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10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优质教案设计(优秀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优质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词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具体内容包括:对诗词的整体感知,对诗句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以及对作者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理解作者归隐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悟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而导入新课。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意象、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4. 归隐思想探讨: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作者对世俗的超脱。
5. 例题讲解:以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主要内容:意象:菊花、南山、田园等意境:宁静、悠远、闲适等归隐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脱世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意象和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意象:结庐、人境、车马喧意境:宁静、淡泊、超然个人感悟:(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句的解析和归隐思想的探讨较为积极,但在引导感悟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饮酒》、《杂诗》等,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详细教案,含设计意图及配套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里的最后一篇。
《归园田居》一共五首,写了陶渊明摆脱污浊官场,在农村生活的景况和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为第一首,把朴素的田园风光、平淡的农村生活与自己再回田园的闲适愉悦交织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2.解析:《归园田居(其一)》的重点内容要放在对诗句的理解和描述诗歌画面上,我们可以先诵读诗歌,深入了解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二、目标及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陶渊明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2.解析:(1)通过课前搜集陶渊明小故事和诵读划分诗句来把握诗意,欣赏陶渊明的语言。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品味妙语佳句,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学生还是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的。
但是,具体来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多从文字与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分析。
2. 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上指出,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要注意反复的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课堂上以现代隐居思潮为例子,深入浅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大有裨益。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1.欣赏都市图拥挤的交通、求职的人们、繁忙的白领、雾霾弥漫的早晨2. 欣赏盈江田园图碧绿的黄草坝、清澈的凯邦亚湖、赶集归来的傣族少女、炊烟袅袅的人家欣赏完图片请同学们用四字短语分别来形容都市生活和田园生活。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11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杨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歌的意象;2.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分析意象,把握作者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象教学难点: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一.情境引入在上课之前,大家先来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你会选择哪一个?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名利双收b.做农民,平平淡淡你又会选择哪一个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其实我们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在舍与得之间进行着选择。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
因为选择的不同,人生境界也各有不同。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曾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他选择了做农民。
他还为他的选择写了一系列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来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教师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初中的时候我们都学习过陶渊明的作品,比如《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对陶渊明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学生背诵已学过的作品介绍陶渊明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朗读识记文学常识了解作家作品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熟悉文本,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师出示幻灯片,播放录音2.学生个别读学生点评教师指导读音、语气四.解析题目我们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能看出来,这首诗是围绕标题中的哪个字写的?我们就以“归”为线索来学习这首诗。
教师板书归出示幻灯片理清思路1.诗人从何而归;2.诗人为何而归;3.诗人归向何处;4.诗人归去后如何学生带着四个问题读诗五.辨析诗文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读完诗,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教师出示幻灯片用原文的词语回答学生尘网、樊笼教师这是比喻的手法,这两个词比喻的是什么?学生官场官场生活教师明确答案那么诗人用什么来自比?学生羁鸟、池鱼明确答案那么说明诗人对官场是什么样的态度?学生厌恶厌倦教师提问:诗人用“误落尘网中”来概括他为官多年的感受,“误”字怎么理解,可能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学生思考个别回答教师明确答案包含着诗人的后悔和醒悟2.为何而归教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只是他返回的直接原因,那么诗人究竟为何而归呢?出示幻灯片用原文诗句回答学生一起回答性本爱丘山教师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学生守拙归园田教师明确答案提问:“守拙”一词怎么理解?学生个别回答教师明确和官场中那些善于取巧、圆滑的人相比,诗人显得“拙”。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归园田居教案的写作思路。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较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的伟大作品,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同学,他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对陶渊明其人其诗已经有初步了解。
学习这首诗,要留意反复吟咏,体会在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1.细读诗歌中的意象、关键词,学习本诗运用的写作手法。
2.通过诵读法、争论法、点拨法掌控鉴赏诗歌的技巧。
3.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写作脉络。
〔2〕通过赏析意象、关键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控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技能。
五、教法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电视节目形式导入,引导同学积极回忆已学的知识。
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赏析意象、关键词,提升同学鉴赏诗歌的技能。
引导同学感受诗人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立场价值观。
六、课前预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文本阅读,《同步训练》中、作品的相关材料阅读。
七、教学过程〔一〕情動高山师: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国诗词大会》?里面有一个环节是“看图猜诗词”。
下面大家看一幅图,猜一下它反映的是我们中学学过的哪两句诗。
〔播放图片〕生: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师:大家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生:《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陶渊明,我们并不生疏。
中学我们学过他的多部作品。
他是东晋田园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别名五柳先生。
他诞生在东晋,历史上出名的乱世。
乱世,之所以乱,是由于失去了“道”。
孔子有一句话: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意思是说生活在乱世,“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陶渊明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
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处)(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
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诗句分析。
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
3、作者笔下的园田有什么样的特点?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选取你喜欢的意向进行分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导入: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七嘴八舌)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三、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归途何处?——《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围绕诗眼“归”,理清诗歌脉络。
2.通过涵泳、想象、描绘,明确诗歌写景的表现手法:远近结合,动静交融,声色并列。
3.赏析诗歌白描的表现手法,明确陶渊明内心充淡的审美境界。
4.拓展赏析,认识陶渊明“中国士大夫精神的家园”的审美意蕴。
5.比较赏析《短歌行》《归园田居》,提升学生对于“忧”“游”的认识,提高思想修养与文化品位。
【教学环节】一、诵读全诗,明确诗眼。
在学完了那个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中走出的文学帝王吟唱的《短歌行》之后,让我们又去走进一位大家的老熟人——陶渊明,说是老熟人,正是因为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他的《饮酒》、他的《桃花源记》,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他吗?为何这样一位躬耕于田园的诗人却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立下无人替代的身影?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背诵《归园田居》。
背诵的同时,请认真找出诗歌的诗眼。
何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
发现诗歌思想的凝聚点,即揭示诗的主旨。
它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最理清诗词脉络的盘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二、围绕诗眼,理清诗脉。
请同学们自行涵泳诗歌,思考三分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诗歌脉络。
明确:1.为何而归?2.从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三、描摹园田,品析白描。
请不同的同学朗读“方宅……桑树颠”诗句,展开想象,根据诗歌的脉络,描摹园田的画面。
明确:1.园田的特点为:自然、素朴、安详、和谐、生机。
2. 写景的表现手法有:远近结合、动静交融、声色并列;3. 表现手法:白描品析“榆柳”“桃李”“荫”“罗”“吠”“鸣”等字,明确诗歌的画面简洁、清新,营造宁静致远的诗境;苏轼:“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梁实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外枯中膏四、归因探析,诗人交融。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分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诗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本单元古诗特点分析。
学生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3.《归园田居》诗歌特点分析。
《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约作于陶渊明从彭泽县令弃官归隐的次年,主要描绘美好田园风光与淳朴的农村生活,抒发弃官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主要表现了陶渊明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坚守本心的决心和情趣。
二、学情分析《归园田居》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高一学生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但对诗人形象还未能全方位认识,所以高一诗歌教学不能像高二高三那样规范系统,必须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三、教学思路本节课旨在通过反复诵读、质疑解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容,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归向何处?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如何?理解作者不满、反抗、极端厌恶黑暗官场生活,最终与其彻底决裂,回归田园,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厌弃官场,向往田园生活,以及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陶渊明及其文风格,流畅地朗诵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梳理诗歌内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手法,领悟诗人厌恶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怀,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学难点:体会陶渊明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动画视频《不为五斗米折腰》,关注动画的主人公。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一篇重要诗词,作者是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向往自然,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古代田园诗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句,能流畅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欣赏诗中的田园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对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理解不深,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归隐思想。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他笔下的田园生活。
2.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们初步感受田园的宁静和美丽。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读: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2. 教师领读: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纠正字音,强调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标题:解释“归园田居”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主题。
(三)、细读理解:1. 分析诗句: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田园诗的魅力。
3.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变化的分析。
2.难点:田园诗艺术特色的赏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引出《归园田居(其一)》。
2.陶渊明简介
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3.诵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4.诗歌内容解读
(1)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重点字词。
(2)分析诗人从官场回归田园的情感变化,如喜悦、宁静等。
5.艺术特色赏析
(1)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质朴自然、清新淡雅等。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白描、对比等。
6.主题探讨
(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如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等。
(2)讨论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7.课堂总结
总结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和主题,强调田园诗的价值。
8.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写一篇关于田园诗艺术特色的赏析短文。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
本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以及对悠闲、安宁生活的赞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翻译、解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2. 能够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诗歌风格;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翻译和解析;难点: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全文打印;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田园风光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田园生活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翻译诗歌:让学生逐句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4.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桃花源”、“瓦尔登湖”等,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 欣赏诗歌: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欣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题目:《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内容:桃花源、瓦尔登湖、田园生活4. 诗歌风格:向往、赞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归园田居》(其一);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作文;3. 请学生收集其他描述田园生活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归园田居》(其一),使学生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田园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以及其他描述田园生活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诗歌的翻译和解析,难点是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修二7-3《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
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
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
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精彩教案设计(优秀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精彩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全文解读,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艺术特色及其所反映的诗人思想情感。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诗歌之部”,第三节“陶渊明的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诗歌《归园田居(其一)》,掌握其基本内容与结构。
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体会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魅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其归隐田园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意象、艺术特色的分析,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心情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艺术特色,讲解诗人的生平及其归隐田园的背景。
4. 例题讲解: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及艺术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生活。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人的归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内容:诗歌意象:田园风光、归隐生活艺术特色:平淡自然、含蓄深沉思想情感:追求自然、向往田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归隐思想。
2. 答案要点:意象:田园风光、归隐生活归隐思想:追求自然、向往田园3. 课后拓展: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诗人思想情感。
2023最新-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最新9篇】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最新9篇】《归园田居其一》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⑴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⑴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⑴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⑴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1、范读正音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学生朗读,并加以评价。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21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1《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河南省淇县第一中学梁伟伟【教学设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所以,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
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
第三,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学习目标】1、理解诗意,熟读成诵。
2、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
【教学重点】1、赏析陶渊明营造出的闲适、恬淡、宁静、自然的意境。
2、探究诗人回归园田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瑞士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此正是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文人通常都会用他们笔下的事物来寄托他们的心情。
正如采菊的陶渊明采的是一份高标超逸,爱莲的周敦颐爱的是那不染不妖,画竹的郑板桥画的是一份亦刚亦柔,葬花的林黛玉葬的则是一怀自怜自惜。
无论他们采的、爱的、画的还是葬的,都各有各的美。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也一样别有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一起,去回归园田,去放飞心灵。
(板书课题:归园田居)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释疑,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齐读诗文,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园田生活是怎样的呢?—自然、和谐、宁静、闲适、恬淡。
四、品读诗文,赏析探究1、赏析诗人是如何描述园田生活的?(可以从景物和手法等方面思考。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诗人选取的景物有:方宅、草屋、远村、炊烟、狗吠、鸡鸣等。
这些景物特别吗?新奇吗?——都是农村生活中最常见的。
写景的角度上有远景,有近景,有视觉,有听觉。
描写的时候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和雕琢,却营造出了和谐、优美、宁静、自然的意境。
所以后人称赞他的诗文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该作品位于教材第三章“诗意与人生”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田园生活的描绘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领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动机和理想,评价其社会价值。
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诗中隐喻的解读。
教学重点:诗的意境分析、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诗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让学生体会自然的美好,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提问:你们向往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
2. 诗词讲解(20分钟)例题讲解:详细解读《归园田居(其一)》的每一句,分析其中寓意和艺术手法。
随堂练习:学生尝试对诗中的某一句进行解读。
3. 诗词赏析(10分钟)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中心:归园田居(其一)2. 线索:陶渊明 > 田园生活 > 归隐思想3. 重点:意境分析、人生观、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陶渊明的归隐思想,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短文。
解释下列诗句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答案:短文无固定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人生观和诗歌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讲解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背诵诗文,分析陶渊明创作背景及诗歌主题,学习并运用诗词表现手法,感受诗人的归隐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体会诗人的归隐思想。
2. 分析陶渊明的创作背景,了解东晋时期的社会风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掌握并运用诗词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本节课,引导学生思考“归隐”的含义。
2. 课堂讲解:a. 介绍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b. 逐句讲解《归园田居(其一)》,分析诗词表现手法。
c. 讲解诗人的归隐思想。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陶渊明的时代,感受归隐的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重点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诗词表现手法,创作一首短诗。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作者:陶渊明3. 创作背景:东晋时期,归隐思想盛行4. 诗词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5. 归隐思想: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归隐思想,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归隐生活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以及诗词表现手法是否讲解透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及归隐思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2. 诗词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题,以及对学生的拓展延伸。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9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1归园田居其一一、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田园诗派。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少年时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在东晋苛严的门阀制度下,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为了生存,陶渊明陆续做过一些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的污浊腐朽,不久便辞职回家。
就这样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在41岁时,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迎接,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归园田居》组诗共5首,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第二年,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
三、课文朗读——听读课文四、眉目传情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诗歌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思考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回归田园生活。
题眼:归。
思考2:既然“归”字是题眼,那么围绕“归”字还隐藏着哪些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因何而归?(2)从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五、整体感知(一)因何而归(用诗中原话作答)1.少无适俗韵: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性本爱丘山: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为生计所迫。
奈何生性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无奈只好回归田园。
“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一、导入新课:(幻灯1)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二、回顾旧知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
学生背诵。
(幻灯2-3)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三、作者简介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
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补充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
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
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
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
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
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
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
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
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
先请大家听一遍配乐朗诵,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
四、整体感知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幻灯7)2、一生朗读。
(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3、学生再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
(幻灯7)五、解题,把握思路。
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
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
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后明确:1、从何而归?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追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
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追问: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陶渊明是一个思想较为复杂的诗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怀有满腔的雄心壮志;同时,他也受老庄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喜爱山丘、田园。
“性本爱丘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没有更关键的原因呢?点题句。
守拙归园田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吗?诗人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网上爬,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像羁鸟,池鱼般。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品味田园风光。
1、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
参考点评: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
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幻灯11)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4、归去如何?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七、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附]板书:(幻灯11)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八、陶诗风格探究师: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那么大家觉得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呢?--清新隽永、淳朴自然、恬静淡远、宁静闲适。
想听听古今学者对陶诗风格的评价吗?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朱熹:“陶诗语平淡,出于自然。
”苏者聪《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真实新颖,恬静淡远,朴素自然最能体现陶诗的艺术风格”。
朱家驰《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指出陶诗艺术特色是“言约旨远,意味隽永,常以精粹的文字包蕴无限丰实的内涵”。
九、自主探究: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幻灯12)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师: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幻灯14)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
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幻灯15)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
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十、课外拓展:名句欣赏。
(幻灯16)师:陶渊明还写了很多诗歌,其中的一些名句,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学生齐读。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归园田居》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归园田居》其五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十一、课堂小结。
(幻灯17)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敝屣,怀着“抱朴守静”,“洁己清操”的想法躬耕田园,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