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冻害防治之我见_0

合集下载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作者:杨帅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4期【摘要】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铁路路基冻害会阻碍列车的安全、稳固运转。

本文在分析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的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铁路路基冻害;防治0. 引言冻害是铁路、公路中常见的一类病害,尤其是我国东北区域的铁路路基冬季都会发生冻害现象,危及到行车安全[1]。

一般经常性的是由于土壤性质不同而引起的不均衡,在线路上形成高低不平的各类冻包、单股侧向冻起、双股异向冻起等冻害现象,最终因为土壤融冻回落,土壤中水份重新调节,导致路基翻浆冒泥、道碴陷槽、边坡坍塌与路基塌陷等路基病症。

鉴于此,本文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分类1.1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表层冻害表层冻害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路基基床面不整齐,容易积水。

其次是路基土体的表层是非均匀的质地。

然后是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给路基的土体造成了不均衡的浸湿。

最后是气温影响导致的冻害,在土冻结时,由于表层土温及冻结速率的不同因而其水分迁移的聚流量和冻胀量便不相同,产生了冻害[2]。

1.2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深层冻害深层冻害表现的大小与地下水位的高低有关。

当地下水位距基床面近时,则冻胀量大,反之冻胀量较小。

如果地下水位在冻期中下降不多,其本身冻胀很大,当水位又处在水分迁移的距离内,则冻害在冬期末也还能向上冻胀。

因此,深层冻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所引起的冻胀差异。

2.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2.1板式无碴轨道建设板式无碴轨道构造属于我国的铁路工程中的一类先进、新型的轨道构造。

它的优势相当明显,包括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让乘客非常舒适满意、轨道的品质很好、放置装配非常简单迅速、有很好的抗滑动能力、期间的维护与检修成本较低等。

浅谈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

浅谈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

浅谈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摘要:铁路线路冻害通常是由于冻结过程中土体冻胀引起的。

当温度过低,土壤中的水就会结冰,并在冻结的过程中产生冰冻层,众所周知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因此,当土壤中的水分冻结成冰时,土壤颗粒的位置就会移动,路基就会被抬升或变形,导致土壤的冻胀。

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铁路交通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铁路线路;冻害;整治办法;铁路线路冻害在寒冷地区十分常见,尤其是在冬季,冰冻可达到相当深的程度,铁路线路冻害更加严重地影响了铁路的运行,降低铁路的运输量,影响铁路运输的发展。

一、铁路线路冻害的形成原因根据路基发生冻害的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三类:道床冻害,即发生在铁路路基基床之上的道床内;表层冻害,发生部位是铁路路基土壤的临界冻结的上半部分;深层冻害,发生部位是铁路路基土壤的临界冻结的下半部分。

而铁路线路的冻害产生原因,主要的影响因素分为:水、温度、土壤和力。

其中,水的影响与土壤的影响是内部因素,温度和力的影响是外部因素。

除此之外,有些时候不排除人为因素。

1.水可以说是引起铁路线路冻害的主要原因。

因为有水才能产生冰冻现象,在铁路线路中发生冻害。

如果没有水的存在,就算温度低于0℃,也不会出现冻结情况,造成冻害。

而且土壤中的水份会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而呈现不同的分布,正因为这种变化,对铁路线路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形响,从而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2.土壤的成分也是铁路线路冻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质不同,铁路线路发生冻害的情况也就不同,比如北方的一些路段的铁路的路基上是砂粘土和粘土,这种土壤含水量大,所以一旦气温降低就容易产生冻胀融沉的情况。

而粗粒砂砾土因为土壤中空隙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排水作用,土壤中含的水分也就不易发生转移,也就不会轻易结冰,造成冻害情况。

而土壤一旦发生冻结,会使得路基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因此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

3.温度是铁路线路产生冻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很简单的道理,在夏天炎热的温度中,土壤中的水分无法凝结成冰,也就不会产生铁路线路的冻害。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摘要: 在高寒地区的铁路路基往往会发生冻害,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

本文就以同煤集团青磁窑铁路专用线路基冻害影响及其整治技术进行一下讲解,分析一下路基冻害形成的原因,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冻害,采用的不同的治理措施,希望对今后相关内容的讨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路基;冻害;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前言青磁窑铁路全长9.79km,冻害主要集中在青磁窑专用线2.9km处,该地区干旱少雨,温差较大,最低气温-33.3℃;年平均降雨量为114 ~195 mm,东多西少,大部分集中在7 ~9 月。

该铁路的钢轨轨面的最大冻结高度达35 mm,主要是发生在严寒地区的线路段,由于冬季长,这一路段多为冻胀敏感性土;路堤内含水率一般为18 % ~25 %。

青磁窑专用线在每年发生线路冻害严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的2月,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应根据不同地段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治理措施,消除冻害,确保安全运营。

1 青磁窑线冻害特点调查分析通过我公司管辖范围内冻害地段的调查可以得出:(1) 经调查,在发生冻害线路段处,排水不良、排水设施损坏、维修养护不及时等问题尤为突出。

(2) 发生冻害地段以粉质粘土和砂粘土为主。

(3) 冻害主要发生在小路堑、低矮路堤、涵洞和路桥过渡地段。

(4) 发生冻害路段的含水率,一般都大于20 %;地下水埋藏较深路段,几乎对冻害无影响;两侧的灌溉农田对冻害影响较大。

(5) 部分涵洞地段由于设计的过水能力不足,导致涵顶有冻害产生。

(6) 部分路段路基下沉,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道碴两侧土垄较高产生冻害。

(7) 冻胀从每年12月底开始,最大冻胀量出现在次年1 月底,2月为稳定期,3 ~ 4 月开始消融并伴随翻浆冒泥、路基下沉。

2 青磁窑铁路冻害原因分析形成冻害的因素有: 温度、水分、土质等。

线路填料质量较差。

由于降水及。

高寒环境下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及处治对策

高寒环境下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及处治对策

高寒环境下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及处治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我国东北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线路逐年快速增加,相继建设了长白铁路、哈佳铁路、京沈铁路等多条高速铁路,进一步促进了整个铁路网络的完善、安全和畅通。

但由于东北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铁路路基易产生冻害问题,严重影响了高铁正常运行,给高铁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围绕冻害现象的具体成因展开探讨,提出针对性的处治对策,以给铁路运营安全创设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高寒环境;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处治对策引言由于季节性冻土区冬季温度低,夏季温度高,土体常年处于冻融循环过程中,导致该类土体在不同的季节结构受力存在极大的差异。

土体冻融循环还可能会导致土体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塌陷及鼓包的现象,导致在季节性冻土区经常出现路基冻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围绕季节性冻土区既有铁路路基冻害防治措施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冻土区铁路路基建设完成之前的相应防冻害措施研究较少。

1研究的意义季冻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对高速铁路的高标准运行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是永久性破坏。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路基的变形影响,随着四季更替,温度冷暖的周期性变化,使得路基发生冬季冻胀变形、夏季融沉变形的现象。

由于路基-轨道结构的层间变形传递规律,会引起轨道结构的不均匀变形,导致高速列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的下降。

因此,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对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开展,相关学者针对不同工程实例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研究较多涉及到温度与冻胀规律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冻胀时的水分迁移、温度与冻胀量之间的对应研究较少。

而冻胀时的水分迁移、温度与冻胀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恰恰是研究高速铁路路基冻胀、解决冻胀病害的关键因素。

同时在路基冻胀对轨道结构的变形影响及路基冻胀对轨道系统的动力学效应影响方面研究甚少。

因此,结合高速铁路冻胀区段的气候状况,研究温度变化情况下路基内部温度场、水分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路基的变形特性、以及冻胀作用对轨道结构的动力效应影响等,为季冻区银西高速铁路的路基冻胀控制与补强措施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探讨铁道线路冻害预防措施

探讨铁道线路冻害预防措施

探讨铁道线路冻害预防措施摘要: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线所处区域属華北平原,这里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属于季节性冻土,这边海拔比较高,冬季来临时冻土严重,其工程性质随温度、应力和水分变化而变化针对此类情况,结合本项目特点,我对冻土路基施工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得到大家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铁路工程冻土路基施工意见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土方路基施工要求1)冻胀土路基必须按设计条款做好抗冻施工;2)路基施工时必须对冻胀土路基进行调查,复核路基填挖高度、土质及天然含水量、冰冻条件及填筑材料等,同设计资料相认证;3)冻胀土路基施工中经常检查冻害状况,发现冻胀、软弹、变形、纵横向裂缝及翻浆等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处治措施;4)路面结构层铺筑之前应对路基因冻胀造成强度不足或变形过大查明原因,处理后再铺筑路面结构层;5)路基填挖交界处基底应充分压实,并根据填方及挖方段不同的冻胀量设置楔形过渡段,使挖方终点冻胀量与填方段冻胀量相一致。

6)地基土挖除拆换填深度误差应不大于5%;换填粗颗粒材料中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应大于10%;换填土必须做到粒料均匀,结合料掺拌均匀,厚度一致,排水良好,压实度达到要求。

7)必须做好施工阶段排水和永久性排水。

8)季冻区石质挖方、零填路段超挖和清除软层后的凸凹面,严禁用挖方料和未经稳定处理的混合料回填找平。

应先将岩面凸出部分凿平,超挖部分坑槽用贫水泥混凝土浇平,然后整平与基层合在一起施工。

冻土路基涵洞施工注意事项:在不同的季节冻土路基施工工期、方法、效果及相应的措施亦有所不同,在暖季施工,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使基坑暴露,若时间过长会影响基坑施工质量;一般来说暴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天。

进行冻土涵洞施工尤其要注意施工季节、方法以及技术的合理选择。

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地缩短工期可以减少热干扰。

3、路基排水1)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基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措施应以挡水埝为主,保证排水系统地面坡度平顺,不平的地方应采用垫土夯实的办法整平,不能随意破坏原地面植被。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对策分析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对策分析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对策分析引言一直以来,冻裂、裂缝等质量危害都是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的一种质量通病,不仅大大降低了公路建设服务质量,还给后期修筑施工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致使公路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考虑到冻土路基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公路结构的稳定性,加强对公路路基的保温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相关建设单位还应该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保温材料的应用,以免破坏到周围生态环境,促使道路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一、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一)、表层冻害表层冻害特点是:一般隆起高度为10mm~40mm;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从11月上旬开始,最晚到12月中旬停止发展,来年4月中旬~5月上旬回落完。

表层冻害危害主要表现在:可引起路肩纵向高低变形、开裂,造成基床表层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引起道碴沉陷,导致轨道纵向高低变形;引起坡面隆起变形、开裂,导致土体强度降低。

(二)、深层冻害路基深层冻害产生的时间较晚,在冻期的后半期产生,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在12月中旬以后,直到冻期末冻害才能停止。

深层冻害的产生大多是因地下水的关系,如果没有地下水,即使土质有所差异,下部呈现脱水现象,也无多少冻胀。

二、温度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下,冻土路基一般产生升温速率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冻土中参与的冰和水的相变潜热数量,另一方面则是地基土层的导热系数。

如果冻土地基中含有较高的冰量时,当温度发生变化,将会产生大量的冰水相变。

所以,含冰量高的冻土地基温度对于气温改变的感应相对迟缓。

这样一来,若是在气温胜率相同的情况下,一旦冻土地基处于剧烈相变的地区,其地基温度变化随之产生更多数量的冰水相变。

因此,这种高含冰量的冻土地基的速率不高。

相反,当冻土地基处于平稳区段时,低温发生变化,相变热量减少,此时导热系数将会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使得含冰量较高的冻土地基速率加快,同时季节性的冻土地基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会导致年平均温度急剧上升。

路基冻害治理

路基冻害治理

摘要我国铁路发展迅速,正在向重载和高速发展,随着列车的提速,越来越多的既有线出现了病害情况,如路基病害。

路基的病害有多种,如翻浆冒泥、路基下沉、路基冻害等。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冻土面积也大,在寒区修建的铁路因环境恶劣,出现了许多冻害,路基冻害主要有冻胀(主要为不均匀冻胀)、融沉和冻融翻浆。

水、温度、土质是路基产生冻害的三因素,治理路基冻害,可采取隔水、换土和隔温等措施。

本文通过阐述路基冻害产生的机理来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治理,具体措施有排水设施(如排水沟)、保温隔温设施(保温护道、片石通风路基结构、热棒路基结构)和换土措施,在青藏铁路上就采用了热棒路基。

又多年冻土地区不良地质较多,如冰锥、冰丘,可通过冻结沟或积冰坑防止冻害发生。

冻土地区的环境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减少路基冻害的发生和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

本设计针对冻土区路基病害的提供了一些治理措施,能有效的保证路基的稳定,不受破坏,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关键词:路基冻害冻胀温度治理措施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2 季节性冻土的分布及路基主要冻害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1 国外路基冻害研究现状 (3)1.3.2 我国路基冻害研究现状 (4)第2章路基冻害种类 (5)2.1 按外部表现特征分类 (5)2.2 按负温总量分类 (5)2.3 按产生部位分类 (5)2.3.1 道床冻害形成原因 (6)2.3.2 表层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6)2.3.3 深层冻害的形成 (7)第3章路基冻害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机理 (8)3.1 融沉病害 (8)3.2 冻胀病害 (8)3.3 冰害 (10)3.4 冻融翻浆 (10)3.5 铁路路基次生灾害 (11)第4章路基冻害防治措施 (13)4.1 水作用的机理及治理原则 (13)4.1.1 水作用机理 (13)4.1.2 治理原则 (14)4.2 排水系统 (14)4.2.1地表排水系统 (14)4.2.2 地下排水系统 (18)4.2.3 其它排水系统及方法 (22)4.3 温度对路基冻害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6)4.3.1 温度与路基冻害的关系 (26)4.3.2 温度在路基中的传播方式及治理路径 (27)4.3.3 温度治理措施 (27)4.4 其他路基病害及治理措施 (34)4.4.1 冰锥、冰丘地段的路基整治 (34)4.4.2 路堑边坡失稳及治理 (36)第5章多年冻土地区的环境保护 (37)5.1 既有线运营中的环境保护 (37)5.2 多年冻土区环境监测和管理 (37)第6章结论与展望 (39)6.1 结论 (39)6.2 展望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附录A 外文资料翻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一、路基变形整治路基变形是铁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于填料不良、压实度不够、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整治路基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更换填料:对于变形严重的路段,可以采取更换填料的措施,选择具有良好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材料进行回填。

2. 加强压实:在填筑过程中,应采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密实度,减少变形量。

3. 设置排水设施: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路基浸泡导致变形。

二、路基裂缝防治路基裂缝是由于填筑层厚度不均、压实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防治路基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填筑层厚度: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层填料的厚度,保证每层填料的压实度。

2. 加强压实:采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密实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3. 设置防裂措施:对于容易出现裂缝的路段,可以在路基表面设置防裂网或防裂贴等措施,防止裂缝扩大。

三、路基渗水处理路基渗水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或地表水渗透到路基内部导致的。

为了处理路基渗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置排水设施: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路基浸泡导致渗水。

2. 加强防水措施:对于容易渗水的路段,可以在路基表面设置防水层或防水材料,防止水分渗透到路基内部。

四、路基滑坡预防路基滑坡是由于土体失稳或水流冲刷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预防路基滑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排水:在滑坡易发区设置排水设施,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土体失稳导致滑坡。

2. 增加支挡结构:对于容易滑动的土体,可以增加支挡结构如挡土墙、抗滑桩等,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五、路基冻害防治路基冻害是由于土体在低温下冻结膨胀导致的。

为了防治路基冻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更换填料:对于容易受冻的土体,可以更换不易受冻的填料如砂砾石等。

2. 加强保温措施:在路基表面设置保温层或保温材料,减少土体与外界的温差,防止土体冻结膨胀导致冻害。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及措施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及措施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及措施1. 引言随着冬季的到来,铁路路基冻害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冻害对铁路路基的严重影响,给铁路运输安全和可靠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深入了解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冻害对铁路路基及其设施的影响,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 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2.1 温度变化冬季的温度变化是导致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时,路基中的水分会结冰,导致路基的体积膨胀而破坏路基的稳定性。

而在白天温度回升时,冻结的水分会融化,使路基产生收缩变形。

这种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和膨胀循环会导致路基的裂缝和变形,进而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行。

2.2 土层质量土质是影响铁路路基冻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地区的土层质量较差,含有过多的粘性土和水分,导致其易于受冻融周期的影响。

当土层中的水分结冰时,粘性土的胶结力会变弱,土层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路基的破坏。

2.3 排水问题不良的排水系统也是铁路路基冻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路基的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如排水管道堵塞或排水槽设计不合理,将导致积水在路基表面积聚。

这些积水在夜间温度下降时容易结冰,形成冰块,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3. 铁路路基冻害的措施为了应对铁路路基冻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路基改造对于土质较差、易出现冻害的路段,可以进行路基改造。

首先,应加强路基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下方的水分能够及时排除,避免冻害产生。

其次,可以采用加筋土工格栅等材料来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抵抗冻害的影响。

3.2 温度控制为了减轻冻害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铁路路基的温度。

例如,在寒冷季节里,可以通过铺设保温层或使用地下管道输送暖气,以提升路基温度,减少冻害的发生。

此外,定期对路基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修补路基的裂缝和变形,也是减轻冻害影响的一种措施。

3.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和材料可以应用于铁路路基的建设和维护中,以减轻冻害的问题。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在寒冷地区,在铁路路基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问题就是冻害,特别是在北方区域的铁路路基只要到天气寒冷的时候就会出现冻害的情况,要紧的将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通常出现的是因为土壤特性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平均,在道路上出现凹凸不平的形状各异冻包、双股异向冻起、单股侧向冻起等冻害状况,最后因为土壤融冻降低, 水份在土壤中从头分拨,导致路基翻浆冒泥、坡面塌陷、道碴陷槽以及路基沉没等路基问题,削弱了线路水平以及线路上部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了许多的修理资金。

对于不同的冻害现象,经过认真探讨,运用完善的治理方法,保证交通的安全同行。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路基冻害;措施引言我国国土辽阔,季节性冻土区占总面积的55%左右,而铁路路基遭受冻土区路基冻胀的破坏,严重威胁了铁路运营的安全。

无碴轨道在寒冷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冻胀难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铁路行业没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精确的规范。

根据议事规则维护方式与沉降控制,高铁路基工后沉降要小于15mm,横向结构物交界处如路基、桥梁等工后沉降要小于5mm。

所以说高速铁路极为严格的管控路基变形,路基最大冻胀变形量要小于5mm,这极大的增加了设计和施工难度,同时要保证防冻技术对策的有效性。

1.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一)、表层冻害1、路基基床面平整度差,容易积水路基基床面凹凸不平,非常容易导致基床面出现积水的情况,由于基床表面有积水的浸入,土层含水量过大,超出了起始冻胀含水量,水分在表层中结冰,造成体积胀大,冻结锋面又有水分补充,水含量较冻前增加很多,导致发生冻害。

由路基机床面平整性差而造成的冻害,通常在50mm以内,基本在30-50mm之间。

道碴囊和道碴陷槽的深度决定了冻害的深度。

在我国东北一些铁路局管内,通常在路基机床30-50mm的深度范围内。

2、不是匀质特性的表层路基土体因为路堤自身的土质问题来路不一样,还有就是在进行填筑的时候压实的密实程度以及土层中厚与薄也是不一样的;路堑的土体因为是天然的,可是土的掩盖堆放层次以及厚度也完全不一样。

铁路路基冻害防治之我见_0

铁路路基冻害防治之我见_0

铁路路基冻害防治之我见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青藏高原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50),无绝对无霜期,铁路线路的冻害是分布很广和常见的病害。

摘要:铁路处在大自然中,气候、季节、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使铁路设备受到影响或侵蚀,甚至破坏而酿成事故。

青藏铁路处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平均高度在4000 m以上,而海拔每增高一千米,气温就下降6摄氏度,所以冻害一直是线路的一大危害,冻害防治工作是工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水利论文期刊,铁路,路基,冻害,防治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大自然的变化虽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的变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它、掌握它。

因此,充分掌握所在地区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从预防入手,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冻害成因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几乎全部是在条件非常恶劣的高原缺氧、人迹稀少的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5.6℃―8.6℃。

在严寒地区,路基的冻结膨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造成冻害的主要因素是路基基床中水分迁移量,水分迁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

影响水分迁移量的主要因素,通常归纳为土、水、温和力四个方面。

即:严寒的气温、有冻胀敏感性的土、含有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压力,其中水分因素是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

二、冻害的分类在冬季,路基的冰冻,多数是形成较长距离内的均匀冻胀。

但在个别地段,则由于局部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在短距离内产生不均匀的冻胀,这种不均匀的冻胀就会导致线路的不平顺或轨向不良,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

铁路线路冬季冻害整治

铁路线路冬季冻害整治

Part-03
线路冻害检查
线路冻害静态检查方法
线路冻害静态检查范围
1.冻害地点冻起段逐根轨枕 检测,顺坡段每二根轨枕检测;
2.冻害地点位于道岔时,冻 胀区段范围内逐根轨枕检测;
3.路基部位冻害检查范围应 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延长。
线路冻害静态检查周期
线路冻害动态检查
Part-04
线路冻害防治措施
铁路线路冬季冻害整治
紧盯关键整治冻害 多措并举保障安全
汇报人:稻壳儿
目录
01 线 路 冻 害 基 本 概 念
02 线路路基产生冻害的条件
03 线 路 冻 害 检 查 04 线 路 冻 害 防 治 措 施
பைடு நூலகம் Part-01
线路冻害基本概念
线路冻害基本概念
项目成果展示
线路冻害分类
01
02
03
Part-02
线路冻害的分级
轻微冻害
严重冻害
一般冻害 特别严重冻害
线路冻害观测点设置
选取冻起高度大于等于10mm的冻害处所设置为冻害观测点。
线路冻害观测周期
1.冻害观测点每周测量一次。 2.严重冻害及以上处所必须纳入冻害观测点测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密测量次数。
3.每次冻害观测数据均留存纸质版,并与静态检查记录一同存放在指定文件盒内。
线路路基产生冻害的条件
线路冻害条件
项目成果展示 一.路基水分的补给 二.具有冻胀特性的土体 三.产生冻害的温度。
线路冻害检查
线路冻害检查应根据冻害变化的不同阶段,以“动态结合静态、动静检 查并重、重点区段仪器测量”为原则,进行定周期、定方式、定标准的检查。
线路冻害判定
线路冻害冻胀期、稳定期及回落期判定: 1.冻胀期的判定:自冻害发生时起,连续两周 同一冻害观测点冻胀数据增幅达3mm及以上的。 2.稳定期的判定:一周内气温变化幅度在5℃以 内,且连续两周同一冻害观测点冻胀数据变化在 3mm以内。 3.回落期的判定:连续两周同一冻害观测点数 据回落最大达3mm及以上,至观测数据回落至初 始测量值为止。

浅谈铁路路基冻害的预防及整治

浅谈铁路路基冻害的预防及整治

浅谈铁路路基冻害的预防及整治作者:牛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6期摘要:兰新线屯升-红山堡区段,由于地处西北,冬季气候寒冷,铁路路基冻害分布广、冻起时间早、冻起高度大,本文针对冻害成因及变化规律,简述了铁路路基冻害的预防及整治,为今后类似病害整治提供依据及经验。

关键词:路基冻害预防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兰新线屯升-红山堡区段,由于地处西北,冬季气候寒冷,铁路路基冻害分布广、冻起时间早、冻起高度大,严重影响线路设备质量和行车安全。

针对冻害成因及变化规律,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性整治。

二、路基冻害的预防(一)桥涵地段冻害预防桥涵地段冻害一般冻起时间早、距离短、冻起量大,变化快。

针对桥涵冻害危害严重的情况,应加强了桥涵地段冻害的预防性整治。

1.封堵涵渠对涵顶基床发生的表层冻害可采取保温法进行预防,采用此方法可降低涵顶冻害的冻起高度。

对发生冻害的涵渠和有可能发生冻害的涵渠进行调查,利用草袋和编织袋装土进行封堵,冻起量较封堵前会有下降。

2.涵渠台帽加高、疏通排水涵渠孔径不足、台帽高度不满足拦水要求,在冬灌时造成水漫路基,基床内水分未能充分蒸发容易引起冻害。

需对灌溉渠上游台帽进行加高,增设了浆砌拦水墙,并及时对淤积进行清理,排水畅通,可减少冻害发生。

(二)路基注盐预防整治根据路基注盐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及作业流程,对冻害地段进行注盐,可有效减少冻害数量,降低平均冻起高度,现将技术要领总结如下:1.时间安排为使注盐整治当年见效,使盐铺入道床内在雨季充分融溶,全部渗透到路基土壤中,使土壤颗粒毛细孔中盐份含量均匀、饱和,最大限度减少或防止路基冻起,必须在6月底前雨季前完成注盐。

2.注盐深度及宽度为确保盐在整个道床断面均匀融解,应将轨枕盒内道床扒成▽形槽沟,槽底深度为枕下100mm,槽长为轨枕头外侧100mm。

把盐均匀的铺在槽内,回填石碴,恢复道床断面。

个别注盐量较大(冻起高度大于25mm地段)或降雨量较少地段,同时将部分工业盐融化成饱和溶液后再均匀浇注。

铁路路基冻害分析及整治

铁路路基冻害分析及整治

铁路路基冻害分析及整治铁路路基冻害分析及整治【摘要】铁路路基冻害与寒冷气候有关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线路上分布很广和常见病害。

在低温季节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

在上述地区的铁路路基由于基床土质、水和温度的不利组合。

基床土冻结引起线路在纵向上短距离或左右股道产生凹凸不平的不均匀冻胀而构成冻害。

路基冻害有着分布广、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行车安全及平稳性的程度严重等特点。

在哈局管内各种路基病害中占首位特别是哈局内线路基础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的技术人员对冻土的研究缺少经验施工时对冻土没有充分认识多采用普通的施工方法致使多年来一直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路基病害。

病害也呈现出多样化。

经常会出现冻胀、冻裂、路基下沉、路基边坡或路堑边坡坍塌等现象。

给线路的养护维修增加非常大的工作量。

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加大养护维修工作量。

影响了正常的维修工作。

加大了维修成本。

并由于其造成的线路状态的不稳定。

从而使线路质量下降。

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对此我针对路基冻害的特点将冻害的成因冻胀过程及路基冻害的整治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论述。

【关键词】路基病害整治方法线路两侧油井遍布楼房林立自然植被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加之1998年__特大洪水影响地下水位升高线路标高相对降低。

路基长期处于浸泡状态。

(1)冻害概况自20__年12月30日起滨洲线部分区间无缝线路发生特大冻害据20__年4月统计滨洲线无缝线路上发生冻害1336处延长19.134公里其中:冻高51-毫米的大冻害发生80处延长1.300公里;冻害毫米及以上特大冻害共发生9处延长0.131公里这些冻害分布在滨洲线94公里无缝线路上占滨洲线总数34.4%最大冻高达270MM,最大日冻高平均为6MM线路发生冻害处所之多冻高之大冻害分布之广冻害变化之快都是前所末有的。

给线路养护维修带来极大难度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滨洲线无缝线路冻害具体情况详见表一《冻害汇总表》冻高51MM及以上特大大冻害具体位置详见表二、表三《冻害登记表》 2、冻害产生的原因分析(1)路基填土为粘砂土砂粘土及盐碱土这些土的颗粒很小有较强的水化能力能吸附大量的结__;同时它们又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使水分的转移能够实现这样在负温条件下土的大孔隙中先发生水的结晶这种冻晶体逐渐增大吸引自由水后便开始吸引结__随着冻晶体的增长冻结区内土粒的结__膜很快减薄从而增大了对水的吸引力造成了由非冻结区边界的水分迁移使水晶体进一步扩大水分相对集中形成冰夹层使土体冻胀加速。

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对策分析

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对策分析

铁路线路的冻害及整治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冬季极端天气对于铁路线路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冻害。

铁路线路冻害的形成往往伴随着温度的下降,水分在地下或者路基中逐渐冻结,导致土体体积增大,产生内部应力,从而引起路基、道床、轨道等部位的破坏。

这不仅影响了铁路的安全和稳定性,也对运输效率和运营成本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铁路冻害的整治对策非常重要。

关键词:铁路线路;冻害;整治对策引言:铁路线路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但在寒冷地区,铁路线路往往会受到冻害的影响,常常会面临着冻害的问题。

冻害会导致铁路线路的变形、几何尺寸的急剧变化等问题,会对铁路线路的安全和运营带来不良影响,给铁路运输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整治对策来防止和解决冻害问题。

1.铁路线路的冻害的表现及影响铁路冻害主要包括路基冻害、道床冻害和轨道冻害。

以包神线为例,管内共有冻害89处,最大冻起高度25mm,单处冻害长度最长为30m。

一般冻起时间为当年十二月下旬,于次年三月中旬冻害基本回落。

冻害地段路基形式为路堤式、路堑式、半路堤半路堑式。

路基冻害是指路基中水分冻结导致的路基变形和损坏;道床冻害是指道床中水分冻结导致的道床变形和损坏;轨道冻害是指轨道中水分冻结导致的轨道变形和损坏。

首先,冬季温度下降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凝结和冻结。

这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水分会形成冰。

这个过程被称为结冰。

当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凝结和冻结时,土壤体积也会逐渐膨胀。

这种土壤体积的膨胀现象被称为冻胀。

其次,冻胀会引起铁路线路的冻害问题。

由于铁路线路的路基和道床是建立在土壤之上的,因此当土壤体积膨胀时,路基和道床也会跟着膨胀。

这样就会导致铁路线路的形变,如路基下沉或道床凸起。

这种形变现象会严重影响铁路线路的运营安全。

另外,由于冰的抗剪强度较低,当列车通过铁路线路时,容易引起路基塌陷或轨道变形。

铁路线路冻害整治

铁路线路冻害整治

铁路线路冻害整治摘要:铁路线路冻害在严寒地带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冬季,冰冻深度可到达极其深的程度,这种情况会对旅客列车的运营造成影响,大大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本文旨在探讨铁路线路冻害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整治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冻害状况下的应对措施,以期提出有效的整治方案。

【关键词】铁路线路冻害整治方法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季节性冻土路基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不均衡的膨胀或或冻结开裂。

此外,春季冰冻消融时,路基也会随之解冻,出现融化下沉,从而导致翻浆冒泥的情况出现。

1.冻害形成条件冻害是由于土地在低温下受到冷冻而产生的膨胀问题。

当土地中的水份被冻结成冰,并向冷锋面运动时,会析出冰层,这会使得水体积变大,导致土粒位置产生偏移,从而使路基也被抬起,最终导致土体膨胀。

冻害的产生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其中水、气温、土质、力量等内在因素是影响冻害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外在因素则包括人为活动和环境因素。

1.1水的因素水是引发铁路线路冻害的原因,它不仅是导致冻害的最重要因素,而且还能够影响铁路线路的稳定性。

水份在一年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秋季雨水较多,初冬降冬雨,这些周期性的改变会对铁路线路的路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水是铁路线路冻害形成的关键因素,只有分析控制好水的形态变化,才可以有效地避免冰冻的产生,从而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

1.2土的因素高速铁路冻害的发生与土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北部区域的高铁路基通常由砂黏土和黏土组成,这些土壤含水量较高,容易导致冻胀融沉。

相比之下,粗粒砾石土有着较好的排水性能,水分不易流失,也不容易产生冰块,因此不易造成冻害。

当温度降低到水的凝结点时,土地中的水份会凝固成冰,产生冻土。

当冻土到达一定量程度时,它会导致基床变化,造成严重的影响。

1.3温度因素冻害是影响铁路线路稳定的一个严重问题,通常需要天气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才能出现。

在严寒地带,常见的天气基本参数包括年平均气温、结冰指标、结冰持续时间、结冰深浅和日均温差等。

浅谈路基冻害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

浅谈路基冻害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

浅谈路基冻害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摘要:路基冻害是北方地区铁路分布较广,较为普遍的病害。

路基病害是由地下水或地表水,在冬季冻结后所产生的地表冻层,造成沿铁路线路纵向水平发生高低变化的病害,它直接危害行车安全。

冬季路基冻害严重影响了线路质量,增加了养护维修难度,本文就路基冻害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整治冻害的实际工作,运用相关理论和现场维修经验, 探讨路基冻害的整治方法,希望能对今后的路基冻害整治工作有所参考。

关键词:路基;冻害;整治;成因;预防1 路基冻害的成因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由于当地气候与地理环境原因致使铁路路基冻害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铁路运行安全。

冻害发生后,两股钢轨的高低会发生变化,两股钢轨同时冻起引起高低不良。

直线线路两股钢轨冻起错位时,形成三角坑水平病害。

(见图 1)。

曲线外股钢轨冻起改变了曲线外股钢轨正常的水平超高度,里股钢轨冻起造成曲线水平反超高病害。

其中直线条件下的水平、三角坑病害和曲线条件下的水平、反加高病害是造成机车车辆脱轨的重要原因。

引发路基冻害的主要成因大体可分为三方面,即土质的原因、土质中水的原因、外界温度原因。

现对原因分析如下:1.1土质的原因主要是指土质的尘土颗粒普遍较小,其土壤黏度较大,温度较低时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冻胀现象,土壤的颗粒越小其冻胀性越强,致使其土壤密度急剧下降,其土壤冻胀程度也随之增加,在冻胀至一定程度时,冻胀程度达到峰值。

当土壤中水含量较高时,加之温度较低,水逐渐结成冰晶体,土壤中的水凝结冻固,并在冻结的过程中产生冰冻层,众所周知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体积增大约9%,致使土壤颗粒逐步发生偏移现象,土壤内部发生冻胀。

1.2 土质中水的原因在温度处于零摄氏度时,土壤内部的水分处于冰水混合形态,温度持续下降,土壤中的水分随之冻结,冰晶增加水分减少,土壤内部冻胀程度发生剧增。

温度逐渐降低至某一临界点时,土壤内部冻胀程度逐渐放缓,最终逐渐停止,处于这一阶段的土壤冻胀程度最为严重。

铁路治理冻害方案

铁路治理冻害方案

铁路治理冻害方案摘要铁路冻害是指在寒冷季节,由于低温导致铁路道床、路基和桥梁等结构物受到破坏的现象。

冻害对铁路运行安全和正常的运输秩序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铁路治理冻害的方案,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1. 引言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寒冷季节,由于低温和冰冻天气的影响,铁路冻害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保证铁路的运行安全和正常的运输秩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冻害问题。

本文将针对铁路冻害问题,提出治理方案。

2. 预防措施2.1 加强热电联供系统铁路冻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低温导致的结冰。

为了防止铁路道床结冰,可以采取加强热电联供系统的措施。

利用热电联供系统为铁路道床提供热能,确保道床温度不低于结冰温度,从而防止结冰现象的发生。

2.2 设立冻害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发现铁路冻害问题,可以在重点地段和易发冻害地区,设立冻害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铁路路基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冻害问题的发生。

2.3 加强道床、桥梁等结构物维护铁路道床、桥梁等结构物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

在寒冷季节,特别要加强对这些结构物的检查和维修工作,确保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以免由于结构物受损引发冻害问题。

3. 应急处理措施3.1 加强通风排水在冻害出现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通风排水的措施。

通过加强通风和排水,可以降低冻害对铁路的影响,并为后续的恢复工作提供条件。

3.2 加强破冰工作在出现铁路道床结冰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破冰措施。

可以利用专业的破冰设备,对道床进行破冰处理,恢复道床的正常状态。

3.3 隔离冻害区域如果冻害现象严重,无法立即恢复铁路的正常运行,可以采取隔离冻害区域的措施。

设置警示标志,禁止列车通行,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

4. 结论铁路冻害是铁路运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运输安全和运输秩序产生极大影响。

为了治理冻害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热电联供系统、设立冻害监测系统、加强结构物维护、加强通风排水、加强破冰工作和隔离冻害区域等。

北方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治理

北方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治理

北方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治理摘要: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干燥,气温较低,环境条件较差等原因导致北方铁路路基冻害较为严重,给当地的铁路设施建设和防护当来一定的困难。

铁路路基是铁路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为了保证铁路正常通行,应当加强铁路路基冻害的治理,维护铁路路基的安全。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后,围绕着北方铁路路基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北方铁路冻害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铁路冻害的方法措施,以期维护好北方铁路路基,保障铁路正常、安全地高载运输,为我国的货物运输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北方铁路;路基;冻害;治理引言我国北方的部分铁路从民国时期建设以来,由于历史时代条件的限制、铁路建设技术、铁路施工条件、工程配料、施工单位技术水平、铁路管理不善、环境作用等诸多原因,虽然北方铁路多年来不断地修缮、改造、建设,但是在现有的铁路路基中依然存在着大范围的季节性冻土,给铁路带来了较多的路基冻害。

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地向着重载、高速度、高密度的方向发展,铁路路基冻害的存在给北方铁路的建设、保养、维修等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严重威胁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铁路的高效运营。

一、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铁路就展开了深度的调查研究,对冻土进行了多次综合性、科学性的实验考察,对铁路路基冻害产生的原因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铁路路基冻害是一种路基病害,路基冻害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其外部特征主要有冻谷、冻峰、单侧冻胀、冻阶、交错冻害等。

铁路路基冻害严重制约着铁路高速、重载运行,造成北方路基冻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北方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主要有气温、土质、路基结构、路基荷载和水分等。

其中土质是造成铁路路基冻害的内部因素,温度是媒介,水分是条件,铁路荷载是激发。

北方的气候干燥、温度较低、土地水分积聚,在温度、土质、水分三者相互作用下造成了北方铁路路基冻害。

由于地表径流和降水使得铁路路基的内部含水量较大,在短时间内路基内的水分得不到及时的排出,使路基内部水分积聚,加之没有彻底清除路基道床内的污染物,导致了北方铁路路基冻害时常发生,给铁路运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路基冻害防治之我见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青藏高原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50),无绝对无霜期,铁路线路的冻害是分布很广和常见的病害。

摘要:铁路处在大自然中,气候、季节、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使铁路设备受到影响或侵蚀,甚至破坏而酿成事故。

青藏铁路处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平均高度在4000 m以上,而海拔每增高一千米,气温就下降6摄氏度,所以冻害一直是线路的一大危害,冻害防治工作是工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水利论文期刊,铁路,路基,冻害,防治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大自然的变化虽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的变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它、掌握它。

因此,充分掌握所在地区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从预防入手,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冻害成因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几乎全部是在条件非常恶劣的高原缺氧、人迹稀少的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5.6℃―8.6℃。

在严寒地区,路基的冻结膨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造成冻害的主要因素是路基基床中水分迁移量,水分迁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

影响水分迁移量的主要因素,通常归纳为土、水、温和力四个方面。

即:严寒的气温、有冻胀敏感性的土、含有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压力,其中水分因素是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

二、冻害的分类
在冬季,路基的冰冻,多数是形成较长距离内的均匀冻胀。

但在个别地段,则由于局部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在短距离内产生不均匀的冻胀,这种不均匀的冻胀就会导致线路的不平顺或轨向不良,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

不均匀冻胀所形成的局部差异,从线路纵断面上区分,其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1、驼峰状(冻峰):路基道床在较短距离内的冻胀高度,较大于相邻两地段的均匀冻胀高度,所形成的冻害,其最大凸起量甚至可达300mm。

2、凹谷状(冻谷):路基道床在较短距离内的冻胀高度,较小于相邻两地段的均匀冻胀高度,所形成的冻害,其最大凹陷量甚至可达160mm。

3、阶梯状(冻阶):路基道床的两相邻地段,其均匀冻胀高度不同,在两不同冻胀高度的交换点处所形成的冻害,其最大冻胀高度差甚至可达80mm。

三、冻害的防治
1、调查建档
冻害调查是防治工作的开始,调查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冻害的防治
效果,是整治好冻害的关键。

所以,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到深入细致,才能正确分析认识冻害产生的原因,为防治冻害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冻害调查是有季节性的,要在每年冬季冻害达到最高峰而不再变动时,对管内每一处冻害的性质、位置、冻起高度、冻起延长、垫道延长、冻起股别、冻起日期、回落日期、地下水位及地表排水等情况进行调查,制成冻害档案。

每年进行一次分析,比较冻害的各种信息,据此可以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为措施制订提供依据。

2、制定防治措施
调查分析冻害形成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是正确采取防治措施的基础。

冻害的防治措施必须是以消除局部病害地段的冻害高度为目的。

实质上,防治冻害是消除病害地段两相邻区段冻胀值的差值,或使这一差值在一定距离内缓慢变化,使线路具有合乎要求的纵坡。

所以,采取的措施绝不是为了消除冻害处所存在的冻胀值,而不考虑该值与相邻区段冻胀值的差别。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及多年冻害档案资料的分析,结合冻害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巡道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可有效的改善冻害对线路路基造成的侵害,保证路基稳定性,确保行车安全。

根据前面分析产生冻害的四个因素,气温和力这两个因素是我们人力无法改变的,而另两个物质因素:水和土质确是我们可以加以控制的,针对这两个方面,笔者根据多年冻害防治的工作经验,特制订出防治措施如下:
3、路基冻害的防治
严寒地区的铁路线路的冻害是分布很广和常见的病害。

冻害不仅会加速道床的脏污和道碴陷槽的发展,而且会促使路基发生其他病害,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严寒地区的铁路线路,做好冻害的防治工作,包括春融乱道的防治,是线路养护维修的一项重要工作。

采取防治冻害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排水、疏干路基,然后考虑其他措施相配合。

因为水不仅是产生冻害的原因,并且还会降低路基强度而引起其他路基病害。

采取防护措施时,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

而在工程设计中,则要做到对症下药、持久有效、经济合理。

(1)、路基表层冻害防治:路基冻害中大多数属于表层冻害,对路基表层冻害的防治措施措施有多重多样,以减少或消除路基土体的冻胀为重点。

归纳起来,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a、排水和隔水。

其目的在于排除地表水或降低疏导及隔断下层水;
b、改土。

其目的是换除路基土体中的不均匀土质,或改良土的性质;
c、隔温。

其目的是使冻胀性土脱离冻结层或部分脱离冻结层。

(2)、路基深层冻害防治:主要是整治地下水,换土的办法工程量过大,在现实工作中,一般不宜采纳。

四、结束语
冻害调查工作应包括二个部分:一是从外貌方面调查研究冻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即冻害发生的部位、形状、长度、起落时间、历年冻害的高低等等;二是通过钻探、挖探等方法,观察土层的土质种类、厚度、
水文地质、冻土结构等。

所有这些调查项目都是为分析冻害产生原因,确定整治方案,以及为设计提供可靠的资料。

总之预防重于治理,通过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冻害的发生,保证铁路大动脉的畅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