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生活》的评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社会生活》的评课

这节课是高一年级的新课标“走进社会生活”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了解社会分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对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就体验到了这种生活方式对自己有何好处。同时通过对学生所处阶段和所处位置的分析,了解了这一阶段的社会生活对学生未来的影响。为了使课堂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先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中我们从多角度出发,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设计

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本课为基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加综合素养目标组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通过对社会生活所处的阶段和所处位置的分析来看学生是否能真正进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二是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不同对他们今后社会生活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最后结合本课内容的设计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生活方式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这一点进行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而综合素养目标则是一种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生活本身上获得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从活动中感知生活的真谛,并认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带来的影响,进而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一教学目标定位是比较明确的,并能够有效地实施。本课以“实践”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同时体验社会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难点为“我会怎样对待社会生活”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目前中学生所处阶段,通过学生们所处位置,总结社会生活对于我们有何好处。

三、课堂重难点体现。

教学中我们注意到,从学情分析来看,部分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还未达到理解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观察体会来促进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对这一内容的整体把握。在本节课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着重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有关社会分工的内容。通过交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内内容认识更加全面,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所在,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另外,该部分内容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较为接近,教学难度相对较小(图2)。

四、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课堂交流与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因此,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自主交流分享和小组合作讨论两种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我设计了“1+1”的形式进行讨论:1是问题,2是解决方案,3是收获启示。在小组当中,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自己擅长或不擅长一方,那么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但是为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所在,我设置了一个与小组成员“抢答”的环节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当孩子们回答了问题后,他们都对自己所学习成果有了更多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这样以来,既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又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既注重语言上的渗透又注重情感体验,既注重理论上的渗透又注重实践上的渗透。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学、思、行发展。以小范围、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课堂上我们设置了两个小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于新旧知识的认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编自导《生活中有什么》情景剧并表演,表现新旧知识在课堂上在不同情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两个小环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有多少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是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些问题在教学后都能得到一定的解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明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等积极性。但学生只会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他人的态度也不会太友好。因此学生很难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是这节课最大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