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优秀9篇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优秀9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任务: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240+105+95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认识加法结合律1、任务呈现:(1)、出示例2主题图,学生说图上的信息并提问,学生对提出的题进行解答,师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请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8+104)+96=288(千米)88+(104+96)88+104+96104+96+88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88+(104+96)(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果实是一样多的我们用算式来表达一下,也就是早上三个加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加晚上三个是相等的都是七个3+4=4+3这个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加法运算定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_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1.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会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运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感受简便计算的方法和价值。
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知道是利用哪一个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先看清题意再动笔计算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二、新知探究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2.出示插图。
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第六天城市C→D C→D 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 D→E 85千米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他们,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数学运算:通过简便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准确、快速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的能力。
5.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加法交换律:即a+b=b+a,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法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小棒或计算器,演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加法结合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加法运算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在整数范围内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以实际例题和练习为主线,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加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列式,师板书(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1)27+73(2)37+5873+27 58+37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投影书上的主题图,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同桌互说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
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
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2) 90 – 58 – 24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生(2)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加法运算定律》国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加法运算定律数学学校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实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通过观察算式并归纳抽象运算定律,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学生情况分析对色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会感受色彩,本节课强调对色彩的使用即对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1.谈话引入,表现问题师: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问: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6)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 25+65=________78+64=________(7)完成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2.加法结合律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能够怎样计算:师: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
师: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加法运算定律,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和拓展三、教学策略1、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导,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2、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3、采用游戏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先使用一些生活中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例如:8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几只小鸟在树上呢?线上有10支铅笔,再加上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2)让学生自己思考,看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出题目的答案。
2、学习环节(1)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可以交换,但运算结果不变。
(2)通过实例来进行加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
(3)让学生互相配对,在小组内进行加法计算游戏,巩固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
(4)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在生活中哪些情境需要使用加法运算,进一步深化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3、巩固环节(1)进行数学思维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2)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教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加法运算的基本运算技能和实际应用。
同时,在游戏中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数学技能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理解加法交换律,可以灵活地运用交换律去计算;•学习加法结合律,进一步提高计算灵活性;•掌握加法分配律,可以同步完成加法计算。
1. 加法交换律在学习加法运算之前,我们先来理解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两个数a和b,a + b = b + a。
例如:•2 + 3 = 3 + 2•5 + 7 = 7 + 5从公式上可以看出,交换律允许我们交换加数的位置,不改变计算的结果。
这样,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计算加法。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c)。
例如:•(2 + 3) + 4 = 2 + (3 + 4)•(5 + 7) + 8 = 5 + (7 + 8)从公式上可以看出,结合律允许我们改变加法计算的顺序,不改变计算的结果。
例如,将3 + 4的结果先算出来,再加上2,或者先加上2和3,再算4的值,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9。
3. 加法分配律加法分配率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 a × c。
例如:•2 × (3 + 4) = 2 × 3 + 2 × 4•5 × (7 + 8) = 5 × 7 + 5 × 8从公式上可以看出,分配律允许我们将一个数加上两个数之和,或者将两个数分别乘以一个数,这样可以同步完成加法计算。
4. 教学要点1.通过相关练习,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灵活掌握加法计算的技巧。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具体的实例帮助理解概念,增强记忆效果。
3.通过参与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并结合层次递进的教学方法,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5. 课堂练习与反思1.给出以下算式,请根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加法分配律计算出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深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深入学习加法运
算定律》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加法运算定律,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定义和性质
2.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
3. 复加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 利用问题情境引入加法的概念,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小红买了3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出加法运算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加法的定义和性质
1. 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加法的定义和性质,如:加法是将两
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的运算,它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存在零元
素等性质。
2. 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举例说明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
律和零元素。
步骤三:练加法运算
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
2. 检查学生的答案,让他们互相交流并讨论解题方法。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
1. 给学生提供一些较复杂的加法运算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的
加法定律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题过程,加强他们对加法运算定律的
理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生应该对加法运算的定义、性质和基本技巧
有所掌握,并能够运用加法定律解答简单到较复杂的加法运算题目。
扩展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加法运算实践,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加深他们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竖式计算:4+753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采用观察、举例、归纳、对比等方法,经历探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2.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加法算式的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3.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律的探究、概括与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温故而知新”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有新的发现,今天咱们就一起回到过去的知识海洋里去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二、新知探究(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初步感知(1)这是以前学习的数的组成,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写?(2)看图列式,里面也有两个加法算式,分别是……?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3)看看三年级的课本,能根据加法验算能写出一个等式吗?2.探究发现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师:谁愿意把你写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师:虽然咱们写的等式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生 1: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师:谁能再像这样说一说。
生 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说得太好了,这是加法运算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交换律’。
3.字母表示师:你还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来表达这条规律吗?生 1:甲+乙=乙+甲生 2: + = +生 3:A+B=B+A通常我们用字母 a、b 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就写成 a+b=b+a。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1.情景呈现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会列式解决吗?2.探索规律(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总价,开始吧!(2)汇报分享生1:188+104+96,我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结果是 388.生 2:88+(104+96),我是先算后的两个数,结果是 388.师:你的方法很特别,我们把它写在黑板上。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1、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同桌共同合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PPT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前五分钟小老师上课:(1)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2)谁来说一下儿歌中都有哪些好朋友?(3)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好朋友读一下!(4)考考你们用凑十法来计算。
2.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来证明一下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有多么聪明!好不好!3.大家看闯关游戏的大门上有密码需要我们先解锁!二、探求新知,明白思路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出示企鹅图片!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闯第二关瞧!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舞足蹈地欢迎大家呢!仔细观察,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哟!(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说,你说,观察的仔细说得也很棒你们是说:(A、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B、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师: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你的小手举得最好了,你来说--声音真响亮。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师:大家都解答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人呢?。
师:小朋友们都是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来说,———说得很好,你的声音再大点就更完美了。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是基本的算法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
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运算定律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700十1)68=70068十68153(220十57)=153220十57638十378;(63十37)(8十8)还可以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a10)b=a10b=ab10=(ab)10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
谁能举个例子?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
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
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
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介绍。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练。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本《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概念讲解
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
素的概念。
3. 实际应用练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例如:
问题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问题2:一家超市原本有8箱牛奶,后来进货进了4箱,请问超市现在有多少箱牛奶?
4. 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应用练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规律。
六、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仍有困难,下
一次教学时需要加强概念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述。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3. 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 运用举例法,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出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3. 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加法运算定律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4. 计算器:用于学生练习计算。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电子白板:用于展示课件和讲解。
3. 桌子椅子:摆放整齐,便于学生上课时记录和讨论。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3. 安排课后辅导: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清晰讲解加法运算定律,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
2. 反思学生表现: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
2.连一连。
83+31564+(73+37)
87+42+58315+83
(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