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

合集下载

《2.6.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2.6.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练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律,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法则和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复习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理解正数、负数和零在加法运算中的特性。

2.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如相同符号的数相加、不同符号的数相加等。

3. 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题,如行程问题、物品交易问题等。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学生对作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业要求如下:1. 仔细阅读并理解题意,认真分析问题类型和要求。

2. 对于基本题目,需自行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于拓展题目,可以借助辅导书或同学间的讨论加深理解。

3. 解题过程要清晰,书写要规范,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和符号。

4. 对于实际问题的练习,要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准确把握题目的实质和要求。

5. 及时整理和归纳错误题目和解题思路,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 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

2. 解题过程:学生解题思路是否清晰,解题步骤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3. 解题结果:学生答案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正确解答每一道题目。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本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 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3. 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4.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展开。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2.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解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在完成典型例题时,学生需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运算,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在练习题中,学生需独立完成,注意审题和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如有不懂之处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注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合理性。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正确性、解题思路和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优秀的作业进行表扬和鼓励。

同时,老师还将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速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2. 对于优秀的作业,老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在计算中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要点。

2. 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配套教材。

2. 示例题和练习题。

3. 小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你们觉得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加法运算。

Step 2:引入加法运算定律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加法运算定律是指两个数相加,其和与顺序无关,即改变两个数的顺序,其和不变。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定律的含义。

Step 3: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性质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计算,向学生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性质:1. 交换律:a + b = b + a2.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0的性质:a + 0 = aStep 4: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上午挣了5元钱,下午又挣了2元钱,他一共挣了多少钱?”学生可以运用交换律将上午挣的钱和下午挣的钱先相加,再计算总和。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发放给学生一些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辅导和指导。

Step 6: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加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购物结账、统计数据等。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了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为我们的计算提供了便利和规律。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加法运算律的实践应用,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回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并理解这两个定律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

2. 练习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技巧,包括加减法的顺序、运算的优先级等。

3. 实际应用环节: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购物时价格的加减计算、家庭预算中的收支相抵等。

4. 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旨在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运用加法运算律的能力。

题目包括不同难度的混合运算题、生活中的加减混合问题等。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内容为本次作业设计的前半部分,以下为后半部分作业要求:三、作业要求1. 完成基础练习:学生需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运用,并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在完成作业时,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运算的顺序正确。

2. 独立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遇到困难,可适当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同学,但需保持独立思考的过程。

3. 注重实际: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避免出现与实际不符的答案。

4.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如遇特殊情况需及时与老师沟通。

5. 作业格式:作业需书写工整,步骤清晰,答案准确。

对于拓展性题目,需附上解题思路和过程。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解题思路、答案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将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其进步。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

反馈内容包括学生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加法运算律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设计一系列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包括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加减混合运算,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2. 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找零、分配任务等情境,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题目,如含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开支、制定购物计划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按照运算顺序和规则进行计算。

2.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对于探究活动和拓展延伸部分,学生需积极思考,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操作部分,学生需独立思考,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记录下计算过程和结果。

5. 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计算过程和结果清晰明了。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速度、解题思路和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作业时,需对每道题目进行仔细评阅,给出评分和评语。

同时,可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3. 反馈形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总结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4.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2.8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12七年级上册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的目标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数学问题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解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加法运算律展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知识回顾: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及表达式,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练习题设计:- 基础练习:通过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 进阶练习:设计稍复杂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 拓展应用: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总价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知识:介绍加法运算律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如通过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等。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学生需按照课本内容和教师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2. 在完成作业时,应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3. 对于基础练习题,应保证计算准确,提高速度;对于进阶练习题,应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对于拓展应用题,应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思考和解答。

4. 作业完成后,需自行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并尝试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具体标准如下:1. 准确性:学生是否准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和解答。

2. 速度: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是否适中,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灵活性: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反思与总结:学生是否能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五、作业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将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包括:1.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加法运算律优秀教学案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律优秀教学案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引入贴近生活:通过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加法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规律。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
4.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片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展示一幅水果摊图片,让学生观察摊上有哪些水果,各种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提问:“如果你要买3个苹果和2个香蕉,你应该怎样计算总价?”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强调重点知识:教师强调加法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要注意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加法运算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2.提醒注意事项:教师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4.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购物、聚会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教材p17——p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

25+75=48+70=133+77=150+390=820+180=725+36=301+299=999+10=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

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

(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

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

(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得出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结论。

师:请同学们跟你的同桌交换位置。

(生交换左右位置)交换位置后,你同桌变了吗?生:没变,依然是原来的同桌。

只是交换了位置。

师:(指着一对同桌说)原来小东和小强是同桌的关系,现在他们俩交换位置后,变成小强和小东,他们还是同桌关系吗?生确定交换位置后,依然是同桌的关系。

师:我们把同桌当做自己的朋友,和朋友交换了左右位置后,依然是原来的同桌没有改变。

在四则计算中的加法算式的加数也是彼此的朋友。

那么,如果我们把加数的位置也交换了,和会不会改变?生:猜想——举例——验证——总结师:(板书学生举例的加法算式)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生:加数不变,加号不变,和不变,仅仅是加数的位置交换师:(课件出示课本例题)(1)出示课件风光图和例题。

(2)讲解例题:先让学生列不同算式解答,然后课件出示线段图利用长度一样说明两个算式相等。

(3)进一步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加法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或几个。

(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例子)师:除了可以举算式的例子验证,其实还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

师讲《朝三暮四》的故事,谁还可以讲生活中这们的事例?师生总结: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二、练习巩固加法交换律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96+35=35+( )65+145=__+__44+98=__+__204+( )=57+( )2.( )+( )= ( )+( ) 师:这个等式你会填吗?有多少中填法?那么有没有一种填法可以将所有的答案都包括在内呢?生阅读数学书后交流总结:数学上,一般都是用字母来表示的。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书,一共花了5元。如果铅笔和书的价格分别是2元和3元,那么小明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思考。接着,我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积极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功,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多个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我提出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将加法运算顺序改变而不影响结果?”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发现加法交换律的性质。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例如,我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些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数学题目,并进行解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性质。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两个定律,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定律的正确性。例如,我可以通过计算1+2+3和1+3+2的结果,让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应用;通过计算2+3和3+2的结果,让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应用。通过讲授新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1、《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加法运算定律例3例4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加法运算定律例3例4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7页
三、自主探索,发觉新知
(二)比较观察,发觉规律
预设①:
预设②:
234-66-34 =168-34 =134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
问题:1. 这两位同学算得都对吗?
2. 含有这么特点式子你还能写一些吗?
3. 234-66-34和234-(66+34)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地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728(元)
答:王阿姨一共要汇728元。
第10页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416-284 =-(416+284) =-700 =1300(m) 答:海拔1300m。
第11页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一个是从234里分别减两个数,一个是从234里一次 减去两个数和。)
第8页
三、自主探索,发觉新知
(二)比较观察,发觉规律
预设③: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
问题:1. 你能了解这位同学想法吗?他这么做是关注到了什么? (关注到数据特点,234-34恰好是整百数。)
作业:第23页练习六,第5题。
第13页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知道了李叔叔后四天天天计划要骑旅程,要求 是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第3页
二、创设情境,灵活利用
(二)独立思索,尝试处理问题
问题:依据题意,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索,解答问题。)
第4页
二、创设情境,灵活利用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一样方 法
预设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衡水杯”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衡水杯”一等奖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 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 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4. 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5.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问题: 1. 你还能举出像40+56=56+40
这样的等式吗?
2.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可以用字母、图形或者汉字表示)
(三) 出示自探提示二: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问题:1. 你还能举出像88+104+96 =88+(104+96)这样的等式一设疑自探(12分钟)
(一)创设情境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二)出示自探提示一: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合律。
教 法
讨论、合作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四年级下数学苏教《3、加法运算律练习》蒋思雨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37

四年级下数学苏教《3、加法运算律练习》蒋思雨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37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例1、“练一练”,第58页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入问题。

老师请同学挑战计算游戏。

谈话:同学们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小试牛刀,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如何。

准备好了吗,开始!追问:你是如何算的又对又快的?出示教科书第55页例1的情境图,说明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跳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等问题。

整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的意义和加法的计算方法。

那么,加法运算中存在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有怎样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加法运算律)[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法计算的问题,并由此引入加法运算律的学习,既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加法运算律的兴趣,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提示:请同学们先列式解答第一一个问题。

如果能列出不同算式的,请列不同的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不同的列式方法。

指板演的算式,提问:请同学们看这里的两道算式,求跳绳的有多少人,既可以用“28+17”计算,也可以用“17+28”计算,这说明了什么?指出:这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得数也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黄冈杯”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黄冈杯”一等奖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你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外出旅行。

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的某一天的骑车路程相关数据,你能根据李叔叔的介绍数据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1)谁把问题加上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题目。

那么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难不难?请哪一位同学解答一下呢?生:40+56=96千米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生口答还可以怎样列算式?生:56+40=96千米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呢?生口答那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生:都是加法生:加数都一样生:和相等生:加数位置变了根据你的发现,我们用什么符号把左右两个算式连接到一起呢?生:等号为什么?生:得数都得96(2)是不是只有40和56交换位置和不变呢?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分享一下。

(4)生汇报。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40和56可以表示两个加数,那我想表示任意的两个加数,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生自由发挥在数学中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我们一起表示一下加法交换律a+b=b+a现在来根据加法交换律填合适的数李叔叔的旅行还没有结束呢!下面我们继续帮他解决问题。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生:88+104+9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生口答。

这个算式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88+(104+96)表示什么?生口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律练习-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律练习-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霍艳邮编222100[教学课题]学科:小学数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5~56例题及“练一练”。

[教材简解]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在此之前,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加法计算,对加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材在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设计教学时,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然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其举出更多的运算律的例子来进一步分析、比较、概括出加法的运算律。

[目标预设]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加法运算律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表达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彰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自主探索意识的培养,突出了数学规律的探索与发现,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建模思想。

具体思路是:一是在观察中猜想规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十校联赛”一等奖

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十校联赛”一等奖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钱小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学会根据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验,在分析、概括中明晰,在验证中实现符号化表达。

3、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学会根据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意义,会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加法交换律1、出示《朝三暮四》动画,学生观看。

2、师: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①这些猴子很笨,他们一天吃的同样多。

②它们早上吃的和晚上吃的只不过换了位置,但是总数并没有变化。

3、师:你们能够从生活中理解这个故事的道理,很不错,谁能够通过列式,数学的角度上,再来谈谈你的感受?预设:①早上是3+4=7,晚上是4+3=7。

②3+4=4+3师评价:大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个故事的含义,既然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也可以说是3+4=4+3,(板书)二、理解加法交换律意义1、观察、总结加法交换律师:让我们再用数学的眼光再来审视一下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中,你觉得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预设:①数字没变。

师:你能再给大家细致的讲讲吗?②都是3和4相加,结果都是7③一个是3+4,另一个是4+3,它们的位置换了个,但是结果没有变化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这样吗?那我把大家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板书)2、验证加法交换律师:我们通过这么一个算式,发现出了这个规律,这只是我们的猜想,那这个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加法算式呢?你有什么好方法?预设:①在找几个算式来验证验证。

师:恩,这真是一种好方法,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总结出规律,还要验证规律是否正确,你能不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学生举例:预设:①红花5朵,白花7朵,求一共有几朵,可以用5+7=12,也可以用7+5=12,所以5+7=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篇1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列式,师板书(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1)27+73(2)37+5873+27 58+37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投影书上的主题图,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同桌互说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

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板书:a+b=b+a(四)应用成果,巩固新知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3、“练一练”(1)分组完成。

(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五)反思过程,学会学习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篇2设计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学生具备了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经验。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在追问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迁移旧知,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是激励与唤醒。

在设计本节课时,仍创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的四个数很有特点,在学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让其独立计算,因为学生具备脱式计算的能力,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采取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2.在汇报交流中共享算法,观察对比实现算法优化。

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算法的优化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优化。

因此,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着力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算法,借助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从而实现算法优化。

3.在追问中明晰算理,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要抓住其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据此,在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突出了算法背后的运算定律支撑,体现了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75+36=□+□78+96=□+□(143+63)+37=143+(□+□)54+(46+147)=(□+□)+14778+48+152=□+(□+□)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为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作铺垫。

⊙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指名汇报。

预设生1:第四天,从A到B,要骑115km。

生2:第五天,从B到C,要骑132km。

生3:第六天,从C到D,要骑118km。

生4:第七天,从D到E,要骑85km。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课件出示例3。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提问:怎样列式呢?(生独立列式)(2)提问:请你算一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呢?(出示课堂活动卡)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篇3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20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来说一说?(说说其意思,或字母表达式)a+b=b+a??(a+b)+c=a+(b+c)2、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验算)。

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面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多媒体出示:例34、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 115千米B→C 132千米C→D 118千米D→E 85千米?(1)认真看教材第20页例3内容,边看边思考:1、列出李叔叔后四天的总行程并计算。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计算能力)(2)完成例3的内容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重点引导学生对例3出示的算法(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展示时让不同运算顺序的同学分别展示并汇报,为的是突出运用运算定律的作用)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甚至整千的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的运用,本环节可大胆的放手学生,让其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1597 25347 164317 403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

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第20页做一做,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成功欲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一比以气球的形式呈现数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

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五、教学反思优点: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

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1、课堂上我很少去表扬学生,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太平淡,该表扬激励的时候却没有说出口,让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激动。

2、在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时,灵活性不够!3、课堂气氛调解的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今后我应该在激励启发方面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篇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重点难点:加法的意义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