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1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定律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讨加法运算定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运算定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铅笔盒里有5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那么他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8,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引出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法运算定律》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

2.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加法运算定律的引入案例和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2.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其简便性。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案例、讲解概念、推导定律、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果实是一样多的我们用算式来表达一下,也就是早上三个加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加晚上三个是相等的都是七个3+4=4+3这个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加法运算定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理解其含义。

2、经历加法运算定律的建构与应用过程,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重点:理解加法定律及其含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难点:经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究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信息技术应用:PPT教法:观察法、举例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妈妈买了一些糖果,怕孩子们吃多有害牙齿。

决定每天早晨给大宝和二宝吃两颗糖,中午吃三颗。

两个宝宝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地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有中午多?妈妈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三颗,中午吃两颗,怎么样?宝宝听了都高兴起来。

生: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生:宝宝太愚蠢,其实每天吃到的糖是一样多的。

师:你怎样证明是一样多呢?生:3+4=7(个)4+3=7(个)3+4=4+3师:两种吃法不同,但结果每天吃到的糖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呀?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旅行途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生1::李叔叔上午骑了了40KM,下午骑了50KM。

生2:所求的问题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会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所要解答的数学问题吗?生1: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生2: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师:你会列式解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生1:56+40=96(千米)生2:40+56=96(千米)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及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2. 难点:加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运算定律。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定律。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存在。

2. 新课: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定律的应用。

3. 练习: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评价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技巧。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教学方法。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运算定律,如乘法运算定律。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其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书籍,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2. 准备丰富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13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13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134(页)4、拓展提高。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教案:加法的运算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本课重点讲解交换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法的交换律的认识和运用。

难点:结合律与交换律的差异及其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白板、彩色笔、磁性数字、小组卡片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教师通过提问和例题导入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那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了呢?学生:8个苹果。

教师:小红5个苹果先给了小明,再加上小明原本的3个苹果,你们是怎么算出答案的呢?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记录结论。

学生:我们将小红给的苹果数5写在左边,小明原有的苹果数3写在右边,然后我们将两边的苹果数相加,就得到了8个苹果。

Step 2 引入交换律1.教师出示示意图,解释交换律的概念。

教师:根据小红给苹果的例子,我们可以将小红给的苹果写在左边,小明原本的苹果写在右边,相加后得到结果,再将左右交换一下位置,结果还是一样。

这就是交换律。

2.学生跟读交换律的定义。

学生:加法的交换律:a+b=b+a。

3.教师出示计算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换运算。

教师:请看这个计算题:5+7,我们可以按交换律的原理,将5放到7的后面,即7+5,所以5+7=7+5=124.学生跟读答案,并在本人的笔记本上进行记录。

Step 3 引入结合律1.教师出示示意图,解释结合律的概念。

教师:当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与第三个数进行加法运算。

比如:5+7=12,再加上3,就是12+3=15、我们也可以先计算5和(7+3)的和,即5+(7+3)=5+10=15、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结果都是相同的。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列式,师板书(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1)27+73(2)37+5873+27 58+37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投影书上的主题图,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同桌互说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

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

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2) 90 – 58 – 24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生(2)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场景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

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再过一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体育活动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28个男生在跳绳,一qi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交换律,形成方法。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竖式计算:4+753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

在前三年中学生已经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对加法的意义也有了感性的认识,本小节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不仅理解加法的意义,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不仅概括出加法运算定律,而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小节知识都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突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以保证加深学生对扩展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法建议1、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运算定律两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灵活简便的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2、教学加法的意义,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过程中。

教学时首先联系已学的加法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出问题: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

3、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重点是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时可以采用发现法:“①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出示几组不同的数目,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②探索规律:通过学生演算,发现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和规律;③小结提高: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呢?④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例题,学生计算并思考:怎样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学习。

11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

11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

11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篇一:3.11做个加减法表(第11课时教案)】【篇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1】《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2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三、教具准备 :备课、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练习口算下面各题。

30+20=28+72=38+50= 20+30= 72+28=二、讲授新课谈话导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

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例如:8+6=6+8等等)这几个式子都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详解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详解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详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结合律和交换律。

2. 练习运用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单的加法算式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运算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件讲解:通过教师幻灯片课件讲解,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2. 情境教学法: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和场景,让学生在游戏和齐偶活动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和检查,培养团体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幻灯片或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进行初步理解。

2. 课堂讲解:将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用图形、数字等形式进行阐述和说明。

3. 练习环节: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和场景进行练习,如通勤路线比较题、花店布置题等。

4. 合作学习环节:让同桌分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检查,呈现出优异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要点:1. 结合律:a+(b+c)=(a+b)+c。

结合律是指,当进行加法运算时,先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将这个和与剩下的一个数相加,结果是一样的。

例如,2+(3+4)=(2+3)+4=9。

2. 交换律:a+b=b+a。

交换律是指,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将相加的任意两个数的位置互换,结果不变。

例如,2+3=3+2=5。

六、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练习题:通过教师给出的加法算式,学生进行运算验证。

2.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成绩评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既能理解概念,又能掌握应用技能。

2. 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3. 教学效果评估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是基本的算法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

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原理2. 加法运算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3. 加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解决加法运算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导入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最开始有几个苹果?小红给了他几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3. 提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是否有其他解法?二、讲解交换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交换律的概念: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法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引导学生尝试交换加数的位置,并验证交换律的正确性。

3. 讲解交换律的公式:a + b = b + a,其中a、b为任意的数。

三、讲解结合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结合律的概念:加法运算中,当三个或更多数相加时,加法数的位置可以调换,和不变。

2. 引导学生尝试调换加数的位置,并验证结合律的正确性。

3. 讲解结合律的公式:(a + b) + c = a + (b + c),其中a、b、c为任意的数。

四、讲解分配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分配律的概念: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先与其他数相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2. 引导学生进行分配律的验证,例如:(a + b) × c = a × c + b × c。

3. 讲解分配律的公式:a × (b + c) = a × b + a × c,其中a、b、c为任意的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
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介绍。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练。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本《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概念讲解
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
素的概念。

3. 实际应用练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例如:
问题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问题2:一家超市原本有8箱牛奶,后来进货进了4箱,请问超市现在有多少箱牛奶?
4. 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应用练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规律。

六、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仍有困难,下
一次教学时需要加强概念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述。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3. 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 运用举例法,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出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3. 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加法运算定律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4. 计算器:用于学生练习计算。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电子白板:用于展示课件和讲解。

3. 桌子椅子:摆放整齐,便于学生上课时记录和讨论。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3. 安排课后辅导: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清晰讲解加法运算定律,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

2. 反思学生表现: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2、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四、教具准备
备课、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20= 28+72=
38+50= 20+30=
72+28 50+38=
二、讲授新课
(一)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

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

哪些同学能像上面的算式一样写出来呢?
(例如:8+6=6+8等等)
这几个式子都是等式吗?
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
(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

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

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

刚才我们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
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

30+20=50 28+72=100
38+50=88 20+30=50
72+28=100 50+38=88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

敢不敢接受挑战?
六、巩固练习(闯关大全)。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29 128+□=15+□
□+□=323+186 54+x=□+□
2、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1)276+124=180+220()(2)a+20=400+a()(3)550+240=240+550()(3)a+c=c+a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验算:
307+348= 验算:
123+2847= 验算:
七、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

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25+32+75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
八、拓展练习
25+32+75
九、家庭作业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的第1、2、3题。

十、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40+56 = 56+4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96 = 96 用字母表示:a+b=b+a
十一、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