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社会理论

阅读《中国非营利评论》2、4、5期上的“公民社会”的连载文章。复印出来提供给大家。

第一部分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先由公民社会的NGO式界定开始,分析其原因,再为下一步的拓展与对话做出准备。

第一次课公共领域及其三种主导力量

要点:三个部门、三种机制

一、热身性讨论

1.公民社会是什么

你对公民社会的理解是什么?

你如何看重这一领域?

为什么?它与什么现象有关?

2.公民是什么?

你的理解与救灾志愿者的理解有什么区别?

公民与公民社会的关联是什么?

二、市场逻辑与公共空间

问题讨论:土地、森林与水资源私有化:你赞成吗?——它提升了效率,却消失了人们议事的空间与建构SC的基础。

市场正在消失公共空间。原因:商业化的逻辑与力量,人们不得不被卷进去而没有时间、精力来生活;市场逻辑的入侵、游说,以及按照这套逻辑产生产品(如媒体利用人们的下意识欲望……)、市场在解体道德……

阅读与讨论“曹操墓造假.doc”

于是,市场逻辑渗入公共空间。

阅读:人们有关市场经济与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讨论

三、政府逻辑与公共空间

市场剩下(没渗入)的公共空间,又进入到权力控制的范畴。

四、NGO与公共空间

NGO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秩序、公共生活的提供者。

五、三套逻辑,你喜欢谁?

你选择谁?

三者的边界你愿意确定在什么地方(谁大一些、谁小一些)?

这就是公民社会理论要研究的。

六、公民社会的通常界定

市场与政府之外的空间,为NGO所占据,这就是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既有界定:NGO为主体,结社、公益、利益群体,也包括社会运动。私人与国家之间。家庭的过渡性质(鱼与文化有关)。

第二次课从公共领域到公民社会的逻辑

要点:从建设性的角度,将NGO与公民社会深度链接起来。这些学习公民社会理论的人,更关注的是NGO如何。

一、公共领域、NGO与公民社会

1.一个基本的表达式

表达式:公共领域(三种主体)→被三者之一的N G O占据→公民社会呈现。

所以,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

①为什么把NGO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

②公民社会为什么被认为是理想的社会?

③为什么公共领域如此重要?

答案都在于上面的公式中:公共空间如此重要!而如此重要的公共空间被押宝在NGO 身上;又体现为公民社会。

2.第一个问题的展开

为什么把NGO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就像那一问题问到的,文明社会、被人喜欢的社会,为什么非要是NGO主导的社会?答案就在于三个部门的三套逻辑,其中只有NGO的逻辑能避开另外两套逻辑。

NGO的四种重要类型:

①集体事物的自我提供(互益组织)

②公共事物的自我提供(慈善-公益组织)

③游说组织(狭义的利益集团)

④社会运动组织

互益组织:自我治理的“精致雕刻”(自我创造的集体与事物),自我选择的进入。微观层面上的最完美的民主形式。

公益组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观场面。慈善助人的默默行动。

公益与民主,你更喜欢什么?

3.第二个问题的展开与答案

公民社会被认为是理想的社会,如同“乌托邦”一样,如何看待?为什么到了如此高的程度?“公民社会”能承担得起吗?答案:就需要分析,为什么公共空间如此重要。因而,交给了第三个问题。

4.第三个问题的展开与答案:

(1)公共空间对于人们的“作为”与尊严是如此的重要:

①NGO增能的方式:让人们进入到公共空间;②社会的公民,承认你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③剥夺政治权利:巨大的惩罚。但其实这远远不够。④中国社会:自我实现的方式;

⑤西方社会,选举的意义。

(2)人们聚到一起,可以建构起社会自身的满足,这是市场与政府都没有的。

(3)大家进入一起,也未必都是好事,还需要容忍、合作、学会分配资源。这是在上述一条之后,产生出来的新的一条。上一条说单个NGO可以做到什么,而这里说,大家到一起,需要克制问题。但正是克制之中,需要学会好的品质,因而有些因祸得福的味道。

归总到社区研究中的结论:交往(共同体)+参与(增能、尊严)的需求+协商。

简而言之,公共空间产生出公民来。

什么是公民清楚明白了。

二、我们对于公民社会的定义

我们的CS(Civil Society)定义:

1.公民:自主地进入到公共空间的人+也容纳他人在其中活动的人。

2.由公民构成的社会为公民社会。

3.公民社会的三个重要的变量

(1)个人是否进入

(2)是否容许他人进入

(3)进入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次课公民社会与NGO关系的批判性建构

要点:从批判性的角度,将NGO与公民社会深度链接起来。

一、问题讨论

一旦将公共领域转交给NGO,就会出现理想的状况了吗?

大家讨论:会出现怎样的问题?

罗列所可以找到的问题。

二、NGO与公民社会:批判的视角

所以,一旦转让给社会、转让给NGO,所得到的结果不是固定地出现了公民社会,而是转让给了一个原点,在这里重新开始孵化,其出壳的产物到底是什么,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是重要结论:NGO的世界不是公民社会的世界,公民社会只是其中的最理想的产物,我们需要知道,怎样才能孵化出这样的产物。

政府不转移给NGO是有问题的,而转移,则是未必一定是建设性的。当前我们急于转移,是因为这样的社会背景,但是,请不要不愿意听这样的话。

三、关于应当怎么办的讨论

1.专门在NGO领域下功夫

2.更宽阔的视野:将政府等也纳入进来

四、归总:

既要接纳NGO发育的益处,又要承担相应的负担。

负担是:……

益处是:……

第二部分NGO发育的公民社会效应与一些难解的矛盾第一次课政府控制的“劣理性“

一、权力控制的消极效果

沿用NPO管理课上的相应内容。

二、人们不从私域里冒出头来

讨论:看一下人们是如何面对公共空间的?

电梯里遇到要帮助的情形(匿名效应、责任转移、法不责众、从众:哪里都有这种情形,关键是谁更严重。)

遇到公共领域里作假的情形

公共卫生与公德:没有人见到时

熟人与陌生人需要帮助时的对比

各种选举(从社区到政府)

村民之间的“温情脉脉”的资源哄抢。

三、在志愿者管理上的体现

讲一下志愿者中的问题:道德取代管理;安置取代招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