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常见肺部疾病之二——毛细支气管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常见肺部疾病之二——毛细支气管炎

当肺部这棵倒长的树的叶脉——毛细支气管炎被病毒感染时,细胞组织坏死、粘膜充血水肿和腺体分泌粘液增加导致毛细支气管堵塞,使肺部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这就是毛细支气管炎。

关于毛细支气管炎,你应该知道:只有2岁以下的婴幼儿,并且多数在6个月之内会得本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北方多发于冬春季,南方则夏秋季节也可发病。有时可在某地区范围内爆发性流行。

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如下:发病急,开始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流鼻涕、打喷嚏。咳嗽,1-2天后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口唇呈青紫色。不发烧或发中、低烧、少见高烧。病程约为1-2周。

毛细支气管炎的3个特点

特点一,传染性很强:毛细支气管炎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毛细支气管引起的炎症,有极强的传染性,通常在冬季气候多变之际爆发流行。

特点二,可发生哮喘: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儿日后可能会发生哮喘,甚至反复发作。如果宝宝反复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父母就要注意一下他是否为过敏体质。一般容易患湿疹的,或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婴儿,比其他婴儿更容易患上毛细支气管炎。

特点三,与年龄、所在地域,生活环境都有关系:北方多发于冬春季节,而南方则多见于春夏、夏秋交替之时。婴儿为易感人群,尤其是6个月之内的家庭卫生环境良好的,婴儿患病的几率就低;反之,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宝宝患病比例比较高。

你知道吗?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并且曾经患过毛细支气管炎,父母就应该考虑带宝宝去医院的哮喘专科就医,尽早检查提前预防,以防病情再次复发。

宝宝患上了毛细支气管炎该怎么办?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了病症,就需要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能随便买止咳药水或消炎药给宝宝吃。通常医生是不会开止咳药给婴儿的,因为咳嗽能将气管内的分泌物清理出来,是肺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医生也不会开抗生素,因为毛细支气管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没用。只有在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医生才会适当使用抗生素。如果宝宝的病情并不严重,家庭护理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家庭护理要点:多饮水。当宝宝咳嗽时把他翻过来,轻拍背部。喉咙中的痰液无法吐出来可能会使宝宝憋气,你可以把手指伸进他的口腔中,帮助清理痰液,但不能伸得太靠里,否则会刺激咽部引起呕吐。维持室内温度在22-24℃之间,湿度在55%-65%之间,以保护呼吸道粘膜。保持气管顺畅,睡觉时让宝宝侧躺并经常变换体位以促进痰液的流出,尽量不要仰躺。

观察药物的效果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要以采取物理降温为主,并补充充足够的水分。增加营养,以高蛋白、纤维素为主,多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失去,便于胃肠消化吸收。

是不是只需在家护理就可以了?是否仅在家护理,要看病情的发展变化。有时会在看病之后又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已经退烧后又开始发烧,此时你必须再带宝宝去医院复查,检察出是何种细菌感染,再对症治疗。此外,毛细支气管炎也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轻型的可在家护理,而重型的就需住院治疗。是否需要住院,经由医生诊断后决定。住院治疗的目的除了治愈疾病外,还为了有效预防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一般3个月以下的婴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都要考虑住院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预防重于治疗:感染过毛细血管炎之后,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复发。实际上,只要病毒依然存在,当宝宝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再次发病。因此首次患上毛细支气管炎后就要彻底治愈,同时应注意增加预防措施。

该怎么做?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通过鼻腔分泌和唾液传播,或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传播。婴儿接触到患感冒的小朋友或亲属时,就可能被传染上病毒,所以在本病毒高发期要注意:让宝宝少接触人群,以免感染。家中有人感冒或患呼吸道疾病是,最好暂时隔离,接触宝宝时要戴口罩。父母从外面回来后要先洗手,换上干净衣服后再抱宝宝。让宝宝养成多喝水的习惯。

羊羊100营养师温馨提示:谨防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父母应多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配合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治疗后要防止复发。有些婴儿常在首次感染后没多久又再次复发,天天咳嗽,痰多,使父母疲于应对。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做过敏原测试和肺功能检查,看看是否与哮喘有关。

宝宝出院后,家庭护理就成为能否痊愈关键的一环,父母应提前做好准备,耐心对待看护中可能面对的困难,并按时给宝宝服药。

如果宝宝胃口始终不见好转,并常常排稀便,就要考虑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可能。可以在正常饮食之外加喂王氏保赤丸或婴儿健脾丸,帮助胃肠功能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