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1917-2007)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剧作家,他的历史剧作品通常被视为浪漫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其特色是强调情感、憧憬、理想和浪漫,主张通过艺术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郭沫若的历史剧作品借鉴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在历史背景下发扬了人性、描绘了个性、表现了情感。

他的历史剧作品经常以浪漫化的方式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强调和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将历史人物的命运、思想、感情和精神展现得生动、细腻。

郭沫若的历史剧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郭沫若的历史剧作品也被视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他的历史剧作品既记录了历史,又提醒我们要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

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剖析

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剖析

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指导教师职称所学专业研究专长工作单位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选题目的和意义文学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寄托最好的载体。

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复杂的是代理,静下心来去了解一部好的作品并从中体味人生才是现代人们回归本源的途径。

而郭沫若的《女神》再传做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且作品反映意义深厚长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与启迪。

除此之外,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功底更是后世人们文学创作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人们精神升华具有重大意义。

而这也是本题选题的目的以及意义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于郭沫若《女神》一直是学者们争相探寻的对象,而对于其研究的方向也比较广泛。

然而其中最为人们所乐道的便是《女神》它本身的艺术风格。

例如国内学者刘纳在《论《女神》的艺术风格》中对于作品艺术风格以及具体艺术感染力的研究。

以及吴开晋在郭沫若在《早期诗歌的艺术美》中对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感的研究。

初次之外还有李魁铭在浅谈《女神》的艺术风格中对于《女神》诗歌中艺术氛围预计语言艺术的研究等。

这些学者都致力于研究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内在蕴含的艺术力量,而这些也正是作品本身最具有感染力的地方,而这一点也是国内外研究在现阶段最具意义的研究方向所在。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1.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背景。

2.《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

3.《女神》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女神》最终所要呐喊的精神。

重要观点1.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所处在的时代背景都会对作品的意境体现有所影响。

2.《女神》中艺术风格所具有中西合流的特点。

3.夸张的艺术风格的展现。

4.《女神》整篇作品所展现的那段激情岁月。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论文研究方法、手段:(一)档案法:通过查找有郭沫若《女神》语言艺术风格的相关资料,为之后研究提供基础。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作家、艺术家。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又以长篇小说《女神》最为著名。

本文就从艺术风格角度出发,对《女神》进行剖析,旨在探讨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

首先,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倡导“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观。

他强调小说作为文艺形式,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来揭示问题,启示人们,引导人们积极思考和行动。

在《女神》中,郭沫若通过对上海滩的社会风貌描写,深刻展示了这个时代腐败、腐朽、黑暗的一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其次,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注重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的美学价值。

在《女神》中,他即运用了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小说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力。

在语言方面,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静态描写、意象和意境等手法,使小说变得深刻、纯美和抒情。

例如,在小说中,郭沫若通过对主人公箫声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音乐语言和美学表现手法,达到了艺术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最后,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追求“艺术与人生相结合”的创作理念。

他强调小说创作必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真正反映人民的命运和历史发展。

在《女神》中,他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坚强、乐观、自信、进取的新女性形象,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问题。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长篇小说《女神》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美学追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绘画基础,值得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艺术的深入理解与研究。

文学名著阅读《女神》练习

文学名著阅读《女神》练习

《女神》练习一判断题1.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主要有: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叛逆追求的化身;借助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体现时代精神;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吸收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营养,铸成具有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的自由体诗,开拓了一代诗风。

()2.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卤莽""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3.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实践了诗人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完全的解放。

它突破了旧律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4.郭沫若的《女神》热情奔放,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崭新的现实主义的审美意识,恢弘的诗歌创作才能,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创立了自由体诗的格局。

()5.《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

诗人作为旧时代的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

()6.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作者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浓烈情感。

()7.《女神》的突出贡献是将"五四"的时代精神化人诗中,从而开了一代诗风。

《凤凰涅架》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首诗,诗歌借凤凰与群鸟共同采集香木自焚更生的传说,象征了旧中国的毁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二、选择题1.下列对郭沫若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郭沫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考古学家,他在诗歌及历史剧创作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浅谈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语言艺术

浅谈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语言艺术

浅谈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语言艺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语言艺术深入浅出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是“四大名著”之一,其在探讨屈原人生命感悟的
同时,也在语言上展现了一种独特而又前无古人的艺术表达。

在《屈原》中,
语言巧妙地用穿插虚实,以史剧语言表达出《屈原》的经典精神,这是一种珍
贵的文学经典。

郭沫若的《屈原》的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如何借依据
历史,结合多种语言形式穿插与虚实,利用诗歌调控叙事,使历史剧的节
奏更加纯熟。

屈原的话语中体现出自卑和主观认识的关系,这使得历史剧节奏
更加和谐,也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屈原精神的内涵。

此外,权衡语言艺术,
在《屈原》中有着重要作用。

当历史与文学艺术结合,就显示出一种生动而准
确的叙事形式,使语言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让人们在阅读中更充分地感受到
历史和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语言艺术,也体现在穿插比喻的方式中,这是一
种前所未有的文学表现方式,使历史剧的叙述更加简捷,且又兼具气势、动情、多重层次。

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不用历数艰深的史书,就可以更具体地体会
到历史。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语言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也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

充分利用汉语本身的优势,有效地利用多元的语言魅力,使其文字形
成一种独特的语言表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流传千古的方式宣扬
了古往今来的中华文化。

综上所述,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语言艺术,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极具
魅力的文学经典,无可替代地,给我们独特的阅读体验。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光明”“新鲜”“华美”“芬芳”的新时期的到来。

郭沫若的语言风格

郭沫若的语言风格

作者: 刘元树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2-86页
主题词: 语言风格;郭沫若;语言文字;艺术魅力;显著特征;主要表现;语言艺术;文字生涯;七十年;思想内容
摘要: <正> 郭沫若同志一生和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著述等身,翻译如林,加以应酬文字,数目约在一千五百万字以上。

六、七十年的文字生涯,使他在用词、造句、布局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

郭沫若同志用词汇编织起来的语言艺术,在气象万千的图景中,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情意,具有特殊诱人的艺术魅力。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我们研究沫若同志的语言风格,当然不能离开其思想内容。

郭沫若语言风格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郭沫若语言风格的第一个显著特征便是纯真。

这自然是由他襟怀坦白,肝胆照人,光明磊落,直率真诚的性格所决定的。

巴金同志说。

“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

我想说他有一颗赤子之心。

”(见久文艺报》1978年第一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郭沫若的主要考点1、为什么说《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关键点:①思想内容:充分展示了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包括对旧事物的批判,创新精神和更新意识的歌颂,以及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②艺术特点: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2、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及实践成就(07年考过相关内容)关键点:①理论观点:历史悲剧和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②整体艺术风格(选材和剪裁上的独到性;重塑人物的主观性色彩;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沉郁的悲剧气氛)【《女神》】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展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许多人通过它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以其饱满激昂的情绪充分传达了五四时代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集中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焚旧铸新、无所畏惧的时代精神,整部诗集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势不两立,无情揭露了世间的不平、污浊与腐朽,表达了诗人向旧制度和旧世界勇敢挑战的气概。

1、对旧事物的批判。

在《凤凰涅磐》中,诗人借凤凰的哀歌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茫茫宇宙”,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和质问。

于是诗人化作“一条天狗”,“把月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旧事物的批判并不只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社会现象,而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是整个的旧宇宙,包括旧中国,这其中还特别包括诗人的“旧我”。

虽然当时也有许多进步诗人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像这样敢于同旧世界决裂、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很少见到。

2、充溢着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女神》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doc

《女神》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doc

二、《女神》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特色《女神》是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它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绮丽的想象和玄妙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了浪漫主义在表现革命激情时的长处。

《女神》在五四时期,在中国新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的思潮,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浪漫主义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这正好与诗是主情的特征相契全。

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

诗人对自然的崇拜也和从作品中表现出的泛神论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往往把大自然看作一种无处不在的神,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使景物拟人化或作为精神境界的某种象征。

1、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

诗人既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代表着纯洁、高尚、美丽的凤凰形象中找到了契合的喻体,又吸收了阿拉伯古老神话传说中“菲尼克司”满500岁自焚更生这一喻体的框架。

两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经过诗人的再创造,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美好象征,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

《凤凰涅槃》在整个《女神》所体现的彻底的破坏精神和创新精神都集中体现在这首诗中。

《凤凰涅盘》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凤凰诅咒现实,诅咒冷酷、黑暗、腥秽的旧宇宙,把它比作“屠场”,比作“囚牢”,比作“坟墓”,比作“地狱”,怀疑并且质问它“为什么存在”。

它们从滔滔的泪水中倾诉悲愤,诅咒了五百年来沉睡、衰朽、死尸似的生活。

在这段悠长的时间里,有的只是“流不尽的眼泪,洗不尽的污浊,浇不息的情炎,荡不去的羞辱”;在这段悠长的时间里,看不到“新鲜”和“甘美”,看不到“光华”和“欢爱”,年轻时的生命力已经消逝。

郭沫若的诗《女神》赏析

郭沫若的诗《女神》赏析

郭沫若的诗《女神》赏析《女神》,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也是郭沫若代表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郭沫若的诗《女神》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内容通览《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它的问世有如响彻长空的惊雷,震动了当时的文艺界。

连《序诗》在内,《女神》共收诗54首和诗剧3篇。

当时,正值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涨的年代,《女神》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渴望和歌颂祖国的新生,是《女神》的一个重要内容。

《凤凰涅盘》是《女神》中的代表作,它借凤凰采集香木自焚而后在烈火中再生的神话传说来象征旧中国、旧我及旧的一切的毁灭,和新中国、新我及新的一切的再生,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歌颂自我和一切叛逆者,是《女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诗人渴望和赞美祖国的新生,也渴望和歌颂自我的新生与解放。

正因为诗人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在他的诗篇里经常跳动着的“自我”就爆发出一股气吞山河、震撼宇宙的力量。

比如《天狗》就极度夸张地展示了“我”这样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的种种表现。

歌颂不断地毁坏和不断地创造,是《女神》的又一重要内容。

诗人既然是热烈渴望祖国新生,追求个性解放,就必然痛恨并希望摧毁一切阻碍新生与解放的黑暗腐朽势力。

因此,他既歌颂“毁坏”,又歌颂“创造”和创造的“力”。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吹响了雄壮的号角:“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律吕)哟!”在《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对“太阳”“山岳”和“海洋”“狮子”“飞雁”和“泰古的森林”,“水”“火”“火山”和“伟大的江河”,“豪放的诗”“雄浑的音乐”和“崇宏的艺术”,“苏彝士”“巴拿马”“万里长城”和“金字塔”等充满创造活力的东西表示崇拜。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点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点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点一、《女神》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精神郭沫若在《女神》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浪漫主义有以下一些特征:1.表现自我。

《凤凰涅磐》中的“凤歌”“凰歌”实际上都是诗人自己在歌唱。

《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我崇拜一切,而我又“崇拜我”“我又是偶像破坏者”,歌颂了对旧社会,旧传统的破坏和革新、创造精神。

特别是在《天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天狗”,他把日、月、星球、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成了“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全宇宙Energy的总量”!这个“自我”,就是宇宙的化身了。

“自我表现”,不仅是郭沫若对诗的基本观点,也是他“五四”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

《女神》是郭沫若“自我表现”这一文艺思想的体现。

《天狗》《日出》《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等,都是张扬自我,讴歌自然,并把自然界和本体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与同一时期的诗人们相比较,就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一点来说,无论是谁都不能与郭沫若相匹敌的。

2.歌颂自然。

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了母体。

在《地球,我的母亲》中,他把地球说成是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地球无限的敬爱,并且他还说“我羡慕你的孝子,田地里的农人!他们是全人类的保姆,你是时常地爱抚他们”“我羡慕你的宠子,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

多么淳朴的对地球之爱、对劳动人民之爱啊!《晨安》向地球上的一切,山河、海洋和人类文明建设,一口气问了28个“晨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热爱世界的丰富情感,显示了其无比伟大的气概。

自然和人类物质文明本来是对立的,但是诗人却以自己强烈的主观精神把它们统一了起来。

3.形式自由。

这是一方面的观点,认为郭诗的形式倡导绝对自由。

诗篇长短不一。

如《蝉鸣》只有三行,而《凤凰涅磐》则有三百八十五行。

句法十分多样,节奏鲜明,在白话文中夹杂不少外语。

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

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一、时代背景................................................................... .. (1)二、作者创作经历................................................................... .. (1)三、作品介绍................................................................... . (1)四、《女神》的艺术风格................................................................... . (1)(一)、语言的艺术风格................................................................... .. (1)1、豪放诗歌先驱................................................................... . (2)2、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模式................................................................... .. (2)(二)、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特色 (2)1、开创新生................................................................... . (2)2、甘于奉献................................................................... (3)3、赤子之心................................................................... . (3)4、浴火重生................................................................... . (3)五、中西合流的创作艺术................................................................... .. (3)(一)、形式上的中西合流................................................................... . (4)(二)、思想上的中西结合................................................................... (4)(三)、语言上的中西合流................................................................... ..........................4六、夸的艺风格................................................................... .. (4)(一)、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引用神话历史 (4)(二)、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 .............5七、总结................................................................... ..........................................................5参考文献................................................................... . (5)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XXX摘要:一个优秀作品的产生,往往是作者背后整个时代背景的缩影的展现于书写。

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托抒发自己的激情,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1.恰当而巧妙地选用象征的形象以抒写激情。如《天狗》,借助“天狗”这个传统中的天上叛逆者的形象、以寄托作者急切要求反封建的强烈情绪,全诗想象新奇、气势磅礴。《炉中煤》中的煤自称“黑奴”,这正是受压迫者的形象,煤的外表不好看,但内心十分真挚,有热有光这一切特征恰恰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特点;而“炉中”之“煤”的熊熊燃烧,则贴切地显示出对祖国炽烈的爱。
1.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和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诗歌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思想的叛逆者、革命民族主义者的形象。《女神》中的“我”是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大“我”。如《天狗》,从头到尾每句诗中都是“我”,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旧世界叛逆者的典型形象。“天狗”这种冲破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夸张。《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欲海》等诗,也都通过抒情主人公“我”的塑造,表现出破坏旧世界,冲破一切尘垢(包括自身的尘垢)的激情,那个“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火同烧”、要决太平洋之水“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2.借古代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以抒写自己的激情,如《湘累》、《棠棣之花》等诗中屈原、聂荌所唱的实际上是郭沫若要唱的歌,是借历史人物作“夫子自况”;《天狗》、《凤凰涅槃》则是借传说以抒情的代表作。

《女神》象形文学艺艺术结构

《女神》象形文学艺艺术结构

《女神》象形文学艺艺术结构《女神》运用了新奇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绮丽的想象和玄妙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了浪漫主义在表现革命激情时的长处。

《女神》在“五四”时期,在中国新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的思潮,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另外,诗歌的语言上,可以明显看出古典诗词在节奏上的影响,排比、叠句、反复等修辞的运用,词语的两两对应、平仄音韵的协调整饬,使诗句既能挥洒自如,又朗朗上口,甚至个别字词的粗糙也没能减损诗歌激荡的节律和摇滚乐般的震撼力。

《女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五四”突进时代改造旧世界、冲击封建藩篱的要求。

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

其次,是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诗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

《女神》在艺术上取得了新诗最辉煌的成就,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峰。

《女神》的格式追求“绝对自由,绝对自主”,而不受任何一种格式的束缚。

《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

《女神》的诗风多豪壮、雄健、颇具阳刚之美。

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

诗人在创作时,往往将生活的本来样式改变,创造出一个超现实的境界,展现出理想化的环境和人物。

《女神》的题材大量采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对照进行虚构,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具有汹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它的诗风雄伟,那种如火山爆发的情感,具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比如,当《凤凰涅磐》的“意趣”“袭来”时,他“伏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些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在《地球,我的母亲》的“诗兴”的“袭击”下。

郭沫若《女神》赏析-文档精选全文完整版

郭沫若《女神》赏析-文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郭沫若《女神》赏析-精选文档郭沫若《女神》赏析一、《女神》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

1921年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

《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郭沫若诗集。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日期间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女神之再生》、《天狗》、《晨安》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

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

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

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手法,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特别是《女神》的艺术特色。

不同于鲁迅那对现实社会作深刻的观察之后给以尖锐的揭露、细致的剖析,郭沫若是以诗人自己奔放的热情,对旧制度旧传统的背叛和诅咒,以及对自由理想和进步事物的激情赞颂、放怀高歌为特色的。

郭沫若早期诗歌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具有继承性的。

十月革命的启示,“五四”精神的冲击,使诗人把山岳一般的民族积愤、个人积愤,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统摄下,火山似的爆发出来。

这种浪漫主义激情,不但跟“五四”精神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继承了中外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

《女神》中,那种无情地否定黑暗现实,努力地追求光明的精神,以及奔放不羁、纵横驰骋的风格,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和外国诗人惠特曼、拜伦等的影响。

正是“五四”精神的培育,民族的和外国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对诗人的影响,并通过他的爱国主义激情的融铸,使《女神》和早期诗歌开放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崭新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奇花。

郭沫若早期的诗歌中,革命浪漫主义是突出的、主导的方面,但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凤凰涅槃》中,对自由、和谐、华美、芬芳的歌颂,对新生和理想的追求,正是基于对屠场、囚牢、坟墓、地狱的旧中国的认识和否定。

否定是追求的开端,他的浪漫主义的烈火,是燃烧在现实的土壤上的。

随着郭沫若的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变化,《星空》和《瓶》这两部诗集里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上的矛盾和消极因素,使这时的浪漫主义带有复杂、矛盾的内容。

在《前茅》和《恢复》中,现实主义成分逐渐增加了,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对地减少。

但它们基本上还是以抒发诗人的感受、理想为主要内容的。

因而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们都应该属于革命浪漫主义的范围。

郭沫著诗歌的艺术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

首先,诗中充满火山爆发似的激情,顶天立地般的气势。

那磅礴的气派,像狂涛巨浪一般,荡涤一切污泥浊水;那高昂的基调,似洪钟急撞,春雷顿发,摇撼山岳,振奋心灵。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

《女神》是一部艺术个性非常突出的浪漫主义诗集,其首要的艺术特点就是拥有新奇优美的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强调的是一种自我实现,重视主观思想。

而正是一位典型的主观诗人,运用自由体新诗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和对现实的激烈反抗。

在《女神》的创作中,郭沫若常常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神话故事的传说来表达自身的理想情感,并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显现浪漫主义。

例如:在《凤凰涅槃》中,诗作绘制了一只自力更生的凤凰的形象,凤凰反叛旧有社会的黑暗,成为新时代的民族勇士。

他们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德和深沉、悲凉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聪慧的风范。

诗人借用凤凰的形象来阐述诗人呼唤祖国重迎新生、破旧立新的心声以及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眷念与无限热爱。

再如:在作品《炉中煤》中,诗的副标题是“眷恋祖国的情绪”,这正是“炉中煤”的
喻意所在,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报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灵唤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用“煤”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烈火般的爱国热心,新颖而又恰当。

诗人一直在强调
的是个性的解放与自我的表现,因此在语言文字上色彩鲜亮明丽,节奏音律高昂激扬,在表达内心的情感时,往往是直抒胸臆,用最为直接的感情唤醒读者心灵。

《女神》另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奇特而丰富夸张的想象力。

在艺术的创新上,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鲜明而富于动感的形象及不羁的形式,都在共同显示着中国现代新诗的巨大进步。

在《天狗》中讲到:。

论郭沫若的《女神》(精简篇)

论郭沫若的《女神》(精简篇)

论郭沫若的《女神》论郭沫若的《女神》以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新诗集《女神》为研究对象,论述和分析其诞生的主客观条件,它所折射、激发的时代光辉,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并对《女神》进行全面系统的品评。

郭沫若《女神》五四诞生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了;一九一九年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在这个政治动荡但又捷报频传的时期,灾难深重的中国在从积弱到奋起的关键时刻,在文化战线上掀起了五四文学革命浪潮,这一浪潮淘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种子和萌芽,一时间涌现出诸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一大批忧国忧民、痛斥旧时代、呼吁颂歌新时代的伟大作家,他们创作出了一篇篇热情洋溢、风格全新的文学作品。

诞生于五四新诗初创期的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女神》是闪耀着战斗光辉诞生的,作者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一年你,以五十七篇作品为五四运动呐喊助威。

伟大的时代召唤诗人,燃起诗人胸中热情之烈火,诗人将生活实践与时代的革命浪潮相结合,于是《女神》的诞生就注定了他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林中的一位女神。

本文将从《女神》诞生的主客观条件,《女神》的思想内容、艺术光辉和意义几个方面作如下分析与论述。

一、《女神》诞生的时代背景《女神》以惊世之啼叫诞生,但她决不是偶得出世。

诗人价值取向是《女神》的光源,诗人的艺术功底是《女神》完成脱离母体的根基,诗人的社会实践是《女神》内容丰富的保证,《女神》正式在这样一个各方面条件均较为成熟的情况下诞生的。

(一)诗人创作《女神》时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

《女神》创作期间,诗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已经形成,泛神论哲学思想已经确立,并且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此时,诗人在吸取了中外的文学营养后,就确定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想,世界观决定了诗人的文艺价值的取向。

无疑,此时诗人世界观中,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已占主导地位,追溯诗人的少年世代就已接受了富国强兵的思想,随后,他以学习实际本领报效祖国的愿望到日本学习,异国他乡的耳闻目睹,使他把辛亥革命时将反帝之愿望寄托在日后祖国强大的思想转变为直接的反军阀,正面的反帝国主义,这在《夜哭》、《与成仿吾同游粟林园》、《衰的美顿书已西》等诗文中都已渐露头角,初步体现出来。

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一、郭沫若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充分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总的主题是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民族、科学。《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女神》,反抗、爱国、创造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
2.在冲破封建藩篱的同时,已经看到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看到了这是我们建设新世界的榜样。如《匪徒颂》中,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歌颂了列宁。在《巨炮的教训》一诗中,对比了列宁与托尔斯泰的思想,从而肯定了列宁的革命思想,肯定“至高的理想只在农劳”,号召人们为自由正义而战。这些诗,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若《女神》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歌形式,从三个角度论证《女神》诗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祖国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如《凤凰涅槃》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中是烧毁了那“死期已到了”的旧凤凰,才在烈火中飞出永生的华美凤凰。希望古老的中国恢复青春,新生的中国永生不死。《女神之再生》中唱道要创造一个新的太阳,即创造一个新中国。《炉中煤》用象征手法,借燃烧着的煤的形象,表达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思想。是《女神》中表达爱国激情的代表作,是一首爱国主义的绝唱,郭沫若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它“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这般模样!”感情真挚而浓烈。《棠棣之花》中更明显地表现出为祖国、为自由而自我牺牲(如“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出自由之花,开遍中华”“愿将一已命,救彼苍生起”等诗句),也是出自爱国之心。盼望一个强盛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与对旧中国无情的诅咒相联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一、时代背景............................................................. .. (1)二、作者创作经历............................................................. .. (1)三、作品介绍............................................................. . (1)四、《女神》的艺术风格............................................................. . (1)(一)、语言的艺术风格............................................................. .. (1)1、豪放诗歌先驱............................................................. . (2)2、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模式............................................................. .. (2)(二)、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特色 (2)1、开创新生............................................................. . (2)2、甘于奉献............................................................. (3)3、赤子之心............................................................. . (3)4、浴火重生............................................................. . (3)五、中西合流的创作艺术............................................................. .. (3)(一)、形式上的中西合流............................................................. . (4)(二)、思想上的中西结合............................................................. (4)(三)、语言上的中西合流............................................................. ................................4六、夸张的艺风格............................................................. .. (4)(一)、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引用神话历史............................................................. .4(二)、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 ...................5七、总结............................................................. ............................................................... .5参考文献............................................................................................................................ .5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姓名:XXX摘要:一个优秀作品的产生,往往是作者背后整个时代背景的缩影的展现于书写。

这也是研究一个作品多最终要到达的归宿。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充斥着当时时代的精华与感触。

《女神》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而要研究其艺术风格,也必然离不开对于其时代背景的回顾以及当时作者创作风格的研究。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郭沫若中西合流语言艺术夸张艺术背景展望一、时代背景郭沫若的《女神》,创作于激情澎湃的“五四运动”时期。

那个时代是个自由勃发的时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却未能获得自身该有的利益,即要求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去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被拒。

而“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由于这一丧权辱国的消息的传播使得各界人民纷纷怒轰反抗起来。

这一运动中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其中以学生为主要代表的游行活动,更是为“五四精神”填入了青春蓬勃的活力精神。

《女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必将会带着这个时代固有的叛逆反抗精神、高扬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强悍狂暴的艺术风格特性。

这也是时代对于文学精髓的奉献以及缩影。

二、作者创作经历要想了解真正了解一部作品,只是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或者是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来下手是不够的,作者自身的经历,很有可能才是解开诗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本身灵魂的钥匙。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考古学家、学者和着名的文学家。

他少时学医,但后来在受到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后,弃医从文,从此开始了他从事写诗创作的文人艺术生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深受震惊,在此之余,他在日本福冈发起并组织了救过团体夏社,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写出了《凤凰涅盘》等诗篇,而《女神》也是这个时期极具五四时代精神的重要成果。

郭沫若他个人弃医从文,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人民精神活力衰竭的产物。

他试图通过文学作品的激励,唤醒国人的意志与反抗的精神。

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便是一部反抗传统束缚,追求奔放自由与精神世界满足的史诗。

这也是其在这个历史时代下创作的精神支柱以及向往的精神追求。

三、作品介绍《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共收作品56篇,分为三辑。

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分量最重要,包括《凤凰涅盘》,《天狗》,《炉中煤》,《晨安》等代表性诗篇;第三辑大部分是小诗,并且多为诗人早期的作品。

各诗的写作时间基本反映了郭沫若五四时期思想与艺术风格演进的轨迹。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也是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四、《女神》的艺术风格(一)、语言的艺术风格1、豪放诗歌先驱诗歌的写作,语言的巧妙运用是一个诗歌这要灵魂展示的载体。

而在郭沫若的《女神》之中,这个载体的展现就显得尤为的炙热,那是一种气势恢宏,狂热奔放的壮美。

他在诗中写道“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的狂叫!我如七点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抱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开我的心肝,我在我的神经上飞跑,我在我的脊髓上飞跑,我在我的脑筋上飞跑。

”这这首诗中,“烈火”、“大海”无一不是炙热情感寄托的载体。

烈火炙热,点燃起生命的激情;大海波涛汹涌,更是人生波澜起伏的壮美诗篇。

而这些语言上的表达,更是炙热的在展示诗人自身浓烈情感的迸发。

“我食我肉”、“神经上飞跑”、“脑经上飞跑”,犹如整个人都在狂热的飞奔之中,语言是那样的夸张,却又如此的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感。

让人们在他的狂热感染之下,更是感受到激情澎湃岁月的洗礼以及生命燃烧的炙热。

这种超于现实的夸张手法塑造出的理想世界,何不是浪漫主义的风格的独特展示。

2、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模式火山喷发式的情感,可见整个诗歌情感基调的炙热程度。

而对于郭沫若来说,青春年少的他更是血气方刚,情感炙热。

例如诗歌诗歌中所描述的“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的总量!”这样豪气十足、狂热奔放的热情,这样的力量,无限的自信,这许许多多无不是在展现内心强烈的感情即将冲出传统的束缚释放而出。

这一炙热的情感何尝不是五四精神在诗歌情感上的展现。

“我飞跑”这样的狂热,犹如看出了新生力量破茧而出的痛苦与挣扎,在次之后将会是化茧成蝶的重生。

而五四新青年的热情、力量,更是犹如飓风过境般压倒一切黑暗、腐朽的力量,使世界即将获得新的永生。

这种力量或许将改变世界,改变中国。

总之,《女神》这一创作展现出了那个炙热时代人们狂热情感的爆发以及那个具有光辉意义的年代的展示。

这种对于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新生世界的感忘。

《女生之再生》中有这样的描述“我要去创造些新的光明,不能再在这壁龛中做神。

”“我要去创造些新的温热,好同你新造的光明相结。

”诗人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赞叹了女娲大胆创造的精神以及开创新世界的勇气和力量。

而这些情感的描述,何尝不是对于追或新生的向往以及对于未来生活创造的热情。

诗歌用火山喷发式情感的表达,犹如亟需喷出新生之火、希望之火以及反抗之火。

尽其所能的展现出了其内心无比的炙热。

这首诗也在此成为了浪漫主义的激情结晶。

《凤凰涅盘》也是《女神》之中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一章。

正如诗歌名来说,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这样的寓意,首先就将人们对于诗歌感触拉入了时代的背景中加以设想以及感悟。

中国将会脱胎换骨,迸发出新的活力。

这也便是火山喷发式情感所主要的归宿。

(二)、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特色1、开创新生整部《女神》的艺术风格基调,主要凝聚于浪漫主义的色彩之中。

而对于诗篇中物质意向的描写,只是为了最终所在其身上赋予的重要含义。

《女神》主要是热情歌颂对于旧世界的反抗以及新世界创造的向往。

《天狗》中有这样一句“开辟洪荒的大我”,在五四精神的催动之下,诗歌中更是强烈的反映出人们亟需个性解放,开辟新天地,塑造新自我的强烈欲望。

而浪漫主义的适当运用,更是让这个诗歌的艺术风格更加独树一帜。

2、甘于奉献此外,更有《湘累》之中对于屈原的赞叹,他是人民杰出的代表,也是为人民牺牲的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