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的思想渊源
福利思想汇报
福利思想汇报福利思想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福利思想的历史背景福利思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工业化进程加速,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欧洲各国开始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为工人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
这些措施被称为“福利国家”或“社会民主主义国家”。
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为人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福利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为人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998年,中国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3年开始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开始实行失业保险制度。
这些制度的实行,为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福利思想的意义福利思想的实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福利思想的实行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福利思想的实行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福利思想的实行可以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国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福利思想的未来发展福利思想的未来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其次,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
最后,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论福利思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该理论在20世纪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
福利国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包括社会主义运动、大萧条和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建设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和发展。
首先,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形成,工人面临着恶劣的工作条件、低工资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社会主义者和工人领袖开始提出社会的主张,其中就包括提供社会福利的措施。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的理念,并认为社会福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其次,大萧条是福利国家理论发展的重要契机之一、大萧条是1929年至1939年期间全球范围内的一场严重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大萧条期间,失业率急剧上升,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和期望进一步增强,福利国家理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第三,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建设是福利国家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战后,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战后重建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福利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提供全民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住房等福利服务,以及推行社会权益保障和收入分配政策。
这些措施旨在实现社会公正、减少贫困和实现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了福利国家理论的地位。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福利国家理论在20世纪的其他时期也得到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发展。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福利主义运动提出了更加激进的社会权益保障和收入分配政策,以及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福利措施。
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福利国家理论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总的来说,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
论日本福利国家的理论渊源
任 ,为其 国民提供有效经济和社会保障。英 国社会
学家 阿 ・ 布里 格斯 对福 利 国家 的定 义具有 一定 的代 表性 ,得 到 了斯 堪 的 纳维 亚 国家一 些 学者 的赞 同。 阿 ・ 布 里格斯 ( 1 9 6 1 ) 认 为福 利 国家是 指 国家 利用 政治 和行 政权 力 调节市 场作 用来 完成 三大 目标 :一
经济与社会研究
论 日本 福 利 国家 的理论 渊源
柳 清瑞 吴 少凡
【 内容摘要 】 从 2 0 世纪 6 0 年代开始, 日本进入 了资本主义福利 国家的行 列。 日本福利 国家的形成 与发展 既有深刻的政 治、经济和社会 背景 ,也有 着丰富的理论渊源。第一,社会连 带主义的团结互助 思 想是 福 利 国 家社 会 保 障的 理念 基 础 ;第二 ,凯恩 斯 主 义是 日本福 利 国 家的理 论 基 石 ,社会 保 障基 本框 架 具有浓厚的 贝弗里奇 一凯恩斯主义色彩;第三,艾斯 平 一安德 森的福利体制理论是 日 本福利国家再形成 与发展 的参照 系。 日本福利 国家属于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合模式且正在发展途 中,未来如何发展 变
一
、
引言
困 难 ,福 利 国 家 的边 界 也 比较模 糊 ,但 是 通 过 对 O E C D 国家 的考 察可 以证 明福 利 国家 的存在 。艾
福 利 国家 是 一 种 典 型 的 国家 形 态 ,或 者 说 是
一
斯平 ・ 安德森根据福利体制的差异将资本主义福利
国家 划分 为三种 类 型 : 自由主义 、保 守 主义及 社会 民 主主义 ,并对 不 同福利 体制 对劳 动力 就业及 分层 的效 应进 行 了实证 分 析 ,也 证 明 了福利 国家 不仅
第二章_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柏拉图(Plato)的社会福利思想 1、城邦的起源思想
城邦是人们为了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聚居区 城邦立法必须促进成员整体幸福与城邦和谐 城邦成员的三等级: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
2、理想状态的国家-《理想国》
按不同等级实行不同的财产所有制度 共妻制度与子女公养制度 教育
三、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世俗性与政治性:统治者的利益、“仁政” 预防与救助并重: 伦理性:尊老爱幼、长幼有序
• 第二章思考题
•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
防止冲突的措施
政府官员本身不得越轨违法 政府不得欺骗民众 政府官员应不断更迭 提倡爱国主义 防止贵族间内讧和纷争 调整官员任职资格中的财产规定,给贫民任职机会 防止特权的形成 平衡财富、壮大中产阶级 依法行事,防止以权谋私 平等分配财富、名位与荣誉
3、理想状态的社会
公民数量与公民质量 应实行财产私有制 应实行一夫一妻制 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
培养精神品德 培养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普通教育-一般公民 高等教育-统治者及保卫者的子女
3、柏拉图晚期的所有制思想-《法律篇》
不同等级实行一定程度财产私有更利于消除冲突 按各自的等级拥有相应数量的私有财产
总结: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整体福利观
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全体城邦成员的幸福 财产所有制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Βιβλιοθήκη 总结: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整体福利思想
共和政体对实现公民福利有重要影响 中产阶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 平等与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 私有制、重视家庭及教育
第三节 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济思想 1、灾害预防 祈天消灾思想:祈雨 重农思想: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 仓储思想:《汉书·食货志》
福利国家思想
福利国家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政治思想。
福利国家论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
编辑本段形成和发展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J.S.密尔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思想。
最初这种思想旨在解决工业革命和自由放任给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困和失业等问题。
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1911年英国的国家保险法案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都是福利国家思想的早期实践。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W.贝弗里奇向政府提出了《贝弗里奇报告》,首次明确地阐述了福利国家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成为西方各国的官方理论。
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首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而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等国相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也把福利国家思想作为政治纲领。
基本内容福利国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贝弗里奇、社会主义思想家R.H.托尼,美国总统F.D.罗斯福,英国首相C.艾德礼。
他们倡导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
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
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
福利政策也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的必要措施。
他们不相信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实现正常的经济秩序的神话,反对把国家仅仅看作保护自由竞争的消极工具,主张国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实现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充分就业,缩小贫富差别,保障下层群众起码的生活条件,为全社会提供福利服务。
福利国家思想有两个流派:一是现代自由主义(见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论,它承认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把福利国家看作消除资本主义弊病从而维护资本主义基础的手段;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它主张以渐进、改良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把福利国家看作通向社会主义的途径。
第二章 “福利国家”论
第二章“福利国家”论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使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出现了严重危机,同时也对狭小范围的、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不能适应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社会福利理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
1935年美国正式通过了旨在解决失业和养老问题的《社会保障法》,这是美国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
从此,美国逐步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社会保障制度化。
这对二战后福利经济制度的全球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不仅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使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在西方工业化国家逐步得以确立。
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使经济学家产生了共鸣。
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所导致的“凯恩斯革命”使国家干预主义与社会保障完全结合起来了,同时使国家干预论者的福利经济思想逐步形成,并在西方福利经济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上这些思想和理论集合起来,可以成为“福利国家”论。
一、“福利国家”论的产生福利国家论虽然最终形成于二战后,但这种思潮由来已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萌芽时期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或改良主义者的著作和讲话里,已经出现了有关“福利国家”的改良主义思想,但还没有系统化。
1.约翰·穆勒的折衷主义思想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John Mill)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不公平,提出了有关分配制度的折衷主义思想。
穆勒将生产与分配割裂,认为生产方式是永恒的,而分配方式则是可以改变的。
他认为,目前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可以在保存现存生产方式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立法来减少分配上的不平等,消除这些弊端。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有利于发展生产、普及教育、控制人口,以及由于把公共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克服利己主义。
福利国家的思想渊源
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单就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思想而言,福利国家的思想渊源至晚可以追朔到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坚持认为,社会的福祉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是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的现象,社会福利是一种促进社会平等和保护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的问题后,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才能得到保障。
18世纪的梅叶、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由国家主导的平均分配或按需分配制度。
圣西门、傅立叶等人在坚持按劳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原则性基础上,克服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简单的平均主义分配思想,肯定国家在福利分配中的作用,主张国家应将各个生产者的生产活动统一,以满足社会最大多数人的需要。
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国家的作用和在福利提供上所具有的意义的论述,正是20世纪之后“福利国家”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
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关于国家应实施经济干预思想同样为后来的“福利国家”提供了理论借鉴之源。
19世纪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甚嚣尘上之时。
西斯蒙第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尖锐批判,打破了自由经济主义一统天下的沉闷局面。
他认为此前古典经济学家只关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财富的分配,因此从根本上没有说明经济活动的目的性。
财富的增加是为了消费。
西斯蒙第认为,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增进,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如英国自由放任主义者所宣称的那样,限制国家的作用。
他竭力主张通过国家干预,通过立法对财产权进行规范和监督,建立累进税制来阻止财富的过分集中,并首次主张要实行劳动立法,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切实保护工人阶级的福利获得。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作为具有批判主义传统的德国思想家,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体系主要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诸多不合理的批判,所以在马克思的经典文献中并不多见他关于社会保障的单独论述,这是因为马克思坚持将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置于整个社会制度、政治问题的解决逻辑脉络中予以考量,无产阶级福利的增进并不单是一个福利制度建设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否得到解放的问题。
第九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教学文稿
——丘吉尔
丘吉尔说《贝弗里奇报告》设定的目标任何人都不
会反对,但英国政府不可能有如此雄厚的财务去实现它。
保障改革的三原则
(1)以史为鉴,但不为所束。
(2)贫困、疾病、愚昧、污秽、懒惰为社会五恶,社会保险 是促成社会进步的系列政策之一。
(3)社会福利是集体的责任,实现社会保障有赖于政府与个 人的合作。
须由政府与个人合作来实现。 ◆方法:扩大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险项目;提高社会保险的
赔付标准;调查家庭收入,实行普惠制的补贴制。第二节 蒂Fra bibliotek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蒂特马斯: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1、简介
2、费边社会主义思想
主张通过渐进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提升福祉,改 善人类生活状况。对社会福利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
1、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2、福利国家产生的思想基础
“穷人求助,我总乐于帮助,孤儿求助,我就伸出援手。
我为水深火热的人祝福,我也使寡妇的心欣慰。我以正义做 衣服穿上,公道是我的外袍,我的华冠。我做盲人的眼镜, 我做跛子的腿,我做穷人的父亲,我为陌生人申冤,我摧毁 强暴势力,救援被他们欺压的人”。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 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它建议英国政府建立全面的社会 保险制度和国民医疗保险制度。报告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出 版物。
丘吉尔对于《贝弗里奇报告》的态度导致败北
“关于战后社会生活的一种危险的乐观主义情绪正在增 长,依我看,各部大臣应留心,不要引发一些虚假的希 望,在为我不愿用这些虚假的希望以及关于未来的难以 实现的乌托邦式的许诺来欺骗民众”。
对福利国家的制度设计
1、国家的社会福利职能
建立全面的保障制度,提供基本保障;形成一个覆盖全体 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领域的社会安全网。
福利国家的名词解释历史
福利国家的名词解释历史福利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和责任,它是一种旨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来改善公民生活的制度。
本文将对福利国家的名词解释历史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福利国家的诞生福利国家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末期欧洲社会变革的背景下。
当时,工业革命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剧变,无数工人被迫进入城市工厂,生活质量低下,劳动条件恶劣。
在这一时期,社会问题的爆发促使政府采取措施,来平衡并改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平衡状态。
二、福利国家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初的福利国家是以为劳动者提供福利保障及社会保险制度为目标。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福利国家的概念也发生了演变。
现代的福利国家意味着政府不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还承担起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和就业等方面的义务。
三、福利国家的功能与挑战福利国家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还包括社会调节、经济稳定和公平正义的追求。
通过提供教育和医疗等福利服务,福利国家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
同时,福利国家还可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然而,福利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福利国家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对于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难题。
其次,福利的实施也可能导致市场的失调和产业结构的扭曲。
此外,过度依赖福利国家可能削弱个人责任感和自主性,引发社会问题。
四、福利国家的国际比较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特点。
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在福利国家方面的投入和发展相对较高。
这些国家通常拥有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着广泛的社会福利。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相对较为薄弱。
这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所造成的。
五、福利国家的未来展望福利国家的未来展望充满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福利国家需要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和经济压力。
例如,人口老龄化、失业问题以及数字经济的崛起等都对福利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福利国家思想
• 他视自己的责任为“挑战没有社会意识的基督徒和 没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者),相信基督教信仰可以 成为一切生活的基础,并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表现出 来。他认为基督教的公民应该参加政治活动和在政 治与经济范围内来证明和实践基督教的福利国原家思则想 。
福利国家思想
• 贝弗里奇的主要思想
• 社会保障的改革原则
• 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既要充分利用过去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不要被 中形成的部门利益所限制
• 应当把社会保险看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系列政策之一 • 社会保障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合作
福利国家思想
• 《贝弗里奇报告》的基本原则
• 建立“从摇篮到坟墓 ” 的福利国家,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免费医 老年金、社会救助、住房补贴等全方位的社会福利服务。 • 1、制订最低生活标准以遏制贫困的出现,通过以家庭财产调 救助来实现(选择主义); • 2、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推行以普遍主义为特征的国民健康保 费医疗制度; • 3、推行以缴费为基础的老年金制度,将老年人纳入社会保障 率); • 4、注重社会公平原则,在住房津贴和补贴方面实行贫富有别 租金实行管制; • 5、实行家庭津贴制度,维护充分就业的目标。
福利国家思想
• 1942年出版的《基督教与社会秩序》向人们描绘出符合 基督教伦理的理想社会。这本书集中论述了坦普尔的社 会改良思想,即把基督教的社会伦理原则运用到社会生 活之中,建立基督教化的社会秩序。他的社会改良思想 涉及多个方面:
• 经济:改善工人住房、普遍实行带薪休假、实行家庭补助制度 、解决失业问题、反对各种经济投机行为、反对金融控制生产 、反对土地私有等
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2、福利国家理论的改革与完善福利国家理论在实践中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和挑 战。例如,福利支出过高可能导致财政危机;过度依赖福利可能导致劳动力市 场活力下降等。因此,许多国家在福利制度改革中采取了措施,如调整福利结 构、提高就业率和加强福利审查等。
三、福利国家理论的现实意义
福利国家理论在现实中有许多重 要意义和作用。
接下来是蒂特马斯典范。蒂特马斯典范是指由英国学者理查德·蒂特马斯提出 的,关于社会福利的一种理论框架。蒂特马斯典范的核心观点是,社会福利应 该被视为一种商品,它的需求和供给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同时,蒂特马斯也 强调了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重要角色,他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政策手段,保 障弱势群体的福利。
四、权威资料与观点引用
针对福利国家的优点和挑战,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决 方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在其著作《社会公正与经济增 长》中指出,福利国家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实现社会公正与经 济增长的双赢。他主张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等手段,为贫困人群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和教育等福利服务,同时鼓励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一、宗教和慈善传统
西方国家的宗教传统对于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督教和天主教等宗教教义强调爱、慈善和救赎,这些教义鼓励人们弱势群体 的生活和福利,并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因此,许多早期的慈善机构和救济组织 都是由教会或修道院创立的。例如,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就是基于教会 的慈善传统而颁布的。
然后是社会福利理论的渊源。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多种学科和思想 传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例如,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提出了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福利概念;社会学中的社会福利理论,强调 了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对福利的影响;政治学中的公民权利理论, 主张通过政治手段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而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第一讲社会福利概述
第 一 讲
福利思想的起源
英国古典学派的反社会救济制度的福利经济思想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Smith)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斯密 唐森( Townsend) 唐森(Joseph Townsend) 马尔萨斯( Malthus) 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 李嘉图( Ricardo) 李嘉图(David Ricardo) 萨伊( Say) 萨伊(Jean Say)
第 一 讲
福利国家论的思想渊源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与国家干预思想
凯恩斯的理论彻底从结构上扩大了社会政 策应干预的范围。 策应干预的范围。社会政策的出发点第一次开 始从伦理社会等角度转到了维护整个现存制度 的生存方面来,从“救人”变成了“自救” 的生存方面来, 救人”变成了“自救”
一 讲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庇古的“经济福利” 庇古的“经济福利” 思想
庇古实施社会福利计划的准则与措施: 庇古实施社会福利计划的准则与措施: (1)福利措施应当不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 累为宗旨 (2)不论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 不论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 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 (3)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主张在实行补贴 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 时应附有以下条件, 时应附有以下条件,即先确定受补贴者自己挣得 生活费用的能力, 生活费用的能力,再给予补贴
第 一 讲
福利国家论的思想渊源
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会主义者充分认识到社会福利对提高 国民的道德水平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认为, 国民的道德水平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认为, 必须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消除他们未来对物 必须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质需要的忧虑。 主张: 质需要的忧虑。 主张: A、国家必须建立公共教育福利制度; 国家必须建立公共教育福利制度; B、通过公共福利来解决弱势群体的需求 ; C、通过最低工资标准来保障每个国民的最 低生活水平 。
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
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话题:教育学习知识分子国家[摘要]作为一种制度建构,“福利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产生。
但作为一种福利供给形态,它在欧洲社会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考察历史,“福利国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一定的发展渊源,经历了相当长的实践积累和理论酝酿过程。
就其发展逻辑而言,“福利国家”不是出现的,而是进化的。
[关键词]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史[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8)12-0196-04国内学界关于福利国家的研究,总体上不外基于以下两种现实取向:一是阐述欧洲“福利国家”的主要经验,以资借鉴(田泉,2005;潘屹,2007);二是分析“福利国家”的固有弊端及其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示教训(徐延辉,2004;周弘,2006)。
两种取向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研究者的一种潜在观念,即西方“福利国家”之路代表着福利供给的一种普适性模式,对于各国的福利实践均有资鉴价值(潘屹,2007)。
事实上,“福利国家”在欧洲的产生,有着其深刻的实践传统和思想渊源。
无视这一极具欧西特色的传统与渊源,势必形成“‘福利国家’模式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西方中心观。
因此,加强对欧洲“福利国家”形成的历史传统的考察,有助于正确理解“福利国家”在欧洲产生的必然性。
检视现有研究,学术界围绕“福利国家”而展开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事后的考察,诸如福利国家的内在矛盾、面临的挑战和现实危机,以及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围绕“福利国家”所形成的各种思想论争等。
而对于“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传统及其思想渊源,目前学界却鲜有探讨。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从经验和理论两个维度,来对“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和思想渊源作一番考察,期以对“福利国家”形成的历史传统有一个更为具体而真切的体认。
一、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在欧洲,国家介入弱势群体的福利供给和服务递送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
第二讲 社会福利思
3、托马斯· 阿奎那的社会福利思想:关注人的 世俗幸福,主张人的世俗生活与对神的信仰的 一致性 (1)对世俗幸福的肯定:在神性和天恩支配下 人有过世俗生活和追求世俗幸福的权利。 (2)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幸福:人不仅受自然 本性的支配,而且受理性的支配,必须以公共 利益为目的,必须把义务看作高于权利的东西, 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无上福祉。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 1、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 (1)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常饩:定期供给食品等 保护和安排 (2)老年人福利 尊老、养老、终老 (3)妇女、儿童福利 鼓励生育、慈幼、掌媒
2、社会救灾 (1)防灾 (2)避免人祸 (3)临时赈济 (4)平籴与通籴(平粜) 3、就业保障 (1)鼓励耕种。王事唯农是务 (2)保护社会分工。 4、轻徭薄赋
五、学习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 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学习的方法 读书、思考、反思
(四)封建社会的社会福利思想 1、民本主义。 2、德政与仁政 以德治国德三层含义: 统治者本身的道德修养 统治者的德政与仁政 统治者的道德教化Βιβλιοθήκη
(五)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评析 1、存在的问题 (1)缺乏民主的思想传统。 西方:人性恶-争权夺利-民主-制度化设计 中国:人性恶-争权夺利-贤人政治-教化 (2)对个人利益的忽视。 2、继承与发展 中国当代社会福利思想能否以其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喜庆农家》、《福星临门》
(3)童工、女工问题 (4)工厂工作条件问题 (5)住房问题
2、无产阶级的斗争 (1)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实质上是无产阶级斗 争的结果。 (2)产业革命,及其大工业为无产阶级的联 合与革命提供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3)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从以开始就是资产阶 级用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第五章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2014
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一、福利国家的背景●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二、《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一)生平●制定1911年《国家保险法案》●1941年,出任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 1942年发表《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二)《贝弗里奇报告》的目标:●英国战后重建的最主要任务是革除“五恶”(贫困、疾病、愚昧、污秽和懒惰)●贝弗里奇所设计的福利国家基本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让每一个国民能够享受到国家所给予的从生到死,抵御所有各方面风险的安全保障,并且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大社会国家的责任范围,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它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福利体系。
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9种社会保险待遇,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这9种社会保险待遇分别为:失业、伤残和培训保险金,退休养老金,生育保险金,寡妇保险金,监护人保险金,抚养补贴,子女补贴,工伤养老金,一次性补助金(结婚、生育、丧葬和工伤补助金4种)。
●(三)《贝弗里奇报告》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 2.保障基本生活原则,即社会保障只能确保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3.统一原则,即社会保障的缴费标准、待遇支付和行政管理必须统一;● 4.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即享受社会保障必须以劳动和缴纳保险费为条件。
●(四)保障对象的分类● 1.雇员:指签订合约的受雇者;● 2.其他收人者:主要是指雇主、训练师、所有的独立工作者;● 3.家庭主妇:是指那些在工作年龄期间的已婚妇女;● 4.其他处于工作年龄,而没有收入的人;● 5.低于工作年龄的人;● 6.超过工作年龄退休的人。
●(五)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法●社会保障是指为人们提供一种收入保障,以保证人们的收入不受失业、疾病或意外事件、退休、供养人死亡以及例外支出,如与出生、死亡和结婚有关的支出而中断(Beveridge , 1942 )。
社会权利:福利国家的起源 郑秉文 论文一篇
社会权利:现代福利国家模式的起源与诠释内容摘要: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事务不断的国家化逐渐体现在社会权利的要求方面,于是,社会权利便成为现代福利国家的一个催生婆,并日益成为保证企业竞争力和最大限度适应经济发展的一个“生产性投资”。
本文以社会权利作为研究福利模式的一个起点,认为,社会福利的“非商品化”与社会权利相对应,是现代福利国家本质特征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对“前商品化”一个反动。
社会权利不是无条件的,其扩展程度越宽,非商品化程度就越高,由此福利国家便逐渐形成三种不同的模式。
不同模式的福利国家对其社会分层化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各自的产业结构也就不同。
这样,福利国家的三个模式在现实世界中就显得有意义了,即不同模式下福利国家的产业结构、就业路径和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后者反过来有成为测度不同模式福利制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商品化就业路径“福利国家”这个术语的出现是战后的事情,至今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但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则形成于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如果继续上溯的话,四百多年前即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济贫法》可以被看是国家作为“国家保护人”对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门槛之时对人类社会安全需求的第一个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济贫法》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雏形,它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工业革命的社会。
从《济贫法》到现代福利国家,在这漫长的三、四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依时间顺序逐渐开始显露出三个特征:政治事务民主化,经济运作市场化,社会事务国家化(国家逐渐干预福利事业,成为福利国家);几乎是相对应地,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也依次地表现为,在18世纪所要求的是“公民权利”,19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或曰“经济权利”上,进入20世纪,从现代福利国家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方面。
1、社会权利:“非商品化”福利国家的本质体现在现实世界中,战后以来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由诞生、到崛起和鼎盛时期,再到陷入经济危机,形成了一个抛物线状的发展态势。
社会福利思想渊源
主要观点:他提出社会进步和人们得到幸福,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并且还提出为民造福与社会制度有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Biblioteka 二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代表人物:边沁
主要观点:个人是自身福利的最好判断者,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必然会实现。但他同时认为,国家和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必须尽可能限制到最低限度,不能损害个人最大限度追求最大幸福。
补偿原理
西方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帕累托标准太苛刻,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应予以改进与修补。卡尔多首先提出虚拟补偿原理,为在一项社会变革中,如果受益者在补偿受损者后仍有剩余则这种变革应该肯定,应认为其提高了社会福利。希克斯对卡尔多的评判标准又进行了补充和发挥,提出了假定补偿原理,认为判断社会福利的标准应该从长期来观察,只要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从长期看能够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所有人的境况都会由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获得补偿。西托夫斯基对上述两种补偿原理的标准均不满意,认为这两种标准只进行了顺向检验,不能作出社会福利是否改善的结论,而要同时进行逆向检验。也就是说,只有当某项变革能增加福利,而再回到变革前不能增加福利或较少增加福利时,此项变革才可取。
2、康帕内拉
主要观点:著有《太阳城》,他指出“太阳城”社会中有专门负责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事务的领导。而且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应该重视母婴福利和老年福利。同时也主张废除私有制并实行公有制。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代表人物:
1、傅立叶
主要观点:他将社会保障分为两种:一是低收入阶层生存和福利的劳动保障,二是中高收入阶层社会关系的真理保障。与此相对的社保制度也是分为,一面向贫困人员的福利保障制度;二是面向富人的经济利害关系上的安全和诚实保障制度。并且他还认为政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之一。
福利国家思想
1942年11月贝弗里奇向英国战时内阁提交了《社 会保险及相关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即《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 随后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出版物。1943年2月英国议 会下院通过了这一报告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对以 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建议英国政府建立 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国民医疗保险制度。报告提 出英国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尽早建立一个由政府向每 个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的构想
他作为上议院议员,积极运用他的影响力来迫使财 政部恢复削减掉的失业救济金;他抓紧每一个机会 来提醒英国政府,民众的贫困“不仅根本不符合基 督教的原则,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
1941年初,时任约克大主教的坦普尔主持召开了
主题为“基督教英国以什么样的思想引导社会秩序 的重建的马丰(Malvern)会议,他认为失业问题
他的社会改良思想不仅影响了英国国教徒,而且在 社会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得到了众多非教徒的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勾画了福利国家蓝图的《贝 弗里奇报告》在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工 党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宣告了福利国家的诞生
贝弗里奇(1879-1963)其人
◦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国人。1879年 出生于英国,1901年毕业于牛津大学, 擅长研究失业与劳工问题,曾在著名的 “ 汤因比馆 ” (Toynbee Hall )任职 副舍监,后又成为一家早报的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 职英国贸易部,后参与有关国民保险的工作。1919年起担 任伦敦经济学院(LSE)院长前后长达18年,后来成为牛 津大学最古老学院之一的大学学院的院长。
5、实行家庭津贴制度,维护充分就业的目标。
◦ 福利国家的制度设计
福利国家溯源
作者: 冉隆勃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欧洲研究
页码: 1-6页
主题词: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国内总产值;资产阶级改良派;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社会改革;社会改良;英国工党
摘要: <正> (一) '福利国家'一词最初是英国约克大主教威廉·坦普尔在战前提出的。
战后,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于1948年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其后,斯堪的纳维亚和西欧大陆一些国家也相继建成福利国家。
但是,何谓福利国家,国内外说法都很不一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界说。
例如,社会学家威廉·罗布森在他的名著《福利国家和福利政策》中说,'其公共政策主要为国民福利而设的国家'就是福利国家。
大英百科全书则说得详细些,认为在。
福利国家简介及详细资料
福利国家简介及详细资料内容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蓋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画。
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会把最先推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
希特勒曾经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而大搞民族社会主义,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那种口称"人民国家",否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第三帝国"就是"福利帝国"。
绝大多数国家的*** 都实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彼此之间相差万里,所以不能说实行某种社会政策的 *** 都是"福利 *** ",它们所代表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依据原因: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 所推行各种社会福利措施,并最终演变成为福利国家政策。
前提: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资金来源: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变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特点:覆蓋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
单就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思想而言,福利国家的思想渊源至晚可以追朔到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坚持认为,社会的福祉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是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的现象,社会福利是一种促进社会平等和保护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的问题后,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才能得到保障。
18世纪的梅叶、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由国家主导的平均分配或按需分配制度。
圣西门、傅立叶等人在坚持按劳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原则性基础上,克服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简单的平均主义分配思想,肯定国家在福利分配中的作用,主张国家应将各个生产者的生产活动统一,以满足社会最大多数人的需要。
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国家的作用和在福利提供上所具有的意义的论述,正是20世纪之后“福利国家”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
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关于国家应实施经济干预思想同样为后来的“福利国家”提供了理论借鉴之源。
19世纪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甚嚣尘上之时。
西斯蒙第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尖锐批判,打破了自由经济主义一统天下的沉闷局面。
他认为此前古典经济学家只关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财富的分配,因此从根本上没有说明经济活动的目的性。
财富的增加是为了消费。
西斯蒙第认为,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增进,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如英国自由放任主义者所宣称的那样,限制国家的作用。
他竭力主张通过国家干预,通过立法对财产权进行规范和监督,建立累进税制来阻止财富的过分集中,并首次主张要实行劳动立法,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切实保护工人阶级的福利获得。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作为具有批判主义传统的德国思想家,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体系主要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诸多不合理的批判,所以在马克思的经典文献中并不多见他关于社会保障的单独论述,这是因为马克思坚持将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置于整个社会制度、政治问题的解决逻辑脉络中予以考量,无产阶级福利的增进并不单是一个福利制度建设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否得到解放的问题。
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出发,马克思主义坚持人类的幸福与人类的解放密切相联,而不是孤立的、各不相关的两个问题。
因此,马克思主义反对一切改良主义的做法,认为在一个旧制度下对社会保障政策实施局部调整和修正,并不能从根本上舒缓社会贫困、促进社会公平,他主张在一个完全新秩序下建立一整套国家制度,然后由国家来实施再分配,借以保障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民主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修正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一个在19
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偏左思潮,主要以拉萨尔、伯恩施坦为代表。
实施改良主义的社会变革是这一理论流派的核心主张。
社会民主主义一方面信奉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要求变革;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建设,反对暴力革命,在肯定现有秩序合理性的前提下修正了马克思主义。
在福利的供给上,社会民主主义保留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他们基于平等、公平的原则坚持认为国家应该在社会再分配过程中发挥作用,对于有特殊需求和困难人群,国家有责任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后来成了国家干预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
而这正是“福利国家”理论的一个核心要义。
“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集中体现在以反对自由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主张上。
就这一点而言, 19世纪中后期德国历史学派和英国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中毫无疑问地孕育了“福利国家”的早期理论胚芽。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的历史主义学派诞生于德国,以费里德里希•李斯特、施穆勒和瓦格纳等人为旗手。
尽管早期德国也受到英国自由放任主义思潮影响,但19世纪以来德国知识分子认识到,刚刚实现统一的德国发展前提和现实状况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并不相同,孱弱的经济实力需要强大的国家予以保护,此起彼伏的劳资冲突与工人运动也要求国家以社会立法的形式解决对劳动者的保护问题。
与古典经济学主张绝对的自由放任不同,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发展自有其阶段性,也有其民族性,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民族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应该具体的、历史的看待经济发展模式。
历史主义学派持这样一种信念:英国自可以采取自由放任,但德国有其特殊性,对于内忧外患必须有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组织和干预。
劳资冲突、社会贫困等问题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得以解决,国家必须以最终责任者的角色来出面组织社会福利的供给,并应该对经济发展负责,对社会稳定负责,自由与权威应该统一而不是对立。
历史主义学派坚持认为国家应制定社会保护政策,对劳动者实施保护,以安定社会,进而从根本上保障资产阶级统治。
19世纪后期德国一系列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这一学派的影响似乎不无关系。
这也正是社会保障史学界乐意从这个节点上来叙述福利国家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功利主义和福利经济学与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关系。
因为功利主义与古典经济学在思想渊源上本系近亲,人们习惯于将其归于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阵营。
但深入一步的探讨不难发现,在立论前提上功利主
义与古典经济学实际上有着显著不同。
与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不同,功利主义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理论信条下,开始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置于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予以考量。
边沁从“趋利避害”基本道德原则出发,论证了个人追求福利增加的正当性,建构了他关于功利原则的评判体系。
另一位英国人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则在试图恢复集体主义传统的努力下进一步推进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即集体福利的增加不仅是个人福利增加的结果,也是个人福利增加的前提和实现基础,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牺牲个人的部分福利是值得的,因为这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
这就要求政府承担相应的保障职能,尽管穆勒始终坚持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是有限的。
类似的争议在福利经济学领域同样存在。
福利经济学于20初形成于英国,庇古被认为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根据货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合理的财富转移机制可以在社会财富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福利总量的增加。
即将一个英磅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对于富人而言福利的减少要小于给穷人带来的福利增加,如此,社会福利的总量得到增加。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福利经济学派坚持认为良好的转移支付机制是实现社会福利增进的必要前提,要求国家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对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的患病、残疾、失业和养老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颇有些耐人寻味的是,福利经济学既肯定了自由主义关于自由竞争产生效率的基本命题,同时又发展了国家干预主义关于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既推进了自由选择和自由竞争学说,又为“福利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如果说前述众多理论体系为“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则直接催生了“福利国家”体制的最终建立。
从探寻反危机的路径入手,凯恩斯对自由放任主义等传统经济理论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并建立了一整套他关于积极国家的理论体系。
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复苏的角度出发,凯恩斯主张通过累进税和积极的社会福利来重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
他倡导积极国家,反对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强调重朔国家职能之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性。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对于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理论及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催生作用。
无论是贝弗里奇、蒂特马斯,还是马歇尔、尼古拉斯·巴尔,这些“福利国家”理论的奠基人和继承者无一不从凯恩斯主义中受到启发。
由此可见,“福利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在欧洲的产生,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个别国家偶然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西方社会福利实践和思想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鲜明的欧西传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福利国家”之于各国的借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限度,毕竟,它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能开花结实。
全面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形成的实践传统和思想基础,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福利国家”形成的历史逻辑和演化脉络,重新反思“福利国家”之于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借鉴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