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最新版)

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最新版)一、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决定:(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

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

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2、取巧心理。

在远离公司的班组、仓库或野外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计件、计进尺、计量、计时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计进尺工资和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车辆驾驶者在行驶中因为一些原因而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被称为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一个人总是在驾驶车辆时经常违反交通规则,这种违规行为长期存在,给道路安全和其他车辆驾驶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习惯性违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1.个体心理问题人的行为受到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中,就可能弱化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决心。

此外,巨大的工作压力、财务问题、家庭压力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个人心理状态,导致违章行为。

2.知识与技能变得滞后知识与技能的过时不仅会影响一个人在道路上的安全性,而且会削弱个人对于交通规则的遵守意识。

学习、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是驾驶过程中最基本的应用,一个没有良好学习和理解交通法规的驾驶者是不可能避免违章的。

3.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相对薄弱交通安全教育的薄弱是导致驾驶者违规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缺少深入、系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日累计驾驶时间过长的驾驶员,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驾驶疲劳、对交规的自信不足等问题,导致违规行为。

4.眼镜、视力不良眼镜不清晰或视力不良可能会影响驾驶者对交通标志和指示的识别和理解。

如果驾驶者视力不良而不愿意配好眼镜,或者给自己的眼镜配对不正确的镜片,那么对上路行驶的人、车、标志、标线等信息的感知就会越来越差,最终违规行为难以避免。

5.基础驾驶能力不足基础驾驶能力的不足是导致驾驶者违规的重要原因。

如果驾驶技能差,就很难保证在既有交通设施和车辆制度安排下正确驾驶,容易违规。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者交通安全意识。

2.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培训和考评机制,对新驾驶者和在职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常规考核,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管;3.积极做好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并使这些标志和标线更加人性化,防止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误识别和误解的情况。

4.完善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路况信息。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交通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并且有一部分人经常性地违规行为习以为常。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存在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且给行人、驾驶者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本文将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原因分析1.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员的心理因素。

一些驾驶人员在长期驾驶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不规范、危险的行为习惯,例如闯红灯、超速行驶等。

这些习惯性违规行为的形成与个体的心理特点有关,如冲动性、自信心过于强等。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交通规则的执行力度不够,交通执法不严,许多违规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和处罚,从而形成了一种“违法成本低”的心理,使一些驾驶人员产生了侥幸心理。

社会道德水平下降,一些人自私自利,缺乏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习惯性违章行为因此得以滋生。

3.道路条件:道路条件的不理想也是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一大原因。

有些道路存在着设计缺陷、标志不清晰等问题,给驾驶人员带来不便和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驾驶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违反交通规则成为其常态。

二、预防对策1.教育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特别是针对驾驶人员的宣传,增加其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广告、宣传片、社区活动等形式,向驾驶人员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解读交通法规,引导驾驶人员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2.加强执法力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交通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提高违规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交通违法行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不同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

3.改善道路条件:加大对道路条件的改善和维护力度,解决道路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晰等问题。

通过道路改造、标志标线更新等措施,提高驾驶人员对道路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拥有一定经验的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此类司机通常已经习惯了这种违反规定的行为,长期下来,不仅会加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而且对司机自身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都是一种威胁。

那么,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防范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呢?一、原因分析1.心理原因:司机往往因为时间、目的等因素,对行车任务产生不耐烦,心态变差,容易发生违规行为。

2.驾驶技能不足:当驾驶技能不足,司机难以准确处理复杂的路况,从而产生违规行为。

3.法律意识淡薄:某些司机对法规的知识掌握不足,他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因此更容易犯违规行为。

4.个人态度不端正:某些司机对团队合作没有认识,太重个人主义,将个人生命安全看得过重,他们认为安全只与自己有关,而忽略了压抑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二、预防对策1.加强法规意识宣传:向司机宣传法规,加强司机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建立司机责任意识,让他们了解非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风险。

2.驾前检查的必要性:在司机出车前,应检查车辆状态和功能的运行情况,严格检查与关注安全,保证车辆的良好状态,减少因车辆问题而发生的违法行为。

3.优化培训机制:为司机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加强对驾驶技能的培训。

通过采用先进的驾驶培训技术,培养司机对法规的遵守和对自身行驶技能的提升。

4.持续性的压力教育:通过持续的压力教育,建立司机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

对于交通安全问题,从立法、执行力度,以及对司机的质量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打造司机安全意识和高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主要源于人的自身原因。

为防止习惯行为带来的安全威胁,我们应该将司机的安全素质提升作为维护交通安全全局的基础工作。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可以较为全面地从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进行分析。

从个体层面来看,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心理因素:一些人可能存在冲动、好胜和冒险的心理倾向,他们倾向于犯规行为以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获得更大的自主感。

2. 个人动机:有的人可能因为争取眼前效益或获得个人利益而违反规章制度,例如不顾安全进行加班,以获得更多的加班费。

3. 规则意识薄弱:一些人对道路交通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程度较低,对于违章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认知不足,导致频繁违章。

4. 规则执行缺乏有效性:有的地区或单位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和处罚不力,缺乏有效威慑作用。

在环境层面上,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1. 道路环境问题:道路设计和管理存在缺陷,例如交通标志标线不明确、路况不良等,导致驾驶员容易违章。

2. 执法力度不足:一些地区的交通执法力度较低,导致交通违章行为容易得逞,习惯性违章行为难以遏制。

3. 惯性影响: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违章行为,例如频繁超速、闯红灯等,某些人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产生模仿效应,形成习惯性违章。

针对习惯性违章的预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规则遵守意识,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力度。

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交通违章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罚力度,加强道路交通执法队伍的建设,形成严密的违章查处网络,形成强力震慑。

3. 完善道路环境:改善道路标志标线设置,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违章的诱因。

4. 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交通违章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交通违章行为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和教育措施。

5. 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对习惯性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惩罚措施,并记录其违章行为,形成信用体系。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与个体心理和环境因素都密切相关,预防对策需要从个体教育引导、执法力度加强、道路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完善的交通管理机制,使交通违章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和纠正。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某些驾驶员在长时间内频繁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是严重违反交通规则,严重威胁到了行车安全,而且还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如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

造成习惯性违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违章的认识不够深刻。

有些驾驶员对交通规则认识不够深刻,认为交通规则只是一些条条框框,不一定要严格遵守。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违反交通规则不但破坏了公共秩序,而且还会危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二是驾驶员心理素质不稳定。

有些驾驶员在行车中经常遭遇路况不良、交通拥堵等情况,容易产生焦虑、不耐烦等情绪,从而形成“习惯性违章”。

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应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冷静理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行车安全。

三是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

有些驾驶员只注重车辆的外观和速度等方面的表象,而忽略了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过程中,如果没有意识到自身安全接受的情况,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如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

因此,驾驶员应该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四是社会风气和管理方式不健全。

一些驾驶员处于过分强调商业利益的公司,为了完成任务及提高效益,违规行为便会成为常态。

另外,一些地区交通管理方式不够有效,执法人员缺乏力量,交通违法者情有可原。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营造公正、公平的交通管理环境。

为了防止习惯性违章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一是加强教育和宣传。

要让驾驶员充分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确保遵守交通规则;同时、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合规素质和安全的行车习惯。

二是加强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使驾驶员守规待法。

加大力度清理恶性驾驶等行业乱象,确保行车环境。

三是提供更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加强对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在车道、隧道、地下通道等改善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道路绿化,增加交通频率,优化出行经验。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发生主要是因为个人驾驶习惯不好,对交通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不高所致。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道路交通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会导致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下面将从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个人因素是习惯性违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驾驶习惯不好会导致违章行为的频繁发生。

一些司机存在超速、闯红灯、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个人心理状态不良,对驾驶行为控制不当或者对交通法规的认识不够深入所致。

加强个人驾驶习惯的培养是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关键。

外部因素也会对习惯性违章产生影响。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外部因素。

如果车辆制动系统失灵、刹车片磨损严重等,将导致司机无法及时控制住车辆,从而产生违章行为。

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是预防习惯性违章的重要措施之一。

道路交通管理不到位也是习惯性违章的外部因素之一。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监管不力、处罚不严等问题,使得违章行为习以为常。

有的地方交通监控设备维护不当,造成交通违章没有得到及时录取和处罚,给违章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提升交通执法力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打击,可以有效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针对上述分析,针对个人因素的预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注重安全驾驶的技巧和方法,提升驾驶员对交通环境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加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调控能力,避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违章行为。

针对外部因素的预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加大车辆安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减少因车辆技术问题导致的违章行为。

加强道路交通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整改设备运行故障,及时发现违章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罚。

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形成严厉打击习惯性违章的震慑效应。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违章行为是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遵守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如闯红灯、超速行驶、违规停车等。

习惯性违章是指某些司机或行人在长期的驾驶或行走过程中,对违章行为产生了习惯性的依赖,导致频繁违章的行为习惯。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不仅危害了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破坏了社会交通秩序。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一是对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理解不到位。

一些驾驶员或行人可能对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存在模糊认识,或者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理解和遵守交通法规,容易产生习惯性违章行为。

预防对策是加强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众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理解。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二是心理因素。

一些人追求刺激和快感,对违章行为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违章行为可以带来一种特殊的满足感。

这种心理需求使得他们在驾驶或行走过程中频繁违规,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预防对策是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引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道德宣传活动,如广告、讲座、宣传册等,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教育人们明辨是非,养成守法交通的好习惯。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三是缺乏执法力度。

如果对于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司机或行人将感觉到可以逃脱惩罚,从而更加放任自己的违章行为。

这导致他们对违章行为形成了习惯,频繁违规不受约束。

预防对策是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违章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可以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强交通执法设备的配备,提高违章行为查处的准确率和效果。

还可以建立违章行为的积分制度,对于累计达到一定程度的违章者,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如停驶、罚款等。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四是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一些司机或行人对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将交通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决定:(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

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

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2、取巧心理。

在远离公司的班组、仓库或野外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计件、计进尺、计量、计时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计进尺工资和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

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

(二)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及应对措施一、惯性违章的根源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票作业,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是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XXX哲学的基本原理。

心存侥幸的思想,违章操作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白己身上。

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职工进入工作场地后,工作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认为白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明知故犯的思想,有的员工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信奉胆小不得将军做”、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理念,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

他们的从业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在各类安全研究中,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白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

因此,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是这类思想泛滥的重灾区”。

盲目无知的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三种人”身上,即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这些人做事急躁,风风火火,且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得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违章后,往往都不知道白己违章在甚么地方。

在这种生理影响下酿成的违章,以作业性违章较多。

总的来说,上述四种不良思想极易导致惯性违章,所以出产现场无违章不仅仅是行为上不违章,而且要根绝思想违章。

一旦思想上出现违章苗头,就会经由过程行为上表现出来。

二)办理盲点”导致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杜绝违章的最大困难就是惯性违章具有反复性,为什么惯性违章现象总是死灰复燃、屡禁不止?原因就是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切中惯性违章的要害。

习惯性违章的心里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心里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心里分析及预防对策心理分析是理解与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首要步骤之一、首先,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与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关。

一些个体可能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不愿意遵守规则与他人合作,从而习惯性地产生违章行为。

其次,一些个体可能存在冒险的心理需求。

他们追求刺激与快感,从而经常违反规则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第三,一些个体可能存在鲁莽的心理特点。

他们缺乏足够的警觉性和自我控制力,容易在驾车过程中犯下违章行为。

针对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

首先,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有效的教育可以提高个体对交通规则及安全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违章行为的危害性。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力度。

通过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可以增强对违章行为的制约。

第三,加强交通执法力度。

对于习惯性违章的个体,执法部门可以加大处罚力度,对其进行精确打击,以减少其违规行为的发生。

第四,加强危险驾驶行为的监控。

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可以及时识别危险驾驶行为,针对习惯性违章者进行预警和干预。

第五,建立交通安全文化。

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公众对交通安全的整体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底线和自律习惯,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此外,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还需要考虑个体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在个体主观因素方面,家庭教育、个人经历、价值观念等都可能对违章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家庭和社会应加强道德教育,注重培养良好的交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在客观因素方面,道路规划与管理、交通信号设施、交通流量等因素也会对交通违章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道路规划与管理,减少交通拥堵和不良驾驶环境,提高道路安全性。

总结起来,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个体违章行为背后的心理特征。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对策,从教育、宣传、执法、监控和文化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只有通过心理分析与预防对策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

习惯性违章心理浅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心理浅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心理浅析及预防对策1. 引言违章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章或规定的行为,在交通领域中尤为常见。

习惯性违章行为指司机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频繁且重复地违反交通规则。

习惯性违章行为不仅危害驾驶人员自身的安全,还可能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意外风险。

本文将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原因进行浅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

2.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原因2.1 驾驶压力与急于赶路心理一些驾驶人员常常因工作压力、时间紧迫等原因急于赶到目的地,因此驾驶过程中往往忽视交通规则,无视红绿灯、超速行驶等行为成为习惯。

2.2 自我认知偏差自我认知偏差是一种心理现象,驾驶人员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驾驶能力,忽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这种自我认知偏差导致他们在驾驶过程中频繁违反交通规则。

2.3 注意力分散驾驶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容易犯错。

手机使用、与乘客聊天、听音乐等行为都会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进而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2.4 忽视风险意识一些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风险的意识较低,他们往往过分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忽视交通规则,频繁违章。

3.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预防对策3.1 提高道路交通法规知识驾驶人员应当加强对道路交通法规和交通规则的学习和了解,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了解具体的交通规则可以帮助驾驶人员避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3.2 强化驾驶人员培训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宣传等方面,通过教育的方式让驾驶人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3 加强执法力度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对频繁违章的司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通过惩罚来警示驾驶人员,降低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3.4 使用科技手段辅助驾驶科技手段的发展为交通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车载监控设备记录驾驶行为,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

此外,驾驶人员可以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来提醒自己遵守交通规则。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从心理角度来看,习惯性违章人员通常具有以下心理特征:1.自私自利:习惯性违章人员往往更关注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或者不在乎他人的权益。

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导致他们动辄违反规则、逃避法律的约束。

2.冲动行为:习惯性违章人员在行为决策上缺乏理性思考,更偏向于冲动行动。

他们可能在一时的情绪或者利益诱因下,违反规定。

缺乏冷静思考和长远规划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

3.低风险意识:习惯性违章人员可能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认识不足。

他们可能忽视了规章制度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并且对于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缺乏足够的恐惧和担忧。

要解决习惯性违章人员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对策:1.教育引导:加强对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教育引导,让其意识到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2.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风险意识。

让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和后果清晰明了地呈现给所有人,以期遏制习惯性违章行为。

3.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对习惯性违章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

通过严厉处罚,使得违章行为者认识到违法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减少其对于违法的冲动。

4.培养激励机制:除了严惩习惯性违章人员,也可以尝试通过激励机制来影响他们的行为。

例如,建立积分制度,对遵守规定的人给予奖励,提高习惯性违章人员遵守规则的动机。

总之,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需要从教育引导、法制宣传、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通过综合手段的有效运用,有望有效地减少习惯性违章人员的数量,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驾驶或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违反规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交通事故、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了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忽视交通规则:一些人可能对交通规则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选择忽略这些规则。

这导致违章行为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偶然的错误。

2. 驾驶压力:一些司机可能经常面临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或交通繁忙的环境。

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冲动、心烦意乱、无法冷静地遵守交通规则。

3. 自我中心的行为:一些人可能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只关注他们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自私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们不顾他人的安全和交通规则进行违章行为。

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教育和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通过广告、宣传活动、交通安全培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醒他们违章行为的后果可能会带来。

2.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交通法规,增加违章行为的违法成本,从而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加强交通执法力量的培训和装备,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

3. 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针对那些因工作、家庭或其他压力原因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群,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的服务。

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减轻压力,从而减少冲动和愤怒导致的违章行为。

4. 社会监督和道德教育:倡导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鼓励公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和维护秩序。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倡导遵守交通规则和尊重他人的安全。

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通过教育、执法、心理辅导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和公共秩序。

职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随众心理
总结词
存在随众心理的职工认为大多数人都这 么做,自己也应该这么做,缺乏独立思 考和判断能力。
VS
详细描述
随众心理是职工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 判断能力的一种心理状态。他们往往认为 大多数人采取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因 此会跟随大众进行操作,而不去思考这种 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和规章制度。这种 心理状态容易导致群体性违章行为的出现 ,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
03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危害
对个人安全的危害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导致职工在工作 中遭受意外伤害,如触电、机械伤害 等。
降低个人安全意识
习惯性违章行为容易使职工产生麻痹 大意的心态,长期下去会降低个人安 全意识。
对企业生产的危害
要点一
影响生产效率
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导致生产流程不畅,降低生产效率。
建议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定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职工 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安全
意识。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 理制度,发挥班组长的作用,及时发现和
纠正违章行为。
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安全生产表现优 秀的职工,对违章行为进行惩罚,形成有 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案例二:某建筑工地的安全事故
事故描述
某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一名工人未佩戴安全带,从高处坠落身亡。
心理分析
这起事故中,工人可能存在冒险心理,认为自己能够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对安全带的作用不够重视,导致违章行为的 发生。
预防对策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加强监督检 查;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让工人深刻认识到违章行为的危害性。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司机在长期驾驶过程中重复犯同一类交通违法行为,表现出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和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态度。

以下是对习惯性违章发生原因的分析及预防对策。

一、原因分析:1. 忽略交通安全意识:一些司机缺乏交通安全教育意识,对交通规则理解不深入,忽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预防对策: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规定的理解程度。

2. 过度自信和浮躁心态:一些司机可能认为自己驾驶技术高超,对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交通规则。

预防对策:加强对驾驶员的道德教育,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和谦虚的态度。

3. 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司机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违反交通规则超速行驶或变道,在违规操作中形成习惯。

预防对策: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醒司机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4. 警示机制不健全:一些司机在违章行为没有被有效查处的情况下形成了违章习惯。

预防对策: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确保违规行为得到有效纠正。

二、预防对策: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规定的理解程度,加强对驾驶技术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素质水平。

2. 强化道德教育:注重培养驾驶员的公民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驾驶员的道德教育,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和谦虚的态度。

3.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增加交通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章行为查处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警示作用。

4. 完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确保违规行为得到及时、公正、严厉的处罚,形成较高的违规成本。

5. 提高驾驶员的经济观念:加强对驾驶员经济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经济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而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解决。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因个人或者组织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而持续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或者企业经常性地违反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规、食品安全条例等,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给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了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分析1. 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往往与个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懒惰、麻痹、自私等。

在交通违章中,有些人因为懒惰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对交通安全的意识淡薄,对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在环境污染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不顾环境保护法规,偷排废水、乱排废气,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反映出了个人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2. 利益驱使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可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成本,肆意使用劣质食材,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极高的利润,不惜违反劳动法规,剥削员工的权益。

利益驱使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规则不完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也与社会规则的不完善有关。

有些违章行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生,是因为社会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

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不足,对违法企业的处罚不力,导致一些违法企业可以无法无天地肆意破坏环境。

二、预防对策1. 规范教育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加强规范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尊重法律,提高法治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2. 严格执法除了教育引导,还需要加强法律执法力度,严格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个人和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构建起一张网不漏的执法体系,以震慑违法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在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社会规章制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

浅谈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原因其防范措施

浅谈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原因其防范措施

浅谈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原因其防范措施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人们长期形成并且频繁地进行的、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心理因素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人在违章行为中享受到的刺激和快感使他们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模式。

例如,超速驾驶的司机可能会觉得速度快可以节省时间,享受到风的轻拂和速度的刺激,从而对速度的控制失去了警觉和敏感。

此外,一些人可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出事故,从而产生了对违章行为的容忍和乐观的心态。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交通拥堵、种种不规范的交通行为以及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等因素都容易促使人们形成违法行为的习惯。

此外,一些人也受到同伴的影响,觉得违章行为是一种潮流或时尚,并模仿他人的行为。

最后,教育因素也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失和教育方法的滞后使得很多人对违章行为的危害和后果缺乏足够的认知。

一些人可能没有受到过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对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导致了对违法行为的无意识和忽视。

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防范,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交通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人们对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

此外,应加强对车主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其次,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使其付出相应的代价,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惩罚警示作用。

同时,加强对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提高交通执法的效率和水平,严厉打击一些交通违法行为的背后的非法从业及其他违法行为。

再次,推动相关政策的改善和完善。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安全心得体会9篇)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安全心得体会9篇)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纵观近年来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而其中,78%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因此说,习惯性违章是酿成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那么,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防范呢?我根据近年来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几点心得.1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习惯性违章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

其成因和危害表现大致有以下6种。

1.1 不知不觉地违章员工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

由于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知之甚少,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大。

1。

2 盲目蛮干的违章员工往往工作雷厉风行,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拘小节,在心理上视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这种违章不出事故就混过去了,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1。

3 麻痹大意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对工作不认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需要经常给他敲警钟,工作时总是需要有人在一边提醒,不安全因素始终围绕在这种人的身边转,时刻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1。

4 得过且过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发现安全工器具有问题,也不及时更换或修理,自保意识差,把生命的保护措施交给别人,一旦放松管理,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1。

5 心存侥幸的违章员工在过去的工作中偶而发生过违章,但都没有出过事,便认为这样干也不会发生事故,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

1。

6 贪图安逸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一旦遇到紧急任务,就仓促上阵不顾安全。

这种人在大型工作时随着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自己单独工作哪怕从事简单的工作时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2 习惯性违章的防范措施我认为,要杜绝习惯性违章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如果人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树立“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尚,就会有效地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及预防对策摘要:事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给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灾难,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课题。

习惯性违章,是指生产工作中习以为常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侥幸变“经验”,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那么,找出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制定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势必成为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首要任务。

现针对习惯性违章原因,以及如何杜绝谈一些初浅的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心理;预防对策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决定:(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

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2、取巧心理。

在远离公司的班组、仓库或野外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

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

(二)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中,不少就是站长、班组长等技术骨干违章违纪造成的。

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

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持自己熟悉现场设备系统图,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2、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状况或失去监护的话,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3、冒险心理。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我们的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会出事而去冒险工作。

4、自负心理。

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基于对生产设备可靠性不信任的条件下,往往一味认为是设备出现故障,而不是停止操作或工作,检查自己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而是自以为是地认定是生产设备存在问题,强行将防误装置打开,冒险进行操作。

(三)文化氛围对个体的影响。

任何违章行为者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存在,都是与集体或班组紧密相联的,这种外界因素对行为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巨大的。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文化氛围对违章者心理的影响。

1、从众心理。

当一个班组的班长或技术负责人违章,或者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没有问题,于是大家就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班组其他同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能违章违纪没出事,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违纪。

2、盲从心理。

在企业的生产安全培训过程中,一些经验老道,技术强的老师在授课时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员工,员工如果不加辩识,全盘接受,不仅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传播者,同时极可能成为因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或受害者。

3、好奇心理。

生产工作过程中,当运用一些新设备、新装备等平日难得一见的情况时,出于好奇心理(严格讲是一种求知欲望),作业人员往往会自己动手实践一番,由于行为者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以上对违章人员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我认为人员违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行为者的内因,即违章者的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

行为者之所以违章在于行为者过高的看重行为后果的价值,又过低的估计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形成了行为风险估量的错误,最后走上冒险违章违纪的道路。

但是每次违章违纪并不是必定会发生事故,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象事故是偶然的,违章违纪并没什么危险,出现事故主要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观点在事故分析中常常听到。

其实不然,统计表明,对于事故不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的与违章违纪相关,这就是违章违纪与事故的必然性及规律性联系。

二、物的不安全因素前面着重对违章人员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或限制,导致直接诱发职工违章行为的发生。

作为技术、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忽视物的不安全因素对人员的影响作用。

(一)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

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器具和设备,由于人机界面不符合操作安全、高效、方便、宜人等要求是引发人员违章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配置的安全器具或劳动保护用品、生产设备等在人机界面是否符合操作要求方面缺乏考虑,员工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别扭难受,导致员工不愿意佩带使用或不能按规定要求操作而违章。

(二)作业环境不适。

作业环境不适应工人操作也是引发违章违纪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工作现场的噪音、高温、高湿度、臭气等使人难以忍受,导致工人急于避开那个环境。

或者作业面空间过于窄小,难以按规程作业等。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原因,一方面容易导致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就易引发职工违章违纪冒险作业等。

(三)生产管理不善。

生产管理不善是产生违章的重要原因,系统安全理论特别强调“管理”的作用。

认为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实质上是产生事故直接原因的原因,管理上缺陷或不善,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

生产管理不善具体表现以下方面:1、生产组织不当。

管理人员在组织生产,安排工作班组成员时,由于安排不当使班组成员间产生人际纠葛,致使相互间配合不顾、信息不通或工作安排时间过长易造成工人疲倦等。

这些都容易引起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2、生产管理不当。

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管理,不仅要管理好人员,还应该管理好班组的安全工器具,否则,当职工使用了因质量存在问题或因检验过期而失效的工器具,就容易造成人身伤亡。

3、违章指挥。

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就容易在工作过程中违章指挥,带头违章。

其影响是相当恶劣的,也是极难以纠正的。

例如管理干部自身不熟悉安全规定,冒险让工人作业或野蛮施工、无证上岗等。

三、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

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如何落实安全“两基”工作是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关键。

杜绝违章行为的关键在于遵章守纪,而遵章守纪的关键是全体员工对遵章守纪的正确认识,只有科学的认识,才会有科学的态度,才能克服侥幸心理,才能自觉的约束自己遵章守纪。

遵章守纪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既有技术方面的作用,也有法治方面的作用;既有文化方面的作用,又有管理方面的作用;既需要个人的努力,又需要群体帮助;既需要干部对工人进行指导,也需要工人对干部进行监督。

可见,贯彻遵章守纪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一项涉及面很大的系统工程。

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措施,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遵章守纪系统工程中的“硬件”部分,企业必须建立起严明的、可操作性的安全作业规章制度。

不仅工人要遵章守纪,更重要的是管理干部遵章守纪,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在实处。

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按照职工生产责任的轻重,奖励要向生产一线倾斜、向高风险工种倾斜,使其责、权、利实现统一,从而激发职工热爱生产岗位。

并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抵押制度,通过实行严格、合理的奖惩激励,让违章者胆寒,遵章者荣耀。

(二)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职业操守培训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警示教育等,通过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识别和纠正违章行为的能力。

职业操守培训旨在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敬业爱岗的热情。

(三)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反习惯性违章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构筑起公司的“安全第一”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强化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每名工人和干部都能自觉的用“安全第一”的生产思想、“安全第一”的技术能力、“安全第一”的生产指挥原则、“安全第一”的协作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立起班组、车间以及公司内部的对作业现场违章违纪进行检查、评比、公布的三级管理制度,设立违章违纪曝光栏,定期公布违章行为,在公司内部制造一种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群众监督机制。

(四)消除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创造安全和谐健康的生产物质环境,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满足本质安全要求。

现代安全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为了防止万一出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唯一的办法就是使设备满足本质安全要求或符合防止人身事故发生的防护要求,剪断事故链,防止事故发生。

(五)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企业活动的基础单元,也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习惯性违章的特性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安全管理方面的原因。

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

心存侥幸的思想,违章作业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一些职工进入现场后,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