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防御功能

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中就考虑到如何进行防御,怎样具有防御保卫性能。大部分建筑、大多数城池是从军事防御的角度出发修建的。

如住宅大墙、望楼、门楼望孔、炮台、角楼等等,都是军事防御性的设施;又如万里长城、关门、烽火台、狼烟台、便门、马道、垛口、角楼等等。在县城的建设中还有军事城、军粮城、战城等,同样是防御工程。此外,每建设一座城市,都建有城墙、城楼、堞楼、敌台、硬楼、软楼、马面、瓮城、望火楼、鼓楼……这些都是防御性工程。另外在大城之外,还建有羊马城、大的外城圈。城外的鹿脚、转射等等都是防御性的战略工程。还有吊桥、水门、闸门、卫星城、外廓城、城关城等也都是军事防御性工程。明清时北京城、城内的道路、交通、公共建筑、胡同、广场、垛口、城墙以及城墙内外所附属的建筑,这一切都是从战略防御性出发而修建的。

中国古代军事建筑

建设城池,本身就是一个防御性工程。修城即是象征防御与战略进攻,有一个明显的要地。城门白日启开,夜间关闭,住家中院子的门平时总是关着,特别是到晚间将院子的大门关闭之后,才会觉得深屋居住是安然、舒适的。合川钓鱼城,这是一座超级小的古代城池,但它却因为一场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钓鱼城拥有奔腾的嘉陵江作为天然的护城河,据说,当年曾施以栈道出入,靠“过河拆桥”的方式通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在与蒙古军的战斗中,依靠地势坚守了36年之久。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城墙——城池外围线性防御设施的主体。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极高的防御价值。襄阳古城建于汉,北城墙滨临汉江其余三面凿有宽180到250米的护城河,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在古代军事上,它既是防御工事,又是抵御水患的堤防。汉水南岸的襄阳和汉水北岸的樊城唇齿相依,共同构成了襄阳樊城防御体系,所以从战略上说,得到了他们中的任何一座,并不是完全的拥有了这座城池的防御体系。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蒙古打南宋:从1268年蒙古军围困襄阳开始到1273年在襄阳粮食断绝,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才由守将吕文焕开城投降.因为襄阳和樊城仅隔一条汉江,二城互相支援,虽然蒙古包围襄阳无法断绝襄阳的物资供应.而且蒙古不擅水战,不能切断二城联系.

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西汉昭宣时期甘肃居延甲渠侯官治所坞门门外,有类似瓮城的曲壁,可能是瓮城的雏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在南京明城墙修筑以前,中国传统瓮城的制式是将其设于主城门外。南京明城墙一反此旧制,将瓮城设于城门内,在城体上革命性的设置了"瓮洞"(藏兵洞),大大加强了城门的防御能力。

一座佛寺、一座庙宇有时也要为它建城。例如河南垒山寺和青海瞿昙寺也都是为寺而建的城池,都采用方块形作为城墙,相当坚实,至今保存完整。

烽火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在某些地段,连线的烽火台建筑甚至取代了长城城墙建筑。长城沿线的烽火台的建筑与长城一样,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西北的烽火台多为夯土打筑,也有用土坯垒筑;山区的多为石块垒砌;中东部的自明代有用砖石垒砌或全砖包砌的。

关隘,为险要交通口的防御组群,立于县境四面高山险道上的“九关十三隘”更是八闽一绝,

遐迩闻名,也是山城一道令人瞩目的景观。这些关隘中,最有名的当属杉关,历代都视为“天险可凭,有恃无恐”之地,古有“八闽第一关”和“瓯闽西户”之称。杉关就山脊建有城堞、楼阁炮台,锁住这条由赣入闽的主要通道。元末陈友谅、明朝邓茂七等农民起义将领都以此为根据地,抵抗统治者军队的进攻。于县西北面的马铃关,屹立在两峰对峙中,下仰为“一线天”。不远处的跑马岗,风中时时传来声响酷似马铃声,传说是当年穆桂英平剿山寇在山顶留下马铃,故关以此名,又使关外敌人闻铃声而不敢进犯,所以增添了此关神秘的人文色彩。

修建筑堡,加强边境地区军事设施建设。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深谙“备边之道,守险为要”的道理,大力修建筑堡。西汉统一西域后,建设了“轮台”“高昌”“楼兰”三大军事重镇,唐代则修筑了史称“安西四镇”的龟兹,于阁舒勒碎叶四个军事重镇清朝仅在伊犁就建有著名的“伊犁九城”。

古战道,在我国冀中平原顶端的燕南大地,筑有一条可与其相媲美的“地下长城”——宋辽地下古战道专家学者们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永清古地道不是简单的藏身洞,不是老百姓个人所为,其性质是宋代军民经过精心策划、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建造的大型永久性地下军事工程,也是边关御敌的配套工程。永清县就是当年杨延昭的防区之一。根据杨延昭在宋辽交战之际镇守河北边防十五六年这一历史事实,根据《霸州志》记载,不少专家断言,永清古战道即使不是杨延昭为首主持修建,他也一定参与领导过具体的修建。

古代修筑防御工事原因

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墨子认为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亟伤敌”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多层次纵深防御,层层阻击,消耗敌人;顽强坚守与适时出击结合。墨子的防御思想无疑对中国古代建筑以军事防御为主起了重大的作用。

因为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间的矛盾、统治阶级与一般平民的矛盾、有钱的人与穷人的矛盾等等,错综复杂,有时无法解决,只能动用军事力量才可以解决。所以在平时建工程、筑佛寺等等都存在着这一类的问题,在每座建筑中或多或少都考虑军事防御原则。在中国各地的很多山上,大多数都建设有山城、山寨城,乡村中建设有村寨、乡村土围子。大户人家做高大的土院墙,穷人家外做柳条墙、柳条障子等等。因此,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即是军事防御工程,这一点的确是事实,否则就无法安宁地居住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