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要素”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着力打造小学“六要素”高效课堂

着力打造小学“六要素”高效课堂

着力打造小学“六要素”高效课堂第一篇:着力打造小学“六要素”高效课堂着力打造小学“六要素”高效课堂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六要素”课堂教学改革。

所谓“六要素”,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全程质疑导学,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为了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学校每天安排一节语数外研讨课,供大家观摩研讨。

作为一名校长,虽然有很多琐碎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但我还是坚持每天听两节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学中常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目标意识不强。

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考虑课堂教学流程,而忽视了教学目标,没有吃透教材,对教参上提供的教学目标不重视,没理清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

2.教学观念陈旧。

一是教师讲得太多。

结论性的东西不是通过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说出来,而是教师讲出来,学生缺少思考、生成、表达、训练的机会。

二是对教学重难点训练不够、强化不够。

很多教师对这些重难点的训练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三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很多班级顿读现象严重,教师不但没有纠正,反而进行表扬。

说明教师没有朗读训练的意识。

3.小组评价随意。

“六要素”课堂教学的平台就是小组。

尽管学校多次培训,从小组建设、小组评价,到学校的管理机制都出台了一系列扎实可行的办法。

但是,很多班级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建立的所谓小组只是摆设。

主要表现为小组评价随意性大,没有形成系统。

如:检查汇报时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而是以个体代替小组,是“某某说”,而不是“某组的某号说”。

从听课的情况来看,有些教师没有按照“六要素”的要求来上课,其教学思想、课堂结构等总体上还是传统课堂。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部分教师对学校推行“六要素”课堂的意义认识不足,行动不坚决,还存在怀疑、观望的情形。

下面,我谈一谈以后学校上课的着力点和评课的标准。

1.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一看学生自主了没有?合作了没有?探究了没有?二看学生动脑了没有?动口了没有?动手了没有?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效课堂六要素

有效课堂六要素

思想方法的提炼渗透
• 1.注重学科科方法、 学科思想,注重高阶思维品质和学科核心 素养的培养,追求有思维深度的课堂。
• 2.注重以两类结构为载体的学科方法的教学:在 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嵌入若干“两类结构”板块 (一般放在一组训练的中间或后面)。“方法程 序类两类结构”重在揭示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步 骤、方法规律、思维方式、内在逻辑。注重强调 易错点。“知识内容类两类结构”重在梳理知识、 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揭示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 系。注重区分易混点。 • 3.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学科思想、方法、规律最好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去提炼、去归纳、 去应用。
• (2)训练的目标指向性要强(紧紧围绕目 标选题),选题能很好的体现训练的“暴 露、补救、强化、迁移”功能:“暴 露”—有些训练题能暴露学生学习中的倾 向性错误;“强化”—有些重难点进行训 练要适度重复,形成能力;“补救”—针 对暴露的倾向性错误要精选针对性题目进 行补救训练;“迁移”—选题注重链接、 综合应用,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的设计落实
• 按照“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设计教学。体现 三个原则: • 1.“评价先于教学”原则:能依据学习目标,在教 学过程设计之前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价任 务。 • 2.“评价就是找证据”原则:评价任务的表述能体 现“评价就是寻找完成相应学习目标的证据”的 表述方式。 • 3.“评价镶嵌教学”原则:能把评价任务在教学过 程中转化成可以操作的活动或训练,自然地镶嵌 于教学过程中,能依据评价任务的达成情况适时 地调整教学。
“有效课堂六要素”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的精准设计
• 1.“定有所依”:学习目标以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中考视野”“学生学情” 为依据。 • 2.“定位精准”:结合课时教学的内容,站 在课标、学科知识体系、中招三者结合的 高度俯视本节课,确定精准的学习目标。 • 3.表述准确:目标陈述要简明扼要、通俗易 懂、分条陈述。着力于反映“学生身上可 观察可描述的变化”。通常用“能说XX”、 “能做XX ”、“能解决XX”的格式表达。

六要素教学方法

六要素教学方法

02
六要素教学方法概述
六要素的定义与内涵
知识
指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等。
素质
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情感 态度等。
环境
指教学过程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包括教室设施、教 学氛围等。
能力
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 的能力。
方法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过程中 使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将最 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融入教学
内容,保持内容的时效性。
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网络资 源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
增加实践环节
加强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强化评价与反馈
案例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六要素教学方法,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然后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接着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后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批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要素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01
02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 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 的方法。
03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 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 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05
04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教学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6要素法

课程设计6要素法

课程设计6要素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6要素法”的基本概念与组成;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6要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学生能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并归纳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6要素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形式,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通过课堂展示和报告,提高表达、沟通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2.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3. 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核心课程,旨在通过“6要素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研究、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以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三章“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节:“6要素法”概述- 第二节:各要素解析与应用- 第三节:案例分析与实践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介绍“6要素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课程框架;- 第二周:详细解析各要素,包括定义、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三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6要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内容列举:- 要素一:问题定义- 要素二:问题分析- 要素三:假设与目标- 要素四:策略与方法- 要素五:执行与评估- 要素六: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活动。

六要素教学行动策略

六要素教学行动策略

六要素教学行动策略
(一)师生共同生成问题——体现“问题”要素
该行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重中之重”。

(二)建构和谐对话系统——体现“对话”要素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体现“刺激”要素
该行动是教师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对话进行有效刺激,通过刺激,提升问题,探寻高潮.
(四)尊重科学规范指导——体现“指导”要素
该行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给予因势利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根据需要多元评价——体现“评价”要素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交往与对话的进程,学生角色也发生变化;随着从讨论到解决问题的曲线变化,学生的认知态度和情绪,因教师的问题评价也将发生变化。

(六)发展需要回归训练——体现“训练”要素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随着从讨论到解决问题的曲线变化,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程度和情绪见机进行有效问题训练。

探索“六要素”教学方式实施音乐课素质教育记叙文六要素

探索“六要素”教学方式实施音乐课素质教育记叙文六要素

探索“六要素”教学方式实施音乐课素质教育记叙文六要素《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 __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在此精神指导下,萝岗区教育局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区教育科研与发展中心王定铜老师对此提出了“六要素”教学方式。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将“六要素”组成三种搭配,在实践中探索其相关联系,并初见成效。

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尝试:一、对“六要素”教学方式的理解“六要素”教学方式,即“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

前三者是教学思维方式,是新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后三者是教学行为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

前者实施者是教师,后者则主要是学生,这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其关系可用图1表示:授予“知识”是教学准备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其除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外,还应包括其相关的拓展内容,同时在教学准备前,教师往往还需要想想,学生还想在课堂里得到什么,并根据这种思路,通过组织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可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

创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对于教师,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表现、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如何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帮助掌握学习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在课程标准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情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

“情意”指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是必须体现和实现的。

在课堂里,学生毫无疑问是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同时,教师也希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舞台,学生灵魂塑造的空间。

“六个要素”教学模式

“六个要素”教学模式

六个要素”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堂是抓好质量的主阵地。

为了落实“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实现学校持续发展; 彰显特色,丰厚底蕴,提升百年优质品牌”的办学目标,让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符合教学的内在要求,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提出了“六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质疑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一、课前自主预习——发现问题所谓预习,指学生课前自学,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以便做好上课的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意即如此。

因此,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个体研读课本,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之后进行再进行对话和交流。

学生通过预习,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

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就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讲解与分析,只需检测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之处作重点精解,而不必面面俱到地传授内容,节省了“讲”的时间,增加了“练”的时间,取得精讲多练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课中质疑导学——分析问题古人云:“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激励质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自我需要” 。

“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造。

学生一旦对所发现的问题倾注了兴趣,就会产生精神活动,进而激励他们有所创新。

当一个学生具备了良好问题意识,便会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运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去创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因此,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抓好教学六要素成就有效大课堂

抓好教学六要素成就有效大课堂

抓好教学六要素成就有效大课堂1.明确目标与要求:教学六要素的第一要素是明确目标与要求。

教师在课堂前应该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要求,确保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设置课堂目标和要求。

2.质量教材和教学资源:教学六要素的第二要素是质量教材和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需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互联网和教学研讨等。

3.灵活教学方法:教学六要素的第三要素是灵活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灵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听课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验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4.合理课堂管理:教学六要素的第四要素是合理课堂管理。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

5.形成良好学风:教学六要素的第五要素是形成良好学风。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6.全面评价学生成果:教学六要素的第六要素是全面评价学生成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定期考试、作业评定、实验报告和口头表达等。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有效课堂六要素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有效课堂六要素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姚集二中“有效课堂六要素”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问题提出1、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让给学生,让课堂效果好起来。

而我们现在的课堂,仍然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

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但真正听懂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一半中能重述的也只有一半。

多讲的弊端: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或深加工,导致学生知识系统没有建构牢固,技能没有形成,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差了。

2、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而我们现在的课堂,只能关注少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仅仅是以听记为主,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了“惰思”的怪癖,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不能实现自我发展,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进取心,求知的火焰也就熄灭了。

这样面向全体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3、在应试导向的课堂里,教师则用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一批学生不断地重复地听讲或练习,并使一些学生长期处于“伪学习状态”,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又囿于认识水平或兴趣差异,也无法从教师统一的组织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受益。

4、课堂教学经学生先学而确定的起点,不可能与学生实际完全吻合,至少说不可能与绝大多数学生相吻合,造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分离现象,导致少慢差费的现象产生,导致教学低效。

5、社会的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但“考试领导教育”这种社会现实使家长愈来愈看重学校的办学质量,愈来愈关注一所学校的升学率。

这样就使我们一方面高举素质教育大旗,洪洪烈烈搞课改,一方面又在升学教育的小径上疲于奔命,但哪一方面我们都没有做出成效,当我们徘徊在低起点升学率的边缘的时候,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了。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立足农村基础办学的现实,考虑我们现有的师资条件,教学设施条件,如何解决上述矛盾,走一条“素质教育背景下、课改理念前提下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之路,为此,提出“有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

要素式教学模式解读

要素式教学模式解读

“要素式”教学模式解读
◆何谓“要素式”教学模式?
所谓“要素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形式、时间分配等做一些原则性规定,要求教师课上必须体现,从而保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突出、教师能有效主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要素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哪些要素?
“要素式”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六个要素:
1、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课前学习,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已经自学”来设计。

2、充分使用学习小组,全面发挥小组功能。

3、及时全面反馈学情,当堂进行有效矫正。

4、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时间。

5、恰当使用多媒体。

6、讲授时间累计不超过10分钟。

六个要素的出现不分先后,不定次数,因势而用,浑然天成。

◆“要素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讲课要求“三讲三不讲”,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小组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小学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

◆教学中我们应紧抓哪三个环节的问题反馈与矫正?
一是预习中的问题反馈与矫正。

二是探究中的问题反馈与矫正。

三是检测中的问题反馈与矫正。

课程设计六要素法是指

课程设计六要素法是指

课程设计六要素法是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包括对相关章节的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实践活动的开展,包括实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的和安排要科学合理,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

2.参考书: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多媒体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确保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

“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六要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本文在介绍“六要素”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教学案例,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

一、“六要素”概念的界定(一)“六要素”是指什么所谓六要素,即一堂课中要包含以下六个要素“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全程质疑导学,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六要素”基本满足了新课程的要求,即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目标。

(二)“六要素”是一种教学思想,不是六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包含和渗透这六个要素,而不是把这六个要素理解为是一堂课的六个教学环节。

某个要素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但不是每一个要素都可以成为一个教学环节。

有些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是可以交织在一起的,如合作探究、质疑导学、双基训练等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环节中存在。

二、“六要素”操作流程经过近三年的实验探索,“六要素”课堂教学基本上分为四个环节,即:检查预习(复习),质疑导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当堂检测,达标评价。

下面谈谈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一)检查预习,质疑导学(5分钟左右)预习,即课前的自学(若为第二课时,则是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

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为顺利学习新课扫除障碍。

课前预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20分钟左右)这是“六要素”课堂教学主体环节,要想落实到位,我们必须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课标还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1.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功能目标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 4.师生交往系统5.反馈方式6.支持条件教学模式从不同的基点出发有不同的分类。

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

它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

主要有以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为基础的模式(皮亚杰);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加涅);概念获得模式(布鲁纳)。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

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如前苏联戈盖巴维利等一批学者创立的合作教育学。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在国内,教学模式的分类也有多种。

有人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

第一类教师活动强度最大,学生最小,依次递减(递增)至第五类则表现为教师活动强度最小,学生最大。

有人从教学意义的生成方式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替代性教学模式”,即学生通过教师呈现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二类是“生成性教学模式”,其教学策略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第三类是“指导性教学模式”,它是“折衷于前两者之间的产物”,它在前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扬长避短,使前两者的优点相得益彰。

再如,有人从教学活动特征可将模式分成以下五类:“指导──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探索──发现”模式;“情趣──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3.按照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有效课堂教学的六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六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特点
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师能够清晰地阐 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优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 行筛选、整合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 针对性。
良好的课堂管理
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确保教 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有效管理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 度和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有效的学生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 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 促进课堂交流和互动。
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 材料和教学辅助工具。
预先设计好教学流程,包括导入 、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
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 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 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 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进度和掌握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 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教
学目标的实现。
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听取 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
和改进教学过程。
XXX
PART 05
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REPORTING
案例一: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制定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 感态度等方面,使学生清楚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案例二: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问题导入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 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

教学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有哪些

同的授课理论、授课目的、授课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样安排,就构成不同样的授课模式。

一个完满的授课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六个基本要素:1.授课理论或授课思想授课模式都是在必然的授课理论或授课思想指导下成立的。

“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 。

授课模式的方向性和独到性是由必然的授课理论或思想决定的。

比方:程序授课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授课模式(布鲁纳的见解获取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贴心理学;非指导性授课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2.授课功能目标任何授课模式都要指向必然的授课目的,即授课模式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授课目的而设计成立的。

授课目的是授课模式构成的中心要素,它影响着授课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的组合方式,也是授课议论的标准和尺度。

比方,合作授课模式的功能目标是使学生拥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交往能力和创立才能。

任何授课模式都有一套独到的授课结构和表现授课活动的逻辑过程的操作序次。

授课模式的一个显然特点是合理办理授课过程诸要素的互有关系和合理确定依据时间流程从逻辑上张开的各个授课步骤(即授课过程结构)比方,加涅的累积性授课模式的活动程序是:注意→知觉→获取→保持→提取→迁移→反响→增强,八个步骤。

它包括了教材内容的张开序次、师生复杂心理活动序次、授课方法的运用序次这三个方面的整合。

4.师生交往系统在授课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样配合是构成必然的授课模式的重要要素。

主要有四各种类:⑴高度集中型(如解说模式),即教师是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本源,是授课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⑵平易型(如“研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

即教师与学生在授课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授课民主,教师经过启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⑶任凭型(即松弛型,如自学指导模式、活动授课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独立思虑,教师只供应一些帮助和指导,授课目的和授课内容拥有较大的弹性。

教学实施方案六要素

教学实施方案六要素

教学实施方案六要素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个完善的教学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六个要素,它们分别是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和调整。

下面,我们将逐一对这六个要素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目标是教学实施方案的核心。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所期望达到的预期效果的描述,它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在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时,我们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它们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以便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内容是教学实施方案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包括教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在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时,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第三,方法是教学实施方案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生动有趣和具有针对性。

第四,手段是教学实施方案的保障。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它包括教学设备、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方面。

在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确保它们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五,评价是教学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客观、全面、及时的检查和评定,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在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确保评价能够客观反映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

最后,调整是教学实施方案的必要环节。

教学调整是指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教学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教学实施方案的六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全貌。

只有充分考虑和合理安排这六个要素,我们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六要素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六要素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六要素引言: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个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有一些重要的要素需要考虑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教学活动设计的六个要素,并阐述其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首要要素。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教学活动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度量性和可评价性,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了解学习的进展和成果。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学生的年级、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来确定。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然后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应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和经验相关的内容,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教学内容也要注意与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一致性。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目标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支撑要素之一。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以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熟悉和掌握各类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必要要素之一。

6t教学法

6t教学法

6t教学法6T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任务、技术、团队、时间、目标、教材”的六个要素来指导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任务、技术、团队、时间、目标、教材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任务是6T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通过任务的设置,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是6T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技术和方法。

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团队合作是6T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四,时间管理是6T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和学习目标。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设立学习目标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学习工具和技术,如时间管理软件、学习日历等,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第五,目标设置是6T教学法的核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明确目标的要求和标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目标来进行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个要素”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堂是抓好质量的主阵地。

为了落实“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实现学校持续发展;彰显特色,丰厚底蕴,提升百年优质品牌”的办学目标,让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符合教学的内在要求,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提出了“六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质疑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一、课前自主预习——发现问题
所谓预习,指学生课前自学,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以便做好上课的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即如此。

因此,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个体研读课本,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之后进行再进行对话和交流。

学生通过预习,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

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就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讲解与分析,只需检测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之处作重点精解,而不必面面俱到地传授内容,节省了“讲”的时间,增加了“练”的时间,取得精讲多练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课中质疑导学——分析问题
古人云:“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激励质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自我需要”。

“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造。

学生一旦对所发现的问题倾注了兴趣,就会产生精神活动,进而激励他们有所创新。

当一个学生具备了良好问题意识,便会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运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去创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因此,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上,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课标还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学习目的是改变目前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在教学中,越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越是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

四、注重双基训练——夯实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字、词、句、篇,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双基”内涵更广,一般指:自主识字能力;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抓要点复述能力;自主感悟的能力;默读能力;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即兴说话的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观点的能力,文通字顺的习作能力等等。

“双基”之于语文,犹如基石之于大厦,如果在学生接触母语的起始阶段,没有通过大量、扎实的语言训练以夯实其基础,没有使其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基本能力,就不可能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那么也就失去了学习母语的根本意义。

五、重视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六要素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拓展、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教育信息以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会学得
更好。

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终结。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到实际中,应用到生活中,能“学以致用”才算达到了目的。

因此,“立足课本之中, 跳出课堂之外”,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和提高相应的能力。

六、实现当堂检测——查找不足
当堂检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共同梳理后,学生对本课目标的完成和掌握情况如何,就需要进行一次达标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调动学生巩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对新知掌握的缺漏和不足。

这样便于学生在课下进行弥补性学习,解决课堂上没有达标的问题。

教师一般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重难点,设计几道题目。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采取小组内互查,组长批阅,教师抽查,全班检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反馈。

当堂检测可以把课堂上反馈到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

六要素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

需要说明的是,这六个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承、相互渗透的。

六要素教学模式实行后,教师成了课
堂的配角,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自由驰骋。

课堂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活力,这不正是我们对语文课的期盼吗?
【作者单位:沭阳县实验小学江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