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b1420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0.png)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
该不平等条约是() A.《胶澳租界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胶澳租界条约》是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是德国享有在胶州湾和山东的各项特权,故A 项错误;《马关条约》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有涉及到保护使馆问题,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时,各国在中国还没有使馆,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中规定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北京东交民巷的“使馆界”,故D项正确。
答案】D2、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XXX的XXX与淮军在作战。
”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XXX台儿庄战役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故A项正确;反割台斗争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故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故D项错误。
答案】A3.东西方文明进入近代发生激烈抵触并彼此融会。
下列所列的信息,按工夫先后按次布列正确的选项是()①②③④A.④③①②B.②④①③鸦片战争、领事裁判权、男耕女织、XXX法币贬值、四大家族、《论持久战》、抗日战争XXX、《马关条约》、实业救国、瓜分狂潮XXX、五四运动、三民五权、抵制日货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剖析】①的工夫是19世纪40年代,②的工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③的工夫是19世纪末,④的工夫是20世纪初,选择D项吻合题意。
答案】D4、XXX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局部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从前改动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以外,广大公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2020年10月全国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10月全国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0e3eeddd3383c4bb4cd2b5.png)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课程代码:001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9世纪40年代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8题。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输华商品未能更大地打开中国市场,其原因是( )A.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B.清政府对外贸易明“开”实“禁”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御D.外国商品在华没有市场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其表现是( )A.手工业品比重迅速下降B.农业制成品、半制成品迅速增加C.手工业制成品迅速增加D.原材料比重迅速增加3.19世纪70年代,外国在华加工工业主要集中于( )A.砖茶制造、机器缫丝B.机器制糖、皮革加工C.轧制棉花、机压豆饼D.机器磨面、机器打包4.19世纪70年代以后,外国棉纱棉布大量输入,导致中国( )A.产棉区急剧萎缩B.种植结构发生变化C.毛纺织业迅速发展D.传统手工业逐步衰落5.19世纪70—80年代,外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中,比重增加最快的是( )A.鸦片B.洋布C.毛纺织品D.铁器6.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对华商品输入比重明显减少的商品是( )A.鸦片B.钢铁C.煤油D.棉纱7.19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出口商品中比重增加最快的是( )A.丝绸B.棉布C.机制茶D.豆类8.清末,中国作为生丝生产与出口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丧失,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生丝产量下降B.日本丝的激烈竞争C.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D.丝绸制品出口量增加伴随中外矛盾和国内矛盾的日益激化,清政府力图通过加强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维持其封建统治,走上了崎岖的自强、求富道路。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2题。
19.清政府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始于(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10.清政府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金陵制造局C.兰州机器局D.福州船政局11.清政府投资兴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企业是( )A.上海机器织布局B.天津电报局C.上海轮船招商局D.开平煤矿12.“民借官之威”官借民之力”是对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组织形式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 )A.官商合办B.官办官营C.官办民营D.官督商办13.强迫中国允许外国轮船可以溯江而上,进入长江上游和西南腹地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中国第一家近代私人资本纺纱企业是( )A.大生纱厂B.通久源轧花厂C.老公茂纱厂D.大华纱厂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面粉业得到发展,在华商面粉厂中最有实力的两个资本集团是( )A.茂福新集团和阜丰集团B.大生集团和申新集团C.裕大华集团和阜丰集团D.申新集团和茂福新集团16.富农经济是中国近代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部分,但其在全国的分布并不平衡,富农经济占比重最大地区是( )A.山东、山西B.河南、湖南C.东北、河北D.江苏、浙江17.20世纪20—30年代以后中国的地租剥削日益加重,货币地租增长最为明显,在一些地区比重高达50—80%,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和( )A.河北B.山西C.山东D.河南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银行业开始产生。
10月浙江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浙江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2c5b87941ea76e59fa0450.png)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课程代码:001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从传统农业取得剩余农产品和其他财富的首选方式是( )A.贡赋B.控制基本经济区C.租佃制D.对外贸易2.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为( )A.农业经济B.家庭手工业C.耕织结合D.游牧经济3.鸦片战争前西方殖民主义者用来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物品是( )A.棉纺织品B.银元C.鸦片D.金属制品4.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早出现租界的口岸城市为( )A.广州B.上海C.厦门D.天津5.“虎门销烟”共计销毁鸦片( )A.5千余箱B.1万余箱C.2万余箱D.3万余箱6.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对华商品输入和资本输入,迫使中国卷入( )A.资本主义国家行列B.半殖民地国家行列C.殖民地国家行列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是( )A.冶炼业B.纺织业C.制糖业D.商业18.近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是( )A.天津B.广州C.上海D.福州9.中国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 )A.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B.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C.1895年甲午战争以前D.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10.中国第一家私人资本缫丝企业——继昌隆丝厂的开办者是( )A.李鸿章B.盛宣怀C.黄佐卿D.陈启源11.《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 )A.由半殖民地统治转向殖民统治B.由半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C.由商品输出为主开始转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D.由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转向资本主义经济12.庚子赔款几乎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向外国帝国主义赔偿白银( )A.一两B.三两C.五两D.十两13.1897年,德国通过出兵侵占胶州湾,强租胶州湾,租期为( )A.25年B.39年C.50年D.99年14.日俄战争后,形成的瓜分中国的新格局是( )A.美、英、法、德、日、俄共同瓜分B.德、法、英、俄共同瓜分C.日、俄、英、美、意、德共同瓜分D.日、美、英、法、意、奥共同瓜分15.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是军费和债务费两项,它们占岁出的比重分别为( )A.25%和35%B.30%和40%C.35%和25%D.40%和30%16.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使得外国人完全掌握了中国的( )A.关税权B.田赋权C.契税权D.盐税权17.一战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经济势力由原来的英、俄、德三强变为( )2A.英、日、俄B.英、日、美C.日、英、美D.日、美、法18.一战期间,中国进口数量明显减少而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典型商品是( )A.面粉B.火柴C.钢铁D.机器19.民国初年,在华东、华南各省实行的主要地租形式是( )A.定额租制B.分成制C.货币地租D.工偿制20.日本侵略中国农业的中心机关是( )A.满洲农业开发公司B.日本农业合资公司C.东北农垦株式会社D.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21.国民党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之前,海关征收的实际税率仅值( )A.值百抽二点五B.值百抽三C.值百抽五D.值百抽六22.1931年,国民党政府裁撤厘金后推广的统税,其征收原则为( )A.从量征收B.从价征收C.固定税收D.一物一税23.法币制度实施后,中国的货币本位制为( )A.外汇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24.伪满洲国政府财政部的真正控制者或掌权者是( )A.南满铁路株式会社B.关东军C.溥仪D.兴亚院25.国民党政府对粮食类物资进行统制的机构是( )A.资源委员会B.农本局之福生庄、物资局C.工矿调整处D.全国粮食管理局26.1941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货币统一发行办法》,将发行纸币和集中准备金的特权给予了( )A.中国农民银行B.交通银行C.中央银行D.中国银行327.抗战胜利后,美国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是( )A.《中美双边协定》B.《友好通商航海条约》C.《中美农业协定》D.《空中运输协定》28.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通过强制收兑伪币掠夺沦陷区人民的财富估计至少约为( )A.1亿美元B.1.5亿美元C.2亿美元D.2.5亿美元29.1946年,率先提出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是( )A.《井冈山土地法》B.《关于反奸清算与土地问题的指示》C.《中国土地法大纲》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30.对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的是( )A.《五四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1947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村会议D.1947年的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会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80f76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9.png)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阶段.多选、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1 传统农业十分发达;2 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单选据统计,我国人口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增长,从明嘉靖、万历时的约1.2亿增至清嘉庆末年的4亿.单选景德镇由于窑火不绝呗戏称为“四时雷电镇”.单选明清以来商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主要集中于南方.单选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单选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静听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助耕.名词解释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多选、简答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有:1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2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性.3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显着的稳定性.4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典型的同构性.单选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多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占有者是地主、国家和自耕农,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单选土地商品化是自耕农所有制广泛存在的经济前提.单选租佃制经营是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最有利、最获益的土地经营形势.多选、简单、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体内存在和发展的,在商品经济中渗透着深深的自然经济性质.2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手工业虽然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势头,并几度辉煌,但是封建社会手工业无力承担揭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序幕的历史任务.3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业十分繁荣和活跃,但是它瓦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能力却很有限.4 中国封建社会政府所实行的一整套重农抑商的政策和措施,不仅严重地抑制和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压抑和摧残着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第二节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单选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执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多选、简答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包括:1 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2 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地限制.3 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4 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看,即洋行,也称“牙行”、“公行”.名词解释洋行制度: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不直接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洋行制度.洋行的具体业务是:垄断对买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单选1795年,乾隆皇帝只广州一口通商.单选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西方殖民者拿不出多少商品可供中国需要,原因是中国是自然经济统治地位.单选西方商人用来和中国呼唤的商品中只有印度出产的棉花受欢迎.单选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更直接的原因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名词解释闭关锁国: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执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严格限制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以及对来华贸易的商人的活动也进行严格限制.在这种政策下,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降到了最低水平.简答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意义.清政府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在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在向中国进攻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抵制侵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生产技术的输入,阻断了中国人民同西方世界的接触,限制了他们对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的接受,从而延缓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延长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单选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单选、多选英、美、俄、三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海外市场.第二章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一节鸦片贸易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多选鸦片输入我国的历史是很早的,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危害有:1 鸦片贸易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使中国从19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地由一个出超国转变为入超国.2 鸦片的大量输入,使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和反动.3 鸦片的泛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萎缩.4 鸦片的泛滥,使本来消费水平就很低、购买力就十分有限的中国人把项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吸食鸦片,社会购买力日益低下.5 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成为入超国,而且也引起了中国的通货.单选白银的大量外流,这势必在国内引起金融恐慌,财力枯竭,导致银钱比价急剧变动,出现银贵钱贱现象.单选黄爵滋于1838年提出的严重漏卮以培国本疏很有斥责性.单选在林则徐严厉缉拿和有效措施的威力下,共缉拿鸦片两万余箱.单选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也就是南京条约.单选、多选1843年7月和10月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后一条又称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多选、简答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的主要内容有:1 割让香港;2 五口通商;3 勒索巨款;4 协定关系;5 取消洋行制度;6 开设租界;7 领事裁判权;8 片面最惠国待遇.名词解释五口通商: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使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单选、多选南京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单选南京条约中的赔款数额约当清政府当时财政收入的1/3强.单选英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管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这一规定,无疑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极大损害.单选开设租界使英国人可以携其家眷到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居住.名词解释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向清政府要求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一条严重危害中国主权的条款,中国只要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都可以同样享受,英国将总是享受中国给予最为优惠条件的国家.单选中美于1844年7月3日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多选美国通过中美望厦条约取得了除英国已取得的特权以外的权利,如:1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2明确协议关税;3肆意侵略中国的领海权.简答、论述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西方列强攫取的各种经济特权.中国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协定关税、取消行会制度、承认领事裁判权等,并被迫对列强实行最惠国待遇.中国独立主权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选相继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重要的经济目的,就是要迫使中国打开市场大门.简答、论述分析中国尽管土地辽阔但市场并不健全,对西方工业品的需求十分有限.在南京条约签订的头几年,英国输华的商品急剧增加,贸易额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在1844年达到最高额后,便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工业品打不开的市场,仍然有必要用鸦片来瓦解.单选俄国强迫奕于1860年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多选、简答、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有:1 公驻北京;2 开放新口岸;3 内江通商;4 内地传教;5 控制海关;6 掠卖华工合法化;7 鸦片贸易合法化;单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全完全落入外国人之手.单选北京条约规定纳子口税.简答、论述分析北京条约等不平衡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西方列强攫取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行权、值百抽五关税、进口半税、控制海关管理权等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危机加深.单选西方资本主义者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绝不是为了给中国输送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制度核文明,而是企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产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他们经济上的附庸.第三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开始解体单选中国近代独特的二元经济格局是促使自然经济结构解体的深刻经济因素.多选、简答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解体过程表现在:1 防止分离;2 耕织分离;3 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单选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清政府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单选1845年,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单选19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第四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单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以期多少能够抑制西方的商品倾销,成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第一节中国资本原始积累单选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简答、论述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与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区别.1 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原因不同.2劳动者的来源不同.3货币财富的积累方式不同.4所处的内外环境及政府的作用不同.第五章多选轮船招商局与英商怡和、太古轮船公司成鼎足之势.单选上海机器织布局是1878年在李鸿章授意下开始筹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单选汉阳铁厂是由张之洞创办的清政府最大的钢铁工厂.单选汉阳铁厂是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活动中投资最大的工厂.名词解释官督商办:是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经营管理的民用工业组织形式.这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单选官督商办企业是“民借官之威,官借民之力”.多选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基本类型.第三节私人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单选缫丝工业是中国私人资本最早投资举办的近代机器工业.单选私人资本投资创办棉纺织工业始于轧花业.1887年宁波出现通久源轧花厂,成为中国第一家私人资本纺纱工厂.单选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拥有纱绽20300格,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纱厂.单选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是第一家面粉工业.第四节艰难发展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单选甲午战争前,英国是当时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简答清政府国家资本的封建性主要体现在: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控制在少数洋务派官僚的手中.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行政权力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简答中国私人资本投资的缺陷有:1私人资本由于自身资本有限,所投资的工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轻工业部门.2私人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投资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大量采用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带有很强的工场手工特征.3私人资本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外国资本和政府国家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的夹缝中生存,不仅承受着外国在华资本的压迫和控制,而且忍受着清政府国家资本的排挤.第二节清末新政的推行多选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原因是:1清政府缓解其危机以自救;2来自列强的压力;3国内民众日益强烈的变革呼声.多选、简答清政府对工商业采取的鼓励政策:1成立了以商部为主导的各级工商业管理机构.2颁布了有关工商实业的章程与法令.3实施奖励商人与商业活动的法律政策.4联络工商业,鼓励创办商会.多选、简答清政府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措施有:1调整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2鼓励兴办农会,促进农业发展.3奖励垦荒.4提倡改良农业.第六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第一节民国初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其变化单选、多选对于民国北京政府来说,财政收入主要有两大来源,即国家税收和内外借款.单选、多选国家税收田赋、关税、盐税是主要的三项.单选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输德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贷款,称为“善后大借款”.单选“西原借款”是段祺瑞政府通过他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向日本借的一系列债款.名词解释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巩固其独裁统治,以办理善后为名,1913年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以中国盐税、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中英税款作担保,并聘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被外国列强控制或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名词解释西原借款:1917~1918年,日本对华的借贷资本输出或日本通过政治贷款来支持和控制北洋军阀政府,解决北洋军阀政府的财政危机.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款,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被称为“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为取得“西原借款”,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全面侵占中国东北埋下隐患.第二节民国初期的商业,金融业和城市公用事业单选1897年,在上海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单选1905年,在北京出现中国第一家由国家经营的银行,即户部银行.多选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多选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出现的“盐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被称为“北四行”.第三节民国初期的中外经济关系与对外贸易简答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外国在华贸易投资的增加,外商的经营网由城市伸向农村,从沿海伸向内地,这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农副产品的直接收购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国商品的销售量.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的购销领域,尤其在铁路修通、轮船通航、汽车通行后,使各种货物进出便利快捷,有些原来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货物,也开始成为大宗出口货物.3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扩大了进出口贸易量,仅就进口而言,各种机器设备、钢铁等物品的进口也在不断增加第七章 1927~1937的中国经济第一节国民政府的经济方针和政策单选1927~1937年财政赤字共计43.6亿元.单选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与各国签订了关税条约,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与领事裁判权.单选到1937年前,关税总平均税率一直没有超过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30%的限制.名词解释统税:是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个税种.它是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单选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决定实行“废两改元”,并制定了“废两改元”的原则.名词解释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废止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的一次币制改革.规定自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建立银本位,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客观上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为实施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名词解释法币政策:1935年11月4日起,国民党公布实施“币制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作为法币,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白银国有,并确定法币的对外汇率,先后与英镑和美元挂钩.该政策使国民党政府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为国家资本实现其对金融的垄断和控制提供了条件.单选法币本向没有法定的含金量,其价值需外汇汇率来表示,属外汇本位制.单选在外汇汇率上,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多选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格稳定起见,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单选美国迫使国民政府与其在1936年5月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为法币100元等于美元30元.单选1930年通过的矿业法中.该法明确规定,矿藏均为国有,非取得矿业权不得探采.适用于该法的矿藏达50种之多.第二节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的建立单选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是1928年10月5日设立并于11月1日开业的中央银行.多选国民政府授予中央银行的特权主要有四项:1遵照兑换券条例发行兑换券;2铸造及发行国币;3经理国库;4募集或经理国内外公债事务.多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两个银行.名词解释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中,建立国家金融垄断组织的核心机构.四行是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指: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第八章日本对中国的殖民侵略第一节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殖民掠夺单选1933年3月1日,在驹井德三亲手炮制下,得到日本关东军和内阁同意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正式出笼.简答“七·七”变革后,日本对华的侵略行径:“七·七”事变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相继沦陷,中国关内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农业发达地区均被日军占领.日军对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狂轰滥炸,使中国的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目的在于摧毁我国的民族企业,使辽阔的中国成为日本推销商品的市场.第二节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统制经济多选“满铁”与“满业”是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的两大机构.名词解释“满铁”:是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诏书指令成立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总部设在大连.多选1936年1~9月,日本又先后成立“满洲拓殖股份公司”和“满鲜拓殖股份公司”,作为移民机构.单选日本移民共在东北侵占土地3900多万垧.名词解释“粮食出葆”: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的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多选“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地区称为“四行号”的是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单选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治,主要是通过伪满洲中央银行来实现的.单选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依照伪满政权货币法的规定,发行伪满币.规定伪满币与日元比价固定在等价的联系上,实现了“日满货币一元化”的目标.第三节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的掠夺多选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采取“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几种形式进行.多选以“中日合办”的形式被掠夺的工厂分为两类:一是日本成立的两个所谓“国策会社”,即“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分别掌握华北与华中的“统制事业”.二是一般工业企业,即“统制事业”.单选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国土计划设定要纲,提出了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适地适产主义”.多选日本在华北着重发展盐业和矿业.单选日本对沦陷区的农业生产也采取了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在华北则增产日本所不足的棉花.单选1941年1月,日本又在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多选日伪政府打击和破坏法币的手段有:1进行所谓“收兑法币”,禁止法币流通.2强使法币贬值.3限制人民持有法币.单选由于滥发伪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飞涨.单选1938年5月,日本的正金银行正式接管了英国汇丰银行代管中国海关税收的权力.1. 分析样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前期,即19世纪60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洋务运动后期,即70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总的来说,洋务派民用企业彼军用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它虽然仍在企业管理上带有很浓的封建性,但它们采用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已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先行地位.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起到延缓作用.有专家认为:一、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二、洋务派利用西方新式武器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然是反动的,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
![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e8d784b1284ac850ad024225.png)
三、农业近代化迟滞及其原因
• 1、传统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的保持
地权关系(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关系(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增长趋势) 赋役制度
押租、预租、转租 永佃制和折租制
• 2、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
时期 农业净产值 (亿元)
99.87
耕地 (千公顷)
63047
就业人口 (千人)
160118
中国近代化的中心目标:把以小农社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转变呈与国际接轨 的现代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本质上是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 会的过渡或转型。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
1.二元结构: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现代的城市 工业部门和传统的乡村农业部门) 2.具体表现: a.城市与乡村的非协调发展。 b.新经济部门一定程度上掠夺传统部门,并使传统部门 在竞争中失败,从而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城乡生活水平差异拉大。这使得更多的农村人向城市 流动,形成过度人口迁移。 d.传统农业部门中,技术与农产品结构发生分离,商品 性农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部门的 现代化远远滞后于工业的现代化。
2、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特点 a.东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 高; b.江南较之华北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要高; c.沿江地区和铁路沿线农产品商 品化程度较高; d.经济作物集中种植区比粮食作 物集中种植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高;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滋长
1、经营地主(指地主购置牲畜、农具,雇工经营的生产方式) 2、富农经济(旧式富农和新式富农) 3、农牧垦殖公司(张謇开办通海垦牧公司)
先进机器工业和传统 的手工生产并存,由此 出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二元特征。
(一)市场扩大与传统手工业的分化 1、向机器工业转变的手工行业 洋务运动从国外直接“移植”近代机器工业:江南制造 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等。 民办机器工业:很多在原有工业的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 引进新式机器建立 2、趋向没落的传统手工业行业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及答案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28a81dc5da50e2524d7f87.png)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要求:简单明了地说明该名词的主要内容、时间、特点等)每题6分,共5题1、郑和1、原名马和,小名三保2、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一个回民家庭3、洪武十四年(1841年)傅友德进攻云南,铲除故元残余势力,马和成为明军俘虏4、净身之后,成为燕王朱棣的贴身侍从,在讨伐故元残余势力和“靖难之役”中立功卓著5、明成祖夺取皇位后,赐马和姓“郑”2、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朝贡的概念:朝:觐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贡:向天子奉献本地土产。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朝贡:觐见天子,并奉献本地的土特产朝贡贸易的程序:告知—核实身份—贡使抵京—向礼物移交贡物—觐见皇帝—颁发赏赐并折价购买附进货物朝贡的实质:利益交换3、大帆船贸易大帆船贸易:大帆船贸易路线: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西班牙——马尼拉——中国内容:从1579年起,西班牙国王允许其在墨西哥、秘鲁、危地马拉等地的商人从事横渡太平洋的贸易。
他们乘西班牙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西航,以吕宋为落脚地。
这样,西班牙——墨西哥——吕宋——中国,就形成一条新的贸易航线。
即所谓“大帆船贸易”。
吕宋是主要的中继站,但吕宋——中国这一段航路主要仍掌握在中国商人手中。
大帆船贸易是16世纪末和17世纪国际贸易史上的重要一页,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农产品、工艺品、金属品和珠宝饰物等,经由这条新的海上通道运向墨西哥,其中不少货物又转运到南美各地和西班牙;同时,墨西哥银元大量流入中国,也正是经由这条航道,美洲的重要农作物如番薯、玉米、烟草、马铃薯、花生(美洲品种)等经菲律宾传入中国。
4、海禁海禁:定义:禁止商人和民众在官方许可的渠道之外利用海洋输送人员和物资。
主旨:要维护这个新生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必须要尽量减少国人民与外国接触的机会。
5、郑芝龙郑芝龙(1604年-1661年),号飞黄,小名一官,有飞虹将军的称号,中国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朝末年以中国南部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兼海盗,以所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为台湾郑氏王朝开创者郑成功的父亲。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https://img.taocdn.com/s3/m/47c536abd1f34693daef3e29.png)
第一章名解:1、自然经济2、个体小农经济3、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4、行商制度简答: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形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3、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论述: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特点。
2、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萌牙但未形成燎原之势的原因。
第二章名解:1、《南京条约》2、领事裁判权3、《望厦条约》4、汇丰银行简答:1、中国贸易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2、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3、《北京条约》及其内容4、买办的产生及作用论述:1、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2、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破坏。
3、外国货币在华发展银行业的目的及作用。
4、汇丰银行在中国近代金融中占何地位第三章名解:1、耕织分离2、商业性农业3、《资政新篇》4、圣库制度简答:1、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2、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论述: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开始的解体过程2、工业制成品进口与传统手工业的生存危机。
3、中国怎样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的第四章名解:1、洋务派2、官督商办3、中国资本原始积累4、近代工业的形式简答:1、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2、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封建性3、私人资本创办近代工业的性质和作用4、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论述:1、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形成及其演变。
2、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的特点。
3、中国私人资本为什么不能担当起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主角?第五章名解:1、《马关条约》2、戊戌变法3、义和团运动4、门户开放简答:1、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2、《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论述:1、列强在中国争夺路权和矿权的斗争。
2、列强对中国财政经济命脉的控制。
第六章名解:1、西原借款2、《蓝辛石井协定》3、“黄金时期”4、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简答:1、民国北京国民政府对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努力2、善后大借款3、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4、1912-1927,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5)近代中国经济史(含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5)近代中国经济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b9a31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4.png)
(5)近代中国经济史1.(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2.(2023·全国·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3.(2023·湖南·模拟预测)中华民国建立后,在张簪等人的主持下,北洋政府开始系统地制定、颁布经济法规,到1921年为止,北洋政府累计颁布经济法规40余项,同时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
这些举措()A.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B.导致民族经济得到独立发展C.改善了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4.(2023·安徽阜阳·模拟预测)近代绅商张謇重视在其家乡布局工业,逐渐形成了南通“一点”式的工业布局。
如图为张謇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示意图(1890—1920年)该示意图表明,张謇的选择()A.得到了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B.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C.意在拓展洋务企业发展空间D.最终实现了实业救国5.(2023·山东青岛·统考三模)如表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统计表。
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B.小农经济已经逐步瓦解C.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6.(2023·湖南株洲·模拟预测)下面为1867—1895年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单位:两):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工企业()A.运营资本较为依赖民间集资B.生产运营保持相对稳定C.收入与开支状况严重失衡D.经营始终坚持市场导向7.(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仅1905年一年内新增织布厂9家,稍后几年新办纱厂9家。
高二历史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4c7d6ce2f0066f5332281.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C.外商企业广泛兴办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2.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是()A.鸦片战争的爆发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C.《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自然经济全面解体B.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茶,穿中国的丝绸D.中国的茶丝生产商品化程度高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A.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了B.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了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且日益商品化D.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而代之了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壮大B.外商企业的刺激C.外国资本主义入侵D.洋务运动的诱导6.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是()A.外商企业B.洋务企业C.民族企业D.官僚企业7.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得快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8.19世纪70年代最早投资于近代工业的是()A.商人、地主和官僚B.官僚和工场主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D.商人和高利贷者9.下列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有()①发昌机器厂②继昌隆缫丝厂③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汉阳铁厂A.①②③④B. 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中国近代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A.东南沿海地区 B南部沿海 C.整个沿海 D.长江沿岸1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指的是()A.甲午战争后B.一战期间C.20世纪20年代D.1927—1936年12.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资金和技术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C.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D.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13.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a46f0352ea551810a687c2.png)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商品经济:概念:所谓商品经济,就是生产目的直接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的一种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个方面。
表现:明清时期,特别是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主要表现在:(1)手工业生产门类增多(冶铁、缫丝、采矿、陶瓷、榨油、造纸、印刷、酿酒、制盐、造船等)。
(2)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如粮食生产有了专业化地区;商品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3)商业信贷有所发展。
据张国辉:《清代钱庄、票号研究》。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中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
2、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被称为“最惠国待遇”。
但在近代史上,中国与外国签订的许多协定中,中方给予外方以许多优惠条款,却得不到外方给予的相应条款。
因此,这些优惠条款被称作“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缺乏平等的国际地位和权益,正处于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
3、官督商办:官督商办,就是政府出面招揽商股,以私人资本创办、管理近代企业。
十九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民用工业的主要创办形式是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来源不同。
官督商办企业的全部投资都是私方,官方没有投资。
有些官督商办企业在创办初期虽然也有官方资金,但这部分官方资金不是投资,而属于临时垫拨性质,以后要逐年取利抵还的。
而官商合办企业则不同,官商合办企业是官方和私方都有投资。
二是管理权限不同。
官商合办企业,大权都在官方手里,私方很少权力,并且私方一般无权过问企业事务。
而官督商办企业,大权虽也主要在官方手里,但一般来说,私方的权力比官督商办企业中私方的权力要大一些。
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两种形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一定的历史条件。
从清政府来看,当时财政困难,府库空虚,缺乏经费,急需钱用,但是又不放心私人自由开办厂矿,因此就想通过“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来利用、控制和侵吞私人资本。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6edd885a0116c175f0e483a.png)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4题)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③④B.②③ C.②④D.②③④2.(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17题)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这句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 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矛盾C.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 D.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3.下列图中几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状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8题)表1,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12年10月厦门市高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C.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6.右图是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群众涌上街头,实行“三罢”斗争,抗议逮捕学生的游行照片。
该照片最能说明的历史情景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农民阶级的参与C.工人阶级的主力作用D.民族资产阶级积极的参与7.(2012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8fe18b02d276a200292ec3.png)
1.分析样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前期,即19世纪60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
洋务运动后期,即70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总的来说,洋务派民用企业彼军用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它虽然仍在企业管理上带有很浓的封建性,但它们采用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已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先行地位。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起到延缓作用。
有专家认为:一、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
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
二、洋务派利用西方新式武器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然是反动的,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使清政府初步拥有一支使用近代化武器的海陆军,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
三、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较明显地具有‘收回利权’、‘堵塞漏卮’的意义”,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
因此,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大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积极作用,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1a5cafdf61fb7360b4c656f.png)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一言论促成了()。
A.洋务运动兴起 B.外国企业进入中国C.实业救国风潮 D.抵制外货的运动2.(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1题)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中国近代企业的“近代”含义是()。
A.存在于近代时期B.采用大机器生产C.受西方列强的刺激 D.由私人投资兴办4.(2012年3月大庆市一模)陈真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战争一旦结束,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公营事业人员也好,都纷纷转向到收复区的敌产的接收上。
……天津的四百家工厂,就是被这些部会和局均分了事”。
材料说明的是A.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重新萧条B.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体制C.抗战后国民党经济接收的情况D.建国初期民族工业的改造5.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之处是()A.产品是商品B.雇佣自由劳动力C.采用商办形式D.使用机器生产6.(2012年3月洛阳市二模)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7.(2011年10月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24题)有人这样描述1904—1907年中国兴办实业的情景:“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https://img.taocdn.com/s3/m/3db77431dd36a32d7375811c.png)
中国经济史客观题:1、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
当时,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有( )正确答案:ABCD2、下列由李鸿章创建的军事工业有()正确答案:BC3、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主要表现在()正确答案:ABC4、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主要包括( ) 正确答案:ABC5、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格局。
B:出超6、首次到达广东沿海的外国人是()人B:葡萄牙7、法币制度开始实行的时间是()A:1935年8、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经济和( )。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9、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
D:2510、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井冈山土地法》11、下列关于"二五减租”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BC12、中国人自办的大型百货公司最早出现在()B:香港13、近代中国农业近代化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答案:ABCD14、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商业资本集团是( )。
A:先施公司15、规定"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的不平等条约是()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6、1946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 )。
C:《五四指示》17、袁世凯政府时期采取了( )措施来强化中央财政权利正确答案:ABD18、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正确答案:D19、湖北枪炮厂由( )创办C:张之洞20、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的经济特权有()正确答案:ABCD21、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正确答案:ABD一、简答题1.分析秦汉时期实行抑商政策但商业仍获得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
2.简述清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政策。
3.简要鸦片战争前中外贸易的特点。
4.简述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
2022年4月自考《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真题和答案
![2022年4月自考《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真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98e5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d.png)
绝密★启用前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代码00138)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属于典型的A. 商品经济B. 游牧经济C. 渔猎经济D. 自然经济2. 为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1793年英国派出外交使团到中国沟通,使团的大使是A. 马戛尔尼B. 阿美士德C. 义律D. 巴麦尊3.1838年呈递《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主张严厉禁烟的清政府官员是A. 林则徐B. 黄爵滋C. 许乃济D. 琦善4.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含“五口通商”条款的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瑗珲条约》D. 《天津条约》5. 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影响最为深远的外资银行是A. 花旗银行B. 道胜银行C. 正金银行D. 汇丰银行6. 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私人资本企业之一,其创办人是A. 陈启源B. 张謇C. 胡雪岩D. 徐润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逐渐发展成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通商口岸的城市是A. 上海B. 广州C. 福州D. 宁波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第1页(共5页)8. 近代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始于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中日甲午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后9.19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A. 棉花和豆类B.棉花和生丝C.棉花和茶叶D.生丝和茶叶10.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集中反映洪仁玕政治、经济思想的纲领性文献是A. 《劝世良言》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D. 《避寇日记》11. 清政府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始于A. 19世纪40年代B. 19世纪50年代C. 19 世纪60年代D. 19世纪70年代12. 洋务运动时期,由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管理的民用工业组织形式通称为A. 官办B. 商办C. 官商合办D. 官督商办13.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英国的势力范围是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东北地区D. 华北地区14.19世纪末,列强在华投资扩张的主要领域有矿冶业、水上运输业和A. 加工制造业B.机械工业C. 化工工业D. 农业15. 清政府为振兴农工商业,专设农工商总局,该局创立于A. 太平天国时期B. 甲午战争时期C. 戊戌维新时期D. 义和团运动时期16.1912~1927年,民国北京政府举借外债总额高达13.48亿元,其中举借“善后大借款”的年份是A . 1912年B . 1913年C . 1920年D . 1924年17. 民国北京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占第一位的是A. 债务费B. 军费C. 经济建设费D. 文化教育费18. 从国民政府关税自主以后,直到1937年前,关税总平均税率一直没有超过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约定的税率,该约定税率是A. 25%B. 27%C. 30%D. 35%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第2页(共5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f22012a8956bec0975e359.png)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卷(课程代码 00138)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自此,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l~6题。
1.《南京条约》是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中一项重要条款是A.规定子口税 B.设立洋行 C.协定关税 D.全境通商2.《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五口”是广州、厦门、上海和A.天津、宁波 B.福州、宁波 C.烟台、宁波 D. 福州、大连3.上述五口中,迅速发展成为金融、商业贸易中心的是A.福州 B.广州 C.厦门 D. 上海4.在上述五口中,列强陆续强行租地,建立起“国中之国”。
其中,最早设立租界的髓岸城市是A.广州 B.上海 C.厦门 D.宁波5.19世纪50—60年代,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其根本原因是A.鸦片在华销售不畅 B.《望厦条约》约定修约C.输华商品销售不畅 D.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6.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重新修订新约 B.开拓中国市场C.鸦片贸易合法化 D.在北京设立使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私人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9题7.中国私人资本最早投资兴办的近代工业部门是A。
缫丝工业 B.棉纺工业 C.面粉工业 D.烟草工业8.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的面粉企业是A.贻来牟机器磨坊 B.阜丰面粉厂 C. 复兴面粉厂 D. 茂新面粉厂9. 创办塘沽久大精盐股份公司的企业家是A. 张謇 B.范旭东 C.简照南 D. 卢作孚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系列灾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l0~12题10. 从中国掠夺战争赔款最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11.列强通过《辛丑条约》攫取巨额赔款,其数额高达A。
考点五:中国近代经济史——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含解析)
![考点五:中国近代经济史——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ba16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8.png)
考点五:中国近代经济史【2018·全国卷Ⅱ】1.如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
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2019·全国卷Ⅰ】2.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019·全国卷Ⅲ】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此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局面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019·全国卷Ⅲ】4.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2020·全国卷Ⅲ】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2020·全国卷Ⅲ】6.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2021·全国乙卷】7.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0fdb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7f.png)
名词解释及简答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它的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与市场的联系降到了最低限度。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它实际上是若干租佃小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是为了自身的消费需要。
附: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
2.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侵入封建国家,促使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同时控制这些国家,使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从属于自己,把独立国家变为半封建国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经济形态。
在这种社会经济中,新旧、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4.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
初期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
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依靠外资生存、发展,后期自行投资办厂。
买办:是指在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中,替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经营对外贸易、商业、银行业、工矿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纪人。
5.四行二局:是国民党政府国家金融垄断体系的核心,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与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
7.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主要经营在华铁路为主、还经营船舶、码头、矿业、钢铁、金融等,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宠大的调查机构,广泛招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商品经济:概念:所谓商品经济,就是生产目的直接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的一种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个方面。
表现:明清时期,特别是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主要表现在:(1)手工业生产门类增多(冶铁、缫丝、采矿、陶瓷、榨油、造纸、印刷、酿酒、制盐、造船等)。
(2)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如粮食生产有了专业化地区;商品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3)商业信贷有所发展。
据张国辉:《清代钱庄、票号研究》。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中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
2、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被称为“最惠国待遇”。
但在近代史上,中国与外国签订的许多协定中,中方给予外方以许多优惠条款,却得不到外方给予的相应条款。
因此,这些优惠条款被称作“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缺乏平等的国际地位和权益,正处于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
3、官督商办:官督商办,就是政府出面招揽商股,以私人资本创办、管理近代企业。
十九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民用工业的主要创办形式是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来源不同。
官督商办企业的全部投资都是私方,官方没有投资。
有些官督商办企业在创办初期虽然也有官方资金,但这部分官方资金不是投资,而属于临时垫拨性质,以后要逐年取利抵还的。
而官商合办企业则不同,官商合办企业是官方和私方都有投资。
二是管理权限不同。
官商合办企业,大权都在官方手里,私方很少权力,并且私方一般无权过问企业事务。
而官督商办企业,大权虽也主要在官方手里,但一般来说,私方的权力比官督商办企业中私方的权力要大一些。
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两种形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一定的历史条件。
从清政府来看,当时财政困难,府库空虚,缺乏经费,急需钱用,但是又不放心私人自由开办厂矿,因此就想通过“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来利用、控制和侵吞私人资本。
按照洋务派官僚的话来说,就是“收天下之财为已用”。
4、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家集团将本国资金定期或不定期向外输出,以获取高额利润。
在近现代史上,与商品输出相比,资本输出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曾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侵略活动中,既有商品输出,又有资本输出,其中资本输出是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
列宁的这一科学论断对当今社会和时代,仍有重要指导意义!5、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政策(又称“二五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具体内容是:土地所有者向土地租佃者征收的税额要在原税额的基础上减少25%;贷款者向被贷款者征收的利息数量要在原金额的基础上减少25%。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后者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形成、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国民党和当时可能参加抗日的人们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动地将战前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这个政策既能推动国民党参加抗日,又使解放区的地主减少其对我们发动农民抗日的阻力。
这个政策,如果没有特殊阻碍,我们准备在战后继续实行下去,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减租减息”,然后采取适当方法,有步骤地达到“耕者有其田”。
6、商品输出:所谓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家集团为获得高额利润将本国商品向国外市场大量地销售。
其主要手段是高价出售本国工业品,低价收购农副产品,逐步占领和控制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商品输出是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方式,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占领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的重要手段。
7、永佃制:永佃制是佃户长期拥有土地经营权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太平天国以后,江南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种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相分离的现象,即地主享有土地所有权,负担田赋,有权收租;但不能随意增租和夺佃,对土地的使用不能横加干涉。
佃户享有土地耕作权,即佃权,并有权将它典押或出租。
永佃制的出现,虽没有改变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剥削关系以及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的所有制,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租率的不断提高。
太平天国革命以后,长江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
8、官僚资本:9、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1865年,李鸿章派人购买了上海虹口一家美国人办的旗记机器铁厂,再加上原来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所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
局址最初设在上海虹口。
1867 年,迁至上海城西南高昌庙新址,下辖炼铁、造船等企业。
1868年附设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翻译、出版西书。
1876年,该局工人达2000多名。
到清末,该局发展到20多个企业,成为清政府举办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个军工企业。
10、厘金制度: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
其主要内容:(1)创办时间:1853年9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
1854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
1855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
1932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
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
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
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
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
有的征3%;有的征5%;还有的征10%。
(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
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
11、票号或钱庄:明末清初中国民间曾先后出现钱庄、票号。
但是这些金融机构都是旧式的封建金融机构,目的只是为了货币汇兑,以便利于民间商业活动的开展,它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不是一回事。
(例如缺乏资本投资、保管、发行货币、对外借款、贷款等功能。
)12、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当政者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强行占有公共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私人资本,从而在经济领域中形成一个被个人或集团强占、控制的官僚资本。
第一阶段: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早期形式;第二阶段: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官僚资本继续发展;第三阶段:192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官僚资本发展到高峰,形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当政者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和权力,强行将社会公共资源转化为私人占有的官僚资本,对当时国民经济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轮船招商局: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这是清政府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
14、户部银行:大清户部银行,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总行设立于北京西交民巷。
主要目的是为了整理币制、铸造发行货币、代理国库等特殊业务,是第一家中国的中央银行,也是第二家现代化银行。
除经营存贷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有承领银铜铸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
发行的纸币,分库平银一百两、五十两、十两、五两、一两等五种银两票和面额类似的银元票。
此外,还发行市面通行平色及百两以上的银票以及各种票据。
实际上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二重性质。
1905年,户部银行天津分行设立于天津。
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济南分行设立于济南。
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将其改为中国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市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旧址开业。
15、三大经济纲领:1、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的主要任务。
2、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3、1947年12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简称“两没收一保护”),即:(1)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有四大家族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
二、论述题:1、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
其主要内容:(1)创办时间:1853年9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
1854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
1855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
1932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
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
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
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
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
有的征3%;有的征5%;还有的征10%。
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
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
2、试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华投资的基本概况及特点。
基本概况: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主要内容是指西方国家及商人在中国开办工矿企业、兴建铁路,以及货款给中国政府等。
1、投资数额急剧增长。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不久,帝国主义各国开始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铁路修筑权的斗争,对华投资数额急剧增长。
2、投资国家主要是英、法、美、俄、德和日本六国。
3、投资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和铁路交通等方面。
除了以上六国外,还有一些较小国家也在中国进行投资,例如: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瑞典、挪威等。
从总体情况来看,以上国家当时对华投资数额并不大。
特点:1、在投资来源上,其原始资本大部分来自于对中国本土的掠夺。
如(1)鸦片利润;(2)战争赔款;(3)开办银行吸收中国人的资金;(4)发行债券股票;(5)直接侵吞和兼并中国企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