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 第六章 复习习题1

合集下载

遗传学第六章课后答案(22页)

遗传学第六章课后答案(22页)

+
+
+
9.30+0.95
请在表中空白处填上数字。
解:下表中有字符加红的即为答案:
子囊 型
每一子囊被计算为重组子的 染色单体数
· - nic nic-ade · - ade
2 040
3 022
4 220
5 202 6 242 7 222
在所有子囊中被计算为重组
子囊 数
子的 染色单体数
· - nic nic-ade · - ade
2. 根据上题求得的O-S间间的的交交换值,你预期 杂交的结果,下一代4种种表表型型的比例如何?
解:已知O-S间的交换值为20%,则Os/Os产生的4种配子比例为:
0.4Os ∶ 0.4oS ∶ 0.1OS ∶ 0.1os
归纳后得: 圆、单 圆、复 长、单 长、复
O_S_ O_ss ooS_ ooss
12.根据表6-5的资料,计算重组值,得到
· - nic
5.05%
nic-ade 5.20%
· - ade
9.30%
■ 为什么5.05%+ 5.20%>9.30%呢?因为· - ade间的重组值低估了。我 们看下表:
■ 表 – ade间的重组值怎样被低估的
子囊型
2 3 4 5 6 7
这儿
每一子囊被计算为重组子的染色单
理论比1∶1没有显著差异,符合回交比率。 ■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o-c间无连锁,如有连锁,则
交换值为50%。
4.双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比例可以用测交来估算,现有 一交配如下: AABB× aabb ↓
AaBb×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b
↓ AaBb Aabb aaBb aabb (1-2P)/2 P P (1-2P)/2 问:① 独立分配时, P=? ② 完全连锁时, P=? ③ 有一定程度连锁时, P=?

遗传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一) 名词解释: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A.单项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魏斯曼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 (4) 1910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B. 填空题: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定律);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遗传、变异和选择) (三) 判断题:1.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2.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将形成物种(√);3. 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将形成品种、品系(√);4.种质决定体质,就是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关系(√)。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遗传学第六章试题09级生物技术2班李昭慧20091052217一、填空题。

本大题总分为20分,每空1分。

1.在有杂交组合的子囊中,四分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种类型。

2._______在果蝇中发现有丝分裂时会发生与减数分裂交换类似的遗传重组现象。

3.细胞学标记主要包括核型分析中的各种描述染色体特征的标记如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生化标记的代表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5.SSR序列最大的特点是在不同个体间长度的_______。

6.RFLP标记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7.当NPD的数目______PD的数目时,就表明有连锁存在。

8.MII分离频率理论上最大值是________,绝不会超过________。

9.在所研究的群体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存在形式称为________。

10.除了酶切位点因序列变异导致增减而产生RFLP外,酶切位点间的碱基的________ 、_______等也会产生RFLP。

二、选择题。

本大题有10个小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

1.下列哪项不是遗传标记的性质()A.位点专化B多态性C准确性D容易进行基因型分析2.以下分子标记中,基因组中丰富度最低的是()A RFLPB AFLPC SSRD RAPD3.下列哪个不是分子标记的缺点()A花费成本高B技术要求高C自动化操作强D周期长4.DNA纤丝技术使FISH的分辨率提高到()A 小于10kbB 大于15kb C小于20kb D小于100kb5.如果a和b连锁,在减数分裂中a与b之间不可能发生()A不交换B一次交换C二次交换D三次交换6.如果两个基因不连锁,则PD类型和NPD类型产生的频率()A PD比NPD高B PD比NPD低C PD与NPD相似D没有影响7.Curt Stern在果蝇中发现有丝分裂时会发生与减数分裂交换类似的遗传重组现象是在哪一年()A 1935B 1936C 1937D 19388.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遗传标记()A 形态学标记B细胞学标记C物理标记D生化标记9.下列哪种分子标记的原理是特异PCR扩增()A RFLPB AFLPC STSD RAPD10.下列哪项不是SSR标记的特点()A 数量多,检测出多态性的频率很高B易于分析 C 结果稳定可靠D是一种双等位标记三、判断题。

《普通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普通遗传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12201)⼀、单项选择题1.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遗传是绝对的,⽽变异是相对的B.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C. 遗传和变异都是绝对的D. 遗传和变异都是相对的2.下列关于遗传学研究任务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A. 阐明⽣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B. 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其内在规律C. 证明⽣物性状表现受遗传因素控制,与环境因素⽆关D. 指导动植物、微⽣物的育种实践,提⾼医疗卫⽣⽔平3.达尔⽂的进化理论认为【】A. 环境条件是⽣物变异的根本原因B. ⾃然选择是⽣物变异的根本原因C. ⽣殖隔离是⽣物进化的主要动⼒D. ⾃然选择是⽣物进化的主要动⼒4.魏斯曼(A. Weismann)代表性的遗传学说是【】A. 获得性状遗传B. 泛⽣论C. 种质连续论D. 突变论5.下列哪⼀位不是..1900年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3位科学家之⼀【】A. 狄·弗⾥斯B. 柯伦斯C. 柴马克D. 魏斯曼6.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识别的染⾊体形态不包括...【】A. 染⾊体⼤⼩B. 着丝粒位置C. 着丝粒⼤⼩D. 随体⼤⼩7.观察鉴定染⾊体数⽬和形态的最佳时期是细胞分裂【】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8.在细胞分裂前期,发⽣的是【】A. 染⾊体卷缩为染⾊体质B. 染⾊质卷缩成为染⾊体C. 染⾊体解螺旋成为染⾊质D. 染⾊质解螺旋成为染⾊体9.细胞分裂中期,染⾊体【】A. 呈松散状态分散于细胞核中B. 呈松散状态分散于细胞质中C. 收缩到最粗最短分布于细胞核中D. 收缩到最粗最短分布于⾚道板上10.在细胞分裂末期,发⽣的是【】A. 染⾊体卷缩成为染⾊质B. 染⾊质卷缩成为染⾊体C. 染⾊体解螺旋成为染⾊质D. 染⾊质解螺旋成为染⾊体11.⼀对同源染⾊体【】A. 在细胞分裂间期配对平⾏排列B. 来源于⽣物同⼀亲本C. 形态和结构相同D. 总是带有相同的基因12. 蚕⾖(Vicia faba )是⼆倍体,其染⾊体数⽬为【】A. 2n=6B. 2n=12C. 2n=14D. n=613. 栽培⼤麦(2n=14)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具有的染⾊单体数⽬为【】 A. 14条 B. 7条 C. 28条 D. 42条 14. 已知栽培⼤麦的体细胞有7对同源染⾊体,则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有染⾊体【】 A. 7条15. 减数分裂前期I 可被分为5个时期,依次是【】A. 细线期→粗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B.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C. 终变期→细线期→粗线期→偶线期→双线期D. 偶线期→双线期→细线期→终变期→粗线期 16. 在形成性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染⾊体数⽬的减半发⽣在【】 A. 前期I B. 前期II C. 后期I D. 后期II17. ⾼等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 A. 胚囊 B. 卵细胞 C. 花粉粒 D. 精核18. 遗传学上把同⼀植物上的⾃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称为【】 A. 杂交 B. 回交 C. 测交 D. ⾃交19. ⽣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A. 酶B. 蛋⽩质C. RNAD. DNA20. ⼤肠杆菌的染⾊体为【】A. 单链线状DNA 分⼦B. 单链环状DNA 分⼦C. 双链线状DNA 分⼦D. 双链环状DNA 分⼦21. 紫外线诱发⽣物突变最有效波长和DNA 最⼤吸收紫外线光谱分别是【】A. 280nm 与280nmB. 280nm 与260nmC. 260nm 与280nmD. 260nm 与260nm22. 分析某核酸样品,其碱基⽐率为27% A 、23% C 、27% T 、23% G ,该核酸是【】 A. 单链DNA B. 双链DNA C. 单链RNA D. 双链RNA 23. 双链DNA 分⼦的⼀条链C T G A ++为0.6,则其互补链的CT GA ++为【】D. 1.8324. DNA 半保留复制的含义是新合成的DNA 分⼦中【】A. 保留亲代DNA 分⼦⼀半的碱基B. 保留亲代DNA 分⼦⼀半的核糖C. 保留亲代DNA 分⼦⼀条单链D. 保留亲代DNA 分⼦半条双链25. 反转录酶催化的过程是【】A. DNA →RNAB. RNA →DNAC. rRNA →DNAD. tRNA →mRNA26.遗传信息传递的中⼼法则表明【】A. 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是单向的B. 细胞内DNA只有通过⾃我复制产⽣C. 细胞内RNA分⼦只能由DNA转录产⽣D. 细胞内蛋⽩质只能由RNA指导合成27.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特征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 三个碱基决定⼀个氨基酸B. 真核⽣物内显⼦的存在表明遗传密码可以是⾮连续的C. 多数氨基酸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密码⼦编码D. 病毒的遗传密码和⼈类核基因的遗传密码是通⽤的28.⽣物在繁殖过程中,亲⼦代之间传递的是【】A. 不同频率的基因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C. 亲代的性状D. 各种表现型29.受⼀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在完全显性情况下,杂种F2代表现型的分离⽐例为【】A. 1:1B. 3:130.⽤红花纯合体与⽩花纯合体杂交,杂种F1代全部为红花,因此红花为【】A. 单位性状B. 质量性状C. 显性性状D. 隐性性状31.豌⾖种⽪⾊中有灰⾊和⽩⾊,灰⾊(G)对⽩⾊(g)为显性。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可打印修改)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可打印修改)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名词解释遗传与变异五、简答题1、什么是遗传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遗传学的任务是什么?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4、遗传学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上有何作用?5、在遗传学发展中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有那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6、写出下列科学家在遗传学上的主要贡献。

(1)Mendel,(2)Morgan,(3)Muller,(4)Beadle和Tatum,(5)Avery,(6)Watson和Crick,(7)Chargaff,(8)Crick,(9)Monod和Jacob。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习题》一、名词解释1、姊妹染色单体2、非姊妹染色单体3、异固缩现象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mitosis and meiosis)5、交叉与联会6、胚乳直感7、果实直感8、无融合生殖9、世代交替二、简答题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染色体形态有哪些类型?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3、设某生物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请绘出减数分裂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后期Ⅱ的主要特征(示意图)4、何谓无融合生殖?它包括哪几种主要类型?三、分析题1、用A//a、B//b和C//c分别表示三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斜线两边的字母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试问:(1)含A//a和B//b的个体可产生几种配子类型?(2)含A//a、B//b和C//c的个体可产生几种配子类型?写出其配子的基因型。

2、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

试问:(1)一个人从其父亲那里接受多少染色体?(2)人的配子中有多少染色体?(3)人的卵细胞有多少性染色体?(4)女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常染色体?3、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习题》一、名词解释1、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3、基因型与表现型4、互补作用5、积加作用6、返祖现象(返祖遗传)五、简答题1、纯种甜粒玉米和纯种非甜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粒的子实,而非甜粒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的子实。

南开大学遗传学练习题答案-第六章

南开大学遗传学练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1重组极性杂合DNA 模型中的异常分离现象最早是在酵母不同交配型A ×a 的杂交中发现的。

合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囊孢子除了正常的2A :2a 分离外,出现了3A :1a 或者1A :3a 的分离,试用某种DNA 重组模型加以说明,并附图解。

答:Holliday 模型,发生单链交换以后的局部异源双链在细胞内的错配修复系统识别下将其中的一条链切除。

前提:酶系统只选择性的切除两条异源双链中的一条,而不是随机切除一条链。

图参见课件。

2子囊菌纲的一种真菌Ascobulus 的一些突变产生浅色子囊孢子,成为a 突变体。

不同a 突变体进行了以下的杂交,观察具有黑色野生型子囊孢子的子囊,杂交中出现的黑色孢子的基因型如下:a 1×a 2 a 1×a 3 a 2×a 3 ↓↓↓ a 1 + a 1 + a 2 + + + a 1 + a 2 + + a 2 + + + + + a 2+ a 3+ a 3试说明这些结果。

有a 1、a 2和a 3这三个突变位点的可能次序如何?答:三次转换,总计:a 1—1次;a 2—0次;a 3—2次。

基于“同线分析”原理,与断点连锁越紧密,越易发生基因转变。

由于a 3离断裂位点最近,a 1次之,a 2最远,基因转变具有方向性,因此推断三个位点的顺序为:(重组位点) a 3—a 1—a 2。

3下表表示人─鼠杂种无性系以及它们所包含的人类染色体。

检验了人的4种酶:TK (thymidine –kinase ,胸腺激酶),只在无性系C 中有活性;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 ,乳酸脱氢酶),在A 、B 、C 3个无性系中都有活性;PGK (phpsphoglycerate kinase ,磷酸甘油酸激酶),在无性系A 和C 中有活性;AHH (aryl hydrocarbon hydroxylase ,芳烃羟化酶),在无性系B 中有活性。

大学课程遗传学习题与答案06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大学课程遗传学习题与答案06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本章习题1.植株是显性AA纯合体,用隐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 株F1中,有2株表现为aa。

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答:这有可能是显性AA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A基因的染色体发生断裂, 丢失了具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断,与带有a基因的花粉授粉后,F1缺失杂合体植株会表现出a基因性状的假显性现象。

可用以下方法加以证明:⑴.细胞学方法鉴定:①.缺失圈;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等长。

(2).育性:花粉对缺失敏感,故该植株的花粉常常高度不育。

⑶•杂交法:用该隐性性状植株与显性纯合株回交,回交植株的自交后代6 显性:1隐性。

2.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

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

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这可能是Cc缺失杂合体在产生配子时,带有C基因的缺失染色体与正常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其交换值为10%,从而产生带有10%C 基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它与带有c基因的雌配子授粉后,其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3.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12 - 34567, 另一个是12 • 36547 (〃• 〃代表着丝粒)。

试解释以下三个问题:(1).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⑵.倘若在减数分裂时,5与6之间发生一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产生的弛子的育性。

(3).倘若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3之间和5与6之间各发生一次交换,但构,并指出产生的抱子的育性。

答:如下图说示。

*为败育抱子。

ABCDEFGHIJ 、ABCHGFIDEJ 、ABCHGFEDIJ 。

试论述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答: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为:以变种ABCDEFGHIJ 为基础,通过DEFGH 染 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EDIJ,然后以通过EDI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IDEJo5. 假设某植物的两个种都有4对染色体:以甲种与乙种杂交得F1,问F1植株的各个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绘图表示联会形象。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 6-8章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 6-8章

第六章染色体和连锁群1、解:在这一杂交中,圆形、单一花序(OS)和长形、复状花序(os)为重组型,故O—s 间的交换值为:(23+19)/(23+83+85+19)×100%=20%2、解:O_S_ :O_ss :ooS_ :ooss = 51% :24% :24% :1%,即4种表型的比例为:圆形、单一花序(51%),圆形、复状花序(24%),长形、单一花序(24%),长形、复状花序(1%)。

3、解:根据题意,上述交配:♀CCoo白色×ccOO白色♂↓有色CcOo×ccoo白色↓有色C_O_白色(O_cc,ooC_,ccoo)此为自由组合时双杂合个体之测交分离比。

可见,c—o间无连锁。

(若有连锁,交换值应为50%,即被测交之F1形成Co :cO :CO :co=1 :1 :1 :1的配子;如果这样,那么c与o在连锁图上相距很远,一般依该二基因是不能直接测出重组图距来的)。

4、解:(1)独立分配时,P = 1/2;(2)完全连锁时,P = 0;(3)有一定程度连锁时,p = 0~0.55、解:(1)Z+ al Z px +×Z+ +W中,白化小鸡中显阵发痉挛性状者为Z px al W,为交换型,∴数目=16×10%=1.6只≈2只或依据下表为16×[(5%×50%)/(45%×50%+5%×50%)]=1.6只(2)后代表型及比例见下表:∴非白化小鸡中显阵发痉挛性状者为:(74-16)×22.5%/75%=17.46、解:根据上题的图示可知,有45%的雄性小鸡带有px,45%的雄性小鸡带有al,5%的雄性小鸡同时带有px和al。

7、(a)基因A和C是紧密连锁的,所以没有重组发生。

(b)重组值为08、解:(1)对这三对基因杂合的个体产生8种类型配子,说明在两个连锁间区各有单交换发生,同时也有双交换出现。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绪论(一) 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二)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克里克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 4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4)经典遗传学3.遗传学中研究基因化学本质及性状表达的内容称( 1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4)细胞遗传学4.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1859 (2)1865 (3) 1900 (4)19105.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6.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 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

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

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

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5.·6.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7.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

普通遗传学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与伴性遗传 性连锁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

普通遗传学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与伴性遗传 性连锁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1.原养型或野生型2.缺陷型或营养依赖型3.连锁遗传4.伴性遗传5.限性遗传6.从性遗传7.交换8.交换值9.基因定位10.单交换11.双交换二.选择题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型)的孩子,那么病因()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 D.无法判断2.一个正常男子与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女子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儿子,据此分析下列错误的是()A.此遗传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B.此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此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3.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B.色盲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C.色盲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D.只要母亲患病,儿子就全部患病4.人类中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这种性状的遗传特点是()A.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B.男女发病率相当C.表现为全男遗传 D.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隐性5.在人类中,Klinefelfer综合症表现为中间性别,其性染色体为XXY。

若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则是因为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A.联会紊乱 B.同源染色体不分离C.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D.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6.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7.人类的钟摆型眼球震颤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半乳糖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一个患钟摆型眼球震颤的女性和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男孩(眼球正常),他们生的第二个孩子是两病皆患的男孩的几率是()A.1/2 B.1/4 C.1/8 D.1/168.下面系谱图的遗传方式一定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伴X隐性遗传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显性遗传9.下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A.1和3 B.2和6 C.2和5 D.2和410.果蝇的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欧阳学文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遗传学第六章课后答案

遗传学第六章课后答案
解:参考上题的遗传学分析,可知:
后代公鸡中带px基因的占公鸡总数的 (0.225+0.025)/(0.225+0.225+0.025+0.025 ) = 1/2
后代公鸡中带al基因的占公鸡总数的 (0.225+0.025)/(0.225+0.225+0.025+0.025 ) = 1/2
所以,将有(74/2)/2 = 18.5 只雄性小鸡带有px基因; 将有(74/2)/2 = 18.5 只雄性小鸡带有al基因。
16.雌果蝇X染色体的遗传组成是:
有一隐性致死基因1位于上面一个X染色体的某处,但不知其确切位置。经杂 统计此雌蝇产下的1000个雄性子代,其表型如下:
a b c d e f 750
d e f 70
abcde
60
c d e f 40
abcd
20 b c d e f 30
abc
30
合计 1000
为简易起见,不考虑多次交换,而且已经知道所给的基因顺序是正确的。
①在16只白化小鸡中将有16 × 1/10 = 1.6只 显出痉挛症状; ②在非白化小鸡中将有(37-16) × 9/10 = 18.9只 显出痉挛症状。
6.因为px是致死的,所以这个基因只能通过公鸡传递。 上题的雄性小鸡既不显示px,也不显示al,因为它们从 正常母鸡得到Px、Al基因。问多少雄性小鸡带有px?多 少雄性小鸡带有al?
理论比1∶1没有显著差异,符合回交比率。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o-c间无连锁,如有连锁,则
交换值为50%。
4.双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比例可以用测交来估算,现有 一交配如下: AABB × aabb
↓ AaBb × aabb

(整理)遗传学第六章课后习题解答

(整理)遗传学第六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六章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课后习题及答案1.在红色面包霉中,ab是任意两个基因。

杂交组合为ab*++,每个杂交分析了100个子囊,结果如下表:子囊包子的类型和数目ab a+ab ab ab a+a+ab a+a++b+++b+b+++b+++++++b+++++b+b a+ab a+ab 134******** 2841150000 3553400200 4711181801 596242281020 6310136104对每一个杂交,分析基因之间连锁关系和遗传距离,确定基因与着丝粒间的距离。

答:对上表进行分析如下:ab a+ab ab ab a+a+ab a+a++b+++b+b+++b+++++++b+++++b+b a+ab a+ab分类PD NPD TT TT PD NPD TTa基因分离MI MI MI MII MII MII MII b基因分离MI MI MII MI MII MII MII(1).对第一个杂交进行分析:要判断a与b之间是否发生连锁,即要比较PD和NPD类型的数目,若有连锁存在时,则不发生交换(PD类型)减数分裂细胞的数目应明显多于发生四线交换(NPD类型)的细胞数目,即PD>NOD时,表明有连锁存在。

对第一个杂交分析可知其PD=NPD,因此说a与b之间不存在连锁,a与b之间就不存在遗传距离。

由于基因-着丝粒距离是MII离子囊类型百分率的1/2,所以重组率=1/2重组型子囊数/总子囊数*100%。

a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1/2*0/100*100=0cMb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1/2*32+0/100*100=16 cM(2).对第二个杂交进行分析:由于PD类型远大于NPD类型,即PD>NOD,表明a与b连锁。

a与b之间的遗传距离=50*(TT+6NPD)=50*(15/100+6*1/100)=10.5 cMa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1/2*0/100*100=0 cMb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1/2*15/100*100=7.5 cM由此可知a与b位于着丝粒的两端。

遗传学-染色体变异

遗传学-染色体变异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学习要点着重了解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的概念、类别、细胞学特征及主要遗传效应。

一、缺失有中间缺失和末端缺失两种类型。

末端缺失染色体很不稳定,故少见。

中间缺失染色体比较稳定,因此常见的是中间缺失。

体细胞内某对染色体中一条有缺失、另一条正常的个体,称为缺失杂合体或杂缺失体;具有相同缺失区段的一对染色体的个体,称为缺失纯合体或纯缺失体。

杂缺失体在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会形成缺失环,缺失环在粗线期最明显。

杂缺失体的一种主要遗传学效应是可造成假显性现象。

二、重复有顺接重复和反接重复两大类。

重复杂合体在粗线期形成特征性的重复环。

重复环是由重复染色体形成,这点是不同干缺失环的。

重复最典型的遗传效应是表现基因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以果蝇X染色体16区A段的重复导致棒眼表现型的变化为例)。

三、倒位有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两种。

臂内倒位的倒位区段不含着丝粒区域,臂间倒位的倒位区段内含着丝粒区域。

倒位杂合体在粗线期出现倒位环的联会图象。

臂内倒位杂合体除在粗线期观察到倒位环外,在后期I 还可观察到后期桥和染色体断片。

倒位环不同于缺失环和重复环,前者是由两条染色体形成,而后两者是由单一染色体形成。

倒位杂合体表现部分不育性;降低倒位区段内外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什么?)。

倒位杂合体产生的可育配子中1/2带正常染色体,1/2带倒位染色体,因此倒位杂合体的自交后代中有正常个体、倒位杂合体和倒位纯合体三种个体,比例为1:2:1。

四、易位有简单易位和相互易位两类,常见的是相互易位。

相互易位杂合体在粗线期形成“+”字形联会构象,在终变期因交叉端化而形成四体环或∞字形环或四体链的构象(一直可维持到中期I)。

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后期I有邻近式和交替式两种分离方式。

邻近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不育,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可育,这两种分离方式发生的机会相等,因而易位杂合体产生的配子中1/2可育,1/2不育。

所以相互易位杂合体最明显的遗传学效应是表现半不育。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32-33)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期中的有关数据:(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

[答案]:(1)48;(2)24;(3)24;(4)12。

[提示]: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出,通常着丝点数与染色体数都应该指单个细胞或细胞核内的数目;为了“保险”(4)也可答:每个四分体细胞中有12条,共48 条。

具有独立着丝点的染色体才称为一条染色体,由复合着丝点联结的两个染色体单体只能算一条染色体。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体单体都分开,则产生的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3)用n 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答案]:(1)两个细胞分别为6 条和10 条染色单体。

(2)四个配子分别为3条、3 条、5条、5 条染色体。

(3)n=4 为完整、正常单倍染色体组;少一条染色体的配子表示为:n-1=3;多一条染色体的配子表示为:n+1=5。

[提示]:正常情况下,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配到两个二分体细胞。

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异常分配,也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6.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2n=46,那么,(1)人类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2)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答案]:(1)人类受精卵中有46 条染色体。

(2)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中分别有46 条、46 条、23 条、23条染色体。

7.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

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答案]:理论上,小稻、小麦、黄瓜各能产生=4096、=2097152、=128 种不同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整理)遗传第六七章习题答案

(整理)遗传第六七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非孟德尔遗传一、名词解释1、非孟德尔遗传:生物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现象。

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3、母性遗传:指性状以母性方式在上下代间进行传递的遗传方式。

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性状总是受母体(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4、母性影响:又称母性效应,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或积累在卵子中的核基因产物所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5、核外遗传:由核外DNA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6、表观遗传:基因表达的改变不依赖于DNA核苷酸序列的改变,而是受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的作用,而且这种改变能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向后代遗传的现象。

7、核基因组:存在于细胞核上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

8、细胞质基因组: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总称。

9、细胞器基因组: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细胞质基因,是细胞器的正常遗传组分,有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

10、非细胞器基因组:是细胞内非必需组分的基因组,能赋予细胞某种特有的性状或特征,是真核细胞内的内共生体。

11、阈值效应:当突变的mtDNA达到一定比例时,才有受损的表型出现。

当线粒体中ATP产生减少,低于维持各组织,器官正常功能所需能量的最低值时,临床症状就会表现。

12、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分为:核不育型、细胞质不育型。

质核互作不育型等三种类型。

13、短暂的母性影响:母本基因型对子代的影响仅体现在子代个体生长发育的幼龄期。

14、持久的母性影响:影响子代个体的终生。

15、基因组印记:父本来源和母本来源的等位基因的表达不同,来自一个亲本的等位基因沉默,而来自另一个亲本的等位基因则表达,这种后代中来自亲本的两个等位基因只有一个表达的现象。

16、印记基因:呈印记遗传的基因,即不表达的等位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组整倍体多倍体单倍体非整倍体亚倍体超倍体单体三体
二、判断题
1.倒位片段提高了染色体重组几率。

(×)
2.所有三倍体都是不育的。

(×)
3.三体联会形成n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

(×)
4.一条染色体的一段搭到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去的现象叫易位。

(×)
5.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
配子都是可育的。

(√)
6.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
密联会成四价体。

(×)
7.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
8.易位杂合体必然都是半不孕的。

(×)
三、填空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
2.在人类,缺失会造成缺失综合症,如猫叫综合症是由第短
臂缺失导致的。

(五号染色体)
3.在臂间倒位情况下,如果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
则后期将形成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正常染色体,染色体,缺失染色
体,染色体。

(倒位,重复)
4.臂内倒位的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其结果是减数
分裂的后期分离出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染色体。

(双着丝粒,倒位)
5.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的多倍体为,而增加的染色体
组来自不同物种的多倍体为。

(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6.茶树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0条,下列个体中的染色体数为:单
体29 条,四倍体60 条。

(29,60)
7.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因基因出现
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

(位置效应,剂量效应)
8.染色体abc.defgh 发生结构变异成为abfed.cgh ,这种结构变异称
为。

(臂间倒位)
四、选择题
1. 染色体增加了两个不同的染色体,这类个体称为(D)
A、单体
B、缺体
C、三体
D、双三体
2.下列写法表示单体的是B
A、n-1)II +III
B、(n-1)II +I
C、(n+1)II +I
D、(n-1)II
3.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C)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4.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染色体畸变? ( D )
A、化学物质
B、辐射
C、正常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
D、以上所有
5. 结果导致DNA数量增加的染色体畸变是哪一种?( A )
A、重复
B、倒位
C、缺失
D、A和C均是
7.八倍体小黑麦种(AABBDDRR)属于(D)
A、同源多倍体
B、同源异源多倍体
C、超倍体
D、异源多倍体
8.二倍体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A)。

A、染色体组
B、单倍体
C、二倍体
D、多倍体
9. 染色体结构涉及非同源染色体的叫。

()
A、倒位
B、缺失
C、易位
D、重复
10. 由n与n+1配子结合形成的后代是。

(D)
A、单体,亚倍体
B、三体,亚倍体
C、单体,超倍体
D、三体,超倍体
五、简答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哪些类型?请选一种介绍其细胞学特征和遗传学效
应。

2.相互易位杂合体具有半不育遗传效应,倒位杂合体具有部分不育遗传效应。

为什么说相互易位杂合体比倒位杂合体不育更严重?
3.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下下同源四倍体育性没有异源四倍体育性高?
4.举例说明在育种上如何利用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5.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都能使原来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

若有一种四倍体
植物,怎样从细胞学确定它是同源的还是异源的多倍体?
6.为什么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普遍得多?
7.马铃薯的2n=48,为四倍体。

对获得的单倍体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单倍体
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2个二价体。

如何看待这种减数分裂结果?并解释马铃薯的染色体组成成分。

六、计算与分析题
1、三体杂合基因型个体AAa理论上产生染色分离时的配子有哪些?这些类型的配
子比例为多少?如果A对a完全显性,该杂合体自交,其后代A表型与a表型比例为多少?如果发生染色体分离,其配子的种类与比例又如何?自交产生的显隐性比例又为多少?
2、某同源四倍体为AaaaCCcc杂合体,A-a与C-c所在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A
为a的完全显性,C为c的完全显性。

试分析该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只考虑染色体随机分离的情况)。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