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电器部分)》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电器部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c9c05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6.png)
《汽车构造(电器部分)》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1.1课程的性质汽车构造(电器设备部分)是汽车专业大类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基础电器系统及结构部件的认识、功能操作及基础维修能力,也是学生考取“汽车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后续课程为“汽车电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汽车电控分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星级维修技师(二星)培训及认证、汽车电子技术综合技能实训等。
1.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包括汽车基础电器系统组成与功用、电器部件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汽车构造电器部分的系统知识,能认识汽车基础电器部件,同时能完成相关电器系统的操作,为各专业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模块体现,结合真实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汽车电气系统概述”、“汽车电源及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汽车灯光系统”、“汽车内部电器设备”、“汽车电路”七个模块,既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接轨,同时又能为后续课程做好充分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汽车各电气系统功用及原理;●能认识汽车各电气系统的结构;●能正确操作汽车各电气系统;●能对汽车各电气系统实施基本维护作业;●能够识别汽车电路图;●能够查阅和使用维修资料指导完成相关电器部件的维护;●能够正确使用汽车电气维修常规工具;●能够检查、评估自身的工作业绩。
2.2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2.3素质目标●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够对学习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掌握运用;●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能够不断积累各种工作经验,从实践中寻找共性。
2.4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3.课程学习内容3.1学习情境设计本课程一共设计为8个情境,包含了汽车电器所有部件认识、检测、养护与拆装维修等内容。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076dba28ea81c758f578f6.png)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电器课程代码:0310058总学时数:60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0 实践课学时数:20)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1 课程概述1.1 课程的性质汽车电器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1.2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在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本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3 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理论结合实践。
(2)在确保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强化、优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3)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系统为主线,兼顾其它一些常见车型、高档车型的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使学生便于掌握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容易触类旁通,形成自主学习;(5)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任务采用现场教学和互动方式,配合多媒体动画、图形教学及实训室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 课程基本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器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2.2 职业技能目标:(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汽车常用电器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汽车电气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9d9586eb84ae45c3b358cd5.png)
《汽车电气》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汽车电气课程类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0722016授课对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学分:4 先修课: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学时:64 后续课:《电喷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新技术》制定人:林祝花制定时间:2010 4二、课程性质汽车电气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对汽车电器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获得:汽车充电系统、汽车起动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仪表与报警信息系统、辅助电器、汽车电路识图。
并在以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这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2)知识目标2、课程内容设计(1)设计的整体思路: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系统为主线,即电源系统:讲述蓄电池、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的结构和原理,充电系的线路组成及检测维修;启动系统:讲述启动机的组成原理,启动系统线路组成及检测维修;照明及信号系统;仪表系统;辅助电器系统等。
根据课程内容要求,设置了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起动机等 9个实践项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从岗位需要出发,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
(2)模块设计表: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根据模块内容,可将多个单元的训练要求综合考虑,设计内含多个训练任务的、具有平行、递进关系或包含关系的一级训练项目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汽车电器系统四、教材、资料教材: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于万海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参考资料:《电工学》易沅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现代汽车电气设备》李东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汽车电器》毛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平时(20%)+考试(50%)+实训(30%)2、教学设施要求:1)场地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室2)设备要求:挂图、多媒体教学投影仪(1套)、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汽车整车、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充电机。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标准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a4eac0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4.png)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基础电器【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课程性质《汽车基础电器》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汽车电器、电子元件;能进行基本电路的连接、基本电参数的测量、基本电路状态的检测;对全车电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进行有源、无源传感器和汽车执行元件的检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汽车基础电器的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检测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电子元件的作用,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基础电器检测方法,会正确使用工量具。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汽车电器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职业能力目标:1)认识汽车电器、电子原件。
2)能进行基本电路的连接。
3)能进行基本电参数的测量。
4)能进行基本电路状态的检测。
5)能认识和分析全车电路。
6)能进行有源、无源传感器和汽车执行器的检测。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471e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6.png)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总学时数:80学分数:5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讲述汽车传统电器设备和新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知识。
主要包括:蓄电池、起动机、发电机、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仪表系统、全车电路等。
(二)课程定位《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是一门理论、实践、技能三合一的专业技术课程,为实现教育计划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职业教育规定的要求, 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以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旨在培养社会实用型、具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电器的重要性与汽车电器的发展状况2.掌握汽车电器的构成和分类、特点和使用原则。
3.掌握汽车电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故障维修。
4.掌握汽车电路的阅读方法,看懂电路图;5.掌握电路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能凭借各种测量和维修工具对汽车电器及电路系统进行故障排除。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内容和具体标准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汽车电器的发展及状况;2.了解汽车电器作为汽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重要性;3.掌握汽车电器的构成和分类、特点和使用原则;【主要内容】汽车电器的重要性;汽车电器的发展状况。
第一章蓄电池【目的要求】1.了解蓄电池的种类、用途及应用等基本情况;2.了解车用新型蓄电池的结构。
3.掌握蓄电池的构造、型号及工作原理;4.掌握蓄电池的工作特性、蓄电池的容量、应用及故障排除方法;【主要内容】蓄电池的构造及型号;蓄电池的应用及故障排除。
第二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目的要求】1.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2.了解触电式调节器的型号、规格、结构、原理和应用;;3.掌握主要电子调节器的型号、规格、结构、原理和应用;4.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检修与调整。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标准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d7bfa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3.png)
新能源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标准执笔人:审核人:版本:日期:汽车工程系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一)学科核心素养 (1)(二)课程目标 (2)三、课程结构 (3)(一)课程模块 (3)(二)学时安排 (3)四、课程内容 (4)五、课程实施 (9)(一)教学要求 (9)(二)学业水平评价 (10)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涵盖了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与汽车技术相关的电学元件、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同时涉及低压电器与控制电路等电工知识以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本知识。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这门课程为学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奠定良好基础,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理论支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汽车电工电子学科核心素养是相应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载体。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电工电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知识领悟、技能融合、自主学习、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它们既相对独立,又能相互交融,构成有机的整体。
1.知识领悟汽车电工电子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即电工部分和电子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触电与急救、电路基本物理量、汽车基本电路、磁场和半导体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了解电工方面知识,了解一般常用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
2.技能融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简单操作训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熟练专业工具的规范使用,做到理论基础和实习操作相结合,获得正确使用、维护专用电气设备以及安全用电的相关技能。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1b4792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9.png)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的基本构造和维修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汽车电器的检修和保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汽车电器基本构造:包括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维修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
3. 安全意识:强调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学生具备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包括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等基础知识,共计30学时。
2. 实践操作:包括汽车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等的检修和保养,共计40学时。
3.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汽车电器教材,同时参考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
2. 工具与设备: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万用表、试灯、拆装工具等。
3. 实训场地:建立专门的汽车电器实训场地,提供必要的维修设备和工位。
4. 师资力量: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汽车电器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平时成绩: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以评估教学效果。
3.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标准。
六、课程衔接1. 与其他课程衔接:汽车电器课程应与汽车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等课程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
2. 与行业标准衔接:课程应与相关行业标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 持续更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课程应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12351e16137ee06eff91856.png)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适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课时,实践课时为12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检测与维修方法,会正确使用和保养工量具、检测维修设备。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2.知识教学目标1、会识别汽车电器设备零部件;2、会描述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电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拆装电器设备;4、能检查调试电器设备;3.能力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学生对汽车电器设备的控制关系、线路连接、拆卸、安装调整以及故障判断与排除,会正确使用和保养工具、量具、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初步具备维修常见汽车电气故障的能力。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d0dfd3172ded630b1cb655.png)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编者:汽车教研室审核人:课程负责人:张方胜湖北国土新能源应用学院2015年6月20日《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讲述汽车传统电器设备和新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知识。
主要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仪表系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功能、基本结构构、工作原理、使用特性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使用维修技能。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授课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操作64学时。
切实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实体的检测与维修。
三、课程目标本学习课程是依据实训任务驱动进行,由行动导向组织实施。
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学做结合”,掌握从事汽车电器维修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具备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汽车电器系统维护和检修的高技能人才。
具体目标:(1)能获取汽车电器系统检修任务的有效信息;(2)能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搜集、整理和学习相关资源信息;(3)能制定出指定任务的检修工作计划;(4)遵守操作规程,按照安全、节约、环保要求,通过团队协作对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5)能对完成的汽车电器系统检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并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6)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能够向客户提供关于汽车电器方面的使用、保养等方面的咨询、建议。
知识目标(1)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系统中各零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2)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中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
(3)掌握检测故障、排除故障的流程方法。
四、课程设计1.基于汽车电器课程的基础,为了适应学生将来从事汽车电器系统检修工作的需要,从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使学生以实际操作、实用性为主,而概念和原理等陈述性知识为辅(够用即可);另外,课程内容学习顺序亦以完成此工作的过程顺序(即行动顺序)安排。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9fdd859b89680203d8256d.png)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汽车电器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汽车类各专业授课单位:汽车工程系学时:6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李秀玲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与作用该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汽车电器设备》前述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学》、《汽车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有《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程,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
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有助于培养较高素养的汽车电器维修员工,他们能够从事汽车电器维修;过程出发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和管理的过程,认识到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描述这些过程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能够了解职业规划思想、分析社会与职业发展趋势并找到职业发展方向;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建立企业归属感,便于顺利适应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并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责任意识。
3. 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电器维修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汽车电器维修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3f7265a21614791711287d.png)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汽车类各专业授课单位:汽车工程系学时:6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李秀玲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与作用该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汽车电器设备》前述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学》、《汽车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有《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程,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
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有助于培养较高素养的汽车电器维修员工,他们能够从事汽车电器维修;过程出发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和管理的过程,认识到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描述这些过程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能够了解职业规划思想、分析社会与职业发展趋势并找到职业发展方向;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建立企业归属感,便于顺利适应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并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责任意识。
3. 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电器维修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汽车电器维修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 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和操作汽车专用万用表、汽车解码器;能进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作业;能识读汽车电路并能对汽车电路及其个端子进行检测;能排除常见电路和电器元件的故障;会描述课程及行业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能对汽车电器设备疑难故障提出合理的检测诊断意见。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0d618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9.png)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汽车相关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对汽车电路进行检测的基本操作技能。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中学物理电学相关知识,后续课程为汽车电器。
2.课程的设计思路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对汽车电路的故障检测、分析和处理能力,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和性质,掌握典型电路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原理)。
考虑职业能力培养针对性和明确性的特点,将各个基础电路与汽车电路相结合,以任务的形式进行讲练结合的教学。
鉴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且考虑课程有基础性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主要依托汽车专业和电工电子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实训室开展,目的是讲、学、练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从实用的角度掌握所学内容,为后续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完成本课程所设项目任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技能,能认识和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器件和功能作用,能分析理解构成汽车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和简单的系统电路功能作用,会正确地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对元器件和电路进行简单检测和判别操作。
3.知识目标(1)能正确理解电路的组成及作用;(2)通路、短路、断路等电路的工作状态判断;(3)交流、直流电的认识及区别(4)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等参数的认识;(5)常用电路元器件的认识及使用(电源、电阻、电容、电感器件、晶体管);(6)电路的串联和并联;(7)数字与模拟的区分;(8)基本逻辑门电路认识。
4.能力目标(1)熟练使用万用表及其它汽车仪表工具等;(2)会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并判定元器件质量好坏;(3)会常用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与选择;(4)会进行起动机、电动机等的检测;(5)会对汽车常见的几种电路(喇叭、转向灯、车窗升降、雨刷和启动电路等)进行分析、安装和常见故障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电器课程代码:0310058
总学时数:60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0 实践课学时数:20)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1 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
汽车电器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
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
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在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本课程。
其任务是:
使学生具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
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理论结合实践。
(2)在确保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强化、优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3)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系统为主线,兼顾其它一些常见车型、高档车型的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使学生便于掌握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容易触类旁通,形成自主学习;
(5)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任务采用现场教学和互动方式,配合多媒体动画、图形教学及实训室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 课程基本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器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职业技能目标:
(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汽车常用电器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4)、能正确使用汽车器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专业,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精神。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汽车维修中级工、汽车维修高级工,汽车维修电工等考核中涉及的相关试题和知识点。
3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系统为主线,即电源系统:讲述蓄电池、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的结构和原理,充电系的线路组成;起动系统:讲述启起动机的组成原理,起动系统线路组成;点火系统:讲述传统点火系统和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照明及信号系统;仪表系统;辅助电器系统等。
根据课程内容要求,设置了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和维护;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拆装及维护;起动机的拆装及维护;起动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点火系电路的连接;点火正时;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前照灯的检查与调整;照明、信号、仪表、报警电、路的连接与故障诊断;全车线路的接线及排除故障等 10个实践项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从岗位需要出发,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课程教学安排结合教学大纲执行。
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本课程的另开设的专周实训课程
4 实施建议
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方法
(1)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法。
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以启发式和研讨式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深领会。
(2)直观和现场教学法。
在教学中,尽可能使多媒体动画与现场教学(实物、示教板等)相结合,使教学直观明了;再通过实训教学巩固和加深。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采用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亲眼看到,亲手做到,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来进一步加深教学内容。
2、教学手段
(1)、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画、动画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有实训内容的模块应尽可能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
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考核方式原则上以教务处公布的要求为标准。
一般考核形式:本课程为考试课,课程结束即进行书面考试。
采用期末综合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对本课程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60%。
2、教学过程评价
采取平时考核(包括平时考勤、作业)、能力考核(包括课堂提问、课堂实践),占总评成绩40%。
3、集中实训评价(可参照以下表格进行评价)
4、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教材选用
1、教材选用的原则
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实际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2、推荐教材
(1)、《汽车电器》杨智勇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汽车电器》胡光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教学经验丰富且有一定的一线企业的工作经验,对本门课的知识实践有独到的安排,因材施教。
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1、多媒体课室有功能比较齐全,能够播放动画、视频等的多媒体课室。
2、汽车电器实训室有传统的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交流发电机总成、电子调节器总成、起动机总成、传统点火系示教板和电子点火系示教板、照明和仪表示教板、桑塔纳电器设备总线示教板等功能齐全的实训室。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多媒体资源:有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及试题库。
2、实验(训)室利用:课内教学实训项目及专周实训项目均在实训室安排完成。
其它
1、先修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在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本课程。
2、参考的教学资料:
(1)、《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毛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检修一体化教程》杨洪庆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审核人:
教学团队负责人:
部、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