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764c33ff00bed5b9f31dd3.png)
1.1.4《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1.在京沪高速公路扬州境内高邮段曾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是由于大雾引起的汽车追尾,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A.乳浊液 B.溶液C.胶体 D.悬浊液【解析】雾属于气溶胶。
【答案】 C2.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属于混合物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出现丁达尔效应C.氢氧化铁胶体不稳定,静置一会儿后就会有沉淀出现D.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淀,因此常用于净水【解析】胶体属较为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会出现沉淀。
【答案】 C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石灰水 B.豆浆C.泥水 D.蔗糖水【解析】Ca(OH)2和蔗糖分散到水中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液;泥水中夹带泥沙,属浊液;豆浆是一种胶体。
【答案】 B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蔗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解析】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是无色的,CuSO4溶液显蓝色。
【答案】 B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解析】食盐、蔗糖溶于水得到溶液,分散质(溶质)粒子分别是Na+、Cl-和蔗糖分子。
泥土加入水中得到悬浊液。
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溶液。
【答案】 B知识点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6.下列物质中:①Mg②液态氯化氢③干冰④水⑤BaSO4⑥熔融氢氧化钠⑦稀硫酸⑧冰醋酸⑨乙醇⑩固体氯化钠其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3)能导电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④⑤⑥⑧⑩(2)③⑨(3)①④⑥⑦知识点3 电解质的电离7.(双选)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SO3===Na++SO2-3+H+B .NaHSO 4=====熔融Na ++H ++SO 2-4C .H 2SO 4===2H ++SO 2-4D .KClO 3===K ++ClO -3【解析】 A 项应为NaHSO 3===Na ++HSO -3,B 项应为NaHSO 4=====熔融Na ++HSO -4。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铁盐和亚铁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铁盐和亚铁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79648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4.png)
铁盐和亚铁盐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A.稀硫酸B.高锰酸钾C.氯化锌D.氯化铜Fe2+,选项中物质只有高锰酸钾能将Fe2+氧化成三价铁(Fe3+)。
2.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再滴入少量氯水,溶液立即显红色。
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 A.Fe2+ B.Fe3+ C.K+ D.N H4+解析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含有亚铁离子,加入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生成的铁离子和SCN-生成红色溶液。
3.(2020江苏南通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再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是()A.过量铁与稀盐酸B.过量氯水与FeCl2溶液C.过量铁粉与CuCl2溶液D.过量铁粉与FeCl3溶液,生成的是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故A错误;氯水能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故B正确;铁粉过量,铁置换出铜,同时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故C错误;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故D错误。
4.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③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A.只有①B.只有①③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中Cl2氧化性较强,它能将铁由0价氧化为+3价,由于不是在溶液中反应,因此过量的铁不会将氯化铁还原。
②中Fe与稀硫酸反应只能生成Fe2+。
③在溶液中Fe2+被Cl2氧化生成Fe3+。
④中发生Fe与盐酸生成FeCl2、Fe2O3与盐酸生成FeCl3的反应,但题中未给出反应物间相对量的关系,若铁是过量的,则能将生成的FeCl3全部还原为FeCl2。
5.下列除杂的操作正确的是()A.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加入足量Fe充分反应后过滤B.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Cu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Cu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先加入过量Cu粉将Fe3+还原成Fe2+,再过滤3溶液中加入足量Fe,能除去Fe3+,但引入Fe2+,A错误;加入过量铁粉,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剩余铁粉,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B正确;C项中加入NaOH溶液,Cu2+、Fe3+均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不符合除杂要求,C错误;D项中Cu与Fe3+反应生成Fe2+和Cu2+,但无法除去Fe2+,D错误。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349c0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c.png)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和Na2O2均可与盐酸反应,故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B.Na2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Na2O2C.Na2O与H2O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D.在呼吸面具中,Na2O常作供氧剂解析能与盐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还必须考虑生成物是否仅为盐和H2O:Na2O+2HCl 2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2↑,A项错误;Na2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Na2O2:2Na2O+O22Na2O2,B项正确;Na2O+H2O2NaOH是化合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2Na2O2+2H2O4NaOH+O2↑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项错误;Na2O2常作为供氧剂,D项错误。
2.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试管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右移,静置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则试管内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B.氯化钠C.铝D.铁形管内液体右移,静止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说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结合选项,可知其原因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使瓶内压强增大。
3.向装有Na2O2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再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到试管口,燃着的木条熄灭B.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C.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D.因为Na2O2与酚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变为红色解析Na2O2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O2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NaOH与酚酞作用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在反应过程中Na2O2表现出强氧化性,它能将红色物质氧化而褪色,故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
4.(2021山东聊城高一检测)王刚同学将Na、Na2O、Na2O2、Na2CO3分别投入盛有足量盐酸的1号、2号、3号、4号四支试管中,结果他不会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 A.1号 B.2号 C.3号 D.4号、Na2O2、Na2CO3投入盐酸中分别放出H2、O2、CO2气体;Na2O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氧化剂和还原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氧化剂和还原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6cea2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c.png)
氧化剂和还原剂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还原剂就是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D.氧化剂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A不正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B不正确;还原剂是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C不正确。
2.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等。
下列反应与C+H2O(g)CO+H2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A.3Fe+4H2O(g)Fe3O4+4H2B.Na2O+H2O2NaOHC.2F2+2H2O4HF+O2D.3NO2+H2O2HNO3+NO,A项中的水是氧化剂,B、D项中的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项中的水是还原剂。
3.用碱液吸收工业制硝酸尾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N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Na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D.H2O是还原产物中氮元素显+2价,NO2中氮元素显+4价,产物NaNO2中氮元素显+3价,故NaN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4.(2020江苏南京期末)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CO2B.H2O2→O2C.SO2→SD.KMnO4→MnO2过程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A项正确;H2O2→O2过程中,氧元素化2合价升高,H2O2分解就能实现,不一定要加入氧化剂,B项错误;SO2→S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C项错误;KMnO4→MnO2过程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可以通过高锰酸钾分解来实现转化,不一定要加入还原剂,D项错误。
5.(2020广东惠州期末)根据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2Fe3++2I-2Fe2++I2;②Br2+2Fe2+2Br-+2Fe3+,可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Fe3+、Br2、I2B.Fe3+、I2、Br2C.Br2、Fe3+、I2D.Br2、I2、Fe3+解析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98f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e.png)
4.完成下列表格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大小
主要特征
浊液 >100 nm
不稳定, 不均一
溶液 <1 nm
稳定,均 一
胶体
1~100 nm
较稳定, 均一
举例
泥浆水 饱和NaCl 溶液 豆浆
5.提示: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
下一页
6.世界上有数百万计的老人患老年性 痴呆症。许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 年性痴呆症与铝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发 现,铝对人体的脑、心、肝、肾的功能 和免疫功能都有损害。因此,世界卫生 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 物而加以控制。提出成年人每天允许铝 摄入量为60 mg。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稀盐酸, 最后一种是稀硝酸。
AgNO3+HCl=AgCl↓+HNO3
下一页
7.区别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方法仅供 参考(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中三四种方法即 可)。
(1)密度法: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 大得多,可以测试这两支试管相同体积液 体的重量,重量大的是浓硫酸,重量小的 是稀硫酸(或用密度计进行测试)。
(4)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稀 硫酸无此特性。分别称取等量的两种硫酸 ,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再称量,质量 明显增加的是浓硫酸,另一种是稀硫酸。
下一页
(5)吸水法: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胆 矾,再分别加入几滴硫酸,晶体溶解且溶液变 蓝的是稀硫酸,若蓝色晶体变白,则加入的酸 是浓硫酸。
(6)钝化法:取已去氧化膜的两块铁片或 铝片,分别放入盛有两种硫酸的试管中。无明 显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硫酸。 (或取已去氧化膜的两块铁片或铝片,分别放 入盛有两种硫酸的试管中片刻,取出后用水洗 净,再分别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后如 果有红色物质析出,则原试管所盛的是稀硫酸 ;若无现象,则原试管所盛的是浓硫酸。)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解析(全册)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解析(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e5d46f77232f60ddcca1ce.png)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
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
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
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
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
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
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
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
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
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
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2)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
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3d51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2.png)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P1-1 选择题1.A2.B3.C4.D5.BP1-2 填空题1.周期2.原子序数3.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核数目4.主族元素5.16P1-3 简答题1.解答略1.2 原子与离子的相对质量P1-4 选择题1.C2.A3.D4.B5.AP1-5 填空题1.原子的相对质量2.质子数目与电子数目相同3.电子云中4.3:75.阴离子P1-6 简答题1.解答略1.3 原子的量子结构和电子排布P1-7 选择题1.D2.A3.C4.B5.DP1-8 填空题1.最多容纳4个电子2.K、L、M、N3.24.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²5.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²3d¹⁰4p⁶5s²4d¹⁰5p⁶6s²P1-9 简答题1.解答略第二章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2.1 氢和氢化合物P2-1 选择题1.B2.A3.D4.C5.CP2-2 填空题1. 6.942.氯化钠3.氯化亚铜P2-3 简答题1.解答略2.2 氧的化合物P2-4 选择题1.C2.B3.D4.A5.AP2-5 填空题1.水2.过氧化氢3.燃烧P2-6 简答题1.解答略2.3 卤素及其化合物P2-7 选择题1.A2.D3.C4.B5.BP2-8 填空题1.绿色2.I₂3.CuCl₂4.漂白水5.碘酒P2-9 简答题1.解答略2.4 硫、磷与硫、磷的化合物P2-10 选择题1.A2.C3.D4.BP2-11 填空题1.附属石膏2.熟石膏3.磷矿4.白磷P2-12 简答题1.解答略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应用3.1 离子方程式P3-1 选择题1.B2.C3.D5.BP3-2 填空题1.离子方程式2.氯离子3.Cl₂4.H⁺5.水P3-3 简答题1.解答略3.2 配平化学方程式P3-4 选择题1.B2.D4.A5.CP3-5 填空题1.Cl₂ + 2NaBr → 2NaCl + Br₂2. 5 铁 + 8硫→ 5硫化铁3.过量氯气4.选择题略P3-6 简答题1.解答略3.3 电子方程式P3-7 选择题1.C2.A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3.B4.D5.AP3-8 填空题1.电子方程式2.2Ag⁺ + 2e⁻ → 2Ag3.Na⁺4.Ag5.Ag⁺ + Cl⁻P3-9 简答题1.解答略结语本文档整理了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中各章节的习题答案。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5389bb647d27284a735169.png)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c0caa4e5856a561252d36ffc.png)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P10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B 溶解度C 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浓度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B 1:2C 1:1D 2:1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m mol/L之间。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85e19aa417866fb94a8e9d.png)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
2mol Cl—:0。
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豆浆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NaOH=Na++OH—(2) CuCl2=Cu2++2Cl-(3)Fe2(SO4)3=2Fe3++3SO42-(4)Ba(NO3)2=Ba2++2NO3-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3)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4)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5)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bca2598e9951e79b8927fb.png)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10)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P.20)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操作步骤略。
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P.33)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阴离子 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高中新教材化学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鲁科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新教材化学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鲁科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403a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e.png)
4.答案 (1) 因为气态水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所以相同温度下反
4.AD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a 失去电子生成 CaCl 2 ,被氧化,负
(2) 反应焓变与键能的关系为 ΔH =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
动,B 错误;正极反应为 PbSO 4 +2e Pb+SO 2-
4 ,正极反应物
为 PbSO 4 ,C 错误;常温下,电解质不是熔融态,离子不能自由
Na,发生还原反应
离子移动方向
阴 极: Na + + e -
Na
阳极:2Cl - - 2e -
Cl 2 ↑
总 反 应: 2NaCl ( 熔
通电
融) 2Na+Cl 2 ↑
1
本章自我评价
各部分作用
工作原理
离子移动方向
阴 极: 2H2 O + 2e
C: 作 阴 极、 阳 极, 作
Cl - 向阳极移动,失去
应①比反应②放出的热量多。
-
-
极反应为 Ca + 2Cl - 2e CaCl 2 ,A 正确;阳离子向正极移
-
+ E H—H ] - [ 6E C—H +
的总键能。 反应 ③ 的 ΔH = [ 4E C—H + E C
C
- E C—C - 2E C—H , 反 应 ④ 的 ΔH = [ 6E C—H +
-
2+
+
-
极反应为 2H +2e H2 ↑,C 错误;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
极移动,所以 a 中 Na 向 Fe 电极移动,( b) 中 Na 向 Cu 电极移
+
+
动,D 错误。
5.答案 在船底镶上一块锌块,锌作负极,潜艇的金属外壳作正
极,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答案合理即可)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16e6c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4a.png)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看不清就放大点)2022、9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
例如:①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
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
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
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实验1-1步骤现象(1)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盛有约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固体食盐逐渐溶解,食盐水略显浑浊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3)思考题分析: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
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
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
但钡盐除BaSO4外,还有BaCO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O3等溶于稀盐酸。
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看不清就放大点) 2011、9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
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
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
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
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
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
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
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
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
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
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2)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
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
加Na 2CO 3时可除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两者均有。
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1.50 mol Na 2CO 3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
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
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
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
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6. (1) 不正确。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若不指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而仅指出气体的体积,则无法知道气体的物质的量,也无法知道分子数。
(2) 不正确。
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液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3) 不正确。
水在标准状况时将结成冰(严格地说是处于冰、水共存状态),1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
(4) 正确。
7. (1)5% (2)0.28mol/L 第8题(见下图)9. 1.42 g,操作步骤参考P16。
.P24【思考与交流】1、2、如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收藏,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网络中的信息分类,化学中分散系的分类,生物中对各个物种的分类,等等。
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等。
P25【科学探究】1、2略 3、2Ca+O2=2CaO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C+O2 CO2(碳充分燃烧) CO2+H2O=H2CO3 Ca(OH)2+H2CO3= CaCO3↓+H2O规律: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规律:分解反应:CaCO3CaO+CO2↑,BaCO3BaO+CO2↑P26【思考与交流】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溶液、胶体、浊液。
实例:泥浆水、空气、Ca(OH)2的悬浊液、澄清的石灰水、海水、江河水、牛奶、豆浆等。
P26【科学探究】参考P27第一段。
P29习题: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1)从酸的强度上来讲:HCl 、H 2SO 4、HNO 3是强酸;H 3PO 4是中强酸;而H 2S 为弱酸。
(2)从酸的氧化性强弱来分:浓H 2SO 4、HNO 3是强氧化性酸;而H 2S 是强还原性酸。
(3)从电离的H 离子个数来分:HCl 、HNO 3是一元酸;H 2SO 4、H 2S 是二元酸;H 3PO 4是三元酸。
(4)从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来分:H 2SO 4、HNO 3、H 3PO 4是含氧酸;而HCl 、H 2S 为无氧酸。
3、混合物,首先是它们中的组份在一定条件下,不互相反应。
(1)固-固类(2)固-液类(3)固-气类(例空气和灰尘)(4)液-液类(例如油和水)(5)气-液类(例如河水中溶解的氧气)(6)气-气类(例如空气);如果从组成分类有:单质和单质;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果从元数分类:有二元;三元;四元;五元等等。
4、略5、(见左表)6、BD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是1~100 nm 。
应用如水的净化胶体带电荷吸引异种电荷和聚沉、硅胶的防腐、蛋清等。
P31【思考与交流】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P33【实验2-3】1、有蓝色沉淀生成,Cu 2++2OH -= Cu(OH)2↓ 2、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 ++OH -=H 2O 3、有无色气泡产生,2H ++CO 32-= H 2O+ CO 2↑P33【思考与交流】例如:(1)利用离子反应鉴定明矾水溶液中的K +、Al 3+和SO 42-;(2)粗盐的提纯,除去NaCl 中的Ca 2+、Mg 2+和SO 42-等。
P33习题:1、2略;3C 4C 5C 6B 7D 8、(1)NaOH= Na ++OH - (2) CuCl 2=Cu 2++2Cl -(3) Fe 2(SO 4)3 =2 Fe 3++3SO 42- (4)Ba(NO 3)2= Ba 2++2NO 3-9、(1)Na 2SO 4+BaCl 2=BaSO 4↓+2NaCl ,SO 42-+Ba 2+=BaSO 4↓(2)2Al+3Hg(NO 3)2=3Hg+2Al(NO 3)3,2Al+3Hg 2+=3Hg+2Al 3+(3)2HCl+Na 2CO 3= 2NaCl +H 2O+ CO 2↑,2H ++CO 32-= H 2O+ CO 2↑ (4)不起反应,因为不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1)Cu(NO 3)2+2NaOH=Cu(OH)2↓+2NaNO 3 (2)HCl+NaOH=NaCl+H 2O(3)2HCl+CaCO 3=CaCl 2+H 2O+CO 2↑ (4)2HCl+Na 2CO 3=2NaCl+H 2O+CO 2↑ (5)CuSO 4+Fe=Cu+FeSO 41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不是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