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
中国国际竞争力:强劲增长、成本优势、政府引领、社会基础——2004-2006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甄 峰 ( 9 9 ) 1 7 ,男 ,河 北藁城 人 , 中 国人 民大 学统计 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
2 6
维普资讯
经 济理 论与经 济 管理
表 1 2 0 -2 0 0 4 0 6年 中 国 国 际竞 争 力 八大 要 素 竞争 力 的 世 界 排 名 表
家 和地 区有 6 O个 ,到 2 0 0 6年有 6 1个 ,包 含 5 个 3
我 国经 济 实 力 竞 争 力 位 于 美 国 之 后 排 名 第 2
独 立经 济体 和 8个 参评 国家 内部 发 展最有 特 色的地
区一_ 引,体 现 了区域 竞 争力 的发 展方 向和 区域 竞 I2 l 争 力在 国家 竞 争力 中 的重要 地 位 。 中 国人 民大学 竞 争力 与 评 价研 究 中心依 据 I MD公 布的 数 据 和计 算方 法 ,按 照适合 中国国情 的 国际竞 争力 八大 要素 评价 体 系 ] ,系 统 计 算 了 2 0 - 2 0 0 4 0 6年 的 国 际竞 争力 排名 ( 表 1 ,并在 对 比中分 析 2 0 见 ) 0 6年 中 国 国际竞争 力 的发展 态势 。 中国国际竞 争力 总 排名经 过 2 0 0 5年 的波动后 , 20 0 6年达 到 1 9 9 5年正 式参 与 国际竞 争 力评 价 以来 的 最佳 水 平 ,在 世 界 主要 经 济 体 中排 名 第 1 9位 。 其 中 ,经济 实力 竞争 力排 名第 2位 ,企 业 管理竞 争
[ 基金 项 目] “ 北京地 区高等 学校 学科群 建设 项 目—— 首都 经济” 资助 研 究项 目; 中国人 民大 学研 究
生教 育创 新 计划 资助项 目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国际旅游人数达到1.4亿人次,消费金额超过$1300亿美元。
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20年仅国庆节假期6天时间内,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82亿元。
因此,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国际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反全球化的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争端日益增多,旅游业作为贸易和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状况,挖掘其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实际表现和国际竞争力分析?(2)分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在国际竞争中的体现?(3)探究世界主要国家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经验和模式?(4)提出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方法等综合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年鉴、报告等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产业的现状和国际竞争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根据目前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领域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结合国内外的经济学理论,总结影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和关键性问题,并提出提高竞争力的建议和政策方案。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贡献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和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实际表现和国际竞争力,总结行业的优势和劣势,为中国政府制定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与趋势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与趋势一引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推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的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我们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与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唯有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发展壮大。
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增强自身的优势便成了各个企业关心的热点话题。
另外,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某产业中的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从西方的发展史来看,在早期实物资本的积累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后技术进步却逐渐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实现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这凸显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其他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的显著作用。
从经济增长的总量来看,一国国民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对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舒尔茨等人力资本理论大师认为,相对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显著,其收益率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收益率,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已取代物质资源成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技术、知识更为复杂、细化,环境变化更快,管理者不可能对涉及企业经营的所有技术、知识都精通或了解,而作为专门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型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比管理者更了解,并且能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可见,掌握专业知识的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1世纪管理的最重要贡献也在于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率。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将主要体现在通过智力资本实现的资源最佳配置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上,因此人才对企业提升竞争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已有文献多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定性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中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包括纪念品、礼品等,向游客展现中国丰富多样 的区域文化特色,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贡 献。
文化创意产品
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如服装、家具、 工艺品等,体现了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力量 。
文化娱乐产品
如影视作品、音乐、动漫等,通过流行文化传播 中国优秀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
中国文化产品的核心优势
中国文化产品的营销模式
线上线下融合
中国文化产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铺 的联动销售,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内容营销
通过策划文化内容和IP创意,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中国文化产品的品牌故事。
体验式营销
文化体验店、主题展览等营销手段,让消费者亲 身感受中国文化产品的魅力和内涵。
情感营销
塑造中国文化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增 强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国际推广
借助全球营销网络和传播渠道,广 泛传播中国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 提高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
中国文化产品的社会责任
企业公益贡献
中国文化产品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 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回馈社会,树立企业良好 形象。
共赢发展理念
企业推行包容性发展策略,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 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共同进步。
法规标准
政府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 行业标准,为中国文化产品的质量 管控和品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跨界合作
企业与设计师、研究机构等多方 力量共同参与标准制定,确保标准 内容贴合行业需求和消费者期望 。
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的行业认证制度,对中国 文化产品的材料、工艺、质量等 进行全面评估认证,提升产品公信 力。
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化策略
1 品牌建设
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分析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市场表现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代表,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从早期的试点示范,到后来的补贴政策、购置税减免、免费停车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都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桩、换电站等,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许多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车型、新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特别是在电池技术、驱动技术、智能网联等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在市场表现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提高和接受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同时,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服务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差距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和整合也有待加强充电设施不足、续航里程焦虑等问题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棉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棉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棉纺织品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棉纺织品出口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对棉纺织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中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
因此,对于中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棉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找出中国棉纺织品的主要竞争优势和劣势,以及制定提升棉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相应措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分析中国棉纺织产品的市场竞争现状,包括我国棉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国家、出口量、出口金额等方面的情况;分析我国棉纺织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包括棉花资源、纺织技术、劳动力成本、环保标准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包括纺织品市场的动态变化、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目标市场对棉纺织品的品质、价格等方面的要求;最后,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提升我国棉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且结合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进行深入探讨。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研究论文将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结论与建议。
引言将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研究的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将阐述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价值;研究内容和方法将详细论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结论与建议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分析我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找出我国棉纺织品的主要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我国棉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科学技术环境
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科学技术环境关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科学技术环境的论文报告一、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然而,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环境,并提出建议。
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1)中国的业务环境中国的业务环境一直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业务环境,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需要更加透明和可预测。
政府应该努力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
(2)人力资源尽管中国有大量劳动力,但人口质量和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
除了缺乏基本技能,人力资源问题还包括缺乏创新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
中国需要投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
(3)产业结构中国经济依然是以出口为驱动力的经济体,在工业、制造业和农业方面仍然缺乏多样性。
中国应该引导经济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加强发展创新型企业、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4)跨国投资中国需要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这有助于带来技术、管理和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
未来,中国可以以关注跨国企业的需求和关注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创新壁垒为基础,促进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三、中国的科学技术环境(1)科技创新中国政府已经把科技创新列为中长期战略,致力于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
中国的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仍有发展空间。
中国需要提高科技研发的能力,改进管理及授权制度,鼓励创新和技术转移。
(2)大数据发展中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的政府在大数据领域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然而,中国的大数据发展还存在一些技术和政策瓶颈。
未来,中国需要加强建设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3)人才培养中国政府一直关注人才培养,大力推行人才引进政策。
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
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内容提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式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基础,提出了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计策选择。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评判指标/现状/计策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特定产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在竞争中获得最佳利益的能力,它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表现。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而我国又加入世贸组织,由原先的半封闭式经济全面参与到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中去的背景相关联,使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判指标产业竞争力直截了当表现为一国同一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和出口竞争力以及产业的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等。
份额越大、获得的利润越多,说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1.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竞争能力的大小揭示了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
贸易竞争指数=(E[,i]-I[,i])/(E[,i]+I[,i]) (1)其中,E[,i]是产品i的出口总额,I[,i]是产品i的进口总额。
贸易竞争指数说明一个国家的i类产品是净进口国,依旧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
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i 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关于世界来说,该国是i类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贸易指数为负则表示该国i 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假如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i 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进行品种交换。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022年《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两方面,指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加。
不相称的地位在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中,过去铅、锡和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但近几年已经大幅度降低。
铝和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偏低水平,目前只有镍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着上升态势。
这6种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上不是很高,在2022年达到8.2%的高点之后就快速回落,2022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只有4.1%,仅为2022年的一半。
当前有色金属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的状况,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偏低的指数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偏低,除1990年、1991年为正数外,其余年份都是负数,且保持在较低水平上。
2000年和2022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4以下,2022年至2022年保持在-0.3左右,2022年这一指数又跌至-0.4。
这说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
从总体上看,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中游位置,但和其他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或上升的进展态势相比,近几年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在下降。
这是需要引起业界特殊关注的问题。
一升一降鲜亮对比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是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大国,俄罗斯、加拿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般超过10%,澳大利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维持在8%左右。
中国的有色金属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有肯定的规模,排在巴西、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前面。
从趋势上看,大多数国家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但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这和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形成了鲜亮的对比。
谁有国际竞争优势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南非和巴西具有显著的贸易竞争力优势,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英国、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基本为负,不具有贸易竞争力优势。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评价
供依据 。从 各 国政 府 的经 验 来看 , 争力 评价 是一 竞
国政府制定 宏观经 济政策 的重要基 础 。
国内有 关 国际竞争力 的研究有 : 明轩 、 李 邱如美 等 _ 基于 波特 理论 对 1 1 O个 主要 发 达 国家 的企业 竞 争力 进行 了 比较优 势分 析 , 出产 业 集群 是 产业 竞 指 争 优势重要 方 式 之一 ; 9 7年 金 碚 出版 了《 国 19 中
生产规模 等角 度对 19— 19 9 3 9 8年 中 国 工 业 和 世 界 工 业 的 差 距 进 行 了 研 究 _ ; 爱 华 以 中 国 制 造 业 为 4 张
法可分 为单 因素评价 法 和 多 因素评 价 法 ( 称综 合 又
评 价 法 ) 其 中 多 因 素 评 价 法 包 括 WE 评 价 法 、 , F
分 析 , 择 显 示 性优 势指 数 、 易竞 争 力 指数 、 际 市场 占有 率 这 3个 指 标 , 用 出 口数 据评 价 方 法 , 我 国 选 贸 国 利 对 整 体产 业 国 际竞 争 力 进行 分 析 , 我 国 整 体 产 业 及 主要 出 口产 品 的 国 际 竞 争 力进 行 了计 算 。计 算 结 果 显 对
差异 。通过文 献 回顾 可发 现 : 国外 学 者 较 少 涉 及 产
家竞 争力或某 一产业或 企业竞争 力 的发 展状况 及存
在 的问题 , 并通过 发 布竞 争 力研 究 报告 为 政府 制 定 正确 的产业 政策提 供 支 持 , 为企 业调 整 发 展 战略提
济. 一
竞 争力研究 的主要 目的是 评价一 国或地 区的 国
示 : 国农 业原 材 料 出 口产 品 的 比较优 势较 弱 , 出 口制 成 品 的 比 较优 势 很 强 ; 从 整 体 上 看 , 国 产 业 国 我 而 但 我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不断前进,中国茶叶产业开展迅速。
中国也成为了茶叶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结合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拟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三个指数,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作具备的优势(S)和劣势(W),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机遇(O)与威胁(T),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SWOT分析一、引言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的发源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而且是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结合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拟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三个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近20年来,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状态,从1978年的1048千公顷上升到xx年的1450千公顷,增长了38.4%;茶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从1978年的26.8万吨,上升到xx年的102万吨;茶叶出口从1997年的20.54万吨上升到xx年的28.88万吨,增长了40.6%,涨幅比世界水平还要高出13.5个百分点。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
显性指标用于评价特定产业所产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如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拟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隐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生产率差异,如单产率、价值增值率等。
印度、印尼、肯尼亚、斯里兰卡以及世界上五大产茶国,近几年这5国的茶叶出口总量都占据世界茶叶出口额总量的半数以上。
本文采用显性指标评价法,比照其余四大产茶国,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比拟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MPR)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出口总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之比。
2008-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
2008-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2008-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深,文化产业和国际文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文化贸:易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承载的一国文化影响力也随着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扩大而增强。
入世以来,中国的文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市场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但不同文化产品的贸易发展水平却不平衡,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文化市场,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文化贸易政策选择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报告在全面分析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两方面出发,借鉴灰色关联度的评价模型,构建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行文化贸易政策的正、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政策建议。
(报告全文共五章90页,5余万字,其中图表个,2008年4月出品)目录第1章:引言 (1)第1节:问题的提出 (1)第2节: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第3节: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5)第2章: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方法 (6)第1节: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 (6)1.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6)2.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8)3.波特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9)第2节: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12)1.有关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12)2.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范式 (12)3.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13)第3章: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业绩评价 (20)第1节:中国文化产业出口现状分析 (20)1.出口数量和产品结构 (20)2.出口主体与目标市场 (24)3.国际地位 (28)第2节: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评价 (30)1.中国文化产业竞争指数表现 (30)2.中国出口文化产品的产品结构与市场集中度 (31)3.主要结论 (31)第3节:中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结构变化 (32)1.中国分类文化产品竞争指数表现 (32)2.我国分类文化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33)3.主要结论 (43)第4节:中国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44)第5节:中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总结 (60)第4章: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62)第1节:直接因素指标 (62)1.要素条件 (62)2.国内需求 (63)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67)第2节:间接因素指标 (68)1.环境因素 (68)2.政府行为 (70)第5章:对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73)第1节: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73)1.自主出口品牌战略 (73)2.发展新型的贸易形式 (80)3.通过产品附加服务创造竞争优势 (80)第2节:扭转现有劣势 (81)1.大力开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渠道 (81)2.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82)3.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解决文化产业资金短缺局面 (83)4.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 (84)5.加快文化产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具有高新技术的文化产品 (85)第3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88)1.政府应充分发挥“品牌战略”的引导作用 (88)2.利用WTO有关规定合理保护我国文化产业 (89)附表表3.1 中国最大的15个文化产品贸易伙伴 (24)表3.2 美国最大的15个文化产品贸易伙伴 (27)表3.3 世界前10位国家(地区)核心文化商品进出口额排行榜 (29)表3.4国文化产业模块竞争力指数和排名 (32)表3.5国文化产业要素竞争力指数和排名 (33)表 3.6 世界图书进出口前20位国家(地区) (34)表3.7 世界报纸和期刊进出口前20位国家(地区)的排序 (36)表3.8 世界影视媒介进出口前20位国家(地区)的排序 (38)表3.9世界音像媒介进出口前20位国家的排序 (40)表3.10 世界可视艺术进出口前20位国家的排序 (42)表3.11人力资源评价指标 (44)表3.12文化、资本资源评价指标 (45)表3.13基础设施评价指标 (46)表3.14需求状况评价指标 (48)表3.15信息技术产业评价指标 (50)表3.16教育产业、旅游产业及其他产业评价指标 (51)表3.17企业营运基础评价指标 (53)表3.18企业运作水平评价指标 (54)表3.19竞争对手评价指标 (55)表3.20政府效率、政策信誉评价指标 (57)表3.21政府推广及创新评价指标 (58)附图图2.1波特竞争优势决定因家菱形圈 (14)圈2.2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七大决定要素 (15)图2.3 游戏产品盈利格局 (18)图3.1 15国文化产业总体竞争力指数 (30)第1章:引言第1节:问题的提出文化产业被视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中国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中国陶瓷产业自古以来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国之一。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化的今天,中国陶瓷产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一方面,来自韩国、日本等传统陶瓷生产国的竞争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兴陶瓷生产国崛起,如印度、泰国、越南等,它们的产品性价比高、市场占有率不断增长。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陶瓷产业需要从政策、技术、品牌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
因此,本研究拟以中国陶瓷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国际竞争力现状,探讨其提升途径,旨在为中国陶瓷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中国陶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梳理其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2.研究中国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运用相关指标和方法对中国陶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
3.通过对比分析中国陶瓷产业与主要国际陶瓷产业的产品、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找出其国际竞争优势和劣势。
4.探究影响中国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包括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分析其根本原因。
5.提出中国陶瓷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具体途径和建议,包括政策、技术、品牌、人才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等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国内外陶瓷产业的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对象和评价指标;专家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行业专家学者对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和政策、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建议;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了解行业从业者对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看法;数据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以验证研究假设和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2007年-2010年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WEF《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国2007年-2010年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WEF《全球竞争力报告》田丽娜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深入发展,国家间不仅仅关注产品、企业、行业的竞争,还将注意力投向了国家整体在世界中的综合表现,其中中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多领域均有了显著发展。
本文将依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7至2010四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中国整体的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研究中国竞争力的领先和落后指标以及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而给出提升中国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竞争力指标政策建议一、总体趋势变化根据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年至2010年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着平稳上升的走势。
2008年中国得分4.7,首次冲进前30强的行列,此后几乎每年在竞争力排名榜上升一位,这反映出中国无论从经济环境、创新力还是宏观把握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2010年GD。
总值达5.8786万亿美元,击败了日本,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中国GD。
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国家宏观环境稳定,投资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和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的极大增长。
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GD。
总量与人均GD。
之间的矛盾。
2010年中国的人均GD。
排在全球第94名,中国人均GD。
属中低收入国家水平。
二、经济发展阶段世界经济论坛将经济发展阶段分为要素驱动型、效率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阶段。
从构成全球竞争力指数水平的三大决定因素(基础条件、效率推进、创新与成熟性)来看,中国的基础条件水平近年来发展较快,这主要是受排名全球第10的宏观经济环境条件的拉动;受排行第二的市场规模因素的影响,效率提升因素竞争力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创新和成熟性因素竞争力水平较高,尤其近两年发展较快。
正是在效率提升因素的带动下,2008年开始已经正式步入效率驱动型的行列。
三、具体指标分析WEF将影响全球竞争力指数的因素分为12个具体指标即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医疗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度、技术就绪性、市场规模、商务成熟度和创新。
世界竞争力报告2023
世界竞争力报告20231. 引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产业的重要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潜力的重要标志。
每年,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会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各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排名,以帮助国家识别竞争力的瓶颈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介绍202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2. 报告背景世界竞争力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每年发布。
该报告通过评估各个国家在12个核心竞争力指标上的表现,包括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创新、市场规模等,从而为国家和地区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对策。
报告内容通常涵盖全球范围的国家和地区,并分别进行排名和评估。
3. 2023年报告亮点3.1 排名变化2023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亚洲国家的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继续保持竞争力排名的上升态势。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经济大国竞争力出现下滑,如美国、英国和德国。
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影响。
3.2 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个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影响。
新兴经济体在创新领域的投入逐渐增加,成为推动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3.3 环境可持续性的挑战世界竞争力报告2023还特别关注了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可持续性成为评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报告呼吁各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4. 结论和建议根据世界竞争力报告2023的评估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竞争力排名上升的国家需要保持创新势头,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环境。
•竞争力下滑的国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改革,提升国家的人力资本和吸引力。
•各国应加大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语学院1209 谢桂绵201230850925
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
一、中国国际竞争力最新分析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9月30日发布《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保持在第28位,领跑金砖国家,保持最具竞争力新兴市场地位.
从地区排名来看,亚洲经济体的竞争力整体向好。
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排名未变,稳定在全球十强行列。
中国排在第28位,与去年持平,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仍是全球主要新兴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报告建议,中国要在全球排名中继续向上攀登,需进一步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转型。
报告指出,推行长远的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力,释放人才潜力是当前各国应采取的重要举措,进而为提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日后风险抵御能力提供充足保障。
报告在分析中发现,极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在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时表现出超凡的抵御和复苏能力,而其他一些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在危机之后状态乏力,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它们或在下一次全球性经济动荡中陷入更深重、长期的困境。
报告还发现,一个经济体培养、吸引、利用和支持人才发展的能力与其竞争力高度正相关。
排名领先的经济体在这方面均表现良好。
但在许多其他经济体中,人们获得高质量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很少,同时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明显不足。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催生全新的行业与经济模式,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一些现有行业和模式的
快速衰落。
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人们在此时需要特别重视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关键要素,比如人才与创新。
”
世界经济论坛还援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夏威尔·萨拉伊马丁的话说:“生产力增长放缓已成为新常态,这是对全球经济的严重威胁,并将深刻影响世界各经济体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如失业或收入不平的问题。
对于各国领导者而言,最好的对策则是优先推行改革,重点加大对创新和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投资力度,这将有助于释放创业人才的力量,让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
”二、中国国际竞争力五大挑战分析
在我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我们也应当看到制约竞争力提高的五大挑战。
人均经济占有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人均GDP仅是美国的12.3%,巴西的58.3%,泰国的66.2%;综合生产率则分别是上述三国的1.%、44.8%和6.%。
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制约我国竞争力跨越的最主要因素。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与世界级大都市的差距虽在缩小,但生活费用指数已接近纽约,超过了美国主要城市水平,进入高费用的前5名。
能源消耗增长过快,基础设施竞争力下降。
我国交通、电力等基本基础设施虽呈发展态势,但与其他国家发展速度比较,相对竞争位次下降,健康设施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等评价指标也大幅下降。
同时随着能源需求和消耗的增加,可持续发展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金融体系竞争力难以适应经济实力的提高。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我国银行资产占GDP比例很高,有利于资金融通和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作用;但国有银行呆坏账现象严重,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
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
企业管理竞争力要素中,除劳动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外,其他要素都在低水平徘徊。
在参与排名的51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的综合生产率仅高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是泰国的6%,巴西的45%,马来西亚的33%,而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问题。
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落后,制约科技和管理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比周边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菲律宾都低,教育的低投入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
与印度、智利和菲律宾比较,我国目前称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合格的工程师都更短缺,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灵活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解决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动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