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电路的原理分析和设计与组装
《电饭锅原理与维修》PPT课件
分析:从图2-12电气原理图所示,220V交流电经保险丝和煮饭开关后加载在发热元件两 端,发热盘得电发热开始煮饭过程。同时电压经电阻R1降压后加载在煮饭灯H1两端,使 煮饭指示灯点亮,指示煮饭工作状态。本例中指示灯不亮,发热元件也不发热,故障点应 该在电源插头、电源线、保险丝等部件出现损坏所致。
3、电路分析
电饭锅原理与维修
电源电路
电饭锅原理与维修
3、电路分析
方型电脑电饭煲,立体加热、双传感器,LED指示,煮饭,快煮,1小时粥,2小时粥,
保温。
控制电路
电饭锅原理与维修
按键与显示电路
电饭锅原理与维修
四、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电饭锅在使用过程中,常见以下几类故障:不通电、煮不熟饭或者煮糊饭、不能保温。现 用具体的实例学习这几类故障的分析与维修。
维修过程:拆开电饭锅,按下煮饭开关后,用万用表交流档测量发热盘两端没有220V交 流电,顺着线路检查,发现机械开关(见图2-17示)貌似接通,但用万用表通断档测量却 不通,仔细观察,发现是机械开关触点因经常通断大电流而烧蚀,因而其虽然闭合,但却 不能接通电路。用细纱布仔细打磨触点,直到接通电路为止。经这样处理后,整机恢复正 常。
五、电饭锅的保养 电饭锅保养不当会缩短其寿命。为行长使用,在使用和保
养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后,内锅经洗涤后外表的水必须擦干后再放入电饭锅内。
2:内锅底部应避免碰撞变形,否则会因为与发热盘吻合不好而 煮夹生饭。 3:发热盘与内锅间必须保持清洁,否则会影响发热效率甚至损 坏发热盘。 4:发热盘与外壳切忌浸水,只能在断电后用潮湿的抹布擦洗。
智能电饭煲主要由电源部分和控制电路组成。 主控电路与热敏电阻形成反馈回路。 主控电路实现两种功能 一是采集热敏电阻反馈回来的温度值。 二是依据用户选用的工作方式,对继电器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来对电热盘加热 的控制。
奥克斯电饭煲电路原理与检修
奥克斯电饭煲电路原理与检修奥克斯WDF-FB302D型电饭煲是一款全新AI人工智能型设计,它采用的是新型微电脑控制技术来实现电饭煲的蒸、熬、炖、煮等多种状态,它是用单片机S3F9454B 来实现控制。
一、S3F9454B的简介S3F9454B集专用控制功能于一身的多种应用电路中,是采用CMOS工艺的8位微控制器。
它的引脚功能如附表所示。
二、工作原理该电饭煲由超温保护、电源、时钟振荡、上电复位、锅底温度检测、锅盖温度检测、加热控制等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
1、直流电源电路整流管D1~D4、电容C2~C4、电阻R1、R2和5V三端稳压器78L05等元件组成电源电路。
通电后,220V市电经超温熔断器FU输入后,一路通过继电器K1为电饭煲的加热盘供电;另一路经C1降压,由D1~D4整流,C2、C3频滤波产生12V直流电压。
该电压不仅供继电器K1使用,而且经R4限流后,由稳压器78L05稳压输出5V直流电压,为微处理器IC1等电路供电。
2、超温保护电路超温熔断器FU 串联在交流电源输入电路中,安装在锅底热敏感的位置。
当继电器K1的触点粘连或其驱动电路异常,导致加热盘温度达到FU的安全设定温度时,FU就会自行熔断,切断整机电源,以免加热盘过热损坏,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3、时钟振荡电路IC1的②、③脚与其外接元件组成时钟振荡电路。
时钟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为4MHz。
时钟振荡电路产生的振荡信号用于统一步调、协调微处理器各部分电路的工作。
4、复位电路IC1的④脚与其外接元件组成复位电路。
在每次接通市电时,5V 直流电源对复位电容充电,当④脚输入的复位电压低于3.8V时,低电平对IC1内部寄存器、存储器等电路进行清零复位,完成程序初始化工作。
5、锅底温度检测与锅盖温度检测电路IC1的12脚与其外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T2、电阻R6等组成锅底温度检测电路。
T2的作用是检测锅底温度,当锅底温度发生变化时,T2的阻值发生变化,则在R6两端得到变化的电压,送入IC1的⑦脚,在IC1内部A/D转换器中进行数据比较,并根据锅底的温度发出不同的指令,实现煮饭、煲汤、煲粥、保温等功能。
电饭煲原理图
一、电路:半球I型与三角牌相似(图1和4),后者多一超温熔断器和保温指示灯ND2,这两种产品保温和煮饭用同一发热元件R1,“保温”在65℃以上即断电,NDl(ND)亮表示Rl正在加热,ND2亮表示R1处于断电状态。
半球I、II型相似,后者也多一超温熔断器和保温指示灯ND2。
该两种的特点是:“煮饭”发热元件是R1,保温发热是R1与R3(或R4)串联,R3(R4)起主要作用;没有“保温”开关,只要接上电源,不按按键,无论温度高低即是长期有约45W的保温耗电,所以这两种电饭煲使用完毕更要及时断电,否则将一直不停耗电(ND1、ND2分别为“煮饭”、“保温”指示)。
上面两大类的判断:插上电源不按键,第一类一般几分钟即可断电,(ND熄或ND1熄ND2亮),而后一类则一直不能断电,灯也不熄不转换。
二,电饭煲限温保温开关检查方法:1、插上电源不按按键,不放内锅(放入也一样),指示灯即亮(双灯者则为“煮饭”Rice Cooking的红灯亮),此时即处于“保温”的加热状态,一直到65℃左右时灯熄断电(双灯为红灯熄,“保温”Keep Warm的黄灯亮),此时处于保温的断电状态。
2、紧接上步按下按键(须放入内锅),指示灯又亮(或红亮黄熄),此时即处于“煮饭”的加热状态。
当温度上升到103℃时,指示灯再熄灭(或红熄黄亮)。
上述第一步表示保温功能能正确动作,第二步则表示磁温控开关的正确动作。
至于煮饭的生熟程度则跟内锅与发热盘的接触程度有关。
半球牌I、II型因没有保温开关,第一步不能自行断电。
三、电饭煲故障一例:现象为有时煮得好饭,有时煮不好饭即自动断电。
检查发现按下按键后,磁控开关的磁芯跟上端面有时接触好。
有时接触不好(一边接触而另一边则有约2~3毫米间隙),接触不好时即煮不熟饭。
稍加调整使其能每次都完全接触,故障即消除。
上述故障也可以不拆底盖而通过按下按键再力才能掰开,接触不好时所需用力要小得多。
整个电路由热熔断器 FU、发热器、限温器、保温器、加热指示灯和保温指示灯等部分组成。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电饭煲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广泛应用于煮饭和保温食物。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加热、感应和控制三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工作原理1. 加热原理:电饭煲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利用电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将热能传递给内胆,使其加热。
电饭煲内部通常有一个加热盘,通过加热盘将热能传递给内胆。
加热盘是由电阻丝制成的,当通电时,电阻丝会发热,从而使加热盘加热。
内胆则通过加热盘的传热作用,使米饭受热并煮熟。
2. 感应原理:电饭煲通常配备了感应器,用于感知内胆的温度。
感应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或热敏电阻。
当内胆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感应器会发出信号,启动加热盘进行加热。
当内胆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感应器会停止加热,以避免过热。
3. 控制原理:电饭煲的控制原理是通过控制器对加热盘的加热进行调节,以达到煮饭和保温的目的。
控制器通常由微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组成。
微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感应器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计算和控制。
通过控制器,用户可以设置煮饭的时间和温度,并监控整个加热过程。
二、原理图以下是电饭煲的简化原理图,用于说明电饭煲的基本电路结构和连接方式。
1. 电源部分:电饭煲的电源部分通常由插头、电源开关和保险丝组成。
插头用于连接电源,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饭煲的通电和断电,保险丝则用于过载保护,以防止电饭煲损坏。
2. 控制部分:电饭煲的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按键和显示屏。
控制器是电饭煲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感应器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控制。
按键用于设置煮饭的时间和温度等参数,显示屏则用于显示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设置参数。
3. 加热部分:电饭煲的加热部分由加热盘和加热盘电路组成。
加热盘电路通常包括电阻丝、继电器和温度传感器等元件。
电阻丝通过加热盘电路接通电源,发热并将热能传递给加热盘。
继电器用于控制电阻丝的通断,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内胆的温度。
4. 保温部分:电饭煲的保温部分由保温盘和保温电路组成。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引言概述:电饭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厨房电器之一,它能够快速煮熟米饭,为我们提供方便。
然而,你是否好奇电饭煲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匡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常用的厨房电器。
一、加热原理1.1 发热体电饭煲的加热原理是利用发热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发热体通常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当电饭煲通电后,电能通过发热体,使其发热并传导给内胆,从而加热米饭。
1.2 温度控制为了保证米饭能够均匀受热且无非熟,电饭煲内部配备了温度控制系统。
该系统通过感温元件(如热敏电阻)感知内胆温度,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根据设定的温度值,控制发热体的工作状态,使内胆保持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
1.3 加热保护为了防止电饭煲过热,导致事故发生,电饭煲内部还设置了加热保护装置。
当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加热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电源,住手加热。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过热引起的火灾或者其他安全问题。
二、蒸汽循环原理2.1 蒸汽发生电饭煲内胆底部通常设置有蒸汽孔,当水加热至沸腾时,产生大量蒸汽。
蒸汽通过蒸汽孔进入内胆,使米饭受热并煮熟。
2.2 蒸汽循环为了使米饭受热均匀,电饭煲还设计了蒸汽循环系统。
蒸汽循环系统由风扇和风道组成。
风扇通过旋转产生气流,将蒸汽从底部吹向内胆顶部,再通过风道回流至底部,形成循环。
这样,米饭在蒸煮过程中能够均匀受热,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
2.3 减压装置在蒸煮过程中,蒸汽压力会逐渐增加。
为了防止压力过高,电饭煲内部还设置了减压装置。
当压力超过安全范围时,减压装置会自动释放蒸汽,以降低内胆内的压力,确保使用安全。
三、控制电路原理3.1 控制芯片电饭煲的控制电路采用微型控制芯片,负责控制整个煮饭过程。
控制芯片内置了程序,可以根据设定的烹饪模式和时间,自动控制加热、蒸汽循环等操作。
3.2 按钮与显示屏电饭煲外部通常配备有按钮和显示屏,用于设置烹饪模式、时间等参数。
智能电饭锅产品电路解析和设计
—周志青
电饭煲介绍
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 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 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 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 具之一。利用电热烹饪食物的厨房电器。其工作 温度大多在100℃上下,可以进行蒸、煮、炖、 煨、焖等多种烹饪操作。
具有待机功能和保温功能的自动电饭锅产品必 须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待机能耗和保温能耗,这是判 定电饭锅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的前提。本标准 将待机能耗确定为不高于每小时2瓦,而申请节能 认证产品的待机能耗不高于每小时1.6瓦。修订后 标准的保温能耗将400瓦以下产品的包括在内,试 验方法中的保温时间也从原来的4小时增加为5小时, 测量方法也更加详尽。具体的规定是:5个额定功 率自动电饭锅每小时保温能耗分别为不大于40瓦、 50瓦、60瓦、70瓦和80瓦。 自动电饭锅能效等级分为5级,其中1级能效最 高。各等级产品的能效值应不低于表1的规定。对 于有多种功能的产品,其某一等级的产品应至少有 一个功能不低于表1的规定。
传统的机械式电饭煲
国家标准
《自动电饭锅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中 不仅确定了电饭锅的能效等级、能效限定值、节能 评价值,还规定了电饭锅待机能耗和保温能耗。 由于电饭锅可分为金属内锅和非金属内锅两类, 虽然目前非金属内锅的电饭锅比例不大,但市场份 额却有所增加,所以标准对其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 价值做了特殊规定。
《自动电饭锅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中 不仅确定了电饭锅的能效等级、能效限定值、节能 评价值,还规定了电饭锅待机能耗和保温能耗。 由于电饭锅可分为金属内锅和非金属内锅两类, 虽然目前非金属内锅的电饭锅比例不大,但市场份 额却有所增加,所以标准对其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 价值做了特殊规定。 标准规定金属内锅和非金属内锅电饭锅的节能 评价值分别为2级、3级产品的限值,即5个额定功 率的金属内锅电饭锅,其热效率分别为不小于81%、 82%、83%、84%和85%;5个额定功率的非金属内 锅自动电饭锅的热效率分别为不小于76%、77%、 78%、79%和80%。
电饭锅的电路图、工作原理、维修技巧
电饭锅的电路图、工作原理、维修技巧电饭锅的电路图、工作原理、维修技巧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103℃。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100℃。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电饭煲是一种家用电器,主要用于煮饭和保温。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电热加热元件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转入保温模式以保持食物温热的状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电饭煲的工作原理1. 加热元件:电饭煲的加热元件通常采用电热管或加热盘。
电热管是一种导电材料制成的管状元件,通过电流通过电热管产生热量。
加热盘则是通过电流通过盘状元件产生热量。
这些加热元件通常位于电饭煲的底部,与内胆接触。
2. 温控装置:电饭煲内部还配备了温控装置,用于控制加热元件的温度。
温控装置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
温度传感器负责检测内胆的温度,一旦温度达到设定值,传感器会向控制电路发送信号,控制电路则会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流,以保持温度稳定。
3. 保温装置:电饭煲的保温装置用于保持煮熟的食物温热状态。
保温装置通常由保温盖和保温层组成。
保温盖密封内胆,防止热量散失。
保温层则是一种隔热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传递到外部环境。
二、电饭煲的原理图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电饭煲的原理图,用于说明其内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1. 电源电路:电饭煲的电源电路主要由电源插头、开关、保险丝和变压器组成。
电源插头用于连接电饭煲与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饭煲的开关机,保险丝则是一种安全装置,一旦电流过大或故障,保险丝会自动断开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变压器用于将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电饭煲所需的直流电。
2.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电饭煲的核心部分,它由控制芯片、温度传感器和继电器组成。
控制芯片负责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策略来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状态。
继电器则用于控制加热元件的电流通断,以实现温度的控制。
3. 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包括电热管和加热盘。
电热管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接通电流产生热量,从而加热内胆中的水。
加热盘也是通过电流产生热量,实现加热的目的。
4.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常采用热敏电阻或热敏电偶作为敏感元件,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产生相应的电阻或电压信号。
电饭锅原理_图文
煮食味道浓郁
常压沸腾煮食是具备了沸腾---立体汽化这一过程的。其功能优点 在于
煮食味道浓郁,汤体更香浓
17
高压无沸腾状态煮食原理
全密封 无沸腾
高压
高温
高沸点
压力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高压力使锅内产生高温度 但实际沸点超过煮食温度
煮食时间短,快捷 节能省电 营养无流失更健康 实现无沸腾蒸煮
10
微电脑控制电饭锅
1.性能特点与煮饭程序 1)大米吸水膨胀过程 2)大功率加热蒸煮过程 3)维持沸腾过程 4)二次加热 5)焖饭过程 6)保温过程
11
2.结构与工作原理
微电脑电饭锅增加了控制电路(如下图)、操作面板与温 度传感器等
显示器
12
电压力锅
锅体结构(以美的牌电脑控制型为例)
电饭锅原理_图文.ppt
主要部件
电热板 超温熔断器
磁性温控器
2
磁性温控器工作原理
3
线路图
4
2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机械控制式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具有保温功能的电饭煲电路原理图
5
2 电子控制式电饭煲
典型电脑控制式电饭煲的整体结构
6
1.加热部分
7
2 .温度检测传感器
8
3.控制电路
电子自动保温电 饭锅比普通自动 保温电饭锅增设 了锅体加热器、 锅盖加热器、感 温开关、双向晶 闸管和微动开关 等元件,其控制 电路如图所示。
无沸腾的物理意义是没有沸腾现象发生,即没有液体的“立体汽化” 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蒸发---表面汽化、沸腾---立体汽化。
18
排气阀 浮子
集水盒 内锅 外锅 主温控器 压力开关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 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http://www。
gx1688。
com/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常见家用电器电路识图——电饭煲电路详解
常见家用电器电路识图——电饭煲电路详解市面上电饭煲由于种类、品牌、型号的不同,其功能有一些差别,因而表现在内部电路结构上也是各有特色,因此,在对电饭煲的具体电路进行分析时,应首先了解电饭煲的整机结构特点,熟悉各部分的工作状态。
从整体结构上和功能来说,电饭煲主要包含以下组件:加热组件、保温组件、压力保护装置、机械控制组件、操作显示面板组件、微电脑控制电路、电源供电电路等。
电饭煲整机电路框图典型的电饭煲整机电路框图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饭煲的信号传输大致分为8路:电源供电电路、操作显示电路、加热控制电路、保温控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压力保护控制、蜂鸣器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
1、电源供电电路接通电源后,220V交流电通过降压变压器进行降压处理后,再经过整流、滤波、稳压后,为微控制器电路、保温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操作显示电路等模块提供直流供电电压。
2、操作显示电路当通过操作按键输入人工指令后,操作电路将指令信号送入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指令做出加热判断,并且在用户对电饭煲操作的同时,微处理器驱动显示屏显示当前电饭煲的工作状态。
3、加热控制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输出的加热信号,送到继电器驱动电路后,继电器的触点接通,22V交流电便加到加热器上,加热器开始工作。
4、保温控制电路饭熟后,感温部件将温度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中,微处理器对温度信号处理后,输出触发信号驱动双向晶闸管工作,接通保温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电饭煲开始进入保温状态。
5、温度控制电路电饭煲在做饭状态时,温度控制电路通过感温部件,将电饭煲中锅的温度信号传输到温度控制电路中,一旦饭熟,温度上升,微控制器电路就会将电饭煲从做饭状态切换到保温状态。
6、压力保护控制电饭煲盖上锅盖后,通过压力保护装置实现电饭煲内部的空间密封性,当电饭煲工作时,随着内部温度的升高,电饭煲内部压力不断增大,当达到压力开关设定的压力值时,压力开关动作,此时,电饭煲的限压阀开始泄压。
电饭锅电路原理及维修经验附图
5、限流电阻:外观黑色,像 2W 的碳膜电阻,接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 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限温器只有在内锅里的水完全烧干时流,这时限流 电阻会先熔断,从而保护发热管。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不能用导 线代替。是 10A, 180°C 的。300 瓦-1000 瓦的电饭锅用 10A 185°保险丝, 1600 瓦-3500 瓦就要用 20A 230 度保险丝。 限温器(temperature limiter) :一种温度敏感控制器,它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温 度低于或高于某一特定值。而且其中可以有由使用者自由设定的装置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它由一个储能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该触点 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发热管)、一对常开触点(该触点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保温 指示灯)、一个双金属片组成。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 片金属的受热伸缩程度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当温度达到 80℃以上
时,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可以推开保温开关的常开触点,从而切断发热管与电源 的一条通路;当锅内温度下降到 80℃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弯曲度减少, 逐渐回到原位置,常闭触点在弹性作用下闭合,使发热管通电发热,实现电饭煲 的保温功能。恒温器一般是定在 70℃。顺时针调解,保温温度降低,降为 60° 以下,反时针保温温度升高。电阻式保温器一般控制在 65°,该电阻 1.2k。
电饭锅电路原理及维修经验
如图所示,是电饭煲电路简图。其中,K1 为磁钢式限温开关,K2 为双金属片保 温开关,R 为电热盘中管状电热元件,T 为热熔式超温保护器,R1、R2 为限流 电阻,一般 120k,L1 为煮饭指示红色氖灯,L2 为保温指示黄色氖灯。试述电 饭煲的工作过程。
电饭煲的电路工作原理
电饭煲的电路工作原理展开全文1.机械控制式电饭煲的电路工作原理图机械控制式电饭煲的电路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
1)煮饭工作原理220V交流电经电源插头、插座连线、超温熔断器和触点开关送到电热盘两端,电热盘开始加热煮饭。
因为煮饭指示氛泡与发热盘并联,所以在煮饭时気泡发亮,表示煮饭状态。
由于触点开关将保温指示灯泡和保温器短路,故保温指示灯泡不亮。
煮饭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
2)保温工作原理当饭熟后,电饭煲锅内温度会上升超过100T,这时磁钢失去磁性释放永久磁体,带动连杆断开触点开关,电路自动将保温器和保温指示気泡接入电路中,这时保温指示気泡发光。
由于保温器内部存在约1kQ的电阻,电发热盘上的电压下降,电流减小,此时电饭煲进入保温状态。
由于电路回路电流较小,故煮饭指示氛泡不亮。
在电饭煲内部,保温器紧贴锅底感温,它的电阻值会随锅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通过电热盘的电流减小,使锅内温度降低;当锅底温度降低时,其电阻值将减小,通过电热盘的电流将增大,锅内温度将上升;如此循环工作,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保温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2.微电脑控制式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图微电脑控制式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20所示。
整个原理图可分为电加热部分、直流电源部分和控制部分。
电加热部分由超温熔断器、过电流熔断器、压敏电阻、电热盘及继电器开关触点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微处理器发岀HBOT指令时,驱动三极管VTg饱和导通, 继电器J得电,触点开关接通,这时电热盘被送入交流220V的电压开始加热。
超温熔断器是当锅内温度过高时熔断,从而保护整机电路;过电流熔断器是当整机电流过大时熔断保护其他电路。
压敏电阻并联在交流220V中,起过电压保护作用。
直流电源部分是典型的低压直流稳压电源,采用变压器降压后,经桥式整流,电容C滤波后,得到+ 13V的直流电压,为继电器和蜂鸣器供电,再经7805稳压后得到+5V的直流电压,为微处理器和数码显示器供电。
控制部分主要以微处理器S3F9454BZZ - DK94为核心,当通过操作按键将人工指令输入微处理器后,微处理器做出加热判断,HBOT 端输出指令送给VTm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触点开关闭合,交流220V电压加到电热盘两端,电热盘开始加热。
电饭锅的原理与维修结构工作原理
双金属片恒温. 器的结构 大理州民族中学 王智荣
2.电路控制 电饭锅的电气原理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双金
属片控制的触点S2 和磁钢限温器控制的触点Sl并 联,指示灯电路和电加热器并联。S1和S2并联后 与电加热器电路(包括指示灯)串联。当S1和S2全 部断开,加热器不工作, S1和S2中有一个或全部 接通时,电热器即开始工作。当接加电源后,由于 电饭锅处冷态, S2处于闭合状态,电路接通,指 示灯亮,电加热器升温。按下按键Sl,电路继续升 温,当锅内温度高于65℃±5℃时,S2断开,此时 只通过Sl接通电路。当温度继续上升至居里点温度 (103℃±2℃)时,感温磁钢控制器失磁,S1自动 断开,指示灯熄灭,电加热器断电停止工作,电热 盘的余热足以将饭焖熟。之后,电饭锅温度逐渐下 降,当温度下降至65℃±5℃时,电饭锅进入自动 保温状态,依靠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反复通断,使锅 内的温度保持在65℃±5℃左右,若不需要保温, 拔下电源插头即可。大理州民族.中学 王智荣
.
三、小结
电饭锅温度控制 电饭锅电路控制 电饭锅常见故障的检修
(1)磁钢限温器 磁钢限温器的作用是当电饭锅内的饭达到煮熟温
度时,使电路自动断开。它主要由感温磁钢、弹簧、 永磁体、杠杆和按键开关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感温磁钢是采用镍锌铁氧体制成的,它的磁性 随温度而变化。在锅内的温度不超100℃时,感温 磁钢与永久磁体保待闭合,开关触点闭合,电流通 过电加热器进行加热。当锅底温度超过感温磁钢的 居里点温度(103±2℃)时,紧贴内锅底的感温磁 钢失去磁性,变成非磁性材料。永久磁钢不能再吸 合感温磁钢,这时降温弹簧弹开,传动片向下移动, 致使开关触点断开,电路断电,停止加热,起到自 动限温的作用。
电饭煲工作原理及故 障分析
智能电饭锅产品电路解析与设计
1956年圣诞节前,东芝公司试制了 年圣诞节前 东芝公司试制了700个带所 试制了 个带所 谓的“定时功能”的电饭锅。 谓的“定时功能”的电饭锅。其定时原理为外锅加 以控制加热时间,当外锅的水蒸发后就停止加热, 蒸发后就停止加热 水以控制加热时间,当外锅的水蒸发后就停止加热, 而内锅的米也煮成饭 而内锅的米也煮成饭了。东芝公司采用了上门推销 的办法,这次电饭锅的推广得到了成功, 的办法,这次电饭锅的推广得到了成功,一个月后 东芝公司生产了20万个电饭锅 万个电饭锅。 年后 年后, 东芝公司生产了 万个电饭锅。4年后,半数的日本 家庭购置了这种锅。 年后 购置了这种锅 年后, 家庭购置了这种锅。9年后,这种定时设计被其他的 定时设计所取代。 定时设计所取代。 新型的电饭锅, 新型的电饭锅,一般都有一个安装于外锅底部 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内锅的温度达到摄氏100度(华 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内锅的温度达到摄氏 度华 之前, 氏212度)之前,加热装置全力工作。直至锅内多余 度 之前 加热装置全力工作。 的水分被米吸收及蒸发后, 的水分被米吸收及蒸发后,内锅温度将会超过摄氏 100度。此时,温度控制装置会把加热装置停止,或 度 此时,温度控制装置会把加热装置停止, 者转到约摄氏65度 华氏 华氏150度)的保温状态。这个发 的保温状态。 者转到约摄氏 度(华氏 度 的保温状态 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耗费在煮饭上的时间和人力。 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耗费在煮饭上的时间和人力。
工作原理
结构 电饭锅一般由锅体、电热元件、控温和定时装置 电饭锅一般由锅体、电热元件、 3部分组成。 部分组成。 部分组成 锅体:有内、外两层或内、 ①锅体:有内、外两层或内、中、外3层。内锅 层 体用来盛装欲烹制的食物,常以铝合金 搪瓷或不锈 合金、 体用来盛装欲烹制的食物,常以铝合金、搪瓷或不锈 制作,其内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以防止食物粘锅; 聚四氟乙烯以防止食物粘锅 钢制作,其内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以防止食物粘锅; 外锅体起安 全防护和保温作用,一般均用薄钢板制作, 钢板制作 全防护和保温作用,一般均用薄钢板制作,表面 喷漆或涂搪 内外两层锅体之间可以是空气夹层, 或涂搪。 空气夹层 喷漆或涂搪。内外两层锅体之间可以是空气夹层,也 可以填充绝热材料 绝热材料。 可以填充绝热材料。三层锅体是在内外两层锅体间加 有中锅体,形成蒸锅并起双重保温作用。 有中锅体,形成蒸锅并起双重保温作用。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
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