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奇迹课堂四年级下第一单元B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一单元(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一单元(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一单元(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一单元(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一单元(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默认分类 2011—02—22 22:21:44 阅读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备人本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展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本单元训练难点:(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三)(2)
0.3
=
0.30
4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2)
= =
不变
4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2)
4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2)
0.8
4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2)
0.14
0.22
4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2)
× ×
4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2)
3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1)
3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1)
21.312 小数点 小数
3
3
3
3
基础素养课课清
100 2
小数的意义(三)(1)
1 1
2 0.001
3
基础素养课课清
小数的意义(三)(1)
0.1 0.001
10
0.01 十
3
能力素养步步赢
小数的意义(三)(1)
B
C
0.7 0.89 0.078
1 小数的意义(一)
基础素养课课清
1 小数的意义(一)
基础素养课课清
1 小数的意义(一)
能力素养步步赢
2.3
2
0.3
1 小数的意义(一)
能力素养步步赢
3.93
3 0.9 0.03
1 小数的意义(一)
能力素养步步赢
8 10 0.8
1 小数的意义(一)
创新素养个个行
练习一(1)
10
能力素养步步赢
练习一(1)
10

奇迹课堂小学数学四年级

奇迹课堂小学数学四年级

目录1 四则运算 (3)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7)3.括号 (13)易错警示 (19)奥数专题 (19)(一)最大和最小 (19)第1单元测试题 (20)2 观察物体(二) (24)奥数专题 (28)3 运算定律 (30)1.加法 (30)2.乘法运算定律 (38)易错警示 (44)奥数专题 (44)第2、3单元测试题 (45)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0)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50)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59)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65)4.小数与单位换算 (71)5.小数的近似数 (76)易错警示 (81)奥数专题 (82)第4单元测试题 (84)5 三角形 (88)1.三角形的特性 (88)2.三角形的分类 (95)3.三角形的内角和 (100)易错警示 (105)奥数专题 (106)第5单元测试题 (107)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11)1.小数加减法 (111)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17)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22)易错警示 (125)奥数专题 (126)第6单元测试题 (127)7 图形的运动(二) (130)1.轴对称 (130)2.平移 (136)易错警示 (141)奥数专题 (142)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44)1.平均数 (144)2.复式条形统计图 (149)奥数专题 (157)第7、8单元测试题 (159)★营养午餐 (164)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67)奥数专题 (171)10 总复习 (172)1.数与代数 (172)2.图形与几何 (175)3.统计 (177)期末测试题 (179)1 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前自主学习引导情景导入山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小兔读一本书,已经读了1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学习了下面的知识后,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展现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认识三位数”,主要包括了千位和百位的认识,以及千位和百位的写法。

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他们将首次接触到三位数,并要学会如何读写。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千位和百位的读写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学会了数的读写,并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位数的认识,他们还是第一次,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位和百位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2.培养学生数的组成和分解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四. 教学重难点1.千位和百位的认识,以及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2.数的组成和分解的方法,以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环境,如教室、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接触三位数,并引导学生关注千位和百位。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千位和百位的读写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千位和百位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包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章节。

我们将通过这些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分数的模型和图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数的引入:我会用模型和图示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分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 分数的比较: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习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分数比较的方法。

4.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会用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会用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分数的计算题目,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还有一些分数比较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我还会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等奖创新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等奖创新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等奖创新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说教材⒈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3页内容,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这是第1课时。

⒉教材分析: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世界中,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物体,在观察中思考,也在思考中进一步学会观察。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实物和立体模型,本课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物体的过程。

旨在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图形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如下:⒈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物体的过程。

⒉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魅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想象,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看到的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形成实物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通过引导发现法,为学生设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建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暖瓶、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的录像,提问:①从正面观察,你能看到面孔的舞蹈演员有几位?②为什么只能看到1位呢?(因为后面演员的面孔被挡住了)[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㈡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新知部分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小狗回家”与“画暖瓶和杯子”。

“小狗回家”板块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⑴观察首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观察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上考虑,如果学生没说到的细节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如:房子正面有门、窗户、信箱,侧面的窗户是圆形的,房顶是尖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数的意义(第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例、例(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人,中午有人离去,又有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天接待人。

照这样计算,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小组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人)表示中午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人)(人)第一种方法中,÷算出了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算出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天是天的几倍,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天的人数去乘算出来的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巩固练习()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第一单元七彩课堂知识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第一单元七彩课堂知识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第一单元七彩课堂知识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4、方法指导:在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形平摆的物体并判断观察到物体的平面图在哪一位置观察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注意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一个物体。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1、①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②当字母的数值确定时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确定值。

③只有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4a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axa=a²长方形周长=(长+宽)×2=2x(a+b)长方形面积=长×宽=axb=ab3、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

连减的性质:a-b-c=a-(b+c)(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②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乘法的估算方法:可以把每个因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