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龙脉学说的由来、发展和影响
龙脉的概念
![龙脉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401cb5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4.png)
龙脉的概念龙脉,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指的是自然界中山脉的纵向地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脉是十分神秘的东西,被视为是地球灵气的聚集之所,是各种自然力量的集散处,代表着地势、地形、自然条件以及环境等等诸多要素。
很多朋友可能不了解龙脉的具体含义和起源,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龙脉的由来和相关的文化内涵。
龙脉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中的"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神话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它代表着权力、荣耀、和勇气等等。
龙的形象一般是一条巨大的、从显赫到渺小的蛇,有时还带着爪子和翅膀等等。
据苏轼《祭黄岗龙居士文》文中称:“龙者,气之载也。
气之载者,涵义使之为龙。
故龙为华夏之神兽,能涵十方之气而侔东海之庐。
”可见,龙脉的起源是从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衍生而来的。
衍生出来的龙脉文化,被中国人民认为是极为神秘的能量,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财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脉的具体涵义是十分广泛的。
一般来说,龙脉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的一条能量线,它连接着整个地球的自然灵气,起到了收纳和传递能量的作用。
如果一个地方拥有着龙脉的支持,就会带来大自然的恩赐,繁荣昌盛、风调雨顺,是一块风水宝地,而反之则会导致地形异常、格局混乱、人事不济,是个招惹灾祸的地方。
所以,在古代中国,任何重要的建筑或者重大事件,往往都会选择在拥有龙脉的地方进行,以便于充分利用它所包含的自然力量来提高效益。
总的来说,龙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着自然灵气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龙脉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龙脉文化的传承,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对自然更加尊重和敬畏,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爱惜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都说:中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龙脉,生怕被破坏,龙脉真的存在?
![都说:中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龙脉,生怕被破坏,龙脉真的存在?](https://img.taocdn.com/s3/m/4efbce2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a.png)
都说:中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龙脉,生怕被破坏,龙脉真的存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曾经出现了不少光辉灿烂的朝代,比如强大的秦汉王朝,屹立于世界前列的唐王朝,横扫欧亚大陆的元朝等。
仔细看看古代的历史文献,发现每个朝代似乎都有着所谓的龙脉,然而事实上龙脉真的存在吗?接下来一起来看。
在古代的中国,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还是比较迷信的,因此他们比较相信“风水宝地”以类的说法,而且还对于影响王朝运势的“王气风水”深信不疑,这样也就有了所谓的龙脉一说。
简单来说,在统治者的眼中,所谓的龙脉就好像是大树的树根,这些树根直接决定了大树的成长与生死。
而据那些风水师的描述,王朝的龙脉往往处于一个地区,一旦被人损坏,整个王朝就可能会走向毁灭。
因此,古代的统治者对于龙脉所在地既紧张又害怕,生怕会被其他人破坏。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来看,这些都好像笑话一样毫无科学性,可是在古代,这些说法却让统治者们的深信不疑。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每个朝代的龙脉所在还都不同。
根据史料文献记载,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商朝的龙脉也在黄河流域;周代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唐朝的龙脉在长安、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洛阳;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清朝的龙脉在东北……通过仔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历史上这些朝代所谓的龙脉所在地无非分为两大类型:一,发祥地;二,都城所在地。
黄帝与商汤当年就是发祥于中原黄河流域;而西周也是发祥于岐山;汉朝的刘邦出身沛县;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清朝发祥于东北。
这些朝代的开创者发祥与活动区域就成了所谓的龙脉所在地。
而唐朝的龙脉在长安、太原,而都城在长安;宋朝的龙脉在开封、洛阳,而都城在开封;也可以看出两代的都城就是龙脉所在地。
从这些龙脉总结出来的规律来看,每个朝代所谓的龙脉都不过是风水师或者大臣们为了讨好统治者所想出来的虚构所在。
他们为了迎合皇帝的虚荣心就以每个朝代的都城或者发祥地来随意虚构出了影响王朝的王气所在地——龙脉。
“龙脉学说”和中华文明
![“龙脉学说”和中华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1152cb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0.png)
“龙脉学说”和中华文明中国古代堪舆学说认为;昆仑山脉是中国众山之祖,众龙之根龙。
中华大地的众多山脉江河,都是昆仑山脉的分水分脉,由西向东流入大海,从而形成三条龙脉。
三条龙脉所在地域的山川河流平原,造就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天下万物的衰微发旺以及风姿妖娆。
龙脉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水则是龙的血液。
艮龙发脉由昆仑山开始,向北延续至祁连山脉-贺兰山-阴山-经过蒙古大草原,转向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入海。
这路水系是黄河,泾水、渭河、洛水~等,包括黑龙江-松花江~等江流。
龙头在日本列岛抬起。
艮龙发脉刚毅雄壮,但是杀伐气稍重,(产生了成吉思汗横扫亚欧大陆,女真人两次入主中原的事迹)谓之北龙。
南龙,西起昆仑山,进西藏、向南延伸横断山脉到广东广西,经过湖南江西一路由福建武夷山脉入海。
这路水系是珠江和长江水系。
此龙脉俊秀有余。
但沉稳厚重不足,谓之巽龙发脉。
秦岭龙脊中龙(震龙发脉)同样也是始于昆仑山脉,向东连接有着中华龙脊之称的秦岭山脉,一路向东至大别山脉,至江浙一带入海。
所辖地域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夏、商、周(夏朝、史学家尚无定论,考古学家至今没有找到说明夏朝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明)直至清朝末期。
中国基本的所有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都出现在这个地方。
古代谓之中原。
震龙发脉兼具雄伟沉稳和轻灵飘逸两大特色,其龙头在台湾列岛抬起。
逐步发展的五千年华夏文明,以及历朝历代的更替。
都在该地区的范围内,是一条主宰天下命运的主干龙脉。
中华文明硕果累累,这里只举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登柳州城楼》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前唐诗后宋词。
个中意境,读之令人神往。
江苏沛县到安徽风阳,两地距离不远,相继出现了两个大一统的皇朝。
秦岭龙脉故事
![秦岭龙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be468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b.png)
秦岭龙脉故事(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秦岭龙脉的概述2.秦岭龙脉的起源和发展3.秦岭龙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4.秦岭龙脉的现实意义和影响篇1正文秦岭龙脉,是我国地理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秦岭山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东西横贯,是我国地理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秦岭龙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秦岭龙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那时人们称之为"昆仑山",它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山,是天神居住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仑山的地位逐渐下降,而秦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秦岭龙脉的文化内涵丰富,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在古代,秦岭被视为皇家的龙脉,是皇权的象征。
同时,秦岭龙脉还是道教的重要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山"。
在现代,秦岭龙脉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依然重大。
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秦岭龙脉还是我国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的来说,秦岭龙脉不仅是我国的重要地理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篇2 目录1.秦岭龙脉的概述3.秦岭龙脉的文化意义4.秦岭龙脉的现状和保护篇2正文秦岭龙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华龙脉”。
秦岭山脉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横跨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五省,东西绵延 500 公里,南北宽达 100 公里。
秦岭不仅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线,也是历史文化的交汇点。
秦岭龙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古人认为这里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是龙的传人所在地。
在古代,秦岭地区曾是多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如西周、秦、汉、唐等。
这些王朝在秦岭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秦岭龙脉在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其次,秦岭地区是我国佛教、道教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寺庙、道观众多,影响深远。
“天下龙脉出昆仑”,冥冥之中,佑我中华!
![“天下龙脉出昆仑”,冥冥之中,佑我中华!](https://img.taocdn.com/s3/m/facdf89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3.png)
“天下龙脉出昆仑”,冥冥之中,佑我中华!龙脉,可能大多数的朋友都听说,是中华玄学之秘。
今天姚生就说一说龙脉,希望大家感兴趣。
风水学中将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即随山川行走的气脉。
古代风水学认为每一个王朝建立,都有其发源的祖龙脉。
一国兴,祖龙兴;一国亡,祖龙亡。
几千年的王朝轮换,有多少个王朝国破,就有多少条龙脉废弃。
夏朝龙脉在四川九龙山;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秦岭;汉朝的龙脉在沛县;唐朝的龙脉在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洛阳;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长白山。
当然,这些只是大致的说法,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
这是因为龙脉是在不停地运动的,这也是王朝更迭在风水学上的解释。
中国三大龙脉:中国三大龙脉即是北龙,中龙,南龙。
发自西北,走向东南,形成了中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
三大龙脉皆起自昆仑山,所以昆仑山自古就被称为“万龙之祖”。
中龙:西起昆仑山,向东延伸经秦岭--大别山--转到江浙一带入海。
中龙兼具雄壮沉稳与轻灵变化。
此龙脉辐射整个中原地区,所经之地人才辈出,是中华之根本。
秦汉隋唐皆是定都长安,宋朝定都开封,自是选择中龙一脉。
此朝代皆是中华风云大变幻之时。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隋唐终结南北朝混乱割据,宋朝终结五代十国纷乱。
汉人、唐人之称自此而来。
北龙:西起昆仑山,向北延伸经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山脉——长白山脉,又从长白山延伸至朝鲜的白头山入海。
北龙山脉起伏大起大落,雄壮宽厚,有万世不拔之相。
元、清王朝疆域辽阔,正是应了万世不拔之相,可惜大起大落。
繁荣之时藩国来贺,衰落之时不过百年片刻。
可悲,可悲!南龙:西起昆仑山,经西藏——云南——贵州,经横断山脉向东到广东、广西,经过湖南、江西、一路到福建武夷山。
到福建延伸入海,到达台湾岛后仍末到尽头。
南龙轻灵俊秀有余,而沉稳浑厚不足。
中国近现代史辉煌变革皆起于南龙脉系。
不管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还是中华民国皆是起于南龙。
传说中的华夏龙脉
![传说中的华夏龙脉](https://img.taocdn.com/s3/m/f2af224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0.png)
传说中的华夏龙脉传说中的华夏龙脉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雄峻非凡,气势磅礴,忽而直插青云,云烟缭绕;时而奔腾起伏,千姿万态,时而舒展缓落,伏首苍田;或而隐踪匿迹,身形不见。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风水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将逶迤奔腾,形象万千的山脉称之为龙脉,比喻是非常恰当的。
风水术上所说的龙,本义就是指山脉的动态气势。
山脉在地质学上的术语叫地表皱折。
大面积的冲积平原上虽然见不到山峰,但地底下照样存在着复杂的地表皱折,只是那里的地表皱折在表面上看不到而已,也就是说平原也有龙,只是藏在地表底下不露真身。
山脉是在宇宙星体的引力和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相结合而形成的地应力作用下逐渐隆起而形成的,其间还有地表水天长地久冲刷的功劳。
所以,凡山势雄伟的地方,都是地球表面的高能场分布地带,同时也是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带。
地表上的高能场分布,大体上与山脉的坐向是相一致的。
这种能量场在风水术上就叫着“龙气”,龙气是地应力、地电场、地引力、星体引力等复杂成分组成的综合场。
龙气有吉有凶。
这种能场的强度与频率与人类生理、心理所要求的域值是否相一致,是划分煞气和生气的主要标准。
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害的龙气叫做“煞气”,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益的龙气就叫做“生气”。
风水术强调“葬乘生气”,那么,生气要怎么样去寻找?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风水术的先贤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山脉的形状和走向与风水的关系上,苦苦地探素了几千年,终于在晋代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用于寻找生气的理论和方法,郭璞所写的《葬书》,就是关于寻找生气问题的一篇总结。
唐代的杨筠松,在承继郭璞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堪舆实践经验,写出了《撼龙经》、《疑龙经》两部寻龙专著。
杨公的二龙经,是堪舆家寻龙的主要经典和理论根据,成了所有习堪舆者的必读之书。
揭秘中国传说中龙脉:源自昆仑中国龙脉起祖于昆仑山脉风水术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分别龙的不同级别,认为作为某处的一条具体的龙,它不是孤立存在和凭空出现的,与人一样,龙也有父母祖宗。
浅析龙脉——精选推荐
![浅析龙脉——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9d0d15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2.png)
浅析龙脉故宫是古人堪称天与地的经典之作,它就像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凝固的信息网,涵盖了当时人们建造它的诸多意图,我们可以通过它的环境、建筑布局、建筑名称、建筑功用以及室内陈设等所含的丰富信息,去搜寻、解读故宫的思想内涵。
龙脉指的是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把山脉神话,就可以称之为龙脉,但不是所有的山脉都可以称为龙脉,只有外形上连绵起伏,并且其中有生气贯通、有始有终、有根有源、有支有派的山脉。
在古人心中龙被升华为了精神化身。
它不但好似一种真实的动物存在,并且超越了世间的一切动物。
龙脉,来自于龙这种被神话的动物,脉原指人体的经脉,古人便认为宇宙与人是一体的,人的肚脐就好像和宇宙的元气是相通的。
龙脉潜伏于地下就好比宇宙间的元气注入人的身体那样,有起有伏,而外在的山和水就像人的经脉。
山虽然是静止不动的,但一高一低,绵延不断,像是气在其中运行;水蜿蜒曲折,随山而行,就像是把山里的气给带了出来。
在古时候,龙被人们认为是最高权力即皇权的故宫的龙脉古人认为,建都城之前要先为国都找到一座依靠的山脉,只有国都背后有高大雄峰作为屏障,才会坚固而为万世不拔之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山脉就神话成为龙脉,天寿山可视为北京城的龙脉主山。
中国传统风水的词语有很多,例如:堪舆、觅龙、察砂等,龙脉也是一个风水词语,它实际上指象征。
这种皇权性的龙的形象作为可以看得到的形象存在时,普通百姓却不能私自擅用它;只有它作为精神上的支柱时,百姓才可以占有它。
而统治者就可以利用它,把皇权更加神圣化与神秘化,为延续自己的统治寻找到合适的解释;普通百姓利用它,可以为自己找到庇护后人的吉兆。
百姓依赖这种精神而坚定生活的信念,统治者依赖它而传万世不拔之基,所以在古代龙脉实际上是作为全社会的一种精神动力而存在的。
按中国传统风水思想,定龙脉是建城的首要原则,即建城之前要先寻找龙脉,道理如建圹墓之前先寻山一样。
而龙脉不是随意可寻的,定龙脉要望势、察迹、辨形、观色,即要求山脉具有深度、广度,有萦绕之气。
王原祁的_龙脉_之说
![王原祁的_龙脉_之说](https://img.taocdn.com/s3/m/48489b19866fb84ae45c8d4e.png)
王原祁的“龙脉”之说■ 宋雅迪“龙脉”一词最初起源于风水学领域,“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龙者何?山脉也”,①龙就是山脉,本义是指山脉的走向和高低起伏的动态气势,是一种从起点到终点的长度具有相对无限性的山脉,在风水学理论中,“龙脉”是以寻龙择穴为目的的一个选址之说。
清初画家王原祁正式将风水学中“龙脉”一词借用于山水画中,当被用于绘画中时,它与风水学的这种关联逐渐被淡化和减弱了,更多的是从绘画本身审美价值这一角度考虑,以画面的章法布局、气势效果、笔墨的运用等绘画自身所包含的一些性质特点出发来阐述“龙脉”绘画理论思想。
一.“龙脉”章法布局与画中气势王原祁在画论《雨窗漫笔》一文中详细阐释了“画中龙脉” :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
石谷阐明,后学知所矜式,然愚意以为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入手处。
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
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澹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惧从此出。
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欹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谓之用也。
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
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逼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
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
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馀,补其不足。
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
如能从此参透,则小块积成大块焉,有不臻妙境者乎?②这里,王原祁在谈到“龙脉”概念时,引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这一对概念对“龙脉”绘画思想加以阐释,指出“龙脉为体,开合为用”的山水画章法布局结构,“龙脉为体”就是指画面构图布局中大的基本结构和整体气势效果,认为“龙脉”气势为画中之体,通过“龙脉”之用即这里主要是指画面中自然景物的“高下、宾主、结聚、澹荡、回转、分合、远近、向背”等形式结构的搭配组合来表现。
古代中国真的有龙脉吗?
![古代中国真的有龙脉吗?](https://img.taocdn.com/s3/m/f5ab12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6.png)
古代中国真的有龙脉吗?龙脉一说,是中国风水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风水中,龙脉是对地形地势的概括分析,不因时代更迭而发生变化。
所以,不仅古代有龙脉,现代亦有龙脉。
成语“来龙去脉”便是对风水龙脉的概括。
什么是龙脉呢?山为龙,水为脉,山为脉之源,脉行山之势。
正如龙腾有起伏,山脉有高低。
龙腾云雾中,见首不见尾,山势绵延,逶迤不断。
所以,在风水中借龙来表现山脉的起止、走向、起伏等一些列变化。
风水学认为,万物皆为气,所以龙脉在风水上也被称为气脉。
风水大师赵梦麟就曾道:“人禀阴阳五行之气而生,故曰葬乘生气,气即脉也,脉即龙也。
”有俗语云:“富贵在龙穴,龙是根本。
”那么我国的龙脉根本在哪里呢?在中国风水理论中,认为昆仑山脉为祖龙,即龙脉之首。
昆仑山脉出八方,这其中有三大干龙伸向中华。
江河是龙的脉络,水即为龙的血液,山临水始称龙。
在风水学中,中华大地虽有数不清的大小湖泊河流,但根本上看,只有四水,即黄河、长江、鸭绿江、南海。
以此四水为界,两水夹一山,将中华山脉地势分为北、中、南三大干龙。
在《人子须知·龙法》中有:“天下有三处大水,曰黄河,曰长江,曰鸭绿江。
长江与南海夹南条与东南海;黄河与长江夹中条尽于东海;黄河与鸭绿江平北条尽于辽海。
”这三大干龙均脉出昆仑,北龙环阴山、贺兰山经京津入辽海,其支脉有恒山、太行山、燕山,至京津停止。
中龙则入蜀汉,结关中,散支脉为终南、太华、泰岳、嵩山,自淮水入海。
南龙则趋云南,自东去沅陵,散支脉为武陵、衡山、天目山等等,在金陵汇总势,所以说金陵为虎踞龙盘之地。
这三大干龙蜿蜒中华大地,散落延伸支脉众多,所以在风水上又称其为祖脉、干脉。
这三大干龙自昆仑始,迢迢千里,在三个方位衍生出众多支脉、枝龙。
《人子须知·龙法》中记载道:“枝者,小龙也,犹树之枝叶,树身大者,枝叶必繁。
”综上所述,干龙以及众多支龙构成了中华龙脉体系,龙脉之祖在昆仑,在其之下形成了祖脉、少祖山、父母山等等。
古代真的有龙脉一说吗 龙脉到底指的是什么
![古代真的有龙脉一说吗 龙脉到底指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db51b07804d2b160b4ec0f3.png)
古代真的有龙脉一说吗龙脉到底指的是什么本文导读:中国好像很早就有所谓的风水的说法了,也很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水理论,在这个风水的说法当中,有一个特别的词叫"龙脉",在中国的风水说法当中,所谓的龙脉就是对地形和地势的概括和一系列的分析,这种分析不会因为日子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仅是在中国的古代有龙脉的说法,在中国的现代也有龙脉的说法。
也有一种俗语说,富贵在龙穴,所以龙是根本,那么有的人有可能要发问了,我国怎么会有龙脉呢?在中国的山水,理论当中就认为昆仑山脉是龙脉的首,毕竟昆仑山脉,他出于八方,并且有三大干龙生,像我们的中华大地,江河又是龙的脉络,水就是它的血液,这其中非常渊源,需要我们仔细琢磨。
那么可能有人就想要问我说什么是龙脉呢?其实它在词语里的解释大概就是山就如龙,而水就如脉,山是所谓脉的源头,而脉也靠着山川的起势而出现的意思。
就好像说龙这种动物腾起的时候有起伏,山脉连绵,他有高有低,龙在云雾中飞腾,看见头也不能看见尾巴。
山是绵绵的,没有断裂,所以说在风水当中我们经常见龙来表示山脉的走向和一系列的变化,风水师也认为万物都是有气的,所以说龙脉在风水上就是气脉。
干龙则进入蜀汉,连接关中散之脉,为终南太华等等,自东而去,在金陵汇总,所以说金陵是虎踞龙盘之地,听起来也不无道理啊,在这三大干龙盘旋的中华大地,散落的众多的干龙,自然是不用说的,所以在风水上又称之为主脉。
用这个四水为界,将中华的各种山势地形分为了北中和南三个大龙干,在一本书里面有写到,天下有三处大水,使得各种各样的河流夹中条尽于东海;黄河与鸭绿江平北条尽于辽海,这三大干龙全都出于昆仑,这阴山、贺兰山、经过京津,进入梁海。
其中支干有太行山、燕山等等。
这三大干龙自昆仑,千里迢迢走了千里,在三个方向当中衍生出了许多的支脉,所以综上所述,干龙以及众多支龙构成了中华的龙脉体系,龙脉的始祖在昆仑,在底下又形成了祖脉,孝祖山,父母山等等,这非常独特的风水理论及发源于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也深深的印刻在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当中。
历史趣闻龙脉究竟是什么东西?24个王朝的龙脉在哪里
![历史趣闻龙脉究竟是什么东西?24个王朝的龙脉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d1574b53767f5acfa1c7cd5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龙脉究竟是什么东西?24个王朝的龙脉在哪里
导语:说起龙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龙脉,他其实是风水学上的一个概念,只不过被小说弄得神乎其神。
风水学把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
说起龙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龙脉,他其实是风水学上的一个概念,只不过被小说弄得神乎其神。
风水学把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
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
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
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风水师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
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
昆仑山的左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
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
生活常识分享。
秦岭龙脉故事
![秦岭龙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768c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6.png)
秦岭龙脉故事摘要:一、秦岭龙脉简介1.秦岭地理位置2.龙脉概念介绍二、秦岭龙脉的传说1.传说背景2.秦始皇与龙脉的关联3.刘邦与龙脉的关联三、秦岭龙脉的文化意义1.古代文化象征2.历史地理影响3.现代文化价值四、秦岭龙脉的保护与开发1.保护措施2.旅游资源开发3.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正文:秦岭龙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横跨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个省市,全长约500 公里。
这里山势险峻,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有“龙脉”之称。
龙脉是指具有特殊地理形态、蕴含丰富自然资源、对当地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地域。
秦岭龙脉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更承载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内涵。
相传,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听信方士之言,认为秦岭龙脉是影响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因此,秦始皇下令在秦岭山脉中凿断山脉,破坏龙脉。
然而,此举却引来了刘邦的起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后来,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他同样认为秦岭龙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秦岭龙脉进行了保护和开发。
秦岭龙脉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地理上,它不仅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还是多个朝代的发源地。
在文化上,秦岭龙脉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为古代帝王们争夺的象征。
同时,它还影响了古人的风水观念,被认为是一个可以影响国运的地理标志。
在现代社会,秦岭龙脉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
为了保护秦岭龙脉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过度开发等。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实现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秦岭龙脉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传说,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龙脉”大起底
![中国“龙脉”大起底](https://img.taocdn.com/s3/m/3bf1d676011ca300a6c390e7.png)
中国“龙脉”大起底从秦始皇陵开始,中国的历代帝陵基本上集中分布在今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古代故都附近,其他像河南安阳、河北临漳、浙江杭州、宁夏银川等地,也都或多或少分布有一些以当地为都的王朝修建的帝王陵。
从中国的地理形势上看,每隔8°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
风水术演化到唐宋开始在群山中寻找“龙脉”,认为这些群峰跌宕起伏、厚实且藏风聚气,是风水宝地,龙脉集结处更佳。
中国历代帝王都不约而同把陵墓确定在这些地方。
那么风水是什么呢?与其他文化现象相比,墓葬制度往往是人们思想中最保守的一部分,虽然秦汉帝陵已采用独立陵园,但还远没有一套与其配套的相墓术。
至迟到东汉晚期,独立陵园得到普及,相墓术才有了较系统的理论,据传为郭璞所著的《葬书》到东晋才应运而生,但它明显是一部对之前逐渐产生的相墓术的总结和升华,而不是一个天才思想的横空出世。
《葬书》讲“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秦汉帝陵在选址中最主要的考虑是“高敞”,即陵址所在地是否土厚水深,是否可以避免地下水对墓中尸骨等的伤害此外,如陵区范围是否广阔,交通是否便利等也都是陵址选择的重要原则。
但对墓地“高敞”广阔的要求并非秦汉天子所独有,比如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在他尚为贫民时就选择了一处高敞、干燥、广阔的地方来埋葬他的母亲。
而这些早期选择墓地的考虑,在《葬书》中被总结为“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贵若千乘,富如万金地贵平夷,土贵有支”等相墓术的基本原则。
帝陵选址中相墓术的应用可能始于南朝刘宋时期。
根据近年清华大学张齐明博士对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改葬崇宪太后诏》所做的研究,这份诏书首次确立了风水的官方信仰地位而这不仅是六朝皇室风水信仰发展的结果,也是这一时期民间风水信仰逐步向社会上层发展的历史趋势,并最终演化为隋唐时期制度化的官方风水信仰。
因此,南朝帝陵不仅开风气之先并且还可能是隋唐帝陵相墓的重要源头。
从文献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后的隋朝,也采用相墓术来进行陵址选择,其主要理论依据为五音姓利说。
秦岭龙脉故事
![秦岭龙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f816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b.png)
秦岭龙脉故事【实用版2篇】目录(篇1)1.秦岭龙脉的概述2.秦岭龙脉的起源与传说3.秦岭龙脉的文化价值4.秦岭龙脉的现实意义正文(篇1)秦岭龙脉,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地理现象,它既是自然地理的划分,也是文化地理的象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岭龙脉的概述。
秦岭,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山脉,它横跨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五省,全长约 1600 公里。
秦岭不仅是我国地理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而所谓的“龙脉”,就是指地理上的“风水宝地”,它象征着权力、尊严和繁荣。
因此,秦岭龙脉就是指秦岭这一带具有特殊地理和文化意义的区域。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秦岭龙脉的起源与传说。
据史书记载,秦岭龙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人们认为这里是黄帝的诞生地,因此,秦岭龙脉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另外,秦岭龙脉还与传说中的“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这里的山脉形态就像是一条巨龙,因此被称为“龙脉”。
然后,我们来看看秦岭龙脉的文化价值。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秦岭龙脉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的山川地理、历史传说、民间信仰等,都构成了独特的秦岭龙脉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影响了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最后,我们来谈谈秦岭龙脉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秦岭龙脉不再只是地理和文化的象征,它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秦岭龙脉,就是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和文化传承。
总的来说,秦岭龙脉是我国地理和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既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目录(篇2)1.秦岭龙脉的概述2.秦岭龙脉的地理特征3.秦岭龙脉的文化内涵4.秦岭龙脉的传说与故事5.秦岭龙脉的保护与发展正文(篇2)秦岭龙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横跨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五省,是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山脉,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解密风水学中的龙脉到底是什么,究竟有何作用?
![解密风水学中的龙脉到底是什么,究竟有何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c71c7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0.png)
解密风水学中的龙脉到底是什么,究竟有何作用?
自古以来,王侯将相都对于风水学极为重视,无论是选址还是墓葬位都必然要讲究风水,尤其是皇家,更把找龙脉,定为皇家的命脉。
古人认为,在龙脉附近居住或是将坟墓建在龙脉附近,都是可以得到龙脉风水气场的滋养,从而增福添寿,旺子旺孙。
根据中国近代风水学理念分析,古人称之为龙脉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地理形态,例如山脉,连绵不绝、变化多端,古人将山石比作龙骨,将土比作龙肉,将草木比作龙须,而整座山脉即为龙脉。
所以龙脉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只是一种地理现象而已。
龙脉之说其实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并未称作龙脉,只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而已。
按照当今的地理学来分析,中国西高东低、背北朝南,所以一般山脊处更适宜人类居住。
根据风水大师的分析,龙脉所在之地,大多为风水宝地,而在风水学中也是认为靠山而居乃为最佳风水布局,山脉越长远越旺运。
在龙脉附近兴建新房,可以保证家财人旺,出入平安。
将墓地选为龙脉附近,可以庇佑子孙后代,增益子孙后代的运势。
龙脉传说:探寻华夏大地的神奇力量
![龙脉传说:探寻华夏大地的神奇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08b908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d.png)
龙脉传说:探寻华夏大地的神奇力量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独特的神秘色彩,其中一个令人神往的传说便是关于龙脉的奇迹。
据传说,龙脉乃是自然界中一种神秘的能量流动,它承载着大地的灵气,连接着天地之间的神秘力量。
探寻龙脉的传说意味着揭开华夏大地隐藏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无法言说的奇特力量。
古代传说中的龙脉在古代,关于龙脉的传说在华夏大地上广泛流传。
据说,龙脉是由龙所驾驭的神秘力量,它贯穿整个大地,连接着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貌。
人们相信,龙脉的流动会影响到土地的气息和气场,从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风水和命运。
因此,古代帝王将宫殿和城市的建筑布局与龙脉相关联,以求得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历史上的龙脉文化遗产历史上,龙脉文化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从皇家陵墓到古代宫殿,从道教寺庙到民间建筑,龙脉的痕迹无处不在。
许多古老的建筑遗址如黄帝陵、秦始皇陵等都被认为是龙脉所在之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遗产见证了龙脉文化的辉煌,也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古老传统。
当代龙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龙脉文化也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文化学者、历史专家和风水学家开始重新审视龙脉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探寻龙脉传说背后的意义。
一些保护龙脉文化遗产的机构和团体积极开展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能够得以保存下来。
结语龙脉传说,作为华夏大地上独特的神秘传说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
通过探寻龙脉的传说,我们不仅可以感悟到古代华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更可以领略到那些无法言说的神奇力量所带来的启示与感悟。
希望在今后的文化传承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龙脉文化,让这份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时间医学-----龙脉
![时间医学-----龙脉](https://img.taocdn.com/s3/m/befa55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f.png)
时间医学-----龙脉龙脉---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名词。
中国这个地区,在神话故事里,或者风水故事里,都说其龙脉在昆仑山脉。
居于中国西北的昆仑山脉,是中国这个地区的龙脉---它决定着中国的统治者。
谁得了龙脉谁统治中国。
中国这个地区,位于正东方,在地理方位上是卯的地区,卯---甲---先天离卦。
中国被称为神州大地,这是很有道理的。
魂的本性是卯,正东方是卯的地区,所以,卯的地区的人的智慧是远超过其他地区的,直入人的灵魂的那种。
中国人随便说的话,经常都富有哲理,民俗、民谚经常都有大智慧的。
中国是正东方,卯的地区,卯对应的五运六气是厥阴风木--金太过,整个自然界呈现的是厥阴风木--金太过的景象。
厥阴风木--金太过,是卯这个地区的统治者。
卯--甲--先天离卦,后天震卦,这些,是卯地的原住民,任何时候都在这个地方的。
而厥阴风木--金太过,相当于天上降下来的,是天上星辰的运动,使得它呈现为厥阴风木--金太过,于是厥阴风木--金太过成了这个地方的君主,从而卯这个地区的统治者,相当于外来的。
中国人有个本性:从来都是外来和尚好念经。
卯--甲--先天离卦,后天的震卦这些都抵不过厥阴风木--金太过,它们才是中国这个地区的统治者。
这个统治者是外来的,帝王,要想在中国这个地方,统治力量很强,那么,它需要天然的铁杆支持者,那是上天给它的天然的落脚地。
卯--甲--先离,后天震卦,跟厥阴风木--金太过,没有太纯粹的直接的关系。
相当于老天爷外派一个皇帝来,但这个皇帝,如果在这个地区完全没有落脚地,那么,它要真正的很强的统治这个地区,肯定也很困难的。
哪个地区是兑卦的金太过的天然的落脚地,是老天爷赐给它的,谁也夺不走的地区呢?这就是所谓的龙脉地区。
中国,通常形容为龙,龙脉,就是龙的脉搏,龙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地区。
金太过---兑卦是老天爷派来的统治者,它的天然的核心地区,在中国范围内的戌方位,就是在昆仑山脉,所以,自古神话,都说中国的龙脉,都说在昆仑山。
风水中龙脉意义
![风水中龙脉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d0584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e.png)
风水中龙脉意义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
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
在中国古代传统堪舆学中,将“龙脉”视作一种特殊的地理形态。
古代“风水术”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
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
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必须了解来龙去脉,才能判断因果吉凶。
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根龙)。
龙脉从昆仑开始发源延伸到世界各地。
龙脉的布局结构和分级,类似一棵大树有根龙、干龙、支龙、叶龙。
一般龙脉灵气聚集之地(开花结果)被认为是风水宝地(龙穴)。
龙脉定义脉,本义是血管,“夫脉者,血之府包。
”引伸为事物的连贯性。
“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指土壤开冻,如人身脉动。
后人常喻地势有条理和联系,“(长城)起临洮,属之辽东,成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
”可见,先民早就习惯称山川之间的联系为脉。
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祝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
根据风水学,又将山脉的起伏和形态,依据不同的状态,分为“九势”: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飞龙、卧龙、隐龙、腾龙、和领群龙。
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龙脉指如龙般妖娇翔,飘忽隘显的地脉。
地脉以山川走向为其标志,故风水家称之为龙脉,即是随山川行走的气脉。
古人认为,以此可以辨别藏风蓄水、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
“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
“大率龙行自有真,星峯磊落是龙身……龙神二字寻山脉,神是精神龙是质。
”龙行飘忽,即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山脉亦多起伏逶迤,潜藏剥换。
“委蛇东西,忽为南北”即是此意。
辨龙首要分清枝干,寻得干龙而于支上点穴,大非吉事。
“寻龙枝干要分明.枝干之中别重轻。
”次要分真龙之身与缠护之山。
凡真龙必多缠护。
缠多富多,护密人贵。
龙循风水脉
![龙循风水脉](https://img.taocdn.com/s3/m/04b93a3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1.png)
龙循风水脉风水地脉、蒙恬自死,让人联想到天人合一的中国人文源头《易经》的影响广大。
《易经》讲阴阳,阴阳变易之下又将万事万物以五行分属归类,这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基本。
走向天人合一时代的中国古人的以中国人文观为影响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无一不是在天人合一的人生情态中依人自身而比拟。
这恐怕也是蒙恬喟然叹息心悟风水地脉之理的原由吧。
风水乎,地脉王气乎,龙脉浩荡乎!将土地类比于人,类比于活脱脱的有脉动有心气的人,并且上什到顺之吉、逆之凶的灵性境地,地气有灵,顺之则吉,逆之其则凶。
于是,由地脉而至王气与凶吉感应的心灵对接,风水堪舆自秦后成为中国人生存哲学的一部分。
风水乎,地脉王气乎,龙脉浩荡乎!他们,在壮哉中国人性历史长河冲刷中完成了对它的修饰,从而为了解中国人情调生活的解读注入了生动。
1风水地脉滋养风水王气,风水王气循结风水龙脉。
但地脉、王气之下的龙脉腾达,生生不息又过眼烟云虽为历史的草灰之烬,但他在伴随人类生存的行进中不仅线脉清晰,而且是那样的有迹可循。
很多时候,风水地脉就是中国人把吉祥从意念转化为实实在在人生风水走向两极感应的那根绳子。
而风水龙脉呢?它又是风水吉祥中的大吉祥,如同是这根绳上的一段最美的季节,像最美的果子,花发于春而品尝它的甘甜在秋。
生活中,我们能抓住果子,却抓不住季节,抓得住金钱,却抓不到利欲,抓得住温润香软,生活中,我们能抓住果子,却抓不住季节,抓得住金钱,却抓不到利欲,抓得住温润香软,却不可能转到心念不止的情色之想,人生四季之外,永远会为自己向往的那个季节奔忙着费尽心机。
人就是一种活在自己向往或盼头之下的动物,人的念想滋育了风水。
于是风水作为人生四季之外的怀想季、追怀季,而地脉、王气、龙脉,便成为这个季节中的绝难绕开的节令。
2如果说风水地脉是一根草绳的化灰之烬,那么王气龙脉可能已经到了“象”之大悟的境地,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风水。
从此,在它强调的多意会绝少言传当中,把吉祥龙脉说已经超度到了它包容之下的最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龙脉学说的由来、发展和影响
龙脉的说法是中国古代堪舆或者风水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庸在《鹿鼎记》里就说到了一个关于龙脉的传说,事实上,龙脉之说并不是没有根据。
据说,万历皇帝发现东北地区有帝王气,就派人到东北去湮灭龙气,斩断龙脉,但是却漏下了一条在启运山的龙脉,也就是努尔哈赤发迹的地方。
一、何为龙脉
古人之所以相信龙脉之说,是因为古人建都、立家,通常会择地,地则有地气,有形状,也就《阴阳二宅全书》说:地脉之行至起伏曰龙。
《地理大成》说:龙者何,山之脉也。
这就是,龙脉的含义由来,也就是山的形状,包括起伏、走向和变化。
但是并不是一座山就可以称之为龙脉,一定是外形上外形上连绵起伏,并且其中有生气贯通、有始有终、有根有源、有支有派的山脉,才可以称之为龙脉。
虽然山脉是看起来是静止不动,但是山的走势与人的脉搏是是紧密相关的,绵延不绝的山势就是气运的流转,山气则是随着水流蜿蜒曲折,山气壮而坚实,就说明脉气刚强,在此处建城,则可以获得上天的庇佑。
世间万物皆有分类,龙脉也不例外。
从秦代开始地脉说到了宋代风水学说发展到了极致,所以后世将龙脉的学说系统化。
二.三大干龙
我国的龙脉发端于龙脉的祖廷——昆仑山。
昆仑山被认为是天下的祖山,宇宙间最高大的山,气势雄伟壮观,是龙脉的发源之地。
昆仑山上载天上五气,并且阴阳在此交会,又具备五形,所以由此发端出五支山脉,其中三支向东南进入中国,也就是三大干龙说法的由来,也就是中龙、北龙和南龙。
中龙发端于昆仑山,一路顺着黄河从西往东,经过甘肃、陕西、
山西、河南以及山东而入黄海,这是关乎全天下的大龙,主宰着天下的命运。
但是中龙因为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遭到了破坏,所以从唐代开始,北方的运气一直不好。
从安史之乱开始,然后就是唐代北方的藩镇割据,然后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入主中原。
这些都是中龙遭受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北龙则是从西北经过陕西、内蒙、河北入海。
北龙的走势没遭到破坏,北干龙起源于昆仑山,在入海的时候,将龙气聚集在了天寿山,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
北京城是正在北龙的龙眼之上,而故宫作为北京城的核心,正坐落在龙眼之上,是北龙的龙气之源,可以上达天庭。
所以,民间才有刘伯温在北京建都的说法,就是看中了北京城源源不绝的龙气。
这也是中原政权在尧舜之后,第一次回到了冀州,这也是中龙受到破坏之后,明王朝第一次将阴阳二宅修建在龙脉之上,其中阳宅的故宫,阴宅就在天寿山,也就是现在明代十三陵。
南龙则是从福建浙江广东入海,但是究竟如何走向,连刘伯温也没有搞清楚。
他说:“
中国地脉俱从昆仑来,北龙、中龙人皆知之,惟南龙一支从峨嵋并江而东,竟不知其结局处。
”
三、三龙聚集
在明代,三龙第一次统一在明王朝政权之下。
在明代,除了北龙的故宫和十三陵之外,中龙则留在了凤阳,也就是明代的祖陵所在,后来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中龙余脉又扩展到了嘉靖皇帝的生父葬地—显陵。
特别是北京成为天下的核心,山川五岳都成为北京王气的附属。
所以,在明代君臣的心目中,只有明朝才第一次将三条真龙汇聚在一起。
崇祯十四年(1641),礼部侍郎蒋德璟奉命勘察明代凤阳皇陵之后,
“中国有三大干龙,中干旺气在中都,结为凤、泗祖陵,南干旺
气在南京,结为钟山孝陵,北干旺气在北京,结为天寿山诸陵。
这三大干本朝独会其全,真是帝王万世灵长之福”。
但是,崇祯皇帝恐怕不会忘记,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五,明末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克凤阳,焚烧明祖陵,崇祯皇帝连连下罪己诏。
这次勘察,也不过是给风雨飘扬中的明王朝寻找一丝存在的信心罢了。
李自成攻克凤阳,首先想到就是焚烧明祖陵,也可以说龙脉学说在明代社会已经形成共识。
清朝也有龙脉,就是长白山,是北龙的余脉,但是清人却没加以解释,毕竟三龙学说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在新宾县当地还是流传着万历皇帝被人斩断后金的龙脉的说法,据说连着斩断了99条,就留下了一条,也就是让努尔哈赤得以成为发迹,最终入主中原。
四、余论
风水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国古代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墓地选择,都与风水分不开关系。
尽管,风水思想披上了神秘与迷信的色彩,但是,随着风水理论的系统化,风水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深入人心。
在风水当中,龙脉学说最为核心和复杂,最初的龙脉学说只是将发源地定为昆仑山,到了后代,龙脉学说越来越复杂,终于在明朝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看来,龙脉学说自然也有他的合理的之处,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须要加以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