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与火的艺术说》PPT课件
人教-九上-《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人教-九上-《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试讲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c6727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0.png)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一、课题土和火的艺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陶艺作品的独特美感,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提升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陶艺的独特美感,掌握其制作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难点:提升对陶艺文化的热爱,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创设法、展示法等。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黏土、陶器瓷器等。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问学生:“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呢?”(陶土、高岭土)2.教师展示陶瓷的作品图片,提问学生:“这些黏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顺势导入本课《土和火的艺术》。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1)教师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提问学生,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有哪些呢?(区别在于制作材料、敲击声音、吸水性、烧制温度等方面。
)2)教师展示《彩绘陶尊》、《红绿彩高足洗》等各种陶艺作品图片,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作品分别在图案、色彩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纹样、色彩、造型。
)2.深入探究教师播放陶艺的制作视频,请学生观看并讨论,如此精美的陶艺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手工拉坯成型。
)(三)教师示范教师通过微课视频演示,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并讲解制作步骤。
(四)学生练习要求:选择一种陶艺的成型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教师以“陶瓷艺术展”为题举办作品展览,并以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五)小结拓展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课后欣赏生活中的陶瓷日用品。
本文字数732字,同学们可以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
《土和火的艺术》试讲稿(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场语: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面试中学美术教师的第16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土和火的艺术》(板书:土和火的艺术)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0beb5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7.png)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陶瓷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至现代陶瓷艺术。
3. 陶瓷艺术的欣赏角度:造型、釉色、纹饰等。
4. 陶瓷创作的基本技巧:拉坯、捏塑、彩绘等。
5. 陶瓷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欣赏角度。
难点:陶瓷创作的技巧和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欣赏角度。
2. 示范法:展示陶瓷创作的技巧和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陶瓷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陶瓷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土与火的艺术——陶瓷艺术鉴赏与创作》2. 教具:陶瓷作品、制作工具、釉料等3. 设备:拉坯机、烤箱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欣赏角度。
3. 示范:展示陶瓷创作的技巧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陶瓷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创作水平等方面,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陶瓷作品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
3.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作业创作,尝试独立完成陶瓷作品。
九、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参与度、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陶瓷作品,从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鉴赏。
3.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博物馆或艺术家工作室,加深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土与火艺术》课件PPT课件
![《土与火艺术》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3784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3.png)
土与火艺术的历史背景
土与火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 利用泥土制作简单的工具和容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土 与火艺术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美术形式。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土与火艺术有着不同的传承和发展轨迹 。例如,中国的紫砂壶、日本的九谷烧和欧洲的陶瓷艺术等 ,都是土与火艺术的杰出代表。
烧制温度与时间
掌握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技巧, 以确保作品能够完全烧结并呈现
出理想的质地和色彩。
上色与装饰技巧
上色材料
了解可用于土与火艺术的上色材料,如天然颜料、 釉料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装饰手法
掌握各种装饰手法,如刻划、彩绘、贴花等,以 便为作品增添更多的层次和美感。
表面处理
了解并掌握各种表面处理技巧,如打磨、抛光、 做旧等,以增强作品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土与火艺术》课件 ppt课件
目录
• 土与火艺术的简介 • 土与火艺术的创作材料 • 土与火艺术的制作技巧 • 土与火艺术的应用与欣赏 • 土与火艺术的代表作品赏析
01
土与火艺术的简介
土与火艺术的概念
土与火艺术是一种以泥土和火为主要 创作元素的工艺美术形式。它利用泥 土的可塑性和火的高温烧制,创造出 各种形态和图案的艺术作品。
02
土与火艺术的创作材料
泥土的种类与特性
01
02
03
黏土
黏土是土与火艺术中最常 用的材料之一,具有较好 的塑形性和可燃性,适合 制作各种形状的作品。
陶土
陶土是一种经过高温烧制 而成的泥土,具有较好的 耐热性和稳定性,适合制 作各种器皿和雕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f34df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3.png)
可以通过控制火焰大小、颜色、温度 等因素,实现不同火焰效果。如轻柔 的蓝色火焰、炽热的橙色火焰等,为 作品带来丰富视觉表现力。
瓷器烧制
烧制过程
瓷器烧制需经过原料准备、成型、晾干、上釉、装窑、烧制等步骤。其中,烧 制环节是关键,需要运用火候技巧,确保瓷器在适宜温度和气氛下成型。
与火的关系
火在瓷器烧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宜的火力可以使瓷土质地变得更 加致密,提高瓷器的硬度、韧性和光泽度。同时,火候的掌握也直接影响瓷器 的色泽和纹理,决定作品的最终品质。
学习目标
了解土和火在美术 中的运用和表现, 包括陶艺、铸造等 艺术形式;
掌握土和火创作的 基本技能和方法, 能够完成简单的艺 术创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将掌握以下 内容
理解土和火的象征 意义和文化价值, 能够分析相关作品 ;
培养学生的创意和 表现能力,提高对 美术的鉴赏能力和 素养。
02
CATALOGUE
土的艺术
土壤类型与特性
01
02
03
粘土
粘土是一种塑性较强的土 壤,易于塑形,干燥后能 保持形状,适合制作雕塑 和陶器。
沙土
沙土颗粒较粗,质地松散 ,在艺术创作中可以用来 制作沙画、沙雕等。
壤土
壤土质地适中,含有一定 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合 种植植物,打造园林景观 。
土质雕塑
古代土质雕塑
古代人民利用泥土塑造出 各种神像、人像、动物等 ,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敬 畏之情。
现代土质雕塑
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 ,现代土质雕塑在材料、 形式、主题等方面都有了 极大的拓展和创新。
经典作品欣赏
《女娲补天》、《大禹治 水》等古代经典土质雕塑 作品,以及现代土质雕塑 家的代表作品。
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96226131126edb6f1a10f4.png)
土与火的艺术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体验”活动内容。
中国是陶瓷艺术的故乡,本课以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为主线,重点介绍中国的陶艺发展,引到学生走进陶瓷艺术丰富多彩的造型世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3b6fbb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2.png)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土与火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基础陶艺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陶艺作品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对美术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陶艺的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手部协调性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陶土的基本特性和成型技巧,如揉泥、塑形等。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土与火的艺术转化过程,以及如何通过陶艺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
在实践环节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陶土材料、转盘、雕刻工具等陶艺制作工具的准备,同时要准备一些陶艺作品的图片或实物供学生欣赏参考。
此外,还需准备安全防护措施,如手套和围裙等,以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因工具操作不当而受伤。
教学环境方面,需提供一个宽敞、安全、干净且通风良好的教室或工作室。
同时需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陶艺制作流程和作品欣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需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由土和火创造的艺术作品图片,如陶器、瓷器、雕塑等,让学生感受到土与火结合的独特魅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土和火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土和火的艺术》。
二、知识探究环节本环节主要是对土和火的艺术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详细介绍土和火的特性、种类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如何影响艺术作品的质感和色彩,火的温度如何决定陶艺品的成型和烧制效果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土和火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三、实践操作环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以加深对土和火艺术的理解。
本环节可以设计为陶艺制作过程的小实验,让学生亲手体验从泥土到陶艺品的转变过程。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e39888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e.png)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陶艺的兴趣,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陶土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揉搓、拍打、塑形等陶艺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陶艺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陶艺工具和材料,如陶土、擀面杖、切割刀等。
2. 准备一些优秀的陶艺作品供学生欣赏。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
4. 安排合适的场地,确保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陶艺作品图片,请学生欣赏并猜测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制作过程,并引出“土和火的艺术”这一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 了解陶艺历史:教师简要介绍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陶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餐具、茶具、装饰品等。
设计意图:通过陶艺历史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陶艺的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3. 陶艺制作基础知识:教师介绍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泥板、泥条、模具等,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陶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陶土。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为后续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陶艺制作方式,如泥板、泥条、模具等。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陶艺制作技巧和方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作品展示和评判,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是学生掌握陶艺制作技巧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判,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 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 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8c5da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e.png)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一. 教材分析《第18课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是一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感受陶瓷的美,并尝试自己制作陶瓷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欣赏、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他们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陶瓷艺术,并能够制作简单的陶瓷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陶瓷艺术。
2.难点: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制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陶瓷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欣赏法、实践法、讨论法等,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陶瓷作品、制作陶瓷的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带上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了解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陶瓷吗?谁能告诉我陶瓷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陶瓷作品,如瓷器、陶器等,让学生欣赏并观察其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陶瓷的基本知识,如陶瓷的定义、制作方法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陶瓷的基本步骤,如揉泥、搓泥条、塑造等。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实践,制作自己的陶瓷作品。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db02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c.png)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研究领域】综合·探索【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艺术基本知识,熟悉陶土、工具、制作以及烧窑全过程,掌握多种陶艺成型的基本技法。
过程与方法:从了解“泥性”开始,逐渐掌握手捏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及拉坯成型法四种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寓情于学,体验陶艺创作带来的愉悦与自信,并通过研究感受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热情,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陶艺作品中艺术家阐述的概念,探究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制陶工艺的基本技法,并采取综合运用手法,熟练使用专用工具完成陶艺创作。
【教学难点】了解泥土特性,掌控作品形成时机和成型后的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幻灯片等。
学具: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陶瓷艺术作品、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实物。
【讲授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中国用英文如何拼写?生:China。
师:英文China除了“中国”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指的是瓷器。
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8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
伴随着瓷器的出口,中国也开始以瓷器王国享誉世界。
瓷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第三单元《土与火的艺术》。
导入课题《土与火的艺术》。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英文由来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陶瓷文化1.中国古代陶瓷欣赏放映古代陶瓷的图片,(了解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了解两者的差别。
)师:何为陶,何为瓷?小组讨论。
简介中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
(播放视频《宋代陶瓷》。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入手下手以黏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制造原始素烧瓷器了。
西周以后,瓷器的制作工艺逐步发展,到东汉时,已能烧制出较为成熟的瓷器,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还胜利烧制了青釉瓷器。
青瓷釉色纯粹,透明而有光芒,而且代价昂贵,遍及应用于生发生活中。
魏晋南北朝之后,制瓷业发展迅速。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189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b.png)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2、通过对中国陶逡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1.陶艺之美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教师提问: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2、中国陶艺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
(课件)(1)原始陶器(2)原始瓷器(3)秦兵马陶俑(4)瓷器发明(5)唐三彩(6)宋代陶瓷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烧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和弟窑、定窑,还出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民缶。
(7)元代陶瓷(8)明代陶瓷(9)清代陶瓷三、思考:想一®: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2、宋代有哪五大名窑?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
3、陶、瓷之别。
想一想,陶与逡一样吗?你会辨别吗?四、小结: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一定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6d54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9.png)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一、教学内容1.学习素材:《尘土与光影》、《山高水远》等作品。
2.学习目标:在观察、比较、表达中掌握“土”的造型及色彩表现。
3.学习重点:通过“土”和“火”的艺术表现探索自然造型及其构成美。
4.学习难点:感受自然中“火”与“土”的艺术诠释,并加以表达。
二、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展品等资料,现场或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介绍一幅作品,景点以“火”和“土”相结合的自然景观为主题,如《尘土与光影》、《山高水远》、《石头记》等。
2.导入选择一幅火和土相结合的画作,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掌握如何用画笔描绘土地的造型和色彩表达,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感悟和意见。
3.探究让学生观察、比较,从土壤表面的细节中发现自然界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探究“土”的造型特征和所呈现的景象,如镜面映象、水波荡漾、冰雪晶莹等。
同时,让学生深入探究“土”和“火”之间的因果关系,感受到火对土的影响,如烧灼、熔融、煅烧等。
引导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氛围和信息,如生命的嬗变、时光的流转、情境的熏陶等。
4.练习让学生通过创意表现,自由发挥,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转化为画作。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进行个性化表达,最后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5.拓展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反思,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之美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掌握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拓展对艺术的认知。
6.验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收和评价,并及时反馈。
三、教学重点通过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视觉体验,理解土地的形态和色彩表现;通过学习、练习和创作,掌握用画笔表达土地景观和气息氛围的艺术感悟。
四、教学难点感受自然中“火”与“土”的艺术诠释,并加以表达,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认知和体验。
五、教学方式采用视频、图片、展品等中外多种教学资源,以观察、比较、表达等为主;采用个性化探究式、创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58fc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7.png)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苏少版1. 教材简介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内容,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基础,提供适应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艺术素材与艺术技巧,让孩子们通过本次课程学会如何运用手指、手掌、用泥巴和火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培养其对美术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土与火的艺术》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运用手指、手掌、泥巴和火这些基本艺术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并能够了解土与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1.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基本的艺术材料进行创作,完成美术作品。
2.能够通过欣赏他人作品,进行个人观察、想象和想法表达,积极参与到本次课程中来。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创作可以十分简单,只要动手动脑,解放自我,想象自由。
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美和创造的乐趣。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土与火的艺术》。
下面是本次课程的具体内容:1.了解土和火的基本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介绍土和火的艺术创作方法和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3.给予学生基础训练:运用手指来进行画画。
4.进行示范:用手掌来进行土的艺术创作。
5.让学生进行泥巴创作:泥巴捏出一些小造型,如小鸟、小猪、小人等等。
6.进行示范并进行练习:用火来进行石头和木头的烙画。
7.让学生自主创作: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土和火的图片,引导他们了解土和火这两种数据素材的基本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引入这次课要学习的主题《土与火的艺术》。
第二步:讲解1.依次介绍土和火这两种艺术素材的创作技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2.针对手指画画和手掌画画,进行具体的展示,让学生道出其中的不同。
第三步:操作1.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如制作泥巴造型、烙画石头等等。
2.在学生自主创作的过程中,老师抽查并指导学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