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最新美国企业避税案例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避税法律案例(3篇)
![避税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6f20b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d.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日益增多。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一系列避税措施。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为例,分析其在中国的避税行为,以及其面临的法律后果。
二、案例概述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了多家子公司,涉及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为了降低税负,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避税措施:1. 转移定价:该公司通过在境内外的子公司之间进行不公平的内部交易,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以达到转移利润的目的。
例如,将高利润的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境外子公司,将低利润的产品以高价销售给境内子公司。
2.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司利用中国境内某些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业务转移到这些地区,以享受更低的税率。
3. 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虚构业务等方式,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4. 利用关联交易避税:该公司通过境内外的关联公司进行交易,人为地调节利润,以达到避税目的。
三、法律分析1. 转移定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避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合理确定关联交易的定价,不得利用关联交易逃避税收。
该公司通过不公平的内部交易转移利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不得滥用。
该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转移业务,属于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
3. 虚开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不得虚开发票。
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属于违法行为。
4. 利用关联交易避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避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不得利用关联交易逃避税收。
跨国企业在华避税的案例跨国公司国际避税案例
![跨国企业在华避税的案例跨国公司国际避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46912ea6bd97f192379e957.png)
跨国企业在华避税的案例跨国公司国际避税案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最为耀眼的明星。
然而,跨国公司在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采用各种避税手段规避税收,以寻求全球利益最大化,进而产生了侵犯各国税收主权,破坏税收公平竞争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以下是WTT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在华避税案例分析^p ,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在华避税案例分析^p 篇1:M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企业,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长期名列前茅,总部设在美国。
1995年公司在北京投资设立了外商独资企业,经过两次增资,注册资本高达20________0万美元。
虽然M公司实力强大,但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它在中国的子公司自设立以来几乎没有什么盈利。
企业财务报表显示,除个别年度微利外,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6年累计亏损达20多亿元。
但是,从M公司所处的行业看,北京市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12%以上,而这家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8%。
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累计亏损巨大,并不是因为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差,而是因为利润的一半以上都要支付给美国母公司,作为提供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特许经营费用,也就是说中国子公司利润需至少超过目前的一半以上方能盈利。
在进行了大量论证后,我国税务部门指出其不合理性,并最终获得了美方的承认。
最终,M公司的中国子公司补税及利息共计8.4亿元,按照企业目前销售规模测算,其未来每年将为中国增加税收1亿多元。
在华避税案例分析^p 篇2:案例一:河北一家食品公司,20__年主营产品的内销价格为71元/箱,但出口价格仅却为36元/箱;山东一家制药公司通过境外母公司直接定价的方式,将出口产品单价定为比国内同类产品平均价格低40元,以此来减少销售收入、变相将实际利润转移出境。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上述行为不仅会成为资金外逃的通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还会成为外国指责中国低价倾销的口实之一。
案例二:河北一陶瓷有限公司,与其香港母公司签订协议,规定每年按其销售收入的32%向境外支付咨询费,仅20__年就支付了804万美元,相当于其当年利润的3倍。
跨国企业转让定价避税问题与治理措施
![跨国企业转让定价避税问题与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69bc203b3567ec102d8a9a.png)
跨国企业转让定价避税问题与治理措施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且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造成不公平的营商环境。
强化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管理,已是当今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跟上国际反避税管理步伐,提升我国反避税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情况与我国反避税管理现状,运用案例分析研究法对 A 汽配公司的基本情况、行业概况、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类型等基础数据采集后,采用了功能分析法、风险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和可比性分析法对其进行反避税管理分析。
然后对A 公司开展特别纳税调整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的启示对健全我国关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管理提出了五点建议,包括构建精确和具有可比性的行业利润数据库、畅通第三方信息共享的渠道、打造全国一体化反避税管理专用平台、继续推进反避税法律体系的建设、大力培育反避税管理专业人才团队等,旨在从多方面提高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管理水平。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管理;案例研究;汽配公司。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use transfer pricing to avoid tax, which has caused serious harm to our economy and brought economic loss to the country, resulting in unfair business environment.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ax administ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transfer pricing and tax avoidance managemen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keep pace with international anti-avoidancetax management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nti-tax avoidance management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fer pricing tax avoidanc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anti-tax avoidance management, a cas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ollect basic data such as the basic situation, industry profile, related relationship, andrelated transaction types of auto parts company, using a functional analysis method. The risk analysis method, value chain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ble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anti-tax avoidance management.Then we conducted a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the special tax adjustments made by Company A, and based on the insights from the analysis, we put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China’s anti-tax avoidance management for transfer pricing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ccurate and comparable industry profit database, smooth access to third-party information sharing channels,creating a national integrated anti-tax avoidance management platform, continuing to promote anti-tax avoidance legal system,and vigorously cultivating anti-tax avoidan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o improve the anti-tax avoidance manage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rom a variety of aspect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ransfer pricing; Anti-tax avoidancemanagement; Case Study; Auto parts company。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13cb0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7.png)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1. 美国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由于依靠一系列税收抵免,使其在2011年和2012年没有支付联邦所得税,而该公司当年的利润达到了221亿美元。
这件案件揭示了企业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减少税负的问题。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欧洲国家利用低税率和模糊的税收法规进行税务规划,以避免缴纳国内税款,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正当的税务规划行为,导致公司在欧洲面临数十亿美元的税收罚款。
3. Google公司Google公司使用类似的税务规划方式来规避缴纳欧洲国家的税款,欧洲联盟指控Google获得了不当的税收优惠,导致公司欠缴逾6300万欧元的税款。
4. 万达集团中国万达集团被指责在2016年大规模的采取非法减税行为,涉嫌违法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法规,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5. 摩根大通公司摩根大通公司被指责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没有足够的缴税贡献,利用避税措施避免缴纳数百亿美元的税款。
6. 斯伦贝谢公司斯伦贝谢公司被指控在利用多种税务规划方式规避税务收入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巴西和挪威。
7. 美国国税局2013年,美国国税局曝光了数家企业通过在巴米杰斯州一家小城买几百个电话号码,从而在文件中难以判断哪些预算和成本由哪些州产生,从而减少了税款。
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被指控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拒绝缴纳22亿美元的税款,使用了一个不合法的税务规划方式避免了缴纳美国联邦所得税。
9. 道润资本2015年,中国财政部宣称道润资本涉嫌组织、实施多项欺诈行为,包括虚报纳税申报材料、虚假报销、虚报抵扣等等,总金额超过4.4亿元。
10. 拜耳公司拜耳公司在阿尔萨斯-香槟-阿登省的总部被搜索。
警方怀疑该公司逃避法国的税收规定,通过将财务流程转移到荷兰、爱尔兰,或是转移到避税天堂的方法,大大减少了需要缴纳的税款。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b954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c.png)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反倾销是指进口国通过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对进口国市场上倾销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行为。
倾销是指出口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于其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是通过削减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实现。
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免受倾销产品带来的不公平竞争,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来制止这种不公平竞争。
以下是两个反倾销案例及其分析: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调查及税收举措引发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美国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导致了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反倾销措施的正当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利益。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属于合法行为。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美国市场上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了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这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4.贸易争端的解决:中美两国就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在2024年达成了双边协议,取消了具体的反倾销税率。
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了这一贸易争端。
案例二: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导致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出口减少,对中国太阳能产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欧盟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使得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2.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合法: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太阳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上涨,降低了其竞争力。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f019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e.png)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背景下,避税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常常采取的一种合法手段。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的国际避税案例进行浅析剖析。
首先,就是苹果公司的避税策略。
根据调查,苹果公司通过在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其全球的非美国销售额转移到该子公司,然后以极低的税率将其利润再次转移到税收更为有利的地方,如百慕大等地。
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美国支付高额的企业所得税。
虽然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税务规避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国际避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
其次,还有通用电气(GE)的避税策略。
通用电气拥有许多以遥远的岛屿和避税天堂为基地的子公司。
通过将利润转移到这些地方,通用电气可以减少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税费负担。
此外,通用电气还采取了一系列复杂的财务工程方法,如高息债券发行和利息支出的扣除,来进一步降低其税收负担。
虽然通用电气的做法也符合法律,但其复杂性和规模引发了对公司税务筹划的认识和监管的呼吁。
第三个案例是谷歌的避税行为。
谷歌采取了一种称为“双爪蜘蛛”的结构,即通过在荷兰和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利润再次转移到百慕大等避税天堂。
这种结构允许谷歌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虽然谷歌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国际性引发了对大型科技公司税务筹划的争议和呼声。
最近,欧盟委员会还对谷歌进行了具体调查,认为其避税行为违反了欧盟的竞争法规。
这些案例都揭示了国际避税的常见模式和策略。
通过在离岸地建立子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利用复杂的财务工程,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尽管这些行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复杂性引发了公众和政府对国际税收规则的质疑和呼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为公平和透明的税收规则。
各国需要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共同打击跨国税收逃避行为。
此外,国际组织和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合规审核,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税款。
调查案例解读新个税法反避税条款——CFC受控外国企业
![调查案例解读新个税法反避税条款——CFC受控外国企业](https://img.taocdn.com/s3/m/4dded0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f.png)
调查案例解读新个税法反避税条款——CFC受控外国企业CFC是指由一家外国企业全资或部分控股的境外子公司,通常用于实现跨国企业在税务上的优化。
在新个税法中,如果一个境外子公司被认定为CFC,则其收入将被视为中国税务居民从业务活动获取的居民境外所得,并将被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基,受到个税的征收。
下面以一个具体案例来解读新个税法中的CFC反避税条款。
假设小张是中国税务居民,他拥有一家公司ABC在国内经营生意,同时他还在境外成立了一家公司XYZ。
XYZ公司主要从事外贸业务,销售的大部分产品是中国制造的,目前XYZ公司的利润较高。
在过去,小张将XYZ公司的利润保留在境外,以此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新个税法中关于CFC的条款,XYZ公司会被视为CFC,因为小张拥有该公司的控股权。
根据新的规定,XYZ公司的利润将被视为小张个人从业务活动获取的境外所得,并将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基。
因此,小张将无法通过保留利润在境外避税,而需要按照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缴纳相应的税款。
这个案例展示了新个税法中CFC反避税条款的有效性。
通过对控制外国企业的审慎监管,个人所得税法能够有效防止个人通过设立或控制境外公司来避税。
新个税法的实施对于打击个人所得税领域的逃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也需要指出的是,新个税法中的CFC反避税条款可能对一些合法的境外投资和贸易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以遵守中国的税法规定。
综上所述,新个税法中的反避税条款对于遏制个人所得税领域的逃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针对CFC进行规定,能够有效防止个人通过境外公司来避税。
然而,也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保证对合法境外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合理保护。
只有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推动税收制度的完善和个人收入分配的公正。
论美国税收倒置及对我国反国际避税的启示
![论美国税收倒置及对我国反国际避税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02719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2.png)
论美国税收倒置及对我国反国际避税的启示税收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税收,政府可以筹集资金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企业逐渐开始利用各种手段规避税收,给国际税收秩序带来了挑战。
美国税收倒置问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突出的案例之一,对我国反国际避税也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美国税收倒置问题的现状美国税收倒置指的是美国跨国企业将其在境外的收入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以规避美国高税率。
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国的税收利益,也引发了国际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跨国企业在2019年将约2.6万亿美元的收入转移到了避税天堂,使得这些收入避开了美国的税收。
美国税收倒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美国企业税率高,截至2017年,美国的企业税率约为35%,远高于其他国家。
面对高税率,许多企业选择将其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以规避税收。
二是美国的海外收入延税制度也是导致税收倒置的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的海外收入延税制度,美国政府只对美国企业在海外的收入征税,但可以将税收延迟到这些收入被转移回美国之后。
这使得跨国企业有更多动机将其收入转移到避税天堂,以规避税收。
二、美国反避税政策的探索与启示针对税收倒置问题,美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遏制税收倒置的现象。
美国政府在2017年对企业税改革,大幅降低了企业税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减少税收倒置的发生。
美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避税行动组织,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企业的税收倒置行为。
美国税务机构也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加大对税收倒置行为的惩罚力度,试图达到震慑企业规避税收的效果。
美国的反避税政策给我国的反国际避税提供了一些启示。
我国也应加大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力度,加强对规避税收行为的打击力度。
我国也应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参与国际反避税行动组织,共同打击跨国企业的税收倒置行为。
我国也应借鉴美国的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避税政策,减少税收倒置的发生。
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案例分析
![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3fae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e.png)
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案例分析税款流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税款的流失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限制了政府开展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能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堵住税款流失的漏洞,各国都在努力加强相关的税收管理和监督,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杜绝各种逃税行为。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堵住税款流失漏洞。
案例一:中国的增值税改革中国的增值税改革是一项成功阻止税款流失的案例。
在改革之前,中国的增值税征收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和漏洞,导致大量政府税收无法收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于2012年开始实施增值税改革,主要包括降低税率、扩大纳税范围、优化税收结构等措施。
通过降低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中国政府鼓励了企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加强了税基。
同时,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还大幅度扩大了增值税纳税范围,严格执行发票管理制度,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地堵住了税款流失的漏洞,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征收效率,增加了财政收入。
在这个案例中,中国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强化税收监督和征收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税制改革是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关键之一,需要政府积极推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税收体系。
案例二:美国的跨国企业税收管理近年来,跨国企业的税务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利润转移、虚假报税等行为,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无法从这些企业中获得应有的税收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通过改革税收法律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成功固化了税款流失漏洞。
首先,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法规,规定跨国企业必须根据实际经济活动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合理申报纳税。
并加大对虚假报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税务审计,追溯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了国际税收流失的问题。
其次,美国积极参与国际税务合作,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税收协议,分享税务信息,加强了跨国税收的监管,防止了跨国企业通过在各国之间转移利润来逃避纳税的行为。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35d235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b.png)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际贸易和跨国企业而言,税收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公平和透明的税收制度,各国都会积极探索和借鉴国际税收案例和经验。
本文将分析几个国际税收案例,并就这些案例提出一些经验借鉴。
案例一:跨境电商征税问题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于如何征收税收面临着新的挑战。
以中国为例,中国政府出台了“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对于进口跨境电商商品实行综合税率征收,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提高了税收收入。
经验借鉴:(1)针对新兴行业,需要制定相关税收政策以适应发展需求。
(2)将税收政策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双赢。
案例二:税收避免与逃避问题许多跨国企业利用税收漏洞进行避税和逃税,给各国财政带来了巨大损失。
欧盟于2016年启动“反逃避税共同行动计划”,通过加强税收合作和信息交流,减少跨国企业的税收避免和逃避行为。
经验借鉴:(1)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和信息交流,打破国界限制,形成共同打击避税行为的力量。
(2)建立全球税收规则,避免大规模税收避免和逃避,实现税收公平。
案例三:税收争端解决机制税收争端是国际税收领域常见的问题,解决税收争端需要一种有效的机制。
国际上最著名的税收争端解决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
DSB通过争端解决程序和专家组的参与,帮助各国解决税收争端问题,维护国际税收秩序。
经验借鉴:(1)建立有效的税收争端解决机制,促进各国之间税收纠纷的及时解决。
(2)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提供专业的咨询和仲裁服务,确保公正和公平。
案例四: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评估各国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评估对于改进税收制度和提高公共财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经验借鉴:(1)定期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加强税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避税案例
![国际避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125d01e52d380eb62946d5e.png)
案例二:美国的时利莱公司在中国和日本有五州、九州两家子公司。
五州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息利率,年终应向时利莱公司支付股息:3000万×5%=150万元;九州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息利率,年终应向时利莱公司支付股息:2000万×4%=80万元。
中国、日本两国政府规定对汇出本国的股息征收20%的预提所得税。
为逃避这部分税收,五州公司、九州公司将市场价值400万元和200万元的商品分别以250万元、120万元卖给了时利莱公司,以代替股息支付。
1.正常支付股利时的税负五州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150万×20%=30万元九州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80万×20%=16万元共应纳预提税税额:30+16=46万元2.以商品代替股息支付时的税负五州、九州公司将商品以低价售给时利莱公司,时利莱公司从中获得与股息等值的回报,五州、九州公司因支付方式改变,且无盈利,既可避免所得税,又不必纳预提税。
案例三:美国内税法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须征收20%的预提税;法国税法则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征收30%的预提税。
同时为协调美、法两国税收利益,两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同类所得只征收5%的预提税。
今有德国莱希德公司贷款给美国克林娜公司,每年克林娜公司需向莱希德支付200万美元的利息。
为减轻预提税负,莱希德公司在法国租用一个邮箱,冒充法国居民,使利息的预提税税率由20%降为5%。
这是利用邮箱方式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的一种方式,按莱希德公司在两国的正常身份,200万美元利息应预提税40万美元;冒充法国居民后,仅负担预提税10万美元。
案例四:美国奥利特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用为20万美元,有效年限为20年。
奥利特公司欲将此项专利转让给中国的亚联公司,因为美国、中国市场上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双方将转让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年。
美国大企业的税务管理模式对于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的启示
![美国大企业的税务管理模式对于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33902d826fff705cc170a21.png)
美国大企业的税务管理模式对于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的启示摘要:中国大企业的税务管理还处在初建模式的阶段,因此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研究具有充分必要性并且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国外典型的大企业税务管理已有模式来分析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问题,是顺应国际化发展的税务管理的趋势,是加强大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推进了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现代化发展,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企业税务管理途径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在分析美国大企业税务管理前提下来研究大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及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管理,税务风险,纳税服务引言大企业既是税务管理的重点,也是税收增长的重点。
服务、管理好大企业,为大企业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无疑是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税收经济观的重要体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税务管理办法对于大企业存在如下弊端:一是服务不到位导致权利和义务失衡;二是管理不到位导致税款流失严重;三是管理越位导致管理成本提高;四是检查不规范导致执法水平不高。
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要求。
因此本文通过在分析美国大企业税务管理来研究大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及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美国大企业税务管理模式美国的征管模式是从思想的价值和税收征管体系的重构两方面进行变革。
美国税收征管体系变革是与美国税收管理思想相同步的。
1998年以前美国实施的是“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全国43个征收服务单位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人实行全方位的服务与管理。
2000年,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纳税人满意度,美国按纳税人类别重构国内收入局,分设工薪和个人投资管理局、小型和自雇企业管理局、大中型企业管理局、免税组织和政府机构管理局等四个管理机构。
大中型企业管理局按行业设立分局,对资产超过1千万美元的大中型企业实施管理。
财务管控案例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探讨
![财务管控案例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b1ba8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9.png)
财务管控案例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探讨一.案例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转变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定阻力,因此宏观政策提出“开放可以引进技术、引进管理”,这也是为了打破阻力。
由此外资企业获得了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但是不少外资却以此作为获取超额收益的途径。
由国家统计局“利用外资与外商投资企业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称,亏损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约2/3为非正常亏损,每年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税款损失有300亿元。
外资企业凭借超国民待遇和避税手段,使其能以较低价格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已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
研究跨国公司在华行为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经验。
集团化、全球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向优秀的跨国公司学习,加强母子公司管控能力,是中国企业成功必经之路。
二.跨国公司利润转移-成功的横向管控在跨国公司全球化过程中,在其母子公司管控的整体框架的指导下,出于集团整体战略考虑,对于旗下众多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地区分布的子公司,母公司会根据运营环境的变化构筑有效的横向管控。
在财务管控的辅助之下,集团整体战略的实施就会更加迅速而有效。
1.跨国公司利润转移的动因-将属于中方的利润转入其集团内部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子公司有多种方式,笼统的讲可分为中外合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两种。
在中外合资公司里,中方合作伙伴并不包含在集团利益版图里,不是集团的一部分,那么跨国公司的母子管控体系里自然会涉及怎么样使其在华子公司能为集团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合资公司能创造的利润固定的情况下,根据在合资公司里双方共同分担收益和风险,跨国公司一般建立的横向管控就会要求想办法将合资公司的整体利润尽可能转移至母公司,或者全资子公司,以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我们刚刚提到的跨国公司对子公司利润控制以达到集团利润最大化的战略实际上是母子公司管控中的横向战略。
横向战略(HorizontalStrategy)是协调相关业务单元的目标和战略,包括协调现有业务单元和基于与现有单位的关联选择进入新产业。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避税筹划案例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避税筹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9023b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f.png)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避税筹划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避税筹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避税筹划并非是非法的逃税行为,而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避税筹划案例。
案例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某外国汽车制造企业在中国设立了一家子公司。
中国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增值税的退税等。
该子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成功享受到了相关的税收优惠,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税负。
在这个案例中,企业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的税收政策,将业务重点调整到符合优惠政策的领域,实现了合法的避税筹划。
这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还促进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案例二:转移定价策略一家外资电子企业,其总部位于美国,在中国设有生产工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总部进口关键零部件。
为了降低整体税负,企业采用了转移定价策略。
总部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将零部件出售给中国工厂,从而降低了中国工厂的进口成本,减少了在中国需要缴纳的关税和增值税。
同时,中国工厂将生产的成品以较高的价格销售给总部或其他关联企业,从而将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地区。
然而,这种转移定价策略需要谨慎操作,必须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税务机关会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进行审查,如果发现价格不合理,可能会进行调整并要求企业补缴税款。
因此,企业在进行转移定价筹划时,需要充分准备相关的资料和证据,以证明交易价格的合理性。
案例三:选择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某外商投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着选择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合作企业的决策。
经过详细的税收分析,发现合资企业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
例如,在一些经济开发区,合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能有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事避税的主要方法 经典案例
![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事避税的主要方法 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b6fcc3e2bd960591c6774c.png)
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事避税的主要方法经典案例篇一:外商企业在中国避税现状外商企业在中国避税现状如何?政府存在的问题和承担的责任是什么?会计114 凌晓晨1026211401现状:据国家税务总局204年的数据显示,跨国公司每年的避税活动给中国造成300亿元的税收损失。
随着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增长,当前跨国公司避税年税额远远大于204年的300亿元。
而如果把个人所得税等税收计算在内,实际税款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在我国设立的外企亏损面在1988-1993年期间约占35-40,在1994-1995年增至50-60,在1996-20年期间平均达到60-65;在此以后,外企亏损面稳定在50左右,自报亏损总额每年都在1 20亿元-1 500亿元之间。
另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159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平均税率是28.6,我国周边18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税率是26.7。
我国执行25的企业所得税率属于适中偏下的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吸引外资。
20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全国国际税收工作视频会议。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称,2021年全年通过反避税手段增加税收贡献239亿元。
随着全球化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利用国家间的税制差异进行利润转移,不同程度地侵蚀主权国家税基。
其中,发展中国家因为税收征管和法律制度的漏洞更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利润转移的受害者。
一些非营利组织通过初步估算发现,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出去的利润高达350亿美元。
外资企业逃避税主要方式有转让定价、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滥用国际税收协定和资本弱化等方式。
存在问题:1.我国缺乏专业的反避税人才,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外资企业逃避税相对容易成功。
在日趋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很多时候企业税收不仅涉及国内税法和税率,还涉及到国(境)外税法和税率。
这需要税务审计人员通晓世界各地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协定,更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电子商务环境下跨国企业经济交易的运作状况和规律。
跨国公司避税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避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0ab12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1.png)
中介控股公司
设立控股公司之前,汇回##的股息: 1000-1000×30%=700〔万元〕
设立中介控股公司后,汇回的股息: 1000-1000×5%=950〔万元〕
美国奥利特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用 为20万美元,有效年限为20年.该公司将此项 专利转让给中国的亚联公司,因为美国和中 国市场均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双方将转让 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年.中国亚联 公司又在本国市场上以10万美元的价格将 此项专利转让出去.美国和中国的所得税率 分别为15%和30%,毛利率20%,成本分摊率 为60%.试分析这项专利权的转让是否符合 正常交易情况.
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津岗分公司在中国已纳税额50030150万美元该收入在美国的抵免限额为50035175万美元在日本亏损因此没有纳税也不用抵免总公司在美国实际缴纳税款240050035150865万美元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津岗公司的不变抵免额为150万美元日本分公司已缴纳的所得税额1003030万美元在美国的抵免限额为1003535万美元美国降低售价出售此本身收入会减少200现在总收入为2200万美元总公司在美国实际缴纳税款22005001003515030800万美元美国a公司为了利用香港避税港对外国企业少征所得税免征财产税以及不征资本利得税等特殊优惠在香港设立了一子公司现a公司把成本为1000万美元原应按1400万美元作价的一批货物压低按1100万美元作价销售给香港子公司香港子公司最后以1500万美元的市价售出这批货物
由于该项专利没可比价格,可按照 组成市场价格=成本×分摊应纳所得税
4.8×15%=0.72万美元 中国亚联公司应纳所得税
〔10-4.8〕×30%=1.56万美元 共应纳税:7200+15600=22800美元
“苹果避税案”对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税收筹划的启示
![“苹果避税案”对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税收筹划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a450ff219e8b8f67c1cb9d8.png)
“苹果避税案”对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税收筹划的启示作者:张云华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12期摘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跨国经营不仅可以让企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而且对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如何处理好国际税收问题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苹果公司这样的全球一流跨国经营企业的避税动机、避税策略和避税影响的探讨,为对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实施税收筹划带来启示。
关键词:跨国经营;国际税收;税收筹划;苹果避税案最近我们经常看到有关跨国公司实施跨国避税的报道,如我们熟知的谷歌、雅虎、亚马逊、Facebook、惠普、微软、苹果也都榜上有名,似乎跨国避税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而这其中的苹果公司不仅产品引人注目,其避税数额和手段也同样引人关注。
那么跨国避税是否合法?如果合法,那是否合理?我们是否应该跨国避税?本文将从探寻美国苹果公司的跨国避税动机入手,通过分析其避税策略和避税影响,并综合各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帮助企业、社会和政府正确认识跨国避税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对我国政府制定国际税收政策和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税收筹划起到借鉴作用。
一、苹果公司跨国避税的动机(一)减轻公司的竞争压力根据“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的数据,2012年34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公司税为24.5%,苹果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三星的全球税率只有14%。
而目前美国联邦公司收入所得税税率为35%,再加上州税,整体税率为39.2%。
苹果公司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势必会寻求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的策略,因此,通过跨国避税来降低成本费用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说是苹果公司在外部的竞争压力下的一种理性的必然选择。
(二)增强现金资本的自由调用度在2013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关于苹果公司“避税门”相关调查报告后,苹果公司声称,公司产品销售的2/3发生在美国以外,如果直接汇回美国需要交纳35%的企业所得税,这是很大的金额。
美国反倾销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1
![美国反倾销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1](https://img.taocdn.com/s3/m/d9ed70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6.png)
美国反倾销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美国是传统的四个反倾销国家之一。
也是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对其反倾销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我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本文分别时美国反倾销应用的概况、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由此为我国更好地制定反倾销的应用和应对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反倾销,贸易指数,对抗指数一、美国反倾销应用概况美国作为传统的四个反倾销国家之一(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一直是国际反倾销的主要指控国。
美国反倾销案占世界反倾销案的比例较高:上世纪70年代是44.4%、80年代是22.4%、90年代是16.13%。
由于从80年代开始,南非、印度、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步入反倾销大国行列,美国反倾销案占国际反倾销总案的比重有下降趋势。
但从绝对数量上来看,美国仍然是国际上运用反倾销手段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美国对华反倾销在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地位也一直很重要。
自1980年到2001年6月底,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华反倾销案446起,其中美国以87件名列第二,约占对华反倾销总案的五分之一。
在1970-1994年间,美国排在对华反倾销指控国家的第一位,1995年至200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59起。
仅次于印度81起,占全球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次数的13.59%;同期,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来看,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50起,仅次于印度63起,占全球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次数的15.77%。
二、美国反倾销应用特点(一)美国反倾销应用的对象国较集中1995年至2005年上半年,美国向前十位对象国(中、日、韩、中国台北、印度、南非、加拿大、印尼、德国、墨西哥和俄罗斯)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占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的61%。
向前三位对象国(中、日、韩)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占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的31.6%:达到四分之一以上。
美国反倾销应用的对象国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类国家:第一类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
[税务筹划]苹果公司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
![[税务筹划]苹果公司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da0a2aa45177232e60a231.png)
跨国巨头苹果公司的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一向是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但也正是因为苹果公司是避税大户,这几年来屡屡陷入税务危机。
最近,外媒又曝出了这样一则消息:美国30年来最大的税改法案留下了一个超级大漏洞,让苹果公司的海外现金能避掉40亿美元的税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具体的新闻报道吧。
1月12日,路透社报道美国刚通过的新税法,是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
尤其对于美国的跨国公司来说,对海外利润进行了大幅度的减税。
新税法取消了过去35%的企业所得税率,对于海外现金,执行的是15.5%的一次性转入税率;而流动性相对较低的海外资产,则是按8%收取税金。
哈佛大学一位商学院的学者肖颖认为,这种新的税制留下了一个技术漏洞。
如果美国的跨国公司将海外现金转变为海外资产,那么税负就可以直接从15.5%降至8%。
以苹果公司为例,它可以将部分海外现金以分红的方式来避免15.5%的税率,并有可能因此而降低40亿美元的一次性税负。
税务专家指出,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企业税负,很多跨国企业可能会千方百计地将海外利润转变为低税率的非现金资产。
说到避税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苹果公司经典的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
2013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对苹果高官们就“海外避税”问题的质询,让苹果公司复杂、缜密的税务筹划战略与布局公之于众。
1、苹果公司通过国家之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以自否居民纳税人身份实现了在美国和爱尔兰的“双边均不纳税”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重爱尔兰”避税法。
下图是其2012年的海外组织架构图:2、苹果公司将全球市场划分为美洲市场和美洲以外的市场,通过建立不同的运营架构和业务组织模式来转移定价,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3、苹果公司通过运用成本分摊协议,人为地将核心知识产权的经济权利归属到爱尔兰公司,从而将大比例的利润转移到爱尔兰实现避税目的。
2014年前,苹果公司通过这种做法成功地将数百亿美元的利润成功转移到了爱尔兰,将原本向美国政府需要缴纳的35%的税或者向爱尔兰政府缴税的12.5%的税成功降低至其海外利润的5%,这也是美国国会调查苹果公司并质询的原因。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37f3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a.png)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 背景介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众多上市公司。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的加强,财务舞弊案件也逐渐增多。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报告财务状况时,通过操纵财务数据、虚假记账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以获取不当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2. Enron案例Enron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曾一度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公司。
然而,2001年Enron爆发了一起巨大的财务舞弊案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震动。
2.1 案件经过Enron的财务舞弊主要涉及虚假记账、非法关联交易等。
公司高层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V)来隐藏巨额债务,通过虚构收入和资产来夸大公司的财务状况。
此外,Enron还与一些关联公司进行非法的交易,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损失和违规行为。
2.2 影响分析Enron案件的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作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Enron的破产不仅导致投资者巨大的损失,还引发了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质疑和改革。
此外,案件还对美国的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相关法律和监管的改变。
3. WorldCom案例WorldCom是美国一家电信公司,也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2002年,WorldCom因为财务舞弊案而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件。
3.1 案件经过WorldCom的财务舞弊案主要涉及虚假记账和资产膨胀。
公司高层通过虚构收入和资产,夸大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此外,公司还通过操纵借贷、转移资金等手段来掩盖财务问题,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3.2 影响分析WorldCom案件的曝光震惊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
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信任危机加剧,导致市场不稳定。
此外,案件还揭示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管的不足,促使了对企业治理和监管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起最新美国企业避税案例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华税律师事务所
笔者结合近期两家美国公司的避税案例,探寻美国公司的避税新趋势,以期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启示性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州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
典型案例:特斯拉千兆工厂“落户”内华达州
2014年9月,特斯拉宣布将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里诺城成立50亿美元的千兆工厂(Gigafactory),该工厂建成后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工厂。
在此之前,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以及德克萨斯州与内华达州一起参与到了争夺千兆工厂的竞争之中。
之所以内华达州能够胜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内华达州政府为特斯拉作出了极其优惠的税收承诺。
经过双方谈判,特斯拉与内华达州政府达成协议,内华达州政府承诺为特斯拉的千兆工厂提供长达20年、合计12.5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优惠,包括7.23亿美元的销售税减免,3.32亿美元的财产税减免以及1.95亿美元的可转让税收抵免。
也就是说,直到2024年,千兆工厂才有可能达到税收创收状态。
特斯拉的千兆工厂之所以可以享受如此巨大的税收优惠,主要得益于美国的“两税制”。
美国宪法同时赋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征税权,地方政府在不违反联邦税法和联邦利益的条件下可以享有无限的税收主权。
同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税收结构具有很大差异,联邦政府以社会保障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州政府以销售税和财产税为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美国的内华达州为了吸引特斯拉的千兆工厂,向特斯拉作出了极其优惠的税收承诺,尤其是在财产税和销售税方面,这正是内华达州政府充分行使其税收主权的体现。
二、利用倒置并购改变税务国籍
典型案例:汉堡王“移民”加拿大
美国知名快餐品牌汉堡王(Burger King)公司于1954年成立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汉堡连锁店,在全球近100个国家拥有逾13000家门店,市值接近100亿美元。
2014年8月,汉堡王宣布将斥资11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咖啡和零食连锁企业提姆霍顿,并将企业总部迁至加拿大。
尽管集团运营地仍在美国,但汉堡王此次收购行为使得合并后的公司将改变其税务国籍,成为加拿大的居民公司,形成公司倒置。
汉堡王之所以能够实施倒置并购,原因就在于美国税法对居民公司的认定采用注册地原则,而不论其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是否在美国境内。
汉堡王的倒置并购在税务层面可以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1.适用低税率
2013年汉堡王在美国的实际税率为27.5%,而在加拿大,公司所得税名义税率仅为15%。
而且,汉堡王的收购行为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大力支持,汉堡王为此获得了加拿大政府的税收优惠承诺,因此,合并后的公司在加拿大的实际税率可能只有10%左右。
实际税率从27.5%降低到10%,能够给汉堡王降低超过三分之一的税负成本。
2. 规避海外利润的税收成本
由于美国国内的快餐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汉堡王考虑把战略重心转移至海外市场。
收购加拿大的提姆霍顿可以综合发挥两公司在全球业务拓展的优势,提高国际增长潜力。
因此,未来汉堡王的海外利润将会逐渐增多。
由于美国税法规定美国的居民公司就其全球收入向美国政府纳税,而加拿大税法不会对其居民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的盈利征税。
因此,汉堡王与提姆霍顿合并后的公司的海外利润只需在利润来源国当地缴税就可以自由汇回加拿大,从而规避了海外利润在母国的税收成本。
三、启示
美国法官汉斯曾说,人们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以降低税负,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不论他是富人还是穷人,纳税人无须超过法律的规定来承担国家的税收。
美国公司可谓深谙此言之精髓。
大多数的美国公司都会把降低税负、控制税收成本作为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目的,并且特别重视税收因素对公司生产、经营以及投融资的影响。
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业人士为其量身定做税务筹划方案。
两起美国公司典型避税案例对中国境内企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1. 充分利用境内不同地区的实际税负差异进行税收筹划
尽管当前中国境内只存在唯一的税收主权,但由于实施分税制,地方政府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税收“自主权”。
另外,中国政府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各种国家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行使其在税收征管方面的自主权。
例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2号)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特定产业目录范围内的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中国的集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层面以及地方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一定的税务架构安排实现企业整体税负的下降。
尤其,随着新一轮税改的到来,未来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权将会被强化,财权的自主性将会在更大程度上予以认可。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构成境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税收政策错配。
因此,当前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把美国公司的避税之道运用于己身,充分考虑境内不同地区的税负差异,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将境内利润向境内的低税负地区汇聚,从而实现企业集团在境内整体税负的降低。
2.为企业搭建合理的税务架构
制定符合企业集团自身状况的税务架构是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境内不同区域税负差异、充分利用境内税收优惠政策的先决条件。
企业集团以自身税务架构为基础,在内部实行利润和成本的控制、转移,从而真正实现将境内利润汇聚在境内的低税负地区,合理地降低自身税负,分散税收风险。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开展与一些境内地方政府之间的投资洽谈与合作,尽力使得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把控税务风险,并基于双赢立场,获取当地更大力度的优惠。
3.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企业的注册地址的变更
美国汉堡王通过倒置并购的做法,合法地实现了公司注册地的跨国更改。
中国企业在境内变更注册地址的方法比较直接,是从一个行政区域变更到另一个行政区域。
但是,企业要想实现跨国变更则并非像只在境内变更一样简单。
跨国变更注册地址意味着税务国籍的变更,因此,汉堡王采取了倒置并购的做法。
在中国境内,企业变更注册地址到税收优惠力度大的行政区域在理论上可行,但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限于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单纯变更注册地址非常困难。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来实现企业的注册地址的变更。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企业之间实施并购重组并且符合一定条件的,股权支付部分对应的股权转让收入的所得税可以递延。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方法,将高税负地区的企业吸收合并至低税负地区,从而实现企业注册地址的合法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