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学案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学案

《诗经》两首学案

《诗经》两首学案教材分析《lt;诗经两首》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开创了赋比兴的手法,在教学中要对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引导分析,以达到鉴赏的培养目标。

《诗经》是四言古诗,要指导学生会朗诵四言古诗,使其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感情、感知人物,理解《氓》中体现的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理解培养《采薇》中表现的家国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诗经》,对其是有所了解的;况且在必修一中接触过现代诗歌,应该说对诗歌的学习已有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储备。

在高中阶段再次接触《诗经》,应着力培养其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并强化朗诵,扩大阅读面,加强写作,重视练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要体现主导者的作用,以读代讲,精讲精练,落实“两主双效”的理念。

教法探究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

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引导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经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

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

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

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1、提倡美读,强化背诵。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2、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歌;(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韵律美和意象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代汉语词语的准确理解;(2)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两首诗歌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2)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韵律美;(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两首诗歌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表现力;(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诗经》中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3. 能够分析《诗经》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4. 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1. 《关雎》2. 《采蘩》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诗经》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二、进修《关雎》1. 请阅读《关雎》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关雎》是一首描写古代爱情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倾慕和追求。

3. 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

4. 思考《关雎》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三、进修《采蘩》1. 阅读《采蘩》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采蘩》是一首描写生活劳作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倾慕。

3. 分析《采蘩》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蘩为苴服,茀则为襦”等。

4. 思考《采蘩》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四、教室讨论1. 小组讨论《关雎》和《采蘩》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享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思考《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关雎》和《采蘩》,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还能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深入阅读《诗经》,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以上就是本次《《诗经》二首》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谢谢!。

《诗经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诗经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诗经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2. 课程类型:语文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通过分析两首《诗经》的诗意、诗韵和诗律,提高学生鉴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教学的两首诗:《关雎》、《蒹葭》。

3. 教学重点:理解两首诗的意境、诗韵和诗律,鉴赏《诗经》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韵。

3. 课堂讲解:(1)解析《关雎》的诗意,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解析《蒹葭》的诗意,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总结拓展: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诗经》的特点和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4.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经》的魅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两首诗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两首;(2)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时代、文学特点等;(3)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经》的两首诗的文学特点;2. 《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经》的古文理解;2. 对《诗经》中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两首的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经》两首,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深入解读《诗经》;(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诗经》两首;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经》中的文学特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与背诵:《诗经》两首a. 学生跟随老师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b.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加强记忆。

2. 文本分析:《诗经》两首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结构;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两首学案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2、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二、资料助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读课文,把握诗的的节奏和情感基调(1)把握节奏课文两首诗都是四言诗。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诗经二首》教案3篇

《诗经二首》教案3篇

《诗经二首》教案3篇《诗经二首》教案1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一、《诗经》知多少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

(如:《五经》、“六义”)二、四读《关雎》一读:读通诗句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2.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关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诗经两首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关于诗经两首的教学该如何设计教案呢?本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欢迎阅读!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检查: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氓》【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一、《关雎》学案1. 诗歌背景《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二首,由武王伐纣时期纣王的姬姓宗亲女子所作,反映了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的历史事实,也表达了作者对周武王的崇敬和欣赏之情。

2. 诗句解析① 归之/洛之水,浩浩汤汤。

这句描述了周武王军队回到了陇西,渡过洛水时江河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② 广斯祇,不犹在宋?这句讲述的是周武王在伐商之前曾在宋国拜访文王,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③ 宜其室家,乐其所之。

这句是讲述周武王发掘旧有文化,注重民间乐舞,以此弘扬社会文化。

④ 忕之/存之,方涣涣而有私焉。

这句是讲述那些困苦的百姓,为了生活而不断献殷情,可却始终得不到尽人意的回报,强调了这种社会贫富差异的不公。

3. 诗歌鉴赏《关雎》可谓是《诗经》中的真正名声毕露之作。

整首诗明显地展现出作者在多个层次上的感慨和情感,比如对历史的追溯,对社会现实的感悟,对人性的思考等等,使这首诗歌成为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意义和思想深度的优秀代表作。

二、《蒹葭》学案1. 诗歌背景《蒹葭》是《诗经》中的第十一首,是一篇古典抒情诗。

这首诗充满着女子愁思苦情,体现了出走女子的无情与彷徨。

2. 诗句解析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描述的是蒲苇丛中的霜雪,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白露的气息渐渐增强,给一片荒凉之地带来了孤寂和寒冷。

② 执其两手,泪流滂沱。

这句是讲述主人公所感受到的深深的哀伤和苦楚,泪湿双手,无限的渴望姐姐的回心转意。

③ 但见/泪痕/不啻/华芝。

这句是作者在“但见”开头的描写的一个精美的修辞手法。

描述泪水留下的痕迹如华芝,忧心纠结无法释怀。

④ 絷之/维之,以供崔牛之祭。

这句话是讲述主人公为了姐姐的死所做出的决定,将自己的衣带系在草上,以此表达一份深厚的情感。

3. 诗歌鉴赏《蒹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古诗,它通过自然景观和女子私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共存的表达方式。

而且诗歌也表现出女子不能自主自决的现实苦痛,从而引出人性的考量。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经》中的诗篇;(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2)学会欣赏《诗经》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蕴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经》诗篇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3. 领悟《诗经》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对《诗经》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篇背景、字词含义、修辞手法等;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分享,激发学生思考;3. 情境教学: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经》的美;4.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品味《诗经》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诗经》的简介: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地位和影响;2. 诗篇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 诗篇二:《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4. 诗篇三:《卷耳》(卷耳采采,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5. 诗篇四:《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6. 诗篇五:《兰曲》(兰曲兰叶,役夫执创设。

)。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诗篇朗读:让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经》的音韵美;3. 诗篇解析:分析诗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篇的理解和感悟;5. 诗篇翻译:讲解诗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1.《诗经》二首学案篇114.《诗经》二首◎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品)】如果说中国的诗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诗经》就是这片海洋的发源地;如果说中国的诗是高耸的山峰,那么《诗经》就是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果说中国的诗是绚丽的花园,那么《诗经》就是这座花园里的奇葩。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

自西汉武帝始称为《诗经》,意为诗歌的经典。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风”。

“风”又叫“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歌。

因此有时又用“风”代指《诗经》。

“邶风”“卫风”就是“邶国的民歌”,“卫国的民歌”。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赋、比、兴手法(参课后练习第二题)。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背景感知】(略)【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静女其殊()踟蹰()()卜筮()愆期()偕老()淇水汤汤()美人之贻()2. 根据课文填空。

()我彤管乘彼()垣()首踟蹰说()女美士()其行匪我()期3. 解释下列词语:蚩蚩:愆期:复关:咎:无与士耽:其黄而陨:二三其德:。

女也不爽:夙兴夜寐:不思其反: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理解并赏析《《诗经》二首》中的两首诗篇;3. 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导学重点:1. 《诗经》的地位和作用;2. 《《诗经》二首》的内容和意义;3. 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三、导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领悟《诗经》中的深刻文化内涵。

四、导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诗经》二首》中的两首诗篇;2. 准备相关的诗歌赏析材料和教学资源;3. 制作PPT展示《《诗经》二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诗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2. 进修:分别讲解《《诗经》二首》中的两首诗篇,解读其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诗经》二首》的理解,提升文学素养。

5.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其他篇章,拓展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六、导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经》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表达能力;2. 创设古代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诗人的创作过程和情感表达。

七、导学反馈:1. 安置相关的课后作业,稳固学生对《《诗经》二首》的理解和记忆;2. 收集学生的进修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导学评判:1. 通过教室观察和作业评定,评判学生对《《诗经》二首》的掌握水平和理解深度;2.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导学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导学反思:1. 总结本次导学案的优缺点,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2. 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上是《《诗经》二首》导学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经两首》学案

《诗经两首》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导学案《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及文中生僻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同难点):重章叠唱手法,赋、比、兴手法。

教学设计:计划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教学——结构化预习课、协作指导课、多元拓展课。

【预习导读单】一、《诗经》说略《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6篇有目无辞),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行人(采诗官)采诗说,孔子删诗说,献诗说。

《诗经》的体例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

是15个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有160篇。

2、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其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1、周部族史诗。

2、政治怨刺诗。

3、兵役、徭役诗。

4、婚姻、爱情诗。

5、农事劳作诗。

6、爱国抗敌诗。

7、歌功颂德诗。

《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对此,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二首学案

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

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

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熟读课文,把握文意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姝(shū) 俟(sì) 见(xiàn) 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2.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①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②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3.学生齐读,读准停顿。

三、师生问答,理解内容提问: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明确: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提问: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明确:赠送了彤管与荑草。

《诗经》二首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诗经》二首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12《诗经》二首第1课时关雎1.认识《诗经》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认识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频频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绚丽醒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始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

先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够令人“温柔敦朴”。

《诗经》在古代向来被选作各种学校的教材,听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平时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日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认识《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祥春秋期间的诗歌305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多数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余事物为所咏以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意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引发文思。

它常常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构造上多采纳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抒怀成效。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成效。

在语言上多采纳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 (j ū)鸠(jiū)好逑(hǎ o qiú)参差(cē n cī)......荇 (x ìng)芼(mào)窈窕(yǎ o tiǎ寤o)寐(wùmèi)......3.要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漂亮又和善,是我的好配偶。

(2)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想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漂亮又可爱,抚琴鼓瑟来亲密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研究,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 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 寤寐( ) 芼(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①关关: ②洲:
③窈窕: ④逑: ⑤寤寐:。

⑥思服:
⑦悠哉悠哉: ⑧芼: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 ②钟鼓乐.之(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
之 古义: 今义:
3.《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只称《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 的诗歌305篇,也称“ ”。

《诗经》分为 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 。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

分为“大雅”和“小雅”,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 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

“赋”: 的意思。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3.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作业布置】
预习第二课时学案;背诵课文及重点字词。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跻( ) 坻( ) 涘( ) 沚( )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
③溯洄:④溯游:
⑤晞:⑥阻:
⑦跻:⑧采采:
⑨涘:⑩沚:
(2)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
3.这首诗意境朦胧,画面感非常强,请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文本探究】
1.《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2.比较阅读。

(1)《关雎》和《蒹葭》都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作业布置】
完成本文学案及配套练,预习《大自然的语言》。

课题:综合性学习
(共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主动学习欣赏、演唱古诗词,在反复吟诵中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2.了解傅雷及《傅雷家书》。

漫步古诗苑,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
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激励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借助诗歌抒发真情
古诗解读
1.八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几个活动形式。

(3)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惹人情思的季节。

请你根据以下主题,写出相应的古诗句。

花:
雨:
(4)请根据图片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



①诗句:
②诗句:
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请你也来参加!
(1)请在诗句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

备选字:A.情B.信C.痕D.声
人似秋鸿来有____,事如春梦了无____。

(2)请阐释下列经典诗句所蕴含的中华美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请从表格中识别出一句七言律诗,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3.你班正在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的共同点,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
《静夜思》(李白)《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集名称: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咏风、咏月的诗句。

咏风的诗句:
咏月的诗句:
(3)古诗讲究炼字,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____(随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活动结束时老师以对联的形式为本次活动作总结,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泛舟新歌林握瑾怀瑜
下联:含英咀华
课题:名著导读
(共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主动学习欣赏、演唱古诗词,在反复吟诵中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2.了解傅雷及《傅雷家书》。

漫步古诗苑,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激励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借助诗歌抒发真情
一、《傅雷家书》
1.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次为,再为,终为。

2.在信中,傅雷希望儿子成为的人。

3.第一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4.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傅雷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了怎样的评价?
5.傅雷在信中是怎样开解劝慰儿子的?
6.“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7.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
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
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1)这段话出自《》,全书主要通过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2)从语段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自主阅读推荐:《苏菲的世界》
8.《苏菲的世界》的作者是(国籍)作家,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9.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

信中向苏菲介绍了对欧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柏拉图。

请你根据信的内容介绍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不少于60字)
三、自主阅读推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0.《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作者先生专门写给的,以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如探讨读书、、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活动以及等,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

课题:《课外古诗》学案
(共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2.品读诗句,了解诗文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赏析诗文,了解诗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式微》
1.翻译《式微》
2.总结《式微》主旨
《子衿》
1.翻译《子衿》
2.总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旨2.总结《子衿》主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走近作者
王勃,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

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
25岁。

王勃与、、号称“”。

2.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