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承担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的特殊性和农村经济的复杂性,存在一定的信贷风险。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可能是因借款人经营不善、天灾人祸等原因导致无法偿还。
市场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如利率上升、价格波动等。
针对这些风险,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加强信用评估。
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估。
可以通过了解借款人的经济状况、经营情况、还款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综合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和还款条件。
2. 分散风险。
农村信用社应尽量减少对单个借款人的过度依赖,通过向多个借款人发放贷款,分散信贷风险。
可以通过设立风险准备金、购买信用保险等方式,对风险进行合理划分和转移,确保风险不会对信用社造成重大影响。
3. 健全内部管理。
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各项业务按照规定进行。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及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减少人为失误和操作风险。
4. 加强监测和预警。
农村信用社应定期对信贷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风险信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监测信贷资产质量、不良率等指标的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
5. 加强支持服务。
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提供相关的支持服务,帮助借款人降低经营风险。
可以通过提供贷后管理、技术培训、市场咨询等服务,提高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是保障农村金融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信用评估和内部管理,及时监测和预警风险,并提供相关支持服务,才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的稳定运行。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开展信贷业务过程中,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1. 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的客户主要是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由于其经济实力有限,信用状况较为薄弱,因此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首要风险。
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中,由于客户信用评级不足、还款能力不足等原因,存在着违约风险,如果大量客户发生违约,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安全和经营稳定。
2. 市场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而客户存款总额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规模是有限制的,当农村信用社过度依赖存款资金时,存在着市场风险。
当农村信用社面临存款减少的情况时,将会严重影响其资金来源,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
3. 流动性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具有一定周期性,而存款业务又相对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因此存在着流动性风险。
尤其是在农村信用社面临大量存款提前支取或者大额贷款提前还款时,将会对其资金流动性造成一定影响。
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级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
通过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化解。
2. 多元化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来源上应当多元化,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对存款资金的依赖。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并降低市场风险。
3. 完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当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加强风险监管和控制。
在开展信贷业务时,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把控贷款发放的资金来源和用途,防范信贷风险。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抵御能力。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也存在着信贷风险。
因此,了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对金融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因此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会上升;而在经济上行周期中,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会下降。
此外,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数据也会对信贷风险产生重大影响。
2. 行业因素行业因素也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不同行业中,企业的盈利状况、成长性和风险水平各不相同。
因此,在向某些风险较高的行业提供信贷时,商业银行需要谨慎评估和控制风险。
3. 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债权人的收益率以及违约风险。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其债务违约的风险会增加,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4. 金融机构因素金融机构因素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银行内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风险控制体系能力较弱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的不规范,都会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不利影响。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应对策略1. 严格控制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审批方面控制风险,加强对借款人及其财务状况的评估,并根据借款人的特殊情况设置合理的还款计划,确保借款人能够按时还款。
2. 分散风险银行应在信贷时尽可能地避免集中信贷风险。
在提供贷款时,银行应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借款人,以最小化风险。
3. 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控制贷款风险的关键。
银行应该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并采取成熟的控制手段,如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评估模型等,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4. 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定期评估贷款业务的风险水平,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风险问题,维护银行的信誉和声誉。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管理
为一己私利,以权 谋私。银行可以每周都组 打击借款人赖账的不法行为。司法部门应运
(一)建立健全管理架构及职责分工,对每 织一次 信 贷人员的业 务培训,定期组织知 用各项法律规定,配合银行保全信贷资产,
个货款环节实时监控
识问答竞赛,提升信贷人员学习信贷知识的 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最后在全社会形成
◎ 文/丁晔虎
管理
息,存 贷 款 利差不断 缩 小,资 金 收 益 率 下降,
第 一,我国改 革 开 放时间较 短,仍 是 发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各种因素发生 银 行的经营收 入也随之减少,商 业 银 行的 展中国家,整个金融体系不是很健全,大部分
变化 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 量,导致 生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政 府和各 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依旧在运行着旧版的
病是 在 对已放 贷 款的监 督 和管 理 上没 有 配置 相对应的风险 压力测试 评估,测试 每 客户每天的交易做出信用积累,根据这些数
做到实时追踪并提早发现和预防风险的发 个信贷组合在不利市场环境下可能受到的 据 银 行 就能很 直 观 地获 取 客 户的信 用程
生,没有对信贷资金使用规模、资金流向及 影响,包括授信组合的风险加权资产、盈利、 度。通过计算机系统程序化的操作,很好地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制定适当的组织及 积极性。
遵守契约、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
管 理 架构,打 破 原 有的管 理 模 式,提 高 信 贷
(四)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信息化、科
管理水平。在商业银行内部 树立起正确的 技化水平
作者单位: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
2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理财等业务。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其信贷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1.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的客户主要是农村居民和农村小微企业,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不稳定,经营状况较难预测,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由于农村信用社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信用评估不准确或者不完善的情况,增加了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2.市场风险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资金主要来自存款,因此存款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其贷款规模和贷款放贷能力。
在农村地区,受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村信用社在承担市场风险时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防范市场风险对贷款业务的冲击。
3.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贷款、理财、支付结算等业务,因此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内部流程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可能导致信贷业务的风险积累和暴露。
4.利率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贷款利息收入,而其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差异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金融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受到存款利率的限制,逐渐形成利率风险。
5.法律风险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需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未能合理合法地开展业务,或者业务操作不当导致违法违规,就会面临法律风险。
由于农村地区法律环境落后,相关法规执行力度不高,农村信用社的法律风险较大。
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档案,严格控制信用风险。
通过加强对客户经营状况的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调整信贷政策,避免不良贷款发生。
2.规范市场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应在贷款资金的来源和运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市场风险。
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原因及对策
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原因及对策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借款申请进行评估和监控的过程。
由于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存在风险,如企业无法按时还款或违约等,因此需要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从信贷风险管理的原因入手,探讨其对策。
首先,信贷风险管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自身运营所面临的各种可能对企业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例如,市场营销策略不当、技术创新不足、供应链风险等。
金融机构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判断其是否有能力按时还款。
对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优势等方面来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可以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和经营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作出放贷决策。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力或不愿意按时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
企业信用风险主要涉及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和无法履行债务的可能性。
对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评估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来降低信用风险。
评估企业信用状况的方法包括查看企业的信用报告、了解企业的还款记录、评估企业的信用评级等。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要求企业提供担保品或提供第三方保证人等方式来减轻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借出的资金无法如期收回的风险。
企业借款的资金可能被用于支付企业经营所需的各项费用,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按时偿还借款。
对策:金融机构可以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资金用途说明,并按照合理的还款计划提供资金。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程度,并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担保品来减轻流动性风险。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无法如期按时偿还借款的风险。
例如,市场需求的下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从而无法按时归还借款。
对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来评估企业的市场风险。
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信贷工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不可忽视信贷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此,我们将对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1. 不良资产增多引发风险首先,现代社会商业活动繁荣兴旺,企业和个人对于借贷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在满足这些需求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借款人都具备还款能力和意愿。
因此,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就面临了逾期、拖欠以及坏账等问题。
这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并可能威胁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
2. 信息不对称带来挑战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当前信贷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普遍困扰。
借款人通常比银行更容易获取有关自己显著信息和前景预期相关信息,并因此可以从银行处获取更高水平资本或利率。
这种信息不对称加剧了银行在风险定价和评估方面的困难。
3. 手续复杂影响效率此外,信贷工作所涉及的繁琐手续也给工作效率带来了压力。
目前,贷款申请从审批到放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
而且,在现行程序下,长期有效的贷款文件管理系统还未得以完善。
这导致了信用卡或个人借记卡风险暴露程度高、业务操作繁琐等问题。
二、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信贷工作的发展。
1. 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为应对不良资产增多引发的风险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并规范化实施全面而合理的风险评估及审查流程。
此外,要加强对各类借款者的反欺诈能力,并畅通防范金融违规行为渠道。
只有通过更有效地监管和筛选借款人,才能减少坏账概率并保护金融系统稳定运营。
2. 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度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贷工作者应加强内部信息的整合与统计分析。
通过建立约束机制,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借款人真实情况和风险状况,提高银行对客户的评估能力。
另外,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建立更好的数据互联平台,以促进金融交易市场信息共享。
3. 简化手续提升效率为解决手续繁琐影响效率问题,信贷工作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升级改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也迅猛发展,商业银行成为了社会上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
随着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信贷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原因1.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以及国际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多家企业逐渐陷入了困境,导致其能力出现了下降,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贷风险。
2.行业风险的加大由于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行业的风险也会逐步加大。
行业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另一个大因素。
在中国,商业银行对于某一行业的信贷倾向较重,导致存在着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风险,当行业内部发生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显著加大。
3.管理不当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当。
有些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可能会将资质不好的企业作为放贷对象,或是在贷款过程中对借款人进行不当监管,缺乏有效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加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1.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问题的核心措施是要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
银行需要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规定,严格遵守统一的信贷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和授信审核,防止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同时,加强风险投资和维稳能力,对信贷风险随时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调整和落实风险管理策略。
2.合理控制贷款的规模和结构商业银行应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和结构,避免出现过度信贷,过度信贷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差异化的信贷策略,将贷款集中于有实力的客户和优质行业,同时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降低行业集中度风险。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商业银行还需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优化员工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减少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减轻风险和资产质量的压力。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
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信贷风险防控的对策。
标签: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对策1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1.1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农村信用社制定的管理规范很多,但是缺乏一个体系化的制约机制。
例如农村信用社的制度中包含有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落实。
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为内部管理风险埋下了隐患,为信贷管理造成了很大风险[1]。
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且监理机构也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监督职能有待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很容易让农村信用社出现滥用职权等违规的事情,而这些正是信贷风险的根源[2]。
在贷款的审批环节中,缺少量化的标准,偏重于定性分析,人为因素占很大的比重,没有严格的执行信贷管理过程中各项操作流程。
尤其是对部分小额贷款,凭经验判断,审贷分离制度流于形式,在贷款投向和投量上,有时由基层领导个人决策,贷审小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从而增加了信贷风险[3]。
农村信用社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1.2 人力资源体系不健全农村信用社在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方面与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差别。
在人才选拔上,招聘需求计划的制定没有完全按照人才需求进行有目的地招聘人才,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人才招聘中存在员工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在“行政化”的风气影响下,员工大多以管理职务晋升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业务能力和业绩提升,这些不利于优化人员配置。
薪酬制度也存在问题,没有体现以贡献获取报酬的科学薪酬制度,员工的工资上升空间过小、晋升渠道狭窄,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
1.3 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信用社历来重视业务发展,而员工的业务胜任能力却被忽视。
近年来进入农村信用社的大多为本专科学历,大多通过招考进入,整体学历层次仍不高。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文章标题: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示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并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假如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
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进展乡镇公司,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公司用于生产,多年后该公司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助,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表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
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
日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示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治理不善,亏损严峻等,也表示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示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示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峻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
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必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
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信贷业务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旨在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
然而,信贷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 风险控制不足:信贷业务涉及资金借贷,可能存在违约风险。
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往往依赖于客户的历史数据和抵押品价值评估,难以准确预测未来风险。
2. 信息不对称:在信贷业务中,银行拥有更多客户信息,而借款人相对较少了解银行情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不公正的交易条件和高利率。
3.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融资:中小企业占据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但它们通常面临融资困难。
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或抵押品,他们很难满足传统银行放贷标准。
4. 利益冲突:有些商业银行在推销信贷产品时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可能会向客户推销高风险产品或额外的无关附加费用。
二、问题原因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1. 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局限性:传统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和抵押品价值,无法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变化和客户未来能力。
2. 信息不对称的解决难题:银行作为信息持有方,会选择性地向客户提供信息。
这使得借款人难以了解所有细节,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
3. 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特殊性: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资产稀缺,难以通过传统贷款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4. 利益冲突的驱动: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可能忽视客户的真正需求,并操纵交易条件以获取更高回报。
三、解决方案介绍:为了解决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弥补信息不对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加强监管力度。
1. 引入新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借款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调整风险控制策略。
2. 加强信息透明度:银行应主动公开自身业务情况,并提供更多客户教育和咨询服务。
同时,政府可建立信贷市场监管机构,加强对银行和借款人的监管,防止操纵交易条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风险,需要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风险来源和评估方法。
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包括加强风险监控和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农村信用社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风险来源、风险评估、应对措施、监控、管理、风险应对策略、风险管理机制、风险防范意识。
1. 引言1.1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居民提供贷款、存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需要对信用社的贷款资产质量、贷款违约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风险程度和风险来源。
对于风险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风险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来全面评估信贷风险水平。
应对措施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强化信贷审查和监管等方面。
在监控和管理方面,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要加强对信用社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信贷业务的安全和稳健发展。
2. 正文2.1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是指对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策略。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编辑︱王海英︱E-mail:zhiyezazhi@论坛DISCUSSION 大家谈OCCUPATION2009 8的训练中。
例如,在学习弧圈球的初级阶段,以中等力量练习连续拉时,在旋转上要先吊后冲,两者结合,不能光练以摩擦为主的高吊。
目前,许多教练喜欢让学生连续拉上十几板,乃至几十板。
必须注意,一定要冲吊结合,即几板高吊结合一板爆冲,或者在连续几板前冲弧圈后必须有一板爆冲。
另外,在练习正手攻球或反手推挡技术时也一样,在完成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必须加一板发力技术,而这一板必须有压倒一切的气势和精神状态。
为了使回球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可根据对方站位、移动等情况击打不同落点,使对方回击更困难,而这个回击意识便是将“刁钻”和“凶狠”很好地结合运用在基本功训练之中。
四、基本功训练应培养节奏变化意识许多运动员在水平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具有好的节奏变化意识,即具备多变的球路、不同的节奏,谁就可以在比赛中率先掌握比赛的主动权,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这也是衡量一名优秀运动员与否的重要标志。
在这方面,素有“游击队长”之称的瑞典乒乓名将瓦尔德内尔,以及我国现任国家队主教练,曾被称为用“脑”打球的刘国梁,都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比赛,以接触不同风格的打法,还可以在平时的基本功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在训练中,尤其要强调以下几种变化:轻重变化、落点变化、快慢变化等;可以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如一个下旋、一个上旋、一个短的、一个长的等。
例如,在发球基本功的训练中,每人必须学会2—3种以上不同旋转性质的发球,再结合3—5条不同线路、不同落点,就可以组成若干个不同发球组合;在练习直拍反手推挡时,采用“几快几慢、几左几右”,或在变化的次数和方向以及旋转上不加以规定以加强节奏变化的灵活性。
总之,在节奏变化的意识上要重点向学生灌输六个字“长、短、轻、重、快、慢”,使它们尽量体现在基本功训练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乒乓球运动对学生益智功能的一种体现。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向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结算、支付等业务。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1. 市场需求不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居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较小,导致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资金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影响了资金的回收和再利用,增加了信贷风险。
2. 风险管理不完善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人力资源和经验积累有限,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容易出现风险管理漏洞,导致信贷风险的加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足,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 不良贷款率较高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
由于农村地区农民的经济实力较弱,还款意愿不强,同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审查和追索能力有限,导致不良贷款率较高。
不良贷款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应对措施1.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提高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2. 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和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可以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提高贷款的灵活性,增加贷款的吸引力,减少不良贷款率。
3. 加强信用评估和审查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把关贷款的发放,确保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提高贷款的履约率。
浅析工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工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信贷风险,这些风险的形成主要源于信贷政策不够明确、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较高以及企业信用度不高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监管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对策建议。
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遏制信贷风险的产生,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可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准确度和科学性。
通过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风险,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工商银行、原因、对策、监管、风险评估体系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的就业和创新任务,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种风险的影响,其中信贷风险是中小企业经营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工商银行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在中小企业信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一直是工商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信贷政策不够明确、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较高、企业信用度不高等问题,都会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工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问题,有必要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是如何形成的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从信贷政策、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和企业信用度等方面入手,探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工商银行和中小企业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工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对策,为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形成背后的因素,可以为银行和政府部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风险,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定。
银行信贷风险应怎样防范和化解
银行信贷风险应怎样防范和化解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银行信贷风险应怎样防范和化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从而使多年积累的金融问题日渐暴露,潜在的金融风险日益表面化.为此,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一、信贷风险的成因第一,历史问题长期积累的集中反映.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实行的是分级经营、分级管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决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规范程序科学决策转轨,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旧体制下潜伏的信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风险长期隐藏、积累后集中暴露,不良贷款集中出现.由于历史原因,银行与国有企业建立了密切关系,企业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而银行的大部分资产也是对企业的贷款,两者唇齿相依,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按照国家计划,以完成计划任务为主要目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的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不会卖不出去,经营亏损由国家弥补,不需要企业自身承担.这时,企业的经营风险还没有形成,或者没有暴露出来.相应的银行贷款也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调节取代了计划管理,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同时,也要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于是,企业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暴露出来.从而使不良贷款开始出现,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转移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把历史遗留的人员负担、债务负担、社会负担大量留在老企业,使原来改制前的银行贷款被大量悬空.因此,目前银行的贷款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经营风险长期隐藏、积累后集中暴露的结果.二是银行在过去发放了许多政策性贷款,现在基本上都成为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法未出台以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尚未确立,自主经营权没有落实,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下发放了许多政策性贷款.特别是在成立国家政策性银行之前,各商业银行都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政策性贷款任务,这些政策性贷款是经政府协调后银行对单户企业、单个项目发放的.这些贷款的绝大部分风险很高.目前贷款质量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第二,与国有企业负债过多、效益较差密切相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相当一部分流动资金,都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到80年代中期,实行“拨改贷”以后,财政基本不向企业增资,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从财政拨款转向银行借款.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占用逐步增加.但国有企业的折旧率普遍偏低,自我积累不足,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靠大量占用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困难,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国有企业大部分亏损,经营状况不佳,而这些企业负债的主要部分是银行贷款,而且短期借款长期占用,资金实力严重不足,资金周转不灵,抗风险能力很低.当市场略有变化,营销出现困难时,资金运动立即受阻,偿债能力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风险势必会在相当程度上转嫁给银行.即使少数效益较好的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利息负担较重,贷款到期也很难收回,企业能够按时支付贷款利息,不过是银行不断准予续借,贷款质量问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一旦银行停止续借,不良贷款立即显露出来.这是影响贷款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三,与银行经营管理方式有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营上把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忽视安全性.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在表述上将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将安全性放在次位,这对银行经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效益第一的原则,使银行盲目追求效益,从而忽视贷款的安全性.因为国家财政每年给银行核定上缴利润指标,从财政部到总行,从总行到分行,层层下达利润计划,并将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与全行工资奖金、财务费用、基建支出等挂钩,完成利润计划成为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完成利润计划,贷款的安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来换取现实的效益性.比如:有的银行采取放贷收息;有的在对企业还款能力没有深刻了解的情况下,发放高额贷款等.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风险的要求,与对银行的利润指标管理存在矛盾.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企业效益很差,要很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非常困难,从而使牺牲前者而满足后者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是银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责权对等的管理机制.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相似,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责权相当的管理机制,对有权决策人缺乏有效约束,有些个别商业银行甚至搞违规经营、帐外经营,加之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混在一起,银行自己经营权受到影响,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很难分清责任,更谈不上追究责任.因此,目前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既有银行内在原因,也有银行外部原因,两者综合作用、共同影响,使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日益严重,银行信贷风险越来越大.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贷款质量问题,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需要国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同时也需要银行自身努力,不断加强信贷管理,增强职工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提高贷款质量、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第一,转变观念是前提.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首先要实现经营观念的转变.一是在经营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切实改变追求总量扩张,对安全、质量、效益较为淡薄的经营思想.因此,首先要树立安全、效益观念,把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视为银行信贷工作的生命线,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确立效益最大化和资产质量最优化的经营目标.其次,要树立竞争观念,正视银行的现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竞争,改变粗放式管理,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要树立发展的观念,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实施规模经营战略,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对信贷资产的管理上要实现由“高风险、低收益”到“低风险、高收益”的转变.首先,充分利用目前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良机,支持和帮助企业实现资产重组.把风险承担的主体转移到高效低险的企业,降低风险系数,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其次,建立信贷风险防范预警系统.从贷前调查入手,通过确立科学的贷前调查分析指标,全面分析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可偿还性等指标,提出科学的贷前预报;贷后要建立跟踪检查系统,形成信贷资金网络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起到预警、报警作用.再次,健全贷款放、收一条龙责任制,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管理,逐步将过去追求规模、铺新摊子,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改变为注重效益,讲求效率,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从而使信贷资产达到高效低险.第二,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选择贷款客户,抓住优良客户,压缩中间客户,清理不良客户.企业信用等级是对客户质量的综合衡量,是决定贷款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主要因素.信用等级高低,是贷款风险大小、效益好坏的基本标志.在信贷管理上,首先要抓住那些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如AA级以上企业,把他们作为贷款重点投放对象;对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如BB级以下企业因贷款风险较高,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清理;对中间客户如A级、BBB级企业,目前贷款风险可能不大,但这些企业经营状况一般,潜在风险较大,对其贷款应以临时性为主,并逐步压缩.这样,三管齐下,逐步提高银行贷款客户的质量,保障新增贷款质量、稳步提高存量贷款的质量,使银行信贷资产运营步入良性循环.第三,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化解风险贷款.商业银行目前不良贷款数量较大,清收转化的难度也大,而且大部分是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的,责任不清.为加大清收转化的力度,要广开渠道,充分依靠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帮助,抓住时机,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清理各笔风险贷款.同时,要采取适当奖励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清收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要根据不同的风险贷款,充分利用银行的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还贷、付息能力,对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及时停放贷款,积极处理抵押品,收回旧贷.。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况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信贷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小觑,这种危害集中体现在巨额不良资产上。
近年来我国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左右,属于较低水平,但最近一两年开始上升。
贷款按照风险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类,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的2014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中,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8426亿元,比第一季度高出1965亿元。
不良贷款率从第一季度的%上升为%,其中次级类贷款率为%,可疑类贷款率为%,损失类贷款率为%。
数目如此巨大的不良贷款,使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运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成本以及贷款的目标收益率,信用风险的加大、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都会增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难度和相关费用的支出。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指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我们以房地产信贷风险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表现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都容易发生。
当经济复苏时,人们对经济持乐观态度,投资者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投资房地产的需求,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由于银行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会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信息,这时银行以平均利率发放贷款,会引发逆向选择效应,而使高信用评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出信贷市场,从而使信贷市场暴露在高风险之中。
当经济衰退时,投资者投资房地产的意向减弱,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其资金链紧缩,出现财务危机,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但由于泡沫破灭,房地产企业的市值迅速下降,银行相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此时银行就不会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造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进一步紧缩。
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分析
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分析我国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现象仍未控制。
以下为网为您编辑的:“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分析”,敬请关注!!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分析一、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一)来自于银行方面的原因1.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理论认识和观念上存在误区。
尽管商业银行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商业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信贷活动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各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之间进行了盲目、无序的竞争,如放弃原则为企业多头开户,致使企业逃避了信贷资金的监督。
同一银行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强健、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
3.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导致银行产生信贷风险的又一个内部因素。
信贷管理工作需要大量既憧银行业务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既有深厚而渊博的经济、金融、法律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的人员。
(二)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1.企业认识上出现偏差,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许多企业领导片面地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银行贷款就是国家的贷款,赚了钱是国家的,亏损也是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理所当然地认为,企业盈利是由企业创造的就应该由企业来支配,一旦企业亏损,就依赖政府,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本不考虑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长期负债经营。
银行则背上了企业转嫁过来的包袱。
2.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社会负担过重、设备老化,经营管理仍然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市场应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有限,所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产品积压,难以销售,亏损严重,银行贷款无力偿还,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债务,从而形成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信贷风险。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一、信贷风险的成因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的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下降,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行业和市场因素:不同行业和市场的发展状况也会影响信贷风险。
行业周期性的行业如房地产、煤炭等更容易遭受信贷风险的影响。
3.借款人信用状况: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
借款人的个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过去的借贷记录都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影响。
4.内部管理不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也是信贷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对贷款申请的审批流程、风控管理和内部监控不严格都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的增加。
二、对策1.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基于历史数据的信用评级、财务分析等手段,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2.加强内部管理与监控: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与监控,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风险的内部控制,确保贷款发放的程序合规、风险可控。
3.多元化风险分散: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应注意进行风险分散。
通过控制单一借款人的贷款额度,将风险拓展到多个客户群体,降低整体信贷风险。
4.加强外部合作与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信贷风险。
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开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降低信贷集中风险。
5.加强风险监测与应对能力: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与应对机制。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加强信息技术支持等手段,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结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银行业经营的风险之一,其成因复杂多样。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担负着“转型与发展”的双重使命。
新旧体制的交错使我国的宏观管理出现了真空地带,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薄弱,伴随着银行业自身的高速发展,信贷风险不断积累扩大。
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积累的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一)借款企业的原因1.借款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贷款发放后,借款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无法按期还款。
另外,有的借款企业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故意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
2.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由于一些银行管理不规范,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
一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3.一些借款企业蓄意诈骗银行贷款。
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虚假的证明文件和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贷款。
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4.一些借款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
近几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少涉临危机、无力还贷的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
即使有还款能力的企业,也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巨大损失,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另外,对于申请正常破产的企业,银行的第一索赔权也难得到应有的保护。
(二)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1.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操作不规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刚刚建立,仍存在责权利不明晰的问题。
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这给贷款的风险分析和以后的依法收贷造成了困难。
同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文章标题: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而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如果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
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发展乡镇企业,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企业用于生产,多年后该企业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贴,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暴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
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现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等,也表现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现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现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
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一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
致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比例攀升。
使农村信用社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性经营风险和大量的现实性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企业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企业的关系被扭曲,企业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承担,逐渐形成了潜在的、长期的经营风险。
体制性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协调的操作行为。
近年来信用社之间引入也竞争机制,但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在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风险意识薄弱。
农村信用社之间为了争抢客户,占领市场,降低贷款标准,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一旦企业盲目扩张时,个别农村信用社不能对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和行业前景作出正确判断,出现风险则全部由农村信用社承担。
(二)从经营机制上分析。
趋利性因素使农村信用社一度放弃稳健经营原则,在农村信用社多年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争市场份额、粗放经营的业务指导思想上的原因;也有机制不活、僵化的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松驰、制度不健全、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社会信用法制观念淡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业务划转等客观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没有实行分级管理,一级法人的意志很难在分支机构传达和体现,形成了事实上的层层弱化。
信贷管理中的“三查”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贷前调查不细,贷查审查不严,贷后调查不够,出现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很有限,对查出的问题难以严肃处理。
(三)从内部管理上分析。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营重发展,轻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制度不到位,又由于面临改革发展时期,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以及信贷队伍很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客户的贷款申请“一听就信,一信就贷,一贷就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贷款造成的损失,有关人员还没有承担实质上的责任,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人,由于农村信用社职工流动性大,人走了事,不能使决策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不能保证信贷决策权力和责任对策,责任制度实质上处于一种缺位状态。
在化解风险过程中,对有关责任人处理不到位。
有的责任人仍然身居要位,不仅使问题不能充分暴露,而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四)从经营现状分析。
大量的问题仍反映在信贷管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第2页理不到位,有章不循上。
一些农村信用社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以牺牲法人整体利益为代价,“三查”制度形同虚设,打折执行制度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至为关健的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严重忽视贷款使用这一关键环节,缺乏管理监督、参与帮助的机制,没有充分体现信用社和客户兴衰共存的关系。
出现违规问题虽然也做了处理,但仍存在偏松,偏轻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指令性地下达不良贷款的控制指标,并与集体和全体职工的个人利益双挂钩,一些包袱沉重的信用社畏于摘帽子、挨板子、罚票子的压力,往往在贷款质量上做文章,考核期末主动上门寻找客户,降低标准为其进行贷款借新还旧,粉饰贷款质量,有的企业已经摸透了信用社的贷款收放规律,贷款到期也不急于归还。
有的信用社甚至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数量,一路喜歌报上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年隐藏不实的不良贷款也就逐年暴露出来了。
(五)从国家经济政策分析。
由于国家政策调控不能完全到位,经济运行有时出现阶段性的“冷”和“热”,导致贷款风险骤然增大。
在经济过热时,采取“一刀切”式的急刹车政策。
在经济疲软时,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又一股脑力促农村信用社多放贷款,劝导不要“惜贷”“畏贷”,甚至片面以贷款增量评业绩,论英雄。
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同样影响到企业,企业一方面千方百计不惜任何代价搞到贷款。
有些企业尤其是经济欠佳的企业担心归还贷款后,再贷款非常困难,因而不愿还贷,特别是新发生的贷款,还有由于近几年来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的加大,有些企业恶意拖欠款,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甚至停止经营,等待新的利已豁免政策出台,诸多因素也在客观上加大了贷款风险隐患,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
三、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化解对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很多,情况复杂,且由来已久。
虽然上层领导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请求国家支持,国家政策到位,资金到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输血”之后的农村信用社能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尽快形成良好的“造血机能”和免疫机制,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还是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还是要着力于“治”本,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目标,建立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长效机制,清除不良信贷资产滋生的土壤,这是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
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打造坚实的风险内控平台,必须高度重视贷前调查,严把贷款审批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贷款坚决不放,特别是对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找上门来的贷款要做到坚决不贷,这种贷款往往是“十贷九不回”,也许给你一小块香甜的“奶酪”下面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二)不懈坚持不良贷款攻坚战。
对农村信用社存量的不良资产,要持续,稳步地实现“双降”,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不良贷款攻坚战,发现一户清收一户,对其进行“隔离”治疗。
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力保信贷资产质量有质的变化,标本兼治是我们农村信用社追求的目标。
(三)严格治理整顿乱纪行为。
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落实的检查监督,督促各级、各岗位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信贷管理,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和稽核审计部门“管理、监督、查处、协调”的职能作用,严格杜绝客户多头贷款,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经营处于良性运营状态。
要严格落实贷款损失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对违规乱纪行为从严打击,该赔偿的赔偿,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退的清退,决不能姑息手软。
(四)建立高素质的信贷营销队伍。
由于近年来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考核指标压力也非常重,已经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绩效收入,尤其是存款指标考核非常重要,尽管不良贷款双降也有指标考核,但是存款考核比重较大,而且也受到所有信用社的高度重视,如果存款指标排名前列不仅名利双收,而且是本界主任任期内的显著成绩。
但是由于不良贷款考核指标完成难度较大,而且人财物的消耗也大,所以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此重视程度不够,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也是“新官不理旧帐”,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紧迫性不够,基层信用社信贷员只重吸收存款,轻视不良贷款,信贷队伍不稳定,业务能力不高,责任心不强。
很多人甚至不懂贷款管理流程,对不良贷款的清收是举步维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提高。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贷营销队伍是农村信用社降低贷款风险的根本所在。
(五)取得国家大力的支持。
国家的大力支持不仅仅包括专项票据的支持,还应包括权利的放宽,或暂时性的放宽,特别要取消一些歧视性政策,使信用社真正享有与其他银行的同等竞争权利。
基于地方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导致农村信用社也发展不一,国家应对不同地区的信用社实施税收差异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一个坏帐、呆帐、不良资产的托管部门,肃清农信社的历史包袱,使其轻松上阵,稳步发展。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