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精品教案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809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3.png)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材料,了解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推行的独裁统治;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护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通过学习宋教仁、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感知近代民主革命的曲折性与艰巨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教学难点袁世凯能够复辟帝制的原因以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随堂练习1.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
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C )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C.公然复辟称帝 D.出卖维新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D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C )A.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B.都是武装斗争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A )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D.武装革命、建立民国、民主共和、民主科学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张作霖、吴佩孚、冯国璋、曹锟、段祺瑞……这些北洋军阀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
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北洋军阀人物,查阅其生平资料,并把他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教案)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1ece04bcd126fff7050bb2.png)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教案)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本课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本课难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和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教师介绍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拥有新式武器装备的反动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对清政府和革命派大耍反革命的两手,把清政府和革命派同时打了下去。
孙中山等企图以《临时约法》、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搞专制独裁。
袁世凯表面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拟定各部部长名单时,却竭力排斥革命党人,结果北洋军阀掌握内阁实权。
不久,唐绍仪内阁倒台。
2、掌握内阁实权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严重挫败,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标志:孙中山宣布解职(1912年4月1日)教师指出:革命派既然交出了政权,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实现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使中国走上民主的轨道,历史证明这是多么幼稚的幻想。
二、二次革命1、原因(学生看书总结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①“宋案”使国民党人开始认清袁世凯专职独裁的真面目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为筹集反革命战争经费,他不惜出卖国家主权,1913年4月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定了《善后借款合同》,袁世凯独裁卖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②善后大借款”暴露袁世凯卖国独裁的野心袁世凯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凶相毕露。
1913年夏,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
并派兵南下,发动了反革命内战。
③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罢免赣粤皖三省国民党籍都督国民党人被迫应战。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独立;黄兴在南京响应,随后,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宣布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1913年)教师讲述: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继续,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与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的袁世凯之间的一场武装斗争,最终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而遭到失败。
8年级历史 部编版上册教案《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8年级历史 部编版上册教案《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https://img.taocdn.com/s3/m/a6bc65e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6.png)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目标(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二)教学目标1.从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的过程和最后的失败认识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然被历史抛弃,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2.观察二次革命形势图和护国战争形势图,了解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经过,提高观察地图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增强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3.从宋教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一系列斗争,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反对独裁专制,坚持民主共和的不屈不挠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4.分析军阀割据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战争的残酷,树立珍爱和平的意识,同时认识到只有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人民才会有安定和平的生活,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由四个子目构成: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和军阀割据。
四个子目以民主共和的艰难发展为思路,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逐步实现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进而复辟帝制的自取灭亡之路;另一条线索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步清醒,认识袁世凯真实目的,奋起反抗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其核心在于民主与共和的斗争。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以后,但政权仍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2.教学难点:北洋政府的概念和军阀割据的影响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核心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引导学生从两条主线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加强独裁统治,最后复辟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行为;二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是辛亥革命的“余波”。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2b9e6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2.png)
3. 论述题:论述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政治上,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权威丧失,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上,军阀割据导致各地经济封锁,交通堵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文化上,军阀割据造成文化倒退,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恶化。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 比较题:比较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异同。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央权威丧失,地方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不同之处在于,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更为严重,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无法统一全国;而北宋时期虽然也有军阀割据,但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学生互评(200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我还将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主要关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10.北洋军阀的统治](https://img.taocdn.com/s3/m/ad74b4e0fab069dc50220131.png)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措施及作用;2.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是失败的过程;3.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概况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北洋军阀政权性质;2.通过对袁世凯专权和袁世凯称帝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分析现象与本质以及人物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难点:诶杨俊发政权的性质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阅读法、探究法教学准备 PPT、影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袁世凯图片:他曾经被人称赞为“中国的华盛顿”,但也被人骂作“窃国大盗”,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出示课题: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新课探究一:袁世凯独裁1.原因?(袁世凯不赞成共和,也未必真心拥戴民主。
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
)2.具体做法?(刺杀宋教仁----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强迫过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大权独揽。
)3.习题巩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独裁采取了一系列活动,下列哪一事件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A.宋教仁被杀B.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D.强迫清帝退位探究二:“八十三天皇帝梦”1.哪些条件使袁世凯登上了“皇位”?(袁世凯一系列独裁的举动,为他最终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一些政客和复辟势力迎合他的心思,也公开拥护了塔就任中华帝国皇帝)2.袁世凯回复帝制具体表现?( 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3.结果怎样?(袁世凯称帝后,各种力量纷纷讨伐,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在绝望中死去)4.出示护国军进军示意图,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过程。
北洋军阀的统治优秀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226d8f04a1b0717ed5dd3a.png)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目标】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袁世凯复辟(二)军阀割据混战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宋教仁遇刺案。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
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447d7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e.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和军阀割据的背景、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这一阶段的历史,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详实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政治特点及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及政治特点。
2.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阶段的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https://img.taocdn.com/s3/m/31e2210bc77da26925c5b0df.png)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本课有四个子目: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
四个子目突出两条主线:一是北洋政府对内逐步实现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二是民主革命者和广大人民逐步清醒,奋起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
袁世凯上台之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与北洋军阀展开不懈地斗争。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教学目标1.了解北洋政府名称的由来,认识北洋政府的性质。
2.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革命行动,认识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3.通过图表与数据分析,能够认识到军阀混战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同时提升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军阀割据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这幅漫画描绘的是一只猿猴站在象征权力的天安门城楼上,手握长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刀大杀人多”,意在讽刺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共和,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这中间的经过与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来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设计意图)本课以漫画来引入,通过对漫画的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思考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对革命的影响。
【讲授新课】一、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清朝的行政区划中辽宁奉天省、河北直隶省、山东等沿海省份通称为北洋,负责管理北洋地区事务的官员就叫做北洋大臣。
2018年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公开课课件
![2018年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893beb7c1cfad6195fa77a.png)
③
失败原因: 结果:
国民党力量涣散 袁世凯力量强大
④
南方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 袁世凯的势力更加巩固、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
1、准备: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3)废《约法》颁《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成为终身大总统
浓缩记忆:党—会—法—制—法
时间:1915年底
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经过: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 两广进兵 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 纷独立 结果: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袁世凯能够迅速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原因: 一、袁掌握了北洋新军,并不断扩充其实力 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尤其是日 本帝国主义 三、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 想舆论,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也起到 一定的作用。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根本原因:由于中国两半的社会性质决定 的,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迅速失败的原因:
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 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 三.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 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四.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复辟帝制者众叛亲离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1、时间: 1912年3月 2、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性质: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封建买办政府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 ………… 1916 ………… 1928 袁世凯 军阀割据
一、袁世凯专权
政治:控制内阁;破坏《临时约法》
军事:加强北洋军力量;削弱革命军。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b0a2ca32d7375a4178040.png)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是民国时期社会的潮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巩固提升。
1.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的标志性事件是()A.逼迫清帝退位B.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C.袁世凯在南京就职D.参议院选其为临时大总统
答案:B
2.清朝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的时间是()
A.1910年2月12日B. 1911年10月10日
C.1912年2月12日D.1912年3月10日
答案:C
师:我们看看这些军阀投靠的哪些帝国主义国家。
课件展示图表:军阀割据形势图,见第27张PPT。
教师强调:北洋军阀内部分裂派系主要有直系、皖系和奉系,地方派系有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的桂系;阎锡山的晋系。
师:这些军混战的概况是怎样的呢?
3.军阀混战概况:
教师明确:这些军阀为了抢夺政权和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步骤:
教师明确:(1)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重新起用袁世凯。(2)袁世凯率北洋军队攻占汉阳、汉口,炮轰武昌。革命党人被迫停战议和,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把政权让给袁世凯。(3)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宣布“赞成议和”。孙中山辞职。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 第9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
课题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单元
【教学设计】《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华书局)
![【教学设计】《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华书局)](https://img.taocdn.com/s3/m/e703b1a2d4d8d15abe234e26.png)
《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革命党人的妥协,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转而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一度复辟帝制,使新兴的民主共和国陷入困境。
而袁世凯死后,中国又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
本课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袁世凯独裁”“袁世凯称帝”和“军阀割据混战”。
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袁世凯的不断的进行专权统治到复辟帝制,结果走向灭亡之路在一步步的破坏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而革命党人一直捍卫民主共和政体,双方展开可一系列斗争。
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了分裂,军阀之间混战不断,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袁世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专权统治。
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革命党人是如何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进行斗争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教学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教学难点】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统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吧。
二、新课讲授(一)袁世凯独裁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官僚世家出身。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5d0d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9.png)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学习目标】1.通过补充人物扫描、课外资料等形式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混战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评述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等历史事件,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感知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
【家国情怀】【关键问题】◇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基本趋势,有理有据地评述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本课着重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学习过程】环节一:相关链接(1)北洋政府: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2)(袁世凯表示)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生效)。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时序尺通过阅读相关链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背景。
设问:阅读相关链接并结合预习,说说他是否真的兑现了其誓言?(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零散知识点,方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能够较快理解何把握。
)环节二:宋案疑凶出示宋教仁“人物扫描”相关信息以及出示他的相关活动轨迹,宋案的发生等信息:设问:谁是幕后真凶?杀人动机是什么?思考:结合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宋教仁被刺事件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宋教仁被刺事件让学生了解袁世凯的独裁野心,为后续袁世凯的违背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做好铺垫。
【精品历史课件】2017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ppt课件
![【精品历史课件】2017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d22ce752ea551811a687b0.png)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 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 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 加以分析。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 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 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 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 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 证自己的观点。
一、袁世凯独裁
二次革命为什么失败?
1.北洋军力量的强大,帝国 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2.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 3.未能发动和组织群众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二、袁世凯称帝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过程: 临时大总统
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解散国会
废《临时约法》,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
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内阁总理大臣
城”。
初二【历史(统编)】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统编)】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fe7ead6bd97f192379e9ab.png)
介绍“北洋政府”起止时间。
出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节选,了解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的限制。
出示:唐绍仪内阁阁员合影及相关材料
讲解:袁世凯成立由他控制的内阁过程。
讲述:“宋案”的经过。
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袁世凯的行为,宋教仁被刺事件说明了什么?
出示:二次革命形势图
讲述:二次革命的背景、经过与结果。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上
课题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 8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2.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3.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革命党人的斗争事迹
利用“袁世凯独裁专制大事记”时间轴,梳理袁世凯独裁专制的过程。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呢?
出示:孙中山《讨袁檄文》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说说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思考这段话表达了孙中山怎样的决心?
出示:“护国战争形势图”
讲解:护国战争的背景、经过与结果。
出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出示:“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利用结构式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4.感悟孙中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与结局
教学难点:北洋政府统治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北洋政府统治初中教案
![北洋政府统治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87409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8.png)
北洋政府统治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和统治特点。
2. 掌握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及其影响。
3. 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
教学重点:1. 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
2. 军阀割据的形成及其影响。
3. 民主革命斗争的主要事件。
教学难点:1.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
2. 民主革命斗争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北洋政府统治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军阀割据和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
2. 提问:北洋政府时期的统治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出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
二、讲解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15分钟)1. 讲解北洋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统治方式,强调其军阀性质。
2. 分析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介绍各军阀的统治范围和相互关系。
3. 讲解北洋政府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包括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重要事件。
三、讨论军阀割据的影响(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军阀割据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如政治动荡、经济凋敝、民生疾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军阀割据影响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军阀割据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四、讲解民主革命斗争的意义(10分钟)1. 讲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斗争,强调其历史意义。
2. 分析民主革命斗争对中国的影响,如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促进国家现代化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民主革命斗争的启示,如坚定信念、勇敢斗争、坚持人民利益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北洋政府时期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引导学生进行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和民主革命斗争的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efa69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0.png)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当时的历史情境。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总结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社会的影响。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基本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北洋政府时期的一个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军阀割据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分析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
-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军阀割据对社会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无法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7.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化状况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文化状况复杂多样,既有封建文化的残余,也有新兴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
-由于政治腐败和军阀割据,文化事业受到严重影响,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化观念和思想。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互动和实践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不够全面: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中华书局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中华书局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2ceb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6.png)
过程:
讲解工业革命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工业革命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工业革命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工业革命案例进行分析。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工业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工业革命时期不同社会角色,如发明家、工人、资本家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增强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蒸汽机模型制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工业革命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工业革命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工业革命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43a3ba0116c175e0e48b1.png)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变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文化上,面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学性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对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复杂的政局,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深远意义,仍无法全面地理解。
教师应坚持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及影响,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
【教学目标】1.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时空定位,通过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史料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2.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探讨,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教学主题从“新”“旧”冲突中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
(二)教学过程导入材料1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利。
”“中国醒悟之后,发奋自雄,五年小成,七年大成。
”——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学生活动】根据材料1,概括辛亥革命志士的理想目标,回顾辛亥革命前国人为此所做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
党人的妥协,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转而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一度复辟帝制,使新兴的民主共和国陷入困境。
而袁世凯死后,又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
本课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袁世凯独裁”“袁世凯称帝”和“军阀割据混战”。
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袁世凯的不断的进行专权统治到复辟帝制,结果走向灭亡之路在一步步的破坏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而革命党人一直捍卫民主共和政体,双方展开可一系列斗争。
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了分裂,军阀之间混战不断,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时局的动荡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袁世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专权统治。
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革命党人是如何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进行斗争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
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教学难点】
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统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吧。
二、新课讲授
(一)袁世凯独裁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官僚世家出身。
甲午战争后,清廷酝酿编练新军,他抢先上书朝中权贵,提出训练新军的方案,得到李鸿章和慈禧亲信荣禄的推荐,于光绪二十一年底被派至天津小站,组建新建陆军,“小站练兵”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戊戌政变后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年底署理山东巡抚,率全部新军至济南,镇压义和团。
二十七年,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三十四年,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他被罢官,回家养病。
宣统三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摄政王载沣被迫重新任用他,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革命党人和清廷之间左右逢源,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清帝退位,于 1912年 2月骗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结合上述材料,教师大致讲述袁世凯崛起的过程,让学生对于袁世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出示中华民国第一节内阁成员名单:
内阁总理:唐绍仪陆军总长:段祺瑞
内务总长:赵秉钧海军总长:刘冠雄
外交总长:陆征祥交通总长:施肇基
财政总长:熊希龄司法总长:王宠惠
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
工商总长:陈其美
让学生感受袁世凯是如何建立起专权统治的。
1.宋教仁遇刺
时间:1913年春
地点:火车站
事件:宋教仁遇刺身亡
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造成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把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
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
因此,袁世凯派人在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2.“二次革命”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扑压革命势力,并派北洋大军南下,从而导致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但是由于革命党人力量涣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
思考:二次革命为什么失败?
北洋军力量的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
未能发动和组织群众
(二)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
纳:两面派手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独裁专制之实。
政治暗杀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
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更加肆无忌惮的实行专制独裁,逐渐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
通过图片讲解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
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
孙中山的《讨袁宣言》和护国运动。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
想一想:袁世凯复辟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
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孙中山领导的全国人民反袁斗争轰轰烈烈的进行
帝国主义对其丧失信心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缺乏群众基础以及北洋军阀内部矛盾
(三)军阀混战
(1)通过地图介绍各系军阀基本情况。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三、本课小结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