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欧美经济危机
2011西方经济危机
自鸦片战争至今16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西方眼里的弱国、穷国,中华文明也被视为落后文明。
但这次经济危机一定会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因为纵观全球经济风云,正是东方思维在拯救西方经济危机。
这无疑是160多年的举世奇观。
1、政府救市:东方思维拯救西方经济危机去年底,布什总统在决定政府救市后发表演讲说,“我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拥护者,但我认为政府必须进行救市。
”这是非常自相矛盾的一句话。
自由市场经济奉行的是“政府不干预经济”原则,而布什却干预了,而且干预的动作很大,还说自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拥护者”,这不矛盾吗?不但布什干预了,紧接着欧洲众多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干预了经济。
对于美国违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出手救市,外界有一个形象的评价“社会主义救美国”。
确实如此。
本次危机发生以后,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了西方政要的案头书,他们纷纷从这一“抨击自由市场经济”的巨著中寻找灵丹妙药。
同样,在西方民间,《资本论》也成为那些对“自由市场经济”忠心不二却惨遭经济损失的民众的所爱,以至于《资本论》在市场上脱销了。
非但如此,更为神奇的是,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预言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也即从某种程度上讲,马克思早就预言了这一次危机。
为何《资本论》有如此神奇的威力?答案就是源于中国的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众所周知,《资本论》作者马克思是一位辩证法大师,他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辩证法方法论。
基于这一哲学基础,他创立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及著作了《资本论》。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世界上首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运用辩证思维,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进行剖析的经济学巨著。
而西方的几乎所有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西方的逻辑思维基础上的。
所以说,《资本论》的神奇威力,就在于辩证法。
中国是辩证法的故乡,辩证思维是东方思维。
这次资本主义国家义务反顾地抛弃自由市场经济的“不干预法则”而纷纷出手救市,就是东方思维挽救西方经济的一个生动的经典故事。
2011年世界经济将进入缓慢上升期——《世界经济风险指数与主权国家评级》(WERICR2010)
济不对 称。 在股东资本主义的美国, 金融机 构管理 者为了
获 得 更 多 收 益 , 市 场 需 求 饱 和 的情 况下 , 目扩 大 金 融 在 盲 信贷, 向没 有偿 还 能 力的 人 提 供 贷款 , 利用 所 谓 金 融 创 新 工具 转 移 风 险 。 国政 府 为了繁 荣 经济 , 得 政 绩 和 政 治 美 取
\
—~
夕
・ ・ ・ ・ L /
050 , .9 4 比上年 06 3 下降 1.%。 0 9 .62 09 2 0 年基 于 世界 10 主权 国 1个 家 数 据 的 综 合 风 险评 级 从 上年 的A级 下 降 为B B , 务风 险 B 级 债
评级从上年的B B B 级下降为B 级。 B 世界经济风险和债务风险同
球 鹕
大 地 打 击 了国 际 贸 易和 国 际投橡 世 界 经 济 风 险 加 大 。 据 国 资, 根 际 货 币基 金 组 织 的 数 据 , 0铎 景糕 国家 出口下 降了 1 .%, 2 0 年 发达 9 26
褂甚
商品出口
一
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了85 棼 .%。 同时, 国际资本流动规 模也大幅
; Q 2 o 年经济危机震撼世界 _“ 09 一
2 0 年美国政府 的加息政 策点 燃了美 国次贷危 机 的 07
导火索, 影响金融体系 , 演变 为金 融危机 , 又影响到实体
经 济 , 变 为经 济 危 机 , 美 国波 及 到 欧 洲 、 洲 , 演 从 亚 冲击 世 界 , 变 为 世界 经 济 危机 。 演 这 次 由美 国 次贷 危 机 引发 的世 界 经 济危 机 的 原 因是 经
度 下 降 ( 图3 。 见 )
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经济危机比较
美刊载文指出——2011年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区别经济参考报2011-10-11 08:40:38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不久前发表一篇文章,题为《2011年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这一次不一样》,主要分析了5方面的不同。
该文章指出,两次危机之间的第一个重要区别与处于每次风暴中心的“有毒资产”的性质有关。
2008年,银行之间的短期贷款——从许多方面看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生命线——利用对愚蠢的投资可能造成贷款合作伙伴破产的担心。
美国财政部承认,为了让信贷再次流动,必须把坏账清除出这个体系。
目前,解决办法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目前处在危机中心的坏账已经公开。
如今,银行间贷款就像2008年底一样正在收紧,不是因为金融机构在提防抵押贷款方面的糟糕投资,而是因为它们担心对政府本身的糟糕投资。
两次危机之间第二个相关区别是地理上的。
2008年,危机的中心是一个国家,而目前危机的根源是有17个成员的欧元区。
3年前,美国的决策者只需要自己讨论适当的应对措施;如今,欧洲有预算盈余的经济体的决策者与存在赤字的经济体的决策者,因截然不同的优先选择互相争斗。
因为欧元区自己都无法达成一致,七国集团无法达成协调的行动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2008年的危机让决策者大吃一惊,而且突然达到了最低点。
虽然有一些预警迹象——即那年春天贝尔斯登公司破产——但是当雷曼兄弟公司也破产时,世界领导人基本上是毫无防备的,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冲击波。
决策者没什么时间做出反应,当然也没有时间就适当的应对措施争论不休。
在国际上,二十国集团的紧急会议在数周内召开,做出了强有力的集体反应。
相反,目前的危机是缓慢发展的。
如果说2008年的危机像遭受水刑的话,那么2011年的危机就像坐水牢。
其症状是逐渐显现的,使政治家有时间去争辩、停止、只同意下一个权宜之计,只要能把问题再拖延一两个月。
这一点在欧元区解决好几个成员面临的债务危机时最明显。
它们没有达成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大胆的办法,而是逐步采取行动,只同意采取防止近期内主权债务违约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行动。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1.5 对危机的长期性已渐有共识
去年9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之后,多名美国央行官 员与经济学家集体推出了一项关于经济危机的最新研究。 该研究在分析、比较了上个世纪十余次经济危机、特别是 30年代和70年代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恢复进程之后 明确指出,后危机时期将有“至少十年的过渡期”。 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都表达了对危机长期持续的担忧。 中国政府领导:危机从来就未过去。
欧盟开始紧急行动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12月9日凌晨宣布,经过为期两天的峰会,欧 元区17国以及6个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将缔结政府间条约,强 化财政纪律,避免债务危机继续深化。 根据德国和法国的建议,会议的初衷是修改《里斯本条约》。由于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会上提出的附加条件不可接受,因此不得不放弃 此初衷,因为修约需经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批准。 欧盟成员国只好选择另立条约,推动欧元区向着财政联盟方向迈进 。这份新条约除适用于欧元区所有17个成员国以外,对非欧元区的 欧盟国家开放,已证实愿意加入的有6国。 新条约将对欧元区国家以及其他愿意加入的欧盟成员国施加更严格 的财政纪律,如要求相关国家把实现预算平衡纳入宪法,相关国家 预算需提交欧盟委员会审核,对违反财政纪律的国家自动处以惩罚 等。
1.2.3 债务危机表现在财政领域
债务危机表现在政府部门和财政领域,便是居高不下的财政赤 字率和相应的高债务率。因此,平衡预算,构成发达经济体经 济恢复的最重要环节。 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更是困难重重。平衡预算,必须减少支出 ,增加税收。 这意味着要裁减公职人员,减少福利支出,缩减政府投资; 同时,需要增加税收,从而增加居民与企业的负担。 这一战略举措的宏观效果就是削减需求,增加失业。 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恢复,进一步,还会带来无尽的社会动荡 ,抗议、罢工和社会对抗接踵而来。毋庸置疑,在社会动荡的 环境下,经济势难较快恢复,更难稳定发展。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doc
(三)宏观经济分析1、全球经济分析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发达国家通胀压力逐步显现;除德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严重,但企业和银行资金相对充裕。
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速增长局面,继续在周期底部徘徊,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⑴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①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201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GDP季度增速分别为0.4%、1.3%和2.5%(均为环比折年率),低于去年3%的水平。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速由一季度的0.8%下滑至0.2%,呈现下行态势。
日本经济则因地震和核泄露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
巴西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2%和3.1%;印度则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放缓的态势,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7%;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仅增长3.5%,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也逐季回落。
但是,从工业生产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以美国为例,2011年前9个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均在3.2%之上,是2001年至2008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从制造业新增订单来看,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这也远远超过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另外,美国权威行业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ISM)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26个月扩张,增速比上月略有提高。
欧元区情况与此类似,2011年8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继续7月份的回升势头,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5.3%,前8个月平均水平也同美国一样超过历史同期,显示欧元区实体经济基本面尚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直接冲击的是居民、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对企业影响是间接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充足,技术水平仍然领先;三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品依然具有较大的需求。
全球经济危机时间表
全球经济危机时间表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1789第二次经济危机1792-1794,物件下降,破产增加,1793英国对法国宣战,对欧洲的出口大幅下降,物价急跌。
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1798,始于英国农业欠收,工业品需求下降。
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1814,英国农业再度欠收,物价下跌,1811美英宣战,美国对英国禁运。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1817,英国破产事件。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1822,消费品减少三分之一,英国破产超过第五次高点。
第七次经济危机1825-1826,物价下跌,纺织品设备开工率下降一半。
第八次经济危机1837-1843,银行业的收缩,美国经济机制极度缺失,工业生产品需求萎缩。
第九次经济危机1847-1850,始于铁路危机,波及英法美,造成工业危机。
第十次经济危机1857-1858,始于棉产品上涨,靠空头支票的进口商大量破产,银行破产,波及到其他工业。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1867-1868,铁路建设,造船业等工业生产下降缩小工业的需求,粮食再次欠收。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1873-1879,首次由于金融引发,维也纳股票交易所的铁路股票大跌,美国最具实力的银行因投资铁路破产,引发后面引发重工业危机,轻工业受波及较小。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1882-1883,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加深英国危机,重工业下降,银行,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1890-1893,德国股市暴跌,此后股价联系两年下跌,破产事件严重,铁路建筑缩减一半以上,粮食欠收。
第十五次经济危机1900-1903,始于1899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到工业。
随后法,德,比利时,英,美跟进,同期日本爆发经济危机。
第十六次经济危机1907-1908,美国信贷机构大量破产,失业率下降,波及重工业生产及周期行行业。
第十七次经济危机1929-1933,始于美国,美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证券市场暴跌,失业率大增,波及英国,从而使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
潜在经济危机下政策论文
潜在经济危机下的政策思考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2摘要 2011年,由于欧美经济持续萎靡、国内政策持续紧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已然显现出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长连续下滑的不利态势。
面临新的潜在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应当寻求新的政策套路,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势头。
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成都、杭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的新政为社会所广泛关注,这些尝试不仅仅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其积极意义和带来的启迪更加值得人们关注。
关键词消费券乘数效应替代效应制度创新一、引言也许三年一个轮回,2008年金融危机尚且历历在目,2011年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突变。
欧洲债务危机缠身,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通胀形势严峻,货币政策收紧而经济却呈下滑态势;尤其是中小企业受海外市场需求疲软、通胀导致的经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融资难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率急剧下滑,开始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这一切简直就是08年金融危机前兆的另一个翻版。
面对新的危机,我国政府一方面应当努力降低经济二次衰退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应未雨绸缪,丰富政策储备,以应对新一轮的全球经济衰退。
面对08年金融危机,中央财政安排了巨大的财政赤字,为配合宽松的财政政策,在随后的半年时间中,央行3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4次调低各主要政策利率,并在2009年支持银行大举放贷高达10万亿元之巨。
如今看来,政府2008年过紧以及随后的过松政策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反而恶化了经济波动,纵容了通货膨胀,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因此,我国政府应当而且必须,在下一轮政策轮回时跳出财政直投配合货币宽松的刺激政策套路,丰富政策组合。
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成都、杭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的新政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消费券的引入不仅仅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其积极意义和带来的启迪更加值得人们关注。
二、消费券引发的争议消费券是一种只能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现金替代品,历史上也早有应用,如美国“大萧条”时期,发放的“食品券”;日本股市、房市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萧条阶段,发放的“地域振兴券”等等。
2011.经济危机
2011,中国需要一场经济危机中国经历3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世界第一的美国恰在此时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这不得不让国人产生了美丽的憧憬,一个200年来饱受战乱与压迫的民族很快将要重返世界之巅了。
与此同时,我们在朝核与伊核这样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也取得了绝对的话语权,远洋护航,反导展示,航母计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国人热血沸腾,似乎只差收回台湾,我们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中华复兴了。
在这完美的幕后,让我们来假设一个美国人的逻辑,看看会是怎样的?首先是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陷入衰退,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这其中以大洋彼岸的中国手笔最大,而大洋此岸的美国,承诺用在扩大就业和基础建设上的资金却相形见拙。
结果现在已经见到:美国的房地产创历史新低;中国大量信贷泛滥导致房地产创历史新高。
这一切都是为中国准备的。
2010年5月,就在全球复苏的乐观之中,欧债危机爆发了,欧元兑美元一度跌破1.2。
欧洲各国纷纷开始宣布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那再接下来会是什么?大部分国人都是在隔岸观火,或者是在讨论中国是否需要援手欧洲。
总之我们安然无恙就欧克了。
按照逻辑的发展,接下来欧元将继续下跌,至于是因为债务问题,还是波黑问题,还是因为地中海国家发生战争,那要看美国如何选择。
直到欧元兑美元降至1甚至更低的时候,枪口就该转向了,下一个是谁?日元。
当欧元兑美元有效跌破1.2时,日本的问题就该走上世界主流媒体的前台了。
对付日本,美国总是得心应手。
不管是广场协议,还是丰田事件,或者是潜在的债务问题,美国总是有很多办法对付他,总之办法有很多种,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日元兑美元将大幅贬值。
这个时间段,大概需要一年甚至更长一点,也就是大致从今年5月算起到明年5月。
但这个时间不会拖得很长,因为美国不想留给中国更多的时间。
在此期间美国需要跟中国打贸易战吗?需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吗?需要跟中国战争冲突吗?都不需要。
美国只要口头上向中国施压要人民币升值并保持这个压力就足够了。
综合观察:解析2011年美债“危机”
综合观察:解析2011年美债“危机”举世瞩目之下,8月1日,美国国会两党终于就债务上限达成妥协。
7月31日,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两党领导人已达成减赤协议。
接下来,美国众议院周一晚间投票通过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2.1万亿美元赤字的方案,这一颇具历史意义的国家财政议案将被送交参议院审议。
至此,美国国会议员在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前一天为避免出现经济灾难作出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
可以说本次美国达成协议避免债务违约未出市场预料,但债务违约、评级下调、政治僵局,这些曾经主要与发展中国家相关联的问题,如今在强大的美国全面上演。
美国国会想到了曾经难以想象的违约前景,而围绕提高本国举债上限的例行投票之争却愈发激烈,再为美国形象抹黑。
自2008年以来,这场源自美国对房地产和银行业监管不利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损及外国对美国的看法。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美债最大的持有人,其外储投资的长期风险也不断加剧。
分析指出,美国为刺激本国经济的举措可能加剧包括中国在内输入型通胀压力,而中国也在加快外储投资多元化及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以应对。
【1】十年十次上调债务上限,并非新闻自1976年形成牙买加体系至2007年,美国大多数时间都在实行赤字财政。
自2009财年起,在各种因素叠加之下,美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形成的缺口激增,2009年赤字规模达到1.42万亿美元,2010年为1.29万亿美元,2011年预计仍会突破万亿美元。
从上图可以看到,自2002年以来,美国债务上限已上调了十次,平均每年上调一次,债务上限的数值已扩大2.2倍。
自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国会已三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为2.979万亿美元。
在小布什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国会曾七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达5.365万亿美元。
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曾出现年度财政盈余。
但小布什政府时期,因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新的减税政策以及经济刺激措施等因素使美国联邦债务显著增加。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国债纪录屡创新高,期间美国多次提高债务上限,2008年至2010年就上调了5次。
形势与政策-美债危机始末
形势与政策作业——浅析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姓名:宋彦方班级:自动化10-1班学号:311008000219浅析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总览: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涵指美国国会就美国债务上限(debt ceiling)提升的一场激烈争辩。
这场争议由民主和共和两党把持,两党在应否加税、削减开支、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存在尖锐矛盾。
由于事件可能导致美国联邦政府产生主权违约,多项公共服务亦有可能因缺乏营运资金而受到影响,令美国经济进一步受到打击,因此被广泛视为经济危机。
而除了美国关注此危机以外,所有持有大量美元的国家亦关注其在此危机中可能的损失。
最终,共和党主导的美国众议院在8月1日以269票对161票通过议案调高举债上限及减少赤字,未来10年将减少赤字2.5兆美元,而且提高政府的举债上限至少2.1兆美元,议案中没有民主党要求的加税和平衡预算。
民主党主导的美国参议院在2日以74票对26票通过议案,奥巴马总统签署议案,结束了这次债务上限危机。
起因这次美国国债上限危机,直接原因是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的国债上限。
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发债余额仅剩2180亿美元的时候,美国国会没能就提高上限达成协议。
于是,在2011年5月,美国国债到达上限,开创了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由于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以维持借债能力,美国政府支付开支最多能延迟到2011年8月2日,但这也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无路可退。
历史背景:美国公债的历史要追溯到建国时期。
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的首个财政收支报告(1791年1月1日)中就已列出75,463,476.52美元债务。
与中国政府领导一切不同,美元的具体发行人并不是美国政府或美国国会,而是美联储。
同时,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人并非是包括中日在内的国际投资者,而是美联储。
美联储通过发行美元,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而其购买的国债数量也决定着印制美元的数量。
2011年国内外金融大事
金融危机后的历次会议
第1次会议:2008年11月,华盛顿
发展中国家首次与发达国家平等讨论国际经 济事务。
第2次会议:2009年4月,伦敦 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以增强流
动性,并向发展中穷国倾斜。成立金融稳 定委员会取代现有的金融稳定论坛。
第3次会议:2009年9月, 匹兹堡 G20将取代G8成为永久性国际经济协作组 织;发展中国家在IMF的投票权提高5%; 未来IMF总裁人选应由个人能力而非国籍决 定。
三、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历史性降级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 最高级别的AAA级下调至AA+级,并将其评级前 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 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
下调原因:美国国会通过的赤字削减计划不够有力, 不足以稳定美国的债务状况。同时,美国在面临 持续不断的财政和经济挑战时,其决策和政治体 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有所削弱。
世界各大證券交易所的市值 (截至2011 年12 月底)
世界排名 亞洲排名 市值 (以10 億美元計)
美國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 1
11,795.58
美國 (納斯達克 OMX)
2
3,845.13
日本 (東京)
3
1
3,325.39
倫敦交易所集團
4
3,266.42
歐洲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 5
2,446.77
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举行戛纳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于2011年11月3 日~4日在法国戛纳召开 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 9月25日在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 G20成员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 分之二,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约占全球各国 国内生产总值之85%,对外贸易额约占世界 贸易总额的80%。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1月1日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从塔林市中心国家歌剧院广场上一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该国第一张欧元钞票,正式宣告爱沙尼亚成为第17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1月12日欧盟公布首份《年度增长调查》报告,开启了欧盟经济治理的新阶段。
报告提出了欧盟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各成员国为应对挑战需要优先采取的10项行动。
这些行动涉及实现财政稳固和宏观经济稳定;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就业;采取措施刺激增长等三大方面。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世界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增长,但增速会放缓,影响复苏力度的风险依然存在。
1月13日美国两家主要信用评级机构警告,如果巨额国债继续增加,美国可能失去最高的“Aaa”信用评级。
1月26日-1月30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开幕。
本届年会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各界精英将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
1月31日穆迪宣布将埃及主权评级由“Ba1”下调至“Ba2”,并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2月2日标准普尔下调了爱尔兰的评级。
将爱尔兰长期债务信用评定由AA-级下调至A级,将爱尔兰短期债务信用评定由A-1+级下调至A-1级。
将爱尔兰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A-”下调至“A”,短期评级从“A-1+”下调至“A1”。
同时标准普尔称将该国短期和长期债信评级纳入负向观察名单。
2月8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维持约旦长期与短期外汇评级为BB/B 不变,但将其长期与短期本地货币评级调降至BB+/B垃圾级别。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世界经济危机年表
世界经济危机年表2008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最初的触发点是美国次贷危机,由于大量次贷违约,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2009年:-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果进一步显现。
全球贸易下降,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各国纷纷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例如实施财政刺激计划和降低利率。
2010年:- 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欧洲国家纷纷进行紧缩政策,导致欧洲经济增长放缓。
同时,中国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放缓。
2011年:- 2011年,全球贸易放缓,原油价格上涨。
中东地区的政治不稳定导致石油供应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2012年:- 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
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问题引发了市场的恐慌。
各国央行继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
- 2013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
美国实施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计划。
然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放缓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
2014年:- 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各地的市场出现了波动。
低通胀和高失业率仍然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2015年:- 2015年,世界各地的股市经历了一波波的震荡。
中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能源价格继续下跌,加剧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困境。
2016年:- 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脱欧,给欧洲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各国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倾向加强。
2017年:- 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略有恢复,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美国实施减税政策,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全球贸易争端持续升级,不确定性增加。
2018年:- 2018年,美中贸易争端加剧,全球市场再度陷入动荡。
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逐渐显现,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经济衰退。
- 2019年,全球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贸易争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全球增长放缓等因素对经济带来了压力。
历次美国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危机演进
10 1857~1858
1857 年的繁荣是靠金融投机支 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推动美
德、俄
撑的。
国铁路业;英国造船业);货币
因素(美国科罗拉多金矿和内布
拉斯银矿发现);
繁荣导致投机、投资过度,生铁 新市场(南北战争结束,美国铁
英、美、法、过剩,消费能力小于生产能力。 路需求增加);货币因素(英国
11 1867~1868
德、俄
以金融危机为先导。
给美国铁路融资支撑英国产品的
需求);
繁荣导致投机、投资过度,重工 新市场(美国贸易保护,使得国
业严重过剩,消费能力小于生产 内市场相对增大;铁路); 能力;以金融危机为先导,由维
也纳交易所危机引爆;卡特尔、
英、美、法、
12 1873~1879
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
德、俄
1825 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行
美国自 1783 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於(42)1825 年、(12)1837 年、 (10)1847 年、(10)1857 年、(9)1866 年、(7)1873 年、(9)1882 年、(8)1890 年、(10) 1900 年、(7)1907 年、(13)1920-21 年、(9)1929-33 年、(8)1937-38 年、(11)1948-49 年、(9)1957-58 年、(12)1969-70 年、(5)1974-75 年、(6)1980-82 年、(10)1990-91 年、(10)2000-01 年、(8)2008-09 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
19 世纪最后 30 年和 20 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1年国际金融大事
点评:虽然仍留下了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但G20戛纳峰会对新 兴经济体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标志着世界进入新兴 市场国家崛起的新阶段。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西方向非洲、 南美及亚洲国家提供援助。戛纳峰会上,包括欧洲在内的西方世 界向新兴市场国家求助成为主要议题之一,这是世界越来越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点评:这是金砖国家首次签订高级别的金融合作协议,这一计划 将建立与扩大五国本币贸易与本币结算放在了首位。金砖国家作 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一直承受着美元动荡带来的结算风险, 因此在五国之间推广本币结算,有利于推进五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更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1年9月17日,美国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和平示威活动,号 召2万人占领华尔街,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此次活动由加拿大非营利杂 志《Adbusters》于2011年7月发起倡议,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美国日益加 大的贫富差距,包括工会、社会团体、大学生和失业者在内的游行者自 称代表99%的社会民众,受到控制着美国财富40%的最富有的1%的人剥 削。活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华尔街大银行要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账户费用, 从而转嫁2010年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给银行带来的成本负担。10月 8日,“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呈现升级趋势,示威者在首都华盛顿及美 国其他地区举行游行活动,成为一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之后 在欧洲等西方多个国家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游行示威活动。
历史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过几次?都在什么时间?
历史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过几次?都在什么时间?历史上金融危机爆发时间是什么时候?不知道大家对金融危机有没有了解,除了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大部分上班族应该都经历过08年的金融危机,每个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那么,除去08年金融危机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爆发过其它金融危机呢?我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至今一共发生了6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具体如下: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随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十年之久。
大萧条期间,美国最高失业率达到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30%。
美国经济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1973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等国实行石油禁运,同时联合其他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石油危机爆发。
这场危机在主要工业国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
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自20世纪60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
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
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持续数年的过度增长后,开始出现灾难性下跌。
由于资产全面缩水,日本在10年中经历了漫长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增长停滞,进入“零增长阶段”。
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在美国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出口不断下降。
1997年7月,随着泰国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国家普遍出现货币贬值,爆发金融危机。
意大利经济危机
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 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 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气 下滑,进而影响本国经济。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 场,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又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 需求,如果危机不能得到 妥善解决,必将在实体层 面向中国传导。
如何解决?
1、使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等机构提出应对方案,伸出援助之手。 2、欧元区必须在制度建设、规则制定、政策实施 等方面更加谨慎、严格与完善。 3、目前,意大利众议院通过新一轮财政紧缩法案, 这份总额540亿欧元的紧缩计划旨在通过提高增值 税、对富人征收特别税、加大打击偷税力度、减 少政府开支和议员津贴等措施,达到意大利政府 此前确定的2013年实现预算平衡的目标。
意大利债务危机对
意大利作为全球第三大国债发 行人,其债权人遍及世界各地。欧 洲银行业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意大利 债务高达9987亿欧元。美国金融业 在欧元区也拥有巨大的风险敞口。 根据巴克莱银行的统计,美国银行 业持有的意大利高达2690亿美元。 一旦这些债务出现违约,处于温和 复苏过程中的美国金融业必将再次 遭受重创。
其不同程度存在的用工制度僵化创新能力低企业活力不足偷税以及政治内耗剧烈等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障碍然而目前意政府乃至整个欧元区在应对债务危机上还仅仅以紧缩开支修复政府短期资产负债表为主攻方向在体制性改革问题上却重视不够
意大利债务危机
——
大到救不了
韩佳 潘奕霖 李娜 董广巍 游博强 虞晨曦 孙文娟
受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及多项针对自己的指 控的困扰,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困难重重
这是梦幻的都市。。。。。。
事件背景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 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 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 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 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 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 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 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 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 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 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 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 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 西班牙等五个国家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2011年世界经济大崩溃(千疮百孔的世界经济)
很多人说我危言耸听,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也不知道经济已经从内部发生了根本性的裂变,更不知道问题已经严重到质变的地步了。
甚至不知道有一部分人正在利用这些经济问题进行一场空前绝后的财富掠夺。
当今世界经济究竟孕育做什么经济问题呢?我分析如下:1、欧洲有严重的债务危机,加上部分国家的资产泡沫。
由于欧元是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让欧洲很多逆差国有机会通过发行大量债券维持长期的高福利,并形成严重的债务。
现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不可救药。
原因如下:a、这些国家靠自己出口产品、劳务输出、金融、投资赢利获得外汇的能力极弱。
短期内不可能改变;b、这些国家长期靠发利率发行债务维持收支平衡,让这些国家的债务不断扩张累计。
而且现在世界上所谓的救助,实际如同借“高利贷”给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债务越来越高。
c、由于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债务偿还能力高度怀疑,加上源源不断的到期债务。
所谓的救助只能解燃眉之急,债务危机的缓解只能是昙花一现;d、由于欧洲很多国家的资产泡沫并未真正大规模破灭,资产价格尚未大幅下跌(现在很多欧洲国家的房价远远超过美国的房价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所以很多信贷风险还没有显现。
一旦这些国家的信贷风险全部显现,这些国家需要的资金将远远超过大家的估计。
最后救助这些国家的国家将会知难而退;e、德国、法国购买了大量其它欧元国家的债券或金融资产。
一旦这些国家经济崩溃,导致债务违约出现。
德国和法国将受到极大的损失,经济本来不错的国家也可能会成为攻击的对象;f、虽然欧元区国家共用一种货币,经济联系也相当紧密,但却绝对不可能真正像一个国家一样全力拼命相互救助。
所以当欧洲债务危机严重的时候必定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
这样欧元区抵御危机的能力会大幅下跌;g、欧洲债务危机的国家被逼实行财政紧缩减少赤字,但是财政紧缩将带来经济下滑,并引起财政收入的减少和更大的失业,甚至引起经济恶性循环和社会动荡;h、就算现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救助这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长期享受高福利的债务累计根源却没有解决,将来这些国家的总债务将会越来越大。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启示 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037-02摘要2009年金融危机尚未远去,世界经济缓慢复苏,2011年欧洲经济动乱又掀起一阵风波。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两次金融动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本文以2009年和2011年两次经济大动乱为依托,指出了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采取的措施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措施原因2008年,以美国为主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9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时隔3年,当各国经济开始逐步复苏时,欧洲经济又出现动乱,2011年8月以来,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收益率均超过6%。
与此同时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欧美国家下跌幅度在10%左右,大宗商品暴跌,石油下跌到90美元以下。
难道说欧洲经济危机又将爆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被提上议程。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一)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产生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具体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国家政策。
克林顿时代,对于按常规计算收入不足以购屋自住的穷人,国家出台相关硬性规定,为强推帮助穷人购屋自住,金融机构必须贷款给“穷人”;到布什总统时期,美国继续推行“居者拥其屋”政策,并且帮助鼓励大批经济不足者购屋自住。
这是后来金融海啸的根源。
(2)联储局的态度。
对于美国股市的非理性暴涨,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不仅不加以有效制止,相反,对于2000年至2002年股市大跌的情形,联储局采取快速大幅减息的措施,进一步导致银根宽松热钱滚滚,从而从根本上推高了美国房市,各种相关高危暴利金融产品同时滋生,这时金融风暴已经无可避免。
(3)美国民众的价值观。
在表面如此好的投资环境下,美国民众贪得无厌,被钱冲昏了头脑,忽略了金融投资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从而间接导致股市、房市只涨不跌,最后终于暴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北京豪帝集团总裁高亚豪前言今年<a name=baidusnap0></a>夏天</B>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几乎同时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在美国,政府和国会围绕提高公共债务上限发生激烈纷争,虽然在最后关头勉强达成协议,但却使人们看清了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
加上,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前景堪忧,今年8 月5 日,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AAA下调至AA+,同时将评级的前景展望维持为负面。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AAA级信用评级,使得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低至加拿大、英国、德国与法国之下。
全球金融市场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
美债危机尚未平息,更为凶险的欧债危机又卷土重来,迅速蔓延。
早在2010 年4 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就被调降至垃圾级。
2011 年6 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降至CCC 的全球最低等级。
2011 年7 月,穆迪又相继将葡萄牙与爱尔兰的主权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
接着,西班牙、意大利的信用评级也被降低。
甚至法国和德国的银行也受到了影响。
一场主权信用危机席卷欧洲,震动世界。
全球的股市暴跌,大宗商品、石油乃至于黄金价格都随之暴跌。
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市场恐慌情绪可见一斑。
欧元乃至欧盟摇摇欲坠,大有解体之虞。
应当认识到:发生在美国和欧洲的这场主权债务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是全球经济危机由市场延伸到政府、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个别国家扩散到全球体系的征兆。
那么,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性质和特征究竟是什么?其根源又是什么?它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前景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一、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特征与阶段 1、危机的根源此次危机的根源是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世界经济的结构失衡和供需失衡,是全球性的收入两极分化和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在全球化时代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矛盾集中爆发的产物。
(张捷: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启示,《开放导报》2009年第3期) 2、危机的特征(1)制造-服务型国际分工引起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 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在“去工业化”后日益倚重服务经济和虚拟经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则成长为“世界工厂”,制造-服务的国际分工形态初露端倪。
由于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等的影响,在制造-服务的国际分工形态下,创造财富的国家储蓄过度、消费能力不足,不创造物质财富的国家却储蓄不足、消费过度。
为了使贸易能够持续下去,一种基于“跨时比较优势”的借贷消费模式便被创造出来。
表面上看,制造-服务的国际分工对欧美十分有利。
一方面,它们可以利用服务业的垄断优势,在产业链中不断增加高端服务环节的利润分配比率,通过榨取低端制造环节的利润,从实体经济中攫取第一桶金;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利用“跨时比较优势”,获得廉价的借贷资金从事各种金融投机活动,从虚拟经济中攫取第二桶金。
但深入透视,这一分工模式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首先,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超前消费终需受到其偿债能力的限制。
一个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无限地透支未来,一旦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用产生怀疑,事态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第二,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处在工业化阶段、货物贸易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时,由产品内分工所衍生出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贸易必然是不平衡的,服务贸易的提供者必然处于逆差地位。
第三,当服务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分工走过了头,而服务经济又难以通过投资和贸易等实体经济活动实现内外部均衡时,服务经济就可能与实体经济相脱节,通过制造金融和房地产泡沫来维持自身的繁荣,其后果在这次危机中已经暴露无遗。
综上所述,当国际分工的新变化超前于传统的主流经济结构时,以贸易失衡为主要表征的全球经济失衡就可能发生。
这种失衡可以称为结构扭曲型失衡。
(2)发达国家的债务经济、泡沫经济与新兴经济体的产能过剩并存结构扭曲超过市场所能承受的限度时,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就是用市场倒逼机制,强制性地矫正结构扭曲。
本次危机的客观目标就是要消除发达国家过高的债务比率和过大的经济泡沫(去杠杆化),同时通过传递机制,迫使新兴经济体减少过剩的制造业产能和过多的出口(去产能化)。
(3)危机的坚韧性,由短期危机转为长期萧条的可能性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危机初期的救急措施相比,结构调整不易实现国际协调,人人都想把调整成本转嫁给他人,自己“搭便车”。
因此,许多国家采取的措施是治标不治本,把问题推到将来去解决,如此一来,短期危机就可能演变为长期萧条。
3、危机的阶段第一阶段:金融危机爆发阶段次贷危机引发欧美虚拟经济泡沫破裂,金融市场面临崩盘,金融危机也传染到新兴经济体的实体经济。
这一阶段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政策,由政府出手拯救金融机构和刺激经济复苏。
结果是市场暂时得到稳定,但结构调整未能实现,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措施只是把私人部门的债务转为了公共债务,新兴经济体为了刺激经济,公共债务也大幅度上升。
第二阶段:发达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和新兴经济体出现滞胀的阶段。
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萧条,长期寅吃卯粮和在危机中大把撒钱的做法终于引爆主权债务危机。
由于货币政策失灵,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可能破产,紧缩开支又可能陷入二次衰退,发达国家面临两难困境。
新兴经济体在前期扩张政策的刺激下出现较强劲反弹,但由于国际国内旺盛的流动性,通货膨胀不断攀升,不得不转而实施紧缩政策。
由于发达国家消费疲软,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受阻,经济增长也开始回落,若继续实施紧缩政策,可能与发达国家一起陷入萧条;若转而采取扩张政策,通胀又可能抬头,同样面临两难。
最近,以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为契机,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如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得不到遏制,全球危机将进入“二次探底”的阶段。
二、结构调整的困难:如何调整?谁来支付调整代价? 1、结构调整是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窘境,原因就在于导致危机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未得到解决。
由于危机的根源是在制造-服务分工模式下世界经济的结构失衡和全球性生产过剩,因此,只要发达国家没有完成“去杠杠化”,新兴经济体没有完成“去产能化”,由创新引领的新的主导产业没有出现,世界经济就不可能实现“再平衡”,经济就难以真正复苏,危机就可能转为长期萧条。
2、结构调整的困难和代价消除结构性失衡需要贸易双方调整各自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结构扭曲的分工模式往往是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形成的,发展中国家属于分工的被动接受者。
问题在于,结构调整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中国早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型升级,美国在危机中也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和“出口倍增战略”,但均未见到成效。
除了经济危机的干扰以外,关键的问题是结构调整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应当由谁来支付这一代价?各国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存在博弈。
在结构调整的代价中,影响最大的是失业问题。
结构调整总是会使经济增长放缓,无论是美欧的“去杠杠化”还是中国的“去产能化”,如果听任市场调节,都将带来严重失业。
失业不仅会使经济进一步陷入萧条,而且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失业者往往是低收入人群,原本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受损者,是两极分化带来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社会基础,让全球化的受损者来承担经济危机的后果和结构调整的代价,是在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由此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可能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故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均未真正迈出结构调整的步伐。
原则上,结构调整的代价应当主要由全球化的受益者来承担,但实际上很难判断究竟谁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欧美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在中国看来,欧美才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
因为它们享受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低成本的借贷资金,而中国只获得微薄的加工费,却付出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代价。
在各国国内,同样存在由谁来支付调整成本的问题。
如美国两党围绕债务上限的争论,欧盟各国实施紧缩财政预算所遇到的反抗,中国各利益集团围绕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博弈,实质上都反映了该由谁来为危机和调整“埋单”的问题。
如果对这些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结构调整就难以有效实施。
要找到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并摆脱利益关系的羁绊,与其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将考验各国当政者和主要利益集团的政治智慧和政策决断力,同时也是对各种政治制度改革创新应对危机的一个严峻考验。
三、中国经济将转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出口导向战略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行将结束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廉价劳动力,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GDP年均增长约10%, 2000年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由前期向后期推进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局限性正日益显露。
首先,该战略驱动下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主要依赖初级要素外延投入的粗放增长,缺乏创新激励。
随着经济发展,虽然要素禀赋结构有所提升,但我国的制造业依然停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企业主要是依靠“汗水”而非智慧在挣钱。
其次,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劳动力供给正迎来“刘易斯拐点”,工资成本上升,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土地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加上人民币升值,国外需求疲软,产业利润日趋微薄,比较优势的削弱导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衰减。
第三,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日趋萎缩,这不仅造成普遍的产能过剩,还产生了我国以消耗资源和透支环境的代价去“补贴”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现象。
第四,由于我国出口中工业品占据绝对比重,服务贸易的比重低,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自然有力地拉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在我国的外贸结构中,加工贸易占了出口贸易的一半,削弱了出口制造业与本土服务业之间的关联。
制造业在出口拉动下的过度发展挤占服务业的资源,阻碍产业结构由工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
总之,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一个大转折的时期,无论是欧美大量透支和消费的债务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中国大量投资和大量生产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这场危机以后都将难以为继。
2、中国经济将转入内需主导的次高速增长时期由于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源于内需尤其是国内消费。
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支撑。
2008 年,美国、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88%。
而同年我国这一比重仅为72.8%。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未得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内需的扩张和增长动力的转换还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在此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势必放缓。
适度下调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