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
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焉。
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
欧阳永叔曰:“《尔雅》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体各异,于是又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
”吴敬甫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
胡元瑞谓“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
”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字书三者学而已。
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至当。
然其得失异同,匿庸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
盖所以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已耳。
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
盖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
《易》曰:“艮其辅,言有序。
”《诗》曰:“出言有章。
”曰“有序”,曰“有章”,即此有形有声之字,施之于用、各得其宜而著为文者也。
《传》曰:“物相杂故曰文。
”《释名》谓“会集众采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词谊,如文绣然也。
”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者,则古无传焉。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而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奚从哉?《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其《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通雅》引作“离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之,先辨其句读也。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词的分类体系是什么?分类标准有哪些?分类体系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认识《马氏文通》的分类体系1分类标准《马氏文通》后续中层写到“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形成者也,惟字之在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论夫句读焉。
”由此可见,马氏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讲清句法,或者说是为了更好地分析语句结构也就是马氏之“句读”。
根据其划分此类的目的可以断定《马氏文通》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其分类标准自然也应该是语法标准。
由于在《马氏文通》中多次提到“字类者、亦类其义焉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等等,也在许多地方以意义为标准给词类下界说。
所以,由很多语法学家认为马氏是按意义划分此类的。
但是若全面分析《马氏文通》,会发现其分类标准确切地说应该是用以意义为基础,以语法为主导的原则给词分类的。
通过统计,我们看到马氏的意义标准只在为实字或部分实字小类下界说时才使用,而马氏用语法标准对汉语的词汇进行了系统地分类,2分类体系《马氏文通》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分类法,把字分为虚实两大类。
实字五类:名字:普通名字(集合名字和抽象名字)和专有名字代字:指名代字、接读代字、询问代字、指示代字静字:象静和滋静动字:外动字、受动字、内动字、同动字、助动字和无属动字状字:连绵形式重言重言加“尔”实词后加“然”“尔”“如”“乎”如、若+名、静、读+然“犹”“惟“若”“如”名、动、静假借作状语者盖,甚虚字四类:介字:之、于、以、与、为、由、用、微、自连字:提起连词、承接连词、转连词、推拓连词助字:传信助词、传疑助词叹字3我的认识我认为《马氏文通》的字类体系基本符合汉语实际,虽然其总体架构是模仿西洋语法的,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语词类体系与《马氏文通》的字类体系基本相同。
《马氏文通》划分词类虽然主要依据词义,但也充分认识到了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但是《马氏文通》划分词类,一方面从意义出发,另一方面又拘泥于词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便使作者经常陷于矛盾之中而不能自圆其说。
《马氏文通》的出版与版本溯源
《马氏文通》的出版与版本溯源《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汉语语法的学术著作,开创了中国语法学的先河。
作者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清末著名外交官与学者。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搜集创建的一套汉语语法体系。
全书共十卷,由介绍术语始,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最后一卷论句读,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均包括在内。
从此,汉语语法与世界接轨,该书的价值被学术界公认。
《马氏文通》作为商务印书馆早期第三种出版物(前两种为《华英初阶》《华英进阶》),原书扉页印有“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商务印书馆排印翻刻必究”字样。
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即1898年11月,距离商务印书馆创办只有一年多,当时商务还只是一家以代客印刷、出售铅字铜模、代售印刷机械为主要业务的小印刷厂,在《马氏文通》前后出版的都是英语教科书或参考书,出版《马氏文通》这种学术专著确实显得有些突兀。
那么,书中有没有关于出版情况的记载呢?《马氏文通》有两篇序,一篇撰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日(1898年4月9日),一篇撰于同年九月初九日(1898年10月23日),后一篇正是写于出书前不久,两篇序论述的都是写作意图与语文学的问题,没有涉及出版。
接着,作者有篇“上册付印题记”,提到了出书,文字不长,抄录如下:《文通》之作,其用意具详前后两序并凡例矣。
一时草创,未暇审定,本不敢出以问世。
友人见者,皆谓此书能抉前人作文之奥,开后人琢句之门,非洞悉中西文词者不辨。
人苟能玩索而有得焉,不独读中书者可以引通西文,即读西书者亦易于引通中文,而中西行文之道,不难豁然贯通矣。
怂恿就梓,得六卷,而论实字已全。
其论虚字,论句读,且俟续印。
建忠自记。
作者说的“友人”与“怂恿就梓”者是谁呢?值得考究。
像马建忠这样身份的学者,不可能找刚创办一年多的小印刷作坊出书。
虽然都在上海,但他是天主教徒,与基督徒夏瑞芳等商务创办人不一定有来往。
马氏文通·后序 翻译
释译《马氏文通·后序》荀子说:人之所以不同于飞禽走兽,是因为他们能形成群体。
所说的“群”,难道仅仅是群体的形式嘛?也是说能交流、沟通他们的思想感情吧。
那么,所用来沟通今人思想感情的是话语;所用来沟通古人思想情感的是文字。
《说文解字》中说:形、声相加叫作“字”。
那么字形中的横竖、曲直、正斜、上下、内外、左右,字音中的抑扬、开塞、合散、出入、高下、清浊,这其中的变化难以理出头绪。
不只分散生活在五大洲的人们,他们的文字的是继承了梵、伽卢、仓颉,然而从左书写、从右书写、从下书写他们的文字,互不相似,所以不能相互交流沟通。
即使一脉相承,世代相传,然则字形由圆成方、从繁至简,字音从舌而齿及唇、递渐变化(遞,同“递”),交流沟通的能力也几近于穷尽了吧。
然而言语所不能精确表达的,最后精确翻译成外族文字而辞意相通。
形声文字或其他的文字,通透训诂就能通晓经书的涵义。
如果所见的不一样,只有那改变了字形、字音的文字,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纵观古今(亘:连接)、横贯世界(塞:充满),无论它的人种或黄色,或白色,或紫色,或黑色都是人,上天都把心(头脑)给予他所以能够思考,思考能表达于外的本领。
有时常探寻讨究使用横行文字的国家或民族语言的源流(画:“货”音),如果把希腊语、拉丁语拿来加以比较的话,会发现它,词分别词类、句子制约词,他们所凭借语音表达思想、能用文字传递信息,都有一定固有的语法规律,而用这语法规律来分析、衡量我们的经史子集等书,其主要的语法规则没有什么不同。
此用共同的语法规则来探讨、说明不同的语言现象,这也是本书所以编成的目的。
或许有的人会说:“您对于西学,思想形态上‘人性的精深微妙’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学说,‘遵循自然法则与修身准则使自身善、使一生善’的学说、以及‘历史的和现在的治道、教化的因袭变革’学说,实际功用上‘富国强民本体与功用’的知识、‘军事政治上纵横皮比的权谋策略’的知识、以及关于‘度量、算数、重量、化学、水、热能、光能、电能等自然科学’的运用。
《马氏文通》的另一面──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
《马氏文通》的另一面──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
刘乃仲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8()3
【摘要】《马氏文通》的另一面──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刘乃仲人们评价《马氏文通》,往往批评它是模仿西洋语法。
《文通》果真是“单纯地机械地模仿”吗?就马氏本人而言,显然没有单纯模仿西洋语法的想法。
这一点在《又通·后序》中讲得很清楚。
“因西文已有之规矩,...
【总页数】3页(P39-41)
【关键词】《马氏文通》;《文通》;汉语语法特点;模仿与创新;《文心雕龙》;“而”字;汉语事实;汉语语法规律;语文建设;《说文》
【作者】刘乃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荀子》中的“焉”——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 [J], 薛安勤
2.反思与前瞻——纪念《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周年 [J], 胡壮麟
3.《马氏文通》“动字相承”的重新阅读及相关思考——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20周年 [J], 杨西彬
4.论《马氏文通》的理论基础——纪念《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周年 [J], 宋绍年
5.北京市古代汉语研究会举行“《马氏文通》发表90周年纪念会” [J], 晓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氏文通·后序》简注
《马氏文通·后序》简注
苟卿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夫曰群者,岂惟群其形乎哉!亦曰群其意耳.而所以群今人之意者则有话;所以群古今人之意者则惟字.传曰:形声相益之谓字.夫字形之衡从,曲直,耶正,上下,内外,左右,字声之抑扬,开塞,合散,出入,高下,清浊,其变幻莫可端倪.微特同此圆顶方趾散处于五大洲者,其字之祖梵,祖伽卢,祖仓颉,而为左行,为右行,为下行之各不相似而不能群;即同所祖,而世与世相禅,则字形之由圆而方,由繁而简,字声之由舌而齿,而唇,而递相变,群之势亦几于穷且尽矣.然而言语之不达者,极九译而辞意相通矣;形声或异者,通训诂而经义孔昭矣.盖所见为不同者,惟此巳形巳声之字,皆人为之也.而亘古今,塞宇宙,其种之或黄,或白,或紫,或黑之钧是人也,天皆赋之以此心之所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达之理.则常探讨画革旁行诸国语言之源流,若希腊,若辣丁之文词而属比之,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于是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是则此编之所以成也.。
-马氏文通序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 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以 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 塾师固昧然也[20]。而一二 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 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 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21]。 噫嘻!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 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 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
马氏文通序
126班15--28号整理制作 (第二组)
目录
作品简介
作者简述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后序 感想总结
作品简介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是中 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 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 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 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 基石。《马氏文通》融汇汉语传统和外来的理论方 法研究汉语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方法上 树立了一个典范。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 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 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天说着“伊伊吾吾”的话;等到 长大后,当了私塾先生,也只能 就其经文推衍义理。对于逐字住 句批区分词性及词在句中的词法 成分,字与词之间相匹配形成的 语义;对于一个字,有的时候放 在句首,有时批在句尾,句读间 的先后顺序完全参差不齐 ,形成 这样的原因 是私塾先生的愚昧无 知。那些以经师自命的人研究经 文、古文词汇,言之如何通晓, 没有一个不说是在于凭心灵来体 会明白,无人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唉,这和那些知道道路却不知道 理如何推晓有什么区别?后来的 人,又将如何探求语法学问?
-马氏文通序
的,句子意思清楚,字不会有错。用 一个语法规律可以驾驭千万类语句。 话说回来,刘氏并没有发现振本知以 的道理。
❖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经,使是习之,先辨其句读也。”徐
音豆[17]。皇甫茂正云:“读书 未知句度,下视服杜。”[18]度, 即读,所谓句心也。然则古人小 学,必先讲解经理,断绝句读也 明矣。夫知所以断绝句读,必先 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刘氏
邈说郑注中的“读”字音“豆”,皇 甫茂正说;“读书却不知道句度,对不 起郑玄”。度,就是读,所说的是句 心,如此说来,那么古代小学就必定 行讲解经书语句关系,断绝句读,就 是明白无疑的了。哪里知道所说的断 绝句读,必定要先知晓集字成句成读
如文绣然也。”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
文章,古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
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
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
者,则古无传焉[12]。
❖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 ❖ 儒生们现在不读书就做文章也就罢了,
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
儒生们现在读书了做文章,将能够学
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 能,其道奚从哉[13]?《学记》 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14]其《疏》云: “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 绝也。”[15]《通雅》引作“离
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
明未变的形与声,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已经
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 已耳[8]。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 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 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 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 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盖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汉语言文学师范1201 刘玉 2012013474一百多年前,中国语言学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即《马氏文通》的问世。
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对后来的语法学界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自《马氏文通》诞生之日起,语言学界就争论不休。
无论是从作品本身的优点与不足还是到作者其人,历代(指年代)语言学者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也得出了客观公正的结论,总之,《马氏文通》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的《马氏文通》的作者是马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出生于1845年2月9日。
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
他精通拉丁语和法语,同时,作为清朝末年的大学者,他又精通古代汉语,因此,《文通》打上了西方语法思想的烙印。
此外,作者在“例言”里说此书系仿葛郎玛而作,此书又是一部开山之作必然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和论证,下面就从语言学史的角度对此书进行总结和评价。
一、《马氏文通》与训诂学《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文法学。
在它刊出以前,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中便已立“静字”,“动字”之名。
但是这只是零零碎碎地讨论,还不能说已经开始了中国文法研究。
《马氏文通》才是我国新训诂学时期,在“在成熟的训诂学时期”小学作为经书的附庸是为了发明经义,在方法上也有很重的玄学气味。
但是到马建忠这里,尤其是清朝末年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马建忠明确提出了作此书的目的。
《马氏文通》自序上说:“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悉从哉?,,,,,,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从这一段话看,可以看出此书目的的积极目的,从消极目的看它仍然是为了经学而存在的一种经学的附庸。
然而,他在“例言”中又说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迅速掌握语文规律,缩短学习语文的年限,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学习其他科学,达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目的,摆脱清朝末年落后的局面。
《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初版名《文通》。
马氏文通 后 序注释
马氏文通后序注释
马氏文通是辽宁马大师智慧经验的集大成,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
的古典文献。
文通由马大师于元代(1271-1368年)编撰而成,主要是
关于中医心理学技术及其使用,诸如汤药疗法、中药熏法、帖纸搭配、调气药物、体术操作等,综合上述技术,从而构造一套完整的综合运
用技术。
一、古典文献的重要性
马氏文通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古代医
学理论精华的得汇,而且还形成了中医心理学技术及其使用的系统性
理论体系。
二、马大师编撰马氏文通的背景
马大师在编撰马氏文通之前,受过多位名医的青睐,兼承传统中医理论,受汉唐龙晔、卷一中医等传统医学家们思想的影响,罹患疟疾,
因而将冬至以后的冷气传入中花式的冷气治疗术,精确记录传统中医
技术和经验,利用西方科学的理超实践,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整体思想。
三、《马氏文通》的主要内容
马大师在《马氏文通》中总结了心理学技术和使用技术,全书一共包
括50经,主要内容有:心理学技术,如自然界调理法、心法、七种情
绪体质类型测试等;帖纸搭配,如花花物痹物帖纸配搭,组织蒸汽冷敷;调气药物,如气月调息用药,穴位调理药,那支调理药;体术操作,如针灸,梁吐法;汤药疗法,如归茂药,一拍药等。
四、马氏文通的学术影响
此外,《马氏文通》还收录了诸多有价值的技术记载,如唐朝官方研
发的汤药,以及宋朝被定点实施的中医护理学,使得中草药丰富多彩,形成了一种现代中药学与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思想的新结合。
马大师对
古代中医心理学实践的储备和思想的总结,也为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奠
定了基础。
《马氏文通》课件
古今比較二 ——和《古代漢語》教材的比較 和 古代漢語》
古代 漢語 馬氏 文通 (語法 語法 關係) 關係 聯合 結構 偏正 結構 主謂 結構
動字、 狀字 動字、 介字 名字與 動靜 與動 與動 動靜諸字 諸字 靜諸字 靜諸字 詢問代字 與動靜諸 字
歸納如下: 歸納如下:
第一,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第一 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用在聯合結構裏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表示兩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 表示兩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可用於順接或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 可用於順接或 逆接) 逆接 第二,用在偏正結構裏 用在偏正結構裏,連接狀語和謂語 第二 用在偏正結構裏 連接狀語和謂語 動詞。 前後語義相承 前後語義相承) 動詞。(前後語義相承 第三,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用在主謂結構裏,連接主語和謂語 第三 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逆接 逆接) 逆接
古今比較一 ——和《漢語大字典》的比較 和 漢語大字典》
副詞。 《漢語大字典》而:副詞。 漢語大字典》 副詞 1、表示時間 相當於“才”。 相當於“ 、表示時間,相當於 2、表示範圍 相當於“只”、“唯獨”。 相當於“ 唯獨” 、表示範圍,相當於 3、表示繼續 相當於“猶”、“還。” 相當於“ 、表示繼續,相當於
能力有限 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授課結束 謝謝收看
承接連字而821例183193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語例222228822229245246260261291292307能力有限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氏文通》( 》(讀 《馬氏文通》(讀本)本用法是連接動字或靜字 1、“而”連接動字(例70—118) 連接動字( 、 ) 2、“而”連接動、靜諸字(例119—148) 連接動、靜諸字( 、 ) 3、“而”連接狀字與動、靜字(例149—178) 連接狀字與動、靜字( 、 ) 4、“而”連接介字與動、靜字;“而”連接介 連接介字與動、靜字; 、 字與動字 (例183—193) ) 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 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 、 ) 或用如狀字(狀語)( )(例 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 ) 6、“而”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表 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 、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 實際上連靜字(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而”實際上連靜字(或狀 )(例 語)(例222—228) )
《马氏文通》中的语序问题述评
清末 马建 忠的《 马氏文通 》 是 我 国最 早的一部 汉语语 法 著作 , 它标志着我国的汉语 语法研究 工作进入 了一个新 的历 史时期 。作为汉语语法研究开 山祖师 的马建 忠 , 一方 面古 汉 语功底深 厚 ,对我 国古代学者研 究汉语语 法 的情 况非 常熟 悉, 另一方 面又通 晓印欧诸种语言 及其体系 。因此 , 他在 写 《 马氏文通》 时既继承 了国人 的语法研究成果 , 也模仿 了印欧 语法体系 , 但 他在继承和模 仿的基础上有 自己的创新 和独 到 的见解 , 发现 了很 多拉 丁语法没有 只有 汉语语法 特有 即“ 华 文所 独” 的语法规律 。比如语序在分 析汉语 句子 中的重要性
就是 马氏发现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简略述评 , 以加深
另 一方面 ,马 氏也发现 了有谓语 出现在 主语之前 的情
况, 他认 为这样 的特殊情况有 两种 : ( 1 ) 表示 感叹 , 强调 谓语 时, 谓语 提前 。
马 氏在《 马 氏文通 ・ 句读 ・ 彖二 ・ 系一 》 中写 道 : “ 咏 叹语 词, 率先起 词 。” [ 1 1 3 9 3 并 举例 ( 例见 马建 忠《 马氏文通 1 3 9 3 页)
于各篇 的, 梳 理 可 知 马 建 忠 确 定 句 法 关 系 的主 要 根 据 是 语 序 , 他 有 自 己关 于 汉 语 的 明 确 的 语 序 观 , 他 从 语 序 角 度 全 面 揭 示 了汉 语 文 言 语 法 的规 律 : 主语 在 前 , 谓语在后 , 这 是 汉 语 句 子 中主 谓 句 语 序 的 一 般 规 律 , 也 有 主 谓 倒 装 的特 殊 恃 况 ; 宾 语 一 般 在 动 词之 后 , 有 宾 语 前置 的 情况 ; 定 语、 状语在 前, 中心 语 在 后 。
马氏文通
读《马氏文通》札记《马氏文通》是清人马建忠所着的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汉语语法的专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诞生,它在中国语言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马氏文通》全书共十卷,有两篇序言和一篇例言。
该书可以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卷)正名,对文中出现的语法术语进行定义,明确它们的概念;第二部分(第二卷至第六卷)实字,马氏将名字分为五卷,它们分别是名字,代字,静字,动字和状字;第三部分(第七卷至第九卷)虚字,他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和叹字,其中介字和连字各一卷,助字和叹字合为一卷;第四部分(第十卷)句读,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句子系统,它包括顿,读和句。
作者马建忠称《文通》是“古今来特创之书”,作者在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的背景下,愈发感到本国教育制度的滞后性,他在序言里提到“汉文典籍难掌握”“孩童入学,终日伊吾,结绳而后,积四千余载之智慧财力,无不一一消磨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因而他试图归纳出汉语的语法规律,“童蒙入塾能循是而学文焉,其成就之速必不逊于西人”,作者希望通过缩短孩童学习汉语时间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他的这种救国图强的责任意识让人钦佩。
我,们将在文中具体分析《马氏文通》的语言学观,语法体系及其优缺点。
一.马氏的基本语言学观1.语言都有一套特定的语法规律,通过把握这些具体的语法规则来了解和学习这门语言。
马建忠试图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当时汉语语言构成规律的语法系统,在序言中,他提到“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他的这种朴素的语法意识对于中国以小学为主导的语文学思想来说是一种挑战。
早期对虚词的用法解释仍停留在训诂阶段,而语法体系的初步形成也标志着中国语法学从传统的训诂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语言之间是有共性的,通过中西语言共性和差异的观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汉语的语法体系。
《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褒贬不一,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他对西文文法的模仿。
《马氏文通》的主要内容,《马氏文通》导读
《马氏文通》的主要内容,《马氏文通》导读《马氏文通》,初名《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
清代马建忠著。
全书10卷。
前6卷初版于1898年,后4卷初版于189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书名《文通》。
1902年绍兴府学堂印行小型木刻线装本,此版扉页题《文通》,而封面则另名《马氏文通》。
1904年商务印书馆排印的光绪甲辰本,书名只署《马氏文通》。
此后的重版本大都据光绪甲辰本,《马氏文通》之名遂沿用至今。
1954年有章锡琛校注本,中华书局出版。
1986年有吕叔湘、王海棻编《马氏文通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马建忠 (1845—1900),字眉叔,学名斯才,江苏丹徒人。
青少年时,初入私塾,后进上海天主教教会学校,1876年留学法国,就读于巴黎大学。
通晓拉丁文、法文、英文等多种语言,曾入洋务派集团,参与政事,任外交秘书,官至道员。
另著有《法国海军职要》、《适可斋纪言》、《适可斋纪行》等书。
本书是在借鉴西方传统语法框架,并继承我国古代语言学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全面阐述唐代以上汉语语法的开山之作。
全书内容:卷1 “正名”,是关于本书所用术语的界说,包括“字”、“词”、“读”、“句”等23个术语; 卷2至卷6 “实字”,包括“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诸词类,以及“主次”、“偏次”、“宾次”、“同次”诸“次”范畴等,合计27节;卷7至卷9“虚字”,包括“介字”、“连字”、“助字”、“叹字”诸词类; 卷10 “句读”,包括“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诸句子成分和“顿”、“读”、“句”等范畴。
此外,附有作者的《序》、《后序》以及“例言”,以说明撰述宗旨、理论原则和体例。
本书在学术体系上采用西方语法学下分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的格局。
词法部分,主要讨论词类问题。
在词类的划分上,则沿用我国先分实词和虚词的大类的传统。
作为区分词类的标准,本书所采用的是“意义说”。
其“意义”既指词的词汇意义,又指词在语句中的配置意义。
马氏文通白话文翻译
马氏文通白话文翻译序古代先人们把发现事物当作自己的事业,于是废弃结绳而创造了书契,然后文字就出现了。
根据象形之法造出来的就叫文,形和声相搭配在一起的叫做字,形和声随着时代变化相沿习用,讹传谬误的地方可以说数不尽,上古时期文字不算太多,汉朝接着秦朝大兴文字之学,出现了郑玄,许慎等文字学家。
他们进行探究的时候一定要考究最初的书籍,于是小学兴起了。
从汉代开始衰退,小学各部分工,各司其职。
欧阳永叔说:“《尔雅》产生于汉代,给名物正名,用了大量的文字去说明,于是有了训诂之学。
”许慎作说文,于是产生了偏旁之学,篆书和隶书的古文字,形体各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字书之学。
五声异律、清浊相生,孙炎开始研究字音,于是有了音韵学。
吴敬甫把文字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体制,二是训诂,三十音韵。
胡元瑞则说文字学的支端,有十数种观点,有多如形文的,意思的,音韵的,迹象的,考究的,评论的,都要统统删除掉,文字学不外乎训诂,音韵,字书这三种学说而已。
这三种学说在清朝已经完备。
凡是训诂解释的难处,点画的细腻,音韵的细微处,没有不详细地参考旁证书籍的,探究出最合适的答案,但是各家的得失不同。
平凡的人和充满好奇心的人,通常又相互议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于是字形字声在传世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如今想要用多次变化过后的字形字声区推测原始的字形字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根据已经变化的字形字声来证明那些原始的字的形声,应该追根溯源熟悉最开始的书籍。
被证明的是一个字的疑问,一个音的讹传,一笔一画的错误。
却不知道祖先在造字的时候,笔画音韵都是千变万化的,给他们字形和读音,原本就没有不变的道理,所以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写法,一个字有一个字的读音。
形声都要一致,经历千百年,其变化也不能太大。
所以形和声最容易发生变化,是针对每一个字而言的。
而形声变化了,但是也有不变的部分就是针对由字组合成句子来说的。
《易经》说“艮其辅,言有序”。
《诗经》说“出言有章”。
从《马氏文通·序》的两处误标说到顿号在古籍整理中的使用
作者: 吕友仁
出版物刊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8-50页
主题词: 马氏文通;古籍整理;法律家;八事;司官;语言文字学;第二人称代词;牢城;宣敕;胡三省
摘要:<正> 一九八三年九月商务印书馆新版《马氏文通·序》中有这样两句话: 天下之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前不能相混。
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为条例。
句中的“及其”“即若”,标点错了。
正确的标点应是“及”“其”“即”“若”。
换言之,
从“以”到“若”,所指凡八事,非六事。
洪诚先生的《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中选有此序。
洪诚先生的书早出一年,但其标点错误与此同。
洪诚先生注解了“根”“尘”“法”“相”,未注“以”“准”“皆”“各”等八字,想是盖阙之意。
介绍严复为《马氏文通》要例启蒙》所作的《序》
摘要: 作者介绍了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晚年一篇佚文《马氏文通要例启蒙·序》,对佚 文的草书手迹进行了释文,并对其意义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这篇佚文的发现对研究严复晚年 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研究严复关于语法研究的思想;二、有利于研究严复关于 在学习本国语的同时兼通数种外国语言的思想;三、有利于说明晚年严复对待西学态度的变 化;四、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研究严复晚年对待白话文的看法。因此,值得引起学术界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文通序:
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
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焉。
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
欧阳永叔曰:“《尔雅》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体各异,于是又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
”吴敬甫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
胡元瑞谓“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
”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字书三者学而已。
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至当。
然其得失异同,匿庸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
盖所以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已耳。
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
盖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
《易》曰:“艮其辅,言有序。
”《诗》曰:“出言有章。
”曰“有序”,曰“有章”,即此有形有声之字,施之于用、各得其宜而著为文者也。
《传》曰:“物相杂故曰文。
”《释名》谓“会集众采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词谊,如文绣然也。
”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者,则古无传焉。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而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奚从哉?《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其《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通雅》引作“离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之,先辨其句读也。
徐邈音豆。
皇甫茂正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杜。
度,即读,所谓句心也。
”然则古人小学,必先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
刘氏《文心雕龙》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丽,句无玷也;句之清英,
字不妄也。
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
”顾振本知一之故,刘氏亦未有发明。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衍说。
至于逐字之部分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以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塾师固昧然也。
而一二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
噫嘻!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
上稽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下至志书小说,凡措字遣辞,苟可以述吾心中之意以示今而传后者,博引相参,要皆有一成不变之例。
愚故罔揣固陋,取《四书》、《三传》、《史》、《汉》、韩文为历代文词升降之宗,兼及诸子、《语》、《策》,为之字栉句比,繁称博引,比例而同之,触类而长之,穷古今之简篇,字里行间,涣然冰释,皆有以得其会通,辑为一书,名曰“文通”。
部分为四:首正名,天下事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而不能相混。
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为条例。
以及屈平之“灵修”,庄周之“因是”,鬼谷之“捭阖”,苏张之“纵横”,所立之解均不可移置他书。
若非预为诠解,标其立义之所在而为之界说,阅者必洸洋而不知其所谓,故以正名冠焉。
次论实字。
凡字有义理可解者,皆曰“实字”;即其字所有之义而类之,或主之,或宾之,或先焉,或后焉,皆随其义以定其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其当。
次论“虚字”。
凡字无义理可解而惟用以助辞气之不足者曰“虚字”。
刘彦和云:“至于夫、惟、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
”虚字所助,盖不外此三端,而以类别之者因是已。
字类既判,而联字分强庶有定准,故以论句读终焉
虽然,学问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
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所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蹴贯通也。
余特怪伊古以来,皆以文学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义讲焉,爰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縢,导后人以先路。
挂一漏万,知所不免。
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领悟,随时补正,以臻美备,则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日丹徒马建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