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设计精心设计

合集下载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包身工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4篇《包身工》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包身工》教学设计篇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谢文初【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较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较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有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D。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

)1~8:(1~5)起床的情景。

(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

9~17:(9~11)早餐的情景。

(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18~25:(18~23)上工的情景。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包身工教学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写好教案,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完整。

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包身工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选编在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的第四单元,前三个单元分别是诗歌、文言文和散文单元,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的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这类文体从内容上强调真实性,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为此它往往具有深刻、鲜明的时代意义。

其中,报告文学除了纪实性之外,也具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通过分析这类文体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生分析]《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70年了,文章所反映的也是上世纪的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了很深的隔膜,现如今,优厚的生活条件使学生很难从文章中去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更难于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曾经有位教师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要求学生范读课文,当读至“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别人的鞋子,胡乱踏在别人的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时,学生的声音有些异样,似乎强忍着笑,很明显,现在的学生与文章中所反映的时代的隔膜的确是存在的,另外,由于目前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有些学生虽涉世不深,但懂得的东西并不少,因此,让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思辨力和判断力,也是此次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壤上产生的包身工制度所带来的罪恶,文章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课文虽是老文章,所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和现如今我们的时代有很深的隔膜,但是文章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却是相通的,为此,此次教学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包身工》 教学设计

《包身工》 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学习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感受作者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1)探究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及本质。

(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写作背景等知识,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文章的写作手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朗读法通过朗读文中的精彩段落,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反映旧社会工人劳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工人的生活状况。

(2)提问学生对旧社会工人生活的了解,从而引出课题《包身工》。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夏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讲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包身工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

3、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明确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展现了她们的悲惨遭遇。

4、文本分析(1)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状况让学生找出描写包身工居住、饮食、劳动等方面的语句,概括其生活条件的恶劣。

引导学生思考包身工遭受如此待遇的原因。

(2)分析包身工制度讲解包身工制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以及它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3)分析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通过对个别包身工的描写反映整个群体的命运。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中的一篇《包身工》。

文章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掌握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2. 学习并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旧上海纺织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等。

(3)讲解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如:采访、观察、思考等。

3. 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见解。

(2)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学习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劳动者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2. 内容:主题思想: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关爱劳动人民。

艺术特色: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采访、观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一位劳动者为对象,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环卫工人》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了解到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

包身工的优秀教案(优秀4篇)

包身工的优秀教案(优秀4篇)

包身工的优秀教案(优秀4篇)《包身工》教案篇一【教例简述】此教例参照黄芬兴老师论文《浅谈〈包身工〉中“间隔异称”的表现力》(《学语文》1988年第4期P31)改编。

【课时】一节。

【教学内容】《包身工》中的称说。

【教学过程】老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下面我们深入研究一下作品中使用“称说”的技巧。

请大家用几分钟的时间,找出所有关于“包身工”的称呼、称谓、称说。

同学们指出的有:猪猡、懒虫、芦柴棒、女孩子、乡下姑娘、包身工、试验工、养成工、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泥土、奴隶、墨鸭、冤魂……教师:大家找出的这些称说,我已经板书在黑板上了。

大家能不能解释一下它们各自的含义?同学们竞相发言:“猪猡”,是带工老板对包身工侮辱性的骂语,它表现了包身工身份的低下,揭示了包身工非人的生活环境。

“机器”,表明包身工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生活权利被剥夺,她们只是别人赚钱的工具。

“奴隶”,没有人的一切权利,它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包身工制度的本质,暴露了这种剥削制度的极端反动性。

……教师:下面再请同学们谈谈这些称说的表达特点。

同学们继续发表看法:有比喻,有反复,有借用。

在反复使用中冠有不同的附加成分,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作者借用了一部分称呼,也客观地解释了一些称说,还在抒情议论中使用大量的比喻性的称说。

有的称呼表现了包身工的处境,有的称呼表现了包身工的来源,有的称说表现了作者的愤怒。

……教师:讨论到这里。

应该说同学们对课文中称说的含义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但大家注意了没有,我把大家找出的二十几处称说有意识地板书为三块。

一块为作品开头部分的称说,一块为介绍包身工的来历等内容的称说,一块为作者用来揭露包身工制度实质而安排的称说。

大家要思考:第一,三“块”称说的表达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二,三“块”称说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第三,三“块”称说在表达文章主题上有什么作用。

第四,称说在表现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包身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包身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包身工》优秀教学设计《包身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包身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⑴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⑵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⑶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⑴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⑵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⑶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⑷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⑸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教学目的〗1、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2、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包身工》 教学设计

《包身工》 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学习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感受作者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包身工制度的残酷性和罪恶本质。

(2)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如选材、结构、语言等。

2、教学难点(1)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多种手法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2)引导学生思考包身工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写作背景等知识,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反映工厂工人劳动场景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怎么样?”接着引出课题《包身工》,并介绍包身工的概念。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夏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以及《包身工》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2、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析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原因(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思考。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包身工》。

该文为报告文学,作者夏衍通过实地调查,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探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对包身工制度的深入剖析。

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反映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与分析:(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等。

(3)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描写,解释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题,分析文章中的另一段描写。

6. 小组讨论:针对包身工制度,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3. 语言特色:生动描绘、对比手法、深刻剖析。

4. 作者观点:批判包身工制度,关注底层人民命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对包身工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这一制度的残酷和黑暗。

我认为包身工制度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一种表现,它让工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成为资本家谋取利益的工具。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实现公平正义而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报告文学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设计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不同作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

(3)通过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母语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艺术特色。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 作品欣赏:分析比较课文《包身工》与其他作品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分析课文《包身工》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2.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课文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3.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包身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具体内容为《包身工》。

课文详细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工人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包身工苦难生活的同情,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课文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旧社会纺织厂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照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包身工的报告文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4. 例题讲解a. 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作用。

b.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叙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b. 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2. 答案:a. 包身工生活状况:衣、食、住、劳动条件极差,受到工厂主和包身工头的剥削和压迫。

b. 表达技巧:对比、讽刺、抒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其他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横向对比。

b. 邀请历史老师讲解旧社会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包身工》教案篇1【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们能够懂得复杂记叙文如何选材:即点面结合。

2、体会__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效果。

3、理解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

【课文解析】1、注音释义吆喝(yāohe)相称(chèn)呵欠(hēqian)2、内容主旨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

同时又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通过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介绍恶劣的饮食条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价,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并以“芦柴棒”被殴打侮辱为例,形象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记叙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点介绍包身工上工的情景。

点出三大威胁,即音响、尘埃、和湿气,又指出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这三大危险。

第24段至第25段归结出__的主题,点明帝国主义由于利用了包身工这种廉价劳力而获得巨额利润。

第四部分(第26-33段)这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

这一部分,作者以墨鸭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和残酷。

课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3、写作手法选材上注意点面结合。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夏衍先生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对众多材料,作者进行了精心的编选。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教案(7篇)篇一:课时篇一教学要点: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三、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 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

笔调的"富有特色等。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

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设计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夏衍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技巧,进行文学创作或评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认识到新社会的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包身工》的阅读与理解。

(2)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与欣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特定历史背景的理解。

(2)作者隐喻、象征等写作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其作品《包身工》。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自主解决字词、语法等问题。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5. 写作练习:(1)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了解学生对课文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包身工》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使学生深刻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感受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2篇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2篇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和题材;2. 理解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3. 学习运用抓住主线、分析剧情等阅读策略;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2. 学习运用抓住主线、分析剧情等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2. 运用阅读策略分析剧情。

教学准备:1. 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2. 《包身工》的课文和周边材料;3. 分组活动所需的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工人的画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包身工”。

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初次阅读文章,尝试抓住主线;2. 学生按照小组分工,相互交流并讨论文章的意思,以促进理解;3. 学生再次独立阅读,然后回答一些问题,如: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第三步: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已经初步理解的文章,就文章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展开讨论;2. 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心理感受。

第四步:文学欣赏(10分钟)1. 带领学生欣赏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2. 分享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名人事迹和社会现象,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拓展阅读(10分钟)1. 老师推荐一些与“包身工”话题相关的读物,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2. 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写下读后感。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包身工的现象;2. 老师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理解能力。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包身工》教案篇一一、说教材《包身工》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报告文学,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教学中,有些新教师授课因为“选材不严”,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有些老教师授课因为“开掘不深”,对主题常常没有点“透”,功亏一篑。

怎样体现出它的特点,使教学也呈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呢?经过思索,我打算采用这样一些方法:一、争取时间,长文短教我首先将熟悉课文这样一个程序交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通过布置:(1)“思考和练习”五─准备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2)请给包身工下个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这样两个作业敦促学生对课文进行琢磨和钻研。

上课时我单刀直入,撇去枝叶,以检查预习的名义直奔主题,先由两名学生讲述“包身工”和“芦些棒”的故事,再由其他学生汇报自己做预习第2题的答案,并在学生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确:(1)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

(2)课文中的提法是“包身工”他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

“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

“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摩温);另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

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为“包身工”。

(3)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4)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的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残暴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在让学生讨论,明确上述内容的同时,我在黑板上设计了如下板书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日本资本家拿摩温半殖民地包身工奇妙一仆二主中国二老板带工的半封建(主题)包包身契通过解释含义,明确了主题之后,我再提纲挈领,让学生设想和揣摩怎样围绕主旨选材和谋篇布局,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

《包身工》 教学设计

《包身工》 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学习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感受作者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

(2)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1)探讨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根源和社会影响。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代社会中可能存在的类似现象。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旧社会工人劳动场景的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在这段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旧社会工人的悲惨命运,从而引出课题《包身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夏衍。

2、讲述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包身工的生活状况(1)让学生找出描写包身工起床、吃饭、工作和休息等方面的段落。

(2)组织学生讨论:包身工的生活有哪些特点?他们遭受了哪些苦难?(3)引导学生总结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流程,感受其悲惨的命运。

2、包身工制度(1)提问:包身工制度是怎样形成的?(2)分析包身工制度对工人和资本家的影响。

(3)探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和罪恶。

3、写作手法(1)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芦柴棒”等典型人物,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典型人物来反映整个包身工群体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教学设计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刘倩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掌握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起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文本信息筛选的方法,以“猪猡”一词为导线,筛选包身工的衣食住行情况,深入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3.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权意识。

[重点难点]
1. 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触发学生积极地思维。

2. 让学生从现实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再回到现实,联系现实,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增强学生的思辨力和判断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邓宁格在《工会与罢工》中说过的这句话被马克思引入《资本论》的写作中:“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师:今天我们即将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这句话的见证,其中原文如此写道:“咱的小姑娘有什么事情,尽管打,打死不干事,只要不是罚工钱停生意!”这篇文章是什么?
生: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师:在此文的结尾,作者夏衍以强烈的口吻控诉着不人道的制度,预言着黑暗终将过去,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出示教学目标
板书:报告文学:包身工夏衍
二、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利用这一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看过文章,觉得《包身工》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包身工》是夏衍的重要作品之一,1936年发表。

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师:说到报告文学这种文体,谁能说一说它的特征?(生阐述自学内容)
师明确:报告文学是文学类文章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有新闻性,陈述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和反映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也有文学性,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利用白板展示思维导图)
三、分析课文,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通过这一环节,旨在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文章的主题。


1、包身工的称呼:
师:《包身工》作于1935年,夏衍先生写的是一群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对于她们,有很多不同的称呼,仔细速读《包身工》,请找一找文本中对包身工的其他称呼。

学生阐述,学生上台进行分类小测试。

师明确:猪猡、试验工养成工、生物、活人、工人、没有锁链的奴隶、罐装了的劳动力、死娼妓、懒虫、机器、乡下姑娘。

2、从“猪猡”看包身工的衣食住行
做一下统计,其中,“生物”、“机器”、“奴隶”都出现了4次,但“猪猡”却出现了8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细读文本,筛选信息,“猪猡”和包身工有何联系?(提醒用原文内容回答)
(学生探究、发言)
教师明确:
衣:褪色、油脏、破脏的
食:睡觉的地方、喂猪的豆腐渣
住:汗臭、粪臭、湿气、狭小
行:专制看管、与世隔绝,被任意暴打,“文明”对待
深入讲解:住之狭小:作者用精确的数据做了描述:“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


一尺约等于33.333厘米,七尺阔,十二尺深换算长四米,宽2.33米,面积9.32平方米,16人居住,没人平均0.58平米。

教室课桌长0.6米,宽0.4米,面积0.24平米,包身工的人均居住面积等同两张课桌那么大。

(利用精确的数据让学生具体了解包身工的居住环境,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


3、包身工们“非猪非女非人”般的悲惨际遇
①师:可见,被称为“猪猡”的她们的确有猪一般的生活,然而,猪能吃了睡,睡了吃,包身工们呢?
文本35段: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他们有“猪一般的生活,却没有猪一般的轻松!”不仅身体上受摧残,精神也倍受侮辱。

②百度词条这样解释“包身工”,猪猡一词,在讲英语的外国企业中也存在,外方管理人员用Peon (猪猡)一词称呼中国包身工,往往故意发成(Pee-on),字面意思是在其头上撒尿,引申为下贱人士,有明确的侮辱性。

③师:除此之外,备受侮辱的包身工们其实是天生的弱者,她们都是女性,可是女性特征于她们却变成:
文本第三段: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

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④总结:可见包身工们过着非猪、非女、更非人的生活。

说她们是底层,可是比起“外头工人”来说,她们是底层的底层。

见证:我听到过一个老年的纱厂女工说:“你们说,我们给资本家作牛马,其实呀,连牛马也不如,我们是苍蝇、蚊子一样的虫豸(zhi 四声无脚虫)。

东洋老板和带工头打死一个工人,好像在地上踏死一个蚂蚁一样,一点也不算稀奇。

”——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4、释题:什么是包身工(包身工既是一类人,也是一种制度)
过渡:刚才的学习中,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际遇仿佛历历在目,包身工们过着这种猪狗不如的生活,在她们的辛苦劳作之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带工老板、日本资本家)他们具体是如何从包身工的身上压榨血汗的呢?(这里我可以让学生举出文章中的典型事例,例如“芦柴棒”、“小福子”的故事,又或者引用文中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论述。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新闻除了叙述事实,还会交代一些背景资料。

试根据文本的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概括什么是包身工?
师明确: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

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

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

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

由包工头迫使他们的父母或保人接受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

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身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5、师:对于“包身工”这一种现象,作者内心激荡的是怎样的情感?(控诉、义愤、同情、沉痛等)
作者控诉:(学生齐读)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与眼泪。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

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6、结合背景,归纳文章主题。

明确:作品实际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所以,作者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并且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

四、课外延伸
师:播放视频《新疆残障“包身工”多年遭非人奴役,涉案工厂被封》,让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未来。

文本写道“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杜绝今天的“包身工”现象?
1、加强司法打击力度,对不法老板进行法律制裁;
2、成立农民工工会,保障其合法权益;
3、加强农民工人权意识,学习《劳动法》,熟知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4、利用媒体正能量宣传,对社会不公正现象进行监督。

.........
[作业布置]
文本中称包身工为“奴隶”有4次之多,试结合文本,就“奴隶”这一称谓写写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报告文学:
包身工
夏衍
衣:褪色、油脏、破脏的
食:睡觉的地方、喂猪的豆腐渣“猪猡”?——“非猪非女非人”
住:汗臭、粪臭、湿气、狭小
行:“文明”对待
控诉、义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