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是,1924年他再次东渡日本,通过翻
译日本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一书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于是宣布‚我现
在成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这种 ‚突变‛不像鲁迅有现实的根据,而是一种
情绪的促使。

在文艺观上,郭沫若早期主张浪 也是其创作的主要特色。
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可到了 20 年代中期,在《革命与
西,我想来便是诗底本体,只要把它写了出来的时
候,它就体相兼备。‛他还归纳了下列一个公式:
‚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郭沫若主张
形式的绝对自由,不是不要形式,而是
不要任何固定的形式束缚情感的自由抒
发。他的这种主张在摆脱中国古代格律
诗的束缚,建立现代自由诗,体现现代
2、个人背景: 在日本留学时,日本人教外语喜欢用文学 作品做读本,因此,本来喜好文学的他便与 欧美印度文学发生了关系。他接近了泰戈尔、 雪莱、莎士比亚、海涅、歌德、席勒等。其 中,泰戈尔与歌德对他的影响最大。后来, 1919年又接触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 集》。于是,正如他所说:‚当我接近惠特 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生 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 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
青年的自由精神和自由创造上,发挥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说:‚作诗的人有绝对的自由, 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的诗流露出来 形近古体,不必是拟古。他的诗流露出 来破了一切的既成规律,不必是强学时 髦。‛还说:‚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 自由,绝端的自主。‛

青年郭沫若的文艺观,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浪漫主义文艺 观的理论表述。
时空,而齐生死,因此,便没有因人生变化
而产生的生死存亡的悲哀。这在《女神三部

第二节

《女神》
一、《女神》 诞生的背景 1、时代背景: 这就是伟大的

五四文化革命与文
学革命。

《女神》的诗集写于1919-1920年间, 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创作的。他曾经说过: ‚我们订的是上海《时事新报》。那个报纸 在五四运动以后很有革新气象,文艺附刊 《学灯》特别风行一时。……第一次寄来的 报纸上我才第一次看见了中国的白话 诗。……我便把我一九一八年在冈山时代做 的几首诗,……和几首新体的诗投寄了 去。……在一九一九年下半年和一九二0年上 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的爆发期。‛

文学》一文中他却声称:‚浪漫主义的
文学早已成了反革命的文学‛,转向了
现实主义。

可到了 40 年代,他又创作了浪漫主义 的历史剧《屈原》。之后,全国解放,他一 直不承认自己是浪漫主义者,直到 1958 年 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
义‛‚两结合‛后,他才‚特别感到心情舒
畅‛,并‚敢于坦白的承认:我是一个浪漫

二、《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自我” 抒情形象

《女神》包括《序诗》在内,共五十七 篇,以风格形式的不同,分为三辑:

①诗剧 ②惠特曼式的雄浑豪放的诗

③泰戈尔式的冲淡清新的诗

《女神》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歌颂人民革命,歌颂人民的理想 首先,《女神》是人民革命的颂歌。 它通过歌颂‚自我‛和‚自然‛歌颂了
Pantheism(泛神论)为最适宜‛。


可以这么说,五四时期郭沫若的思想中 最突出的是个性主义与泛神论,尤其是泛神 论,成了他看待社会、人生的武器,也是指 导他创作他最著名杰出的诗篇《女神》的思 想意识。 (所谓泛神论,是指十六、十七世纪流行 于西欧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学说,其代表人 物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莎。这 种学说认为神是非人格的本原,这个神或本 原不在自然界以外,而是和自然界等同,本 体即神,神即自然。)
郭沫若
第一节 经历、思想、文艺观

郭沫若是一个与鲁迅在思想、气质、人 格、艺术趣味等方面都很不相同的大才子。 在思想上,鲁迅睿智、坚实、精深;郭 沫若博大、敏锐、易变。 在气质上,鲁迅深沉、忧郁;郭沫若浪 漫、激昂。 在人格上,鲁迅伟大、朴实;郭沫若高 贵、复杂。 在艺术趣味上,鲁迅倾向于现实主义; 郭沫若倾向浪漫主义。

人民革命的力量。

它歌颂的‚自我‛已不是诗人自我,而 是20世纪中国人民的形象。这个‚自我‛有 巨大的力量能翻江倒海吞掉一切(如《天狗》);有 赤子的忠诚对待养育自己的‚母亲‛(《地球,我的 母亲》);有恢宏的气概(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样,他歌颂的‚自然‛,实际上是人 民革命力量的象征,如《立在地球边上放 号》,那‚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的,不是太平洋上的波涛,而是‚五四‛运 动中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怒潮。
体‛;他歌颂大海,因为它那‚力的绘画,
力的舞蹈,力的音乐‛是创造万汇的源泉; 他崇拜太阳,因为它象征着宇宙的光明,万
汇的新生。

歌颂‚自我‛。泛神论者认为自我是神的 表现。《女神》中处处看到一个顶天立地、
气吞宇宙的‚我‛的形象,如《天狗》、
《晨安》、《浴海》中的‚我‛。

乐观精神。泛神论者认为人神合体,超越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

同时,郭沫若故乡的姑娘们都很漂亮、秀
气,就是小饭店的老板娘也风韵尤存。在每家 的门前有一口终年清澈见底的水井,里面养着 几尾小红鱼(为防水有毒)。当小姑娘身着鲜 艳的服装在水井边洗白菜时,那景象浪漫极了。 郭沫若的气质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他的 思想、艺术趣味也在这里孕育。试想,他能不 浪漫?


其次,《女神》是人民革命英雄和 前驱者的赞歌。《匪徒颂》、《电火光 中》、《棠棣之花》、《湘累》等诗,
歌颂了中外革命人民、革命英雄和社会 改革的前驱者。

再次,《女神》是人民革命理想的赞歌。
诗人以海洋的胸怀,火样的热情和浪漫主义的手
法,表现和歌颂了人民革命的理想。在《女神》 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诗描绘了太阳的形象。这 太阳,是人民革命理想的化身,它象征着在黑暗 中生活的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光明世界。如《女 神之再生》(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太阳 礼赞》、《新生》、《日出》等。


强调自然流露。他认为,感情是自
然发生的,不是纯由理智支配的,所以 文艺创作也应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他说: ‚我自己对于诗的直感,总觉得以‘自
然流露’的为上乘,若是出以‘矫揉造
作’,只不过是些园艺盆栽,只好供富
人赏玩了。‛

重视灵感的作用。灵感论是与他的自然
流露说相联系的。既然情感不受自己主观意 志的支配,它的来去便是倏忽而至,倏忽而 去的,人们把这种诗情不期而至的现象称为 灵感。在灵感袭来的时候,诗人的情绪格外 激动,想象力特别丰富。因而,郭沫若把直 觉、情调、想象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它的诗 的本体观。

相反,到郭沫若的故乡,再严肃的人也不 禁飘飘然起来。因为,这儿的风光不仅绚丽, 且浪漫多彩。郭沫若的故乡在四川省乐山县的 沙湾镇,有两条河从边上流过,一条是大渡河 (又叫沫水),一条是雅河(又叫若水),郭 沫若就用了故乡的两条河名作了自己的笔名。 他童年少年时代读书的自家的书房‚绥山书 馆‛,正面对峨嵋山的第二峰。这第二峰一旦 被雾笼罩,就形同一位美丽的少女平卧在薄纱 中。

关于这一点,他论述得相当清楚完备:

‚我想诗人底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
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底印象都 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 宇宙万类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 灵感(inspiration),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
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印象。这些东
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首先是生活经历的 不同。 郭沫若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一种温馨浪 漫的气氛中度过的,没有像鲁迅一样经历 ‚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磨难,也就没有 饱偿过‚世人的冷眼‛。1913年赴日本留学, 虽然他也强烈地感到过‚读的是西洋书,受 的是东洋气‛,但气质的浪漫和与日本少女 安娜的恋爱结婚的安宁与幸福的经历,使他 不可能像思想敏锐而气质忧郁的鲁迅那样, 在心理上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选择一条诗 人之路。

2、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彻底反 帝反封建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诗人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基础,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又构成了爱
国主义最深沉的内容。两者互相促进, 相互升华。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于
《女神》之中。

《女神》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的突出
内容是热烈希望祖国在革命烈火中获得
新生。这个思想集中体现在‚女神三部 曲‛(《女神之再生》、《湘累》、 《棠棣之花》)和《凤凰涅槃》中。
主义者‛。
(转引自孙党伯《中国现代两大文豪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5页)

文艺观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文艺观,是

浪漫主义的。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 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主情主义。郭沫若把文学艺术作为感情 的表现,认为理智对文学创作有阻碍作用, ‚诗的本职是在抒情‛。这是他当时全部文 学主张的基础。 重自我表现。既然文学艺术的主要职能 是抒情,那么,文学的本质当然便存在于文 学家的主观精神内部了,因而文学创作便是 由内而外的表现,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摹仿或 再现。他说:‚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 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
新中国的诞生。
泛神论思想的影响


泛神论在《女神》中的表现是:
歌颂泛神论者。如《三个泛神论者》。 歌颂自然。泛神论者认为自然是唯一神
之表现,所以把自然当作自我的表现来
讴歌和崇拜。

在《女神》中,诗人也表现了这种观点。 它赞美桃花,因为它是‚宇宙的精髓‛, ‚生命的泉水‛,‚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
在创作新诗之前,他大量阅读了西
方诗人歌德等人的诗。在向《学灯》投 稿时又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 集》,但却没有像鲁迅那样,经历过 ‚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的文化 积累与思想沉淀的过程。所以他的诗虽 在当时掀起了一片狂潮,却缺少鲁迅作 品的那种深沉与博大。

20年代,他与同仁组成了影响巨大 的创造社,他一直有众多的朋友与他一 起从事文学事业,而鲁迅则是孤寂地用 文艺的形式向旧世界宣战。从而他虽然 遭遇过一些打击,如大革命失败而流亡 于日本,但观其一生,他都没受过什么 大的磨难。全国解放后,他基本是一帆 风顺的。这也就决定了他在思想、人格、 气质、艺术趣味上与鲁迅不同。


思想特征:
正因为郭沫若是浪漫的,所以,他
的思想发展也就不像鲁迅那样有严格的 逻辑性与现实的可信性。他的思想发展
以‚跳跃‛为特征,这既表现在政治、
哲学思想方面,也表现在文艺思想上。

在政治、哲学思想方面,五四时期 的郭沫若崇尚民主主义、个性主义和泛
神论。五四时期郭沫若高扬个性主义,
推崇泛神论,并在《致宗白华》(《三 叶集》)中说‚诗人的宇宙观以


他与鲁迅一样,赴日本学医(专业相
同),也是抱着为祖国作‚贡献‛的志向开
始留学生涯的。他后来选择‚弃医从文‛,
不像鲁迅一样是由于在日本所受到的刺激,
而是由于耳朵重听,生理的缺陷,使他不得
不放弃医学而转向文科(文学、史学和文字
学),并在这些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
登上文坛,创作《女神》中诸篇新诗的机遇

《女神之再生》既展示了人民革命的理想 (建设美的中国),又通过‚女神‛对‚新 造的太阳‛的无限热爱和期待的感情,表现 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湘累》写伟 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遭谗被逐后仍坚贞不 屈,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棠棣之花》歌
颂的是为国殉身的志士。《凤凰涅槃》以凤
凰自焚象征旧中国的灭亡,以凤凰再生预言

其次,还与其地域人文环境有直接的联
系。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浙江绍兴度 过的。绍兴是江南水乡,风光平实、壮阔。它 虽是人杰地灵,但揉和了封建正统文化与奇特 的地域风俗文化的人文环境,使民众承载了过 多的‚因袭的重担‛。到鲁迅的故乡,再浪漫 的人也会严肃起来,因为,只要观察一下民众, 你会感到‚满街走着阿Q,遍地都是祥林嫂‛ (我自己的概括)。
及动机,也与鲁迅不同。
wk.baidu.com
鲁迅是在自觉意识的指引下,抱着
用文艺来改造国民性,启蒙的目的走进 文学阵营的。郭沫若创作新诗,是因为 1919年9月在日本偶然读到《时事新报. 学灯》上康白情那首分行写成的白话诗 《送慕本韦经欧洲》,觉得这很好写, 于是写了几首寄给当主编的宗白华,从 此开始了新诗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