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地理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以及各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理论等知识内容。

地理学习的效率和成效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也受到课堂教学结构的影响。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是每位地理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地理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地理教学的特点地理学科的特点在于它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地理现象多样,地理理论复杂。

地理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了解各种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理论来解释和分析现象,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

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时事性。

地理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是地理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特点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效果。

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对于地理学科缺乏热情。

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繁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缺乏自学和思辨的能力。

地理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学习负担也在不断加重。

地理教学需要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学生在放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

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三篇】

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三篇】

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三篇】【篇1】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一、教学目标的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行动前目标越明确,乐观性与自动性就越高,效果也就越明确。

首先,本节堂课首先目标很清楚。

其次在目标的内容实施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

第三,目标的生成性强。

老师能够按着课前设计好的目标,不绝牵引着学生接近它。

整个课堂目标的完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

二、教学方式的评价现阶段学校明确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关于本节课我紧要谈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个方面。

2.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倚靠别人的帮忙而自身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本领。

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

我认为其紧要因素包含:乐观自动的学习态度、独立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首先,本节公开课课堂问题的价值体现在:问题的存在不但有必需,而且有确定的梯度性,特别是对于区内中学班民语学生来说,本节的自主学习的答案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技能方法。

其次,自主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

其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自动性。

其四,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在学习中挑战自我,证明自我,获得真知,享受欢快。

尤其是小组呈现环节。

2.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努力探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沟通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本节课在互动方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体现着教与学的互动,特别是师生方面,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三、教学手段的评价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很重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本节课涉及到国家多,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等信息,建议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的评价由于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与自主式学习都处于摸索阶段,老师假如在课堂结束时能提纲挈领式总结一下,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与课堂所学的巩固。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一、地理学习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地理学习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地理学习需要结合地图、图片等视觉辅助教学资料,这样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域特点。

地理学习还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当前地理学习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理论分散、缺乏实际应用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偏低。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性针对地理学习的特点和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具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们可以让地理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2.开展实地考察和实验在地理学习中,实地考察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

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四、加强课外扩展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地理学习,我们还需要加强课外扩展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课外扩展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王民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00875)一、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执行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共有6部(分别在1956年、1963年、1978年、1986年、1992年、1996年颁布)。

这些教学大纲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思想和社会要求,也反映了地理课程设计思想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在地理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主要反映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和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制定上,一些新的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贯彻其中。

各地教研员和教师结合贯彻和讲授新教材,开展了大量具体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地理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改进方面有较大发展。

不少教师和研究者致力于介绍国外地理课程和教科书,开始进行地理课程的研究。

但是,从总体来讲,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改革深度和广度上均相差较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中学地理课程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课程编制中较多凭经验办事,缺少理论支持和深入研究。

现有的研究较多是"如何教好,如何学好",缺少宏观和深入的分析。

在编制过程中,较多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进行设计,凭经验选取内容。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导致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的,以获得好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从而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主要原因。

对国外地理教育的研究较多介绍国外现状,以"是什么"、"有什么"为主,缺少"为什么"、"将来怎样,如何改革"的深入研究。

研究中事实堆积较多,理论分析不足,也存在对地理教育和中国国情认识不清,机械照搬和盲目攀比的现象。

2.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评价方式还存在脱节。

初中、高中地理上册也有一些脱节。

在课程理念上,还没有从传统的课程理念和知识体系中解脱出来;在课程目标上,重知识而轻能力和态度培养;在课程内容上,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过多从学科逻辑加以考虑;在学习方式上,多记忆学习而少探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明显不足;在学习评价上,过分强调书本知识。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完整版)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前言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课标的结构、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课标结构及特点1. 结构:新课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评价建议。

结构:新课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评价建议。

2. 特点: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地理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强调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特点: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地理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强调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二、课程理念与目标1. 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出,地理课程应倡导“生活·实践·创新”的理念,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出,地理课程应倡导“生活·实践·创新”的理念,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地球与地图、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地球与地图、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 教学要求:新课标对每个模块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过程体验、方法指导等。

教学要求:新课标对每个模块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过程体验、方法指导等。

四、评价建议1. 评价原则:新课标强调评价应遵循过程性、动态性、多元性、公平性原则,全面反映学生的研究过程与结果。

地理课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地理课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地理课评课优缺点及建议地理课作为学校课程中的一部分,有着其独特的优缺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地理课的优点。

地理课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等信息,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对世界的认识。

此外,地理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地理素养。

另一个优点是地理课可以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爱护地球的责任感。

然而,地理课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一些学生可能觉得地理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其次,地理课的教学方法可能相对传统,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地理课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可能相对匮乏,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针对这些缺点,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来丰富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其次,可以开展校外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增强学习体验。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地理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的来说,地理课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理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地理课能够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享受乐趣。

中国的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

中国的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

中国的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在中国的地位与发展情况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的编写与应用,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地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将从地理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理课程的设置是地理教育的基础。

现行的中国教育体系中,地理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小学地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

小学地理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初中地理则进一步拓展了地理知识面,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解释和分析能力,高中地理则强调对地理学科体系的全面了解。

这样的分层设置,有利于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地理教育中逐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地理课程还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例如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生物等,促进了知识的融通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地理课程相辅相成的是地理教材的编写。

地理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结合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强调地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观察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

同时,地理教材的编写也要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提高地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地理教材的编写要注重更新换代,及时反映国内外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

地理教材的编写只有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地理教学应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加强实证观察、实地考察、实践演练等环节的设置。

地理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实践。

此外,地理教学还应注重与现实问题的结合,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地理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在中国的发展态势良好,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浅谈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

浅谈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

浅谈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纵观现阶段初中地理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置:七年级开设世界地理,每周3课时,课程内容包括地球和地图初步知识、中外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和世界概况、各大区地理特征和一些国家地理知识、及世界环境保护等部分;八年级开设中国地理,每周2课时,四年制初中比三年制初中每周多1课时,教材按照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论→分论→总论的编排方式安排顺序,最后学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和乡土地理。

仅学习区域地理有较大弊端,即所获知的基本地理概念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由于缺乏概念和系统理论,学生常认为地理学习就是对各个地区一大堆知识材料的记忆、地理课没有什么智力价值,由内容的好奇所引发的学习动力也不能长久维待。

由于区域地理本身的结构方式,决定了每堂课的教学程序基本都是位置、范围,或在书本上勾划轮廓,或在地图上找首都、城市、山脉、河流,学习气候、地形、农业、矿产等等,导致学完后的结果大致是:知识概念的遗忘率较高,即使是掌握的知识、概念,也是零散的,多停留在识记的水平上,真正理解和应用的水平都较差,因此在初中阶段讲一些系统地理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一些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人文地理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就讲授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内容,而我国在初中不安排系统人文地理知识,代之以自然地理基础。

发达国家的初中学生从现代化、多样化的信息源中获得很多较系统的自然地理知识,因而没必要再讲很简单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如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初中地理课所涉及的自然地理,都设在小学较高年级,且已相当综合,不作为初中学习的简单“基础”。

至于人文地理内容,由于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程度很高,多数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因而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加上发达国家注重人文地理,注重地理教育的智力、情感和实用价值,而人文地理及一些现实地理问题的讨论可以较好地负载这三方面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发达国家的初中地理课一般都要系统讲解人文地理内容。

湘教版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之比较

湘教版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之比较

湘教版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之比较姜丽秋鸡西实验中学摘要:从课程设置和教学结构两个方面对比湘教版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二者的优缺点,以求在实际教学中取长补短,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湘教版;人教版在黑龙江省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湘教版教材取代了人教版教材,在更替的过程中,二者的不同之处逐渐体现出来。

本文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湘教版和人教版的差异,在二者的对比中寻找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取长避短,结合学生实际应用教材。

以下从两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了讲述环境的方式,先从范围最大的宇宙环境讲起,再讲大气环境、海洋环境、最后讲述与人类最接近的陆地环境。

这样符合了要素分析的一般规律,结构清晰,知识的系统性强。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则一改以往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的一一剖析,而是突出地表过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

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从地理基础素质角度出发选材和组织内容。

二者的课程设置可以说各有利弊,人教版更适合现在的应试制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更容易把握知识的脉络。

而现今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湘教版就是改革中的一个产物,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二、教学结构分析(一)人教版教学结构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在教学结构上以课文为主体,体现了每一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重要的概念、原理和数据。

同时辅以图表和阅读,以便学生对知识有更形象的理解。

每个单元后设有“自学园地”,包括阅读篇、技能篇、练习篇三部分,在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人教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系统性强,知识联系紧凑,循序渐进,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湘教版教学结构分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题性较强。

在整个教学结构上呈现课文、阅读、活动的三足鼎立之势。

课文是主体和骨架,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中国的地理教育与地理课程

中国的地理教育与地理课程

中国的地理教育与地理课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地理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地理课程的设置以及地理课程的改革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地理教育与地理课程。

一、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地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脆弱性,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出对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其次,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

地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理解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地理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地理条件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出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最后,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地理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和文化遗产,培养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地理课程的设置在中国,地理课程是从小学至高中都有设置的。

地理课程的设置按照学生年龄和学习阶段的不同,内容有所调整。

在小学阶段,地理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

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来理解地理概念。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质。

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法,了解到地理变化和地理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等方式来巩固和拓展地理知识。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和应用能力。

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地理科学和地理技术的进一步知识,了解到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并通过选修课程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地理兴趣和专业能力。

中国的地理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

中国的地理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

中国的地理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的地理教育领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理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地理教育课程设置地理教育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设置应当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中国的地理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基础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地理技能的培养两个方面。

首先,在基础地理知识学习方面,课程设置应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现象解释、人文地理环境等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世界各地地理特色的认知,了解地球的整体结构和各种自然现象,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

其次,在实践地理技能培养方面,课程设置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地图解读、数据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应成为课程设置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育教学方法地理教育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和现象,并让学生自主探索答案。

例如,可以提问“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气候的思考和讨论。

2. 地图分析法:利用地图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解读地图,并分析其中的地理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升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理环境,观察和记录真实的地理现象。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学中所学的概念和理论。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配合图表、影像等资料展示,生动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和现象,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理解。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

大学三年地理课程学习的优缺点分析

大学三年地理课程学习的优缺点分析

大学三年地理课程学习的优缺点分析大学三年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

通过对这些优缺点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地理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地理课程的优点首先体现在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地理学不仅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还涉及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气候变化、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这种知识的积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通过学习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变暖等复杂的环境问题。

其次,地理课程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强调地理空间的关系和地图的使用,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空间问题。

学生通过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学习,能够掌握如何将抽象的地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空间信息,这对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理课程也鼓励了学生的实践和调研能力。

许多地理课程包括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这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地理课程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是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困惑和疲惫。

地理学的知识点繁多,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信息量过大,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

其次,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显得不足。

虽然地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学生可能发现这些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并不总是直接明确。

例如,学生学习的地理理论可能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找到直接应用的场景,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感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不够突出。

另外,地理课程的跨学科特性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挑战。

由于地理学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同时掌握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初中地理课程反思与优化

初中地理课程反思与优化

初中地理课程反思与优化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程反思与优化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它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

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地理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与优化。

一、初中地理课程的现状1.课程内容丰富,涵盖地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多个方面。

2.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方法多样,如地图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能够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然而,在看到初中地理课程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地理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内容较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紧张,难以充分展开。

2.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影响学习效果。

3.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4.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距。

5.评价体系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6.精选课程内容,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避免过度拓展。

7.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等,提高教学质量。

8.强化地理实践,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9.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城乡、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公平。

10.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降低考试成绩的权重。

1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课程改革需求。

总之,初中地理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与优化,关注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以上是关于初中地理课程反思与优化的文档示例,内容涵盖了课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建议。

地理教学设计评语优缺点

地理教学设计评语优缺点

地理教学设计评语的优缺点地理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制定并实施的教学计划,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一个合理的地理教学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地理素养。

然而,每个教学设计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评价地理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1. 教学设计目标明确:一份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目标相一致。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

2. 内容丰富有趣:地理教学设计应该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各种地理知识和概念。

同时,教学设计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呈现地理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地理教学设计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4. 强调实践与应用:地理教学设计应该强调实践和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1. 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有些地理教学设计可能过于刻板和固定,缺乏灵活性。

如果教学设计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2. 缺乏个性化教学:一些地理教学设计可能过于通用化,缺乏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所不同,合理的地理教学设计应该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 评价方式单一:一些地理教学设计过于依赖传统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和口头测试,忽视了其他形式的评价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表达能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缺乏反思和改进:部分地理教学设计可能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改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国的地理教育与地理素养

中国的地理教育与地理素养

中国的地理教育与地理素养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地理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地理素养等方面。

一、中国地理教育现状1. 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中国的地理教育始于小学阶段,继续到初中和高中阶段。

地理课程涵盖了地球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如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

地理课程通常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2. 教学方法和资源利用地理教育注重亲身体验和实地调查。

学生通过地理考察、地图阅读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对地理实践的兴趣与能力。

同时,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案例,促进学生参与和理解地理概念。

二、中国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1. 考试倾向和应试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地理科目往往被忽视,受到应试倾向的影响。

很多学生只注重记忆地理知识,而缺乏实际应用和理解地理的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的倾向限制了地理教育的全面发展。

2.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地理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育设施和资源,而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教师缺乏、教材质量低下等问题。

这使得地理教育的质量存在差异,导致地理素养水平不一致。

三、提高地理素养的途径1. 调整评价标准将地理教育的评价标准从单纯的卷面考试转变为综合能力评估,注重学生对地理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评估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3. 创新教学方法和资源利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远程教学等,创新地理教学方法。

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的优缺点

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的优缺点

1.将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和国外地理课设置与程结构进行比较,你认为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具有那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一、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地理课程设置情况1.英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现今英国已成为西方国家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2.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法国年级数为逆数,九年级相当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相当于初一,二年级相当于高一。

高中三年分长期中学和短期中学两类,长期中学的出路是升大学,学生按将来要考的不同学士学位分为五组:A组(哲学和文学)、B组(经济和社会)、C组(数学和自然科学)、T 组(农科学和技术)3.日本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二战后曾进行过多次地理课程改革。

1989年公布了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初、高中分别自1993年和1994年起实行。

初一、二地理安排在社会科目中,每周2学时。

初三地理安排在由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综合组成的“理科”中,每周3---4学时。

高中为学分制,修满80分方能毕业。

高中分社会科和理科。

社会科中选修地理A(2学分),理科选修地理B(4学分)。

4.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德国统一后教育仍实行各州自治,各州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

各州把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且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德国小学为4年,称基础学校。

中学学制复杂,有9年制的完全中学、6年制的实科学校和5年制的国民学校,其中以完全中学最多。

5.美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美国普通基础教育学制为12年,分段则主要是6、3、3制,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

也有的地方实行4、4、4制,6、2、4制或5、3、4制的。

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不在联邦政府而在各州,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

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学教学计划,各州自行其事,学校地理教育地位不稳定。

近年由于美国地理学界不断努力,以及地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结合需求,地理教育正在受到重视。

初中地理一般为必修课程,设置类似我国的初一和初二,每周2---3学时。

地理教案评价优缺点

地理教案评价优缺点

地理教案评价优缺点标题:地理教案评价优缺点引言:地理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提供指导和支持。

然而,每个地理教案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本文将对地理教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正文:一、地理教案的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地理教案通常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中的目标应该具体、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2. 教学内容有序:地理教案能够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地理知识。

教案中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教学方法多样:地理教案通常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评价全面:地理教案能够提供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教案中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等。

二、地理教案的缺点:1. 目标设置不合理:有些地理教案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或不符合学科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教案中的目标应该具体、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2. 内容安排不合理:有些地理教案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缺乏层次和逻辑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案中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方法选择不当:有些地理教案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当,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4. 评价方式单一:有些地理教案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案中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等。

结论:地理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既有其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

为了提高地理教案的质量,教师应该注意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改进的地方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改进的地方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地理课程标准,你认为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具体阐述其建议和措施。

1、优化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加强其连贯性美国地理课标内容标准部分由六大要素和十八项标准组成,标准以六要素为主线,每个要素中包含几条标准,每个标准又按学年阶段来分述,十八项标准分别由三个阶段加以实施:幼儿园—第四学年第五学年—第八学年,第九学年—第十二学年。

明确地提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为止的地理教育的连贯性,可谓条分缕析,纲举目张。

而我国的标准是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来制定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复或间断。

所以,有必要从整体上架构地理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的社会课程中的地理部分、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统一结合起来,研制成一本统一的地理课程标准,从而在体系结构上体现出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加强了体系结构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我国国民也就能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受到完整的、系统化的地理教育。

2、加强课程标准行为动词表述的确切性和可操作性地理标准表述上的一大突破是大量使用了“了解”、“比较”、“举例说出”、“运用”、“简述”等具体的行为动词,指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地理教师能够把握好教学尺度,也利于评价的操作。

但相比美国,我国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的运用并不得心应手,教师们感到无法把握。

因为,一些动词本身的含义就很模糊,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尤其无法避免对“记忆”的强调。

因此,很有必要进行重新修正,使所选用的动词更加精确和清晰。

因此,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地理教育界的有关人士应该重视对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要学习国外在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借鉴他们在标准陈述上的经验;其次,加强反馈,吸引一些优秀的一线地理教师参与到课标的修订工作中来。

我相信,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加强行为动词的确切性和可操作性。

3、以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为准,我国各地区有必要制定自己的地理课程标准在比较中发现,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注意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关于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

关于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

关于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等不足之处。

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操作方法和教学要点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设计(1)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特征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

故而往往从这里入手,按照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

如西北地区:教材是由“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地下宝藏”和“主要交通路线”五部分组成的。

按照自然特征对农牧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气候干旱”应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

(2)理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就要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经济地理各生产部门间以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个相关的知识系列。

2.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要求(1)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首先要以充实的地理事实材料为依据,使地理知识“理”性的认识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之上。

为此要充分运用文字、数据、表格、图象等资料,以及投影、录像、电脑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提问区域地理知识点、线、网的建立,实际上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三个步骤,这里还必须有教师启发引导的连续性问题。

它是控制学生思路,训练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极重要环节。

问题的设置应将整体教学内容串联,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问题的切入既可由基本点出发,推衍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逆向联系,追本溯源。

初中地理教案优缺点

初中地理教案优缺点

初中地理教案优缺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气候地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3.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对景观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气候类型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总结提升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六、优缺点分析:1. 优点:(1)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教案内容完整,既有气候类型的基本知识,又有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世界气候类型。

2. 缺点:(1)教案中课堂活动的设置较为简单,可能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将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和国外地理课设置与程结构进行比较,你认为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具有那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一、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地理课程设置情况1.英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现今英国已成为西方国家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2.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法国年级数为逆数,九年级相当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相当于初一,二年级相当于高一。

高中三年分长期中学和短期中学两类,长期中学的出路是升大学,学生按将来要考的不同学士学位分为五组:A组(哲学和文学)、B组(经济和社会)、C组(数学和自然科学)、T 组(农科学和技术)3.日本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二战后曾进行过多次地理课程改革。

1989年公布了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初、高中分别自1993年和1994年起实行。

初一、二地理安排在社会科目中,每周2学时。

初三地理安排在由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综合组成的“理科”中,每周3---4学时。

高中为学分制,修满80分方能毕业。

高中分社会科和理科。

社会科中选修地理A(2学分),理科选修地理B(4学分)。

4.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德国统一后教育仍实行各州自治,各州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

各州把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且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德国小学为4年,称基础学校。

中学学制复杂,有9年制的完全中学、6年制的实科学校和5年制的国民学校,其中以完全中学最多。

5.美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美国普通基础教育学制为12年,分段则主要是6、3、3制,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

也有的地方实行4、4、4制,6、2、4制或5、3、4制的。

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不在联邦政府而在各州,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

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学教学计划,各州自行其事,学校地理教育地位不稳定。

近年由于美国地理学界不断努力,以及地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结合需求,地理教育正在受到重视。

初中地理一般为必修课程,设置类似我国的初一和初二,每周2---3学时。

课程内容为地球、世界地理和美国地理;高中地理为选修课,课程内容由各学校自定,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等由学生自由选择。

过去地理教育在美国中学未受重视,公民地理知识水平低,导致美国在世界贸易竞争中比不上日本。

为了加强地理教育,1991年美国总统老布什提出《美国2000年教育计划》中将地理列为中学五门核心课程之一。

《国家地理标准》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基础地理教育中地理技能的培养划分为提出问题、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等五个环节。

6.俄罗斯中学地理课程设置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1992年7月《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中小学实行11年学制,5、6、7、8、9年级相当于初中,10、11年级相当于高中。

地理课时的安排为小学阶段每学期均有,每周2学时;初中阶段5年级每周2学时,6年级每周3学时,7年级6课时,8、9年级均为8学时。

高中阶段10、11年级每周均为4学时。

但目前俄罗斯许多学校仍实施原苏联的传统地理教学计划,在5---10年级单独开设地理课。

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受历史沿革的影响比较大,在此主要归纳“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情况。

文化大革命以后,地理课程逐步得到恢复,学时逐渐增多。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地理课程教育逐渐重视,从课程内容减少到只剩区域地理又逐渐调整、增加地理课程内容,课时也逐渐增加,到2000年我国地理课程设置在五个年级,共12课时。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设置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总体以区域地理为主;高中阶段课程内容涵盖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人地关系,教材侧重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住区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的优点: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完整,地理理论基础覆盖全面,并且开始观众现代社会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全球性问题;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的缺点:首先理论基础体系完整,但缺乏实践性内容,其次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涉及较少,最后就是对地理科学研究前沿的问题涉及缺乏。

2.举例说明地理课程目标应如何处理好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答:按照课程理论的观点,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中级、各类学校具体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是对过于概括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发展、社会需要、学科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它对具体学科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目标设计,是为了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明确每堂课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巧妙整合在一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终极目标,应该优先考虑设置,能力过程和方法是组织地理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而知识和技能目标则是前两类目标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最基础目标。

这三个目标在表述时候可以单独分开,也可以相互结合在一起表述,但知识与技能是载体和基础,过程和方法是依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终极归宿。

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将教学目标统筹考虑,实现最佳结合。

教学目标的切入口要小,必须着眼于本节(章)学生能达成的学习目标,切忌高而全,大而空。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一是地理课程标准,二是地理教材,三是学生。

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中学地理各项教学活动的国家指令性文件,地理课程目标所把握的是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因此设计教学目标要综合以上三个要素,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①不能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代替地理教学目标。

如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是地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规定了学生在每一部分课程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但他不是详细,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因此,不能以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

而应依据地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②在一则教学目标中尽量指出一条要求。

在设计地理教学目标时应避免在一则教学目标内,含有多条教学要求。

当学生没有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如果含有多条教学要求,教师较难根据此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③要正确协调好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关系。

教学目标设计是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是以分析方式进行的,即按照三个领域分别设计出若干个目标。

在实施教学目标时,往往是将三方面目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叙述时逐条分析的目地是为了全面具体的把握教学目标,综合的实现教学目标。

因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必须考虑到实施。

3.简述中外地理课程管理与课程类型的主要特点?答:(一)中外地理课程管理的主要特点:中外地理课程管理存在差异,归纳为以下管理模式。

(1)中、日统一型管理模式:中、日教育相似,由国家统一进行课程管理,全国具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方式。

这种统一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基础理论较为扎实。

但缺点是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造成学科间、学科与社会间的割裂与分离,并由于学科未受到重视,造成地理学习的效率不高等问题出现。

同时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2)美国分散型课程管理模式:这是一种由地方或学校来管理课程的一种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灵活多样”,表现为地方或学校甚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教育需求,灵活地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

但是对比中国的“统一型”模式,学生的学习不能完全照顾到知识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易造成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教学质量差异过大,不具有可比性。

(3)英国由分散型走向统一型课程管理模式:英国的教育历来重视个性发展和教育自由,长期以来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随着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的通过,英国结束了没有统一地理教学标准的历史,并且在1991年3月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教学》,规定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为地理技能、区域知识与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地理五大部分。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非常符合教育规律,使地理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乡土地理到全球地理循序渐进,并将能力培养贯穿于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二)中外地理课程类型的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学校地理课程设置差异较大,主要分为学科地理课程设置、综合地理课程设置。

学科地理课程设置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地理课程自成一科。

其主要特点是地理课程从小学开始教授,重视乡土地理,基本上按乡土地理—区域地理—系统地理顺序进行教育。

综合地理课程设置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把地理课程结合在社会科目中,其形式与英、法相反,地理教育完全(美日)或部分(德)融会与社会科学中。

其主要共同特点是传授的知识具有实用性,重视个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是其最大的优点。

但过于分散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不能适应继续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合格地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你认为应如何拓宽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地理教师的创造性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地理课程资源是指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地理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教学材料、地理模型、实践活动材料及其场所、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室),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有关部门,如气象站(台)、水文观测站、天文馆、博物馆等,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参观、实习的野外也属于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

开发与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课程提供多种素材、案例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教师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精于运用和梳理储备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教师自身认知策略、思维习惯、教学风格和工作方式等这些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2. 基于教材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到目前为止,地理教材依然是学习地理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地理教科书依然是地理课程内容最主要的载体,是学校地理教育最基本的依据。

基于教材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有:(1)联系生活经验,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2)利用实验探究,实现教材内容的操作化;(3)关注认知水平,实现教材内容的问题化;(4)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材内容的生命化。

总之,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在对地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应跳出教材的束缚,有效地驾驭教材,将地理教材内容生活化、操作化、问题化和生命化,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