 否认与侥幸:健康人成为患者感到突然 • 抱怨和负罪感:抱怨家人,埋怨自己 • 恐惧与忧心忡忡:急危重患者对突然发生的变故缺乏心理准备,
导致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 • 轻视或满足 • 陌生与孤独感
鼓励患者为早日康复作出努力。
三、康复期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护理
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身体逐步康复,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心理反应也多种多样,主导心理需要为对外部信息的需要。
1.心理特点
• 兴奋与欣慰:可导致患者过多活动 • 焦虑与忧伤:害怕疾病恢复不彻底而形成慢性迁延疾病。 • 悲观与绝望:对于永久性严重残疾的患者 • 依赖与退缩
三、康复期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护理 2.心理护理措施
提供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恢复自主生活,提高应能力。
• 提供信息与知识:进行出院指导
• 心理支持与疏导 • 自护行为塑造 • 协助认知治疗
四、临终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1.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 否认期 ❖ 愤怒期 ❖ 妥协期 ❖ 抑郁期 ❖ 接受期
支持,使病人平静、安详、满足走向生理
2.心理护理措施
给于较多的心理支持,协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初步 适应医院的环境,较好配合治疗与护理。 • 一般心理护理:热情接待,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任 的人际关系 • 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要 • 心理支持和疏导 • 认知干预
各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法
各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法1.入院阶段:患者主要心理为否认、愤怒、敌对、反感、陌生、害怕。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的病人的信任。
采取主动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面临的困难,用适当的语言技巧认真地解释所出现的症状,体贴尊重病人,使病人体会到医院的温暖,安心住院。
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2.治疗阶段:病人主要心理为自知力无或下降,不相信他人,对住院环境不适应,症状丰富。
掌握病情动态变化规律。
对兴奋冲动毁物的病人,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多方面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建立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模式,自导病人用非破坏性行为表达或发泄。
对其在幻听、妄想,支配下出现的过激行为要及时疏导和阻止。
对不合作的病人,对耐心的解释劝说,讲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帮助病人稳定情绪,将病人不配合治疗的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对严重自杀的病人,要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帮助病人分析病态的思维方式,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消除自杀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3.康复阶段: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变化和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如感到疾病对生活的不良影响,担心出院后社会、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不能接纳自己,担心自己能否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注意倾听的技巧及时做好心理上的疏导,指导病人制定近期、远期的康复目标,让其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掌握一些科学适宜的方法完善性格,教会病人正确处理与自己有关的社会矛盾和生活事件,避免有害的应激源造成对自身不良影响。
协助病人维持心身平衡,使其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有处于接受治疗和管理的最佳状态,达到维持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标。
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问题1. 引言心理健康在护理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除了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重点探讨护理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支持。
2. 压力与焦虑护理工作本身具有高度的压力性质,往往涉及紧急情况和复杂的护理需求。
护士们经常面临着时间压力、人际关系的挑战以及对患者病情的紧张应对。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护士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的症状。
应对方法:- 寻求支持:与同事和家人交流感受,分享工作中的挑战,寻找情感支持和理解。
- 应对策略: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职业发展:寻求专业培训和进修课程,提升自身护理技能和知识,帮助应对各种情况。
3. 患者情绪管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们常常面对不同情绪状态的患者,如焦虑、愤怒、抑郁等。
这些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也给护士本身带来沮丧感和困惑感。
应对方法:- 积极倾听:认真倾听患者的问题和需求,理解他们的情绪背后的原因,提供情感支持。
- 情绪管理技巧: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积极思考等,帮助自己和患者舒缓情绪。
- 多元工作:尝试与多个护理团队合作,拓宽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问题。
4. 职业倦怠和身份认同长期处于高压护理环境下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缺乏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
同时,护士们还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没有得到充分认可。
应对方法:- 自我反思:深入思考自己选择护理职业的原因,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醒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
- 社交支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友好氛围,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困难。
- 职业发展:通过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给自己带来新的动力和成就感。
5. 患者病情的情绪影响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与患者直接接触,处理不同程度的疾病和患者情绪变化。
护理工作中的病人心理护理指导
护理工作中的病人心理护理指导在护理工作中,除了对病人身体状况的直接护理,病人的心理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病人的心理状况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其身体恢复的速度和效果。
因此,对于护士来说,如何进行病人心理护理指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解析护理工作中的病人心理护理指导。
首先,在进行病人心理护理指导时,护士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身为医护人员,护士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有些病人可能性格内向,较为消极,有些病人可能性格外向,更容易与人沟通。
护士需要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病人,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
其次,护理工作中的病人心理护理指导需要注重细节。
在与病人交流时,护士需要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有时候,病人只是需要一个耐心倾听的人,能够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护士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和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病人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在进行病人心理护理指导时,护士需要注重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士必备的技能之一。
护士需要以友好耐心的态度与病人交流,引导病人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护士还可以通过倾听和解释,让病人更容易理解医疗知识和治疗方法,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第四,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指导更为重要。
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往往比较脆弱,护士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地进行心理护理。
护士可以通过与精神科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第五,心理护理指导的内容也包括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在治疗中,一些病人可能会陷入消极情绪,感到绝望和无助。
护士可以通过与病人交流,解释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康复。
第六,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指导还包括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康复过程中,病人的家人、朋友和社会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 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医院社区护士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护理
查询 、 咨询电话 、 咨询服务台 、 候诊大 厅安 装 了电视 , 为患 儿提 供 了电动 汽 车、 动 流 静点床等儿童喜 闻乐见 的物 品 , 设立 导诊
员; 服务 中 心 备 有 床 车 、 椅 等 , 决 了 行 轮 解
些琐碎 小事 就 大发 雷霆 。对 于这 种 心
解, 切勿感 情用 事 与病 人争 吵 , 害病人 伤
的自尊心 , 以深切 的理 解与真诚 的善 心 要 去感化病人 。要与病人促膝谈心 , 帮助他
要求“ 钱半 效倍 ” 到社 区就 诊 病人 :
很 多是 得到 了医院的 明确诊 断 , 其共 同心
理是希 望花尽 可能少 的 钱得 到最佳 的治
社区是 医院 的组成部 分 , 是很 多病 情
老年病人 的心理护理 : 由于慢性病 长 期缠身 , 迁延难 愈 , 家庭 成员 带来 不 少 给
麻 烦 , 患 者 的治 疗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就 缺 少 对
帮助患者解决 具体困难 , 以取得 患者 的信任 ,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我们要 经常 巡视候诊 区域 , 维持 秩序 , 病 人的 困难 对
良好 的护 患关 系 , 取得患 者的充分信任 。
护理措施
病情反复和病 程长 而失 去治 疗信 心 的病 人, 更要多安慰 、 多鼓励 ; 以垂危病人更 要 态度和蔼 、 言亲 切 、 语 动作 轻柔 , 加强基 础
护理 , 使之 生理上 舒服 , 理上 也减 轻 对 心
加强卫生 宣传 : 我们 在社区 门诊大 门
稳定后病人继续观察治疗 的场所 , 担着 承
救死扶 伤、 进 社 区 群 众健 康 的重 大 责 促 任 。社区病人流动性 大, 他们对 医疗 的评 价 比较直观 。护士在社 区的护理工作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发布时间:2003-7-26 作者: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二、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
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
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
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
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
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
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
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
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
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
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
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
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慢性病人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
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以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一)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
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
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
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
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
在心脏科某病室,病友们给将临手术的病友送桃子罐头,用意是祝福病友能从阎王爷那里“逃”回来。
一旦有病友死在手术台上,后来做手术的病友就更加恐惧不安。
一次在心脏科的一个病室里,其中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死在了手术台上,另外两个待手术的女孩就都偷偷写下了遗书。
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
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
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
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
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
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
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致惧怕。
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
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另外做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对术前病人的情绪影响较大,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
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
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
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
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
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
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
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
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
术中医生的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
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
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
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二)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
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
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
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
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
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
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
这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
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
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
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
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
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
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
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
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
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