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
期货和期权的运用
期货和期权的未来发 展
国际期货和期权市场的发展趋势
交易量持续增长 新型交易策略的出现 监管政策的变化和适应 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我国期货和期权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价格波动:期货和 期权的价格波动可 能导致投资者损失 本金。
流动性风险:在某 些市场条件下,投 资者可能无法在需 要时以期望的价格 买卖期货和期权。
信用风险:如果交 易对手违约,投资 者可能无法收回本 金或获得预期的收 益。
操作风险:投资者 在交易过程中可能 遇到技术故障或人 为错误,导致损失。
流动性风险
期权:赋予持 有人在未来某 一时间点以约 定价格买入或 卖出标的资产 的权利,但不 需要承担义务
期货和期权的基本特征
标准化合约:期货和期权合约是标 准化的,具有高度流动性
杠杆效应:期货和期权交易只需支 付部分保证金,具有高杠杆效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双向交易:期货和期权可以进行买 入或卖出操作,具有高投机性
期权投资:小张购 买了一份认购期权, 以保护其股票组合 不受价格下跌的影 响
综合运用:小王同 时购买了期货和期 权,以实现更复杂 的投资策略
风险管理:小赵使 用期货和期权来对 冲其股票组合的风 险
期货和期权在金融市场中的运用案例
套期保值:通过期货和期权交易,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实现套期保值。
投机交易: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和期权交易来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进行投机交易。
跨市套利:利用不同市场价 格的不正常变化,同时买入
期货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期货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为了规范期货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期货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一起期货市场违法违规案件为例,分析期货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2018年,某期货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造成客户巨额亏损。
客户向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该期货公司进行了处罚。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1)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期货公司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应当遵循客户委托原则,不得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
本案中,该公司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违反了上述规定。
(2)未按规定履行客户委托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期货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客户委托进行期货交易,不得擅自改变客户委托。
本案中,该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客户委托,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违反了上述规定。
2. 法律依据(1)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的法律责任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期货公司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满1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期货业务许可证。
(2)未按规定履行客户委托的法律责任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期货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客户委托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满5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3. 处罚结果根据以上法律规定,监管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责令其改正擅自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的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期货法律事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在期货交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法律事件,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期货法律事件为案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及法律适用,以期对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2018年,某期货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投资者(以下简称“B先生”)签订了一份期货交易合同,约定B先生在A公司开设期货账户,进行期货交易。
合同中约定,A公司作为期货经纪商,负责为B先生提供交易服务,并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管。
然而,在交易过程中,A公司未严格执行监管职责,导致B先生在期货市场遭受重大损失。
三、事件经过1. 交易初期,B先生在A公司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期货交易,并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2. 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B先生开始频繁交易,以期获取更高的收益。
在此期间,A公司并未对B先生的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3. 2018年6月,期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B先生的账户余额迅速缩水。
此时,A公司才意识到B先生的交易行为存在问题,但为时已晚。
4. B先生向A公司提出赔偿要求,但A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赔偿。
无奈之下,B先生将A公司诉至法院。
四、法院审理1. 法院审理过程中,B先生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A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监管职责,导致其遭受损失。
2. A公司承认未严格执行监管职责,但辩称B先生的损失并非完全由其造成,与市场行情变化也有一定关系。
3. 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作为期货经纪商,有义务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管。
在B先生的交易过程中,A公司未严格执行监管职责,导致B先生遭受损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判决结果1. 法院判决A公司赔偿B先生损失。
2. 法院同时判决A公司支付B先生律师费、诉讼费等费用。
六、案例分析1. 事件原因分析(1)A公司内部监管不力。
A公司未严格执行监管职责,导致B先生的交易行为失控,从而遭受损失。
期货投资分析考试--期权例题
期货投资分析---期权例题讲解一. 实值期权也称期权处于实值状态。
实值期权具有内涵价值,其内涵价值大于零。
执行此期权可以给期权拥有者带来收益,包括以下两种情况:A、当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低于当时期货合约价格时,该期权是实值期权。
看涨期权的内涵价值=标的物市场价格-执行价格B、当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高于当时期货合约价格时,该期权也是实值期权。
看跌期权的内涵价值=执行价格-标的物市场价格【例1】某玉米看涨期权合约中的执行价格为3.40美元/蒲式耳,而当玉米期货合约价格为3.60美元/蒲式耳。
此时,看涨期权的买方便有权利(非义务)以3.40元/蒲式耳的执行价格买入玉米期货合约。
此时看涨期权买方若履行期权合约,将实现3.60-3.40=0.20美元/蒲式耳的盈利。
因此,该看涨期权是实值期权。
【例2】若上例中的期权为看跌期权,执行价格为3.60美元/蒲式耳,期货合约价格为3.40美元/蒲式耳,该交易者若行使期权,可实现3.60-3.40=02.美元/蒲式耳的盈利,因此,该看跌期权也是实值期权。
二.虚值期权也称期权处于虚值状态。
虚值期权不具有内涵价值,其内涵价值等于零。
执行此期权将给期权拥有者带来损失,包括以下两种情况:A、当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高于当时期货合约价格时,该期权是虚值期权。
B、当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低于当时期货合约价格时,该期权也是虚值期权。
【例3】某玉米看涨期权合约中的执行价格为3.60美元/蒲式耳,而当玉米期货合约价格为3.40美元/蒲式耳。
此时,看涨期权的买方便有权利(非义务)以3.60元/蒲式耳的执行价格买入玉米期货合约。
此时看涨期权买方若履行期权合约,将实现3.40-3.60=-0.20美元/蒲式耳的损失。
因此,该看涨期权是虚值期权。
【例4】若上例中期权为看跌期权,执行价格为3.40美元/蒲式耳,期货合约价格为3.60美元/蒲式耳,该交易者若行使期权,可实现3.40-3.60=-0.20美元/蒲式耳的损失,因此,该看跌期权也是虚值期权。
期货与期权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进入《钱龙期货》系统,观察商品报价信息,熟悉各功能菜单;2、查找当天各期货商品的龙头合约、观察其图形特征;
3、选择一只合约,观察其市场价格变化: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价,
买入价、卖出价排列方式。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龙头合约。
经过技术分析并参考东方财富网股吧的技术指标后选取沪铜1305作为当天的龙头合约。
2.相对强弱指数
RSI强弱指标最早被应用于期货买卖,后来人们发现在众多的图表技术分析中,强弱指标的理论和实践极其适合于股票市场的短线投资,于是被用于股票升跌的测量和分析中。计算公式:
N日RSI =N日内收盘涨幅的平均值/
×100%
由上面算式可知RSI指标的技术含义,即以向上的力量与向下的力量进行比较,若上的力量较大,则计算出来的指标上升;若下的力量较大,则指标下降,由此测算出市场走势的强弱。
库存方面,周一LME锌库存减少2850吨至1012575吨;LME铅库存不变维持233000吨。上周上海期货交易所锌库存继续减少2241吨至241530吨;上海期货交易所铅库存增加493吨至87079吨。据SMM显示,今0#锌价较昨日下跌70元/吨左右,主流成交于14880-14980元/吨,对期锌主力升水80-130元/吨。日内冶炼厂出货速度略有放缓,中间商看空后市仍积极出货,下游同样不看好后市居多谨慎
2)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篇三:期货与期权实验报告
《期货与期权》
实验报告
学院: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证期货投资常用软件,熟悉《钱龙期货交易软件》,要求能独立操作。
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
名称:期货与期权交易案例分析姓名学号:刘丽娜200973250321李霞200973250323杨娟200973250316周洋200973250331彭扬200973250327陈让军200973250332班级:国贸0903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老师:黄权国2011 年11 月海南天然橡胶R708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一、事件发生背景天然橡胶是很好的期货品种。
第一,天然橡胶是一种世界性大宗商品,用途非常广泛,其生产容量大,经营垄断性小,拥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天然橡胶的价格波动剧烈。
特别是我国近年来由于天然橡胶消费量逐年增长,产量及进口量又收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供求矛盾极为突出,几个波动极为频繁,给我国的橡胶生产经营企业及贸易商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
所以,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迫切需要进行套期保值,以回避价格风险。
同时,也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机获利机会,从而吸引了众多的期货投资者。
第三,天然橡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品质较稳定,规格等级划分明确,容易标准化。
第四,天然橡胶为固体颗粒或片状,易于储运和运输,能够满足期货实物交割的基本要求。
天胶作为中国期货历史上挂牌较早的期货品种,曾在上期所和海南中商所同时挂牌交易。
由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天胶生产地和集散地,故1996年海南中商所的天然橡胶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天胶期货品种交易极为活跃,其行情变化对用胶企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海南农垦、云南农垦、北京华热亚、中化橡胶等国内大的现货商群体都积极参与当时的期货交易,同时大量的游资、热钱也纷纷进入海南橡胶期货市场,聚集在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资金达到数十亿元,橡胶期货迎来一次发展的高潮。
1997年成为海南中商所天胶期货交易最为火爆的一年,但是繁荣的背后也蕴藏了诸多危机,这些危机便在天胶R708合约上集中爆发出来了。
海南中商所地处我国天然橡胶主产区,天然橡胶作为其上市品种之一,可谓得天独厚。
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
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名称:期货与期权交易案例分析XXX姓名学号:XXXXXXXXXXXXXXXXXX班级:国贸0903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XXX指导老师:XXX2011年11月海南天然橡胶R708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一、事件发生背景天然橡胶是很好的期货品种。
第一,天然橡胶是一种世界性大宗商品,用途非常广泛,其生产容量大,经营垄断性小,拥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天然橡胶的价格波动剧烈。
特别是我国近年来由于天然橡胶消费量逐年增长,产量及进口量又收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供求矛盾极为突出,几个波动极为频繁,给我国的橡胶生产经营企业及贸易商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
所以,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迫切需要进行套期保值,以回避价格风险。
同时,也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机获利机会,从而吸引了众多的期货投资者。
第三,天然橡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品质较稳定,规格等级划分明确,容易标准化。
第四,天然橡胶为固体颗粒或片状,易于储运和运输,能够满足期货实物交割的基本要求。
天胶作为中国期货历史上挂牌较早的期货品种,曾在XXX和XXX同时挂牌交易。
由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天胶生产地和集散地,故1996年XXX的天然橡胶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天胶期货品种交易极为活跃,其行情变化对用胶企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XXX、XXX、北京华热亚、XXX等国内大的现货商群体都积极参与当时的期货交易,同时大量的游资、热钱也纷纷进入海南橡胶期货市场,聚集在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资金达到数十亿元,橡胶期货迎来一次发展的。
1997年成为XXX最为火爆的一年,但是繁荣的背后也蕴藏了诸多危机,这些危机便在天胶R708合约上集中爆发出来了。
XXX地处我国天然橡胶主产区,天然橡胶作为其上市品种之一,可谓得天独厚。
如此理想的配置,本该对现货市场及地方经济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然而,R708事件的发生,却对国内天然橡胶期货现货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参与各方损失惨重。
期权大讲堂期货做空与期权的结合运用(上)
期权大讲堂——期货做空与期权的结合运用(上)类别:理论文章刊发机构:期货日报刊发时间:2005-09-21作者:魏振祥[ 53 ]华尔街的名家说:心里想这次交易最多会赔多少钱,比想这次交易会赚多少钱更为重要。
没有期权时,投资者在买卖期货后,出现盈亏不论是平仓还是锁仓,都是锁定了空间。
锁仓后的解锁也至关重要,有时候解锁不当风险更大。
有了期权,方法更多、效果更好。
搭配使用期权的方法有保守型和积极型。
比较保守的策略有:1.卖出期货,同时买进看涨期权;2.卖出期货,同时卖出看跌期权。
比较积极的策略有:1.卖出期货获利后,卖出看跌期权锁利。
2.卖出期货出现亏损后,买进看涨期权反败为胜。
不论是保守型或积极型操作,皆有优缺点,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操作策略。
9月1日棉花期权行情表第1招:做空期货同时买进看涨期权(保守型操作)运用时机:卖出期货属于看空后市,但又担心行情背道而驰,这时就可以再买入看涨期权。
即在投资者认为至最后到期日期价会有大幅下跌的机会时,可选择此策略。
特点:一旦价格上涨,期权上的获利可以抵消期货上的亏损,免了后顾之忧,安心等待价格下跌。
上涨时,亏损有限;下跌时,收益不限。
此一策略,相当于买进看跌期权。
平仓时机:此策略已经进行避险,因此应以波段操作为主,当下跌幅度已经符合满足点,或是达到投资者预期的目标,就可以先将期货空单平仓。
至于买进的看涨期权部位,通常此时会出现最大亏损(权利金非常低),但除了权利金外不会再有额外损失,因此不必急于平仓。
也可能期货平仓后,期货价格出现反转,权利金又会上涨,不赔反赚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价格真的背道而驰,出现先涨后跌,则只要判断到期仍会大幅下跌,待期货价格上涨一定幅度或遇到压力时,可先将看涨期权平仓,但前提是判断前期的利空题材仍然存在。
毕竟上涨的风险已经锁定,否则,没必要急于将看涨期权平掉。
因此,平仓时机很重要。
损益平衡点=期货成交价格-权利金支出操作技巧:第一,注意运用时机,前已述及。
《期货与期权:理论、实务、案例》习题解析及参考文献
《期货与期权:理论、实务、案例》习题解析及参考⽂献《期货与期权:理论、实务、案例》习题解析及参考⽂献⼀、单选题1. 投资者拟买⼊1⼿IF1505合约,以3453点申报买价,当时买⽅报价3449.2点,卖⽅报价3449.6点。
如果前⼀成交价为3449.4点,则该投资者的成交价是()。
A、3449.2B、3453C、3449.4D、3449.6试题解析:主要考察限价指令定义。
限价指令是按照限定价格或更优价格成交的指令,在买进时必须以限价或限价以下价格成交;卖出时必须在限价或限价以上价格成交。
在该题中,投资者以3453点申报买价,这意味着对⼿⽅卖⽅报价在3453点或是低于3453点则该投资者将会以卖⽅报价实现成交。
题⽬中卖⽅报价为3449.6,为此投资者实现成交的价位为3449.6。
答案:D2. 某基⾦公司10⽉20⽇持有股票组合9亿元,该基⾦选择利⽤沪深300股指期货来规避系统性风险,10⽉21⽇,该基⾦在2450(沪深300指数为2425)点时,卖出1000张12⽉份股指期货合约,12⽉10⽇时,该股票组合下跌了10%,此时12⽉份合约结算价为2210点,基差-40,若该基⾦公司在此期间对该组合和股指期货没有调整,则到12⽉10⽇时,该基⾦此时的权益为()。
A、8.10亿元B、8.28亿元C、8.82亿元D、8.85亿元试题解析:主要考察股指期货套保计算。
股票现货头⼨计算:股票组合下跌10%,因此有股票组合市值为:期货头⼨计算:从⽽得到该基⾦公司投资者组合价值为:8.1亿+7200万=8.82亿。
答案:C3. 当β系数⼤于1时,说明股票的波动或风险程度要()指数衡量的整个市场。
A、⾼于B、低于C、等于D、不低于试题解析:主要考察β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如下:β作为衡量证券相对风险的指标,在资产管理的应⽤中有⾮常重要的地位。
β⼤于1的证券意味着风险⼤于市场投资组合型的风险,收益也相对较⾼,被称为进攻型证券。
豆粕期权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预计未来价格上涨或不会大跌1 买入看跌期权
4月5日,买入M1709-P-2750期权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损益表如下:
日期
现货(日照) M1709-P-2750 现货损益 期权损益 综合损益
2017-4-5 2017-4-21 2017-5-26
在未来买入现货或者做多期货, 且预计未来价格下跌或者不会大涨, 降低购买现货价格或者降低期货开仓
成本
空头
在未来卖出现货或者做空期货, 预计未来价格上涨或不会大跌, 提高销售价格或降低期货开仓价格
期权头寸 买入看涨期权 买入看跌期权 卖出看跌期权
卖出看涨期权
9
1.6实体企业套期保值策略
采购
采购环节: 担心原材料上涨风险、降低采购成本 套期保值措施:买入看涨期权
主动 具有向卖方以协议价格买 入看涨期权标的资产的权 利
被动 若买方行权,则将按照协 议价格将看涨期权的标的 资产卖给买方
6
1.3看跌期权权利与义务-put
买方 向卖方买入看跌期权 向卖方付出权利金(期权费, 市场期权价格)
卖方 将看跌期权卖给买方 收入权利金(期权费,市场期 权价格)
主动 具有向卖方以协议价格卖出看 跌期权标的资产的权利
日期 2017-4-5 2017-5-26
损益 套期保值综合损益
现货(日照) 2850 2650 200
M1709-C-2750 107.5 55.5 -52
148
15
2.1.3情景三:卖出看跌期权-价格上涨
具体案例:
饲料加工企业2017年4月5日计划在4月21日买入1000吨豆粕作为原材料。 担心未来价格上涨 , 饲料加工企业2017年4月5日卖出看跌期权M1709-P-2750进行套期保值, 4月21日,价格大涨。 套期保值总体损益=-30.5*1000=-30500
期货案例分析之用期权进行管理风险
实例1: Hartmax公司是美国的男⽤成⾐制造商和零售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Hartmax通过兼并和开设新店⾯开始扩张⾏动,直接导致其银⾏短期贷款从1987年的5700万美元上升到1989年的2.67亿美元。
贷款的增加使公司管理层开始关注其贷款的利率风险。
为此,公司⾯临三种对冲策略的选择:A.将短期债务置换成长期债务;B.通过利率掉期交易将利率锁定;C.进⾏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上下限交易。
通过⽐较分析,Hartmarx认为,⼀⽅⾯利⽤长期贷款和利率掉期这两种⽅式所能锁定的长期利率没有吸引⼒;另⼀⽅⾯,Hartmarx预计,其贷款总额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前并不希望将长期利率锁定⽽导致今后的借款过多。
通过这些分析,Hartmarx最终决定采⽤C策略实施对冲。
1989年,Hartmarx购买了5000万美元的利率上限。
1989年10⽉,收益率曲线反转,短期收益率超过了长期收益率,并使利率下限合同价格上升。
Hartmarx卖出利率下限,与年初卖出同样的利率下限相⽐,得到了更⾼的超额收益。
这样,Hartmarx创建了⼀个⽆代价的利率上下限,并使其借⼊资⾦成本控制在8.75%,利率下限控制在7.5%。
实例2:美国政府于1993年开始⿎励农场主参与政府农业期权交易试点。
具体做法是:美国农业部确定部分⼩麦、⽟⽶和⼤⾖的⽣产者⾃⾏选购相当于保护价格⽔平的看跌期权,政府代为⽀付购买期权合约的权利⾦和交易⼿续费。
从1993年开始,美国农业部⿎励伊利诺斯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州的部分农场主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期权市场购买⽟⽶、⼤⾖和⼩麦的看跌期权,以维持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平,从⽽替代政府的农业⽀持政策。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1993年农场主参与期权交易的数量为956家,1994年为1285家,1996年达到1569家,呈明显上升态势。
30第六章 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
(一)“保护性买入认沽”策略对什么样的投资者 具有吸引力?
虽然任何持有股票的投资者都可以使 用“保护性买入认沽”这一策略,但 这一策略对两类投资者特别具有吸引 力。第一类投资者是不想卖出股票的 长期持有者,他们可以运用认沽期权 的保护来限制短期内或因下跌而导致 的亏损。第二类投资者是在买入股票 时举棋不定、生怕自己错买的投资者 ,他们往往希望有某种“保险”以防 看错个股的走向。
三、套保作用分析
1、锁定甲醇采购成本; 2、锁定甲醇销售利润;
就贸易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的现货都需要进行套期保 值,主要是对购销差额的风险敞口进行风险管理。针对 风险敞口的不同,企业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买入套保 锁定甲醇采购成本,或者卖出套保锁定甲醇销售价格。 3、库存管理 主要是降低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由于期货合约代表相 应的实物量,企业增加库存可以采取买入对应的期货合 约,资金占用仅为货值的10%。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抛 出现货并在期货上买入,以期货虚拟库存替代真实库存 ,既达到拥有“库存”的目的,又可大量减少库存资金 占用。
2
第一节 甲醇贸易企业套期保卖 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 品期货合约,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 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 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也就是说, 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 的期货交易行为。
一、套期保值必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甲醇价格上 涨,会导致其购入成本提高,侵蚀 企业的利润,在不能提高产品销售 价格,完全将风险转嫁下游客户的 情况下,企业有必要通过期货市场 的套期保值里规避买入价格的上涨 风险。
(三)保护性买入认沽策略具有止损的功能, 那么与“止损订单”又有何区别呢?
止损订单是被动的止损方式,是价格依赖的。它的优点在 于没有止损成本,但它的缺点在于:若股价跳空止损价位 后一直下跌,则投资者将无法及时止损而蒙受损失;或者 若股价触及止损价位后开始回升,则投资者将不得不以止 损价位割抛手中的股票,反而失去回升反弹的收益。
第六章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案例
案例概述
交易主体
本案例涉及一家跨国企业A公司,该公司 需要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以规避汇率波动对
其业务的影响。
交易策略
A公司通过分析汇率走势,制定相应的外 汇期货和期权交易策略,以实现风险对冲
和成本控制。
交易工具
A公司选择使用外汇期货和期权作为风险 管理工具。
交易结果
通过合理的交易策略和有效的风险管理, A公司成功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确保了其业务的稳健发展。
03
外汇期权交易案例
案例一:欧元/美元期权交易
交易背景
某投资者预测欧元对美元汇率将在未来一个月内上涨,因 此决定买入欧元看涨期权。
交易细节
该投资者以0.05美元的权利金买入行权价格为1.2000的欧 元看涨期权,合约规模为100,000欧元。
交易结果
在期权到期日,欧元对美元汇率上涨至1.2200,该投资者 选择行权,以1.2000的价格买入100,000欧元,并在市场上 以1.2200的价格卖出,获得2,000美元的收益。
操作风险管理
交易系统风险
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至关重 要。交易者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交易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并防止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
人为操作风险
人为因素如误操作、恶意行为等可能导致交易损失。交易者 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交易流程,提高员工素质 ,以降低人为操作风险。同时,可采用自动化交易系统来减 少人为干预,提高交易的准确性和效率。
案例三:澳元/美元期货交易
交易背景
某投机者认为澳元对美元汇率将下跌,因此决定卖出澳元 /美元期货合约进行投机交易。
交易过程
投机者在期货交易所开立账户并存入保证金,通过交易系 统下单卖出澳元/美元期货合约,指定交割月份和价格。
期货法律相关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某投资者(以下简称原告)通过某期货公司(以下简称被告)开设期货账户,进行期货交易。
原告在被告处进行交易期间,发现被告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导致其交易受损。
原告多次与被告协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原告与被告于2018年签订《期货经纪合同》,约定原告委托被告进行期货交易,被告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期货交易服务。
2. 原告在被告处开设期货账户,并按照被告要求缴纳了保证金。
3. 在原告交易期间,被告存在以下违规操作行为:(1)未按照规定进行风险控制,导致原告账户风险敞口过大;(2)在原告账户出现亏损时,未及时通知原告,也未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3)在原告账户出现异常时,未对原告进行提醒,也未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4)在原告账户资金不足时,未及时通知原告,也未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原告账户资金安全。
4. 原告认为,被告的违规操作导致其账户出现巨额亏损,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分析1. 期货法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期货交易是指期货合约的买卖,包括期货合约的买卖、期货合约的转让、期货合约的期权等。
本案中,原告与被告之间形成了期货法律关系,被告作为期货公司,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期货交易服务。
2. 期货公司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期货公司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遵守国家有关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维护期货市场的公平、公正;(2)为客户提供期货交易服务,确保交易安全;(3)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指导客户进行风险控制;(4)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客户利益。
本案中,被告未履行上述义务,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3.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被告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期货交易服务,存在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货币金融学——期货、期权、互换案例
货币金融学——期货、期权、互换案例期货案例现代期货市场虽然脱胎于早期的远期合约交易,但是却同远期交易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现代期货交易的目的已不再是商品的实际交割,而是为了套期保值或投机。
套期保值者谋求风险的转移,而投机者则通过承担套期保值者转移出来的风险来谋求风险收益。
所谓套期保值(hedging),是指投资者为预防不利的价格变动而采取的抵消性的金融操作。
它通常的做法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两组相反方向的买卖,从而使两个市场上的盈亏大致抵消,以此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在于: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和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往往是同向波动的,如果在现货市场上先买后卖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先卖后买(或者,在现货市场上先卖后买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先买后卖),两个市场上的盈亏便可以部分抵消。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假定A公司是一个大豆经销商,它于3月1日购进1000吨大豆,打算于5个月后销售出去。
为了防止大豆价格下降引起损失,它可以在买入1000吨大豆现货的同时,卖出1000吨9月份(或9月以后的月份)到期的大豆期货(在实际交易时,是卖出若干张既定数量的期货合约。
)假定在3月1日时,大豆的现货价为每吨4000元,9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为每吨4500元。
5个月后(也就是8月1日),大豆的现货价下降为每吨3800元,这时候A公司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大豆就有亏损。
但是根据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同向变动的道理,它原先卖出的那种9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也将下降,假定下降为每吨4100元,A公司就可以在卖出1000吨现货的同时,购入1000吨9月份大豆期货,从而消除其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的空头地位,并获得差价收入,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A公司损益情况如下表所示:结果是,A公司还有每吨200元的净盈利。
反之,若不做套期保值,该公司便会有每吨200元的净损失。
当然,这只是众多种可能情况中的一种。
一般说来,套期保值既不可能使两个市场上的盈亏完全抵消,更不可能保证投资者有一个净的盈利。
期货期权案例
期货期权案例
期货和期权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衍生品交易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风
险管理和投机交易。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期货期权的基本概念和交易方式。
假设某投资者预期未来股市将有大幅波动,但又不确定具体的涨跌方向。
这时,他可以选择购买股指期权来进行投机。
首先,他需要选择合适的期权合约,比如认购期权或认沽期权,并确定合约的到期日和行权价格。
接着,他需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用来购买期权合约。
在到期日前,如果股指价格符合投资者的预期,他可以选择行使期权合约,获
得相应的收益。
而如果市场走势与预期相反,他可以选择放弃期权合约,最多只损失期权费用。
这就是期权交易的基本原理。
与期权不同,期货合约是一种双方都有义务履行的合约。
假设某投资者预期未
来原油价格将上涨,他可以选择购买原油期货合约。
在合约到期之前,他可以选择在市场价格上涨时卖出合约,获得利润。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下跌,他需要在到期日履行合约,承担相应的亏损。
总的来说,期货和期权都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交易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投资者
进行风险管理和投机交易。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市场预期来选择合适的交易策略,以实现投资目标。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期货期权交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
投资者可
以根据市场预期和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交易策略,从而实现投资目标。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期权与期货案例分析(一)
《期权与期货》案例分析(一)郑州“1.18" 事件1999年1月18日,是个不年不节的星期一,但恐怕世界期货史将会记下这一天。
18日下午,郑交所发布《中郑商交字(1999)第10号》文宣布:“1999年1月18日闭市后,交易所对绿豆9903、9905、9907合约的所有持仓以当日结算价对冲平仓。
”这意味着,这些合约的所有交易将在一夜之间全部对冲为零,并终止一切现货交割。
作为公布如此重大的决定,交易所竟未公布具体的风险源和风险程度,而只是用一句“为了进一步化解市场风险”而带过;也未公布参加理事会会议的成员、人数和表决结果。
与证券市场的规范运作相比,期货市场的管理显得既缺乏透明度又缺乏规范性。
郑交所这一中盘毁局、交易销零的做法,使场内众多中小散户损失惨重,做套期保值的空头也将因不能交货而蒙受损失。
当天闭市后,全场先是绝望愕然,紧接着便被指责叫骂所淹没了。
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是相互对立的多方(预期价格看涨)和空方(预期价格看跌),交易所是非盈利性中介机构,因为它负责提供市场并监管市场。
按照国际惯例,只有将自身利益置于市场之外,交易所的监管才能真正做到公平。
但多年来,虽然中国的期货交易所一直在调整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却一直没有到位,此次事件便是一个极端的恶果。
它终于把中国的期货市场推到了何去何从的最后一个岔口。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般中国媒体都不想沾期货,也不敢沾。
不是因为那里的规则像迷宫一样,它毕竟还能理出头绪;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内幕太多,根本无从下手。
多年来,中国的期货领域就像现代社会中一个半封闭的部落,寄生在整个经济社会的神经末端。
外边的人,很少光顾那里,更少有人去过问那里的是是非非;里边的人,也很少和外边的社会过从交流,他们习惯了那里的一切规则,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包括内幕和不公。
但这次真的不同。
当1月20日记者开始采访后,许多业内人士,包括近年来避媒体惟恐不远的期货经纪公司都积极和记者接触,要求曝光。
期货期权案例
期货期权案例期货期权是在期货合约的基础上,以期货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品。
它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一特定时刻以特定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标的物的权利,但并不强制行使这一权利。
以下是一个期货期权的案例。
假设有一个投资者A,他认为未来某一时间铜价会上涨。
为了参与铜市的投机,A购买了一份期货合约,并选择购买一份相应的看涨期权。
在购买看涨期权时,A需要支付一笔权利金。
假设A购买了一份到期日为3个月后的铜期货看涨期权,权利金为1000元。
这意味着他以1000元的价格购买了权利,在3个月后有权以特定价格购买铜期货。
在购买期权后,A获得了两种利益:1. 如果铜期货价格上涨到超过特定价格,A可以行使期权,以特定价格购买铜期货。
然后,他可以卖出期货合约,获取差价利润。
2. 如果铜期货价格下跌或者持平,A可以选择不行使期权。
在这种情况下,A只损失购买期权时支付的权利金,相比于购买实物铜期货而言,亏损风险更小。
假设3个月后,铜期货的价格上涨到超过特定价格,A决定行使期权。
他以特定价格购买了铜期货,并卖出了期货合约,获得了利润。
这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A选择行权,以特定价格购买铜期货。
2. A购买铜期货的价格小于期货合约中卖出的价格,A获取差价利润。
3. A卖出期货合约,实现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期货期权案例,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
实际上,期货期权的交易有其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期货期权交易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了解相关的市场规则和风险控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称: 期货与期权交易案例分析名姓名学号: 刘丽娜 200973250321李霞 200973250323杨娟 200973250316周洋 200973250331彭扬 200973250327陈让军 200973250332班级: 国贸0903班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老师: 黄权国2011 年 11 月海南天然橡胶R708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一、事件发生背景天然橡胶是很好的期货品种。
第一,天然橡胶是一种世界性大宗商品,用途非常广泛,其生产容量大,经营垄断性小,拥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天然橡胶的价格波动剧烈。
特别是我国近年来由于天然橡胶消费量逐年增长,产量及进口量又收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供求矛盾极为突出,几个波动极为频繁,给我国的橡胶生产经营企业及贸易商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
所以,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迫切需要进行套期保值,以回避价格风险。
同时,也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机获利机会,从而吸引了众多的期货投资者。
第三,天然橡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品质较稳定,规格等级划分明确,容易标准化。
第四,天然橡胶为固体颗粒或片状,易于储运和运输,能够满足期货实物交割的基本要求。
天胶作为中国期货历史上挂牌较早的期货品种,曾在上期所和海南中商所同时挂牌交易。
由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天胶生产地和集散地,故1996年海南中商所的天然橡胶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天胶期货品种交易极为活跃,其行情变化对用胶企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海南农垦、云南农垦、北京华热亚、中化橡胶等国内大的现货商群体都积极参与当时的期货交易,同时大量的游资、热钱也纷纷进入海南橡胶期货市场,聚集在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资金达到数十亿元,橡胶期货迎来一次发展的高潮。
1997年成为海南中商所天胶期货交易最为火爆的一年,但是繁荣的背后也蕴藏了诸多危机,这些危机便在天胶R708合约上集中爆发出来了。
海南中商所地处我国天然橡胶主产区,天然橡胶作为其上市品种之一,可谓得天独厚。
如此理想的配置,本该对现货市场及地方经济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然而,R708事件的发生,却对国内天然橡胶期货现货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参与各方损失惨重。
二、事件起因与经过早在1996年的R608合约上,已演绎过一场“多逼空”行情,主要表现为投机多头利用东南亚产胶国及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逼仓。
而R708事件却是在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发生的。
1997年初,在R703合约上,多头逆市拉抬期市胶价,使得海南中商所定点库所存的天然橡胶仓单开始增加。
到R708逼空行情出现之前,注册仓单已达4万多吨。
R708事件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
国内一大批投机商本欲借机在R706合约上做文章,但由于受到以当地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再加上时间不充足,不得不放弃该合约,并主动平多翻空。
于是,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创下新低9715元/吨。
但市场中的多头并不甘心失败,反调集雄厚的后备资金卷土重来。
他们在R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拉至11300点以上。
而空头也不示弱,从国内现货市场上调入了大批天然胶现货进入中商所仓库,并声称手中已掌握了10万多吨现货仓单,准备以实盘交割相见。
多头主力是上海、江浙一带的投机大户,他们诈称准备接完库存胶去扩充上海市场,以此来吸引中小散户加盟。
多空大战在6月底至7月初再次升级,双方在11200—11400之间形成对抗。
7月4日,多头突然发难,实行上下洗盘。
在R708合约跌到10790之后,多方强行拉抬,当日封至涨停,随后将期价连续上推,并挟持近23万手的巨仓。
R708在7月底一度摸高到12600一线。
巨大的风险已聚集在海南中商所以及部分会员身上。
7月26日、27日,交易所理事会持续不断地讨论R708问题,并在多空大户之间斡旋。
由于谈判无任何进展,7月30日,中商所发文,“对R708买方持仓保证金分阶段提高,并自30日起,除已获本所批准其套期保值实物交割头寸尚未建仓者外,一律禁止在R708合约上开新仓。
”同日,中商所再次发文,暂停农垦所属金龙和金环仓库的天然胶入库。
至此,R708大战基本宣告收场。
从8月4日起,以每天一个跌停板(前3日每日400点,后7日每日20点)的速度于8月18日以11160元/吨和持仓59728手摘牌。
R708事件的处理延续了几个月时间。
其间,标的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经济纠纷在法院审理,中国证监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处罚了一批期货经纪机构和市场参与者。
R708事件的直接结果为:多方分仓的近20个席位宣告爆仓;多方按8月18日持仓单边29864手支付20,的违约罚款,计3?33亿元;多方于8月4日至13日的协议平仓中支付赔偿金近2亿元;多方在交割中只勉强接下13000吨现货;而空方意欲交割的16万吨现货,最终在期、现货市场上以平均不高于8000元/吨的价格卖出,共计损失 1.4亿元。
因此,R708事件是一场严重破坏期货市场规则而又两败俱伤的豪赌。
三、 R708事件留下的思考1、R708合约之所以发生逼空,除了多头资金雄厚、准备充足、操盘凶悍之外,还与交易所制订的规则存在疏漏有关。
如中商所在放开交割量之后,未对保证实施的具体细则作出相应的修订,基本上延用限量交割的作法。
这里显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多方必须具备多少保证金方能保证履约交割。
再者,在市场出现逼空时,交易所规定对每个席位200手(单边)之外的投机盘在现货月到来之日强制平仓,并在交割月将每日涨跌停板缩小到?20元/吨。
但在当时,多头主力控盘拉抬期价至高位,并频繁转换仓位,将头寸集中在有限的席位上等待强行平仓,而其持仓较隐蔽,这样就较容易形成逼仓。
因此,交易所在修改交易规则和出台临时性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其科学性、合理性和严密性。
2、要正确认识实物交割和套期保值的关系。
套期保值的重要特征就是在现货、期货两个市场进行品种、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交易,套期保值的操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实物交割。
囤积居奇和倾销压价的恶性投机行为最容易披上套期保值的合法外衣,对此,交易所应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实物交割的数量。
3、市场主体因错误的判断而进行搏杀,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R708合约上的空头主力自恃既有充足的现货天然胶资源作后盾,又有一系列的实物交割优惠政策为依靠,但他们却失败在资金不足上,并最终陷入被动局面。
而市场中的多头自认为钱比货多,且得势不饶人,非把空方置于死地而后快,其失误在于忘记了期货市场的监管力量。
4、期货交易本是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行为,但当市场中多空搏杀之时,中商所方面却采取了不合理的监管方式。
虽然协议平仓或强制性平仓能解一时之难,但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R708合约多方交割违约即是谈判破裂的结果。
协议平仓和强制平仓起着软化交易规则的作用,是期市不规范的一种表现,其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极易诱发其他不透明的黑暗交易。
5、市场客户结构极不合理往往是导致期市行情走向极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市场主力持仓头寸的大小是决定行情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
交易所如能控制好市场资金的流向和套期保值者与投机商的比例,则市态的发展自会朝着基本面的方向运行。
比如,新加坡、日本东京两个橡胶市场之所以能够良性运作,皆得益于市场投资者群体结构的合理。
天胶翻云覆雨证监会誓言查处操纵市场天胶期货价格异常震荡,业内普遍将矛头指向大户的恶性炒作和交易所监管不当,对此上期所保持沉默;证监会再次召集上海、郑州、大连期交所,要求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跌停板,跌停板,又是一个跌停板。
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天然橡胶(下称“天胶”)期货价格自2003年,月,日开始,便以高台跳水般的姿势滑落。
一时间,关于天胶期货的各种传闻沸沸扬扬。
此前,天胶期货价格曾一路狂飚猛进。
以,月合约为例,价格自2003年10月的每吨9085元启动,至2003年,月,日达到每吨16195,涨幅高达78,。
之后,价格又急转直下,至4月15日收盘时,,月合约已跌至每吨11910元——仅仅,个交易日跌幅达,,,。
而本周三(,月,,日),在买盘推动下,各主力合约除,月合约收盘均告涨停。
天胶期货如此巨幅震荡,已经引起中国证监会警觉。
《财经时报》获悉,,月,日,证监会有关官员已飞赴上海,就天胶期货价格波动异常召开紧急会议;之后,,月,,日,证监会再次召集上海、郑州、大连三家期货交易所,要求各交易所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证监会明确表示,将对操纵市场和其他不诚信行为坚决查处。
(一)、多头利用制度缺陷,天胶期货价格的异常震荡,令期货业内普遍将矛头指向大户的恶性炒作和交易所的监管不当。
对此,上期所几乎一直保持沉默,有关人员表示,交易所是按有关规则办事的。
,,,,年,,月,,日,上期所公布了修改后的《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有关条款。
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当某期货合约在某一交易日(该交易日记为,,交易日,接下的交易日分别记为,,、,,、,,交易日)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亦称“单边市”)时,则,,交易日结算时天胶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由原,,提高到,,;,,交易日天胶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限制由,,增加到,,。
此外,修改后的条款中还指出,主力合约价格出现连续三个跌停板后,上期所可采取协议平仓方式;在交易所认为必要时,有权在,,交易日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并公告是否采取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提高交易保证金、调整涨跌停板、限制部分或全部会员出金等措施,以化解市场风险。
实际上,2003年,月,日天胶期货连续三天出现跌停后,上期所正是基于上述的一些规则,宣布将主力合约涨跌停板扩到,,,,保证金分别提高至,,,和,,,。
深圳实达期货的吕海柱对此认为,《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前后矛盾”,不够一致。
他举例,天胶期货价格连续三个跌停板后,上期所并未采取协议平仓方式,而是于,月,日发出通知,将主力合约的涨跌停板扩到,,,,保证金分别提高至,,,和,,,。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天胶期货第一个跌停限制是,,,第二、第三个跌停限制为,,,,月,,日跌停板扩大到,,,后,仅仅,个交易日,天胶期货价格便可累计下跌,,,。
由于此前收取的保证金多仅为,,,,,,这种不对称的比例致使价格剧烈演变后,一些客户会迅速爆仓,而这种爆仓的后果也将波及到期货经纪公司。
“天胶期货价格启动不久,《办法》便随之进行修改,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言语中暗带指责,“前期多头对价格操纵,正是利用此项规定,有条不紊地使空方在保证金增加的情况下,被迫斩仓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