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与葫芦之间的情感联系。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培养学生对个体差异和个性尊重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清兵卫与葫芦》全文。
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2.2 教学重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描写。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面临的困境。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对传统文化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葫芦艺术品,引起学生对葫芦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小说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标记重要句子和段落。
完成阅读日志,记录对清兵卫和葫芦的情感变化的理解。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与葫芦的关系。
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展示对情节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合作和表演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并进行有效的表演。
4.2 评价方法:阅读日志: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小组表演: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清兵卫与葫芦》原著。
5.2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展示设备、阅读日志表格、角色扮演道具等。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清兵卫与葫芦》一文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2. 语文知识点讲解: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语、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
3. 思想教育:通过分析文章,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成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的梳理,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思想教育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笔记、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边读边勾画重要信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成语、修辞手法等,共同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清兵卫与葫芦》2. 重点词语:清兵卫、葫芦、友谊、关爱3. 成语:患难与共、形影不离、情深似海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写一段话描述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答案:(1)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能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支持,快乐时分享喜悦。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体会执着追求梦想的可贵。
(2)认识现实生活中挫折与困难,学会勇敢面对,保持乐观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联系,体会执着追求梦想的可贵。
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清兵卫的经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清兵卫的经历,讨论其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品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兵卫的执着追求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展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解释其对故事主题的作用。
3. 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对清兵卫执着追求梦想的看法,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困难的应对态度。
清兵卫与葫芦 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清兵卫与葫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小人物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在社会环境压力下所经历的种种挫折。
通过这一故事,引出对个人兴趣与社会要求之间冲突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清兵卫这一角色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个人兴趣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理解个人兴趣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角色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清兵卫与葫芦》阅读材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清兵卫的角色特点,讲解个人兴趣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故事情节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阅读材料,完成一道关于角色分析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兴趣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这一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主要情节2. 清兵卫角色特点3. 个人兴趣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个人兴趣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2. 答案:要点包括: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社会环境对个人兴趣的压制、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平衡个人兴趣与社会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分析角色特点方面的表现。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作品,如《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故事,加深对个人兴趣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这一关系。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清兵卫与葫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事件、人物性格分析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清兵卫与葫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故事情节。
(3)讲解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1)挑选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典型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练习题。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1)故事背景(2)主要事件(3)人物性格分析(4)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燕国与赵国交战,燕国将领清兵卫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赵国将领葫芦则善于用计。
两人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2)人物性格特点:清兵卫勇猛、正直、忠诚;葫芦机智、狡猾、善于用计。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表达了爱国情怀,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较为到位,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还需加强。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葫芦工艺品图片)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四、赏析文本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
2023年实用的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三篇_1
2023年实用的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三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一、总体构思: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
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自主意识;要帮助他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准确、生动地创编故事;要指导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最好两节课连在一起。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1、课前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以小说的结尾句“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为开头,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准备在班级表演。
每个大组编排一个剧本。
大组组长负责本组剧本的编排演。
2、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
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演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续编故事、对话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写作的灵感。
3、现场写作,自我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师:大家一定爱看动画片吧,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吗?当然,你还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师: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得来的。
同样,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好。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续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想通过这次的写作来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观察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点击电脑,借助多媒体系统展示续写的有关知识和要求。
(见板书设计)教师简要点拨。
(二)课本剧表演。
1、各大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课本剧编排演的分工合作准备过程。
教师记载,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内容之一。
2、四个大组轮流表演课本剧。
3、讨论、评点: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课本剧表演是不是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情节的继续发展。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清兵卫与葫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个人兴趣和梦想的追求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
2.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作品所传达的生活哲理。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发展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4. 课堂交流:选取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师生互动,解答疑问。
5. 作品鉴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所传达生活哲理的感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作品的价值意义。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复述《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
2. 学生能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3. 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情趣。
4. 学生能联系个人生活经历,谈论对作品所传达生活哲理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的这种模式及其作用;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幻灯)0.1元=50元=100元公式是否成立?文学上的成立,源于《清兵卫与葫芦》;请数学课代表论证这个公式是如何成立的。
(这一环节即相当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初步了解文章情节,这也是对学生预习效果及概括能力的一个考查)(板书:清兵卫葫芦)二、情节之细节分析:内容更加丰富;3.凸显主题。
三、情节之摇摆与危机爆发;(幻灯)对于清兵卫的爱好,他周围的人是怎么看的呢?小说还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板书)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葫芦1. 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谈论的结果:清兵卫——周正平凡的葫芦客人父亲——又长又大、奇特的葫芦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对话?(对比、铺垫——这就是“摇摆”)2. 引入概念“摇摆”(幻灯)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据此判断,小说的摇摆还体现在哪儿?(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先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再写家访;(为什么?可以让学生重点讨论此次“摇摆”,板书:武士道)(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3)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4)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
(5)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之间的情感联系。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理解坚持追求个人兴趣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清兵卫与葫芦》全文。
与小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民间传说。
2.2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清兵卫性格特点的探讨。
2.3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深层的文化含义。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小说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葫芦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简述小说背景和作者简介。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练习: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布置阅读相关背景资料和民间传说。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和问题。
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改进和调整。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提问,观察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情况。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作业和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资源:《清兵卫与葫芦》原文文本。
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文学鉴赏指导书籍和文章。
7.2 资源使用: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情节的理解。
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背景和文化内涵。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的象征意义;(2)可以理解故事中清兵卫的性格特征;(3)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葫芦的象征意义,理解清兵卫的性格特征,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了解葫芦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3. 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式的接听阅读指导法。
(2)团队探究法。
(3)互动式讨论法。
4. 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教师带领学生们审视图片,讲解葫芦象征意义。
问学生们葫芦常常出现在哪些文化中?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提示学生们开始思考。
2. 小组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搜索和阅读相关资料来深入探究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们注意葫芦与文化、信仰、传统习俗等其他对象的联系。
3. 学生分成阅读短篇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然后进行各组交流,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听从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鼓励在谈话时发表他们的看法,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总结吸收。
第二课时1. 请学生分组讨论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的性格,并用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2. 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表明清兵卫性格特征的句子,并发表对这些句子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借鉴学生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们在小组会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整个故事的主题。
三、教材资源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十二章《民间故事》第一节《《清兵卫与葫芦》。
其他教材: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效果1. 老师会帮助学生了解葫芦的文化象征,从而改变他们以往文化认识的局限性,具有大量的文化学习价值。
2.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讨论分析(1)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
4.精讲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5.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6.口语表达训练(1)教师设计口语表达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达。
(2)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全班交流、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教师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资源1.课文:《清兵卫与葫芦》2.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3.写作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写作题目4.口语表达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口语表达题目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围绕第四、五、六自然段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要尊重和欣赏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故事。
3. 讲解课文:a. 对第四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b. 对第五自然段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清兵卫为何对葫芦情有独钟。
c. 对第六自然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a. 清兵卫的性格特点b.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c. 尊重和欣赏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尊重和欣赏他人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1.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2.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读小说呢?小说中有故事情节,精彩的小说源于精彩的故事情节(板书“情节”)。
3.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才是精彩的呢?学生: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摇摆。
(在“情节”后板书摇摆,并板画曲线图)“文似看山不喜平。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往往不太爱读那些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作品。
多一些波澜,多一些起伏,多一些回旋曲折,才能牵动读者的情感神经。
二、研读文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与茅盾先生同时代的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在“情节”上方板书课题)。
(一)熟悉情节模式1.清兵卫是什么?清兵卫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指名学生或老师本人在曲线左端简笔画清兵卫)。
2.葫芦是什么呢?(曲线右端画一只葫芦)3.“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能够用哪些动词来体现呢?指名学生概述情节,老师引导归纳:按照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本篇小说的情节主线是:清兵卫热衷葫芦(发生)——喜获葫芦(发展)——痛失葫芦(高潮)——割舍葫芦。
(二)研习情节特点1.本小说的故事就是从清兵卫热衷葫芦开始的。
小说中哪些细节或场景表现了他对葫芦的热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指名学生回答,老师点拨:(1)第2、5与第4、6自然段的相关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段落的错位叙述及其摇摆效果。
(在曲线下板书“错位”)(2)第3自然段清兵卫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错看做葫芦了。
如果不是热衷到到极度痴迷的水准,哪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呢!这个误会让我们的心与清兵卫一起激动了一下,也让小说的情节产生了迷人的颤动。
(在曲线下板书“误会”)(3)引领学生进入清兵卫喜获葫芦的情节。
引导学生注重神情、动作、语言描写,体会其的作用。
——清兵卫看到珍贵的葫芦激动万分,如获至宝,急切地想得到,惟恐错过了。
以上情节和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清兵卫是多么痴迷于葫芦,葫芦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在葫芦板画上书“爱好”)。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对待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
2.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3.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2.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读课文,掌握课文出现的生词。
二、导入作者简介三、感知--研读1.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对葫芦的痴迷。
第二部分:写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被父亲呵叱。
第三部分:写父亲砸碎了他心爱的葫芦,也彻底毁了一个孩子了兴趣爱好。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他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讨论并归纳:他对卖葫芦的店铺特别钟情,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镇,所有的葫芦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他制作加工葫芦的技术很娴熟;把秃头当成葫芦;能在二十来个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
3.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讨论并归纳: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4.如何理解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5.从文中找出清兵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2【教学思路】选修课程更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多元的评价方式。
《外国小说欣赏》定位为“欣赏”,更强调学生主体的体验。
“话题”的限定,更强调理性思考与单元意识。
语文课程应始终注重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基于对课程和教材的这些认识,本课在教学组织上遵循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总结再到具体实践的认知规律,借助学案《探究学习表》,采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以期达到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目的。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
《清兵卫与葫芦》优质教案(通用《清兵卫与葫芦》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涉及教材第二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解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葫芦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3. 内容解析:a.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的故事情节。
b.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人物形象分析: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b.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共同讨论。
5. 主题思想探讨:a.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主题思想。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全班讨论。
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a. 故事情节:清兵卫与葫芦的相识、相知、相爱、相离。
b. 人物形象:清兵卫——热爱生活,善良纯真。
c. 主题思想: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爱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b.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c. 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2. 答案:a. 略。
b. 清兵卫热爱生活,善良纯真,对葫芦充满感情。
c. 课文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爱大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清兵卫与葫芦》,使学生了解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2.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绘,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懂得珍惜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分析。
3.故事主题的提炼。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2.如何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内容。
2.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葫芦有什么了解?”2.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注意语气、表情的运用,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
(2)故事讲述完毕,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清兵卫为什么那么喜欢葫芦?”3.分析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4.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怎么对待你的葫芦?”(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5.故事主题提炼(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如“珍惜、坚持、热爱”等。
6.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与葫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葫芦的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根据故事《清兵卫与葫芦》,写一篇关于清兵卫的读后感。
2.观察身边的植物,选择一种你喜欢的,用文字描述它的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细节处理上更加细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锦集五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
(危机爆发)教学重点: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里的精读课文,也是省新课程会考基本篇目之一。
这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写的主张尊重个性的作品,小说的精彩之一为情节的摇摆和结尾的跌宕,是小说情节教学的很好的范例;精彩之二是小说极具时代教育意义一一于学生而言,“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教师而言,“拨开云雾见青天”;于家长而言,“风物长宜放眼量”;于社会而言,“不拘一格降人才”。
故在设计本课时,以新课标对外国小说鉴赏的基本理念为基点,以单元教学
要求的建议为依据,重心落在以上两处精彩之处的鉴赏之上,整个设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语文的“人文性”,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 及结尾的跌宕;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情感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通过学习体验,弓I 发学生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情节运行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作者志贺直哉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并与他人共享。
2.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己对本文的理解。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小调查: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兴趣爱好的?(一石惊起千层浪,弓I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清兵卫的悲剧故事)
二. 整体感知
1. 简介故事情节。
学生所讲的情节可能比较细,教师借此引入情节的基本模式。
适当结合教材第
68页的话题:情节)
2?情节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就这篇小说而言,它的情节是怎样运行的?
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该环节主要让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梳理出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
)
三?鉴赏探究
(一)情节和细节
问题设计1 :清兵卫一毛钱买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元的高价后又被古董店老板卖了六百
块的高价,你觉得这样得情节设计合理吗?为什么?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加以体会。
明确:这个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理由如下:
(1)清兵卫热衷于葫芦(第2-6段,品其细节,重点品味错把老头子的秃头当葫芦的细节)
(2)清兵卫对葫芦有着独到的鉴赏眼光(和客人、父亲的眼光不同)
(3)清兵卫买特别葫芦时的复杂心情(第22-28段,品其细节)
问题设计2:在刻画清兵卫这个人物时,用了一些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来体会一下。
明确:(1 )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这足见他的执拗。
(2)当教员没收了心爱的葫芦,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既生动地表现了他惊愕、害怕的心理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又强调了这突如
其来的打击之大。
]
(3 )面对父亲的呵斥,“清兵卫沉默了”,作者的用词多么凝练、精妙,把清兵卫在有理无处辩的情况下执拗地坚持己见、不愿屈服、不予理会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
而当揍他、辱骂他的父亲“一个一个”地砸碎他心爱的葫芦时,清兵卫“只是脸色铁青,不敢做声”,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他认命了,永远地放弃了自己的喜好。
正是这些简练传神的神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塑造了清兵卫这个鲜明生动而又有个性
的人物形象。
小结:情节不可缺少细节,细节是情节的生动展示。
情节可组成小说的骨架,细节则是小说
的血肉,正如一个人,有血有肉才能活起来,否则只是骷髅一具。
(该环节通过对小说细节的鉴赏,领会人物的传神形象)
(二)情节和冲突
问题设计3:小说情节的发展一般都是由矛盾冲突推动的。
这篇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
里?请找出来具体分析一下。
矛盾冲突一: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之间的冲突。
矛盾冲突二: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冲突。
问题设计4: 在矛盾冲突中,清兵卫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
――从冲突一看,清兵卫的爱好最终被生生扼杀,他是失败了。
——从冲突二看,清兵卫慧眼发现的葫芦,被卖到六百块的高价,他又是胜利者。
问题设计5: “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
请小组合作欣赏小说情节“摇摆”设置之处,并体会其妙处。
例如: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时间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结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小说中的云右卫门是一个表演歌颂武士道的演员。
作者在此暗含了对武士道精神的某种嘲讽。
如此宕开一笔,产生了别样的效果:悲剧的气愤降低,反倒多出点喜剧的意味;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转移到教员的失败。
问题设计6: 清兵卫、父亲、教员的爱好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贝U 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该环节通过对小说矛盾冲突的分析,探究问题并为学生领会悲剧主题做准备)
(三)情节和主题
问题设计7: 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
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
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四. 体验感悟
自由辩论:正方:中学生能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东西反方:中学生不能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东西
(该环节通过自由辩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对个性发展进行情感体验)
五. 拓展交流
补充阅读资料:《画家和他的孙女》《风筝》
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
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正确对待个性:良好的个性需要发展;不健康的个性需要正确引导。
(该环节通过拓展交流,引发学生对良好个性的解读)
六. 总结寄语:
没有个性的花一一单调;
没有个性的树—普通;
没有个性的风景——无趣;
没有个性的人生一一无味;
请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
请尊重别人的个性爱好;
七?作业布置(选做一题)
1•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好能守住吗?后来
新的爱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地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2•请用个性语言描述你的个性人生。
八.板书设计:
自然、美
周正
清兵卫
畸形马琴父亲
员武士道暴力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