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1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流血漂橹.橹:大盾牌。
B.氓隶.之人隶:奴隶。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解析:隶:低贱的人。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致..天下之士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解析:A项,“以致”,古义:用来招引。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B项,“人事”,古义:人的作用。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C项,“余力”,古今意义相同,均为“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
D项,“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答案:C3.下列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东.割膏腴之地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序.八州而朝同列⑥因利.乘便.⑦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A.①②⑦/③⑤/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⑥D.①②③⑦/④⑤/⑥解析:①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③⑤为名词用作动词,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⑥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所以失之者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成功.将终也.理,虽曰天命.告之曰.归梁A项,代词,他/指示代词,这,此。
B项,均为介词,把。
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答案:B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自然之理也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解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句。
B项,定语后置句。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贾谊《过秦论》)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
B.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因利乘.便,宰割天。
乘:趁着。
2.下列对文中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海”,是天下的意思,《论语·颜渊)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四海”与此不相同。
B.“崤函”,即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这是秦和中原之间的重要地理屏障。
相同,都为“天下”C.“连衡”,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D.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
【高中语文】++《过秦论》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一、情景默写二、语言表达3.阅读下图及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说示例:“卑”的本义是酒器,古代奴隶常执卑服侍主子,因而“卑”有了“卑贱”义。
“卑”是源字形,凡由“卑”所分化、派生的同源词都有低矮、琐小、卑微之义。
为了区别分化后各自独立的词,便在源字形上加形符以示其个性: 执“卑”的多是女奴,便加“女”成“婢”;“髀”指股,是大腿,在人的下体,便加“骨”成“髀”;“碑”是竖石,便加“石”成“碑”。
参考上面“卑”字的同源分化思维导图和解说示例,分析下面的一组同源分化字,分别为加点字完成字形解说。
①河水清且沦.漪。
(《诗经·魏风·伐檀》)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做轮.(汉乐府《孔雀东南飞》)③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贾谊《过秦论》)“仑”的本义是次序,条理。
为了区别分化后各自独立的词,便在源字形上加形符以示其个性: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并吞八荒之.心①北收要害之.郡①杜赫之属为之.谋①商君佐之.①焚百家之.言①聚之.咸阳①收天下之.兵A.①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①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律令中是否有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融汇和吸收,学界看法不一。
传统认为秦“纯任法术”,与儒家的礼治相互对立。
但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秦代不但不反对礼治,而且将“礼”的内容纳入“法”的制度框架之内,在“一断于法”的同时,实质上是将诸家思想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并通过法的强制力贯彻实施,进而实现秦王朝的治理。
众所周知,秦代施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策,法家认为想要实现壹赏、壹刑、壹教,进而壹民于“农战”,法家之“法”是实现这一路径的关键。
在法家看来,“法”应作为一切事物的客观准则,是天下之公器。
凡“事皆决于法”,那么民间的异俗、异施自然会获得治理。
《过秦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A.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B.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C.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D.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各反其乡里”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两句中的“反”字含义相同。
B.“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与“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C.“而以盛德与天下”与“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D.“而天下苦之”与“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两句中的“苦”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称帝,天下士人顺服,百姓也希望能够安身活命,诚心拥护皇帝;如果秦始皇此时实行仁政,天下可以稳定。
B.秦始皇贪婪卑鄙,抛弃王道,焚毁诗书,实行严刑酷法,以残暴苛政来治理天下。
秦二世即位后,天下的百姓期盼他能改变政策。
C.文中对比了秦始皇和秦二世治国策略的不同,指出秦二世不救济贫困,受刑罚的人很多,臣民人人自危,最终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D.古代圣王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致力于使他们安定,这样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无人响应,所以说处于安定的人民可行仁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诸侯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2)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过秦论》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二)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1.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①北收要害之.郡①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①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A.①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①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11.1《过秦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解析版)
11.1 过秦论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贾谊以及《新书》的相关知识,了解秦灭亡的历史。
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划分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
3.体会文章极力铺张渲染的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4.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分析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了解作者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意义。
学习本文的论证技巧,明白文章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一)基础知识作家作品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召为博士(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为国王的辅佐大臣(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皇室暗弱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贾谊在贬居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怀王太傅。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0102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与屈原合称“屈贾”。
主要作品:政论散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
他的赋作趋向散文化,所以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辞赋《吊屈原赋》《鵩(fú)鸟赋》等很有名。
他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过秦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大风悲歌湘水悠悠,一叶扁舟,承载着一个忧郁的青年男子。
船舷划开的水波,勾起了他对屈原的怀想,两行清泪溅起了湘水朵朵涟漪。
这是西汉的天空,无论如何,汉朝的天空下,容不得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在长安城里栖身。
这青年就是贾谊。
贾谊是汉代难得的青年才俊,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二十出头便入长安,被文帝召为博士。
贾谊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每次文帝将诏书交由博士们商议,未及大家发言,贾谊的滔滔宏论就让大家无言以对。
西汉初,朝中大臣大多是靠打仗封赐官职,个个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低下。
文帝是在众大臣铲除诸吕集团阴谋后拥立为代王的。
文帝虽然对那些大臣们主张的“无为而治”不满意,但思谋着自己今天地位的来源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就在这个时候,贾谊出现了。
犹如鸡群中的一只丹顶鹤,大江中的一叶孤帆,贾谊也实在耀目得与众不同,因此,贾谊深得文帝称许,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让那些老博士们脸面无光。
起初,大家还能容忍,渐渐地,有人就开始排挤他了,尤其是周勃、灌婴等老重臣对贾谊极为不满。
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周亚夫的父亲,他甚至贬低贾谊,说是洛阳人年纪轻轻,读了一点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还想专权!本来汉文帝欲擢升贾谊为公卿大夫,也只好改做长沙王的太傅了。
长沙地界蛮荒地湿,盗匪横行。
说是去任太傅,其实和被贬官没有二致。
所以,在去任途中,船过湘水,自然联想到了屈原遭贬被放逐湘水,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的情形,难免伤心落泪。
说实在的,文帝对贾谊的才略是十分赏识的,当时的许多律令改革,都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但他是众大臣和同姓诸侯王拥戴起来的,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文帝不可能为了贾谊而贸然得罪这两大集团,只好将贾谊改任长沙王的太傅。
这也是文帝采取的一个不得已的折中办法,既封了大臣们的口,也不至于留任朝中给自己惹来麻烦。
贾谊的悲剧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他自身的缺失。
也许因为过于一路坦途,缺乏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过秦论》情境默写练习及基础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过秦论》情境默写及基础练习一、根据语境写出句子,注意字形1. 贾谊《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在对陈涉和九国的对比中,体现二者军力差距的语句是“ ,”。
2.在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后,为了北方的长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 ,”(《过秦论》)等系列行动。
3.《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
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
4.《过秦论》中,诸侯国曾经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国的句子是:,,。
5.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
6.《过秦论》中,描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的句子:,,。
7.《过秦论》中,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
8.《过秦论》中的“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与下文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9.《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
10.《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 ”,而最能表现秦始皇对待北方少数民族的一句则是“ ”。
11.《过秦论》中,用“ ,,”几句说明诸侯国联盟用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
12.《过秦论》中,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秦国大方迎敌而诸侯国却惧怕而不敢进攻的句子是:,,。
13.《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
14.《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内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15.《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
16.《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17.《过秦论》中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
18.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贾谊《过秦论》点明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
19.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2021年同步练习卷(5)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2021年同步练习卷(5)一、基础夯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B.委命.下吏命:命令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事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约从离衡合从缔交B.制其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D.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
本文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
B.“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各越族部落的统称,后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各个越族部落。
C.“黔首”在本文中指百姓。
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D.“山东”即山的东面。
在古代,“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不同的山,故“山东”所指地域也不相同。
二、巩固提升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秦论(下)贾谊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循津关,据险塞,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入,曾无藩篱之难。
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以谋其上。
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
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伐并大城,守险塞而军。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
案土息民以待其弊,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2022-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同步练习
2022-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孝公既没.(méi)召.(shào)滑俯首系.(jì)颈践华.(huà)为城B.墨翟.(zhái)行.(háng)伍将.(jiāng)数百之众度.(duó)长絜大C.一夫作难.(nàn)万乘.(shèng)之势朝.(cháo)同列窥.伺(kuī)D.丰腴.(yú)陈轸.(zhēn)箭镞.(cú)鞭笞.(chī)2.对下列各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亡: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败逃的军队);②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动词,失去)B.兵:①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名词,军队);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名词,兵器);③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名词,军队)C.弱: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弱小);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动词,变弱)D.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领、统率);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控制,制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是谁之过与.③李牧连却.之④却.匈奴七百余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②不爱.(喜欢)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③致.(导致)万乘之势④延.(延续)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⑤蹑足..(置身,参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⑥谪戍之众,非抗.(抵抗)于九国之师也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衡量)大A.①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②③⑤⑥D.②③⑤⑥⑦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②天下云.集响.应③外连衡而斗.诸侯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赢粮而景.从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②⑤⑧/③④/⑦/⑥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D.①②⑤⑥/④⑦/③⑧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C.微斯人,吾谁与归D.铸以为金人十二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C.外连衡而斗诸侯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8.选出下列对《过秦论》最后一段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过秦论》+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过秦论》复习卷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短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①锄耰棘矜②钩戟长铩③万乘之势④度长絜大⑤一夫作难A.①yōu qín ②jí③chènɡ④dù xié⑤nánB.①yōu qín ②jǐ③shènɡ④duó xié⑤nànC.①yǒu jín ②jǐ③chènɡ④duó xié⑤nànD.①yǒu jín ②jí③shènɡ④duó qì⑤nàn2.下列各句没有介词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俯首系颈,委命下吏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C.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呵。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崤函之固,自若也。
B.空自苦亡人之地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子卿尚复谁为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过秦论》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赢粮而景从B.追亡逐北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致..天下之士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从事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C.以致.天下之士致:招致,招引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5.从文言文句式角度看,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余威震于殊俗申之以孝悌之义B.{聚之咸阳未之有也C.{为天下笑者,何也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铸以为金人十二蚓无爪牙之利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指田野上的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小路。
课文中指“田野”。
B.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下层百姓。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亲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古代天子的宗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的外交策略。
(2)在《过秦论》中,最能体现诸侯各国“合纵”政策失败的句子是“,”。
(3)在《过秦论》中,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得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动武来报仇的句子是“,”。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能够成就的文名,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
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为学,后进军科场,却连连落榜。
性格倔强的他,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
据记载,宋仁宗嘉祐元年,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
张方平谦虚地说,文章方面,我,此事非欧阳修莫属。
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其实,在政治上,欧阳修与张方平曾因主张不同而交怨,( ),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炙手可热付之一炬考验微不足道B.如日中天付之一炬磨砺人微言轻C.如日中天付之东流考验人微言轻D.炙手可热付之东流磨砺微不足道答案:B解析: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
付之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磨砺: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炼。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人微言轻: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他人重视。
根据语境和词语意思,应选B 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B.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C.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D.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答案:A解析:先读文章,再欣赏评价,所以“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应该在前。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测试试卷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测试试卷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 )蒙恬(tián)B.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C.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约从离衡合从缔交B.制其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D.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二、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
卓则必绝,远则自离。
贾谊因他的,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
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
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
但文帝也一样脆弱。
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但他未必就不是一个昏君。
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
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的后生,两边既已势不两立,,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
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同时也与个性有关:贾谊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
躁急则不能待人,不能捺住性子等待时机。
傲慢则不能兼人,他总是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无识,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更不能把他们拉入同一战壕,与他们一同作战,而是欲凭一己的力量,挟文帝之权威而获成功。
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业还未开始,自身就已。
偏他又那么脆弱,一贬长沙,就哭泣不止。
逾数年,在寄托了他最后希望的梁怀王骑马摔死后,脆弱的贾谊在多日的哭泣之后,赍志而殁。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A.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2021-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拓展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1-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拓展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一、基础素养巩固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天下云集响应B.蒙故业,因遗策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而倔起阡陌之中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秦以区区之地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成败异变,功业相反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失去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北边的军队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置使有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然后以六合为家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5.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⑦/②⑥/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⑥/④/⑤6.下列各句中与“为天下笑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请君为我倾耳听B.尚思为国戍轮台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7.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全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旨在指出秦的过失。
B.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C.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D.连横: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合纵: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过秦论》同步练习B卷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过秦论》同步练习B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劲弩.(nǔ)雍.州(yōnɡ)藩.篱(pān)亡矢遗镞.(zú)B.黔.首(qián)辅佐.(zuǒ)氓.隶(ménɡ)一夫作难.(nàn)C.囊.括(lánɡ)连衡.(hénɡ)谪戍.(shù)度长絜.大(xiè)D.盟.约(ménɡ)肥饶.(ráo)猗.顿(qí)俯首系颈.(jīnɡ)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或师焉,或不焉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A.两个“爱”不同,两个“因”相同B.两个“爱”不同,两个“因”不同C.两个“爱”相同,两个“因”相同D.两个“爱”相同,两个“因”不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B.收天下之.兵以致天下之.士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囊.括四海之意③吞二周而亡.诸侯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却.匈奴七百余里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②④/③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③⑤/④/⑥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内.立法度,务耕织③处连衡而斗.诸侯④会盟而谋弱.秦⑤履.至尊而制六合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却.匈奴七百余里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A.①②⑤/③④/⑥⑧/⑦B.①②⑧/③⑦/④/⑤⑥C.①③⑥/②⑦/④⑤⑧D.①⑧/②③/④⑥/⑤⑦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练习:过秦论
过秦论一、语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合从缔交B.追亡逐北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解析:选A“从”同“纵”。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B.叩.关而攻秦叩:攻打C.秦人开关延敌..延敌:拖延敌人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解析:选C延敌:迎击敌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致天下之士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解析:选C例句与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可以译为“来”。
A项,介词,用。
B项,介词,把。
D项,介词,凭借。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解析:选D①⑦名词作状语;②③⑥使动用法;④⑧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才能不及中人..解析:选A恐惧:古今意义都是“害怕”。
B项,古义: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C项,古义: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D项,古义:平常的人。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并做见证的人。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因.河为池不如因.善遇之C.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非尊于.九国之师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D A项,乃:于是/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1.1过秦论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专力从事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C.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并吞八荒之心②北收要害之郡③杜赫之属为之谋④商君佐之⑤焚百家之言⑥聚之咸阳⑦收天下之兵A.①②③/⑤⑦/④⑥B.①③④/⑤⑦/②⑥C.①②⑤⑦/③/④/⑥D.①②④/③⑥/⑤⑦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约从离衡合从缔交B.制其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D.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外连衡而斗诸侯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5.下列对文中有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
西周都巩,东周则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史称东西二周。
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
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
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6.下列对《过秦论》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华丽而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句子长短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C.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和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实际上力量不如九国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阐明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行仁义的主张。
作者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劝后世帝王以秦朝为鉴,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7.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为期近两个月的贾谊故居修缮工程即将完工,近日贾谊故居将恢复对外开放。
贾谊故居于11月3日开始闭馆维修,重点对游客意见较大的油漆脱落、瓦片凌乱等方面进行了修缮。
此次文物修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工程还涉及照明系统的维护、游览道路的拓宽、陈列内容的改进等。
根据游客建议,此次特别增加了贾谊名篇《过秦论》的展示,以彰显贾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据悉,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对贾谊故居大规模的修缮就有百余次。
上一次是在2009年,当时修缮的重点是恢复清代形制的门楼、改造内部园林等。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秦论贾谊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钮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
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
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
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
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
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
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
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B.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C.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D.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中的“匹夫”便是此意。
C.大夫,在夏、商、周时是职官等级名,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D.五序,周王朝设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朝吞并了六国,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
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却所向无敌。
B.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虽然选取了能力中上的辅佐之臣,也难免秦朝的败亡。
C.秦从秦缪公到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这与秦险固的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D.秦朝丢掉了周代合乎根本大道的治国传统,所以不能长治久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②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秦灭亡的原因。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性文段。
某新学期伊始,时任湖北随州二中校长的王桂兰以“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吗”为主题,为学生做了开学后的第一次讲话。
“叛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活在)底层!”“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
”“若想成为非常之人必须学会吃非常之苦。
要知道,青春最好的营养就是刻苦!”她的讲话迅速在网络走红,大家纷纷转发、讨论关于“吃苦”的话题,王校长犀利的言辞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有赞成的,当然也有质疑的。
对于王桂兰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个议论性文段,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蒙:继承。
2.答案:C解析:①②⑤⑦为结构助词,的。
③为代词,这。
④为代词,他。
⑥为动词,到。
3.答案:B4.答案:C5.答案:A解析: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都于巩。
6.答案:D7.答案:贾谊故居修缮工程即将完工,近日将恢复对外开放。
解析:作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新闻材料,抓住新闻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及事件。
材料中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贾谊故居,事件是修缮工程即将完工,近日将恢复对外开放。
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1).D;(2).D;(3).B(4).①贵为天子,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
②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道理,明辨权位势力的适当运用,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
(5).①秦王满足于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
②秦二世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③子婴孤立无亲,无人辅佐。
④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出主意。
解析:(1).“遂”“藉使”为连词,其前应断开,排除A、B两项。
“庸主之材”意为一般君主的才能,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2).五等爵位指的是公、侯、伯、子、男。
(3).原文说的是“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4).①注意关键词“禽”“救”“非”的翻译。
②注意关键词“察”“审”“宜”“有时”的翻译。
(5).题干问的是秦灭亡的原因,具体作答时,可从君主和臣下两方面来分析。
从君主的角度分析时,可从秦王、秦二世、子婴三人的行为、处境等方面总结;从臣下的角度分析时,可抓住关键句“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等进行总结。
【参考译文】秦兼并了诸侯国,在崤山以东设置了三十多个郡,修整好各地的关隘,占据各地的险要地势,整备精良的武器装备,(派军队)守护着这些地方。
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兵器,仅仅靠着农具,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
秦军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和桥梁来不及关闭,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
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像篱笆那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
于是崤山以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
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
章邯趁机凭借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做交易,来图谋他的君主。
大臣们不忠诚,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
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
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即使混乱,秦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地,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
从缪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
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它的地理形势造成的。
况且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然而却被险要阻塞之地困住不能前进。
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
秦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
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的,并没有一般占据王位者的德行。
他们的交往还不亲厚,他们的下属还未亲附,名义上是说灭秦,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呀。
他们看见秦的防御是难以进犯的,就必定退兵。
如果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以等待他们的衰败,收服弱小,扶助疲敝,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
贵为天子,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